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学校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篇1:

基于医教融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1747

摘 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该文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共建优质共享型教学资源、构建双师教学创新团队、产教融合共建国内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平台等方面,探讨了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和主要路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和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医教融合 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建设 改革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MA Guifang WU Qin YANG Li SUN Jinxia LI Qisong HUANG Siyi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005 China)

为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通知》,进一步要求“提升专业建设水平”[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坚持面向基层、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院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改革机制,从而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 创建“校院企深度合作1+1+1”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总结6年教改实践经验与做法,不断优化“检教合一 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临床实践教学,依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4家临床教学医院和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成立的产教联合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医院与学校深度合作、医教融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在校内完成人文社科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间断安排学生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见习,让他们早期接触临床。第二学年在教学医院完成临床专业课的学习。采用“现场教学”“项目化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边上课边临床见习,由经验丰富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紧密结合。第三学年在实习医院或企業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

2 “校院企”共建优质共享型教学资源,丰富数字教育学习资源,打造立体式课堂

2.1 “校企院”合作构建“检验平台加职业拓展方向”的课程体系

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所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构建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具体见图1。

推进全学分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学习成果(如证书、专利、获奖等)学分置换机制,各类成果经过认定,可置换相应课程学分或证书学分[2]。

2.2 “校院企”共建优质共享型教学资源

联合4家临床教学医院和校内“苏医-金域医学检验实训平台”成立7门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小组,共同开发《临床检验基础》等7门课程教学资源。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校内教师、医院专、兼职教师实名发布教学资源,随时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授课。通过远程系统校内开展的系列学术讲座,如金域大讲堂等同步输出到临床教学点。同时,临床教学点间的新技术、新规范及各方优势资源也能通过远程系统实现共享。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随时把握最新的医学检验理念,掌握最新的医学检验行业技能,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进而通过网络教学与互动,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打造立体式课堂。

3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

基于“1+1+1”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医院,岗上教、岗上学”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以实际检测项目为任务,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现场教学。教学在医院真实场所进行,教师在岗位上教,学生在岗上学,“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检测项目分析、检测原理的探究、真实岗位操作、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培养学生临床评判性思维。每次任务结束之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完成评价的结果,能让老师对实际的教学效果了解清楚,同学们也能根据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驱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对《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及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血液学检验》这5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4]。

4 形成“校院企共建,专兼一体”双师教学创新团队

依托产教联合体,根据岗位课程教学需求,组建“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寄生虫检验”“血液学检验”这7个教学团队。组织专任教师到医院与临床教师集体备课,努力将临床检验岗位工作要求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以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集体备课、试讲、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形式,对外聘师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每年开展1次各教学医院教师择优聘请工作,保持一支9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数量。通过外出进修、参加各类会议、各类教学能力培训比赛等方式,多途径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5 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国内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平台

5.1 打造国内高水平医学检验产教融合智能化生产性实训平台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于2015年与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检验集团合作,建立符合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室采用信息化LIS管理系统,购置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建设国内设备精良、管理先进、人才优秀、技术领先的综合医学检验中心。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医教联合体与医药行企联盟,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建成医学检验产教融合智能化的生产性实训平台,包括临检室、分子技术室、微生物室、生化室等實训室[5]。

5.2 校院合作,共建校外标准化临床教学基地

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全省遴选并建设标准化临床教学基地4家。依托医院检验科各岗位(包括生化室、微生物室、临检室等),学生在入校第2年在真实场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习在岗位上,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地紧密结合。针对在临床岗位上不能实现的一些功能,比如:一些基本原理的手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训不够的问题,在各教学医院,建立综合实训室,配备显微镜、计数板、加样枪等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所需。

6 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6.1 创立“企业发展工作室”,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与金域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江苏英科新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集研发与孵化生产于一体的健康企业发展工作室,全面开展学生创业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师生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聘请行业具有丰富创新成果的专家,作为双创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创业导师,在创新创业导师指导下,将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技术提升和成果转化。

6.2 建立优质学生社团“血液银行”,拓展学生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课堂上,还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6]。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依托盐城市血站,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大学生社团“血液银行”,建立一支有一定规模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数据库,配合盐城血站的工作,提供驻盐各大高校学生的血型数据,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培龙.影像医学科管理系统PACS/RIS的改进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7.

[2] 高靓.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J].中国建设教育,2019(2):77.

[3] 王宽垒.基于OSCE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能力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

[4] 魏蔚,刘玉华.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化工,2020,47(7):252-253,263.

[5] 马桂芳,潘红宁,杨李,等.以“盐卫金域医学检验所”为平台,构建“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88-589.

[6] 刘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研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8(10):35.

作者:马桂芳 吴芹 杨李 孙金霞 李启松 黄思怡

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篇2:

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学校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该文描述了笔者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构建了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适合当今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评价 构建

1 生產性实训基地的建成

2017年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以“筑巢引凤,校企一体”的形式,与南京金域医学检验公司合作,共建“苏医金域医学检验所”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实训基地密切合作,充分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并共享。高校教师缺乏行业经验,而检验所的检验师缺乏教学经验,合理将学校的专职教师和医学检验所的医学检验师组合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能有效地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弥补不足、一起提高;学校充分利用检验所,添置实践教学设备,合理利用检验所的时间、空间、师资,搭建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出“检教合一·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生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建立“检教合一·项目驱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打造

建立新的互培互聘、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的师资队伍。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检验所建成后,企业经申报选拔,将一批善于表达、教学能力突出的行业骨干,经过教师培训、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方式培训锻炼后,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定期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医学检验所进行顶岗实践,双方共同提高。

2.2 项目化实验教学的推行

在实训设备方面,将检验专业的设施和医学检验所相统一;教学人员上,学校教师和检验师统一起来;实训空间上,教学环境与检验所的真实工作场所统一起来;实训内容上,学生的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统一起来。在这4个方面,做到检教合一。双师根据临床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成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的训练项目,做到项目驱动。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6门核心课程进行分析,针对其对应的工作岗位,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经校企老师共同设计,转变成实训项目。教学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3个方面共同组成。整个教学过程,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全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双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全程指导,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2.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以苏医-金域医学检验所为平台,充分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优势,双师队伍,完善信息化应用技术,进行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1)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根据临床操作规范,设计实训项目,编写校内实训教材,编制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标准。

(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包括行业新技术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检验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方向;标准操作规范、操作视频等;岗位工作流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检验不同的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岗位制度,让学生对职业岗位了解得更全面。

(3)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的建设。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融合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功能。实现实训室的实训安排、实验室预约,耗材管理,大型设备共享等功能;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制作数字化实训资源库,在平台上共享资源。

2.4 见习模式的创新,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学院充分利用检验所的资源,新生第一学期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时,利用自习和双休日时间,学生就分批进入平台见习,由检验所临床检验人员在场讲解、指导,让他们尽早接触临床,熟悉检验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尽早体验检验的工作岗位,感知职场氛围,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树立学生专业素养。

正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大二学生,以项目化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安排学生分组进入检验所进行此模块的实践教学。

3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3.1 建立實践教学信息化评价数据信息平台

信息化已成为高职院校运行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通过LIS系统,进行样本的标本的送检、信息录入以及检测服务;还配有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验室的使用、仪器的使用、班级管理、实验报告提交及批改,以及实践教学评价均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完成。实训基地的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将广州金域本部收集的罕见病理切片,通过远程病理会诊中心传输到该实训平台,可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同时远程专家也能够通过会诊中心,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三方面的结果汇总到实践教学信息化评价数据平台,又反馈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3.2 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生产性实训平台完成。教学评价由校企双方2位老师同时参与评价,同时学生自评、互评。而双师在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学督导、同行和学生构成。评价对象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当评价对象为指导教师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当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时,要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他们的学习效果上。评价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检验的生产性实训平台优势,利用生产中的LIS系统评价学生的生产岗位能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远程病理会诊中心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及学习成效及学习态度,毕业后的考证通过情况作为社会评价,教学评价体系见图1。

依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基本原则,全面考虑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确定实践教学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4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医院、检验检疫及医疗企业需求,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该文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建设,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可操作的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从而使校企教学管理者能够依据教学情况做出相应决策,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提升,同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满足社会对检验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于生金,闫高波,姜瑜,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初探[J].科技风,2020(7):197-198.

[2] 陈菁,费红军,岑叶平,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9,18(1):8-10.

[3] 李莉.双元制模式下高职教学“全过程”评价体系建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6):18-21.

[4] 单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20(7):221-223.

[5] 刘红.落细落小落实实现创新发展——职教界解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5-61.

[6] 唐国盘,张潇,路畅,等.应用型本科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9):57-59.

作者:孙金霞 李启松 杨李 黄思怡 马桂芳

基于检验技术的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以“任 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新思路,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师资队伍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高职教育是能力本位取向的教育类型,且医学检验技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毕业后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探索。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综合实训课程打破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各课程之间的界限,带教老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融汇重组,才能满足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需要,此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由此可见,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

参考文献:

[1] 代荣琴,侯振江,陈洋,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28-129.

[2]植瑞东,梁琼芳,赵思婷,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0-12.

[3]黄闽华.高职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7):77-78.

[4]陈小龙.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编号:JXJG-12-47-4)。

作者:王江南 谢海英

上一篇:法院近年来保密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20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