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想研究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常用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为研究重点,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以实验为重的思想;注重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有目标整体化思想以及注重学生活动化”思想,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和通俗性,让学生更好地投身物理学习,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理思想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思想研究论文 篇1:

培养高中生物理思想方法及物理模型训练的实践研究

【摘要】高中的物理教师充分的掌握其中的教学规律,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的传授以及物理模型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另外,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都是比较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只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有效的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在更加科学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物理核心素养和学科的学习水平,才是真正的达到了学习的最佳效果与目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教学的效果也才更能够凸显出来。文章基于对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开展物理思想方法以及物理魔性训练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促进教育实现更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模型训练;实践研究

引言: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普遍的运用到物理建模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在教师对学生开展物理模型训练的过程中,也就是需要非常的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的。而物理模型训练也是在一种物理建模的方式之下开展的,教师在对于高三的学生开展物理教学时,尤其需要将这种科学的方式运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使得学生的自主的模型构建以及知识分析和实践拓展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模型化特点,教师更好地利用模型构建帮助学生拓展自我的思维能力,使得自我的思维得以更好地完善,增强自我的物理知识技能,巩固知识,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与探索中提升自我的物理专业学习水平与能力。

一、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之中的现状分析

由于在高中学生的学习中,普遍的特点都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和复杂,那么学生在长时间段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也就很可能产生自我的学习思维模式,在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下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受到极大的禁锢,无法开展自我的创新与思考,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偏差。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在综合的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方面也就会使得效率降低,综合的学习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物理的学习也很难开展更科学的创新,学生只会开展机械式的学习与记忆,无法更好地在自我的思维创新与引领之下实现开拓,发展一些更为抽象化的概念,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始终都处于一种最为浅层的层面,无法达到更好地教学的效果与实现综合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物理课堂的模型训练与教学的分析

在学生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之中,学生总体会面对三种物理模型,其中也就是包括了对象模型、条件模型以及过程模型[1]。在这其中,对象模式主要是运用于针对于某一具体的物理对象进行研究和代替的,例如相关的质点以及检验电荷等等。而条件模型则适用于对于相关的所需要研究和探析的物理条件展开的细致的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模型构建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之中可以将条件更加的具体化和简单化,使得物理的研究学习达到更加理想化的状态。而在过程模型之中,学生需要对于整体的物理知识都理解比较透彻,综合的运用专业的物理知识对于物理问题进行解决,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观察在这一其中所产生的变化,更好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三、高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模型训练的实践研究方法分析

(一)教师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建模訓练

在高中的学生对于整体的物理学科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深化学习,教师在模型构建的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进其中,开展自主化的物理模型构建与训练,使得自我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化[2]。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带粒子运动”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学习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模型构建的帮助下深化劣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相关的条件,探索匀强磁场的回旋以及相关的偏转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之下,开展自我的模型构建,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学生可以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化的分析,并且更好地跳出自我的思维定式,获得突破式的进步与学习。

(二)在自主的模型训练中体会与应用,实现知识融会贯通

教师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一种情境化的教学之下开展模型构建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开展模型分析,加深理解,而后也就更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定式得以突破,产生更好地思维转化。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对于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认知,在分析自我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化的模型训练,在其中更能够实现对于知识的体会与良好运用。例如,当学生对寻求更好地解题思维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物理模型寻找解题突破口,灵活运用知识,将科学的解题方式运用于不同的题型,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更强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与教学是很大程度上依托与物理实验实践来开展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更好地利用物理实践以及相关的物理建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展自我的思维,发展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化的知识建模与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实际的物理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实践式的学习与探究中,突破传统,实现革新,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也就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艺峰.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洪燕辉.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培养物理学科思维,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J].高考,2020(13).

作者:申作莲

物理思想研究论文 篇2:

常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研究

摘 要:本文以常用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为研究重点,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以实验为重的思想;注重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有目标整体化思想以及注重学生活动化”思想,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和通俗性,让学生更好地投身物理学习,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时下教学设计被高中教研会议广泛提及,备受教师和学校的重视。教学设计是从教师的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最优化教学的计划。教学设计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理念,倡导以技术教学的手段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分析,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利用好课上时间,增强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从系统和技术的角度优化授课结构,从而实现授课的最大价值。高中物理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对现实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一线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经验,探讨常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以实验为重的思想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为了简化教学过程,部分实验采用幻灯片演示的方法进行。这样进行教学确实方便许多,但也存在很大问题,使物理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许多实验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中随堂演示,这样能配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动手探究是人类的天性,高中学生对实验教学怀有浓厚兴趣。做实验不是走过场,越真实越好,计算机演示则失去对学生动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因此不值得提倡。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思想

高中物理主要以客观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客观世界本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客观存在。但是物理教材的编写以及应试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及教材内容的严谨,高中教材内容,层次感较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像穿梭在织布机上的梭子,层层递进逐级教授,使得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数学等逻辑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相比,物理本应受到学生欢迎,但由于陷入抽象教学的怪圈,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部分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为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要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

三、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具有目标整体化思想

随着2001年各级各类学校课改的逐渐深入,2002年物理考试所在的理科综合考试试卷发生了很大变化,理科综合试题的出题思路发生明显变化,开始更加侧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教学目标是高中物理教学的要素之一,对教学起到指引作用,是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认识的发展,还应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考虑到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有效结合,最好是对学生在校的三年进行目标设计,在哪个阶段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均要有所设计,这样才能体现出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活动化思想

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学生活动化思想。学生的活动化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也就是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只有学生动脑思考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利于学生的接受,也可以配合多媒体,再现物质与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对于物理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树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以实验为重的思想;注重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具有目标整体化思想以及注重学生活动化思想,通过这些思想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和通俗性,让学生更好地投身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郭勤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创新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郭勤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李春梅,郑修林,韩娟.浅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 物理通报, 2008,(9).

作者:张士峰

物理思想研究论文 篇3:

物理建模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但基本上都是采取“口授、耳听、笔演”的方法,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或过程表象的机会很少,没有形成物理建模思维,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物理学习畏难情绪。文章首先概述了物理建模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初中物理运用物理建模思想教学的障碍,并针对障碍一一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物理建模;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意识,可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候,突破思维的限制,从事物或过程的表象中抽象出本质,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一、物理建模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分析和研究的实际问题非常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物理学经常采用一种“简化”并能够反映其内在特性的方法来科学地抽象出事物的过程,描述出事物的本质结构。这种理想过程称为“物理模型”,其建立的过程时人们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典范。建立“物理模型”是一个物理创新的过程,是从物理知识、物理理解到模型建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物理模型的特点

(一)高度抽象性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把物体或过程中的次要因素,或者表面现象舍弃掉,把物体或过程的主要因素简单化,完成事物或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从具象中抽象出反应物体或过程本质特征的假想结构,再现事物或过程的本质关系,是用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对物理世界中物质或过程抽象的反应。

(二)具有形象性

虽然物理模型抽象出了事物或过程的本质属性,但是它用简单独特的语言描绘了研究客体,是一种简化的、直观的表述,具有事物或过程的具体研究对象,因此又具有事物或过程的形象直观的特点。

(三)具有科学性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在研究物体或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略去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得出一种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抽象,不仅是对已知知识的形象在线,而且以已知知识为依据,经过科学的判断,缜密的推理,严格的逻辑论证后得到的具有深刻理论基础反应研究客体本质特征的论断,还可以被实验所证实,因此物理模型具备了高度科学性。

(四)具有假定性

物理模型是人们基于物理现象,高度抽象后形成的科学性的物理或过程构想,既来源于研究客体,又高于客观现实,是思维抽象结果,是可以被科学证实的假想表述,因此具有假定性。

三、物理模型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障碍分析

(一)表象干扰

研究初中物理教材,我们把物理表象分为三类:第一,成熟的物理表象,如质量、机械运动、摩擦起点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表象,这些都已经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概念和规律的雏形,学生只是缺乏正确使用物理语言概括的能力,因此学习困难小。第二,不成熟的物理表象,如光的折射、电流、电压等,这些也在生活中常见,学生很熟悉,但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对于这些物理表象的理解不清晰或者不完整,形成的常识性认知不容易纠正,因此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第三,较为贫乏的物理表象,如电场、磁场等。这些物理表象要么是生活中不常见,要么是生活中见到但是无法触摸的,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思维定式

学生的思维定式是由于之前学习习惯和特点引发的,虽然从积极方面考虑能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在物理模型学习中,思维定式却是一种迁移障碍。这是因为初中生很难通过分析当前遇到的学习难题,打破原有的学习行为反应定式,从而难以灵活处理物理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三)缺乏思维训练

运用物理模型学习物理知识,需要建立一套程序性的学习体系。它包含了应用知识的程序,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包含了学习活动的程序,如理想化处理研究客体。学生在原有生活认知基础上,会有一些物理建模的偏差,教师在运用物理建模教学时,学生很多时候观察的是教师已经简化过的物理现象,导致学生物理模型建立过程的缺失,而且在物理模型的应用中,学生也只是利用已知的物理公式计算出最后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思维训练。

四、基于物理建模思想的图像图景教学策略

(一)加强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为了更好地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总结中归纳出物理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分三类表象,根据不同表象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演示实验。成熟的表象,由于已经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这样的表象演示实验要侧重于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归纳或验证概念构思。不完善的表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或过程的细节,侧重于思考典型事物或过程现象,让学生据此推导出一般現象,进而在用实验验证出事物或过程的本质。较为贫乏的物理表象演示实验,会让学生获得新奇的观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但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新奇的实验现象上,而是引导学生在考察问题与研究中建立有关的表象,通过实验论证事物或过程的本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建立可视化物理情境

通读物理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是高度抽象、高度简约、高度典型,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利于物理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建立可视化视频、图像,配合演练无力的实验,让学生在多个感官刺激下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能更容易让他们掌握分析过程的正确方法,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五、重视过程,训练思维

(一)问题教学策略打破思维定式

首先,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也就是让学生明白物理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让思维活动指向事物或过程的本质;其次,问题要具备开放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给不同水平、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平等的机会,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物理建模能力的提升;再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物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充分反映事物或过程的典型特征,让学生在一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指引下能够揭示本质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建模思维;最后,问题要有冲突,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陷阱”中找到自己的物理思维不足,弥补知识漏洞,对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件和本质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程序化思维训练

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的时候,思维混乱是因为缺乏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遵从程序化思维来构建模型、分析模型和解算模型。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学生的程序化思维训练:观察生活,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中抽象出实体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构建解算方程式,通过演算得到数学方程式的解,把解套用会物理模型,翻译成物理问题的解释。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抓概念、重规律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表象,在讨论中总结出基本的物理模型,通过练习能够迅速唤起物理知识的记忆,迅速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梅芳.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物理通报, 2001, 000(010):17-18.

[2] 周春雨.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物理教师, 2000, 021(004):11.

[3] 李新. 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4] 柏海宵. 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J]. 考试周刊, 2012, 000(086):122-122.

作者:张利霞

上一篇:美术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