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天空形成彩虹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普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课题的重点是在于把握彩虹的自然形成和养成一种以科学态度和观点看待问题,学习这一课时关键的是要明白一些自然地科普现象,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普的魅力 教学难点
1.彩虹的形成
2.彩带颜色的顺序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收集彩虹形成的知识和一些必要的科普现象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彩虹是人们经常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彩虹一种自然界的光现象,每当当空挂时,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观赏这种大自然美,古时有人说,那是寂寞的嫦娥在云端歌舞挥起的彩绸,也有人说,那是仙女为窥视人间在云中搭起的彩桥,不管是彩绸还是彩桥,都只过是神奇的传说罢了,而现实中的彩虹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虹图片)
(二)、新课教学 1.彩虹的形成
师:(1)其实彩虹的形成跟我们学过的光的折射和反射有关,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折射和反射吗?
生:让学生自己回忆总结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内容 师:那么它们在彩虹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作图分析)
折射和反射,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光集中起来才能形成彩虹
(2)同学们知道彩虹有几种颜色吗,这些颜色以什么样的顺序排列? 生:相互之间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总结,彩虹有七种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色在最上面,紫色在最下面。(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
彩虹是光学现象中的一种色散现象。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晴朗的天空,这是因为空气中漂浮大量的小水滴,当太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时。一个个的小水滴就像棱镜似的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单色光,对阳光起分光色散作用。
师:那么阳光是如何在小水滴中产生分光色散作用的? 生:分组讨论
师:当阳光射入小水滴时,光从空气进入水时,发生一次折射,由于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较大,其折射率最小,其余色光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因此,光线在小水滴内产生分光现象,同时各色光在小水滴内继续传播,遇到水滴的另一界面时被反射回来,重新经过小水滴内部,出来时再一次发生折射回到空气中,这样,阳光在小水滴中进行了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当空气中的小水滴数量很多时,阳光通过这些小水滴,经过反射和折射作用,射出来的的光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美丽的彩虹。(4)彩虹形成过程中什么颜色是靠在最前面的?彩虹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由于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较大,其折射率最小,其余色光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彩虹形成后红色是在最前面的,彩虹的大小是由水珠的大小决定的,当水珠越大的时候红色就会越明显(5)怎样才能够看到彩虹?早晨的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黄昏的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
面对太阳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彩虹的,要想看到彩虹我们必须背对太阳才能够看到,早晨的时候彩虹出现在西方,而黄昏的时候彩虹出现在东方,然而黄昏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彩虹的,因为这时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在同一平面上,要想看到彩虹就必须在高空中才能够看到
(6)彩虹一定出现在雨后吗,怎样在晴朗的天气下自己动手制作彩虹?冬天会出现彩虹吗? 生:各抒己见
师: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这固然是事实,但是在阳光下,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在夏天,街上奔跑的洒水车后面,有时也会出现一段彩虹,用喷雾器在空中喷雾液可以形成彩虹,所以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可以人工制造彩虹。冬天一般不会出现彩虹,因为气温低,水珠少,光照少,所以在冬天一般是不会出现彩虹这一科普现象的。2.彩虹的气象原理
同学们都知道彩虹出现在雨后晴朗的天空,那么彩虹的出现和消失与气象有没有关系呢? 生:分组讨论
师:空气里小水滴的大小,决定了彩虹的色彩与宽度。雨滴越大,彩虹带越窄,色彩月鲜明,;雨滴越小,彩虹带越宽,色彩月暗淡。当雨滴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光和反射不明显,彩虹就消失,这说明了彩虹的形成直接与空气中雨滴的存在、多少、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说,彩虹跟天气变化有关。例如:如果彩虹的色彩从鲜艳变为暗淡,宽度从狭窄变为宽大,都说明空气中雨滴由大逐渐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空气可能之间转向稳定,天气情况渐趋稳定。3.课堂总结 ①.彩虹的形成 ②.彩虹的气象原理 4.作用布置
利用课外知识或网络资源,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科普?科学技术包括那两个方面?
②.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在这些颜色中什么颜色是在最前面的?它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③.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为什
么彩虹在黄昏的时候我们看不到?
④.什么是折射和反射?折射和反射在形成彩虹时有这么作用?
如今“科教兴国”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科普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规教育形式, 为我国教育事业承担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重视教育的理念也逐渐渗透到学生家长的头脑里, 家长希望孩子在课余多参加各种音乐、舞蹈、书法等兴趣班, 让孩子掌握更多才艺, 或者参加语数外等各科辅导班,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科普课在少年宫科普馆等场所, 能吸引中小学生家长前往观看, 但最终报名参加上科普类课的却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如今的科普教育形式单一, 类似学校的课堂学习却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帮助不大。学生与家长不乐于参加科普教育, 认为课外学习科普知识会增加学习负担。
事实上科普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而且科学制定的科普教育能对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正向迁移的作用。
2科普教育的内涵与传统讲座式科普课的现状
2.1科普教育易于广泛传播科学知识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 我国政府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把科普界定为:科普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成为了为倍受瞩目的语汇。科学探究指科学家注意到一个现象后, 产生好奇心, 通过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最终获得答案的过程。[1]虽然前者目的是增进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 而后者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本质以及具备应有的思维能力。但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为了就是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 从而形成解释。从定义上可以看出, 科学探究成为新兴的教学方式, 改变了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注重了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知。科学探究与科学素养的关系为前者是过程, 后者是结果, 相互依存。[2,3]
科普教育是一种相比正规学校课程学习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参与的传播科学知识的方式, 科普教育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教育的形式大致包括大众传媒、科普馆展览以及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科普馆开设的讲座式科普课等。
2.2传统讲座式科普课形式简单受欢迎程度低
地方青少年活动中心各种声乐才艺班, 语数外等各科辅导班都广受欢迎, 而科普课的开设却少, 学生与家长对科普课的参与热情低。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如今地方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科普课遍采取简单的讲座形式, 科普教育形式接近在学校的课堂学习, 而科普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联系不大, 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意再花时间去上和学校课堂学习形式相似而对学习成绩提高帮助不大的科普课。
因此, 要发掘科普教育的价值, 就需要让科普教育能与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通过科学地对科普教育进行设计规划, 让科普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的轻松有趣的科学探究形式展开,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物理的兴趣, 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从而对物理程学习产生帮助, 科普教育将受到更多中小学生及家长欢迎。
3科学设计的科普课能促进物理课程学习
要让科普教育能促进日后的物理课程学习, 需要对科普课进行科学的设计, 恰当选取内容, 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3.1科普课内容选取可参照物理课标
为了能对接中学物理课程学习, 科普课的内容选取可以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科普课内容的范围可以根据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要求的科学内容进行选取 (如表1) 。
科普教育内容可以从初中新课标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中选取。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的身心特点, 课程内容将着重选取现象明显、与生活现象紧密关联的部分。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到新知识后获得成功感, 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亲密感。
3.2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转变前概念促进正迁移
前概念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物理教育以前, 已经形成的对一些事物、现象的观念和看法。学生的前概念中有些与科学概念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 是学习科学概念的预备知识, 同时也有很多是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 并且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5]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 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6]
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科普课主要受众集中在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高年级学生, 要让科普教育能够对日后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正迁移作用, 应该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科普教育过程中感知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领悟科学理念, 转变错误的前概念。
3.2.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想象、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 认知发展是指人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 科教育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认知水平。
我国上初中前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在10~12周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人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我国高年级小学生的这个年龄段正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朝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逐渐由较为简单的、离不开实物支持的逻辑运算思维转向较为复杂的、可以脱离实物通过假设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时期。此时的学生既对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需要在实物的帮助下才能完成逻辑推理。[7]
此时我们的科普课应当抓住这个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期重视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推理能力。科普课的设计中应当设置有实物支持的问题, 但鼓励学生在做猜想假设与设计实验过程中尽量脱离实物, 进行推理, 从而强化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
3.2.2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转变前概念
科普课要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的方式, 提升科学素养, 为以后正式开始物理课程学习做好准备状态, 从而让此时学习的科普课对以后的初中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正迁移。因此在此时上科普课的要求将区别于正式的物理课程学习, 科普课中不要求像学校课程一样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具体概念, 而是着重在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转变容易出现的错误前概念, 建立科学概念。
以笔者参加的广西师范学院与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展的“定制式”科普教育实验班的一次教学设计为例:
《平面镜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反射光线的特点。
(二)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理规律获得“发现”,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小组成员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 培养协作精神。
二、教学用具
平面镜、剪刀、激光笔、白板笔、白纸、黑箱、透明玻璃板、直尺等
三、教学内容
1.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大家讨论关于平面镜生活现象的讨论, 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参与平面镜“光枪指路”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发现光线反射的规律。
游戏流程:
(1) 沙盘中一侧固定一个射出光线的光源, 每个小组共有十面镜子, 通过小组合作移动指定数目小镜子的位置来完成将光线引到目标位置。
(2) 学生用记号笔在沙箱底部记下镜子位置, 与光线的路径。
(3) 游戏结束, 请每个小组都来展示自己在游戏时所摆放的平面镜的位置, 与其他小组分享该小组的成果, 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针对光线反射特点做出猜想与假设, 并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提问:物与像是否是对称的。)
4.教师发放实验工具, 阐述器材用途,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猜想与假设。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反射光线的特点。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实例中可以看到, 科普课区别于正式的物理课学习。教学设计主要偏重于学生的参与探究的过程, 并未过多引入想物理课本中的概念, 而是让学生在猜想探究学习过程中能暴露与科学相悖的前概念, 在自己设计的实验检验结论时转变前概念建立起科学概念。让此时的学习能对日后的正式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正迁移作用。
3.3科普教育注重探究式教学理念
科普教育发扬科学探究的特点, 充分利用实验法、讨论法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将进行充分的材料展示, 情境引入,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通过各种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是直接回答问题, 而是让学生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 再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表达观点。在表达观点后, 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与组员共同协作进行实验, 寻找证据验证猜想。
老师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 让学生达成共识。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形成质疑的习惯, 学会科学思考的方法。这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的探究理念、学习习惯、思考方式等, 都将在学生日后的正式物理课程乃至其他自然科学课程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语
科学制定并实施的科普教育能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正迁移作用, 促进学生日后的物理课程学习, 较好地对接学校教育。发掘科普教育这一非正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正迁移作用, 既能让科普教育满足更多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更好地服务大众, 也能增强科普教育的受欢迎程度, 让学生与家长乐于参加科普教育, 从而促进科普教育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摘要:科普教育不仅是面向公众进行科学普及的公益活动, 而且通过科学制定科普课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方式的科普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将前科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学习前接受科学制定的科普教育能对日后的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正迁移作用。
关键词:科普教育,物理课程,前概念,学习,正迁移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著, 罗星凯等译.科学探究与国家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0.
[2]杨英.借鉴国外科技教育经验发展青少年科普事业[J].科技通报, 2009, (4) :535-540.
[3]卓佳, 颜熙, 陈宝, 等.国外科普工作对我国青少年科普之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6) :193-1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汪艳梅.中学物理前概念及其转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正确理解科普资源的含义
科普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科普资源是科普社会实践和科普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物质,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狭义的科普资源指科普活动、科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及组合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载体、产品、活动、信息等,其内涵包括科普项目或活动中所涉及的媒介和科普内容。要开发科普资源,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科普资源,正如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钟琪女士说:科学知识就好比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只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无从下口,这时如果有一只大手在苹果上轻轻掀开一点点皮,蚂蚁尝到甜头,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蚂蚁好比学生,科普就是那双大手去掀开那一点皮。科普资源并不是将科学知识讲授给受众的资源,而是引导受众去品尝科学知识的“甜头”的资源。使用这些科普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在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再通过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适当的将包括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传递给受众。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受众的求知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受众关于所讲解问题的基本认识,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所以开发科普资源要开发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的琼浆”,而只是“掀开这个苹果那一点儿皮的大手”。
高校物理实验室科普资源开发的步骤
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有它原本的任务和价值,而要将其用于科普工作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发,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改动和创新。科普资源开发的一般步骤为:豍分析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豎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豏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豐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确定资源面对的对象;豑分目录开发,根据确定的不同形式,分项开发;豒整合形成资源包,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下面我们根据步骤,结合案例具体论述。
分析实验资源
一个实验的实验资源包含很多内容,应该从实验设备入手,逐次进行分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根据分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中经过分析提出的问题有:辉光盘盘面的小颗粒和辉光球球体内部为什么会产生辉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辉光?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内表面有什么关系?调节钮调节的是什么?手放在辉光盘和辉光球上为什么会改变辉光?
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
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这些关键点就是科普资源开发的切入点,通过对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的解析,将实验资源的关键点标定清楚。
例如,辉光盘和辉光球能够产生辉光的原因是:豍辉光盘盘面小颗粒及辉光球体内充有惰性气体;豎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之间有电势差,而且要足够使电子逃逸,形成电子流。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是由于充装的惰性气体不同。调节钮调节的是电势差。导体的介入会影响电场,所以手放上去会改变辉光分布。日常生活中灯管通电之后能够亮起来就是辉光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的关键点有:
(1)惰性气体的作用;
(2)形成电子流的条件;
(3)导体对电场的影响。
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
因为一个实验资源涉及到的关键点可能有若干个,根据不同的关键点,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资源,所以确定实验室资源的科普目录是有必要的,确定了目录也就确定了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科普并不是把一个实验原理简单阐述清楚,它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以科普资源的开发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能解释什么现象?
(2)能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怎样制作类似的东西?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中,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目录: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以及针对的对象
由于科普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开发的科普资源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要根据目录的情况,开发不同形式的资源。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资源的目录中,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解释清楚霓虹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霓虹灯的变化是怎么实现的?所以主要采用PPT课件讲解的形式,辅以辉光盘的演示。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由于极光和人体辉光无法制作,平常也很难见到,只能通过讲解,并且通过辉光原理直接引入极光和人体辉光的概念跨度较大,只能作为一个介绍性的课件,所以这部分是以讲解为主。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这个题目可以作为一个主题活动,以“不直接接电源,让白炽灯管亮起来”为课题,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受众理解辉光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这个题目主要是讲解辉光原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引导介绍为主,可以作讲授课件,也可以制作展板,辅助相关的讲解和活动。
分目录开发
根据确定的目录和资源形式,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分项开发。
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案例中,神奇的极光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让人们对极光的特点以及极光现象发生的地点有初步的了解。
(2)使人们对极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它与辉光盘和辉光球的原理是一样的。
(3)使人们了解到极光的危害以及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并激发人们去思考如何避免极光的危害和利用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是无处不在的。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有了光,植物才能生长,鲜花才会盛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光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平时我们都见过那些光呢?
展示幻灯片:很好,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种光。那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你们见过这种光吗?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光呢?
2、内容
(1)通过前面的提问和幻灯片的展示引入极光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光叫做极光。
(2)极光发生的地域。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知道了极光的存在,然后继续设问:我们为什么把这种光叫做极光呢?然后给出答案:因为它发生在地球两极地区,并且在靠近地球两极的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极光现象。
(3)在学生了解了极光的概念及产生地区以后,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介绍极光的特点,并且介绍极光的五种主要的形态:极光片、极光幔、极光带、极光芒、极光弧。
(4)通过前面介绍极光的特点促使学生去思考这样美丽绚烂,多姿多彩的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它的两极磁性最强,来自太阳活动的微观粒子被吸引到地球的两极的上空以很大的速度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就发出了极光。就像两个小石子碰撞会产生火花一样。通过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一切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并且了解到类比的思维方法。
然后通过辉光盘和辉光球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并且获得直观的体验。
(5)最后,介绍一下极光的危害(包括干扰通信和电力传输)以及其中蕴涵的巨大能量,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避免其危害,联系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巨大能量。
三、知识拓展
(1)让学生上网自己去了解关于极光的更多的知识。
(2)让学生去了解其他关于辉光的应用,比如日光灯等。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很多事物的外在表现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相同的本质。
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分项开发完成后,由于开发出来的资源多种多样,有很多资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将用到的素材,如文献、图片等,也要收录到资源包中,为资源包使用者再次开发提供方便。
存在的问题和心得
科普工作的开展不是资源开发出来就足够的,还需要配套的实验室开放模式,这需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本文只是资源开发方面作了论述,对于实验室开放模式尽管有一些想法,但是还不够成熟和系统。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于红松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的科普讲座
朱东辉
(2010年1月9日)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
利用同学们假期的时间,我为大家作一次《我与红松共成材》的科普讲座。今天我讲五个问题:
一、红松的家世及其特征;
二、红松的五大功能三大价值;
三、红松精神的内涵、形成与发展;
四、保护红松,伊春人在行动;
五、我与红松共成材。
一、红松的家世及其特性
红松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论起红松的家世,可称得上是地球上较古老的家族。在地球的第三纪,红松的祖先就来到东北亚的许多地方。到第四纪,地球变得十分寒冷,出现大范围冰川,许多物种都灭亡了,红松的祖先却逃过了这一劫生存到今天。原始红松林内的多种成分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第三世纪植物群落的古老结构特征,堪称“第三纪森林”。是欧亚大陆北温带最古老、最丰富、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极为重要和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在国内,目前保存较完整的红松原始群落仅有两片:一片在伊春辖区内的小兴安岭,另一片在吉林省的长白山。世界其它地区仅存于俄罗斯的远东占30%、朝鲜占10%,日本的北海道和韩国仅有零星分布。红松因经过几亿年的更迭演替而显得古老,因为它的稀少而倍感珍贵。
红松为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一般生长于海拔600—15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中。在天然红松林内树高多为25~35米,胸径为40—80厘米,寿命长达300—400年。在生长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40米,胸径粗达150厘米,寿命长达800年左右。在带岭林业实验局碧水林场,有个“红松王”,三个大人才能搂住。红松树冠圆锥形,红松叶5针1束。球果两年成熟,每年9—10月采收。成熟球果卵状圆锥形,长约10—20厘米,种子三角状卵月形。
红松是半阳性树种,幼时耐庇荫,喜好湿润的气候条件。它的根扎得较浅,深度不超过80厘米。常生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山坡上,但也见生于土壤瘠薄的山坡上。红松的耐寒力很强,在小兴安岭林区冬季零下40度低温下无冻害现象。我国最大面积的红松原始林在伊春林区,伊春的天然红松林占中国的50%,占世界红松面积的60%,是亚洲最大的红松原始林,伊春也由此被誉为“红松故乡”。
二、红松的五大功效三大价值
红松是伊春和我们国家最珍贵的树种,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它具有五大功能,对于社会来说它具有三大价值。其五大功能,具体地说:
一是用材功能。红松的树杆可以用来做建筑栋梁,人民大会堂这一宏伟建筑主要木料就是伊春的红松。此外红松木材还可以造船、造车、做门窗、家具、枕木等等。枝桠、树皮、树根还可以制造纸浆和人造板。建国以来,伊春林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2.4亿立方米木材,这些木材一根根接下来,可绕地球到月球6圈半,其树种60%是红松。
二是旅游观光功能。伊春丰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五营,是国家级红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单位。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国内外专家、学者、科学考察工作者及游人,因这里红松的挺拔秀美而慕名而来,每年可接待游客几万人次。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原特首董建华先生在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认领了红松500株;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也在这个保护区认领了1万株红松。
三是益寿保健功能。一方面红松籽仁有很强的强身健体功能;另一方面,红松针叶阔混交林中的负氧粒子及药物粒子,对人有保健作用。据了解,松仁中含有100多种有益人体内健康的营养成份,《本草纲目》中写道:“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因此有“长生果”之美誉。经常食用可益智健脑,抗衰延寿,润肤美容,润肠通便,还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儿童、青年健脑食品。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健康每天食用松仁多粒。红松原始林在晴天光合作用下,吸收CO2,排出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5万个。这种天然氧吧,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既可洗肺使人心旷神怡,又可祛病延年。
四是生态保护功能。伊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天然物种基因库。阔叶红松林中生长有植物70—130种,动物360余种,这些动植物的存在,使阔叶红松林成为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的顶级群落,对保持中国和世界东北亚地区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是气候调节功能。红松的根吸水能力很强,一棵红松树,就是一个天然“小水库”。在红松林里,下两个小时的大雨,地表不会积水,因为水被树根积存起来。有人统计,1公顷针阔混交红松林,在雨季会把660吨水存入土壤中,以调节地中水和空气湿度。建国初期到70年代中期,伊春是风调雨顺,无干旱地区。有个民谣说:伊春伊春,10天9阴;南岔、南岔10天9下,还有一天不下也拉拉。但是,由于森林的过度采伐,破坏了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干旱和沙尘天气也常常光顾伊春。
红松的三大价值:经济价值 红松材质优良,结实丰富,种粒大,含油量高,可以说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现在红松籽50元/斤,籽仁200元/斤。一些聪明的伊春人看到商机,通过嫁接的方法促其早结籽。红松富含树脂,可采脂;树皮可提取单宁;松针可提取松针油,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文化价值 伊春被誉为‘红松的故乡’,红松已成为伊春的标志和城市名片。红松那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盛衰与共”的品格及所体现的红松精神正是伊春人民的真实写照,可以说红松与伊春人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由红松精神繁衍的红松文化,她的粗犷豪放与松树油子味,即是具有小兴安岭地域特征和典型树种特征的森林生态文化,是红松精神的重要体现。
生态价值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北方森林中生态贡献最大的群体,在调节东北林区气候,维护各主要水系及全部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内农牧业生态安全,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红松林是东北亚的天然屏障,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红松精神的内涵、形成与发展
为了推进伊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988年,伊春市委总结提炼了红松精神,即 “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盛衰与共”。说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主要是体出了红松耐贫脊、耐零下40多度的严寒。对于伊春人来说,主要是艰苦创业。建国初期,老一代林业工人吃橡子面,住地窨子,不畏酷暑严寒,为国家建设提供栋梁之材。说红松“奋发向上”,主要是红松高大,直耸云天,在兴安林海树种中,真可谓“鹤立鸡群”。伊春人在林区生产中不断的“奋发向上”,不断革新生产流程,从采伐使用的大肚子锯、弯把子锯,到使用油锯;从牛马套子集材河水流送运材,到拖拉机集材、森铁、汽车运材;从锯材加工到生产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家具、木制工艺品等。说红松“勇于奉献”,主要是指红松全身都是宝,从杆到叶到根,全部奉献了社会。我们伊春人也体现了红松“勇于奉献”的精神。建国以来,林业工人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怕风雪雨霜,为国家累计生产2亿多立方米木材,而住房、道路等生活方面欠帐很多,但伊春林业工人们无怨无悔。说红松“盛衰与共”,是指它与林区整个生态“盛衰与共”。我们伊春人具备红松的这种精神,与森林“盛衰与共”,为发展林区经济,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探索,从综合立体开发,到“一下四上一活”(下调木材产量。上营林、上木材综合利用、上多种经营、上地方工业,搞活流通)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到林权制度改革,停止采伐红松,无不体现了与森林“盛衰与共”的精神。这种“盛衰与共”的精神不断弘扬和发展,使伊春在开发旅游市场,建设林都机场、开发风电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成就。我们正全面开展全国卫生城和全国文明城的创建。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伊春近些年来相继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并授予“绿色伊春”和“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称号。我们为作为伊春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保护红松,伊春人在行动 上个世纪40年代伊春是全国红松林的主要所在地。当时,天空蓝得清澈,植物绿得醉人,是天然的动植物依存发展的和谐王国,被誉为“红松故乡”。然而,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式采伐、移民的开垦和建国后长期过量采伐,昔日莽莽的红松林海,现在只有在自然保护区和母树林中才能见到。如果不对其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红松在伊春就可能消失,“红松故乡”可能就会变成“红松故事”。
保护红松,刻不容缓;保护红松,人人有责。面对天然阔叶红松林濒临绝迹的严峻现实,伊春市委、市政府从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出发,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顶着每年减少上亿元财政收入的压力,于2004年9月1日发布了市长第一号令,毅然决定在伊春境内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与建行系统合作,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以保护珍稀树种为主旨的红松龙卡;开展红松认领及保护红松志愿者活动,以便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红松,募集更多的资金来保护红松培育发展红松。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伊春人民的大力呵护下,红松这一历经亿万年沧桑的珍贵物种,一定会生生不息,一定会与人类永远和谐相处。
保护红松伊春人在行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民政部门批准,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于2007年12月正式成立。这既是深化红松保护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以保护珍稀树种为主题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由此诞生。目前,已有800多名会员。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性质:是由金融企业、大中专院校、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和人员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的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倡导奉献、协作的精神。它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全社会关注红松,开展支持、保护和恢复阔叶红松林行动,切实保护、培育好红松这一世界珍稀树种,让伊春永远不愧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美誉。第二、联合会开展了爱心认领活动。按照《伊春林区保护红松爱心认领办法》的有关规定,红松认领是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程序,以自愿捐资形式认领一定数量的红松树木,由当地森林经营部门负责对所认领红松树木进行管理、保护。红松认领活动这一创举,得到国内、国际政要人物、影视名星、企业家和市民的热烈响应。认领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3个月。目前,认领红松已从伊春,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认领红红松的人数已达3.4万人,总计认领红松8万株,认领募捐缴费金额达800多万元。为了鼓励和表彰认领红松10株以上个人,认领100株以上单位,拟在伊春区红松广场和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建两处相同的认领红松纪念墙,镌刻个人的名字和单位团体名称,作为永久性纪念。
第三、召开了保护红松国际研讨会及培育红松专题研讨会。2009年8月18日,由伊春市、政府和东北林业大学共同举办的保护红松国际研讨会在伊春市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美国、菲律宾等六国的130余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到会,并联合发布了《保护红松伊春共识》。《共识》认为,红松是地球变迁过程中留给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是探索地球过去的活化石,保护天然红松林,就是保护以红松为主的古老生物群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共识》呼吁东北亚地区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传播“关爱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并积极组织以保护红松、保护生态为宗旨的联盟。2009年9月19日,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与市林学会共同组织召开了“如何加快培育阔叶红松”问题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根据自然林业理论,提出通过采取“栽针保阔”等办法,促进天然阔叶次生林演变成阔叶红松林,形成针阔混交、异龄、多层次、多树种的林分结构。
第四、黑龙江各界爱心认领红松暨东北网络台红松网开通。2009年10月14日,黑龙江社会各界保护红松爱心认领行动启动暨红松网开通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次红松认领行动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森工总局、省直机关工委等14个单位,伊春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市委书记许兆君等为认领红松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认领证书,衣俊卿在会上讲话并接受红松认领证书。衣俊卿和许兆君现场点击开通了东北网络台开设的红松网。启动仪式上还发表了《保护红松,共建美好家园——致全省社会各界倡议书》。
第五、开展保护红松志愿者活动。2009年12月14日,由团市委、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伊春保护红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仪式,在伊春职业学院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景伟,市政府副市长侯颖达,团省委副书记王淑滨,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及职院400多名学生出席了会议。会上,王淑滨、华景伟先后讲话,侯颖达为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伊春保护红松志愿者服务队由270名志愿者组成,其中红松使者10名。仪式上还公布了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文明办、保护红松联合会共同开展的“弘扬马永顺精神,砥砺红松品格,建设生态家园”征文评选结果。
五、我与红松共成材
同学们,你们是伊春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现在正是树理想、养道德、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现在的成长,正是为今后的成功、成才打基础。那么,我们如何与红松共成材呢?
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伟大的世界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人的理想越高,他(她)的动力就越大。也就是说,人的理想越高,他(她)成功、成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可以举一些例子作验证。少年林肯,正是因为他读了《华盛顿传》,树立了“我要当伟人”的理想,才使他成为美国的第14任总统。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因为有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理想和壮志,才使他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正是因为他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才使他后来成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理。要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红松精神,奋发学习,立志成材,更好地为建设伊春、建设祖国贡献聪明才智。为了树立远大理想,还要明白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我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应该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感恩父母;二是建设祖国;三是服务社会;四是享受现代;五是共创和谐社会。第二、要拥有“六心”,养成六个良好习惯。青少年时期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成功、成材。我所说的“六心”是指:面对未来,志在雄心;面对学习,坚定信心;面对社会,奉献爱心;面对公众,捧出诚心;面对长辈,体现孝心;面对成功,树立恒心。在道德养成方面,应养成“六个好习惯”。这就是学习创新的习惯;劳动勤俭的习惯;遵纪守法的习惯;健康卫生的习惯;尊老孝道的习惯;保护环境的习惯。
第三、形成人有喜事必栽红松的自觉和制度。如在升学参军、提干入党、结婚生子、开业乔迁等喜事的时候,自觉到红松造林地块种植红松并进行管护,像老英雄马永顺还伐树“欠帐”那样,形成更多的造林家族军团,为扩大红松林地面积,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伊春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熟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2、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数据的采集。
3、会做简单的天预报。
【教学重难点】
气象符号的判别;会简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前段时间的天气预报视频。
【师】刚才我们看的这个天气预报视频,大家知道里面的数据怎么得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气象小知识。
【师】我们想了解一天或一周的天气,现在特别方便,拿出手机一查就知道了。但是在手机天气预报里面有一些图标不知道大家认识吗?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这里先出图片,再出字。先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再补充。这里要特别注意教学生风向的判断,每一条横线表示的是两级,多少条就是乘以二,那就是它的风的级数)
抽几幅图当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学会了这些气象符号,当我们再看天气预报时就可以比播报员还有快速知道你想知道城市的天气情况了。天气预报里除了天气情况,还有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
【师】就是通过这个气象园收集数据得来的。我们南宁的气象园靠近机场,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气象园要求建在人少的地方,这样数据受到干扰比较小,采集的数据比较准确。每天每时都会采集数据,通过地下的线缆把数据传到旁边的收集站,然后再传到气象局,经过整理就得到了我们每天的天气预报了。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师】大家猜猜这些箱子是要来做什么的,我看看有没有人猜得对。
【师】好吧,什么答案都有。这是气温箱,里面放有三支气温管。一支负责最低气温,一支负责最高气温,还有一支是负责相对湿度。而且这三支管的放的方式是不同的。有那么多个气温箱一个是为了使采集的数据更为准确,另一个就是怕其中的一个坏了,其他还可以继续工作。
【师】这副图里的仪器呢,是做什么的?
【师】从左往右,分别是收集雨水,下雨的时候通过人工测量方式就知道这场雨下了多少毫米,降雨量如何。这是防止旁边智能的集雨器不工作时还能收集到数据。如果你看到里面一滴水也没有,说明这段时间都没有降雨。往右一些就是智能的集雨器了。中间的这个可以知道每分钟降雨量是多少,右边这个可以知道这场雨的降雨量和蒸发量。
【师】这个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对,就是测风向的。没错像个扫把的就是看风向的,它转向哪了,这时吹的就是什么方向的风。如果转动得更快,说明这时的风很大,转动得慢就是风很小,不转动的话就是无风。
【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外,还有一些,如果有机会,我带大家去近一些的师院气象园看看这些设备。好了,我们知道天气预报的数据怎么得来了,接下到大家展示的机会了。我们来做个简短的预报。
【师】大家根据这幅图,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天气系统的知识,来做个天气预报。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希望同学们积极上来展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还有一批优秀少儿科普作家,此后,队伍逐渐萎缩,写作质量下滑。偶尔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涉足少儿科普,但往往写得不够科学,而一些科学工作者,写得又不够生动。”刘子君介绍说,随处可见的国内科普图书,大量的是剪刀加糨糊拼凑而成的所谓百科。为此,他们引进国外一些兼具科学性和生动性的优秀少儿科普图书,“如2004年引进的《可怕的科学》系列,自去年新版上市以来,已经累计销售200万册。”刘子君介绍说。
《少年科学画报》主编万琳琛对此也深表同感。“比如我们的撰稿人主要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保证了文章的科学性,但趣味性欠缺。杂志社的编辑承担了大量的改编工作。”
“进行少儿科普创作,不能光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行了,知识要广博精深,还要深入浅出。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儿科普作家,门槛是很高的。”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说,缺人文、缺趣味、缺互动,是目前本土少儿科普作者最大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有人反映,少儿科普人员的门槛较低,准入机制不严格。这些都制约了科普的深入开展。
科普地位较低,科学氛围不浓
社会整体需求不旺,重视科学的社会环境没有形成,也打击了有识、有志之士投身少儿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就拿水平相当的少儿科普作家和少儿文学作家来说,后者无论在收入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要比前者风光得多。”刘子君说,“国内少儿科普创作的浮躁心态也不利于优秀少儿科普作家的产生。国外的少儿科普作家更愿意精雕细琢,能坐得住冷板凳。比如英国少儿科普作家尼克·阿诺德,虽然一年只写一两本书,但他创作的《可怕的科学》系列曾经获得了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安万特青少年奖,在全球热销了千万册,版权已经销售到25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目前幼儿、小学生群体对少儿科普读物的需求较大。这个阶段孩子选择图书受家长影响很大,但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增大,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课业而非科普这类课外阅读,所以一旦进入中学后,这部分需求就明显下降了。
“国内少儿科普队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社会对少儿学科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整体需求
不旺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认为,只要在教育体制上仍然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分数论英雄,老师、家长、学生就会继续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业内功课上,靠行政指令培养再多的科普工作者、建设再多的科普设施也无用武之地。
引进市场竞争,发展科普产业
据了解,国外有一批以科普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出版社,专业性较强,在科普图书方面分类细致,因此形成了稳定的少儿科普作家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并能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挖掘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科普作家加入,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一点值得国内出版社借鉴。”刘子君说。“在少儿科普事业方面不能完全强调事业性和公益性,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少儿科普产业。也可以设立优秀少儿科普作品奖项,激励国内的少儿科普作家,以期涌现更多优秀的代表。另外还可以争取在更多的大学中设立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等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职少儿科普人员。”王渝生说。
一些具备实力的出版企业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助力。截至目前,北京出版集团邀请科学家先后走进北京、江苏、福建、山东、江西、浙江、广东等地的校园,共进行了70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普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普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句型:Is this the library? Is that the TV room?
2.能识别句型“Is this the …”和“Is that the …”的不同用法并在真实情景中正确使用。
3.认读B部分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4.能较好地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题。
教学重、难点:
“Is this…?/ Is that…?”的用法。建议教师在真实的情景中对this和that在距离上的区别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相关的词卡。
3.学生准备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表演A部分Let’s do的内容。
2.学生吟唱B部分Let’s chant中的歌谣。
3.教师和学生进行主题讨论:What’s in our school?鼓励学生用新学的单词来交谈。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生谈论了学校的场馆设施后,教师出示本校校长的照片问:Who is he? Yes, he is our headmaster.Do you want to be a headmaster? Today Wu Yifan is a head master.He has a new school.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以此导入新课。
2.学生观看课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理解性问题。在问答的过程中重点理解与操练句型:Is this the…?和Is that the …?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所未来的学校。完成后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向全班学生展示。鼓励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所学的新句型。
2.Let’s check
教师连续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第二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检查。
录音内容如下:
(1)Look!This is the library.We have many picture-books.(2)That is the canteen.We have lunch here.(3)Is this an art room? Yes, it is.(4)Is that a computer room? No, that is a teacher’s office.(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B部分Let’s 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将本课时对话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3.将自己设计的学校用英文介绍给爸爸妈妈。
4.听Story time中的故事并跟读。
科普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词汇:drawing,great,be good at.2.能听懂、会说句型:Do you like(学科名称)?
Yes,I do./No, I don’t.I’m good at …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和否定回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词汇:drawing,great,be good at.2.能听懂、会说句型:Do you like(学科名称)?
Yes,I do./No, I don’t.I’m good at …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通过练习,掌握对话,能自主编出对话。
2.通过趣味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熊玩偶,单词卡片,各科课本
教学过程
(一)游戏温习旧知
1.用小熊为投掷玩具,叫个生上讲台复习单词。
2.展示课件中的老师照片,鼓励学生用英语句子描述老师的特征。
(二)新授
1.引出短语“一本书”
2.引导孩子用英语说出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PE book等,强调英语,美术前面要用an.3.将2中的短语展示出来,让孩子们集体读。
4.连词成句练习,引出What’s in your hand ?并引导孩子回答。
5.同桌练习以上句型。
6.Do you like科目?的问答练习(Yes, I do./No, I don’t.7.将以上两个对话结合起来组成对话同桌练习。
What’s in your handa/
It ‘s an English book.Do you like English?
Yes, I do.8.出示PPT,让孩子们结合图片提示,编出对话,口头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读熟对话。
2.和同桌互练对话。
3.展示学生的照片,老师运用be good at引出句子,让孩子试着听,并大概听懂。
(四)作业
自编2组对话,并和同桌练习。
科普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3一、教学内容
本课围绕方位展开话题,重点学习四个介词:up,down,near,a,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事物的`方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2)、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2、能力目标:
1)、能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新词的学习与训练。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教学难点
活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喜欢模仿和游戏。对英语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能力和方法,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少量的介词,如:on,in,under等。并且在第一单元中接触了简单的问路和指路的句型。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图片、单词卡、贴贴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Warm up:Sing a song.—left foot, right foot, left foot, right…以此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当歌声落下,我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与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谈。出示课件和简笔画,用Excuse me.Where is…?进行看图问答,复习问路和指路使用的语言。请全班同学为踊跃举手的同学鼓掌,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Let’s go to a place.Look!Here we are.把本课的hill, station, house,rain等图片展出。使用单词卡片学习单词hill, station ,house, rain。反复操练后,接着开展I can read!活动,检测学生对单词的熟练程度。
(二)、新课呈现
1)、用简笔画添上一条铁轨。Let’s go by rain.邀请学生们一起坐着这辆火车去游玩,播放CD-ROM,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给学生下达了任务:让他们注意看图中火车分别进行到什么位置?这些内容用英语又怎样表述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听懂录音,同时把Where is train_? It’s _.写在简图的下方。
2)、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的,所以我选在这个时候为学生的疑问对故事中表示位置的介词进行讲解:把火车头对着山顶开,然后说:We are up the hill。然后操练和检测;用同样的方式学习down the hill,near the houses,at the station。
3)、再听一遍录音,带读课文。
(三)、巩固操练
1、活动一:抢答游戏,题型包括:
1、Read and match.2、Lisening.3、Read and complete.4、Look and say(SB活动3).2、活动二:播放课文活动4录音,鼓励学生跟着韵诗唱起来、动起来。
(四)、课后作业
【物理科普教案】推荐阅读:
科普版五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20106-11
科普场馆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召开10-31
科普学校章程11-07
科普文明11-14
科普讲座新11-15
免疫规划科普11-24
科普知识试题05-31
科普培训资料07-03
科普创建汇报材料09-12
科普实践活动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