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销售渠道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我国财险市场出现车险“一险独大”的不平衡结构。究其原因,风险因素和新技术、车险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等原因促成车险保费收入一路高歌。同时,在这背景下,大部分财险公司出现经营亏损、续保率下降和非车险业务低迷等问题。于是,从保险公司角度提出完善保险精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丰富非车险险种等建议,同时,从监管角度去规范财险市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车险销售渠道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车险销售渠道论文 篇1:

天平保险公司车险产品销售渠道设计方案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慢慢走进了每个家庭。然而近几年,随着交通事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保险中的车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大量的需求,这对于各大保险公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渠道策略,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发挥渠道的能动性,提高渠道的竞争水平。

[关键词]销售渠道;渠道分析;渠道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07

1车险产品销售背景

11车险概况

20世纪初,在英国签署了世纪上第一份车险保单,从此车险市场开始发展,距离今日已有一百多年。尽管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的历史较短,但是机动车辆保险已是我国财险中份额最多的保险种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机动车使用量不断加大,机动车事故的發生率也越来越高。由车祸产生的高昂的医疗费用常常让人家毁人亡,妻离子散。随着车险的诞生,尤其是交强险和商业险的结合应用,为广大家庭解除了后果之忧。从2012年起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就高达533093亿元,承保车辆129亿辆,同比增长1544%,车险原保费占财产保险7513%。据推算保险公司每分钟都能接收到车辆出险的电话,可想而知车险的诞生意义有多么的非凡。

12车险销售渠道业务的现状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21世纪以前,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一直是依赖于直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保险意识的加强,近些年车险代理业务呈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4S店遍布各大中小城市,县乡镇里面。不仅如此,代理渠道中的专业和兼职代理的比例与过去相比也有一定的增长。在过去的很大一段时间里,保险公司大多数业务都是通过直销的模式进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很好地评估客户的风险状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保险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有些代理商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骗保以及隐瞒重大影响因素的情况层出不穷,造成了各大渠道业务的高低不同。再者就是保险业的发展对于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各大保险销售渠道互相打压。

2天平保险公司车险产品销售渠道现状

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主要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开创了无数个先河,是第一家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和第一家提供全面汽车安全服务的保险公司。

天平公司的销售模式为“销售外包模式”即“基于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即天平保险公司只承担产品研发、费率厘定、风险管理、财务、运营支持等核心业务,保险销售业务交给专业的分销商,而理赔业务则由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负责。在这种模式的运营下,保险业务基本通过外部真实渠道进入本公司,既充分利用了外部渠道资源、降低了业务成本,又实现了业务要求。这无疑是保险业的一次创新。

3天平保险车险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这种新模式获利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慢慢显现:第一,大部分业务都是外包,节约成本的同时,错过了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机会。第二,因为是外包,无法与客户直接交流,没办法掌握第一手的客户资料,忠诚度也远不如直销客户,所以无法进行直销。第三,由于中介机构的逐利性使得中介公司往往选择佣金最高的保险公司作为合作方。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旦佣金没有竞争力,就很有可能失去与中介机构的合作机会。公司的利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也失去了培养一支忠诚直销队伍的机会。

4天平保险销售渠道设计方案

41方案设计的目的

天平保险公司的模式解决了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人才紧缺、渠道资源不足的现象,有利于其初期健康发展。在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经营不善的大环境中,天平公司却一直盈利,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然而天平保险太过依赖代理渠道,随着代理商掌握的客户越来越多,其议价能力就越强,保险公司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42天平保险销售渠道市场分析

421天平保险公司优势分析(Strengths)

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有资源、技术等优势。第一,前面已经说过了天平公司有着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独有的经营模式“非核心业务外包”。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增强了公司的专业性,使公司有更多的精力和设计出符合市场客户的产品;第二,财务管理高度集中,天平公司的财务都是由上海的总公司统一管理;第三,安盛集团的入股。安盛集团与天平保险的结合,使得新公司“安盛天平”在中国车险市场拥有更强的竞争水平。

422天平保险公司劣势分析(Weaknesses)

第一,先前说过了,由于天平保险是天平模式经营,所以知名度不高;第二,缺少主控力,因为都是中介代理来办理业务,客户资料都有分销商掌握,如果对方保险公司要对付天平,难以防范;第三,营销渠道不成熟——模式的原因。天平公司代理渠道业务没有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以及奖惩措施,在代理面前处于被动。天平公司成立的比较晚,它的品牌实力与人保、平安等大型公司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423天平保险公司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第一,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家对保险行业越来越重视;第二,保监会监管力度加强,尤其是针对保险中介市场,使得保险市场更加井然有序;第三,全国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汽车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推动了车险市场的发展。

424天平保险公司威胁分析(Threats)

第一,虽然市场量大,但是竞争主体增加,人员流失风险加大;第二,交强险对外资公司开放,对于中小保险公司的冲击较大;第三,新兴营销渠道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渠道优势;第四,汽车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受到鼓励,公司4S营销渠道受到影响。

43新车险销售渠道基本设计方案

根据对天平模式的整体分析,进一步优化了销售渠道模式:

第一,加强代理机构的管制,首先制定管理“代理商”销售渠道的方法:①对于代理机构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指标主要有保费收入、赔付率、保单数量、信用评级、业务员素质等。对于那些考核得分较高评价较好的代理機构进行奖励。对于长期业务质量不佳的代理机构终止合作。②通过分级考核制度,形成各代理机构良好竞争的局面,避免保险公司对代理商的过度依赖;③公司与代理建立好有效的沟通机制,每季度召开交流会议,总结代销机构的经营合作状况,共同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分析,探索最佳的销售方案,保持交流沟通的流畅性。

第二,增加银保合作渠道,银保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与它们进行合作。①可以利用银行拥有的信誉度高的优势进行宣传。②银行的客户种类繁多,不仅有平民百姓,也有政府单位、企业公司等,保险公司的业务在信誉度高的银行开展便可以借助银行的渠道,提高保险公司的名声。

第三,大力拓展门店、电话和网络等低成本营销渠道。①开展门店选择较为繁荣的地方,开展一些优惠活动,可以找一些兼职大学生进行宣传活动和公司。②多与一些长期客户进行电话交流,逢年过节短信问候,让他们感受公司的诚意。对于新客户要给他们留下公司良好的印象,争取昨天客户的宣传。③可以在网络上创建自己公司的网页来进行宣传,也可以在一些大的平台来进行广告宣传,以此提高知名度。

第四,品牌建设,加强客户服务。①建设企业文化,公司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时,要逐步建立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家的感觉,增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②了解行业环境、明确自身的劣势,确定核心竞争力。③进行品牌宣传。传统的宣传媒体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但对于天平来说,最有利的是广播,一般只有驾驶车的车主才会听广播,而天平需要的就是车险客户,所以可以加大对广播宣传方面的投入。其次就是互联网、手机等。现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与客户进行宣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范浩淼天平保险北京分公司营销渠道调研报告[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游丰沛天平汽车保险公司APP设计方案的调查报告[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作者:顾红

车险销售渠道论文 篇2:

车险“一险独大”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财险市场出现车险“一险独大”的不平衡结构。究其原因,风险因素和新技术、车险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等原因促成车险保费收入一路高歌。同时,在这背景下,大部分财险公司出现经营亏损、续保率下降和非车险业务低迷等问题。于是,从保险公司角度提出完善保险精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丰富非车险险种等建议,同时,从监管角度去规范财险市场。

关键词:车险;风险因素;市场环境;政策因素

1引言

自1980年恢复车险业务以来,车险发展突飞猛进,保费规模不断增大,呈现“一险独大”局面。2016年,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约为9266.17亿元,车险保费约为6829亿元,占比为73.7%;2017年上半年占比下降为68%。然而,拥有庞大车险业务,财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却是很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13家公司车险承保盈利,共计盈利135.6亿,42家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共计亏损61.6亿。2017年上半年,39家公司盈利,32家公司亏损。

车险业务没有起到激励其运营和创新的作用,也打击财险公司开发其他财险险种业务的积极性,影响到其他非车险业务的发展。于此,有必要分析车险“一险独大”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調整运营和改进,让财险公司扭转盈亏状态以及让车险健康持续发展。

2车险“一险独大”原因分析

从经济学消费需求原理角度分析,一个国家地区GDP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等经济因素会促进车险业务需求,从而促使机动车辆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除外,风险因素、新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原因共同促成车险业务独大局面

2.1风险和新技术助推车险业务发展

首先,从风险因素角度分析,随着大环境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而规避风险是人的本能,客观上刺激了需求。武红先(2011)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道路交通事故数影响车险保费收入。机动车辆常处于运动状态,碰撞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难免会造成财产和人身伤亡,为了转嫁风险带来的损失而产生购买保险的行为。除了汽车交通风险,还有自然灾害风险。例如,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强势登陆广东地区,损失惨重,在4.1万笔报案中有3.7万笔为车险。可见,在自然灾害中,车辆面临的损失概率高且风险更大。同时,随着经济增长,人们保险消费观念和风险意识在增强。即使相比前五年,交通事故数量在减少,但每年交通事故数据还是很庞大的,人们对于车险需求日益增加。

其次,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车险运作模式突破车险瓶颈,拓展了车险业务发展的渠道,让车险业务进入新的增长点。这种模式运用效果如下:一是,参与车险网销主体增加。2015年5月,保监会开始批准众安保险开展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之后,各家财险公司纷纷加入。根据中保协发布的《2016年财险电商市场基本情况报告》显示,在79家财险公司中,有60家主体经营网销业务,相比2015年增加了11家。同时,随着新车销售下滑,汽车电商也异常火爆,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均涉足汽车电商及汽车后市场的销售与服务。二是,推行“互联网+车生活”的发展模式。财险公司借助APP,从线下客户向线上迁移、大数据应用于风险筛选和精准定价、科技提升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入手,多方位经营渗透进客户的生活,增加客户的粘性和认知度。

2.2市场环境推动车险业务的增长

从车险市场环境角度分析,首先,车险供给和需求主体增加推动了车险业务。根据何雪华(2011)研究得出汽车消费量和市场竞争模式对车险保费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由最初中国人保1家的垄断发展到现在的80多家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车险业务经营主体增加,活跃车险市场,而车险市场的竞争活力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保费收入。

同时,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随之提升,而汽车作为高档耐用消费品之一,又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而汽车的消费量激增。而且我国是强制性要求车主购买交强险,所以,市场需求主体增加直接促进车险保费收入规模。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于2017年1月公布数据显示,2005-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整体增速较快,截至2016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达到1.94亿辆。

其次,近几年车险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车险市场的发展水平提高,竞争的市场氛围强烈。这样有利于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各家公司保费收入的增多,带动整个车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增加。市场竞争,使得财险和寿险营销互动紧密,各个销售渠道齐头并进,共同发力。这样可以增长车险保费,但是也会出现规避合规问题,监管难度更大。例如,平安产险依托有利的市场环境,从交叉销售、电话及网络销售渠道、车商等渠道推动业务发展,使得保费收入稳定增长。在2016年实现了车险保费收 1485.01 亿元,同比增长 13.4%,超越该公司平均水平。

2.3政策支撑车险业务独大

车险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规范。我国是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交通车险的国家。我国车险是由交强险+商业车险构成,其中交强险是强制的,每辆必须购买交强险才能上路。强制性的交强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险保费收入的基数,并加深了人们对保险的认知,促进车险保费收入的增长。

此外,从2003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由严格的费率监管逐渐向自主研发和自我厘定车险费率转变,今年再次进行二次费改,车险的费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差异化经营,促使保险公司创新,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但是,费改之后,我国车险险种的开发并没有突破,各保险公司忙于抢占市场份额,将原有的车险产品进行组合和包装又重新推向了市场。因此,车险市场的产品单一,各财险公司展开激烈的营销手段。在车险市场竞争,各家保险主体对优质车业务持续高费用投放,手续费持续攀升,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赠送促销。市场主体恶性竞争,一定程度促进了车险的需求,但也增加经营成本,且并不利于车险市场持续有序健康发展。

3改进建议

通过对车险独大原因分析,可知,风险因素和新技术、车险定价、车险市场环境以及车险政策等原因与车险保费规模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在这背景下,反映出财险市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因为车险“一险独大”,公司经营盈亏命运寄托在车险业务上,但是目前财险赔付率高等综合经营成本高因素,使得大部分财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经营;其次,车险业务中,交强险占大基数,例如,2016年占车险业务25%;另外,商业车险险种局限,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的需求,续保率不高;除外,还存在财险险种结构、车险市场需求供给不均衡等情况。针对车险“一险独大”和这些相关问题,本文从保险公司角度提出减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公司偿付能力和车险续保率;另外,保险公司创新开发非车险产品,丰富财险公司险种结构;最后,从监管角度去规范财险市场。

3.1完善保险精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在车险“一险独大”和商车费改背景下,财险公司要保证车险业务续保前提下,扭转盈亏经营情况,从而在车险业务资源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非车险业务。所以,首要任务必须是保证车险续保率,其次是利用新技术完善客户信息和产品精算体系,降低经营成本和赔付率,从而扭转盈亏形势。

要提供车险续保率,必须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售前、售中咨询以及售后跟踪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推出人性化服务。开通续保绿色通道,配置续保专岗专员;理赔服务做到位,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核保、核赔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进行公示,让投保人更好的了解核赔进展,増加客户与公司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保持一定续保率,可确保市场份额,进而需要完善车险精算体系,尽可能减低经营成本,让更多资金专注于创新产品和开展非车险业务。那么,有必要收集客户相对完备的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档案,以至于制定出更合理的费率。同时,利用新技术,保险公司可根据不通车主的风险状况制定个性化保单和差别化费率,从而减低承保理赔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在竞争激烈的车险市场中获得稳定的地位。

3.2丰富非车险险种,满足多元化需求

车险费率改革后,更多财险公司在营销上做文章,重心还在追求短期车险保费收入。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车险“一险独大”不平衡的局面。车险业务规模大,这为非车险提供潜在的客户资源,可以考虑开发非车险和车险相结合的产品,可以把客户保险消费意识转移到非车险领域。

首先,主动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调整合并部分附加条款,为客户增设附加条款可以变动的权力。其次,重视产品间联动。参照寿险中万能险,将保障功能和小额理财投资功能相结合,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赔付,同时客户个人账户的资金有保险公司集中管理进行投资产生利用也会定期体现在账户中。最后,借助互联网便利,开发共享经济结合的责意险。目前国泰保险承保共享单车“骑行险”,截至5月3日,4天内支付宝已经送出数百万份骑行保险。现在陆续推出共享汽车,保险公司不可错过这个共享经济带来福利。

3.3加强车险监管,规范车险市场竞争

前述分析,当前车险市场出现恶性竞争,隐含着合规性问题,同时,误导客户,影响整个保险业有序发展。这关乎客户的利益和金融业稳定发展。所以有必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状态。首先,提高车险监管立法层级,助力于监管力度。目前车险的核心法律是《保险法》,它主要是以概括性的规定为主。借鉴国际上经验,对于经过长期实践已经运行的十分成熟的法规或部门规章,可以通过单行法的形式上升立法层级,提高其影响力,从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同时释放出更多市场活力。

其次,在保险和银行紧密结合趋势下,现在银行可以销售保险产品,但保险代理人不能营销银行理财产品。随着保险发展成熟和专业人才增加,顾问式保险代理人模式会得到认可,那么,在复合型顾问式代理人可以代理银行业务。这种银行和保险互动局面,协同促进两者的发展,也加深混业经营的难度。所以,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之间应该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便于沟通和合作。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也要不断加强合作,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基础上,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朱铭来,佚丽.我国汽车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6,(7):2427.

[2]黄薇.论中国保险市场结构的调整[J].海南金融,2005,(01).

[3]李燕.我國车险市场保费收益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7,(2):8081.

[4]何雪华.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12).

[5]武红先.我国汽车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11:128133.

[6]郭金龙.中日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

[7]赵冉冉. 我国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8]任含. 我国车险保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作者:刘汝亭

车险销售渠道论文 篇3:

中国车险费率发展轨迹及效果分析

摘 要:中国自2003年开始实行车险费率制度改革以来,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费率不合理、准备金不足等问题。鉴于此,主要探究中国车险费率的发展轨迹,并对其效果分析,进而提出进一步深化费率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车险费率;市场化;效果

中国自恢复车险业务以来,车险费率始终在探索中。在当今保险业竞争日渐激烈的形势下,回顾和梳理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各保险公司制定产品费率方案,而且有助于中国保险市场化的改革。

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中国汽车保险于20世纪80年代全面恢复业务。1980年车险市场份额仅为财产保险业务的2%。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机动车保险业务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自2001—2012年中国车险保费收入逐年递增且保费增速比率均保持在15%以上(如图1所示)。另外2001—2012年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百分比维持在60%以上,由此可见车险的经营状况对财险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看出:

1.车险保费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的车险保费由2001年的422亿元增长至4005.17亿元,增长近10倍,一直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

2.保费增速虽有波动,但整体为上行模式。近十年内,车险保费增速虽有涨有落,但从大体看,保费增速稳中有升。

3.车险业务在财产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财产险中最大的险种,近十年内中国车险占财产险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二、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分析

一直以来,中国商业保险主要险种的基本费率由保险部门制定和监督,机动车辆保险更是实行全国统一颁布的条款和费率规章,而并非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保险费率。由此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多问题:

1.车险产品单一。单一的产品从不同角度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活力和创造力,承包的风险种类少,范围小,对许多的保险需求无法满足,同时也对保险人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抑制了车主们的投保积极性。

2.费率条款粗放。全国各地销售的产品类似,对车辆划分过于笼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投保人按统一费率收取保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3.准备金低估。由于准备金管理制度的缺位,各公司对准备金的提取不规范,出现不足额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低估成本,高估收益。

三、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阶段与效果分析

1.萌芽阶段:车险费率显著下降。2001年7月,保监会批准深圳车险市场试行费率浮动制度,同年10月,广州试点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订,监管部门审查备案。广东省同一家保险公司,在不同城市可以实行不同的车险费率;在同一城市,各公司也可以实行不同的费率标准。

车险费率改革以来,整个深圳市场车险费率下滑明显,由2001年的1.17%下降到2002年的0.78%,年平均下降33.33%,2003年更是下降到0.7%。通过调研发现,这一阶段的试点结果并不理想,费率改革变降费大战。各公司的恶性竞争不但没有收获利益,还大大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

2.探索阶段:车险费率下滑速度放缓。从2003年1月1日起,沿用多年的全国车险统一费率不复存在,车险费率全面市场化,并以提高偿付能力和实现车险产品市场化为主要目的,各保险公司开始自主开发厘定车险条款费率。2005年深圳车险费率跌至0.39%,成为改革以来的最低点,这同时意味着拐点的到来。

3.调节阶段:车险费率逐渐回升。自2006年以来深圳车险费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09年已达到0.61%,上升了22%。这主要是由于保监会从2006年开始加大了车险市场的监管力度。2006年,保监会启动新一轮的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并推出了机动车事故强制保险(交强险)。借交强险出台之机,全国保险协会推出包括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三责险)两个险种的A、B、C三套商业车险商品,要求各保险公司择其一执行,并允许附加条款和费率可有保险公司自行制定。2007年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常见的车险附加条款费率进行了统颁,随后保监会又出台了“限折令”,规定各保险公司车险优惠不得低于七折。

以上的这些政策为车险条款费率的统一作出了保障,而且有效抑制了车险市场恶性价格竞争,改善了车险的盈利能力,维护了车险市场竞争秩序。也使得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

4.浮动阶段:费率小幅波动并趋于稳定。2010年6月,保监会批准深圳财产险公司可使用现行的商业车险行业指导条款和费率,也可自主开发基于不同客户群体、不同销售渠道的商业车险深圳专用产品,报保监会审批后在深圳地区使用。

2012年3月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商业车险可以选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条款和费率,也可以在参考协会条款和费率的基础上,自主修订商业车险的条款和费率。然而,在人保、平安、太平洋三大车险巨头中,人保财险因2010年偿付能力仅为115%,不满足“最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的规定,在2012年内无缘车险自主定价权。

2013年1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再次向财险公司征求意见。截至目前,本轮改革内容具体出台时间尚无定论,并鼓励北京、深圳、厦门等实行费率浮动试点的省市继续进行改革探索。但正式落地时间或晚于市场预期。

从费率浮动阶段来看,在车险保费收入继续增长的态势下,车险费率有所下降,通过开发差别化产品机制,推动车险行业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水平等内容,车险市场效益总体趋于稳定。

四、政策建议

1.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要有序前进,切忌操之过急出现市场风险。在车险费率改革过程中,品种不宜繁杂,应精炼产品,做到明确而精细。同时应鼓励有实力的大公司带动改革,按照先难后易、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车险费率改革。另外,要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加强监管,避免因改革过快而出现市场风险。

2.建立全行业统一标准的车型库,并出台行业车辆折旧率办法。车险保单愈见增多,但行业内目前并无一个以车辆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的办法,导致保险公司承保时有一定困难。但目前建立行业统一车型库有一定难度,行业性的折旧率也仍在商议。如若不出台具体标准,费率改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条款单一、费率一致的现状,但自由裁量权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车主很难有决策权,因此可能造成不公平问题,造成发展畸形。

3.车险改革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制度,提供有效可靠的法律法规支撑。同时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但监管重点要有所转移。如保险公司车险条款和费率制定的信息披露、车险业务经营绩效、准备金充足奖、不理性的过度低价倾销等等,应成为车险费率市场化的监管重点。

参考文献:

[1] 周炯,卫卉芳.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的实证研究[J].中国保险,2012,(10).

[2] 潘献红.中国车险市场化改革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3.

[3] 王佳来.中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4.

[4] 赵景波.车险费率市场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

[5] 周炯.中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证研究——以深圳车险市场为例[J].保险研究,2009,(10):45-50.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程菁 丁伟鹏 车辉

上一篇:消防宣传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公司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