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培训,必须把握以校为本的实质,从学校发展出发,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确定培训目标,落实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手段和方法,抓好组织和管理,予以经费保障,切实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性成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1: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前测调查报告

2008年,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分别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申请立项了两个课题:《农村教师县级立体化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的前测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农村教师培训的状况,发现典型经验和突出问题,合理地选定实验学校,科学地进行课题论证,逐步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深入探究校本培训模式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前测调查是以问卷形式为主,结合了个别访谈和小型座谈会的形式。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精心设计了《邵东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前测调查表》,包括17道选择题(可多选)和4道简答题,共印发了1000份前测调查卷,在8所中学和7所小学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了有效问卷696份,并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一、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1被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分布

表2被调查对象的工作区域分布

由表1、表2可知,调查对象分布在全县中小学的各教学岗位和各工作区域,使得本次调查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表3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年龄

由表3可知,农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很低,校本培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调查的一所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县城初中,教工总数106人,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还不到20人,由此可以想象,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如何。农村学校急需补充年轻教师,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表4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

近几年学历提升较快,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了专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和45岁以下的初中教师基本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

(二)被调查对象的科研能力状况

表5被调查对象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杂志等情况

表6被调查对象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

由表5、表6可知,农村教师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较少,对新课改的理念了解不多,靠吃“老本”工作,新课改就无法到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表7被调查对象写作小论文的情况

表8被调查对象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由表7、表8可知,农村教师的科研兴趣不浓、科研意识淡薄、科研信心不足。这种状况,教师怎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通过校本培训改变这种状况。

(三)被调查对象的需要

表9被调查对象觉得最缺乏的东西(有多选的)

调查获知,有些教师在两三个方面都缺乏。

表10被调查对象感觉在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有多选的)

表11被调查对象认为一名成功的教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有多选的)

当然,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既要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又要工作勤奋,有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

表12被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提高教育水平最重要的东西(有多选的)

由表9、表10、表11、表12可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应落实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活动中,校本培训的重点是树立教师的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被调查对象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

表13被调查对象参加校本培训的形式(有多选的)

表14被调查对象参加各级培训的情况(有多选的)

表15被调查对象觉得参加培训的效果

由表13、表14、表15可知,还有70%多的教师没有参加新课程的校本培训,教师主要是参加省、市、县的集中培训,这种突击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培训效果十分有限,校本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培训质量,是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心声。

表16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情况(有多选的)

表17被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多选的)

由表16、表17可知,仅仅开展了一些基础性校本培训工作的学校还不到50%,学校即使有制度方案等,也没有落到实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大教师虽有强烈的参与培训的愿望,但是缺少培训的机会和良好的引导,校本培训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为了真正将校本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校长应该成为其第一责任人,以便使校本培训工作能够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二、调查分析的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四个主观问题:你觉得新课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学校现在的校本培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新一轮校本培训,你最需要哪方面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好?你认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应提供哪些帮助?

我们综合被调查者的一些观点,结合调查的有关数据,可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⑴新课改的培训重理念渗透,轻实践操作,指导性不强。升学压力迫使教师不敢放开步伐进行新课改,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没有到位,对新教材把握不准,再加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对新课改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致使新课改举步维艰。另外,新教材的一些内容简单而知识面广,一些例题容易而习题过难,不利于学生自学等,也不利于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课堂。

⑵教师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加省市县的培训,而对校本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是被动的,没有参加的兴趣。农村学校缺少校本培训的评价制度,设施不齐,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并且易动频繁,缺乏专业指导,研究能力欠缺,再加上培训资金不足,致使农村校本培训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起来。

⑶县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向县内各学校和教师提出指导性的校本培训意见,开办免费的教师培训班,介绍一些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新信息,创造教师相互交流的机会,组织示范课下乡的活动,推介典型经验,促进各校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校本培训机制。

⑷农村教师由于受到年龄结构、师资水平、工作环境、教育资金、办学条件、新课改理念、新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适应新课改的整体能力较差,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且这种培训工作困难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培训农村教师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校本培训,这也是广大农村教师的期盼。因此,我们必须要探索出适合于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从而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研究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将逐步完善两个省级课题的实施方案,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形成课题论证报告,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实验校的示范作用,全面推动全县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抓好实验校的示范性研究

在综合本次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定14所中小学校作为校本培训实验校,进行校本培训的示范性研究,取得成功经验并在全县推广。课题组核心研究人员经常深入到实验校蹲点指导,与实验校的领导、教师一起研究,从方案的提出,内容的确定,模式的选定,方法的采用等方面,都给予具体指导。实验校在校本培训中,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在生成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通过示范性研究,实现校本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⑴研究科学的培训方案。实验校根据“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课改”的原则,结合校情、师情、学情,从组织机构、师资力量、培训的范围和对象、目的和要求、内容和形式、课程和时间、考核要求等方面提出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教师的校本培训档案,制定发展计划。

⑵研究培训内容的更新。精选校本培训内容,突出教师的个体差异,从理论、实践、技能、研究、评价等几个方面探索校本培训课程,开展理论型培训、实践型培训、技能型培训、研究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等,通过示范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⑶探索模式的多样化。突出课题研究、课例分析、问题讨论三种模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新课程理念培训、课例分析、课例反思等多种形式,自我培训提高。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同伴互动,共同研讨,共同解决,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论证,形成研究课题,集体探索攻关。还可以尝试采用导师法、研修法、自学反思、分层培训、主题报告、专家答疑、校际互动、学术交流等各种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二)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发展

⑴建立全县校本培训的指导体系。县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有关校本培训的刚性文件,对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县仪电站、县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建立“四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指导中心。全县形成三级互动,校本培训指导中心进行宏观调控,乡镇进行中间管理,学校进行微观组织,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发展。

⑵定期培训中小学校长。每个学校都应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拟定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校长既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又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校长定期参加专门的培训,把握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模式等,每位校长都要把校本培训纳入学校的主要工作,统筹安排。实行责任追究制,把校本培训作为考核校长、评估学校的一个硬性指标。

⑶开设校本培训研修课。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开办的各种教学班中,增设一门“校本培训研修”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实践探索、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研修,培训内容包括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价值、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校本培训的开展形式和操作方法、校本培训的质量检测和评估体系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⑷拓展校本培训资源。充足的资源是开展校本培训的保障,必须加大投入进行校本培训的资源建设。①完善教育网站。一方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让全县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能宽带上网;另一方面,开通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本培训”网站,将本县教师优秀的论文、教案、课件、讲座等各种有利于继续教育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提供给全县教师参考学习。②建立资源库。一方面引进国家教育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材出版社开发的培训课程、教学光盘和资源包;另一方面,将县内校本培训的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形成光盘和资源包。③建立“师资库”。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纳入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并定期组织下乡到各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⑸解决培训资金瓶颈问题。本次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对交纳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费有很大的意见,认为参加培训的经济负担过重。国家和省厅的有关政策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的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有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和住宿费等开支。”按照这些政策规定,教师的培训费应该由财政拨款解决,这样就能调动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农村校本培训经费的问题,应该引起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争取资金到位,确保农村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陶佑钦)

作者:曾仕君 贺文芳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2: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构想和实验探索

校本培训,必须把握以校为本的实质,从学校发展出发,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确定培训目标,落实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手段和方法,抓好组织和管理,予以经费保障,切实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性成长。

一、关于实施农村校本培训的构想

⒈要明确校本培训渐进性发展目标

理想的校本培训应具有较高的现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其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培训,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树立学校的更美好和富有特色的形象。这里谈到的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发展,正是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而这种发展,是遵循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确定渐进性发展目标,目标的表现形式,应该明确地通过具体学校管理状况或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表达方式呈现。

⒉要强化中小学校长的校本培训意识

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对学校工作有最终决定权。一个好校长,应该作风好、业务精、会管理,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校本培训的过程与方法,带领本校教师学习成长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须让校长先行一步。没有校长的引领、支持,就没有校本,更不会有校本培训。

农村学校校长的素质需要在校本培训实践中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开展,第一个要被“推下水”的是校长。只有校长提高了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及培训评价的相关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要让他们理解校本培训和集中培训的关系,校本培训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关系,强化他们的教师校本培训意识。

要帮助校长们认识并解决校本培训中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如当前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教师成人化,个性化方面的特点,关注发展,关注情感等。

培训效果的反思与评价是保证培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对培训的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综合价值判断,是一种管理措施,也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领校长们特别关注。

⒊要打造校本培训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发挥着专业引领和传、帮、带的辐射带头作用,是校本培训启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依靠培养骨干教师来启动。各学校要依据赛课、说课、评课和平时的工作业绩、师德、科研等环节的考核来选拔骨干教师,每校至少2—3人,县级培训机构对他们采用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为全县校本培训的开展奠定基础。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辐射作用以及开展校本培训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然而他们的成长有其客观规律,实践证明,骨干教师是干出来的,不是训出来的。骨干教师的价值正是通过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而体现的。对于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我们采用四结合培训模式,即理论主导、实践主体、科研引线、评价考核,培训形式主要为参与互动、理解掌握、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操作,如何开展微格教学,如何提高说课、评课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

⒋要确定好校本培训的菜单式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整合,是在调查教师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全体教师的共性和部分教师的个性来确定的,选择培训内容,形成培训菜单主体和菜单组合,供不同需要的教师选择,菜单主体: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技能训练——自我研究教学——教学评议——教学研究,菜单组合体现在菜单主体的不同环节,学习内容的差异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上。如:“新课程教学基本理论”环节,不同的教师对理论的需求不一样,可以有所侧重。“教学技能训练”环节,根据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各有所重。对学习结果的需求可以实行不同的标准。比如,教研活动是普及性的,对所有参训教师来讲都应积极参与,是权力,是义务;科研活动是提高性的,要求每个教师培训后都从事科研是不现实的。

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只有付之于实践活动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并且在方式上要突出多样性,体现开放性和主体性,并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学校、教师,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实施“培二提三保四”战略。

培二:培养20岁左右新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以老带新,合理组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指导形式,帮助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二年站好讲台,三年作出成绩,形成战斗力,逐步进入骨干教师行列。

提三:提高30岁左右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铺路子,厚底子,压担子,设台子”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保四:不断更新40岁以上中老年教师的知识、观念。减缓他们的经验老化速度,保证他们终身学习的持久力,保障他们的指导力。

二、关于农村校本培训的实验探索

我校研究校本培训的两个省级规划课题,在立项研究的同时,根据城区、乡镇、山区的不同特点,选定了7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共14所中小学作为实验校,各实验校开展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为全县400余所学校7000余名在岗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示范性研究。

两市镇一完小,构建自学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前专家阶段。各个阶段以教育教学为载体,以反思策略为手段,探索“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具体来说,新手阶段——运用微格教学,反思课堂行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高级新手阶段——运用个案学习创新,反思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胜任阶段——运用案例反思法,反思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观点;熟练阶段——运用主题答辩式评课反思法,顺畅地把握行动中的反思;前专家阶段——运用教学课题化反思法,反思成为一种自学行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构建“知识积累——反思归因——经验反思——实践验证——再次提升”自学反思培养模式,通过研究,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反思习惯,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自学反思式校本培训模式。

两市镇三完小,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学校日常教学和研究为依托,以各种具体的实践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努力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机制,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科优秀课例设计与案例研究;各科课堂实录及课例反思的撰写;各类课型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课例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以课例为载体,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成长模式。通过课例研究和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使教师从原有经验出发进行基于案例的唤醒与反思,不断对原有经验加以重构,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牛马司镇中心小学,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重点研究三个方面: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在研究中师生齐动员,树校风、炼学风、正教风,从校园风气的养成抓起,做到寓养成于教学之中、寓养成于管理之中、寓养成于活动之中、寓养成于师表之中、寓养成为家庭之中、寓养成于社区之中。这种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是对教师校本培训的一种创新。

两市镇二中,探索城区初中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教师通过参与教改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有意识地自我规划,谋求最大程度地自我发展。研究新课程理念培训、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校为本的研讨活动、教学论坛的新思考、名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引领、校本培训的发展性评价方法。通过研究,指导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校本培训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将校本培训模式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成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杨桥乡杨塘中学,探索乡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将校本培训模式分为“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研修”五个研究模块,创建有效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培训有效教师,启动名师工程;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有效技能,打造教师品牌;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我学习和自主研究,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管理融于一体。注重实效性培训,将实效性分为有效性、高效性、魅力性三个层次,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农村高中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本省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省级名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成为卫星远程合作学校,实行教学同步,资源共享,把名校课堂引入到农村高中的教学课堂,这一举措对改变过去教师校本培训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创造信息化校本培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邵东七中和邵东十中进行了示范性研究。

邵东七中,开展依托远程教育进行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研究。一所农村高中,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经济落后,招生压力大,学校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教学经验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选择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成熟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自2006年以来,学校与长沙市长郡中学结盟,开办长郡直播班,师生领略到知名教育品牌的迷人魅力。对此,邵东七中进行了开发研究。理顺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的关系,探索远程教育在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构建农村高中依托远程教育进行校本培训的模式,并借鉴学习支持理论,尝试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模式,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课堂驾驭能力为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探索新策略开辟新途径,通过专家引领、经验交流、个人自学、课题带路、比武拉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具有实验性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素质。

邵东十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日趋信息化,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中成为新的视点、新的挑战。邵东十中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尽快更新教学设施,自2007年开始与长沙一中利用网络联合办学,共享教学资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设计子课题并有效实施,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切入点,倾力关注他们的成长,构建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独立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使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高效整合。②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③培养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合理规范使用软件平台,构筑博客、论坛、素材库等资源丰富的教学平台。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这种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形式,邵东县14所实验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示范性、创新型、信息化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我们将迎难而上,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一定能创造出理想的科研成果来。

(责任编辑:陶佑钦)

作者:蒋寿喜 曾培元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3:

基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教师任教学校为主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要义,以实践与合作为主线,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追求的是校内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化,注重教师能力建设,着重探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学校自身建设的制约和影响,加之现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大多居于城市,远离学校的培训就成为目前农村教师培训的首选。然而,农村教师外出培训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加之农村教师数量短缺,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因此,农村教师需要一种不脱产、不远离家门就能接受到新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一、关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甘肃农村教师和校长搭建的一个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是一种全天候、全开放的资源共享环境。它以农村中小学为载体,以资源为辅助,为师生提供全面支持服务,是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中心。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分为县、乡两级。县级资源中心一般建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乡级资源中心主要建在乡中心小学。资源中心通过配置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和部分音像资料及图书,帮助教师获取信息,以便教师和校长在共享其他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获取研究教学实践的机会。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立,不仅适应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现实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拓展。

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投资建设的试点资源中心之一,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的通渭、陇西、武山、甘谷四县交界的榜罗镇中心小学。资源中心现辐射学校2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3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9所,幼儿园2所),教学点17个。

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实践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初期,主要采取了传统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即要求周边辐射学校的教师来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利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培训是新鲜事物,加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他们的参与热情较高。但是,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多,培训者和教师都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倦怠情绪。培训者在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内容的取舍、个人知识的储备、课程改革的把握等诸多方面也很难有新的突破。有些参与培训的教师甚至觉得此种培训并没有省级或者县级培训那样专业。

校本培训是从微观层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此种培训的问题在于并没有解决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前往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参加培训,对于辐射学校的教师仍然有许多客观上的不便。以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例,辐射学校距资源中心15公里以上占64%,个别学校甚至在20公里以外,加之当地是典型的山区,交通条件成为制约教师往返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培训的重要因素。在走访学校中,当地约90%教师是“半工半农”,既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农活。在调研中还发现,当地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全部课程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此状况下,让教师去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不论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在走访学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经过中欧项目、国家义务教育项目、中国-UNDP/403远程教育项目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自身的努力,各个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已拥有相当的数量。目前,学区拥有地面卫星接收系统13台(套),光盘播放点23个及电脑67台。显然,技术设备为当地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提供了可能性。

1.最大限度扩散学习资源,拓展培训资源环境

校本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尤其在农村地区,学习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校本培训开展的首要因素。挖掘和扩散学习资源就是将存储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静态”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光盘、图书、学区推荐的优质课等进行定期“扩散”,即将教学光盘刻录后分发到辐射学校,供教师参考学习,将图书采用“流动”图书馆的形式在各个学校传阅,将学区推荐的优质课以“送教下乡”的形式进行观摩交流。这样一来,克服了诸多客观因素给教师和学校带来的不便,实现了人与资源的互动交流,教师既可以“上”得来,资源也可以“下”得去,便于教师在校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使校本培训脱离了低水平的重复。

2.努力构建三级资源模式,促使培训可持续发展

资源中心三级模式即是将学区现有的远程设备进行重组。由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已初具规模,不仅硬件完善,而且网络已开通,在技术与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视为一级资源中心,继续加强投入,保证其引领作用,为二级资源中心的建立提供示范。分散在一级资源中心周围的,拥有一定数量计算机、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和电化教育系统的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设备,仿照资源中心的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二级资源中心。对于设备尚缺的学校和各个教学点,可利用自己的光盘播放系统及时接收二级资源中心的教育教学信息,形成三级资源中心。一、二、三级资源中心可以相互交流,相邻的二级和三级资源中心同样可以交流,使资源传播由“点状”的扩散形式演变成一种“网状”的交互形式,促使校本培训拓展为“校际化”培训向更加深入的层次发展。

3.积极调整培训思路,确保培训模式多样化

在现实中,培训的任务、规定和标准来自于学区,其动力不是内塑的,而是外烁的。研究小组鼓励培训者尝试着使用个体自修式、小组学习式、微格训练式、以评促培式、课程学习式、科研促训式、专题链接等多种方式,并配合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交流活动,积极倡导教师阅读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名家名著,实地开展“课件进课堂”的活动,鼓励培训者和教师角色互换,人人参与培训,人人成为培训者。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已然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培训的场地,更多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信息源”。目前,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不仅成为当地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依托,而且所构建的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已初见成效。

三、启示

1.高度重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在农村的现实条件下,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给农村教师培训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以网络为手段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一方面让校本培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使更多教师从培训本身中受益,另一方面,也是要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去学习。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培训或不再培训,促使教师达到自我培训、自主发展,真正实现教师成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更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过程。

2.努力营造以学习为核心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氛围

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这就要求给教师不断“输血”的同时,更要增强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校本教师培训只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方式之一,而不能代替教师的自我学习。过分依赖培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势必导致教师专业化进程放缓。如果将学校视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该组织则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学习理应成为而且必然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即“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鼓励教师用学习的办法来应对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应努力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

3.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前提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型”培训,多由于教育发展宏观层面的需要,带有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一种远离农村、远离学校的培训。不可否认,此种培训可以让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朝着教育的主流方向发展,借以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但是,此种培训较少顾及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的真正需求,容易造成培训的盲目性和形式化。农村教师培训应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培训的内容应该是教师的问题,校本培训应更加注意考虑农村教师的现实困难,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建构“需求型”的校本教师培训。

以需求为导向不是一味地迎合农村教师的口味,而是让培训更多地激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要让教师感觉到培训并不是自我实践知识的消解过程,而是依靠已有的经验改善自我心智的过程。

4.大力倡导以参与为主要方式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倡导参与式的培训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往把教师看成一个可以接受任何知识的“容器”一“灌”到底,而忽视教师实践经验的做法,而应该把教师当做一个积极主动参与者,努力从教师自身寻找其发展的突破口。培训者应更加注重成人学习的特点,那种“我讲了你应该能听懂”、“我做了你应该能看懂”、“我布置了你应该去思考”的模式和思路应该被“叫停”,把培训者从“高处”拉下来,把教师从“低处”抬起来,倡导“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培训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催生教师主动关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的培植等方面。校本教师培训在关注预设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生成性,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到培训中间,教师的成长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注:文中相关数据来自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行动研究课题组统计资料,以及甘肃通渭县榜罗教育学区2006年度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

[4]郭绍青.关于西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5).

[5]刁萌萌等.校本培训的内容选择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6]党小超等.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现状及远程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

[7]郭绍青,吴亚婕.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定位[J].中国电化教育,2005,(9).

[8]吴华等.E-Learning ——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9]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杨晓奇

上一篇:党员思想报告范文下一篇:全球化中法律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