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精选9篇)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篇1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农村“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双代管”要求,立足经管职能,以“三资”管理为抓手,抓源头、治根本,深入开展“强基工程”,抓住了经管工作的主要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一、农村“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农村“三资”主要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截止2011年12月底,全镇村集体资金总额达471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446万元,农村集体土地7.42万亩,其中耕地6.59万亩,林地0.35万亩。农村“三资”管理模式主要以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为主,目前全镇36个村都已经实现委托代理。为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机制,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

为进一步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制度上堵塞漏洞,2004年,我镇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楼发[2004]31号)和《关于印发<关于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楼发[2004]32号),在农村财务“双代管”和会计制度“四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镇36个村全面推行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为规范完善代理中心运行机制。2007年我镇下发了《关于实行楼德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章统一管理的通知》。并且实行票据统一领用、核查、销号、归档制度,规范了村级财务票据管理,更加便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

(二)拓宽范围,全面管理农村集体“三资” 2009年农业部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下发以来,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账目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力度,探索改革监管手段,进一步拓展监管内容,将由单纯的资金和账目管理向资产资源监管转变。

1、构建监管服务平台。2010年9月份开始,我镇在原来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上基础上扩展 “三资”管理服务职能,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调配充实人员,加强办公场所和设施建设,统一安装了“农友三资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农村建账、凭证输入、记账、生成报表和资产、资源台帐、财务公开、财务监控、审核等财务管理流程均可自动实现,规范了我镇农村财务核算,提高了农村“三资”管理水平。随着三资监管的逐步推进,村级开通查询站点后,村级也可通过该系统,对所录入的村级财务数据随时随地查询,使得农村财务更加公开。目前,全镇所有村核算单位财务数据均已进入新系统进行财务核算。

2、摸清底数。2012年3月份,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的意见》(楼政发„2012‟19号),各村按照要求,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成立专门工作组,及时进行“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村级家底,理顺了债务关系,及时挂账、核销往年陈账呆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输入微机管理。目前,全镇一半以上村已顺利完成 “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如东王庄从2012年3月20日至3月27日,集中对各村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登记、物资核对和丈量核实,并逐村签订协议移交委托。全镇共清理资金

万元,无长、短款现象,清理债权1241.1万元,清理债务

万元,清理存货

万元,清理长期投资 万元,清理固定资产 万元,核实集体资源

处,计 亩,清理经济合同

份,基本摸清了农村“三资”的所有家底。

3、加强对村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

2007年我镇下发了《楼德镇村级报账员管理规定》(„2007‟18号)明确了报账员职责、聘任、工资待遇、监督处罚及奖励,统分地调动了报账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在积极参加市农经办的培训基础上,每月的十五日,还有重点地进行一些案件介绍和相关业务的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投入不足。一是领导认识不足。个别乡镇、村对“三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识不清。二是代理中心力量配备不足。代理中心人员少、队伍不稳定、专业不对口、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有效发挥工作指导及监督职能。三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电脑及打印机严重老化,配臵过低,系统软件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是个别乡镇执行资金代管制度不严,资金由村干部保管, 坐收坐支,长期不向代理中心会计报账,村财务变成了家财政。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账务处理脱节,有账实不符、“账外账”的现象。三是账簿设臵不齐全,未按规定设账,或总账与明细账不符。四是村级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到位,财务开支随意性较大。五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收支现象严重;六是会计档案管理混乱,未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3、农村财务监督乏力。一是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村民主理财小组在村级支出的审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调查情况看,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存在干部指定替代民主选举产生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现象,甚至有的理财章在支部书记或村财务人员手中,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二是乡镇代理中心监管乏力。三是农经部门审计监管职能弱化。特别是在处理农村财务审计结果执行上,缺乏强制手段,造成农村财务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村级财务公开落实不到位。公开不及时,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全、不真实,导致群众不清楚、不明白、有意见,引发上访。

5、农村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充实代理中心人员,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加快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点,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情况纳入乡、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发展轨道。

(二)严格落实“委托代理”制,进一步规范管理。要抓重点,把好收入关,把资金代理好,杜绝村级“账外账”;把好支出关,严控村级乱开支。对收入不报账,乱开乱支的除了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别对村主要干部经手现金的,要进行专项治理,从严处罚。

(三)提高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水平,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四)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篇2

1“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监管模式, 规范处置行为, 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 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 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 责任主体不明, 工作力量薄弱, 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 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 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 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 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 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 进一步巩固成果, 查缺补漏, 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 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 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 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 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 原则上一年一次, 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 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 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 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 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 如果运转规范, 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 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 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 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 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 受乡镇政府委托,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加挂农经站牌子, 保留公章, 并配好农经干部, 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 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 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 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 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 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 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 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 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 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 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 实行出让前公告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 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 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 落实建设资金措施, 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 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 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 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 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 要决策民主, 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 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明确监督职责, 创新工作机制, 实行村财务公开, 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篇3

关键词:农村;三资;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21

1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1.1 规范制度建设

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保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农村集体“每一平方资产、每一寸土地”都能在“阳光”下公开交易,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出台建立规章制度、办法等,以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资产交易规则、交易评标守则以及一系列交易流程。

1.2 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指导和监管,需要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内设立农村经管站,具体负责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日常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当下,可以搭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系统,通过专用光纤与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实现联网。

1.3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全过程“阳光”操作

建设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将部门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实时、全程、立体式的动态监管转变。为确保集体资产公平交易,需要取消村级自行交易的权限,规定所有交易不论交易标的多少均需在镇经管站监督下进行。镇农村经管站對每项交易从立项到交易进行全程的跟踪,每次交易现场,农村经管站工作人员必须临场监督交易,并进行录像和照相。对一些重大交易,须邀请镇纪检、镇人大代表等进行指导监督。为使交易“阳光”操作,除在镇政府网站、社区公布栏发布交易信息外,还需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为每个村配备一台液晶显示器,安装在政务大厅显眼处,通过镇的操作平台专门用于发布农村集体资产公开招标交易综合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1.4 强化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实行网络监管和掌控

一是结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交易平台系统进行特殊设置,将村级集体对平台数据的修改权限进行限制,一经录入不得随意修改。如需修改,必须向经管站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由镇经管站来完成修改操作。同时,新出租资产完成公开交易流程,签订经济合同后须报送经管站进行资料归档备案,合同数据由村级录入,但合同确认由经管站核实后操作;二是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要求软件公司经常对各村(居)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三是完善农村经管、财政等部门沟通机制,强化协作联动。交易平台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与镇财政结算中心数据共享,通过与结算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双方服务器的互访,对集体资产合同数据和财务收支数据进行相互核查,尤其是对于应收未收款的统计跟踪,保证对集体收益及时足额入账;四是实行农业、规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联批制度。对于新开发的资产交易项目,尤其是涉及到用地出租的,应将立项资料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咨询,确保交易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加强与镇司法所协作,确保依法办理交易。镇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所涉及到的合同样式均经过司法所多次审查修改。在完成交易后须将草拟好的合同再次送到司法所进行审定,出具法律意见书,核实无误后方可签订,并进行司法备案。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合同有效、合法,避免为村集体留下合同纠纷隐患。

2 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加强交流

加强与各村(居)委会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相关的交易程序和办法。

2.2 做好宣传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措施,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农村集体资产实现“阳光”交易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进一步支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工作。

2.3 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平台需进一步优化及完善相关功能

交易平台建立起来后,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平台运行速度有所减缓,部分功能操作不方便,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部分的查询功能、统计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展。

2.4 运用科技手段,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同时也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集体利益受损或者利益分配不均上,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质疑、指责的对象,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建立富有成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经营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举牌价高者得的方式确定承租方,同时接受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双重监督,一方面使得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提升了农村干部在村务工作中的威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为建设和谐农村共同努力。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精选) 篇4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

二、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目标任务

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原则

(一)是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五权”不变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截留和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维护村集体和村民涉及“三资”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保障村民以及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反映权和监督权。

(三)是坚持公开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原则,及时将村集体“三资”的使用和收益向全体村民

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必须实行招投标或公开竞价。

(四)、是坚持成员受益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成员受益原则,通过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村集体“三资”的概念

(一)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二)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

(三)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五、“三资”监管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会计核算及时规范,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非生产性开支限额管理、资金申请审批等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

(二)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是资产资源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资源清查登记备案、资产资源评估、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监管等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管。

六、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

依托乡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乡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竟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七、村集体“三资”监管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乡成立“三资”监管机构,广泛宣传发动。

(二)清理整顿阶段。主要任务是各村清查摸底,整改发现问题,张榜清查结果,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审核清查结果,并建立资产、资源台帐,乡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整相关帐簿。

(三)建章立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构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长效机制。

八、农村集体资产报损、报废,债权、债务核销的处置程序。

农村集体资产报损、报废,债权、债务核销应填制《资产毁损报废核销申报表》及《债务(权)核销申报表》,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报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审核后方能执行,执行结果应报送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备案。

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一)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

(二)收益分配方案;

(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更;

(四)购置和处分重要固定资产及重大投资项目;

(五)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六)其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

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网自主研发,适合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要求。具体体现在:通过网络的形式,加强农民群众对财务等工作的监督,扩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民主化管理;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使之成为培育现代农民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借由平台的力量,改善农村信息滞后、发展缓慢的现状,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村财政管理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使我国的农村建设走向新的里程。

⑴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是依托“村账委托代理”,严格收入支出审核把 关,随时掌握全乡或各村的代管资金数额。

⑵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建立了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⑶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⑷合同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5

为全面掌握我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督管理情况,经研究,决定对我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现将此次检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检查内容及方法

1、组织领导情况。成立组织机构,制定下发工作方案。查看相关文件、会议记录等。

2、农村集体资产出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按康纪发[20XX]11号文件要求,对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核实、登记造册;对村集体资产出让、资源开发利用统一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鉴订廉政监管和廉政施工责任书。查看相关资料、会议记录等。

3、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整顿,进行移结交,建立会计档案;鉴订委托合理合同,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村级财务公开。查看相关资料、会议记录、实地查看。

4、其他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账外资产,账外资金等。查看相关资料。

二、专项时间

9月5日—15日,为期10天。

三、人员及分组安排

第一组:

组长:

成员:

第二组:

组长:

成员:

四、专项检查要求

1、各督查组要认真领会此次专项检查的工作要求和内容,要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实事求是掌握全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情况。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篇6

专业论文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更加强烈,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加大三资管理工作推进力度,按照“过程全监管,范围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构建农村三资监管新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应该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043-1

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紧迫感。目前,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农村干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不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是土地权益和“三资”处置成为农村群众信访举报的热点问题,影响了农村和谐稳定。三是一些村组的财务制度不落实,执行效果不理想。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工程建设领域案件高发,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准确把握“三资”监管的工作定位

我们必须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作为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力促集体经济“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牢固树立群众第一的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地措施,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具体指导,依法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各县市、各职能部门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以指导,准确把握委托代理权限,正确处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农民群众民主权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保障规范运作,有效监督。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增强履职能力。

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和财务公开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其次,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第三,要完善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资源登记薄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切实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

细化集体分配制度。一是完善村级预算制度。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预算机制。二是完善股东分红制度。建立股东分红增减机制,严控超额分红和变相分红;细化资产交易制度。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交易行为透明化、集体收益最大化;细化财务监管制度。一是规划建设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二是加强农村审计和责任追究;扎实推动管理要求的贯彻落实。一是抓好台账建设。要认真运用清产核资的工作成果,按村设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债权债务登记台账》《资源登记台账》和《银行存款登记薄》《现金出纳登记薄》《产品物资材料登记薄》等“三账三薄”进行台账登记,达到“三资”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管理责任清、经营收入清等“五清”。二是抓好债务控制。各镇街进一步做好村组增资减债和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全市村组负债率控制在22%以内。三是抓好薪酬管理和账款追收。

要强化措施,确保落实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乡村,加强调研指导,开展监督检查。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工作标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项工作有具体目标要求,整体工作有绩效评价标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注重调动和发挥村纪检小组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思想教育,确保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心系群众廉洁奉公。一是注重对农村干部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正反典型教育的连贯性。三是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村“三资”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一是抓好制度完善。要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分红管理意见和修订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制度。二是抓好制度创新。参照麻涌、常平试点经验,建设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监管平台。三是抓好制度落实。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

(三)加强民主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三资”的使用、维护、收益分配等需纳入民主监督范围、进行公开并接受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工作的检查指导。二是加强培育典型。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典型。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坚决防止和纠正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培训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县农村集体资产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派出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农经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凭证上岗。

作者简介:张梅峰(1969-),男,汉族,吉林抚松人,抚松县抚松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篇7

1 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1.1 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

合浦县有15个乡镇273个村 (居) 委会, 村小组5 381个, 有明晰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1万元, 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 691.42万元, 其中:货币资金40.71万元, 固定资产4 930.66万元, 农业资本574.10万元;资源总面积156.67hm2, 其中农用地面积130 hm2, 建设用地26.67 hm2。

1.2 各项制度健全情况

全县273个村 (居) 委建立了财务收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 所有制度都公开上墙。设立集体资产台账的村 (居) 201个, 占73.6%, 设立资源登记簿的村 (居) 委195个, 占71.4%,

1.3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

各涉农部门按政策规定狠抓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做好申报、审核、公示及发放工作。2012年通过一卡通全县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4 527.15万元, 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8 606万元, 粮食直补111.85万元, 购置农机补贴637万元, 农资综合补贴4 801万元, 早造粮食良种补贴371.3万元 (其中玉米良种补贴135.68万元, 早稻良种补贴235.62万元) 。从自查和抽查情况看, 全县无截留、抵扣和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

1.4 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

2011年是村委换届年, 在换届选出“两委”班子的同时, 全县各村 (居) 委召开村 (居) 民代表选举产生了村 (居) 民民主理财小组273个, 其中社区民主理财小组28个, 村委民主理财小组245个, 占全县村 (居) 委的100%, 正常开展工作的165个, 占60.4%, 按季度规范公开财务的村 (居) 委268个, 占98.2%, 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273个村 (居) 委, 占100%, 开展财会人员培训21期, 培训财会人员457人次, 全县所有村 (居) 委会财务人员均接受培训1次以上。村 (居) 委大宗开支都通过集体讨论, 并做好会议记录。

1.5“三资”管理方式创新情况

一是在合浦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创建党务、村 (居) 务公开信息平台;二是制定了《合浦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并联合县财政局组织全县村委 (社区) 报账员、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及财政所有关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 培训人次达370多人次。在全县铺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各乡镇都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机构, 力争在2012年底全县全部完成村级会计委托代理。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力度不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不足, 主要表现在: (1) 全县所有乡镇都没有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 (2) 全县所有村 (居) 委没有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3) 没有开展村级清产核资。二是村 (居) 委会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不足。据统计, 全县273个村 (居) 委财务人员中, 只有25个人持证上岗, 其余财会人员没有会计证和上岗证。三是部分村 (居) 委会计和出纳账没有分科目入账, 都是流水账, 也没有建立财会报表制度。四是村 (居) 委票据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据查, 在所有入账票据中, 白条入账现象比较普遍, 这些都不符合财会管理规范化管理。五是民主理财监督力度不强。各村 (居) 民主理财小组虽已建立, 但39.6%的民主理财小组, 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3 原因分析

3.1 农经机构有待强化

农经工作政策性强、面广、任务重, 但县经管站是一个只有7个编制的参公事业股级站, 协调能力不强, 而乡镇没有经管站, 只有1个经管员, 个别乡镇甚至连经管站编制都没有。农经部门承担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产业经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等职能, 编制人员及经费不足, 会造成“三资”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3.2 业务工作经费不足, 待遇不高

县级经管经费不足, 乡经管部门没有业务工作经费, 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尤其是村级会计培训力度不够, 从而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质量。村干部待遇虽然得到提高, 但还是相对不够, 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

4 建议

4.1 健全建立农经机构, 确保业务工作经费

建议县级提格经营管理办公室, 编制增至10~12人, 乡镇成立编制为2~3人的经营管理办公室, 为县农业局的派出机构, 作为参公事业单位管理。县、乡两级经管业务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确保工作经费, 便于工作的正常开展[1,2]。

4.2 理顺村级票据管理, 加大监管和指导及培训力度

由区财政厅、农业厅或减负办共同印制村级票据, 杜绝白条入账。进一步加大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管力度, 努力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

4.3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规范运行

各级都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职责任务,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市、县和乡镇都要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机构, 进一步明晰各个成员单位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 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农业、财政等业务部门应加强对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3,4]。

摘要:阐述了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以指导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广西合浦

参考文献

[1]陈玉锦, 雷容华.霞浦县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391, 393.

[2]黄东明.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8) :60-62.

[3]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7) :141-14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培训 篇8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措施

农村“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对“三资”管理的力度,避免资金流失,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利用集体资源,切实保障农民集体利益。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认真把控每个环节的运转,充分发挥“三资”的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完善的“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三资”管理是一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的工作,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三资”管理力度。根据“三资”的实际状况以及农村的经营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三资”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且彻底贯彻落实。为了提高“三资”管理的规范性,对于资金管理应该编制财务收支预决算,提高财会核算水平,并且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在资金核算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保证各项原始凭证的完整性,严格遵守经办、签字以及审核等流程,避免资金的流失。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资产的高效利用,需要对资产进行清查,然后登记备案,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各项资产的利用价值。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而农村资源具有量多、面广的特点,所以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所有资源进行清查,然后建立台账管理。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优势,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挥农村资源的最大价值。

二、建立民主决策制度

按照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的要求,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财务预决算方案,都要实行民主决策,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增强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热情,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建立公有资产(资源)公示制度

村级资产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要按照民主方式,由村务监督小组,定期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民主理财。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分布状况、发包情况及收入、收益分配方案等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告、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接受村民代表质询、召开听证会等形式,让广大群众掌握集体家底,接受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监督。

四、健全财务审计制度

各乡镇要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村财务审计制度,由纪委牵头,经管、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同时认真抓好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热点问题重点审计,重点问题专项审计,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和库存现金,对不合理的开支和库存现金要进行及时处理,切实维护集体利益,防止集体资产、资金流失

五、加强“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该加快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建设的进程,在“三资”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提高“三资”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网络平台,能够细化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详细信息管理,创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流通速度。同时将农村资产进行核查后,对于经营性资产可以进行网络租售,建立网络监管系统,实行网上监控管理,对于各个周期内的合同管理以及资金管理提前预警。此外,县、乡等各级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工作处于可控状态。而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还可以进行信息公示,提高“三资”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便于广大群众的共同监督管理,确保“三资”管理的规范性。

六、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力度

农村“三资”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对“三资”进行管理,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联合把关,形成齐抓共管的局势,切实加强对“三资”管理的效率。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力度,在思想意识上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提高法治观念,由此在开展“三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自上而下的形成规范性,并且严守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在严格的问责机制下,切实保障“三资”管理的时效性,避免出现领导干部不作为,以及贪污腐败现象,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工作经验的交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三资”的有序运转。

七、结束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经济建设中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应该强化管理措施,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避免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为提高农村“三资”管理创造有利的环境。“三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经济建设,所以应该推行“三资”管理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高效运行。只有对农村“三资”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资”的价值,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素玲:浅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8期.

[2]张红霞:浅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初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23期.

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好监管代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集体“三资”归该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资产、农业资产、存货及无形资产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这里主要指自然资源。

第三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应按照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加强服务,逐步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要求,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科学使用,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坚持民主、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受益的原则。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三资”占有、出售、收益、抵押、担保、退出、继承和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共同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市、州人民政府及财政、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有直接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有具体责任。

第六条 各县市区财政、农业、民政和经管等部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财政、农业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制定管理监督措施,完善规范工作程序;经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指导乡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工作,指导督促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簿,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公示工作,完善公开、公示办法。各地财政、农业、民政和经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部署,共同抓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

第二章 监管代理

第七条 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在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和收益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制度。

第八条 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党委、政府、纪委、财政所(经管站)及民政等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及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开展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依托乡镇财政所(经管站)设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以下简称“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依法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农村集体“三资”的使用、购置、处置等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代理记账服务。

第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与监管代理服务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监管代理服务机构依据委托代理协议履行代理服务职责。

第十条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和交易工作应建立由政府领导,纪委、监察、财政、农业、民政、经管等相关单位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十一条 监管工作职责

(一)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1.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及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实施。每半年组织一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专题会议和情况通报。

2.负责督促“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指导村级组织编制村级预决算方案

3.制定村级“三资”管理考核方案,审核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办理。

4.每年组织一次村级“三资”的清理核查工作。

5.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审计、专项审计、换届及离任人员的财务审计和移接交工作。

6.负责审批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资源交易项目,审定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资源交易方式。

7.督促村集体经济组织配合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违反“三资”管理办法人员及时进行追究责任。

8.配合县纪检、监察和上级有关部门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查处工作。

(二)“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工作职责

1.代理会计核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为代理单位设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2.加强预决算管理。指导、审核、监督村级收支预决算工作。3.代管资金。“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村级资金“代管专户”,监督村级资金收支活动。

4.代理现金收付。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按照村级收支内容及时办理资金报账业务。

5.做好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及时做好资产、资源台账的核对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6.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整理村级会计档案,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不得散失、毁损。

7.提供会计信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财务报告,提供代理期间真实完整的各类会计信息。

8.协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监管。协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的管理监督工作。

(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实施农村集体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交易活动,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负责农村集体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交易处置的档案管理。

3.组织交易当事人签订、履行交易合同,调解交易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交易活动中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

4.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组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等活动进行检查,对发现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的,及时报告。5.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对资产、资源及项目建设的招投标工作。

第三章 民主管理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三资”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的下列事项,应由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做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一)财务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及年终收益分配方案;

(二)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发包、出租、转让;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和工程建设;

(四)大额资金借贷、重要资产借用以及对外捐赠;

(五)农村集体债权和应收款项的核销;

(六)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抵押、担保;

(七)其他应当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十三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如下工作职责:

(一)参与制定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计划、财务事项决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并签字盖章,否决不合理开支,接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委托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三)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监督、检查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及预算执行情况,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民主理财情况。

(四)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配合财政、农业、经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

第十四条 加强村级报账员管理。村级报账员应具备从业资格或相应专业技能。村级报账员可以由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兼任,村报帐员应相对保持稳定,村级报账员的更换应报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同意,由“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审核任职条件。

第十五条 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的核查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核查工作在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统一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核查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情况,资产、资源处置情况,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及收益分配情况等事项。农村集体“三资”核查工作实行“一季一巡查、半年一评议、全年一公示”制度。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执行情况,实行按季公开制度,每季末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将村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明细情况在村财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第四章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农村集体主要收入包括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集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主要支出包括经营性支出、管理费用以及公益事业支出、福利性支出、投资项目支出等。

第十九条 农村集体所有收入必须及时进入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专用账户,实行票款同行,不得坐收坐支,公款私存。

第二十条 农村集体收入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监制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严禁使用其它收据,有条件的地方农村集体收入可申请“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开票据,确保收入全额、及时缴入中心账户。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支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年初预算。按照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执行。循序支出,严禁突击用钱。

(二)实行按时报账制。农村集体统一实行报账制,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应根据业务量和区域远近,合理确定报帐时间,各村每季至少应报账1次。村集体按规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村级报账员。其任职资格应符合《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要求。

(三)实行“签审”制度。各项日常开支须有事由说明、经手人、证明人、财务“一支笔”主管签字,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大额支出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并报乡镇政府批准,同时履行审批程序。

(四)严格支出用途。村级支出主要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及其它支出。其中: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限额标准控制,各地要根据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村级公用经费限额标准,农村集体报刊费按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的人均标准限额控制,大额生产性支出实行村级集体“一事一议”的办法、报政府或相关部门先批后建的审批程序,严格支出的管理。

(五)实行资金直达制度。对涉农补贴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报酬、农户拆迁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等涉及个人款项,由中心按有关规定直达个人账户;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由“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根据施工合同、项目预决算报告及验收相关情况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

(六)实行备用金管理制度。备用金的限额,由“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根据各村会计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及支出状况,与村委会协商决定。原则上备用金额度限制在3000元至10000元之间,特殊因素需要增加备用金额度的行政村,必须经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备用金的领取由村报账员申报,村财务负责人审核,“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主任审批。

(七)严格日常支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的原始凭证,原则上必须要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对数量少、金额小难以取得税务发票的零星开支,经报当地政府批准,明确开支明细科目后,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额支付单”,但支出金额必须在1000元以内。

第二十二条 实行收支预决算制度。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年初预算、预算调整、年终决算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谈论通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严格监督执行。预算的调整须经预算规定的程序,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先书面报告说明事由,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备案,乡镇政府审批后,予以预算收支调整。

第二十三条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的管理。建立债权债务明细账,每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进行核实清理,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不得产生建设项目账外债务现象。

第五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以及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公益性设施;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企业股权及其权益,以及通过兼并、分立、有偿转让等方式形成的股权;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集资建设的项目中投资入股的,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及其权益;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牲畜(禽)、林木等生物资产;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有形资产;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专利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

(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八)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二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拥有占有、收益、出售、退出、担保、继承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核销。

第二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完工后,依照合同严格组织验收,形成固定资产的,应落实监管责任人。

第二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其中固定资产、产品物资每年进行一次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或以参股、联营、合资、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的;

(二)对集体资产以拍卖、转让、产权交易等方式进行产权变更的;

(三)农村集体企业出现兼并、分立、破产清算情形的;

(四)在农村集体资产上设立抵押权及其他担保物权的;

(五)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三十条 农村集体资产评估由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可聘请涉及相关专业的单位或人员参与评估工作,数额较大的重要资产评估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评估结果应按权属关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第三十一条 农村集体资产的购置、处置、租赁、承包或出让,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后,在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的领导和参与下,由乡镇或县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组织开展招标投标工作,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并签订书面合同,资产的购置、处置、租赁、承包或出让达到一定数额的,应在县级实行公开招投标。

第三十二条 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价值较小的由村“两委”决定购置;价值较大的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购置;房屋、建筑物等较大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方式建设。购置或投资及接受捐赠、资助等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三资”监管代理中心要进行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分类核算,并登录固定资产记录簿。

第三十三条 村集体资产的处置

(一)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原值较小的由村“两委”决定;原值较大的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处置,并在“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备案。处置方法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处置所得要及时足额缴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资金专户,并进行财务核算,且登录固定资产登记簿资产目录。

(二)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价值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实行招投标制度,对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价值较小的可由村“两委”本着依法、实用、简便的原则对外承包或租赁。在“三资”监管代理中心登记备案。

第三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对集体资产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第六章 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园地、草场、荒山、荒地、荒坡、荒滩、水面、建设用地、矿藏等,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

第三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三十七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资源登记簿,对集体所有的资源逐项记录。资源登记簿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四至、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人员)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第三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依法决定集体资源的经营方式,可由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或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也可以采取集体资产参股、联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方式,保证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耕地、林地、园地、草场、荒山、荒地、荒坡、荒滩、水面等资源承包、租赁的,其承包、租赁方案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第四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合同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文本。

第四十一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生产经营、兴办公益事业等,其分配方案应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的处置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实行租赁、承包或出让的,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决定后,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并签订书面合同,对于价值较大的资源处置必须聘请专业单位和人员参与。

第四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处置的招标投标工作,由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在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的领导和参与下开展工作。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第四十五条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责任主体,每年要通过自查自找、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意见、专项核查等形式,依托乡镇纪委和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组织力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监督工作。

第四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县财政、农业和经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对村级财务实行、专项或抽样审计,并对村“两委”任期内经济目标责任和离任的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应及时向群众公开,纳入中心存档。

第八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有关责任人员未按规定履行或者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应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及乡镇以上纪检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无据收支款或者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隐瞒、截留、坐支集体收入;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属于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

(三)违反规定处置农村集体“三资”,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

(四)在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

(五)不按规定实行民主理财,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

(六)侵占、截留、挪用、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第四十九条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委托代理服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真实案例下一篇:礼让是一种美德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