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高职团队建设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专业应该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提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的创新模式,对该综合实训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该创新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国际贸易高职团队建设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国际贸易高职团队建设论文 篇1:

教学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第一堂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策略

摘 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第一堂课的思政育人功能。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教师第一堂课的教学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状况进行调研,使价值引导有的放矢;在课上以自己的行动和经历言传身教,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思政育人的角度介绍专业,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信念;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工匠精神;鼓励自发探究,培养学生自律与独立意识;注重交流和记录,用以评价思政育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一堂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对其改进与加强作出工作部署,并强调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更应该是课堂上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课程思政服务于各具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如何在课堂上将专业所承载的价值引导功能发挥出来是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

1 第一堂课思政育人功能研究现状

有学者对于第一堂课的研究以思政课程为对象,思政教师应在第一堂课介绍思政课的内容和作用,形成“开学第一课”后思政教育改革的长效机制。有学者对于第一堂课的研究以课程思政为对象,针对工科类课程,第一堂课教师可为学生树立科学家榜样,提升民族自豪感;诊断学的第一堂课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懂得人文关怀。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众多。有学者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出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思路;有学者围绕如何提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思政内容的融入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进行了理论阐述。然而,从教学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第一堂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策略的研究甚少。

2 实现高职院校第一堂课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校领导开学第一天进课堂的传统,校领导进入课堂检查教学情况,与学生一同感受新学期的学习氛围。也有高职院校会在开学第一课前播放统一制作的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学生对于第一堂课充满好奇和热情,在这节课中学生通常状态最好,课堂气氛最佳,学生对第一堂课的主观感受会影响学生对于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的认识。成功的第一堂课能够保持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为第一堂课认真备课,准备教学材料,但往往忽略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和生活状况的前期调研。教师能够依照课程标准介绍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对思想教育目标缺乏系统阐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第一堂课的思政育人路径尚不清晰,第一堂课的思政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堂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策略

3.1 课前调研学生——价值引导有的放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通常开设在贸易相关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时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是陌生的,作为专业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中应注重适应能力教育与自控力教育,引导学生开启充实的大学生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心中理想的本科院校而感到失落,教师在第一堂课中可对学生阐明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拥有扎实的劳动技能、宽泛的职业选择范围,完全能够自信地走向社会,教师可以展示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作为佐证。专业课教师在开课前可向授课班级的辅导员老师了解班级基本情况、班级中是否有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如心理问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在课堂上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

3.2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春风化雨、言传身教

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要注重个人形象。当前学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教师穿着不必过于拘谨,但应大方得体。上课前,教师应提前调试多媒体设备,确定屏幕显示正常、音量适度、室内灯光舒适;事先准备好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品;提前十分钟以上来到教室,精神饱满地等待学生到来。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对待工作应严肃认真,注重细节。教师的言传身教使思政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成就和经历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以此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师在自我介绍时要注重内容,力求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自我介绍要展示自身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可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遇到的困境以及克服困难的办法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钻研精神和拼搏精神。

3.3 从思政育人的角度介绍专业——树立专业理想信念

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中为学生介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曲折历程,其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奉献,我国对外贸易在规模与结构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国内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发展历程的回顾,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目前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较强,相对缺乏专业理想。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第一堂课,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刻认识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3.4 实践出真知——培养劳动技能与工匠精神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與贸易实践联系密切,教师应在第一堂课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实践:学生可以组建或参加以“跨境电商”“模拟贸易公司”等为主题的专业社团,培养团队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参加学校定期举办的学术讲座和专业讲座,学习治学态度、汲取商业经验;参加关务技能、货运代理、“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担当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在进出口企业、物流集团、报关行实习实践,了解进出口贸易运作与报关流程,提升适岗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

3.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自律与独立意识

教师应在第一堂课鼓励学生扩展知识面,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可登录智慧职教和爱课程等平台观看慕课、微课,了解更多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贸易促进网等网站,鼓励学生了解国家贸易政策,观察经济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等网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动态。教师可在第一堂课中为学生介绍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和知识服务平台阅读期刊文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能够为贸易与经济分析提供参考,教师应在第一堂课中指引学生关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3.6 注重交流与记录——评价思政育人教学效果

目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究竟如何要用学生的获得感来检验。在第一堂课,教师可以随机邀请5名同学谈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观认识,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或者翻看教材目录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提取的关键词为:WTO、出口、进口、关税、汇率、运输、保险等,将这些关键词记录到教学日志中。期末教师再次邀请这5名同学谈谈本学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到国家意识、互利共赢、诚信、责任、创新等关键词,这能够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使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认知有了升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应从第一堂课开始并延续整个学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要发挥好思政育人作用,要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相契合,与学科教学规律和授课标准相统一。将思政育人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在专业课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主路径”,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实践技能“主战略”,形成从课上到课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从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董洪亮,赵婀娜,张烁,等.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N].人民日报,2016-12-11(0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4]刘万英.高职思政课第一堂课教学法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2):154-155.

[5]魏文迪.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66-68.

[6]田琼,周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路径:基于课程的第一堂课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9-10.

[7]郑星,黄毓娟,方瑜,田华.基于课程思政改革浅谈如何上好诊断学的第一节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5):102-103.

[8]王磬.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40.

[9]孙智贤.论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05):9-11.

[10]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11]孙玉琴,曲韵,王微微,舒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J].国际贸易,2019,(09):4-14.

[12]郑淑伟,孔繁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经济类专业培养创新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04):88-92.

[13]王晨曦.大数据时代创新统计数据分析方式的思考[J].中国统计,2015,(12):36-37.

[14]顾润国,刘艳艳.基于资源库建设的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71-75.

[15]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69-71.

[16]刘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新一代,2020,25(19):156,185.

作者:刘琛

浅谈国际贸易高职团队建设论文 篇2: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创新模式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专业应该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提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的创新模式,对该综合实训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该创新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操能力;实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一、研究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具有时代特征,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1]。目前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已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突破传统模式,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实训模式是完善专业实训功能、提高专业实训效果的必由之路[2]。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其培养的过程中,突出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基于实操能力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模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基础。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目前已有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打造适应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理论保障和研究依据[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项技能掌握到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既是量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从被动使用到主动应用的质变过程。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水平和运行质量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必须改革当前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结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和核心课程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现存的问题及不足

(一)理论与实训联系不够紧密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只讲解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性知识,缺少比较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教学应用系统,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全了解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导致缺乏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深刻理解。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国内各职业类院校普遍存在企业实习环节很难掌控,企业实习的难度大;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综合实训也只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简单地完成制定的任务和作业,所以说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外贸实践操作的要求等问题。

(二)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小

这类模拟实训平台多以静态型的机械式实训为主,多数采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制作软件,而灵活性的、博弈式的、互动性的动态型训练相对较少。加上这类实训平台本身在开发时功能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错误,使得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无法把自己融入到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去完成全过程操作,实训时缺少主观能动性,抱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想法,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自我发挥空间小。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有很多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平台的考核大多由系统自动生成,容易造成学生即使原封不动地按照实训手册样单填写内容,也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使得考核结果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训情况和能力培养结果[4]。这些考核让学生将精力放在最后的终结考核上,使学习无法体现了连贯性,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与高职要求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不符。

(四)校外实训资源有限和校企合作实施困难

目前,高职院校需要社会企业的支持实行校企合作,但是传统的合作模式大多以参观企业(单位)或市场调研等为主,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想真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较难实现。又加上,当前的经济不景气以及大学生扩招后就业难等问题也困扰着企业。目前,国际贸易领域分工比较细致,浙江省多为中小型企业,校外合作难以满足众多的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5~6]。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创新模式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

该综合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独立完成相对真实的业务训练。该模式是基于模拟职业环境下,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代表一家国际贸易的公司。各组之间相互进行进出口贸易。贸易过程中涉及到公司宣传、产品设计、展会布置、展会磋商开始,一直到商务函电往来、合同签约、信用证审核、单据制作等,将营销、礼仪、谈判、口语、函电、信用证、单证等专业知识融入综合实训中;还涉及到的银行、工厂、货代中心、保险公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外汇管理局和船运公司等均由一个辅助角色担任;学生之间互动的完成进出口贸易的模拟训练,整个综合实训都是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老师跟踪指导。

(二)具有较高的仿真性

该综合实训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场景,并与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的运用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模拟实训环境,包括办公环境、交易会展环境、谈判环境和业务履行环境等,体现场景实训的业务氛围和空间感。该平台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业务环境,能将自己融入到业务角色中去完成全套实训操作,从而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

外贸公司是国贸学生最常接触的一种企业形式,目前外贸公司规模普遍不大,大批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参与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学校可以就地取材,通过学校基本硬件设施,引入企业进出口项目或者由专业教师设置模拟场景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

模拟外贸公司的实训模式,可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该实训,学生可以学会寻找客户及合适的供应商,学会运用商务函电往来交易磋商。同时,充分认识外贸公司的工作流程,学会各部门相互配合,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提高学生的实操和综合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和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几乎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通过变革综合实训教学组织模式,明确岗位职责,使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也强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处处要求团队合作及各部门(或者单位)的沟通。学生还要像在企业工作一样学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国际贸易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商务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体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

(四)完善的评价体系

本课程将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也作了改革,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用项目化的过程性考核代替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完成实际的任务带来的挑战,就必须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有所突破。综合实训的考核中,运用过程评价方法、自评互评方法、结果考核方法、企业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完成业务的成效考核,设置的评价标准要注重对表达能力、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操作业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同时,考核的目标是为了监控学生,保证实训的效果,但是应以激励为主,最后,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比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调整,总之要不断鼓励学生,实现我们的训练目标。

四、结论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整合课程,使专业综合实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学生通过专业综合实训,轻松就业,直接上岗。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基础。通过该创新模式的研究,不仅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前期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回馈指导作用,更为学生梳理专业相关知识,零距离走上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就业或者创业提供合理、够用和适用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参考文献:

[1] 刘亚玲.浅谈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2] 王小艳.国际贸易场景实训中的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商业,2010,(8).

[3] 祝卫.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9.

[4] 吴建功,曾颖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5] 刘伟玲.《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6] 曾素芬.国际贸易实务校内实训方法的探讨[J].新财经(上半月),2012,(7).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傅利利 袁利华

浅谈国际贸易高职团队建设论文 篇3: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能力本位”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就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构想。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并以此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载体,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就业导向性,以专业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其他职业素养。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及课程体系改革要点

按照“能力本位”的高职培养模式要求,将学历教育、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筑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1.基础能力模块及课程设置

该模块以素质教育为主,主要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分为思想素质小模块和人文素质小模块两部分。

思想素质小模块主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主要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形式与政策等。

人文素质小模块主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素养,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能进行定量分析,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办公软件,并具有良好身体素质。主要课程为:经济数学、统计学、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职业能力模块及课程设置

该模块以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兼顾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能力小模块、销售业务能力小模块、公共关系能力小模块、经营管理能力小模块、英语应用能力小模块。

市场调研能力小模块帮助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主要课程为:统计学原理等。

销售业务能力小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国际市场开发与维护能力、处理市场业务中突发事件等的能力,主要课程为: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概论等。

公共关系能力小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公共关系活动策划能力、一般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公关危机处理的能力,主要课程为:商务礼仪、管理学原理等。

经营管理能力小模块帮助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对企业实际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主要课程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等。

英语应用能力小模块培养学生较强的本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应用的能力,主要课程为:大学英语、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贸英语口语等。

3.专业技能模块及课程设置

该模块以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顺利通过本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外贸会计、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业务员等的资格认证考试,做到“双证融合”,同时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主要包括单证业务能力小模块、货代业务能力小模块、外贸会计能力小模块、外贸业务能力小模块。

单证业务能力小模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单证员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能胜任企业对单证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为学生通过单证员资格认证考试打下基础。主要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及实训等。

货代业务能力小模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货代员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能满足企业对货代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为学生通过货代员资格认证考试打下牢固基础。主要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等。

外贸会计能力小模块帮助学生掌握外贸会计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能在国际贸易企业中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采用复币记账法,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工作。主要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基础会计学等。

外贸业务能力小模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员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能基本满足企业对外贸业务员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为学生通过外贸业务员资格认证考试打下牢固基础。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实务、国际结算实务等。

4.综合能力模块及课程设置

该模块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通过实验室实训、企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严谨认真等职业综合能力,为“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包括模拟岗位实训小模块、毕业实习小模块。

模拟岗位实训小模块主要通过利用模拟软件使学生熟悉相关岗位(群)的操作流程与技能,进一步为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铺平道路。包括的课程主要为: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单证实训、企业沙盘模拟等。

毕业实习小模块通过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上岗前的训练,最终形成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为:就业指导、毕业实习、就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四、结束语

要保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質量,就必须从教学的根本——课程建设抓起。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一线的教师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也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对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取得成效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朱江宏.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证”融合的综合化模块课程体系之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0,(04).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3]宋蔚.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科教导刊,2012,(08).

[4]席庆高.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式教学法.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9).

作者:宋蔚

上一篇:办公室问题整改方案下一篇:园林处效能监察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