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青年教师肩负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论文 篇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驱动下的“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理念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书技能和水平作用重大。文章围绕教育教学中三个核心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将青教赛的影响层面从培养师资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拓展至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并充分吸收和借鉴青教赛成果,提出了青教赛驱动下“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师资培养;学生培养;课程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才子步入高校教师岗位。青年教师往往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科研、敏锐的思维和丰满的激情,但教育教学尤其是一线教学经验有所欠缺[1-2]。在当下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大趋势下,如何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是高校师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利用资深老教师“传帮接代”式的师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新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及网络教学学习与研讨等成为当下辅助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提升的主要途径[3]。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目前规格和级别最高的比赛,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始于2012年,每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涌现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教学典范。在全国青教赛的推动和影响下,目前形成了全国决赛、省市决赛和高校选拔赛等完整的比赛体系和模式,比赛涵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学科(工、农、医)、社会科学、思政及外语等大多数本科专业领域[4-5]。

青教赛参与之广,影响之大,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上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作为青教赛参与者之一,从初入讲坛的青涩到教育教学的小有心得,深刻体会到青教赛的作用远不止于积极带动优秀教育师资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学习和实践经验,围绕教育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学生”“课程”,谈一谈青教赛驱动下“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

一、青教赛驱动下“教师—学生—课程”三位

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思路

目前关于青教赛的作用、效果及改善等方面,研究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教师本身,或过多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青教赛研究中缺少“学生”要素,很难看到青教赛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积极意义或策略调整等;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学科竞赛倒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主要是实践能力、科学兴趣与创新、反哺教学等方面的激励和促进功能[6-7]。但相比于以教师为参赛主体的青教赛,学生对待赛事的态度、重视度、参与度、发挥的作用或受到的影响显然与学科竞赛不同。

青教赛代表着最先进、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科百花齐放,名师百家争鸣。除有着对师资培养的极大作用外,青教赛对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启示与作用也不能忽略。在青教赛的激励和影响下,教师如何迅速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方法、学生如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程建设和加强思考实践能力以及课程如何精益求精将指导思想、精彩内容、时代前沿和教学方案等高效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将是“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如图1所示。

二、青教赛下的教师培养

教师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效果。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量青年教师进入校园,与老一辈教师的“工匠”“园丁”“蜡烛”等专注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同,教学经验的匮乏加上社会的冲击、科研的压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投入教学探索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教书育人的效果评价一般。

全国青教赛的出现,及省市、高校青教赛制度的相继完善,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针强心剂。青教赛的比赛时间虽短,但影响是持续的;不管对于参赛教师或非参赛教师,青教赛不仅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励青年教师树立崇高教学理想,建立信心、改变理念,从而促进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与探索[8]。

没有谁天生擅长教育与教學,但谁都可以经过后天培养,成为教育与教学的能手。笔者的教学经历曾经也是一穷二白,甚至在参加教学比赛初期,校级比赛首轮即遭淘汰。但笔者通过观看各级别获奖教师的示范,学习他们的思路、方法和身上能供自己借鉴的亮点;通过倾听教学督导和资深教学名师一遍又一遍的教导,继承老一辈教师的专注、专业与高尚师德,并根据学生不断的反馈,进行教学持续反思和改进,然后一点一点慢慢“练级”,相继获得2017年度上海海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一名,第五届水利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上海海事大学选拔赛第一名(自然科学组应用学科组),第三届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自然科学组应用学科组)等。虽遗憾未能像更多优秀的教师一样更进一步,但教学比赛的目的永远不是获奖而是交流、切磋、收获与提高。与获奖的短暂时刻相比,不断进化的教学能力是永久的。

此外,笔者通过统计青教赛获奖教师的个人资料,追踪他们的后期发展,发现大多获奖的教师都有相当高的科研学术水平。这说明“教学与科研”可以相辅相成,“鱼”与“熊掌”可以兼得。青教赛要求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注重学术性,反映学科发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对学科发展的最新认识、科研前沿问题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可以更生动地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引发创新思维等[9];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及教学内容过程中知识的凝练、完善和拔高,形成融会贯通的思维习惯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亦可带到科研工作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即使部分专注教学而科研突破不大的教师,也都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荣誉和物质奖励等[10]。

随着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老师通过教育教学渠道晋升为教授,再加上全国全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意味着本科教育教学将再次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而青教赛无疑给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也提供了一条教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三、青教赛下的学生培养

学生永远是一校之本,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扩招、经济化、信息化时代的冲击、教书死板以及教导无方等综合因素导致部分学生迷茫观望、价值取向偏离、学习效率低下及高分低能等。本应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国之栋梁,结果却成了家庭、社会的累赘,这严重背离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宗旨。青教赛的参赛主体是教师,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看似与学生无关,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是教师“教”的主要对象,所以说,青教赛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只有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会提高。另外,在教师青教赛筹备的过程中,学生也身在其中,他们的鼓励、配合、支持甚至建议也在教师教学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反过来,教师在青教赛所有的收获包括先进理念、前沿眼光和灵活技能等都会反馈给学生,在这种“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必然也会有所进步。

从青教赛的授课案例来看,不同科目青年教师将讨论、反转(知识的反转非翻转课堂)、前沿、思政、仿真和实操等集中于课堂,这要求听课学生必须有相应的思维以及必备的学习实践技能和素养。这种能力只有日复一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和课堂学习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

以笔者为例,在教学比赛筹备过程中,笔者除了借鉴资深教师的建议外,也积极邀请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从自己的直观感受提出意见。因为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督导和评委,不同的视角往往会有不同的反馈效果。笔者在各级别参赛过程中,从其他教师身上获得的灵感、方法和亮点等也迅速反映在课堂和学生指导中,从而使学生接触有趣的故事、积极的理念、开阔的思维、高效的方法和前沿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近三年来,由笔者指导和学生主持的上海市大学生科创项目连续6项结题都属属优秀(比例10%),指导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也获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四、青教赛下的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现代大学教材层出不穷,教材部分内容甚至受到信息化的严重冲击(学生可能从网络或其他渠道已经熟知)。但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激发学生兴趣、潜能,使其建立信念、树立理想、学有所思且学有所用才是一门课程的关键。青教赛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一般参赛教师要准备20个20分钟的节段,所有节段要均匀分布于课程的每个章节,比赛时随机抽取1个片段讲解——这要求每个片段都要精益求精,不仅内容精,思想、设计、手段和方法等都必须经过反复锤炼。所以青教赛对参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11-12]。

实际上,多数教师主讲的课程不止一门,而是多门;教学的时长不是20个片段也不是20分钟,而是无数个90分钟。但是,参赛教师在参加青教赛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等会被带入到其他主授课程中,因此青教赛对非参赛课程的建设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以笔者参赛的课程航道工程学为例,由于参加校级、水利协会以及上海市等不同类型教学竞赛的需要,笔者持续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微视频,更新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反复实践确定了多样化的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手段等,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和丰富,获得了督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而且笔者在青教赛的驱动下,积极尝试和运用在线视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即使是未参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等)课程建设,笔者也是依靠教学竞赛养成的思维和习惯,以教学竞赛的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做到“精益求精——专业人做专业事”。同样获得了师生较高的评价。

五、“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借鉴青教赛先进理念,完善与改进青年师资培养,发挥青教赛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解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足的问题。

2.挖掘青教赛对学生层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程建设并加强思考实践能力,解决学生上课“参与度低、被动接受、学法单一、思维固化、眼高手低”的问题。

3.与时俱进,持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做到精益求精,更好地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解决课程“知识陈旧、设计单一”的问题。

六、结语

青教赛是一副催化剂,对带动和影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教学设计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课程建设参与度及学习能力和效果的提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帮助和作用。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青教赛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将青教赛的影响层面从培养师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拓展至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

本文抛砖引玉,仅提出一种青教赛驱动下“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理念。后续,笔者将吸收和借鉴青教赛成果,结合时代特色和现代教育特点,梳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养和技能等内容、新时代本科生学习实践的必备素养和技能等内容以及课程建设改进的建议,包括但不局限于:课程理念、内容设置、方案设计、方法技能、学科前沿及时代思政等,让课程本身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最终形成“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课程应该怎么建”的“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旭.“青教赛”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

[2]朱建彬.从课堂教学竞赛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高[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3]赵小鹏,薛利敏.教学竞赛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22).

[4]陆国栋,赵春鱼,颜晖,等.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竞赛发展现状及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9(1).

[5]胡前库,王海燕,曹新鑫.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6]张庭亮,胡宽,申静轩.以竞赛与项目为驱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8(34).

[7]马宪敏.以“学科竞赛”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2).

[8]陈秀梅,李箐,杨巧艳.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品牌示范效应研究——兼论“双一流”建设中的四川高校工会与师德建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2上).

[9]王爱兰.“青教赛”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究[J].科技视界,2020(12).

[10]杜精睛,馬跃东.教学竞赛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 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6).

[11]原弘.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提 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

[12]陈美玲,何光群,施红星.“青教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 实践和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 2020(2上).

[责任编辑 姜 雯]

收稿日期:2020-06-18

作者简介:张杰(1982—),男,河北邯郸人,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港口航道与海洋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驱动下“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C20092)

作者:张杰 史旦达 唐鹏

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打造市场营销模式下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推动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摘 要:青年教师肩负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章从商学的视角出发,用市场营销学中的7P理论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市场营销策略找到拓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新方式,扩大青教竞赛的品牌影响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校整体教学水平,推动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流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

2003年,由教育部科技司、国家自然基金委政策局共同组织的“中国研究性大学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结题,“建设中国研究型大学”成了当下中国各一流高校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2013年10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2013年“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共同签署了《合肥宣言》,明确了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使命。

一、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认识误区:重视研究≠放弃教学

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毋庸置疑,科研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是这并不是说研究可以取代教学。相反,研究依赖于教学。教学应当是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所有大学的教师的首要职责[1]。教学是基础,没有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没有优质的学生,优质的人才,科研有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在一流研究型大学中占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而学生的质量又制约着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2]。国家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年轻的出国留学、工作人员回国工作发展,提供大量资金让青年学者从事科研活动。这些青年学者在回国后都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站在学校科研、教学的第一线,对学生的影响和学校的发展最为直接。虽然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都不容置疑,在各个领域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可相比之下,他们的教学能力相对欠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青年教师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尤其在研究型大学,此种现象更为明显。青年教师背负着课题研究和创造科研成果的重任,在高校,这些又直接与青年教师的名誉、待遇挂钩,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目标,否则在一所竞争激烈的研究型大学中,青年教师很难有职称晋升的机会。青年教师自然而然的敷衍教学任务而着力于科研工作。2.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有理想、有抱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未经过助教职位就直接就任副教授、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承担起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授课任务。因此,大多数青年教师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缺乏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3.从学校层面上说,目前国内高校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盲目追风于研究型大学建设而忽视本科生教育。“国外一流大学对研究生教育的偏重,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整體水平较高的基础上,而我国排名靠前的一流大学却是在放弃原来本科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准研究型大学不思完善自身本科教育的质量而片面追求尽快成为研究型大学,一般大学则给予通过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应试教育手段证明自己的本科教育质量”[3]。总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势必影响高校的整体发展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为了给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本科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提高本科生基础知识水平、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迫在眉睫。

三、以市场营销策略推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发展

教育作为中国工会的四大职能之一,是工会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承担着为高校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任务,其中包含技能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有益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为了增强青教競赛的活力,提高青教竞赛的水平,我们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市场营销学,去打造现有的青教竞赛,为青教竞赛的长远发展开辟新途径。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给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4]

7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7P):

在市场营销学中,7P的营销理论是以4P营销理论为基础的,由4P发展演变而来。4P侧重于实物营销、侧重于企业和厂家,而7P侧重于服务营销、侧重于客户。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通路与配销渠道和分销(Place&Distribution)。“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组合4P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People)、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构成服务市场营销的7P (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等7个要素)。”[5]

(1)Product(产品):一个好的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首要要素。产品包括有型产品(货物Goods)和无形产品(Services服务)。需求产生供给,产品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人员、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2)Price(s)(价格):在市场营销中,价格是由厂家提供的,客户购买所需产品所付出的钱的多少。厂家出售产品,获得客户所付出的钱;客户付钱获得产品的使用和所有权,钱和产品的使用权、所有权通过交换获得。

(3)Promotion(促销):服务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公共关系等营销沟通方式,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展示,也是厂家为获得客户对产品的信任而建立和客户关系纽带的一种方式。

(4)Place(渠道):产品从厂家流转到客户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市场营销中,服务销售除直销外,还有代理、代销、经纪、批发、零售等形态。

(5)People(人员):服务业的操作人员,在客户心中实际上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卷入某种服务的消费过程中,这是7P营销组合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6)Physical Evidence(有形展示):有形展示包括一些支持提供服务的可以传递服务特色和优点的有形因素,或给予客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环境、实物装备等,象征可能获得的无形利益。

(7)Process(过程):服务实现的过程,是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服务流程的好坏,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7P营销理论把企业员工放在了重要位置,强调了企业员工在整个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每个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心态,影响到销售过程的顺利开展,也让每个员工以主人翁姿态参加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来。同时,注重对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感受,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与客户的沟通来满足客户的期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使营销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市场营销运行模式下的青教竞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教竞赛是由校工会牵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的一项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检测及提高的专项活动。竞赛的本身是一种服务,服务于青年教师自己,学校的所有教工,和整个学校的发展。为学校检测、培养更优质的青年教师,服务于学校的长远规划和目标,就是青教竞赛自身的价值体现。把青教竞赛作为一个产品植入组委会的脑海中,就会让组委会对青教竞赛有更为客观的认识,也可以更客观地分析青教竞赛这个产品是否为广大青年教师所接受、所认可、所赞同及其原因。由于每个人对青教竞赛的感受、理解、参与程度不同,对青教竞赛产生的印象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作为同一样产品的青教竞赛对于每人来说的价值就有所不同,重视度也会因人而异。怎样提高青教竞赛作为产品的自身质量,提高青教竞赛对参赛者价值,我们或许可以从市场营销学7P的角度找到答案。

(1)Product(产品):服务类产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2)Price(s)(价格):组委会通过青教竞赛掌握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信息和总体情况,为参赛人员提供检测自己教学能力和参加指导的机会。青年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获得学校的相应荣誉,检测自己在学校青年教师中的教学水平,得到专家指导,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双方从青教竞赛的平台中获取自己的所需,体现青教竞赛的价值。奖项的分类,荣誉的高低就是青教竞赛的价格,能者得到更高的荣誉。

(3)Promotion(促销):组委会要加大对青教竞赛这个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通知报名时要宣传到位,还可以联系教务处等部门辅以对参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听示范课、专家讲座等形式扩大青教竞赛在青年教师、全体教职工和学校各部门中的影响力。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在提职条件中加入对在青教竞赛中获奖教师的考虑,增加青年教师对青教竞赛的关注。同时,学校领导也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给予一定政策激励。

(4)Place(渠道):青教竞赛的销售渠道主要以校工会等几家单位直接文件下发,邮件、网页通知为主,辅以新闻报道等形式。亦可以通过各分工会、直属分工会等二级分工会、学生宿舍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扩大教职工、学生对青教竞赛的认知。不仅需要得到教职工的关注,更应得到学生的关注,已达到激励作用。在青教竞赛的推广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5)People(人员):每个工作人员在青教竞赛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蝴蝶效应”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教竞赛的成功举办以及青教竞赛在青年教师这个群体中的影响力。一個有着积极态度的工作人员,会给整个青教竞赛带来正能量,会让参赛的青年教师和专家评委感受到你对工作及青教竞赛的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在竞赛过程中,会设身处地为青年教师和评委提供帮助和服务。

(6)Physical Evidence(有形展示):竞赛期间,组委会所请的德高望重的各科专家评委是保证青教竞赛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竞赛结束后,组委会会为获奖参赛教师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并在全校范围内发通知公布竞赛成绩。

(7)Process(过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教竞赛由报名、随堂听课、教案评审和教学演示四个阶段构成的,竞赛持续一个学年。从报名时收集参赛教师的个人及授课信息,随堂听课时收集评委的听课反馈信息,教案评审时收集教案评审的反馈信息,再到最后的现场演示环节落实好每位参赛选手的课件的展示、赛程的安排、评委的邀请确定、评分的细则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会留给参赛选手及邀请的评委对青教竞赛及组委会不同的印象。

竞赛培养和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多方面能力,不仅探查了青年教师平时任教课堂组织能力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对青年教师的外在表现力进行了评估;不仅了解了青年教师的板书设计能力,也获知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考查了青年教师的教案撰写能力,也注重了青年教师知识的解读分析能力。从全方位,系、院、学校各个层次对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不仅仅是批量生产教书匠,而是要打造有特点,有创新,以研究为本的教学,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品质和能力品质[6],培养出教学名师。

总之,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宏伟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不断积累的,必须扎实地打好基础。青年教师是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建成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主体。打造市场营销策略下的新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扩大青教竞赛的品牌影响力,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扬“科研”长补“教学”短,是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只有充分发挥好青教竞赛的功能,才能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出优质学生,建成一流研究型大学。

参考文献:

[1]朱继洲.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2]宋成文,肖井坤.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激励与发展[J].学理论,2014,09.

[3]建设中国研究型大学[EB/OL].http://www.xzbu.com/2/view-387432.htm,2015-10-16.

[4]市场营销[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wpPhbS2jb06WVYC-LDVLobt2g9IfkRD8TjRYtBDOQ2P3WR0fxxjjSWBzYgktEjoDqWk1J02voJ3isX6W5r2cUqvKJSlpnk22hqSeQyCnbu,2017-6-19.

[5]7Ps营销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2MknAAXV1bGV3cCYNFNb2C4fbzD7Ih0Hw4o1hftFnLwORF6jGggL7E379r14M-7E3ydb8VBnLlTmhi9_1URA_,2017-6-196.

[6]刘淑春.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

[7]池海红,王显峰.关于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226-227.

作者:顾昌明

教学竞赛下教师教学论文 篇3: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2008年下半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驻赣州实验区工作组对赣南地区某县。教学点。的教师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走访了9个乡镇,对其中z镇的11个教学点进行了重点调研。

一、教学点教师工作生活现状与问题

调研组所调查县的教学点大都地处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地方。经历了“合班并校”的过程后,该县教学点绝对数量较之以前大幅度减少。但是,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源呈减少态势,部分村级小学也逐步变成教学点,因此部分地区教学点数量又有所增加。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地区教学点的教师队伍显现了“弱势”特征,教师的工作、生活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

1 教学点布点分散,规模偏小;教师普遍超编

调查数据显示,该县现在共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251所,另有教学点94个。教学点涉及到小学教师562人,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14%左右。全县教学点布局十分分散,“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有28个。

在调研组重点调查的Z镇,教学点的数量以及所涉及教师、学生的数量比例更大一些。全镇有1个中心小学,3所完全小学,11个教学点。教学点分布在全镇最边远的山区,全镇教学点共有班级26个,学生全部为低年级(1至3年级)学生,人数占到了全镇同年龄阶段小学生总数的33%。每个教学点平均学生人数为26.2人,班均11.1人。按照省定教师编制标准(1:23.8)测算,全镇教学点应配教师12人,但实际教师数量则达到33人,超编近2.75倍。

2 教学点代课教师居多,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教师学科偏科现象严重,学历层次整体偏低

截止到2009年3月,在该县教学点任教的教师中,代课教师有482人,占全县现有代课教师总数的73%,教学点代课教师比例达到了86%。Z镇现有代课教师29位,其中19人在教学点任教。教学点的公办教师则大多为年老体弱的老年教师,全县教学点公办教师平均年龄达52.2岁。Z镇教学点的所有教师中,仅有女教师1人,近5年来没有一名新毕业生到教学点任教。全县教学点没有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任教数学、语文的老师比例高达92%。Z镇教学点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仅有2人,有中专或相当学历者占大多数,另有学历不合格教师4人。没有一名乡镇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教学点任教。

3 教学点远离中心校区,教师的教学教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在Z镇的11个教学点中,有8个教学点需要复式教学。由于教师人数少,“管不过来”,只能“维持课堂不乱,学生安全别出问题”。根据教育局对Z镇教学点的调查,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的情况,绝大多数教师承认“农忙时节要花费较多时间帮助家庭干农活”。除了数学、语文外,大多数教学点自行安排的“自由”课居多。由于山高皇帝远,教学点教师各自为战,只“教”不研,教与研脱节,多数人已经长时间“没有开展过教育研究活动”;中心学校组织活动,教学点教师也因为走不开不能参加,教学点教师“可以不参加学区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教学点教师长期封闭于边远地带,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知之甚少,教学研究名存实无;有的教学点被当地群众称为“维持会”。

4 教师在教学点的工作、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该县绝大多数教学点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湖区,缺乏必备的办学条件。在Z镇,11个教学点均没有食堂,其中8处不能通电,4处没有饮用水,2个教学点甚至没有厕所。除了教室外,教学点内其他的辅助用房很缺乏,个别的甚至没有办公室,教师只能在教室办公;教学点不能为教师提供住宿条件;师生缺乏必要的活动设施。全镇教学点中共有计算机3台,没有一所教学点接入互联网。教学点均没有图书室,没有实验设备。教学点教师普遍实行“包班制”(即每位教师负责一个班,该班的几乎所有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都由该教师承担),教师要在教室里度过每一节课,还要兼顾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工作十分繁重。教学点公办教师没有额外补助,代课教师工资每月240元,生活十分清苦。

总之,一方面,教学点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封闭,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教学点教师集中了农村教师中的老弱群体,代课教师比例过大,没有业务职称,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类培训,能力有限,水平有限。教学点的教师成为了农村教师队伍中的薄弱环节,教学点也逐渐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短板。

二、对教学点教师问题的思考

就现实意义而言,教学点为偏远山区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义务教育,对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但教学点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较大。教育主管部门、研究部门应对教学点以及教师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研究。

1 教学点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对Z镇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欠缺,特别是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专业水平的局限,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点长期不能达到“开齐开足”的要求,学生很难获得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Z镇举办的运动会、科技竞赛等各种文体活动中,近三年中教学点学生获得奖励的比例不到中心小学学生的十分之一,是完全小学的五分之一。在教学点完成一到三年级课程的小学生,进入中心校后普遍跟不上教学进度。2007到2008学年度下学期,在县镇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教学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不及格率分别达到37%和22%,而镇中心小学学生的不及格率只有4%、2%。可以说,教学点的学生与中心校的学生相比,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重要的是,教学点教学水平较低,已经影响到了全镇教育质量的提高。

2 教学点教师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点是部分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学点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以一定数量规模在中部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地区的实践证明,“一刀切”地彻底撤销教学点会引发山区孩子就学难问题,加重山区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教学点撤销后的地区就会变成失学点。适当保持一定数量的教学点是中部地区特别是交通不方便的山区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教学点教师在整个义务教育过程中作用独特,不可或缺。

到目前为止,中部农村仍存在大量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镇),财政拮据。近年来,县级财政对教师工资、“普九”债务、贫困生“两免一补”、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很大。各县都随之对所属中小学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教学点就随之逐渐成为中小学办学的边缘机构,教学点的教师在有些地方遂成为被遗忘的群体。此外,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持有“教学点早晚都

要撤销”的观念,不顾边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盲目追求合办并校的进程和速度,甚至把撤销教学点的数量作为自己的政绩,对教学点采取了“不管不问、对付维持”的管理方式和歧视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Z镇教学点学生公用经费平均只有60元,远远低于国家300元的标准。绝大部分经费被 “放在了中心校,集中起来做大事”。与此相适应,全乡镇把最好的教师尽数安排在中心校,很大程度上冷落了教学点,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乡镇范围内师资配置的巨大差异,拉大了农村区域本身不均衡的差距。

就实际需要而言,教学点教师应该具备身体好、业务精、一专多能的基本特征。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学点教师的选择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教学点教师成了老弱教师的代名词。当前,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把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责任,就必须尽快重视教学点建设,重视教学点教师的配备与管理,如此才能够尽快补齐“短板”,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科学发展。

3 实施向教学点倾斜的策略,尽快解决教学点存在的现实问题

有关部门在解决教学点教师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切实重视、重点倾斜,又要注意不要盲目发展,矫枉过正。教学点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毕竟教学点在整个农村教育中的比例不是很大,而且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教学点会被撤并,寄宿制办学是中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基本趋势。因此,重视教学点就是要使教学点办学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尽快改变教学点教师薄弱的局面;对教学点实施倾斜,除了要重点保证其危房改造及时完成,并增添必要的教学设备外,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点的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大对教学点的教师配置、管理、培训的倾斜,使教学点的教师尽快达到全乡镇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教学点教师管理的具体建议

教学点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教学点教师工作、生活问题突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履行职责,尽快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尽早解决教学点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加强教学点教师配置管理,尽快改善教学点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教学点教师编制关系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城乡教育,充分考虑农村教学点生源少、成班率低的特点,把教学点教师核编权限下放到县,对教学点教师配备数量要有所倾斜,适当增加教学点的教师配备数量。同时,要在全镇范围内,对教学点教师采取固定与轮流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方面,要对教学点教师进行重新筛选,合理分流部分不称职教师,大幅度减少代课教师比例,选择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一专多能的教师在教学点固定任教,另—方面,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教师轮岗制度,使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机会到教学点轮岗任教,使每一个教学点都能共享全乡镇的优质教师资源;重点解决教学点音、美等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另外,在每年的新教师招聘中,要设立教学点特殊岗位,给予特殊待遇,设定服务期限,鼓励一些年轻的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到教学点工作,改变教学点缺乏新教师,缺乏合格教师的问题,多管齐下,迅速优化教学点教师配备。

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对教学点教师的管理力度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农村地区可以尝试打破乡镇行政界线,实施学区制管理,形成县教育局、学区中心校和完全学校对教学点的三级帮扶管理机制;并以中心校为主,适当增强管理力量,加大中心学校管理范围,拓宽管理跨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全程全面的教学培训管理,实现中心校、完全小学、教学点教学教育管理一体化。

充分发挥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在教研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实现全乡镇教学教研活动同步化,改变教学点教师“无人问津、自行其是”的状况。教学点教师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设立明确的教研专题,进行符合教学实际的活动安排,并对教研活动进行翔实的记录、形成书面总结,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研能力。

同时,要针对教学点教学实际,全面加强教学点教学教研的督导管理。县、乡镇中心校教研员、有关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教学点,对教学教研工作进行视导,随堂听课,定期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当面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活动效果,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创造条件,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定期培训。要明确专门机构,明确教学点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学点教师实施师德教育、新课程理念、校园安全、班级管理、复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及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学点教师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3 全面改善教学点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点教师工作积极性

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基本要求,明确本地教学点设置和教室配备的标准与要求。要在对教学点合理设置的前提下,安排专项资金,对将要长期存在的教学点实施改造工程,妥善解决教学点教师生活、工作的最基本问题,增添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点教师的工作环境,使教学点达到合格的办学标准。提高教学点教师待遇。建立教学点岗位补助制度,较大幅度提高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增加教学点教师职称聘任职数指标,让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高出一筹,使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学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瑞芳)

作者:杨润勇

上一篇:劳动保障局计划下一篇: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