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

为了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特拟定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不仅要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四、教学进度:

时 间

教学内容

九月份

第一至四课

十月份

第五至九课

十一月份

第十至十三课

十二月份

第十四至十八课

二0一二年一月份

期末复习及测试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综 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校:那构小学

级:一年级

班主任:王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分层

1.学习对象分层

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基础。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程前, 教师需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有所了解, 尤其是要重点了解学生对与本次“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行充分分析后, 再进行分组。通常, 我把学生分为A、B、C三类 (学生分类老师不予公开) 。A类学生数学基础扎实, 有一定的数学操作经验, 能在实际操作中总结提炼出抽象的数学规律;B类学生基础知识一般, 能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 进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等;C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 无法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活动。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层次后, 按ABBC搭配的原则组成四人小组, 以便于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学习。当然, 每次“综合与实践”课学生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 要依照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程度来进行调整, 并适时调换三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的工作,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每次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2.预期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 对A类学生,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上要侧重使其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而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 并提升其表达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而对于B类学生, 要使其能在老师具体的要求下进行具体的数学实践操作, 并借助操作去理解和提升已有知识, 从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要求C类学生, 能模仿老师的实践操作过程, 夯实原有基础, 补上原有的知识缺漏, 同时培养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 在进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时, 我就将教学目标的设定分为三层, 分别是:基础性目标 (即所有学生都需达到的目标) 、普遍性目标 (即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提升性目标 (即少数学生可达到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迈进。

二、引导新知探究分层

1.质疑分层

在“综合与实践”这类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中,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 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在讲授知识时提问B类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归纳总结时, 就要发挥A类生的作用, 启发所有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在基础性的或者带有复习性质的问题上, 则把机会让给C类生, 夯实其基础知识。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中, 在已经出示数位表, 并摆出数字1后, 提问:“你觉得, 老师还能用一颗棋子摆出哪些数?”这个问题就请C类学生进行回答,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提示, 他在作答时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并能准确进行回答。其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掌握数的规律, 体会到个位上的棋子依次移到十位, 我又设计了一个追问:“个位上的这个‘1’跑到哪里去了?”并请A类生回答, 这类学生的头脑里马上就能把数的规律与摆珠子的过程结合起来, 理解数的特点, 因而回答时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指导分层

对于中下生, 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主要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和观察, 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 重点放在巩固知识并了解规律。对中上生的指导, 主要是启发思考、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在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 从旁协助。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中, 学生第一次在数位表上体验有序摆棋子写数, 因此, 在设计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对如何摆棋子写数进行直观演示, 学生通过尝试摆—优化摆法—看演示巩固最优摆法,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 使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 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摆法。又如, 在摆4个、5个棋子时,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序的摆法, 我就采用了同桌分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操作, 使其能得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两方面的提升。

三、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是小学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新知学习的效果来进行有效合理地分类练习, 注意对难易程度、做题时间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 着重于帮助C类生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启发B类生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引导A类生发散性地进行知识拓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获。

在《摆一摆, 想一想》的练习部分, 我安排了三道题, 从给出所有棋子说数, 到给一个数猜棋子数, 再到只给个数猜棋子数。整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猜想到验证, 从简单到复杂, 从正向到逆向, 既巩固了前面对数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又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之后, 还通过留下悬念, 让学生在课外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10个以上棋子摆数的不同情况, 使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空间, 同时也提升了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评价分层

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 我常引导学生自评、生生及师生互评,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 以优促短, 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信心和应有的责任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用4个、5个棋子分工合作结束后, 请学生通过“同桌互相检查, 对的画☆, 错的请你教教他”, 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借由好生带动薄弱生学习, 真正地达到“以生为本, 以生促生”的效果。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3

一、让实践与综合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

实践与综合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首先,操作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的一种形式。

这种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和脑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在教学“花边设计比赛”时,让学生通过收集欣赏、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大量的具体活动,使学生所学的平移旋转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在教学“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时,通过动手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最后得出最佳方案。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气温增减变化情况。这些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个别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的舞台

实践与综合内容不只限于教室,有时需要我们将活动空间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首先,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公顷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再看“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从而估计操场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感受“1公顷多大”,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面积有多少公顷。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组织学生到“海棠广场”郊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第三,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图书室的藏书量、学校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星月杯作文竞赛、星月杯计算比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比赛项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在生活情景中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教学“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先让他们测量和计算10双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再计算14亿双筷子的体积。让他们知道每年要浪费掉多少木材,相当于吃掉多少森林。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教室、教学大楼、学校水池等的体积。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4

张玲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

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擦、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研究内容:

(一)、主题内容:怎样研究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课,所以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安排了以下4个内容:“我们能研究什么问题?”“怎样确定问题?”“我们常用的研究方法”、“我们来分组”。

(二)、主题内容:节日的探索

本部分由以下内容构成:了解中秋节、节日的探索、圣诞节的来历、快乐过元旦。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教会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三、实践过程、安排

1、我们能研究什么问题?(活动形式:讨论)

2、怎样确定问题?(活动形式:讨论)

3、我们常用的研究方法(活动形式:调查、记录、讨论)

4、我们来分组(活动形式:谈话、讨论、游戏)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人与自然”的课程时,我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扎实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开展读书乐活动,利用图书阅览室和年级书吧为主场所,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享受读书小组交流分享的如获至宝般的快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通过一系列快乐交往的实践活动,如与家人、与邻居、与老师、与同学等交往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收获实践活动硕果的快乐。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和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学校周边的绿色食品基地,了解绿色食品,了解蔬菜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又如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调查大涌牛仔服装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我还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古树名木,而这些调查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做得非常好,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动手动脑,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如读书乐活动中让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在牛仔服名镇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当一回设计师,设计自己喜欢的牛仔服。学生的热情高,动手实践兴趣浓。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亲身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7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 被其中这句话深深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动呢?我布置了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件实在的事, 如果家长愿意, 可以到学校来。

周一, 我带着微笑走进教室, 欣喜地发现, 教室里坐了三位家长, 他们都隐约地期待着什么。

前半节课, 与平时上课一样, 很平静, 也很平淡。后半节课, 我将完成和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分成两个组, 分别坐好, 首先请未完成的同学谈一谈。

生1:我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形式化, 父母还年轻, 等他们老了再洗也不迟。

生2:我认为小学时做这个作业还可以, 现在都上初中了, 怪难为情的。

话音未落, 完成作业的那一组马上有了反应。

生3:我不这样认为, 如果我们等到父母老了, 走不动了那天才想起做这些事, 才想起回报他们那就太迟了。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做起呢?

生4:开始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 后来, 我反复想, 在父母面前, 我们永远都是小孩。我决定为母亲洗一次脚。妈妈的脚被我浸泡温水里, 她的脚黄而且瘦, 十个脚趾像竹枝一样。那一刻, 我心里非常酸楚, 就是这双小脚日日奔走于田地间, 为这个家操劳着, 永远不知疲倦, 我不敢抬头看母亲, 因为泪水已经爬满了我的脸, 我……

那位同学哽咽着, 说不下去了。教室里安静极了, 同学们都低下头,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盈满泪水的眼眶, 三位家长的眼角也有泪光闪动。

于是我说:“在外面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就会到父母那里吸取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 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难道为日夜操劳的父母做点小事都鼓不起勇气吗?”

二、案例反思

课后, 据反馈“效果很好”。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 我认为本课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点:

1. 新的语文课程观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课, 我更加注重人文性的教学, 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阅读教学中, 更体现了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思, 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新的语文素养观

过去, 我们谈论语文素养, 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认识, 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善,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于本课及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情感素养的处理是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生来说,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 重在积累, 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 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 新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尝到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 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将有形的课堂无限扩大, 感受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体会到人间至爱亲情, 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课堂只是一个中介, 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8

一、结合实际。进行数学教学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数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从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课题。

2关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数学活动化过程。如,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3把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无目标地装知识,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而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将使数学课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样枯燥无味。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一章后,向学生介绍《精巧的蜂房结构》,介绍蜜蜂在数学与建筑学方面的贡献,数学家证明了蜂房是一种最经济的形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形状的容积最大,所消耗的材料最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尖端的科技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渗透从自然生活中提练数学知识的思想。

4活用教材,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拓展与创新。比如,在教学解方程应用题时,可从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历中横行相邻3个日期,如8号、9号、10号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设其中一天为x,那么另外两天如何表示?竖行相邻3个日期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吗?在日历中由正方形任意围住9个数,试找出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间的关系。”随着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更愿意谈论某些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美”。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

1教学内容生活化。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授课方式生活化。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数学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做出推断与决策的全过程。统计内容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参与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包括根据实际背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推断或决策。

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

1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数学的生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提高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2信息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这就能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数学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9

西南街道刘本章小学

刘兴桂

2013年12月20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两个班级里的52多个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合作,人人都乐意接受其他同学,而且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大有小。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如:进行“庆祝教师节”这一节活动时,学生自由分组,合作研究子课题《我为教师节献上一个节目》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自己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排节目、设计制作展牌、动手绘制手抄报。学生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如:进行“变废为宝”系列活动时,既有各自完成的项目“家里的垃圾”,又有合作完成的项目“我的公园最有特色垃圾分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装置经过试验,若失败的再看看别人的装置,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到最后,获得成功的都是凝聚小组成员心血的装置。活动结束时,设置了“合作奖”,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再如:研究“减少垃圾”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调查问卷,有专门调查同学的,了解小学生生日消费情况;有向父母或长辈调查的,与自己的生日进行对比„„然后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清除垃圾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为社区生活作贡献。学生在调查了解中明白了生日的真正的含义,也懂得了如何过生日是最有意义的。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0

2018.3.5

徐贵乐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时间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正视差异;分组细化

在高中一年级阶段,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和身心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刀切”教学方式,就会很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以至于体育知识学习进步非常缓慢,长此以往就出现学生厌恶上体育课程的现象。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具体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因材施教,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育素质方面的锻炼。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进行细化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结合我从事高中体育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本文浅谈高中一年级体育细分教学的有效方法,主要概况如下:

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教学细分

1.学生分组合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积极转变角色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深入落实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分组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提高性小组和完备性小组,而各个小组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来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学生身体素质成长比较快,就可以调整到更高小组,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这样灵活调动小组,才能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式的分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因材施教,而细分教学的核心理念也应该是因材施教,因此,在分组以后就要进行对应的教学内容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来积极进行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目的。我们开展有效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围绕着总的目标方向,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比如,学习“肢体健美操”时,根据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学生掌握好组合动作中的2~9个节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以及掌握操作的能力,进行小组细分,将操作比较好的学生分为完备组;将基础有待提高和强化基本知识的学生归为提高组。其中,完备组要求熟练掌握住2~9节健美操的动作要领;提高组要求先掌握好前5节基本要領的动作。

这样进行小组的细分,不仅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体育技能,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进行有效的交叉训练,让学生相互学习

体育技能的锻炼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但是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差异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要想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我们就要不断向别人学习,通过交叉的方式相互学习,来促进自身的进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深入调查和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以此来促进每位学生都有所提升。

三、分层评价,鼓励发展

对于课堂的检查及点评来说,评价是学生学习知识检测最好的工具,也是转化成能力的关键部分。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学方式或方案进行有效性测评,当然我们要全面评价而不能以偏概全,不但要看到某个学生的优点或者某个学生的不足,也要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来科学评价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积极表现,从学生日常的学习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分阶段进行评价和判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评价:

1.理论与技能方面

通过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水平,以及操作的动作要领,体育运用技能和战术知识等方面,一一优化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

2.体能方面

通过学生之间测试的比较,看其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性、协调性等是否比以往进步。

3.学习态度与情感表现方面

通过小组合作间细化锻炼,交叉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并以此获得对他人的尊重。对学生取得好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并多使用褒奖的语言,不要生涩挖苦。

总之,体育细分教学受学生身体状况和技能基础条件的影响,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和身体素质,然后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承认差异化和共同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这样才符合新课标赋予我们的教学精神。

参考文献:

谭兵.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2

一、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学员教育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不同,导致部分学员学习难度较大。目前,任职教育的学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合训分流专业学员,这类学员经过部队军事院校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因合训阶段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第二类是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的国防生学员,这类学员没有经过部队和军事院校的训练,装备操作能力稍弱,但由于经过了系统正规的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理论知识基础较扎实;第三类是部队轮培训和新装备培训人员,军官干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较好,但士官和义务兵的总体文化基础偏弱。总的来讲,这三类学员都存在学习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不同的问题,尤其是以前动力工程等非电类专业的学员,由于电工知识相对薄弱,理论和实践学习较为困难。

2.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较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学习。部分学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只是机械地记忆操作步骤,但却难以理解每一步操作具体代表什么含义,对于设备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解释。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员知识概念不够清晰,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以致他们在设备操作过程中要么对实验现象毫不理会,要么当报警装置报警时显得手忙脚乱。事实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均能在理论课程教学环节中找到相应解释和说明,问题就在于学员是否会总结思考,是否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综合分析能力。

3.综合实践操作随意性较大,过程不够规范和科学,学习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在电气设备操作过程中,每个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注意事项,但经常被学员忽视。例如在进行“电站的并联运行”时,学员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注意检查设备初始的工作状态及控制方式就开始实验,后来才发现有些步骤没有操作就跳到了下一步,不得不退回初始的状态重新开始。有些学员遇到这种情况时会误以为是设备故障。(2)不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指示仪表和指示灯,不善于记录、归纳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现象。设备操作到一定阶段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实验任务,忘记了后续的操作环节。(3)即使指定的整个实验任务能够完成,但是整个过程显得杂乱无章,设备操作的随意性很大,完全不顾及设备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以上现象反映出学员对实验过程控制能力不够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需进一步锻炼和加强。

二、“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以往教学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近年来尝试引入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和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努力建立高效、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2],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装备操作使用的全面对接和融合。

1.精选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整编实训教材。精选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是任职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关键,既要覆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点,又要兼顾学员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背景。

经过认真总结,精选了12项实作科目作为该综合实践课程的必修科目,近20项实作科目作为选做内容。这些实作科目既能循序渐进地贯穿本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点,又能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编了《电气设备综合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教材时,力争方便学员了解操作原理、熟悉实践过程、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留给学员兴趣发挥和能力拓展的空间[3]。

2.根据学员实际教育背景科学分组,合理设置实训模块,坚持因材施教。(1)课前充分调研,按照学员专业归类实施分组教学。在首次组织教学前深入学员队调研,确定具体实施计划。调研向学员介绍了本课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及组织方式,让学员对本课程有清晰的了解,便于学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可根据所学专业与本课程的相关程度等情况将学员进行分类[4],以便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教学组织方式基本上克服了以往按班级组织教学时由于学员知识结构等原因而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2)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多模块同时交叉组织教学。将“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划分为电工工具与仪表、电气线路连接、电站操作等6个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涵盖了前述所有12个必修实作科目,所有学员都必须学习,但不同对象各模块教学实施的课时数及内容侧重点各有差异。多模块同时交叉组织教学,既提高了教学的实施效率,又能与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效果较好。(3)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5],充分调动学员自身能动性。传统实验课程一般设置固定的时间和内容,但是电气设备综合实践的实训科目往往一次课难以完成,特别是综合演练类实验,常常需要几个学时。因此宜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以解决实践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开放式实验中,实验内容可塑性大,实验过程中学员自主性强,实验时间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但开放实验同时也带来了实验室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需要组织者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安排[6]。

3.按照培养部队满意人才的标准进行实训,锤炼学员战斗作风和组织实施能力。军队院校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特殊性。共同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军校实践课程还强调培养学员的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精神[7]。为此,在“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注重尽可能地创造出实际岗位任职的氛围[8]。如在电站操作训练过程中,学员按战位进行分组,各战位操作员要熟记战位职责,操作果敢干练,操作完毕要按规定认真填写登记等,整个操作训练过程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配合要默契。如此训练,基本改变了学员以往实践类课程的松散局面,收获颇丰。

4.加强教学评价,改革考核方法。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教学效果互评制度,通过走访学员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教与学的联系。通过互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可以推进实践课程教学改革[9,10]。评教评学的方式可以针对问题研讨实践课程教学实施策略,合理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保持教员和学员间的良性互动。

实验教学的考核是提高教学实施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考核是方法,不是目的,应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地检验教学效果[11,12,13]。综合实践课程近年来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的综合考核方法,对学员成绩的确定结合了实验模块分数、实验报告、小论文、项目竞赛、课程到课率等多方面因素。新的考核方式使学员对于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结束语

按照大学转型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训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效的、具有军队特色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实践表明,这些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应用,较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使学员由以往对实践课程的被动应付变为踊跃参与,使“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堂真正成为了学员强基础、炼作风的训练场所。当然,围绕任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任重而道远,努力推进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从“电气设备综合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年级综合实践 篇13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剥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能力目标:通过剥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及从小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掌握剥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活动准备:

大蒜一头、蒜臼和木锤、水果刀一把、搪瓷盘一个、食盐少量。垃圾袋一个

一、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剥蒜》。师随机板书课题。师:请剥过蒜的同学举手;好,有这么多同学剥过蒜呀,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2、说一说:哪位同学想上讲台说一说你是如何剥蒜的?并指名叫同学示范;教师讲解剥蒜的方法及步骤。

(二)实践活动:

1、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按照剥蒜的方法和步骤剥蒜,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多(将蒜皮放入垃圾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闻一闻:

师:请同学们闻一闻大蒜的气味;这种气味是辛辣味。

3、尝一尝:

师:取一瓣大蒜,用牙咬一下尝尝是什么味道;

4、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蒜如何吃更营养?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正确的方法是:大蒜切开后,在空气中放置15分钟后再吃,更加有营养。)

(三)、做一做:蒜泥的制作方法;蒜泥的存放。

(1)蒜泥的制作方法:先取一瓣大蒜,左手轻轻地按住蒜瓣,右手握刀将它切成薄片;把切好的大蒜片放入蒜臼里,撒上少许食盐,用木锤反复捣,捣成蒜末即可。(指名让学生操作)

(2)如何保存蒜泥呢? 取少许凉开水,倒在蒜泥上面;漫过蒜泥即可。

三、读一读:读“小资料”

四、拓展延伸:

学一学:教学生如何培育蒜苗。1.取深一点的容器,如:盘子或碗; 2.选颗粒饱满的蒜瓣,均匀的摆放在容器中; 3.加入清水漫过大蒜1/2处;放置在朝阳的窗台上即可。

五、作业:(三选一)

(1)回家帮助父母剥蒜。(2)亲自制作一次蒜泥。(3)和父母一起栽一盘蒜苗。

六、板书设计:

说一说: 闻一闻:

剥蒜 尝一尝:

做一做: 读一读:

七、教学反思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4

射阳县海通小学

张海萍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综合实践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张白纸,我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本学期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实践

首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要触摸时代脉搏,学习鲜活语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我们旅游去” “巧手剪剪”两个专题进行研究。学生进行了六次小活动,将最美的照片、最美的画和最喜欢的食物进行了介绍。用自己的小巧手进行了剪报、识字小报和拼图活动,在动手动脑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第三,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的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良好的引导。

二、思考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引起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一年级下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5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从200 0年起由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三所顶尖工科院校共同开发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1],可以归纳成为3个方面:首先,工程教育培养能够在当前复杂环境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师,工程教育的结果应该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性思维的、有社会责任心的工程师。其次,工程教育必须面向真实的工程背景[2]。现代工程活动离不开“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生命周期,所以基于CDIO教学模式给工程教育一个系统性学习背景。第三,工程教育体系必须达到具有预期的学习效果: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科知识、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和维护能力。

1 改革前课程现状

在2013年之前单片机原理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授课与相关的一些简单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一些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各种理论知识,加强大学生的学科理论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统教学过程中系统软硬件设计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个实际产品或给出一个较明确实际可行的案例或应用,学生也不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具体应用项目开发过程当中是如何应用的。二是缺乏典型的单片机工程系统概念的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从事于系统开发相关的工作,具体产品设计是一个整体模型设计的过程,即使可以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技术细节,仍需要较强的综合设计以及规划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工程训练的要求[4]。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达到培养。

2 课程前期建设情况

2.1 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改革前期,此类实践应用类课程需要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资源最终获得一流的教学成果[5]。

课程负责人通过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汕头大学CDIO教学经验及和课程组成员交流,一致决定单片机课程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基础[6],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都参考CDIO的大纲和标准撰写,采用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如图2.1所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课程的教学目标。

2.2 课程师资队伍

按照一流的师资队伍指导思想,单片机原理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依托于我院在机电一体化的科研优势,配置了三名在读博士及副教授、一名高级工程师,四名讲师,同时配置了一名骨干实验技术人员协助指导教师进行项目的指导,骨干实验技术人员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每个项目组安排一名课程指导教师以及一名实验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保证每个项目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2.3 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

学院有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包括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广东省粤北现代机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气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STC高性能单片机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全天候开放。实验室35套AVR实验箱、35套MCS-51实验箱以及STC15系列开发板20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项目需求随时在实验室进行项目讨论与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经费上,在已经开设的两年里学院每年为该课程专门划拨实验材料费3000元课程耗材经费,除了课程总体的一些建设经费,每个项目组的项目经费是300元。除了课程提供的项目经费,项目组也可以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创新项目一般有2000元,这些经费一般情况下足够支持项目完成实物样机。

3.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实施

CDIO工程教育以归纳式教学方式为主,强调综合性,让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参与项目过程、自主解决问题,在“做中学”中学会知识应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从具体到一般的教学特征。归纳式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场地和学习实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体验;而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系统概念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片机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课程可以分为构思、设计、实现和操作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过程如图3.1所示。

3.1 项目构思(Conceive)

教师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组长带领下自己选题、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选题和设计内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开展的第1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自由组合,4-5人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先集体讨论并明确拟定构思项目的目标范围;再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专业网站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处理,初步确定具体设计项目并要求学生自行写项目设计任务书,包括项目设计题目、设计内容以及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要达到的性能指标等。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项目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进行综合检查,根据学生选择的题目以及需要实现的功能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确定项目设计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学生选择的项目题目和项目设计内容不符合大纲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对选择的项目以及学生填写的设计任务书修改完善。最后,指导老师根据每个组的项目不同制定出相应完善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项目设计要求、性能指标要求等,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要明确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任务。

3.2 设计(Design)

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和已定的总体设计方案原理图,明确对各个模块电路的设计要求以及性能指标,模块电路与前后级之间的融合关系,分析电路的构成形式。注意各模块电路输入部分的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尽量简化电路结构,降低项目设计成本。拟订好各模块电路的要求之后,全面核查,确定后就按照信号流程顺序分别设计各模块电路。选择模块电路的结构形式以及典型电路。积极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电路设计方案的比较、论证、电路参数计算。从设计的方案中选择合适的电路。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仿真电路确定无误之后,交由老师检查。老师通过之后然后根据需要用Altium Designer进行原理图和PCB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3.3 实现(Implement)

学生在完成电路设计、仿真,设计好原理图以及印制电路板,经老师检查通过之后,小组组长向老师列出电路元器件详细的清单,在教学实践经费中支出并采购元器件,学生并对元器件进行测试。硬件电路是在经过学生自己腐蚀加工制作之后,焊接组装起来,完成电路焊装后,各个组对各单元电路进行调试。实现项目需要完成的功能。图3.2为某两组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验掠影。

3.4 运行(Operate)

项目硬件部分完成焊装、硬件电路调试通过之后根据任务书中拟定的性能指标总体测试,测试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测试结果以及软硬件系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意见;最后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制作课程设计答辩PPT,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答辩,检验学生对整个设计项目的和掌握情况。图3.3为图3.3作品以及答辩掠影。

在以上四个阶段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定期辅导,组长把整个项目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找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除了固定时间答疑辅导之外,老师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利用邮箱,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每个阶段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4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实践、合作学习完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觉得自己是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经过这样的工程教育模式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每组5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组长协调。合理分工,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 结语

通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即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学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调查,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完善。

摘要: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单片机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改革,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综合设计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理念以及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改革中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该课程组织形式新颖,理念先进,成果突出。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改革,单片机综合设计

参考文献

[1]帅春江,王少华,聂翔.基于CDIO模式的西部地方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15.

[2]叶民.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李庚英,熊光晶.基于“三阶段”的CDIO探究式团队项目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84-86.

[5]王香婷,李明,石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24-126.

童玩理念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篇16

一、创设情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教师在讲解关于“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先要选好要学的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等,与之对应的是厘米、千克、毫升,教师要依次进行讲解,就拿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称体重”的游戏,假设这里是体检室,要大家进行体检,那么同学们的体重的计量单位就是千克,某学生40千克,某学生39千克,这就是千克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主参与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令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更加崇拜。教师在“商场购物”一课中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的认识,上课时将班级假设为“某某商场”,学生5个人分为一组,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记账员、收纳员、以及评判员等角色,然后将某些“商品”进行标价售卖,游戏开始后模拟商场购物进行货币交易,此过程中要模拟生活中真实购物的场景,不仅问价还要讨价还价,交易时注意钱的换算,贴近生活的情境会加深对数学应用的认识,让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内涵

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非常巨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多种数学感官体现出来,激发数学实践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数学应用的表象更加清晰的建立,对材料分析、比较、概括、整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在进行“圆周长”课时学习时,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将卷尺、细绳、直尺、硬币准备好,关键的道具还有容易折叠的圆形纸片,教师先让学生用细绳和卷尺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学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测出了黑板上的周长,教师接着问:如果测操场的周长还能用绳子去量吗?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点拨,推导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任何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童玩理念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的本质核心。在“自制年历卡片”活动中,教师要向创设环境,将精美的年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欣赏年历时,教师要对年历的历史、文化和用途加以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年历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深年历的了解,对年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深入的掌握,这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童玩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数学环境。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充满挑战和趣味性。就像在“乘除法练习”中,有一个小例子:森林着火了,猴子们要过河避难,每个大木筏只能载六只猴子,小木筏能载四只猴子,一共有四十八个猴子,那么都乘坐大木筏要几个?都乘坐小木筏要几个?首先让学生养成思维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结合实际内容就会将题目解决出来。还有在“表面积变化”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几个体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进而完成以下的表格。

然后学生们通过观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出表格内四项要求的关系,教师此时要用挑战的方式提问学生们: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接会是什么情况?像6、10、100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刚刚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推导计算,直接算出结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数学思维,做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上一篇:用虽然和但是来造句下一篇: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