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农村经济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三农”新闻报道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发展机遇之下,电视台对“三农”的新闻宣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新形勢下电视台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以期更好地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报道农村经济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闻报道农村经济论文 篇1:

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思考

摘 要:在全面改革进一步深化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此新的时期,加强对农业新闻的报道,就有利于农业信息的畅通,对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要求,以及新闻报道呈现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对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优化方法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报道;问题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就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在当前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另一方面也有着愈来愈多的农业问题,加强对农业新闻报道的改革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农业新闻报道的研究,对实际农业信息的畅通传达,以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就有着积极意义。

二、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要求及新闻报道呈现的问题分析

(一)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的要求分析。新的发展时期,对农业的新闻报道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农业的变化上主要体现在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在供球关系上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供求不足到现在的基本平衡。还有是在生产的目标上已经从对量的追求向着质的追求转变。对农业的增长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已经向着科技投入以及资本投入的方向发展[1]。再有就是在农业发展的战略上也发生了变化。在农业的发展形势巨变的情况下,对农业的新闻报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农业报道方面能够加强重视度。从农业新闻的报道现状来看,在各大报纸上所占版面还相对比较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对于高质量农业报道方面城乡方面都有着需要,这就要能充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新的发展时期,农业新闻报道在视野上要能加以拓宽。在对当前的农村形势方面要有冷静详细的分析,从新的发展视角出发,对农业新闻的报道要能加以全面性以及科学化的报道。对农业新闻的报道要充分注重对农业问题多反映,能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来报道新闻,想农民之所想,将一些实质性的农业问题加以反映[2]。只有在这些要求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真正有利于农业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对农业的发展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呈现出的问题分析。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对农业新闻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农业新闻热点和新兴的农业新闻热点此消彼长,这就造成了有的农业记者不知怎么处理。传统的农业新闻报道中的春耕备耕以及夏种夏耕等热点新闻,在当前逐渐成为冷点,在以往不被关注的农业新闻,在当前却成为了热点,例如农产品质量以及农药残留等。在这一报道的转化过程中,有的农业新闻记者对此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调整,对当下的一些新闻热点的报道还存在着选择性报道的现象。

再者,新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农业产业的自身发展方面的需求就比较大,但是在农业新闻报道方面就没有完善化。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只是为工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也是一个高效益的产业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农业报道过程中,只是从群众角度为城市提供多少副产品进行报道,这样就使得农业新闻的报道没有注重全面性,有的方面就存在着缺位的问题。

另外,新的发展时期,在农业新闻的报道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问题。有的农业新闻报道常常是顾此失彼,没有注重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得以重视。或者是由于在考虑的层面相对比较多,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等问题,也使得农业新闻报道的不全面[3]。还有是报纸自身的因素也对农业新闻报道环境产生了影响,对农业记者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影响。有的报纸对农业新闻的报道不注重,主要是因为农业新闻不受关注,受众的兴趣不大,所以为了能最大化的盈利,就报道一些热点话题类型,对农业新闻的报道环境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对农业新闻的记者工作积极性也有着很大影响。

三、新时期农业新闻报道优化策略探究

为能保障新的发展时期农业新闻报道能优化呈现,就要在策略上科学化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新时期的农业新闻报道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相应方法的利用下,就能有助于农业新闻报道的效率水平提高。

第一,新发展时期的农业新闻报道,要注重通过市场眼光来看待问题。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来看,就要能通过对市场的了解进行调整新闻报道,要能让市场主体成为媒体主体。在以往对农村的调查方面,主要是深入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但是这在报道上就比较缺少变化,所以要注重对农业龙头企业带给传统农业的影响分析,将这些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对农业新闻的报道要能学会讲故事,有的读者会认为农业新闻的报道吸引力不足,比较的枯燥乏味[4]。这就要能结合实际的新闻读者的需求,将农业新闻的报道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加以呈现,这样就比数字说明更加的有效,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第二,农业新闻报道要充分注重对“三农”报道思想观念的良好树立。在我国对“三农”问题加大关注的同时,新闻媒体在“三农”的问题报道方面也要能加强。农业新闻的报道就要能对“三农”政策充分有效的掌握,要将媒体服务“三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一些地方的农业新闻记者,要注重正确舆论导向的坚持,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政策方针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对“三农”发展形势要能有清晰的认识,并要注重大局的把控,要能针对性的对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加以充分重视。再者就要抱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农业新闻的报道方面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在具体的报道工作中,要能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报道的核心。

第三,对农业新闻的报道过程中,要多样化方法的应用来影响农村干部群众。加强对农业新闻报道的宣传工作,在对实际的农业新闻采编过程中,要以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影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能让自己的见解最容易的得到农民的理解。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够针对性的对农村干部以及农民特征实施报道,以农民的角度对农业新闻进行报道,用农民所熟悉的语言以及方式进行表达[5]。促进农民群众对新的农业技术的学习,使其能及时性的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这些就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新闻报道中要通过简朴的语言影响农村干部以及农民,启发农民能够树立新的农业观念等。

第四,加强农业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能充分注重对农业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论在新闻报道当中加以融入,要对农业新闻的受众加以明确化,对农业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能有效加强。针对多数的受众心理对农业新闻报道的内容以及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农业报道的传播效果上能不断的增强。还要能对基层的实践以及新闻媒体的前瞻性紧密结合,在农业新闻报道的立意以及选材等层面的创新发展要能充分重视。对农业新闻的报道形式要注重创新,从而增加农业新闻的吸引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在农业新闻报道方面得到充分重视,才能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良好发展。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新闻报道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些层面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对农业新闻报道的水平提高也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二道河农场广播电视局)

参考文献:

[1] 韩学礼.浅析大农业报道观与从业者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4(06)

[2] 张永青,周琪.农业新闻传播方式及效果[J].江苏农村经济.2015(04)

[3] 沈智毅.“新闻追踪”,值得大力开发的报道形式[J].新闻实践.2014(02)

[4] 王铁民,胡伟.对搞好农业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J].中国农机监理.2015(02)

[5] 谷鸿翎.如何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视角[J].黑河学刊.2016(05)

作者:戚文杰

新闻报道农村经济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电视台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

摘要:“三农”新闻报道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发展机遇之下,电视台对“三农”的新闻宣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新形勢下电视台如何做好“三农”新闻报道,以期更好地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三农”报道;电视台;新形势;新闻报道

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的新闻报道,能够有力地在社会当中形成良好的重农、互农、支农氛围,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如今广大农村已经实现了电视普及,电视台通过做好“三农”新闻报道工作更能够深入基层立足实际,摸清农村的新形势状况,掌握第一手新闻资料,制作出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报道。

一、“三农”报道工作内容要推陈出新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首先应该意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陛,认识到农业工作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新的形势之下“三农”工作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对于“三农”报道内容,应该做到推陈出新。新闻报道工作首先应该立足实际,了解当下农民的真正需求,在新的环境之下,农民在合作医疗,土地保护,农村生态教育等方面都有着新的需求,首先电视媒体应该关注农民的新需求,真正走到农村;其次,在“三农”报道当中应该宣传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到农村投资,挖掘农村新的经济方式以从事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引导城乡一体化;农业报道应该立足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动向,当前电视台关于农村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所以提高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培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村技能培训等,都应该成为电视台报道的主题。

二、“三农”新闻报道领域不断拓宽

“三农”工作的报道应该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首先应该设定农业专栏,唱响农业主旋律,立足于农业的实际情况,反映农村的真实现状,贴近农民的真实心声。所以电视媒体在做好三农报道的同时应该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发现农业新的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好新闻报道,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报道一些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改革热点,例如农民就业问题,农村户籍改革制度以及农村针对经济补偿等问题。因为“三农”的新闻报道关系着农民的利益,所以从国家制定的最新农业政策、农村特色产业、普法宣传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等都成为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要不断拓宽“三农”新闻报道领域,真实表达农民的民生需求和民生问题,通过解读国家针对“三农”相关政策,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三农”报道宣传形式不断创新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宣传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三农”新闻报道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传统的物质化观念和既定的宣传思维,所以在新的形势之下,要不断打造适应农村新形势,富有农村新特点的农业专题栏目。在电视台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通过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吸引农民的眼光,关注节目,从而进行传授农民新的科学技术,分析当前农业市场经济行情,介绍最新的农产品需求等,尤其是在农业新闻表现手法上,要根据不同的题材制定出不同风格的节目,切忌农业节目千篇一律地讲解而缺乏互动,要时刻关注农业热点,关注民生需求,适应当前农民的节目口味为农民脱贫致富敲定节目。此外,宣传形式的不断创新还可将节目现场设定于农家院落,或者是农民熟悉的劳作场景,使节目更加接地气,故事化,通过生动的语言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让农民在真实的场景当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和心声,切实报道农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了解国家政策导向,把握报道的尺度

在宣传“三农”的报道工作当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难点问题,电视台要认真调查问题所在,深入基层,及时宣传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方针,为政府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在新的形势之下,电视台关于“三农”的新闻报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之下,电视台“三农”工作更应该关注农村,关心农业,支持农户,为“三农”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作者:庞广振

新闻报道农村经济论文 篇3:

“记者手记”在新闻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闻媒体间竞争不断加剧,“记者于记”作为一种特有的具有较强亲和力与灵活性的传播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介的重視。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浅析“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申的运用和发展。

[关键词]手记 新闻 运用

“手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亲手写下的记录”,也有人称之为随笔记下的体验、思考、感受等。若据此推之,“记者手记”即为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针对某一新闻事实记录下的感受、思考,或发表的评述、愿望与意见。

一、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一)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申的定位。

首先,在内容题材上,记者手记由记者的采访札记而来。札记这种日常的文体,古已有之,指读书时记录下来的内容要点、心得体会。新闻体裁中的采访札记,是记者在采访中的记事。包括与采访有关的见闻,自己对新闻事件的剖析、体验、思考、感受,包括记者采访中的笔记、手记、日记、杂记、随笔等。这种作者采访、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从中提取新闻素材供新闻写作之需,可以留存作为新闻报道的备案,也可以整理、提炼、升华在媒体上发表,形成“采访札记”、“采访随笔”、“采访手记”、“记者手记”等小栏目。

其次,在新闻文体上,记者手记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通常和新闻报道同时配套发表,主要发表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态度和观点,一般采取有叙有议、有述有评,以评为主的方式,“述”为基础,“评”为实质。多以述评的形式展开,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同时,记者手记这种文体,又与述评、短评等评论文体有所区别。述评往往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比较,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资料等,记者手记则一般篇幅较小,往往数百字甚至只有短短数言;另一方面,又和新闻报道配发的短评不同,记者手记依托记者的采访札记,不能脱离记者的身份。同时要发挥记者评论的优势,适当的背景交待、情况补充,由新闻报道或采写过程的体会而发,言简意赅,亲切可读。

第三,记者手记的实质是媒体的态度和言论。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等传播其观点,可以通过编辑发表评论,也可能通过记者表达相应的观点,承载记者言论的文体,主要是短评、新闻评点、新闻述评、新闻分析、新闻综述等。此外,采访札记、采访随笔、采访手记、记者手记等,偏重于记者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如《中国青年报》的“中青视线”栏目,几乎每期都配有“记者手记”或“编辑手记”。

(二)记者手记的运用形式。

记者手记及其他的采访随笔、札记,一般都采取配发的形式出现。可以与消息配发,与通讯、特稿配发,与图片新闻配发,也可以在一组报道或者新闻专题中出现。

记者手记配合出现,与新闻报道策划的广泛运用以及媒体对于新闻稿件配置意识的加强密不可分。媒体往往通过对稿件的配置,以专题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集中的报道,从而加强传播效果。记者手记用在追求客观的新闻报道旁边,提供了意见性、指导性的信息,使读者通过记者手记体现出的记者形象、通过新闻报道的采写过程和体会,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新闻事实,丰富了报道的角度和层次。

如《湖北日报》2007年9月26日对抗战中庇护武汉市民的国际友人的武汉“辛德勒”专题报道,包括通讯《武汉“辛德勒”,你在哪里》、专家访谈《为爱鼓掌 为史存照》、记者手记《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等。记者手记对专题报道进行了梳理:“采写武汉,辛德勒’的选题时,正值纪录片《南京》热映,……无独有偶,在一度成为战时首都的武汉。也有这么一位‘辛德勒’”,同时表明了态度:“无意渲染仇恨,铭记历史,祈祷的仅仅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二、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与优势

(一)记者手记的作用。

记者手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成,能体现出较强的现场感、亲切可信度。或借新闻报道之题发挥、或梳理和评论新闻报道、或对新闻报道进行点题和突出、或引发读者的议论和思考,作用依所配新闻的不同情况而异。总体来看,记者手记对新闻有强调重点、引申联类、交待背景、补充情况、纠正偏差、指明隐点、借题发挥等作用,初步概括有三种效应:强调的效应、深化的效应、协调的效应。

记者手记的强调效应,在于通过其运用突出了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地位。《中国青年报》的“中青视线”栏目对记者手记的运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青视线”的文章本来篇幅不大,版面位置也不太显著,但配发记者、编者言论后,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突出了新闻报道,记者手记的评论突出了报道的意义,用线条框住形成报道组,也增强了报道强势。

记者手记的深化效应,在于通过评论点明新闻事件的实质,通过类比、补充、延伸使报道深化。如湖北日报2007年8月12日的报道《对人民高度负责——郧西转移马安关险库下游群众纪实》配发的记者手记《病险水库,悬在头上的剑》,报道内容是湖北某地病险水库因强降水发生险情,下游数万群众紧急转移,记者手记点明了病险水库的成因和危害,使报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这一次转移,而在于提醒有关部门重视大量病险水库造成的安全隐患。

记者手记的协调效应,在于通过记者的言论,引导读者,平衡报道。如专题《“鸟巢”里的“九头鸟”》中配发的记者手记《大奥运 大商机》:“面对风光无限的奥运商机,我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迎‘福娃’,筑‘鸟巢’,送钢材,卖光纤……‘九头鸟’纷纷进驻北京,欣喜之余,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相对苏浙等省份,我省‘奥运经济’总体上还不够活跃,为奥运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还太少。相比3万亿元的‘奥运大蛋糕’,我省企业斩获仍不够。”

(二)记者手记的优势。

1 亲切可信,生动活泼。

记者作为评论者,具有编辑和其他评论员不具备的优势。记者是新闻的采写者,是新闻事实的亲历者,是新闻报道的执笔人,这样的身份使得记者的言论显得亲切可信。记者在手记中提供的背景材料和幕后故事,读者愿意读,因为记者了解情况,有发言权,同时又“替”读者去经历了事件的过程。记者的形象通过记者手记更加鲜明、更加贴近读者。

如2008年8月8日湖北日报刊发通讯《“三农”保险风靡鄂东》,配发的评述性的“记者手记”:细细回味,记者发现政策性“三农”保险有这么几个特点:它好比是农民的安心锁,解除了农民们的后顾之忧;它也是农业生产的安全带和防护网,有效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它还是农村民营企业的避风港,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样的好东西,当然受农民欢迎了,“三农”保险风靡鄂东也不足为奇了。

2 灵活多样,用途广泛。

记者手记的写作方式较为灵活,风格可以活泼多样。记者既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記录采访过程,又可以抓住自己有感触的一点生发开来,既可以以散文的笔法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感动,又可以以杂文的犀利深入剖析针砭时弊。

记者手记的运用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可以放在报道前面,发表说明性文字,或者放在专题报道前面,起到组织报道的作用,相当于“文前按语”,也有的记者手记相当于“编后”,或者“编余”,目的在于帮助读者领会和理解的同时,增强文章的深度或力度。

如《人民日报》2007年4月Ⅱ6日的通讯《一身侠气的残臂英雄——追记成都铁路局重庆客运段列车员陈文胜》,配发的记者手记只有短短100字:陈文胜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江水的危险他怎会不知?在江水中搜救一圈后,已经筋疲力尽的他,如果转身上岸也就安然无事了。可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他毅然选择了再次游向江心。的确如陈文胜,生前的战友和同事回忆的那样,他“有一股子侠气”。

3 丰富信息,平衡主客观。

采用新闻报道配发评论的方式,能够将事实材料与言论分开,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得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其中有客观材料,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对于新闻事实的意见。如果在新闻中糅杂进记者的意见和观点,不免使新闻主观色彩太强,而如果仅仅呈现给读者客观材料,又不利于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媒体对信息的传播。记者手记的风格活泼、明快,能够通过对现场画面、采访经过的描述,提供更丰富、立体的信息,为单一的事实叙述作了补充。

如《湖北日报》2008年6月3日的现场特写《奥运圣火荆州传递的四个瞬间》,作者通过描述每一个奥运圣火传递的瞬间场景,配发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加以评述性感言的“记者手记”,让人读来不仅如亲临现场感受到了盛况空前的圣火传递,而且增加对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的凝重感、厚重感。

三、记者手记的发展趋势

1 写作形式风格的多样化。

记者手记的写作风格和形式,也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记者手记的篇幅不受限制,从几十字到洋洋洒洒数千字。在写作风格上,一些记者手记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从描摹、刻画人物,详述、描写事件的角度反映新闻事实。

2 运用范围的扩大。

记者手记的运用范围在不断扩展,首先,在应用形式上,无论是单篇报道还是新闻专题,都能配发记者手记,同时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都有记者手记的运用。第二,在媒体性质上,从党报到都市报,都可以看到记者手记的运用。同时,都市报的记者手记的运用,如记者手记作为都市报情感类栏目惯用的一种“情感点评”形式的,受到了质疑:“点评所使用的话语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存在着影响婚姻、家庭稳定,并进而影响到社会和谐的隐患,这不能不说是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一种表现。”

3 新时代媒介融合下的新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不仅纸质媒体广泛运用记者手记这一形式,广播、电视等媒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记者手记,如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广播网的“两会”专题都专门推出了“记者手记”栏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畏艰险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新闻记者,除以传统的消息、通讯等报道手法,第一时间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各族人民反应迅速、紧密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投身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壮举外,还创新地大量采用这种写法不拘一格的“记者手记”文体,或在第一时间还原当日现场,或与主稿配合强化整个报道,或在新闻大战硝烟弥漫的“战隙”,在夜深人静之时予以补记、实录。

从这个意义上讲,“记者手记”不仅是新闻竞争快速报道的要求,也不仅是新闻报道追求深度、厚度的时代竞争要求,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历经多次考验后的一种“大国”政治开明、时代进步的体现。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记者手记专题不断增多,同时记者的采访手记,更可以通过记者的博客、网络专栏等不受限制地发表。这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又将带给记者手记新的变化。

作者:唐晓安 张 硕 李江月

上一篇:绩效考核工业企业论文下一篇:广告公司策划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