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讲座新闻报道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问题讲座新闻报道(精选12篇)

心理问题讲座新闻报道 篇1

作为一名资深的省心理学专家邵肖琴老师,拥有二十余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擅长将行为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技术融入课堂,强调行为价值导向,深入浅出、简洁明了、节奏感强,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到改善与提高。

讲座上,邵老师主要从人性的九个方面为学生讲解了生活中经常面临的人际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

邵老师从“被遣送回国的双料女博士后”的例子讲起,帮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意义,进而清晰地解析人性的力量,让大家掌握人心的奥秘,成为快乐交往的行家,帮助大家成为看懂想通能说会做的人。

讲座现场,学生们积极与邵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围绕面对不同性格同学的人际交往畅所欲言。当邵老师为大家分析,理解他人性格以及行事风格,可以消除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隔阂和误解。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心理问题讲座新闻报道 篇2

“做报道是用事实说话, 做学术须有理论导向”

1980年, 作为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四届大学生, 魏然考入了上海外国语学院 (今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专业, 并且在大三时选择了攻读六年制的本科双学位。“我是教育部第一批双学位学生, 研修国际新闻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国家招收双学位的背景是刚刚对外开放, 各方面急需懂英语也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新闻界也面临这个突出问题。”魏然回忆道, “我记得很清楚, 当时广播电视局干部司的一个副司长到上外做攻读双学位的宣传动员, 他说我们现在对国外了解太少, 要加强国际新闻的报道, 但是驻外记者需要复合型人才, 得又能采访、又能翻译、又能摄像、又能开车, 而外语学院的学生是最有机会成为‘全能记者’的。当时有两个学校搞双学位试点, 一个是北外, 一个是上外, 叫作‘一加一双学士’, 我们的待遇就相当于研究生。”魏然的语气平静却自豪。正是当年这样的求学经历与专业背景, 让魏然在学成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当时人才稀缺的国际新闻工作领域。

1985年, 魏然被分配到央视国际部实习, 1986年开始正式从事记者工作。魏然介绍, 他曾经参加过《动物世界》《外国文艺》等进口栏目的译制工作, 并且参与了早期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的创建。这段专业记者的经历却给后来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魏然带来了另一种反思与比照的空间, 用他的话说, “做记者看问题比较务实、比较具体, 而做学问是反过来的, 需要对个别现象进行普遍归纳。做记者的逻辑和做学术的逻辑不太一样, 简单地说, 就是做报道是用事实说话, 而做学术须有理论导向”。在魏然看来, 做记者和做学问需要面对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 这种逻辑的迥异曾经给他带来过转型的艰难和困惑, 但至今想来也帮助他拥有了横跨实务与理论的双重视野。“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很关注实务的学科, 当年做记者的经验对我还是有帮助的。现在看到一些问题就会想到记者是怎么去考虑的, 联系起理论来也不会那么抽象。如果没有做过记者, 有些问题也许就会觉得无从衡量, 比较混乱。”魏然说。

1988年, 魏然离开北京前往英国威尔士大学深造, 从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漫长征程。跨文化的背景以及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 让他很快就对有别于国内广播电视体制的英国广播公司 (BBC) 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因为自己的背景是做电视新闻记者的, 对新闻业务有足够的培训和经验, 所以在国外进修以后, 会经常反思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而BBC其实是我对电视台认知的一个全新了解, 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念。比如说新闻专业的价值判断、媒体的独立空间以及BBC的管理运作模式和专业精神, 从中我开拓了视野, 知道了做事情 (即报道新闻事件) 是有不同方法的。”

正因为如此, 魏然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比较央视与BBC针对同一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的异同。“我当时选择的事件是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访问, 想通过这一事件, 看看央视同事们的报道和BBC的报道有什么差异。因为两个媒体在组织形式、运作流程、采访方式、记者的培训背景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我通过深度访谈、分析新闻解说词、比较新闻报道的图像和文字, 同时对比新闻的制作流程、制作标准等等, 结果发现国内的报道和BBC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 这是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说, 两国虽然语言文化不同、体制背景不同, 但是新闻报道还是有共同性的, 而我认为这个共同性就来源于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尽管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让魏然觉得“蛮有意思”, 但是他坦言, 硕士研究只是分析了新闻报道的本身, 却没有涉及媒介对社会影响这一部分。“硕士时只是对who said what (谁说了什么) 这部分有研究, 而对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 这部分还没有涉及。我后来想要把研究继续做下去, 我的英国导师说, 那你就要继续念下去。于是, 我就在导师的鼓励下申请到美国的大学去念书。比较幸运,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新闻学院录取我去读博士。在印第安那大学念书的时候, 我对媒介社会效果方面的研究和训练的机会更多了。”

从1990年到1995年, 5年的美国读博生活给魏然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也正是这段时间基本奠定了他之后20多年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路径。“我在美国接受了更加科学、严格的实证训练。我的导师对我影响特别大, 他叫David Weaver, 是提出著名的传播效果理论Agenda Setting (议程设置) 的Mc Combs和Shaw的第二代弟子。做他的学生就受到他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的影响, 我们当时有很多关于媒体与政治传播的议题可以做, 同时我还在印大的商学院接受了更多的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训练。”魏然很感念这段求学时光给他带来的帮助, “我觉得自己受益最大的就是博士班的几门方法论课程, 它们从高层次的、实用的角度, 帮助我从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建构、知识的发展等方面让我对传播学有了更多的了解, 同时, 我的研究方法的训练也更加扎实。”

魏然继续聊道, “在印第安那大学的时候, 还有一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 她叫Chris Ogan, 是一位非常能干、非常出色的女教授, 她的研究专长是‘传播科技’。我曾经跟她修读过几门传播科技的基础课程, 也一起合作了一些课题, 慢慢地我对传播科技的兴趣也比较大。当时的新媒体传播科技包括现在已经快淘汰的录影机、录像机, 还有刚刚出现的卫星电视。我们一方面从传播科技的角度研究, 另一方面从传播效用的角度研究, 我多年的研究兴趣基本上就是这两个研究范畴”。

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读博期间让魏然受益最深的研究方法与新媒体这两大领域也成为他保持至今的两项研究专长,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受美国主流研究学派影响至深的他与国内同时期成长的新闻传播学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别。就像他自己说的, “关于为何做学者, 如何做学问, 以及长期的学术生涯的规划, 有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有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 我就走上了今天做学问的这条道路”。

“学术的成就来自方法论的严格训练”

在谈及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现状差异的时候, 魏然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国外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训练和研究典范的树立。从研究工具到理论框架, 从研究设计到实证调查, 这一切都首先需要系统的、高强度的训练, 而这个在国内可能做不到, 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说到这里, 魏然回忆起他当年在印第安那大学选修的一门“高级研究方法论”课程。“我们的课一个礼拜要念200页文章, 念完后要选中其中一篇进行点评, 每个人轮流做, 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对我来说是受益最大的。这门课后来的期终大考进行了6个小时, 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才结束, 如果老师不让停的话, 我们大概还可以考到4点、6点, 因为你必须把一个学期学到的东西都用出来。比如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让你设计一个问卷, 你得考虑怎样把要访问的问题设计得比较中立、客观、科学, 这就需要根据理论性的概念进行原创思考。再比如关于什么是新闻自由, 要求你设计五个能够把它问出来的指标问题。或者测量生活的幸福满意度, 要求测量出来的结果要有规范性、有效性等, 然后还要看你怎么去分析。”魏然感慨地说, “我今天的学术能有所成就, 就是因为受过方法论的严格训练, 在这其中, 我们还需要对学术研究最核心的哲学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才不至于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 也就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

由于先后担任过几家国际主流的新闻传播大众期刊编委的缘故, 魏然对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水准及其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较为中肯的认识:“从我的印象中, 国内传播学者提出来的传播学研究选题都非常好, 选题有敏感性, 也非常切实, 比如新媒体、微博、社交网站等等, 这些方面和西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不少国内学者的研究只局限于做单一事件的描述, 却超不出这个单一事件的局限, 也就是说只告诉你研究的现象是什么, 却说不出为什么, 或者现象和理论上有什么相关性, 以及哪个理论能解释此现象。毕竟, 我们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理论的创建, 因为理论终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一个最重要的知识来源, 所以, 只有创建而不是描述, 才是对学问的最终贡献。”

不仅如此, 魏然还坦率地说道:“国内的很多文章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意见很多、观点很鲜明, 但是仅此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观点, 但仅有观点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做学问的关键是要通过严谨的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 通过理论指导, 科学地分析、系统地统计数据之后再得出结论, 而这一点, 国内还缺少一个对传播学方法论进行系统培训、规范和运用的学术文化。”在谈到不少亚洲学者的投稿往往因为英文写作的语言弱势和学术规范性问题而被无奈毙掉时, 作为美国传播学期刊《大众传播与社会》首位华人主编的魏然说:“不过, 我现在看到国内有一些年轻学者, 英文也比较好, 读的英文文献也比较多, 写出来的东西也开始比较像样了, 有理论导向, 有数据, 有论证过程, 比较符合英文写作的习惯, 这是一个很好的起色。”

对于学术人生的苦乐, 魏然显得很平静, “做学问是一件苦差事, 要耐得住寂寞, 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跟风, 因为学术需要很扎实的东西, 它不但看你的投入, 而且也看你的产出, 它不是比聪明和比速度的龟兔赛跑, 而是比坚持、比耐力的马拉松赛”。魏然回忆起当年在美国读书时, 和他同班的5个同学起初都比他厉害, 但现在却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他的论文发表量以及科研能力, “有时候我们开学术会时彼此遇到都会很感慨, 可见社会科学的成功不是靠灵感, 也不是靠小聪明, 而是靠真正的耐心与坚持”。回首近30年的学术生涯, 魏然坦言, “你进步最快的时候往往是被别人批评最多的时候, 如果别人都说你好, 你是不会进步的, 所以做学问是一个很苦的历程”。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选择, 比如做生意, 或者做官, 他淡淡地说, “做学问更适合我的喜好”。

“我很希望帮助国内青年学者建立学术规范”

多年以来, 魏然与国内学术界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1995年博士毕业后, 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5年, 那里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让他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大陆学者。“美国毕业后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 它是中西方交界的一个点。”魏然说, “当年出国还不是很容易, 因为语言不通, 有些人认为出国没什么收获。而到香港, 一来很近, 二来可以讲中文、查阅一些中文资料, 大家都很乐意来。那时候每隔3个月, 中文大学就会邀请一位大陆的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或者院领导过来做访问, 国内很多大学的新闻学系主任、院长我都认得, 每次开会都能遇到很多老朋友, 所以我跟国内的渊源非常久, 也非常深。”

2000年, 魏然从香港中文大学前往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至今。他说, 国内有些人也许会认为中国学者去美国写文章、做研究, 论文的题目都应该是写中国,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做学问是应该以理论为导向的, 广义地讲, 理论是不分文化也不分社会的, 理论是一种比较规范、比较客观的表述。因此, 学术应该是一种对研究理论比较公开、比较自由的选择。”

如今, 魏然已经是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冠名的讲座教授, 这是美国大学对全职教员中拥有崇高学术地位与重大研究成就的学者的认可,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还是第一位获此名衔的海外华人传播学者。魏然说:“我们这些人在海外待了很久, 虽然不能讲是功成名就, 但至少现在可以随心所欲来去自由地选择做学术研究了。我个人对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还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贡献, 所以我有一个理想, 就是帮助国内的青年学者建立一种学术规范, 把国外标准化的学术规范引进国内, 特别是引进到传播学界来。中国有很多学者非常优秀, 文笔也非常优美, 但就是研究与写作过程不够规范。我并不是说量化研究是唯一的路径, 但是量化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中是主流, 而且只要通过训练, 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到。所以, 把美国主流的学术文化、主流的学术标准、主流的学术规范介绍到国内提供给青年学者作为参考, 我觉得这些事情都做起来将是我能给中国传播学界做的贡献。”

恰如魏然的心愿, 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任魏然为“长江学者”, 2010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聘任魏然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尽管坦言当年申请时的淡然, 但魏然对这个身份非常珍惜:“‘长江学者’就是一个契机, 让我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回国内做讲座、做课题, 包括完成很多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比方说我刚跟张国良老师合作了一个关于手机新闻的课题, 同时我和传媒大学很早也有合作, 现在是他们的校外兼职博导和特聘客座教授, 每次过来也都很方便。”

不仅如此, 魏然还希望借助一个有海外背景的学术团体为国内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协助。“这个团体叫作国际中华传播学会, 1989年就成立了, 它的发起人是现任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李金铨博士, 我是现任会长。学会主要是由在美国的华人新闻传播学者组成, 同时也有一些对中国传媒感兴趣的美国学者参加。我做会长的两年以来, 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积极吸收国内学者参加一些国际化的会议, 同时也帮助国内的新闻传播院校召开国际会议。我们是非常国际化的一个学术团体, 会员有两三百人左右, 大家在美国生活工作比较久, 对国内外的环境都相对了解, 这个学会就相当于一座中介桥梁。”

对此, 魏然说道:“做学术是需要有团体的, 要互相影响、互相支持, 否则个人做研究就不会那么顺利, 甚至做不下去。”

“做学术研究每次都要有一点创新”

魏然对学术研究的创新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理论是希望有创见的, 做学术研究第一要有理论性, 只有描述而没有理论的文章是没有价值的。第二, 重复使用理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比如像议程设置这个理论, 已经存在了40多年, 如果你总是原封不动地重复, 就会过时。做学术研究每次都要有一点创新, 对所使用的理论有所创建, 尤其是扩展和充实这个理论, 这样做出来的成果, 价值才能更高, 也更符合顶尖级刊物的要求。我认为将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 就是我们做学术最核心的东西。”

尽管非常强调学术研究的创新, 但魏然却并不认为学术研究存在某种“中国模式”。“首先我非常理解这个问题的提出, 就像人发展到一定阶段, 越成熟就越自信, 国内有这种情绪、需求、表述都可以理解。但是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是对知识体系建立的一种误解。如果我们觉得西方的铁路、火车、汽车都是很先进的东西, 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那么我们需不需要有‘中国模式’的铁路、火车、汽车呢?人类是需要承认共性的, 社会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 它的建立、存在和发展同样需要尊重和符合人类的共性。”魏然说, “‘中国模式’的学术研究应该是一种政治需要, 而不是学术需要。政治和学术是不同的范畴, 如果把政治当成学术, 就不对了。”

和许多个性鲜明甚至略带张扬的学者所不同的是, 魏然的风格始终是温和平静的。他的谦恭与低调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他的学术甚至信仰却是开放并且西化的。访谈那天, 他穿了一件黑色的T恤, 左胸口印着红色的INDIANA UNIVERSITY英文字样, 那是他的母校, 也是曾给他的学术人生带来过最大影响的地方。魏然说他当年上外的同学有的已经成为知名主播, 有的做生意发了大财, 有的当上了大领导, 而他却认为, 大概只有做学问的人生更适合他的个人喜好。

在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派的影响下, 魏然持重严谨的性格帮助他在历经考验的学术长跑中耐住寂寞, 不舍初衷, 并最终有所成就。他说, 人在不同的年龄, 人生的体验和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如今, 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他, 或许正在回首往昔的过程中完成着对自己的坚守和超越……

【魏然简介】

魏然, 男, 美籍华裔传播学者, 1962年出生, 祖籍河南。现为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 (美籍华人中首位冠名的传播学讲座教授) 、博导, 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2009年获批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10年7月受聘上海交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魏然目前还是香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与河南大学的客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海外学术评鉴委员以及香港大学海外评审委员。同时, 他还担任美国《大众传播与社会》 (SSCI) 学刊主编 (首位华人主编) , 新加坡《亚洲传媒》特约主编, 美国《传播学年度报告》编委以及其他6份美国和亚洲的传播类学术刊物编委。

魏然先后于198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和国际新闻双学士学位, 1990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 1995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他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心理问题讲座新闻报道 篇3

臧副书记代表分公司党委对大家为分公司宣传工作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在座通讯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讲到,宣传工作同东航的稳定发展紧密相关,要全面贯彻落实东航股份公司和分公司关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发挥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唱响主旋律,在分公司上下形成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臧副书记希望大家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为分公司“做东航最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分公司特别邀请了《中国民航报》副总编杨少卫为大家讲授新闻、通讯等写作技巧。杨老师讲到,新闻要到一线去找、要从各种会议和总结里找、要从行业内外各类媒体中找。写文章好比做菜,各种素材要用心烹调,才能打动编辑和读者。独特的视角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而活用数字和新闻语言,则会使文章简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杨少卫还讲到,写人物通讯切忌“高大全”、刻意编造事迹、不合理的想象,最重要是抓细节。希望大家在写文章时牢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九个字,并用西班牙足球队队训“努力、天赋、专注、谦卑”与大家共勉。

短短的两个小时,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声情并茂,与大家分享了十几个新闻案例。通讯员们意犹未尽,受益匪浅,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开拓了眼界,使创作思路更加清晰,对以后做好宣传工作大有帮助。

下午进行的新东航企业文化讲座,由党委工作部副部长陈膺楠主讲。他运用精心制作的ppt,从企业文化概述、东航和东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三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重点解读、宣贯了新东航企业文化,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互动。他希望大家理解认同并自觉贯彻新东航企业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超越自我、专注事业、升华心态、严格自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实现成为东航最好的分公司的目标、把东航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企业而共同奋斗。

随后,大家认真填写了新东航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并对分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 篇4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

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

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1、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2、上学期我们听到苍一中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3、前几年听过,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

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

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

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

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

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

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

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65分非常高兴,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

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

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

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

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

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

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

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

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

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

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

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

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

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 心理非常正常 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

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

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

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

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资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

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四是精神病。

如精神分列症等,这一类病人心理医生很难用心理疗法医治。

书法讲座的新闻报道(共) 篇5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儿的书法水平,在5月22日下午,***校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瑶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金牌教师、资深书法教育专家****老师,以“青少儿书法教育之心得——价值和导向”为主题,进行了两场生动的讲座。讲座有*****校****老师主持,(有没有领导发言),名学生家长参加。

*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书法教育的价值,并且以青少儿为对象,强调了以楷立基,佐以旁体,还说明了软硬技法的有效转换,针对书法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讲解。

通过培训,极大的丰富了家长们的书法教育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如何做好书法教育的实际运用能力,家长们反响热烈。

听国学讲座报道 篇6

-——听陈岳叔叔讲国学活动报道

昨天中午,在深秋明媚的阳光中,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儿童文学作家陈岳叔叔依约走进了南丰小学的校园,为我校师生带来了精彩而生动的国学讲座。

在孩子们“少看电视,不打游戏”的嘹亮口号声中,陈岳叔叔的讲座正式开始了。这句话是陈岳叔叔教给全校孩子,“南宋朱熹曾说,最小最小的小朋友首先要学的不是写字,而是衣、服、冠、履,就是自己穿衣、带帽、走路和各种礼节„„”陈岳叔叔认为,看电视太多和打游戏会让小朋友变笨,而他此次欢乐解读《弟子规》,是要教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善良、勤劳和孝顺的人。

陈岳叔叔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几个问题的探讨:

1、为什么诵读国学经典?

2、哪些是国学经典?

3、怎样诵读国学经典?陈岳叔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了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在目前还在道德教育弱于文化教育的情况下,还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家长和老师。这也让一些家长和老师开始反思当前的教育,并开始重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浓缩:孝、悌、谨、信。孩子们在3~13岁记住这些做人处事的根本,为成人后的为人处事打好基础。同时,孩子们通过诵读《三字经》记住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让孩子们从小就装了一本历史书在脑袋里。陈岳叔叔还提出要大声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将使孩子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也使他们更有效的记住这些经典。最后,陈岳叔叔共同讨论环节中,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贴合生活的故事让孩子们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含义。

讲座新闻稿 篇7

开幕

2012年5月11日下午,由我系举办的“2012年艺术与设计学术周”开幕仪式在校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幕仪式的有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超德教授、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程宜康、苏州市职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顾才东、艺术与设计系主任李涵、艺术与设计系副主任许钰民、艺术与设计系党委副书记李琦及系有关专业老师和学生。

开幕仪式上程宜康、李涵、李超德分别致词,开幕式由我系主任李涵主持。首先我系主任李涵代表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全体师生向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李超德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系目前总体发展概况,并说名了艺术与设计系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之所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增强同学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带动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以及加深学生对艺术的深刻了解。

开幕仪式上李超德教授用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上积累的事例与经验,向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声动的讲座,讲述了他对艺术的了解,他讲解了设计无处不在、设计就在我们身边、设计社会与创意产业、设计时代的新理念及设计美的新解释,他说:“美的基础是一种关系、一种对生命的关注,设计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和社会。设计引导生活,艺术点缀人生!他希望在场的学生能够努力的学习好自己的专业,扎实基础,立足社会。

李教授讲话结束后,学生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增强了专业学习信心,并且提出了自己在专业上的一些不解,李教授一一做了生动详细的回答,最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李教授的生动的演讲!

讲座新闻稿 篇8

本报讯4月28日,市人大邀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金涛进行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法制讲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里景瑞,副主任孙广田、王萍、沈丽荣,秘书长刘晓滨及常委会委员,区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听取了讲座。

讲座中,刘金涛主任详细介绍了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总体情况,客观分析了我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兄弟省市在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立法中的经验做法,对我市健全卫生计生法规体系助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这次讲座是市人大常委会根据20xx年度工作安排,结合审议大连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举办的。讲座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法制建设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审议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讲座新闻稿 篇9

此次活动以市老年活动中心为主会场,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域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相关图片,结合真实案例,为现场老年人详细讲解了网络诈骗,以及消字号产品和保健食品诈骗等涉老领域高发的反诈知识,受到了现场老年人的热烈欢迎。

为扩大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宣传面,让更多老年人了解掌握反诈常识,本次活动在人民公园、北山公园、江滨公园、南湖公园设立了四个分会场,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老年志愿者,联合基层公安部门反诈讲解员在现场同步开展了老年人反诈宣传活动,发放反诈宣传册2100余份。

专家讲座报道稿 篇10

8月19日上午,信号工培训班在教学楼401教室,举办了针对信号施工安全的讲座。我校邀请了高级工程师,刘专家,举行了信号施工安全讲座。信号工培训班55名学员聆听了讲座。

信号工在当前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愈来愈受到重视,为提高此次培训班的培训效果,我校精心组织了本次讲座。刘专家是信号专业的资深专家,有着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在讲座中,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先后对信号施工安全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侧重讲解了安全的重要性。当场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对信号专业知识进行了全面解读,使学员们认识到,信号安全知识是将来施工中必不可少的。

就业讲座新闻稿 篇11

为应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与帮助,提升我院研究生的就业意识,确定有效的职业发展目标,10月18日下午一点半,由我院研究生团总支承办的就业指导讲座在HA102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就业指导讲座特邀理学院招生就业办***主讲,讲座由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书记***主持,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老师、2017届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周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学校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和招聘信息搜索方式。接着,对学院2016届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率、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来源、就业行业分布、就业薪资分布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往年就业信息中的变化情况对比,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接下来。周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为同学们讲述了简历的制作及注意事项、参加招聘笔试和面试的技巧,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在欢乐之余高效地学到了生活和成功就业的宝贵经验。然后,周老师讲到让同学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选择用人单位,并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职业评价工作单,对评价职业的参考元素和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最后,对于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周老师从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和就业信息获取等进行了全方面的指导,使同学们收获甚多。讲座结束后,周老师与同学们就目前就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交流。

职业规划讲座报道 篇12

2012年9月26日,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关于职业规划的讲座。主讲是王虹老师与牛宗礼学长,他们为新生提供了关于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牛宗礼学长告诉新生,在大学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我们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参加学生会社团也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能力的不错选择!同时,在学校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兼职,作为自己向社会进军的第一课堂!

牛宗礼学长还从自己的职业生涯说起,从一个推销员逐步走到老板投资人。他的事迹形象的告诉了我们在社会上我们必须勤奋刻苦,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

上一篇:水处理项目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下一篇:这就是我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