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信息报道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保信息报道(精选11篇)

环保信息报道 篇1

————象山中学团委低碳换绿植活动

三月,阳光倾注,万物复苏。在这乍暖还寒之际,大自然中的绿色嫩芽钻出土壤,用它们最质朴的颜色来点缀这个世界。此时,象山中学的高中生们也像大自然中的小小生命,用他们的点滴行动,诠释着低碳生活,用他们看似细微实则有力的行动,一步步努力地实现绿色梦想。

3月3日,在团县委“吾治水”环保活动的推进下,象山中学团委开始了一场低碳行动的普查,在各班团支部寻找低碳小举动。在普查当中,我们也真正感受到“高手在民间”一词,同学们有的收集塑料瓶、废纸,不随便丢弃资源;有的制作环保笔,减少木材的使用,有的用废旧的衣物做成环保袋,分发给身边的同学;有的串联起小小粉笔块,制作了一个随风摇曳的小风铃,还有的开辟校园绿色小农场,播种、施肥、翻土,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地球的耕作者等等。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低碳的美丽行动,也展示着他们对绿色梦想的渴望。为了倡导同学们的低碳行动,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团委将一盆盆美丽的植物送到了他们手中,在鲜花绿色的映衬下,年轻的脸庞显得格外耀眼,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会继续加油,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举动发起无数行动,为绿色梦想添砖加瓦。

3月是新的开始,是梦想编织的新起点。象山中学学生在低碳行动中不仅展示了他们在低碳生活方面的才华,更是坚定了他们实现绿色梦想的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象中学子将以“我”带动“你”,以小行动激发大作为,为未来更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通讯员:郏蒙蒙

您为我在学海护航,我还您小小清洁

————象山中学团委3·5学雷锋清扫教师宿舍活动

3月5日,不同于昨日的阴雨绵绵,在这难得的好天气里,阳光用它的笑脸迎来了学雷锋日。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淀和发展,是当代青少年所必须传承和发扬的。象山中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直贯彻学习雷锋精神,在这既特殊又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决心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志愿习惯来回馈学校、感恩师长。

趁着午休时间,在校团委的组织下,30多名学生志愿者拿着扫帚、拖把和水桶等浩浩荡荡地来到教师宿舍。经过简单的分工,同学们马上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负责扫楼梯的同学俯下身子轻轻掸去灰尘,唯恐担心影响楼下的行人。负责清扫走廊的同学熟练地依墙扫去,不放过一个细微角落,势要消灭每个清洁盲区。30多个同学在教师宿舍的楼道穿梭忙碌,只听到窸窸窣窣的打扫声,他们互相提醒声音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打扰在午休的老师们团委老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多次被学生的温暖所感动,真实感受到小雷锋们对老师的一种最真挚的爱和关怀。

学习雷锋精神是当今每个学子的道德必修课,这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更多的是从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这不仅仅是一二次的行动,更是长年累月无数次志愿服务的累积。通过雷锋活动的开展,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恩师长,奉献学校,也用自己的行动宣示了对雷锋的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社会的栋梁。

环保信息报道 篇2

灾难本身就是一种新闻, 以前的“救灾才是新闻”是宣传理念桎梏影响下的刻板认识。讨论灾难新闻报道与信息公开的问题, 自然不能离开讨论对灾难新闻的理解, 这种理解的变迁恰恰反映了报道理念的嬗变, 而背后的政治环境和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往往起了决定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灾难新闻报道理念走过了不同的道路, 粗略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1979年, 这个阶段的报道理念是“灾难本身不是新闻, 救灾才是新闻”;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1999年, 其报道理念为“首先是灾难本身, 其次才是军民救灾”;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2010年, 虽然这个时期的灾难事件都不尽相同, 不同事件中的媒体操作也各显差异, 但这时期的总体报道理念可用“报道及时、全面, 立体化、多层次, 灾情保密成为历史”概括 (3) 。

政府垄断信息, 媒体如履薄冰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闻媒体曾一度敢于正视和报道阴暗面, 但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 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揭露阴暗面的报道, 基本上被排除于报纸之外, 这样在新闻报道中就形成了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框框, 重大灾难事故成为报道的禁区。

第一阶段时期的新闻报道理念的形成完全是在政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 那个时期政治宣传就是铁的纪律, 违反新闻纪律是要受处分的, 徐铸成、彭子冈、范长江等人的经历就是明证。执政者往往认为公布死亡人数会引起社会不安定, 抹黑政府形象而使人们失去对政府和党的信任以危及政权的掌握, 所以死亡人数和灾难情况往往成为绝密。一旦被贴上了政府内部保密信息的标签, 政府就有理由说是不能公开的。当时的传媒理念自然也就是只能报喜, 充当“党的喉舌”, 为党唱颂歌, 即使批判也是为了强化歌颂。三年困难时期的自然灾害, 政府也隐瞒了饿死的人数, 《人民日报》三年仅有的20条消息都是正面的, 报道模式更是皆为“轻描淡写的灾情+党的领导关怀+灾区人民的决心” (4) 。

无论在第一阶段时期还是第二阶段时期, 于政府方面, 信息公开的意识都是没有明确树立起来的, 第二阶段的突破是不再以救灾为新闻而是报道灾难本身, 其原因在于新闻人认识的进步, 新闻人想冲破以往灾难新闻操作的藩篱而进行的初步尝试。在这方面, 《中国青年报》1998年对洪灾报道进行了一次非常大胆而具有历史意义的尝试, 当时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在洪灾发生3个小时后便给编辑部发回了一条不到80字的简讯, 之后每半小时就给编辑部发一条短消息, 第二天中青报把记者发回的均不到百字的8条消息原样刊发在报纸上, 让人民全方位、多侧面、较及时地了解到灾情本身。 (5) 后来有学者评价“像这么快速地报道重大灾难, 在新中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青年报》作为当时灾难新闻深度报道的先驱媒体, 成功地把之前“只报救灾不见灾”的报道理念扭转过来变成“首先是灾难本身, 其次是军民救灾”, 这显然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前一个时期的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诸多偏失致使中国政府曾经承受了巨大的国际社会舆论压力, 故在改革开放初期, 政府吸收了曾经面对巨灾而在国际社会中媒体缺失的教训, 争取国际舆论的话语主导权, 也渐渐放松了对媒体的控制, 不再回避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 这恰恰又说明了政治环境的宽松才会有言论自由的发展。因此, 国内媒体开始加大了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力度, 各种灾难新闻开始频繁见诸报端。

政府信息逐步公开, 新闻专业主义回归

新闻专业主义本来就是一种公共服务的理念, 而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向着服务型政府方向发展, 二者本质上就是殊途同归的。但是, 政府毕竟是由人组成的政府, 人的利己性决定了政府不可能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必须要在完善的监督体制下才能最大可能地服务于公众。而且政府也是一个团体, 乃至是一个掌握着大权力的“经济人” (6) , 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为自己谋取最大化的利益。除此之外, 政府权力过大控制了信息的流通, 造成信息在民众、媒体和政府三者之间严重不对称, 我国80%以上的信息掌握在政府机关, 且大多处于封闭和闲置状态, 这无疑给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理念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在灾难新闻报道理念变迁的第三阶段中, 政府信息公开的不断往前迈进则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良好培育性的政治土壤, 乃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 2004年的董铭案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第一案, (7) 案件的审判和结果无疑都令人振奋, 也是从董铭案乃至此前广州率先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开始, 公众的知情权和媒体获得政府信息有了初步制度性的保障。

非典初期的媒体失职反映出来的并不是媒体报道灾难新闻操作的不成熟, 而是“权大于法”的行政思维依然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广州本来在当年元旦已经开始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按照《规定》, 政府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执法事项, 对当地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等必须公开, 不按规定执行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事业单位将会被追究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然而, 这些地方性的规定根本无法与权力抗衡, 形同虚设, 不过一纸空文。鉴于这个教训, 国务院在2004年5月中旬制定和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灾难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规定国家建立灾难的信息发布制度, 向民众及时、准确、全面发布信息。 (8) 此举标明了国家高层执政者决心以国家层面上的行政命令督促政府对民信息理念的转变, 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政府形象。

目前地方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和定期新闻发布制度。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还规定, 各级政府领导如果蓄意隐瞒重大疫情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将受到严厉查处, (9) 这就是所谓的官员“问责制”。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施行, 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政府及时有效地披露灾难事件的信息。“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 政府就通过政府网站、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立即对震中、震级作了准确报道, 使公众充分知情,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 不但境内媒体报道及时迅速、生动客观, 同时, 政府对境外媒体也表现出欢迎的态度, 这表明政府对灾难新闻的政治控制进一步弱化。正是政府的不断开明和理念的转变, 才有了学者对这个时期新闻媒体的报道理念定位“报道及时、全面, 立体化、多层次, 灾情保密成为历史”, 而这种定位恰能反映国内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来的新闻专业主义媒体操作的努力与成熟。

民众权利意识觉醒, 打破信息失衡局面

德布罗意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以一篇博士论文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他在研究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之后发现自然界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但那是在自然状态下信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种对称, 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却很少有这种情况。政府掌握了对信息“生杀予夺”的大权, 使得信息不是自由流通而是闲置和封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归属认识错位。很多行政人员认为, 政府信息是政府行政的结果, 当然归属于政府所有, 政府有权决定信息公开的范围。二是我国民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缺失。因为公众还未完全意识到自己才真正是信息的“最终所有者”, 没有意识到政府垄断信息和随意伸缩信息公开边界是侵犯公民知情权。 (10)

民众应该正确认识政府的服务职能定位, 如林肯说政府应该是“民治、民享和民有”的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 《独立宣言》中也有“政府的正当权利是经人们同意被授予的”, 凡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是需要社会大众参与的事务的各项信息, 民众都是有权利知道的, 民众才是信息最终所有者, 《国际人权公约》也已将知情权列为一项基本人权。在民主社会里人民才是执政的主体, 通过正当渠道向政府获取关乎切身利益的信息不但是一种需要, 而且是一种责任, 这种责任就是督促政府加强服务民众的意识, 促成社会信息流动的规律化、制度化, 打破政府垄断信息资源而造成的社会信息失衡的局面。

民众权利意识的进步, 对政府宣传思想有冲击作用, 为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实践中回归本位充当社会信息传播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新中国成立在初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社会背景下, 政治力量控制对灾难新闻操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当今党执政理念的开明与政府关注民生的改善以及一系列诸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 给我国媒介生态的改善与良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培育的土壤”与“保护的阳光”。

这个“培育的土壤”是让新闻事业能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而开明的政治环境里面蓬勃发展, 而“保护的阳光”则为媒体进行新闻操作提供了法律层面上的保障, 告别了过去灾难新闻“戴着令人不能动弹的镣铐跳舞”的局面, 也回应了部分学者和专家早年提出的“信息公开要有法律救济”的建议, 公民的知情权已经有法可依, 有法救济, 这无疑是信息公开进程的一个莫大的进步, 也给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回归以极大的推动。 (11)

参考文献

①南香红:《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纪录》,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9年版。

②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阈》,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③④皇甫雯:《我国媒体对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理念之嬗变》, 《新西部》, 2010 (06) 。

⑤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⑥林爱珺:《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现代传播》, 2009 (2) 。

⑦赖洪川:《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析——从董铭案谈起》, 《新闻记者》, 2005 (7) 。

⑧林爱珺:《5·12震灾报道与信息公开》, 《新闻记者》, 2008 (6) 。

⑨雷刚、张真真:《灾难报道与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 2005年8月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

⑩诸松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新视野》, 2003 (3) 。

环保信息报道 篇3

由于传统业务日渐式微,天立环保上市后便积极转型,最终确立了未来转型两大方向——高效煤粉锅炉和高氮钢。转型之前,天立环保主要提供大型节能环保型密闭炉系统技术、高温炉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等相关产品。

但目前,其用超募资金投资的两个转型项目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而也使得天立环保几乎陷入绝境(详见《投资者报》3月31日封面报道《天立环保穷途》)。其中,高效煤粉锅炉项目,股东之间还存在一定分歧;但对于高氮钢项目,股东们则是一致支持,然而就是股东一致支持的高氮钢业务目前却陷入极度尴尬的境地。

高氮钢项目的运营主体为上海常春高氮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春高氮”),而该公司由天立环保与另一合作伙伴上海常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春新材料”)共同发起成立,其中天立环保持股51%,常春新材料持股49%。常春高氮又下设泰州和吉林两家子公司。

日前,常春高氮泰州基地负责人曹鸣(化名)对记者表示,“常春高氮泰州分公司已在和当地政府商谈破产程序,而吉林工厂更是与天立环保产生了股权纷争,甚至引发昔日伙伴将天立环保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诸多信息显示,在双方合作期间,天立环保暴露出公司治理极度混乱、违规操作等多项问题。而对上市公司负有持续督导义务的西南证券对此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泰州基地拟破产

作为天立环保两大战略方向之一,高氮钢的进展牵动着天立环保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神经。按照规划,该项目南北(泰州和吉林)两大基地建成后将年产高氮钢数万吨,项目达产后将为天立环保带来高额利润回报,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常春新材料公司负责人王林(化名)向记者表示,“高氮钢的技术原本是我们于2009年从长春工业大学买来的,之后也是我们投入资金进行工业化转化,直到双方合作的2012年,我们已初步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储备。为了能尽快进行规模化生产,我们找到了天立环保,双方谋求合作。”

天立环保出资金,常春新材料出技术的合资公司常春高氮在此背景下成立,天立环保和常春新材料股权占比分别为51%和49%。常春高氮持有吉林和泰州分公司的股权均为99%,两子公司另外1%的股权均被常春新材料直接持有。

曹鸣向记者表示,“按最初南北两个基地的计划,泰州基地先行先试,泰州基地在2013年2月初开始筹建,4月正式开工,原计划2013年10月底进行试生产,后将这一日期延后至2013年12月份。一期工程最初计划投资2亿元,最初年计划生产1万吨,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但天立环保却于2013年7月份停止了所有资金的注入。”

曹鸣介绍,在天立环保突然暂停对外的一切支付后,泰州基地陷入停工的尴尬境地。后经不断交涉,其同意由常春高氮借款近1000万元,泰州基地继续基建。2013年11月基建已经基本结束,具备开工条件。2014年年初,常春高氮以及泰州分公司账上已彻底没钱,剩余的政府土地款、工程款及设备款无法支付,员工工资至今已拖欠3个月,常春高氮以及泰州分公司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常春新材料曾多次与天立环保协商交涉,但并无效果,常春新材料至今都不明白天立环保为何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撤资。

由于没有了天立环保的注资,泰州基地立即陷入困境,今年春节前夕,欠薪问题开始爆发,为防止事态扩大,当地政府迅速介入,最终天立环保借款300万元,泰州基地负责人个人拿出100万元才将部分欠薪问题解决,事件得以暂时平息。

随后常春高氮多次致电天立环保,希望能协商解决此事。天立环保总经理席存军于2014年3月5日来到泰州基地,表示很多情况不知情,甚至不承认天立环保委派过相关人员进驻泰州基地。对此,曹鸣告诉记者,“泰州基地的副总、财务、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负责人均是天立环保方面的人员,天立环保的第二大股东王树根还是常春高氮的董事会成员。”

随后,3月20日,天立环保总经理助理余雷和常春高氮财务总监段炬华一行专程来到上海,就泰州基地方面的问题与常春新材料展开谈判。

曹鸣向记者表示,当时谈判顺利,在技术把控、管理机制调整以及人员互派方面均达成了共识,且余雷表示得到了天立环保主要领导的授权,可以对此次谈判结果负责。当时余雷还承诺,“会尽一切努力在3月24日争取先拨付部分资金解决员工社保等问题”,但是回到天立环保总部后,余雷只是表示“很遗憾”,这件事他不想管了。

在此期间,常春高氮也曾通过各种方式与天立环保联系,均无任何效果。曹鸣将此归结为天立环保内部的激烈内讧,天立环保方面曾有人问他,“你知道现在天立环保谁说了算吗?”

历经数月的无故停工,合作方常春新材料已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曹鸣向记者表示,目前泰州基地已经资不抵债,拖欠基建款和工人工资等款项已经达到800万元,其中拖欠的员工公积金和社保已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且每月维持基本开支也需几十万元,泰州基地已无力维持,目前正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准备走破产程序。

吉林工厂引诉讼

令人不解的是,2013年7月,天立环保停止对常春高氮泰州分公司注资后,却借给常春高氮吉林分公司2500万元用于吉林工厂的建设。

对此,曹鸣表示, “吉林由于天气寒冷,施工期较短,形成稳定产能的时间要明显落后于泰州公司;另外,由于吉林没有相关的土地优惠政策,仅土地款就需支付近2000万元,吉林分公司的启动资金远远大于泰州分公司,但即便如此,天立环保仍然一意孤行。”

吉林分公司得到上述款项后,情况似乎并无多大改善。常春新材料负责人王林向记者表示:“吉林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土地款,基建也仅处于开工阶段,后续仍需大笔资金投入。即使进展顺利,由于天气原因,今年投产的可能性也不大,而由于所处工业园配套设施不完善,什么时候投产谁心里也没底。”王林于今年1月份去了一趟吉林分公司,当时整个厂区被冰雪覆盖,仅看出一点基建动工的迹象。

nlc202309020154

在天立环保直接借钱给吉林分公司后,常春高氮拟将吉林分公司部分股权转让给天立环保,使之成为天立环保的控股子公司。随后,天立环保于2014年1月21日宣布,拟以超募资金2010万元收购常春高氮吉林分公司75%股权,并对其增资7996万元,另一股东常春高氮也对其同比例增资,该项收购已被天立环保董事会全票通过。

但在董事会全票通过且办理完工商变更后,该方案在2月12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却被天立环保董事长王利品一票否决。此后,天立环保既没有将吉林公司的股权返还也未履约支付2010万元股权转让款,此事将两者的矛盾激化,最后演变为一纸诉状,常春新材料要求天立环保退回吉林分公司股权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王林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就常春高氮要对吉林分公司同比例增资一事,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常春新材料并不知情,意即大股东天立环保并未就此与其有过任何磋商。目前常春新材料已于3月20日向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正式对天立环保提出诉讼。

西南证券未尽持续督导义务

作为天立环保IPO的保荐机构,西南证券本应对上市公司负有持续督导责任。但由此看来,其在督导期内并没有积极地履行督导责任。高氮钢项目出现如此大的问题,西南证券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更有甚者,天立环保借款2500万元给吉林分公司也未发布任何公告。绕过常春高氮直接借款给吉林分公司,其中暗含法律风险,因为吉林分公司并无还款能力。

记者咨询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证券律师后了解到,吉林公司是独立法人,天立环保绕过常春高氮借钱给吉林公司,常春高氮可以不承担吉林公司的债务。也就是说,吉林分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常春高氮会受益;一旦吉林分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或破产,常春高氮却不用对相关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500万的资金处理如此草率,西南证券的持续督导可谓形同虚设。

记者就此问题联系天立环保的签字保代杨亚,杨亚在记者表明身份后便以开会为由匆匆将电话挂断,随后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西南证券主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徐鸣镝,他表示:“手上项目太多,对于具体项目情况并不清楚”。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期内,对于持续督导未尽责任行为,证监会将进行严厉的处罚措施。其具体规定为:持续督导制度未有效执行的,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情节严重的,暂停6个月,并可责令更换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其保荐机构资格。保荐代表人未参加持续督导工作,或持续督导工作未勤勉尽责的,证监会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其保荐代表人资格。

陈家桥环保宣传活动报道 篇4

环保宣传活动

随着“三下乡”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为了响应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府提出的: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优美、清洁、宜居的人居环境,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宜居新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创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号召。陈家桥镇政府特于2011年3月23日上午,在陈家桥广场开展了“建设节水型社会,打造环保新农村”宣传咨询活动。

同时,城镇建设开发管理办公室的相关人员,沙坪坝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与桥南、桥北、桥东社区的相关人员,重庆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共同参与本次的环保宣传咨询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平台,派发宣传手册,放置环保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信息报道 篇5

成 功 召 开

2011年1月21日至22日,我公司2010工作总结暨2011工作会议在省军区招待所成功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公司董事长陶光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闫占和、监事会主席、高级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有德、公司副董事长唐琛、董事任耀琮、总经理王珉、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白常胜、公司其他高级顾问、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白常胜主持。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总经理王珉关于公司2010工作总结暨2011工作安排的报告,表彰了2010先进个人和集体,举行了各部门《2010目标考核责任书》签字仪式,组织公司各分管领导和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表态发言,分别听取了公司董事任耀琮、副董事长唐琛、高级顾问陈有德、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闫占和、董事长陶光强围绕2011工作开展和企业壮大发展所做的重要讲话,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

21日下午,总经理王珉代表公司经营班子做了《延长中立公司2010工作总结暨2011工作安排的报告》。报告客观、全面总结了2010公司主要工作,肯定了上公司在业务经营、综合管理、研发推甲、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公司目前在机构设臵、职能划分、激励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2011年工作,分析了今年面临的行业、企业内部形势,具体提出了各项工作目标,并按照“一个先导,二条红线,三个目标,四个重点”的要点逐一细致、科学地安排了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动员和要求全体员工在新的一年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为集团公司早日跨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贡献力量!

表彰了2010年工作中涌现出的9个先进集体和班组、5名优秀带头人、36名先进工作者,以及上半年的20名先进工作者,并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议分四组讨论和审议了王总的工作报告,通过审议确定了公司2011年计划销售成品油330万吨、实现收入184亿元,销售甲醇汽油30万吨、实现收入23亿元等15项具体工作指标,一致通过了关于2011年的整体工作安排。

晚上,组织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17个由机关部门、各基层单位、项目部选送的和外请的小品、歌曲、舞蹈类节目逐一登台亮相,并穿插进行了3次抽奖互动活动,与会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登台表演了节目,整个晚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充分了展示公司员工的风采和风貌。

22日上午,总经理王珉代表公司与机关职能部门签订了《2011目标考核责任书》,公司副总经理魏伍龙、总工程师王志强、副总经理吴黎明、汉中分公司副经理付和建、商南项目部副指挥李景文代表领导干部、基层单位进行了表态发言,以此明确了任务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

在各位领导讲话中,董事任耀琮祝贺公司2010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感谢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争创佳绩!

副董事长唐琛简要总结了上公司的工作,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围绕2011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很好的指导,并提出了新的工要求。他要求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认真总结过去,寻找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实现企业大发展;科学决策,统筹全局,积极谋求未来新发展。

监事会主席、高级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有德勉励和要求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总结经验,以励再战;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立足本职,真抓实干。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闫占和要求公司在2011年工作中,一是要统一思想,再创辉煌。具体要完成全年各项经营任务,实现企业上市,创建集团合资公司中的品牌企业;二是要加强团结和公司宣传。具体工作中,处理事情要公道、公正,凡事要讲在明处,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时要强化公司在集团内部和社会的宣传,进一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强化基础管理和安全管理。具体要按照严管理、细过程和实兑现的要求,通过“创佳评差”、末位淘汰、违反安全管理重罚重责等办法,优化员工队伍,确保安全生产。董事长陶光强高角度、宽视野,系统分析了2010集团公司、销售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介绍了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和对陕西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报了集团公司2011的工作目标和十二五期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的宏伟发展目标,肯定了我公司的发展成绩和对集团公司、销售公司的收入贡献。针对今后的工作,他要求公司紧紧围绕各阶段具体工作部署和如何成为真正的“延长人”,按照率先实现企业效益的重大突破和率先实现企业管理的重大突破两个目标,凝心聚力,再创辉煌,为集团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陶董事长、闫总和其他各位领导的讲话有力地鼓舞与会人员的士气,增强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大家表示将紧紧围绕在以王珉总经理为核心的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周围,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公司2011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22日上午11时,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圆满结束。

备注:一个先导是以科研工作为先导;二条红线是坚守安全生产和领导干部廉洁从业、企业守法守规经营的红线,三个目标是确保推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营任务和加快公司上市进程;四个重点是加快工程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党、工、团、妇组织和理顺公司组织及管理体系。

信息报道 篇6

2018年5月10日省分移动公司通过电视电话会议专项对一线装维人员培训家庭装机,故障修复以及家庭WIFI组网等课程。

参会人员潼关移动宽带主管、中移铁通潼关支撑服务中心各支局组长。培训过程中,各支局组长认真听讲省分公司工程师培训内容并进行记录。从开始讲解WLAN基础和背景知识,并引入家庭WIFI接入及优化课程,由浅即深,提高了学习理解能力。

培训会后,各支局组长讨论培训内容,一致反馈日常装维过程中只注重实践,对理论知识了解太少,在本次培训中受益匪浅,后期装维中也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对移动网络感知度。

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 篇7

一、“信息”的概念

1948年, “信息”这个词作为一种科学概念被提了出来。20世纪50年代, 信息论开始传入我国, 渐渐地, “信息”一词真正被广大群众熟知, 并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用语。

现代科学当中, “信息”一词指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信息”在日常生活用语当中, 指的是消息、情报、指令等, 并没有具体的概念, 它的概念十分的广泛。一般来说, 信息是通过文字、图像、信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

二、新闻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采访报道中, 要注意新闻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不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弄混淆。新闻最为直接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这种信息具有确定性, 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不能进行虚构。新闻传递信息, 但新闻却又不能等同于信息, 信息是发生过的事情, 以某种形式表述出来, 它包含了新闻信息。新闻播放过程中, 不会将所有信息全部传递, 它有着自己的侧重点, 将一些重要信息传递。

新闻有许多功能, 但是其最根本的功能则是进行信息传递。新闻进行传递信息过程当中, 挑取重点, 将信息完美的传递出来。新闻传递信息的过程当中, 并不会削弱信息的政治作用, 这是新闻最根本的功能决定的。政治信息是以宣传政治立场为基本的信息, 其主要体现在关键问题上, 所以新闻不会削弱政治信息, 反而会以简便的形式, 加强人们对政治信息的印象。除了传递信息的功能之外, 新闻还具有引导、宣传等作用。

新闻采访报道中, 要注意新闻开发和传播资源的关系, 这是新闻采访报道的重点, 也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在信息时代, 信息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新闻对信息进行传递, 对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来说,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闻进行信息传播之前, 首先就要对信息进行挖掘, 寻找有意义的信息, 经过一定的整理之后, 再将之传播出去, 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正因为如此, 信息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信息开发, 首先就要对信息进行发现, 这种发现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 同时, 信息意识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信息时代发展到今天, 如何掌握庞大的信息量, 这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和报道来说, 意义重大。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进行运用时, 身为一名记者, 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 要有广泛的新闻信息来源。新闻信息的来源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下, 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新闻信息来源来自于人民群众生活, 一个记者要有着敏锐的信息意识, 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重要的信息,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新闻信息的来源,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 能够更快更多的获取信息资源, 这对于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来说, 有着积极作用。广阔的人脉、深入群众这是获取信息源的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 信息化时代下,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容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 让全世界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 每天都将无数的信息传递开来, 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实事信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巨大信息源, 通过对因特网上传递的信息进行整理, 再次被人们更为深刻的接受和认知。例如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中东石油危机等信息, 通过记者对重要信息整理, 再次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的时候, 依旧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广泛的新闻信息来源, 需要一个记者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将信息意识更好的应用在这上面, 无疑将积极推动新闻采访报道更加丰富。

第二, 增加新闻的信息量。信息意识可以增加新闻的信息量, 这个“信息量”是指不同信息的数量, 而并非是单一信息增加更多修饰或是不必要的言语。新闻增加信息量, 要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主, 不能以空泛的理论或是对一件事情的赘述来增加“信息量”。信息量的增加, 无疑将增加更多的关注, 这对于新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量的增加, 将要依赖记者信息意识, 只有记者能够发现更多的有用信息, 才能够增加信息量。

第三, 注重信息的含金量。新闻的采访和报道, 随着信息化发展,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量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如何选取含金量高的信息, 是当下新闻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什么是含金量高的新闻?说得直白一些, 就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和关注, 能够很好反映社会实际状况的信息, 这种信息可以说具备着很高的含金量。例如当下, 某某高官因为贪污腐败,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被双规, 这样的信息, 无疑极大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这样的新闻信息就是含金量高的信息。除此之外, 还有涉及到民生的新闻, 例如政策补贴、民心工程等新闻信息, 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总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的含金量对于新闻的价值来说, 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身为新闻工作者, 必须要以独特的信息意识发掘更具含金量的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新闻信息质量。

第四, 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意识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的速度, 第一时间发现信息, 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反馈, 这对于新闻采访报道来说, 意义重大。因为第一时间的信息, 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过期的信息就相当于垃圾一样, 不会被人们重视。

第五, 加强信息的综合利用。信息的综合利用, 对一个记者的信息意识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何能够有效将一些信息串连在一起, 将信息整合后爆发出更加强劲的冲击力, 这将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传播是否会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信息整合, 综合利用, 对于新闻进行宣传和监督等作用, 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 信息意识对于新闻的采访报道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利用信息意识, 把握有用信息, 将其传递开来,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当今世界, 谁掌握了信息, 谁就掌握了世界, 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这句话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住信息资源, 提高信息含金量, 在采访报道时实际运用, 无疑将大有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闻采访报道中, 信息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产生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如何针对这些信息量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 挑选出更具含金量的新闻信息, 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翔, 浅谈怎样做好电视新闻采访[J].新闻传播, 2012, 2 (6) :123-125

[2]王庆, 从美学视角看电视新闻及其编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1, 2 (7) :55-57

环保信息报道 篇8

关键词:信息泄露;内容分析;客观;报道

根据查阅的文献,新闻文本可定义如下:新闻文本是媒体将客观事实信息编织成一套有机符码并将其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有机”指符码不是随意的排列,而是有规则、有主旨的有序安排。根据这一定义来分析报纸中专题报道中媒体是如何“有意识”的客观呈现事实。

本文选择研究某报在西方某大国泄密问题上的报道,借此来分析该报在相关事件报道上的风格和立场。我们选择了2013年其中一月的报道,这正是报道此次事件最火热的时期。某报也确实有较密集的报道,因此对其进行了内容分析。

一、该报对于信息泄露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该报内容解析一

这是第一篇报道是针对事件发生情况的报道,报道首先介绍揭露本事件的发生,然后对事件主角揭露的西方某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报道了泄露信息事件的发展动向,主要是就泄密者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方面报道。第三部分报道了事件主人公的成长背景,以及他本人对此次揭秘事件的态度和想法。

(二)该报内容解析二

本篇报道属于泄露信息事件的第二篇系列报道,紧接着第一篇报道对事件进行了进一步报道。主体部分除了报道了该国多名议员当天呼吁引渡并起诉在海外的泄密者,还从民意角度进行了描述,报道了网名对泄密事件的看法,表明部分民众对泄密者持支持态度。第二部分则是背景分析,报道了该事件的具体操作,再次呈现了项目能够挖掘网民隐私的确凿证据。第三部分是对该事件的争议分析。此次事件激发有关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讨论。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孰重?

(三)该报内容解析三

“神十飞天”的专题新闻报道接近尾声,而本次由西方某大国而引发致使波及世界的信息外泄事件开始正式占据更为重要的报道位置。相比前两天主要出现在国际新闻版面、相对比较靠后的版面位置处,这三天来对该事件的关注层次更加深入、视角也更加多元化。

(四)该报内容解析四

某报此次的专题报道,是大专题包含小专题的形式。随着事件热度的不断攀升,某报特意开辟一个专栏对事件进行追踪性的跟进报道,这是此次报道高潮的开始。

从14号开始,某报开始逐步将对该事件的报道推向高潮,也是真正开始形成专题报道的标志。从之前到最后的追踪,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大专题报道;但是,在报纸的栏题处特别取名进行专题报道,足见对事件的关注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

(五)该报内容解析五

形式上看,某报对信息外泄事件报道的热点性更高、形式更加丰富化、层次也更加立体化。从过去A叠后面的国际版面,再到前面的热点版面;且其所占篇幅大都以整版为主,充分显示出报纸对该报道重要性的认识。从图片的安排上来看,整版的报道都会进行3图或3图以上的配图,并通过图片的大小来进行内容上主次层次排序的标识。

内容上看,某报在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上,集中于对事件实时动态消息报道,而且对事件中涉及的各方都给出了发声的机会,事件所涉及的国家和泄密者本人等等,都表明了其观点和立场。

同时,某报不仅仅局限在新闻层面来看该事件及其影响,而是将视野拓展到社会性的层面。C叠版面对书籍的推荐也与本次事件相结合,不仅切合热点,而且也便于读者了解书籍主要内容。借此,某报也使得自身对该事件的报道有所升华,从而形成了对其专题报道的一个闭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专题报道过程。

(六)该报内容解析六

针对事件发展至今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来组织进一步的专题报道:一是一国对另一国的监控问题,二是事件主角本人的动向。一方面,将有关此次本次事件的报道全部集中到A04热点的版面上来,还是在专门开辟的专题统领之下,不仅显示出问题的重要程度及热度,而且有利于读者集中阅读、集中思考。另一方面,报道有意将稿件标题处理成“美对中怎样怎样”的语气,其中暗示了中方坚决反对网络攻击的态度。事件发展至今,尽管没有评论,但是在标题和字词之间的运用上,报纸的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七)该报内容解析七

17日关于该事件的报道又回到批判性的引导上面,为专题报道添上进一步的思考余地。今日的报道仅仅是在评论版面为其留出1/4的位置进行报道,探讨西方大国互联网巨头的两难境地,也启示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一切。

此时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在前几日对事件的关注热点:如泄密者动向等等,而是回归冷静,开始思考整个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和大由头,去思考这个时间背后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意义。虽然是“减弱”的报道走向,但是发出的思考确是强而有力的,使得专题的报道即使到临近尾声也是余味十足。

二、该报在信息泄露事件上的报道特点

第一,立场鲜明,隐含其中。虽然对整体的事件,某报必须也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进行报道,但是中方坚决反对网络攻击的态度一定是一致且鲜明的。因此,某报在此次专题中突出中方态度,并用美方对中怎样的语气以及词语的拿捏,来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第二,事件简述,引发思考。本次事件本身极其复杂,牵扯到的各方利益也相对难解,想要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不仅困难,而且有些东西也无法借由报纸本身向外传达。因此,某报主要是对事件进行相关动态消息的跟进,并根据掌握的资料对受众进行梳理,去引导受众对事件进行自己的思考;同时,报纸暗含的立场也在含蓄地传达给受众,受众自然可以得出属于自己的认识。

第三,有强有弱,弱中带强。从大的专题报道的过程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从开始的弱到专门开设的专题性报道的强,再到回归国际要闻版面的相对弱化,整个过程是错落有致的,因而不会使人感到厌烦,却又能表达出对事件的关注。同时,即使是结束了小专题的报道,报纸在后续跟进此事时依旧保持着强有力的发声态度,依旧以引导思考为主,显示出某报对注重批评报道、加强舆论监督的主要目标的贯彻。

第四,四面出击,升华主题。对于本次事件来讲,我们很难给它进行定性。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或者法律事件那么简单,因此某报也将对其报道的视角拓展开来。从文化、社会等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关注,例如《一九八四》书籍介绍推荐时也与事件相结合,突出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讨论,也是在进一步引导读者的思考。对于整个的专题报道而言,这样的文章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不仅使得专题性的报道更加完整,更是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对其的关注面,也是对主题探讨的一种升华和深化。

三、研究总结

通过对该报在此次泄密事件上的报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形式或内容方面做文章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读者。文中所说的报纸虽然是地区性的报纸,但是它在都市报中巨大的影响力一直以来都被社会广泛认可。就在此事的报道上来看,此报基本还是完成了陈述多方观点,让读者全面的了解事态这一点任务。在图文并茂方面,也有其可取的地方,充分显示出一份成熟的都市报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某报的所有深度报道栏目从创刊至今始终秉持着开设这些栏目的最初目的,关照当下中国的一切变化,在新闻深度挖掘方面更是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努力为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①

该报没有局限于自身的地区都市报的属性,积极的关照全局,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真相,尽量客观公正的发出各方的声音,给公众呈现最接近真相的报道。而且与新媒体的短平快式的新闻不同,用深度报道和评论的方式给出了资深的媒体人对于该事件的看法,没有人云亦云,切实的扮演好了“瞭望者”的角色。(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征文比赛信息报道 篇9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加,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出来,以极高的兴致与热情从多角度将自己对“爱”的理解充分展现出来,语言平实真切、内容感人真挚。在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积极配合工作,将征文在指定时间内上交,并由秘书部在众多优秀征文中进行评定并选出入围作品,再由团委老师做出最后选拔并进行奖励。

通过本次征文活动,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而且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色彩,更为我们校园的原创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我们的理想、感情、信念有一个挥洒的空间,让一股清新的文学风弥漫在我们的菁菁校园。

共青团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协会

20**年10月31日

20**年上学期衡山县博雅学校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征文比赛报道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校园环境,我校 于3月29日特举办了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征文比赛。参赛对象是1-6年级学生,低年级同学主要以绘画为主。每班挑出5篇优秀作品参赛,赛后邀请语文教师组成评审组评出一、二、三等奖。

获奖名单:

绘画类:

一等奖: 刘文楷

二等奖: 胡 瑾 陈峻伽骅 罗仲杰

三等奖: 朱 佳 周文豪 覃星豪 周 涵

三年级组:

一等奖: 尹 涵 黄宇琴

二等奖: 刘欣柔 董永欣 陈思齐

三等奖: 曹奕芳 彭雅丽 曹可人 彭馨怡

四年级组:

一等奖: 黄宇琴

二等奖: 董恒志 刘淇 罗柏杭

三等奖: 汪 宇 黎郢 熊思语 欧阳芬

五年级组:

一等奖: 吴昭仪

二等奖: 赵 雯 文威 郑 柯

三等奖: 成瑞琦 范俞洋 罗瑜彤 郑贤欢

六年级组:

一等奖: 李怡佳

二等奖: 谭 景 廖吉广 赵 敏

三等奖: 陈培培 侯英力 刘 娜 晏富琪

优秀指导教师:

运动会信息报道 篇10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17年9月26日东胜区铁路学校第17届秋季学生暨教工田径运动会拉开帷幕。运动会先进行了开幕仪式,各班运动员代表队逐一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代表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口号嘹亮。仪式上在国旗队和彩旗队的护卫下,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学校党支部书记张世军致运动会开幕词,校长刘继军宣布运动会开幕,运动员和裁判员代表分别作了宣誓,运动会各项比赛正式展开!

比赛中,运动会选手在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中展开了紧张激烈的角逐,在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的呐喊助威声中,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比赛景象。啦啦队们使劲为运动员加油呐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团结协作,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这次运动会,不仅锻炼和展示了铁路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素质,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还充分展示了各班同学团结一心的凝聚力以及学校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争第一的旺盛斗志和顽强拼搏精神。

运动会期间,包括教工运动会在内的各项赛事竞争激烈、异彩纷呈。赛场上运动员们你争我赶,在各项比赛中运动健儿们披金斩银,尤其是在接力跑项目时,更是考验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比赛虽累,但到处可听见同学们的加油声、呐喊声和赢得胜利的笑声。赛场之外,裁判员各司其职,保证了赛事的公平、公正与顺利举行;志愿者们尽责维护现场秩序,捡拾地面垃圾;宣传志愿者撰文投稿、激情广播,人人都是运动会一份子的热情和责任弥漫着整个校园。

环保信息报道 篇11

近年来,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有效与最直接的发布手段,中国也不例外。在政府网站层面上,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早在2006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摘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要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一般而言,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则的公开,也就是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的公开;另一个是事件的公开,特指政府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公开,包括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公开。而从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来看, 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的公开目前90%的地方政府网站都能做到, 尽管更新与规范程度不够,但总体结果是令社会满意的。但是, 对于重大事件的公开——特别是涉及本地区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公开, 结果就远不令人乐观。由于这方面信息的瞒报、谎报、迟报, 每年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满,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强烈的不和谐之音。

为了考察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程度,我们特地选取了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之间发生的矿难事故作为考察样本,主要出于三点考虑:第一是我国矿难事故屡禁不止, 事故频发已经成为中央重点监管对象,作为突发事件有相当的代表性;第二是一定时段内矿难事故样本较大,分布较广,有利于综合分析;第三是矿难事故在民众与媒体中间影响大,社会关注度极高。

通过网站访问和网下访谈两个渠道,我们对上述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所发生的矿难事故共有28件(以百度搜索引擎所搜到的静态网页为准,并非这段时间发生矿难事故的实际数量),其中被市级政府网站报道的共13件,被省级政府网站报道的共17件,被国家级网站报道的共23件,另有5件没有从政府网站上找到相应的报道。(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等媒体网站)

为了慎重起见, 在上述网络信息采集的同时,我们还专门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负责官员进行了访谈, 进一步了解国家对于突发事故、事件报道的政策和流程。访谈结果揭示, 中央对于地方突发事件的发生始终抱着鼓励公开且要求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突发事件报道的一般流程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两种,正式渠道是从地方安监局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核实后通过各自的网站对外正式发布;非正式渠道是安全监管总局为更快、更广泛地掌握事故信息,转载公共媒体对事故的报道(详见下图)。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国家级政府网站的报道与地方政府网站的报道是独立进行的,中央政府虽然要求地方政府公开信息,但并没有对地方政府网站的报道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恰好为我们的观察结论带来了便利——由于中央和地方网站报道存在差别,通过这些差别可以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我们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网站报道的差别上可以看出三个特点:

(1)及时性(无明显差异)

从时效性来看,中央和地方没有明显差异,有时中央快于地方,有时地方快于中央,均属于合理时滞范畴。这说明在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上, 主要的问题是报与不报的决策问题,及时性至少在技术手段上早已不成为各地的问题。

(2)主动性(中央>省级>地市)

从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来看,中央大于省级,省级又大于地市,这说明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公开信息,而地方政府中的省级政府又比地级政府更有动力公开信息,这里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地方利益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3)选择性(中央<省级<地市)

从信息公开的选择性来看,中央政府的报道最为全面,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是有选择性的报道,特别是地级政府的网站,所报道的主要是正面消息——比如被困人员顺利脱险,事故中未有伤亡等等, 而对于负面的消息即可能连累其政绩或造成其他不安影响,则能不报则不报道。透过这种选择性,各级政府执政理念的差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以信息公开为指标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下一个基本判断了。我们可以把政务信息公开按其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APEA:可得性(availability),及时性(promptness),有效性(efficiency & effectiveness),责任性(accountability)(见下图)。

信息公开的第一阶段为可得性,也就是有没有信息公开的问题。这是信息公开的原始阶段,从我们采集的突发事件或者应急管理的数据结果来看,中国大多数政府网站已经迈过了这个阶段。

信息公开的第二阶段就是及时性,也就是能否及时公开信息的问题, 中国各级政府网站也基本做到,则只要他们想报道,就完全能够在第一时间见诸网络。

信息公开的第三个阶段是有效性,在这一阶段,信息公开要讲究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也就是说信息公开的目的是向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信息公开的内容是提供公众关心的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地级政府网站达到要求的寥寥无几。许多地级政府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或者是伤亡特别重大以致无法回避的,或者是被困人员全部脱险可以用作正面宣传的。这说明这些地方政府对于信息公开的理念还停留在宣传层次,把信息公开当作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一种常规的信息服务手段,即公民应该享有的政府信息服务的权利。

信息公开的第四个阶段是责任性,这是信息公开的最高阶段。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而且还要把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明确政府责任的手段,让政府真正承担起信息公布应负的职责。从中央级政府网站报道的程序和实际报道的事件数量来看,他们基本上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着眼于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来报道突发事件的。可以认为中央级政府网站已经达到第四阶段,并且还担负着对地方政府在突发应急事件报道上的示范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按照我们的APEA四发展阶段理论(或者说四发展层次理论),可以认为,中央级政府网站已经处于责任性层次,省级政府网站处于有效性层次,而地市政府网站还停留在及时性阶段;

(2)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还是一种政府为中心的导向式发布,重宣传轻服务,更轻公民的知情权力;

(3)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越往基层的政府责任越重大,也越容易卷入利益之中,这种利益关系影响到信息公开的选择性。

尽管地方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政府网站,比如河北省政府网站、吉林省政府网站。上述两个省级政府网站上凡是被中央级网站和主要媒体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能找到相应的报道,且还找到未曾被中央级网站和主要媒体网站报道的矿难事故的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政府网站上(http://www.jl.gov.cn/zt/yjgl/)有两个亮点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其一是不但省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好,其所属的地级市政府网站也在此方面表现突出,比如吉林省采集到的突发事件比较集中发生在延边州和白山市这两个地级市,通过对他们的网站的访问都找到了相关事件的报道,这说明政府网站有上行下效的导向——地方看省,省监督地方;其二是吉林省政府网站的应急管理专栏做得很好,既规范又详尽,特别值得其它地方政府网站学习和借鉴。

上一篇:公司董事长XX年党建工作会讲话稿下一篇:写入团申请书的格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