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l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

【摘要】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以及家长的关注,本文则以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为研究课题,重点对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以及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原则进行了分析,为了使文章更加完善,在论述过程中,还对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而且对整个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儿科患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一、引言

分级护理指的是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儿科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对其进行细化分级护理,一直都是医护人员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分析

1、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细化方法

医院护理部首先要根据儿科病人的特点制定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即住院儿童患者生活护理等级标准,不同的等级可以用ABCD四个字母来代替,其中A代表最高等级,D代表最低等级,具体的划分标准要以儿童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嘱内容为依据,而且要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要求。A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可自理,没有家长在旁陪伴,而且医嘱病情程度为病危或者病情严重,针对此类儿童病患,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B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能自理,身边有家属陪伴,医生将其病情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儿童患者的病情,对其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知识传授。C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家人陪伴照顾,医生将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儿童患者完成各类生活琐事,如吃饭、个人卫生,而且要鼓励其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些事,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指导。D级包含的内容有患者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有家属陪伴在其身边,医生将儿童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要督促及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督促其按时用餐、按时进行户外运动等,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灌输。

2、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为了有效推动儿童病人的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各病区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儿童患者护理等级标准,然后根据儿童患者的诊断情况,再根据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确定患者的护理等级。可将其标记为“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 B” “二级C”“二级D”“三级 C”“三级D”。在划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内容:首先,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相关标准,只要是医生将儿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定为病重,那么无论此儿童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或者是否有家长在旁照顾,都应该将此儿童患者的的护理等级定为“一级A”。其次,“一级B”及其以下等级标准主要依据儿童患者的年龄、治疗项目、活动受限程度等来确定。当患者的年龄小于6岁,没有自理能力,而且医生要求必须每天对其输液两次,而且还有另外超过两种的治疗方式,而且医师规定患者的活动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将其定为“一级B”。当患者的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两次,另外其他治疗方法小于货等于一种,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将其定为“一级C”。当患者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小于或一次,另外其它治疗方式小于或等于一种,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而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定为“二级 B”。当儿童患者大于12岁,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一次,或者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生活可以自理,可将其定为“二级C”。由于在儿科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很少开二级或三级护理所以本次研究中不在对“二级D”“三级 C”“三级D”进行分析。再者,各专科疾病 “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等级标准”的每个细化项目在确定等级前都有规定的条件限制,细化项目后注明疾病诊断名称。

3、确定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

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确定,然后将护理任务交于普通护士。

三、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原则分析

1、护理必须在医疗工作基础上进行细化

作为一个特别的病患群体,儿科病人年龄跨度较大,所涵盖的对象会有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与成年患者相比,其自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较差,但是其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针对不同的儿科患者按照相同的护理级别来护理,那么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是护理人员失去对医嘱护理级别的敏感性,从而使其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陷于被动。所以,在护理分级必须以医师的诊断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且要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自理能力考虑在内。

2、细化的护理标准应全面考虑病人治疗及护理的需求

医生、护理人员分别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等级既可避免医生对护理级别的认知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分级护理的细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能力之外,还应该将治疗医师对患者的治疗频率考虑在内。

四、结语

儿科病人的细化分级护理对于儿童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在标准制定以及分级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全面考虑,针对儿童患者病情、自理能力以及治疗频率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任命资深医师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护理级别的划分,进而为儿科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史振春. 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执行中的困难及建立新型护理制度的设想[A]. 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0

[2]徐坤. 分级护理巡视时间与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讨[A]. 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0

[3]韩世范,张倩,程金莲,王益锵. 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评定和培训提纲制订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0(25)

作者:唐晓丽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2:

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l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23.5±1.2)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6.5±1.5),且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0%,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并发症

384

神经外科疾病属于一种突发疾病,这种疾病临床上除了需要积极的治疗外,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的护理。因此,在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护理服务。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从而使得患者能够自我管理,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住院时间。为了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对我院自2012年l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单日、双日)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患者。本次实验中,共有男性患者37名,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36-85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1.4±1.5岁。这些患者均符合神经外科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间病情等方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热情接待,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患者患病情况以及即将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并希望得到患者同意和支持。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③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知识,让他们对这些疾病有所了解,并向他们分发卡通小卡片,从而有利于与患者以及家长拉近距离。④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食用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并让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2表示。

2结果

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15天,实验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护理效果较好,患者基本痊愈;1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3例患者与入院前相比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23.5±1.2)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6.5±1.5),且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神经外科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些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多伴随着发烧、头痛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痛苦。而个性化护理是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对患者奉献真情实感,具体如下: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提供美好的环境,拉近护患距离。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给患者以微笑、热情、耐心护理,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一份爱,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如:音乐疗法、分心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饮食和运动指导。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23.5±1.2)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6.5±1.5),且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患者。

就我个人而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时,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准确把握神经外科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发病后的一些临床表现和体征等。此外,我们还应该具备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热情,能够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世龙,顾红光,黄和平.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能力培养[J].华夏医学,2010,3(18):471-473.

[2]杨爱萍,吴红,申月平,等.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中原医刊,2009,31(3):60-61.

[3]陈碧珠,王秀玲.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84-86.

作者:田琳 王花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3:

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情况。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未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期间,研究组则为开展后;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抢救成功率,及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可降低临床经阴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产科医护人员协助、配合度更高,抢救率也提高。

关键词:产科助产士;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较复杂,经阴道分娩由于产妇的配合度等较差等原因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在娩出后1分钟发生无法自主呼吸、呼吸抑制等情况,对患儿各器官均会造成损伤,常见的如脑瘫、智力障碍等。因此不断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产科与儿科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已经共同协作,相关指南也提出加强产儿科医生合作,共同保障新生儿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临床协作情况,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時间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诊1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每组550例;对照组胎龄37周-42周,平均(39.11±0.29)周;男性294例,女性256例。研究组胎龄37周-42周,平均(39.11±0.29)周;男性298例,女性2526例。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均为单胎妊娠,符合阴道分娩指征。

1.2方法

对照组为未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期间,

研究组为开展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组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小组,包括产科医师,助产士,护士长,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共42名成员。组员对以往临床病例进行提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抢救设备等讨论更符合自身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制定科学合理流程及手段。

采用情景模拟,将上述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培训主要包括产科和儿科在产前联合查房,对产妇的情况、胎儿的情况详细了解,明确职责。分娩时,儿科医护人员也提前进入产房,产科助产士、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分娩,尽可能缩短产程。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科医生立即行 ABCDE 复苏程序。在产科、儿科与之相关医生和助产士讲解气管插管技术,让其重复练习,直到彻底掌握为止;对与相关医生和助产士进行全面培训,使其对复苏理论和相关操作过程可以熟练掌握。

1.3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抢救成功率比较,新生儿诊断标准采用Apgar评分,判断复苏结果:复苏成功,8分及以上为正常(复苏成功);复苏失败,7分及以下为室息、0分为死亡。

两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4.0,完成数据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变化比较

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新生儿窒息由于缺血缺氧对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造成影响,容易造成新生儿残疾。与新生儿的主要接触者有产科护士,助产士,儿科医护人员,因此对此类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7 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 和美国心脏协会 ( AHA) 创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 NRP) ,其目的和使命为在全球范围内培训更多的窒息复苏人员,确保每个出生现场至少具有一名接受过专业窒息复苏技能培训的人员。我国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相关培训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儿产科的医护协作方面的开展可查到的内容更少。一般现象多为产科在新生儿窒息方面的抢救内容较多。本次研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通过对产科、儿科相关人员讲解复苏知识,规范操作技能;并通过现场演练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改变了以往机械式的执行医嘱和经验观察护理模式。通过产儿科协作,做好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一旦发生窒息后,相互协作,配合度更高,有效的窒息复苏技术,打开患者的呼吸通路,使患儿体内可以有足够的氧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协作配合度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可降低临床经阴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儿产科医护人员协助、配合度更高,抢救率也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朝利.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多科室协作在复苏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5):892-894.

[2]商彩霞.产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临床模式研究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2):5-6.

作者:王倩 张孝平 赵红敏 李娟

上一篇:双语班班务计划下一篇:党校学习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