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篇1:

基于预算管理机制的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 从基本环节入手,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ject budget;Performance management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挖掘政府管理的内部潜能,改进政府管理目标,突出鼓励结果管理导向,增强管理责任,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将源于企业管理的绩效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领域,旨在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来评价和改进政府工作管理的绩效,其目的是通过建立与企业绩效管理相类似的政府部门战略目标管理模式,即绩效管理模式将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战略细分为不同层级的工作目标、不同差异性的绩效、不同评价方式的内容以及不同职能改进的措施等,不断改进与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管理成为政府部门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

政府部门管理的农业科技项目是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的体现是政府工作目标实现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科研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经费的使用效益备受关注,原有的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研单位管理要求。因此,加强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优化,就需要建立与绩效管理相适应的预算设计方案、层级工作指标、阶段性或终极性目标、监督预算执行方式、档期或延伸性绩效评价等机制,依法监管,科学评价农业科技项目运行。农业科技项目的绩效管理是建立在评价预算绩效目标的基础上,项目的设立、实施、评价和反馈为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循环体。鉴于此,笔者从基本环节入手,分析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途径。

1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树立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方面,①偏重项目申立,轻视项目管理,特别是忽视了项目的绩效管理;②偏重项目资金使用,轻视项目资金的预算与使用效能,特别是缺乏项目资金与绩效相关联的评价方式或方法;③偏重编制项目管理条例,轻视项目管理的立法,从而使绩效管理出现法律法规缺失、评价目标与指标或轻或重、保障体系支撑能力匮乏等现象,项目产出与资金支出缺乏合理的或可供评价的逻辑关系。

1.2 设置绩效目标质量不高 绩效目标是评价农业科技项目执行特点、结果和产出的指标,绩效目标设计的多寡直接影响项目绩效的大小。在绩效目标的设置上,为获得项目的资助,科技人员经常陷入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多寡,忽视了项目设立的层级目标与项目资金支持的关联性,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表现的大目标、高目标、多结果的行为尤为突出。重大项目联合设立中,受多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交汇,项目的绩效目标具有多元化、不确定性,导致项目目标设置不对称,预算偏移,绩效目标设置或高或低,缺少較好适控度,形成项目绩效评价的困惑圈。

1.3 实施绩效管理深度不够 科学管理是确保农业科技项目绩效合理表达的手段。实现项目绩效科学管理则需要具有系统地、科学地、便捷地的绩效管理与评价体系,其中支撑该体系存在的重要因素包括了绩效评价指标、信息采集、评价队伍和评价机构等。目前,表现在项目绩效管理工作薄弱的症状有:绩效评价指标较为繁琐,缺乏较强的关联性;信息采集不完整,差异性较大;综合性评价队伍和专业机构匮乏,受学科、专业获取面的影响,评价标准不一。这些也是项目绩效管理非理性表达的根源之一。

1.4 应用反馈绩效管理评价结果不足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最大价值是将绩效评价成果转化应用,即将评价结论与预算编制相结合,以评价结果控制项目预算资金的再分配,督促项目执行者积极探寻有效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的途径。然而在项目实际预算管理中,由于评价工作反馈滞后,无法尽快形成实质性的激励约束作用[1-2];项目完成与评价的滞后使得项目执行与预算安排的时间衔接不畅,制约了评价结果的应用。因此,绩效评价的结果难以对预算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形成较强的约束力。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的作用尚未有机结合,优化、促进预算管理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2 改进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途径

2.1 建立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机制 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应突出项目工作目标与项目工作预算相协调,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形成围绕绩效目标控制、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监督反馈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1)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农业科技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在预算编制阶段,将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列为预算绩效目标对象,将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列入预算编制信息采集范围,体现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项目绩效目标要与项目合同对应,做到依据合理,考核指标层级分明,衡量适度;同时,要发挥项目绩效目标的先导作用,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要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审核和批复,形成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相互制约、相互激励和相互促进的运行方式。

(2)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农业科技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以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全程监控项目预算绩效。即在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过程中,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运行情况,纠偏扬长,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发现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运行轨迹与项目合同所规定的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及时发出示警报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当运行轨迹偏移严重时,应及时暂缓或终止项目执行;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目标实现时,应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审核流程,及时调整绩效目标。要充分发挥项目绩效监督的作用,关注项目初期、中期和终期的绩效评价,全程监控农业科技项目资金的运行。

(3)充分利用项目决算数据,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当项目预算执行结束后,预算部门或项目管理部门应及时采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层级目标信息、阶段任务完成信息和决算数据信息,客观评价项目支出的实际效能,公正评价项目绩效完成程度,提高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是解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采用合理的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优势绩效管理信息,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科技项目的运行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和途径,促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发挥实效。①绩效管理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执行部门下达绩效评价意见,提出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被评价部门根据结果反馈意见认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至评价部门。②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支出对接制度,评优奖优,限期整改,多策并举。

2.2 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就必须规范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范围,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选择适度的绩效评价方式和方法,才能保证科技项目绩效科学评价。

(1)规范绩效评价主体。强化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农业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在项目执行单位自评的基础上,负责项目支出绩效的内部评价,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在项目主管部门委托的情况下第三方可以独立开展绩效评价。

(2)不断改进绩效评价方法。根据农业科技项目的类型,选择适度的项目绩效评价方式是客观解读项目运行过程中预算支出合理性的必要条件。评价项目的经济性时,可以考察项目所耗费资源的获取或购买成本是否最低;评价项目的效率性时,可以依据投入和产出的关联度,考察资源耗费数量与产出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小投入量可以获得最大产出量;评价项目的效益性时[3],以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其他预算结果等为约束因子,考察农业科研项目的产出与成果的关联度,综合活动的实施能否形成合力,促成预算成果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多种评价目标的选择中,各类绩效评价方法可以相互贯通,形成适宜主体目标绩效评价的评价方式。

(3)改进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体系。财政部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其中共性指标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4]。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单位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单位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针对农业科研项目受气候条件制约、受病虫害影响、受研究瞬间灵感的影响而发生的探索性试验等特殊性,可能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而产生的费用及成本支出,需要逐步改进项目绩效评价的个性指标体系。

2.3 健全项目绩效评价智库和信息平台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综合智库包含专家学者资源库、中介机构资源库和监督指导资源库。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综合智库实行动态管理,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制衡监督[5-8]。

(1)建立农业科技项目绩效专家资源库。建设涵盖生物育种、植物保护、微生物、农业机械、质量安全、农业经济、农业工程、財务管理等不同学术专业的项目绩效评价专家库;根据专家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业务专长等,实行分类管理,优胜劣汰;特别要高度关注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的诚信度,建立专家诚信档案,实行诚信绩效评价制度。

(2)建立中间方评价机构资源库。汇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社会中介力量,确立符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社会中介机构,纳入资源库中;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监控机制,委托第三方评审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质量的考核,确保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营造“真评价、评实价”的项目绩效评价氛围。

(3)建立项目绩效评价的监督资源库。建立纪检监察、审计、群众代表参加的项目绩效评价监督资源库,积极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群众代表等监督,规范项目绩效评价的工作行为。

3 结语

建立行之有效的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就必须直观体现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整合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数据才能提高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夏先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3(4):11-16.

[2] 黄芳.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探析[J].财会研究,2015(5):56-57,60.

[3] 单晓敏.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李文婕.江苏省盐城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7.

[5] 兰军瑞.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4(20):31-33.

[6] 赵丽萍,王冬梅,刘书聪,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5(3):38-40.

[7] 洪淑琴.关于稳步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8-30.

[8] 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作者:林晓红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篇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解决对策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一、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受环境与体制制约

由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科研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服务性及单位的公益性质,致使其发展战略目标、文化以及管理体制的制定均不同于其他企业。同时加上单位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经济环境,在经营管理中单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忽视对员工个体绩效及科研项目的考评管理。虽然绩效管理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但在当前组织结构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效果仍十分不理想。

2、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本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际的绩效管理中,存在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且未将绩效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未依据项目需求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员工和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缺乏重视,且绩效管理中缺乏统一、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使得绩效管理的内容较为空泛。例如,S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只是简单的对员工业绩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对员工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没有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各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内容一致,忽视项目的申报要求,致使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应用示范类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管理缺乏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1]。

3、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和专门人才欠缺

当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负责绩效管理的人员都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绩效管理组织机构缺乏完善性,其绩效计划制定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并且工作过程中缺乏依据,使得绩效管理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流于形式。同时,科研事业单位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现象严重,相关工作人员注重论文的发表与职称的评定,忽视科研项目的结果及质量,甚至部分工作人员的科研经验不足,且缺乏专业的培训,而单位也未充分应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管理,使得绩效管理中常常会因个人主观意识而做出决定,从而没有发挥出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

4、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

绩效管理并非是管理层单方面的工作,而是需要所有员工参与进来,通过沟通、反馈实现管理的一个过程。但现在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却忽视了员工的参与,缺乏健全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得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使得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了解,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并使员工出现抵触心理[2]。

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要强化绩效管理,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依据岗位需求配置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并健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明确规定绩效管理的内容、标准、流程以及指标、反馈等,将绩效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在企业管理中全面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绩效管理权威性。

另一方面,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SMART原则将绩效指标设计方法(如KPI、BSC、CSF等)层层分配到各部门及岗位中,并以关键指标形式存在,构建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在这一环节中,绩效管理目标要充分体现单位战略目标,考核中工作人员要了解各部门阶段性任务及制约因素,并依据战略目标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确保员工发展目标与单位战略目标的一致[2]。同时要设置多级指标体系,全面涵盖单位各岗位,构建系统的绩效管理框架,以主观性指标为辅,量化对比工作目标与工作实绩,建立评价标准,加强个人绩效考核与单位绩效管理的结合。

此外,建立绩效管理实施体系。在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单位要将绩效管理与工资薪酬、岗位变动、培训学习等体系相挂钩,改善员工工作现状,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并注重绩效管理实施体系的便捷、易操作性,简化其工作流程。

2、优化科研项目绩效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时,首先,要简化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科学确定项目数量,依据相关指南申报科研项目,并精简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以科研项目关键点为主,对申报项目及费用管理情况进行“里程碑式”考核评价,避免科研项目周期内频繁的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对项目的影响。针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项目和未满三年的项目,单位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其次,统一实施财务验收与技术验收。项目实施期末,专业机构需对财务及技术进行统一验收,并实施综合绩效评价。财务审计方面,单位可选择具备资质的机构实施结题财务审计,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强化单位绩效管理。最后,单位要健全“材料一次报送”制度。项目材料报送环节,单位要将科技管理各项工作和计划管理的材料报送相融合,实现一表多用,进一步简化报表及流程,完善学术助理及财务助理机制,通过财务助理的专业性整合,解放科研人员,并充分给予其技术路线决策权[3],提升单位科研能力。

3、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管理,第一,要注重项目管理的质量及结果。项目管理中,单位要依据分类评价要求科学制定项目绩效目标,通过科学的项目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提高目标导向类项目的管理质量,这一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还需依据项目关键节点分解阶段性目标及考核指标,加强立项评审中的创新性、可行性审核。第二,单位要强化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时,要依据其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价主体。例如,某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绩效评价时,参照国际和国内同行评议对项目原理原创性及科学价值等进行评价;针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强调对新技术、新产品、关键部件创新性及引领行业发展等作用的评价;针对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实施应用推广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方式[4]。第三,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时,要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核心,将其与员工职称评定、薪酬水平等制度挂钩,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的质量。

4、完善評价激励制度

首先,切实精简人才“帽子”。科研事业单位要在中央小组领导下,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优化,转变传统人才计划中的评定模式,使其不再与薪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想挂钩,不在设置人才“帽子” [5]。其次,加强对核心领域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可对其采取年薪制,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成果来制定科研人员的年薪,并且细化年薪制的操作模式。科研事业单位要以科研成果为纽带完善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落实相关的政策,加大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将其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到绩效工资之中。最后,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各种价值进行评价,同时要减少评价的次数,对于连续评价结果优秀的可以定期内不再进行评价。

三、结语: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社会经济体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的分析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地进行改进,创建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真正的发挥出绩效管理的作用,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胜英.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3):90-93

[2] 肖强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3(09):221

[3] 宋玲雅.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273

[4] 荆涛.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绩效考核[J].科技资讯,2009(20):172

[5] 石玉英.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的创新改革研究[J].河北企业,2017(10):29-30

作者:王秀琴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潮流。科研绩效管理不论从行业管理领域幻视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涉及一个公共服务和管理的问题。绩效管理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身就是由许多要件、环节构成的体系。从科学的决策分析评价科研工作的绩效,还必须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地分层次地进行。因此,加强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研究,对于完善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 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 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 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4)加强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从现实和可能的角度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改进农业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或者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建章立制,使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道路。

作者:王 农

上一篇:隧道集团公司工作报告下一篇:财政局内部监督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