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精选9篇)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1

为加强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公平竞争,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科技厅关于科技计划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招投标项目条件

凡涉及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项目,其目标内容明确、有具体的完成时限、能够确定评审标准的,均可实行招投标管理。

具体条件如下:

1、有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完成年限为3~5年;

2、已纳入全省十五科技规划的重点项目;

3、有3家以上(含3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二、基本程序

l、各专项计划部门根据科技规划和计划申报情况,提出招标项目,报综合计划部门综合协调后,筛选出本招标待选项目;

2、招标待选项目经厅重大项目协调指导小组审定;

3、审定通过的项目由各专项计划部门编制招标指南和相关文件,综合计划部门综合协调,统一发布招标公告或招投标邀请书;

4、各专项计划部门协同科技中介机构负责具体的招标工作,提出中标单位建议,由厅党组审定。

三、招标

(一)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组织投标,两种方式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招标公告。对确定的招标项目,由科技厅公开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其内容为:

1、招标人名称和地址;

2、招标项目的名称及招标方式;

3、招标项目的主要目标;

4、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地点和时间;

5、其他有关要求。

(三)招标文件。根据招标项目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包括下列内容:

1、招标须知;

2、招标项目名称;

3、项目主要内容要求;

4、目标、考核指标构成;

5、成果形式及数量要求;

6、进度时间要求;

7、财政拨款的支付方式;

8、投标文件编制要求;

9、投标人应具备的条件及有关资格和资信文件证明;

10、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日期;

11、开标、评标、定标的日程安排;

12、综合评审标准和方法。

四、投标

(一)投标人应具备的条件:

1、与招标文件要求相适应的研究人员、设备和经费;

2、招标文件要求的资格和相应的科研经验与业绩;

3、资信情况良好。

投标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或组织组成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参加投标。

(二)投标文件

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向投标方提供投标文件,并加盖公章和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字或盖章。

投标文件内容包括:

1、投标函;

2、投标人概况;

3、近两年的经营发展和科研状况;

4、技术方案及说明(含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综述,研究方案内容及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技术经济考核指标及可行性分析;项目任务分解说明;项目前期工作基础等);

5、计划进度;

6、投标报价及构成;

7、成果提供方式及规模;

8、承担项目的能力说明;

9、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方式;

10、有关技术秘密的申明;

1l、招标文件要求的其它内容。

(三)投标文件的递交

投标人应按招标文件要求的时间和文件份数将投标文件密封加盖公章送至指定地点,由招标人签收备案。

五、开标、评标与中标

(一)开标

由省科技厅主持,有关科技中介机构组织邀请评标小组成员、有关单位代表参加,并在指定机构监督下公开开标,宣布有效的投标书和投标方。

(二)评标

1、由省科技厅或委托的科技中介机构邀请有关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7人以上单数的评标委员会,其中受聘的技术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与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除评标委员会成员和招标单位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出席评标。同时,招标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2、评标委员会在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投标无效:

(1)投标文件未加盖投标人公章或法定代表人未签字盖章;

(2)投标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3)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不符;

(4)设有标底的,投标报价远低于完成项目必需的实际成本;

(5)投标文件没有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招标人认为重要的其它条件。

3、评标委员会按照评标文件中规定的综合评标标准对投标人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

评标报告内容包括:

(1)对投标人技术方案的评价;

(2)承担能力与工作基础评价;

(3)需进一步协商的问题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4)推荐中标候选人和对投标人进行综合排名。

(三)定标

1、由省科技厅或科技中介组织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2、由省科技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3、省科技厅与中标方签订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按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和验收。

六、附则: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2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 把发展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平台,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种子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农机以及民族特色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等科技开发与应用推广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第三条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 负责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认定条件

第四条申报认定条件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在本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良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年度总收入不低于200万元;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须科技服务业绩显著, 会员年度总收入不低于200万元。

(三)对当地农民增收具有较大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可靠、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拥有会员50户以上,农户年度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四)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建设目标和科技工作计划,并具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服务方面业绩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优先认定。

(五)组织负责人科技意识强,注重科技创新,服务意识强。 组织负责人为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的,其所在组织优先认定。

(六)管理规范、信誉良好。 内部章程、财务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等规章制度健全规范。

第三章申报认定程序

第五条凡符合上述申报认定条件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均可申报。申报认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申报书》。

(二)登记注册证明:民政部门核发的登记证明复印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还需提供其相关经营机构的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两年财务报告;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服务业绩及相关证明。

(四)组织章程、技术、财务管理制度和与农户签订合同文本复印件。

第六条各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初审推荐。申请、认定材料由推荐部门初审同意后,一式六份统一报送省科技厅。

第七条省科技厅受理材料后,委托中介机构,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按本办法规定的申报、认定条件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经省科技厅业务主管部门审核、专家组评审、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由省科技厅行文,对认定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正式授牌。

第四章扶持措施

第八条对于已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省科技厅给予5万元至1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主要用于该组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 发展业绩突出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申请省科技厅的滚动支持。

第九条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申报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由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项目的组织申报。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省科技厅常年受理申报,每年组织一次评审认定。根据申报、认定条件的要求,按规定程序受理申报、组织评审,以专家组评审意见为重要依据,择优认定。

第十一条获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省科技厅签订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发展任务书。

第十二条各州(市)科技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获认定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年11月底前,向省科技厅提交经州(市)科技局审核的本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对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两年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 经核实,取消称号,公告并收回授牌。连续3次考核通过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除发生重大情况外,以后将不再考核。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一)年度总收入、服务业绩、 带动农户数量等指标严重下滑的;

(二)在经营运行中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其它信用问题的;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解散、注销的。

第十五条主营业务范围有较大变更或发生合并、分立、迁移等情况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重新申报。

第十六条加强经费管理。 对省科技厅支持的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9年5月22日起施行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3

(1999年2月24日 水规计[1999]2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堤防工程建设设计计划管理,进一步管好用好堤防工程建设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及国家有关投资计划管理法规,结合堤防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计划管理是指堤防工程建设计划的职责划分、基本建设程序、投资安排原则、计划管理、检查监督、工程验收和后评估、奖惩措施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各类堤防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复建以及堤基处理、穿堤建筑物、堤岸防护、崩岸治理、险工险段处理等范围。

第四条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全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务必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计划管理机构、完善计划管理制度,充实人员,明确责任,保障计划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堤防工程建设计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五条 水利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负责组织制定全国防洪规划、堤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组织拟定一定时期内堤防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和建设重点。

第六条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力争三年内使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干流的1、2级堤防工程,配合使用其他防洪设施,达到能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标准,其中重点地段的堤防达到防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第七条 堤防工程建设应优先保证水毁堤防工程修复、堤防基础防渗处理、重点崩岸治理、险工险段治理、堤身断面未达标堤段加高培厚和病险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等确保安全度汛的项目建设。

第八条 堤防级别为1、2级,以中央投资为主体的堤防工程,国际界河和跨省重要支流等堤防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由水利部组织审查、审核,国家计委审批确定投资规模。以中央参与投资的3、4级堤防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项目立项,可研报告由流域机构组织审查报部审批,初步设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审查,报流域机构审批,水利部各流域机构负责计划管理。

第九条 其它堤防工程建设,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流域防洪规划总体任务要求和建设目标,提出建设方案,组织审查,报送流域机构提出审核意见后,按基建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 管理职责。1水利部各流域机构计划管理职责。负责组织编制本流域的防洪规划、大江大河和跨省重要支流堤防工程建设计划。代表国家对1、2级堤防工程、以中央投资为主体的3、4级堤防工程、国际界河和跨省重要支流等堤防工程实施计划管理,掌握堤防工程现状、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形象进度和质量严格控制投资,保证建设重点,搞好效益跟踪。负责组织编报本流域堤防工程建设中长期计划、计划,编制、审查单项工程施工计划和工程建设形象计划,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负责组织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的其它重要支流堤防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加强堤防划等号建设投资政策研究,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堤防工程建设投资机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

2、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计划管理职责。负责本省堤防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单项工程计划、工程建设形象计划的编制、申报、下达和组织实施。负责对本省堤防

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章 基本建设程序

第十一条 堤防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照隶属关系和计划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二条 基本建设程序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扩大初设)、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估。

第十三条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分为四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堤防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首先提出目建议书。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对要求列入计划的项目,应有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并且编制计划、单项工程计划和形象进度计划。

第十四条 按照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计建设

[1996]673号),堤防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有关文件,必须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负责组织编制,并承担相应的前期工作费用,完成相应的前期工作量。

第十五条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文件的编制,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堤防的级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对不同等级堤防工程设计单位的资质按《堤防工程勘察设计资格分级标准补充规定》(水建管[1998]541号文)执行。

第十六条 堤防工程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堤防加固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各流域规划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高设计质量。

第十七条 要强化设计单位资质审查,按堤防级别明确相应的设计资质,严禁越级设计。设计单位的级别不能满足相应工程级别的设计要求,上级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其设计方案。堤防工程项目要开展设计单位的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第十八条 单项工程设计编制严格按已确定的初步设计总规模和标准编制。堤防各单项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缘由和工程概况;

2、工程地质、地貌基础资料;

3、采用的规程规范和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其中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

4、工程布置及方案设计;

5、施工组织设计;

6、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设计;

7、工程预算及效益分析;

8、工程设计各类资料(如地质资料图、工程布置图等)。

第十九条 在堤防工程建设中,工程概算 确需调整,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报批。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投资建设的堤防工程,调整概算后增加的投资按原批比例共同分担;中央补助项目和地方项目调整概算后所增加的投资原则上由地方承担,中央不再增加补助投资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查或审批后,三年内未能按规定报送下一阶段设计文件的,原报告必须重新编制报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议书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要求按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水规计[1996]608号)执行。

第二十二条 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要求,按照1993年电力部、水利部联合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执行。可研阶段必须在充分做好现状堤防断面、水下地形测量、堤防基础勘探和堤防稳定、渗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堤防断面设计。

第二十三条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或总体布局设计)文件的编制具体内容和深度要求按照电力部、水利部1993年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执行。初步设计报告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时,除技术文件外,还应附有如下有关材料: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批准书,资金筹措文件,已建设外部协作配套工程报告,已达成的协议,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准书等。

第二十四条 堤防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的概算静态总投资原则上不得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的静态总投资。由于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工程规模、工程标准、设计方案,工程量的改变,其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值在15%以内时,应对工程变化内容和增加投资提出专题分析报告。如超过可研报告概算静态投资15%以上时,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五条 水利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申请开工必须具备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计建设[1997]352号)中所要求的条件。

第四章 投资安排原则

第二十六条 堤防工程建设中央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预算内非经营性基金、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各类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以工代赈、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及其它用于堤防工程建设的资金。

第二十七条 堤防工程建设地方投资来源主要有各级地方财政性资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债券、银行贷款、以劳折资、各类地方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及地方其它用于堤防工程建设的资金等。

第二十八条 堤防工程建设贯彻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产业政策》安排投资。

第二十九条 在七大水江河干流上,为提高本地区的防洪能力,并承担上游(或其他省)泄洪任务的主要防洪堤防,所需投资由中央、地方、受益部门共同负担。中央直属堤防工程由中央负责投资建设,地方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第三十条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重点圩垸和重要支流堤防工程,所需投资以地方为主、国家适当补助。中央补助投资视工程规模、受益范围和保护对象等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一条 国际界河和省界堤防工程建设,所需投资根据其重要程序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

第五章 计划管理

第三十二条 堤防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第三十三条 要按照保重点、保度汛、保续建的原则,分轻重缓急,编制堤防工程建设的投资计划、单项工程施工计划,对不符合基建程序,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开工项目,不得列入基建计划。水毁工程及特殊紧急项目需出具报告,可简化程序,急事急办。

第三十四条 在编制堤防工程项目基建投资计划时,要审核、总结上一工程建设完成情况,对中央投资或补助地方项目、由流域机构负责组织总结上地方投资落实情况、工程建设内容、完成任务工程量、形象进度和工程质量,根据流域堤防建设规划及地方本投资计划安排情况,审核编制计划。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列入计划。

第三十五条 基本建设计划编制的内容为:项目名称、设计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建设起止年限、投资来源、总投资、设计批复文件;设计工程量、概算单价;已完投资和实物工程量、形象进度等建设内容;本施工内容、计划工程量、工程形象进度,计划投资等。编报时必须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表格和工程位置(桩号)及工程形象进展断面图及示意图。

第三十六条 每年8月份水利部根据国家计委要求,组织各流域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水利(水电)厅(局)按照规划和总体设计方案编报下一堤防工程建设投资建议计划。流域机构负责对本流域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建议计划进行严格审查和平衡后上报水利部。水利部对流域机构上报的建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后报送国家计委批复实施。第三十七条 各流域机构在组织编报下一堤防工程建设投资建议计划的同时,编制本流域中央负责投资的大型重点续建工程的预拨款和一季度用款计划,由水利部审批实施。第三十八条 水利部负责汇总、编制中央投资全国堤防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的审批、调整、检查、监督工作,负责组织评价相关单位计划管理工作和计划管理考评工作。

第三十九条 各流域机构负责组织汇总、编报本流域中央投资堤防工程建设计划及实施计划调整的意见,并负责检查、监督工作,对工程项目计划提出建议意见报部,由水利部审定,负责检查地方投资落实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督促中央和地方资金同步同比例到位,监督工程实施。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单位,负责本省堤防工程建设计划的编报及水利部或流域机构安排的堤防项目的投资计划管理、检查、实施及建设情况反馈、统计资料如实上报等工作。

第四十一条 各建设单位要严格按初步设计和单项工程计划批准的施工内容组织工程建设,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不得擅自扩大基建规模,不得提高建设标准不得提高或不合理压低工程单价,不得越权调整计划,更不能将基建投资挪作它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某一计划项目内单项工程之间的投资计划进行调整时,要报流域机构审批,原则上计划项目内的各单项工程及实物工作量不得变动。

第四十二条 计划需动用预备费,建设单位要按基本建设程序报请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三条 各建设单位根据上级批准的计划和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做到设计、计划、验收四个环节相互衔接;建设投资、工程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力量,设备材料五个落实,严禁出现资金不落实的工程,堤防工程中属度汛急需兴建的单项工程必须于当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确保当年发挥效益,保证度汛安全。

第六章 检查监督

第四十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计划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工作。检查工作的内容包括:

1、建设单位计划执行情况;

2、工程投资使用方向、完成情况等;

3、工程量完成情况和工程建设形象进度;

4、工程质量情况;

5、国家补助地方堤防工程项目,着重检查各方面资金的落实情况,工程质量情况;

6、其它计划、建设、施工、管理等情况。

第四十五条 水利部委托流域机构代部全面负责规划计划监督、检查本流域内堤防工程建设规划计划执行。流域机构要充分发挥代表国家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把规划计划关。第四十六条 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上级规划计划主管部门。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七章 工程验收和后评估

第四十七条 工程验收是堤防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序,它将全面检查完成工程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评定工程质量,审核概、预算执行情况,并考核建设工期和工程管理措施是否达到投产运行要求。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对工程及时投入运行,发挥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都有重要作用。

第四十八条 工程验收依据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变更、修改文件和国家及部颁技术规程、规范、标准、法令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项目的隶属关系参加验收工作,并着重对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和遗留问题等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十九条 各单位要十分重视工程建设的后评估工作,要及时做好工程总结和效益跟踪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工程效益跟踪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规模,设计防洪能力考核成绩的发挥,保护耕地、人口、城镇、工矿企业,减免社会财富损失,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五十条 对不执行基建计划,擅自扩大基建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变更建设内容、提高工程单价,违反国家基建计划管理有关规定的单位,要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调整该项工程投资计划,直至停止拨款。

第五十一条 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当地方或部门资金不落实时,部将调减直至取消基建投资计划。

第五十二条 堤防工程建设各有关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在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如违反本办法,视其程度分别给予批评、通报、调整两度计划。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9年2月1日起试行。

第五十四条 各流域机构、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厅(局)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堤防工程建设计划管理办法,报水利部和各流域机构备案。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4

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草案)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提高村级集体资源使用效益,保护村级集体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条例》、《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乡境内进行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均使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是指全乡各村(社区)民委员会依法对村(社区)集体所有的村(社区)办企业、房屋、大宗设备等各类资产和土地、山场、水面、滩涂等各种资源经行经营性承包、租赁以及对村(社区)集体固定资产进行出售、变卖处置等。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乡各村(社区)民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使用村集体资金进行各类构筑物、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项目和各项基础设施、水利兴修、绿化亮化、村级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及安装项目等。

第三条

村(社区)民委员会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立项报批、公示、招标委托、合同签订及履行、验收决算及财务报账等工作。乡纪委、财政部门以及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集体资产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组织,依法履行对项目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结算等环节的监管职责。

第四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尊重民意、服从实际、量财办事、一事一议”的原则,不得违背群 众意愿。项目在招标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时在村内张榜公示,并报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备案。

第五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竞标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各村集体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压价出租(售)或抬价发包,不得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第六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采用公开发包方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租赁项目,标价在3万元以下的,由各村(社区)民委员会自行组织招标;标价在3万元以上的,由村(社区)民委员会委托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组织招标。对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

(1)单项项目概算在5万元以下的,原则上由各村(社区)民委员会自行组织招标;(2)单项或打捆项目概算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50万元以下的,由村(社区)民委员会委托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乡招标办组织招标;(3)单项或打捆项目概算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必须由村(社区)民委员会委托县招投标管理局进行公开招标。

第七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应当坚持制定招标方案、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商家报名、项目公开评标、公布招标结果、签订承包合同等工作步骤,单项或打捆项目概算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公开招标项目信息需在县级媒体上进行发布。

第八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投标保证金制、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项目投标保证金一般不超过投标总价的2%,中标供应商在签定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时退还,落标供应商在宣布落标时归还;合同履约保证金为合同总价 的10%,在中标供应商诚信履行合同完毕后退还;工程质量保证金为工程总价的10%,若无工程质量问题,在验收合格满一年是退还。以上保证金均不计利息。

第九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经批准后由村(社区)民委员会自行组织招标和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组织招标的,应成立专门的项目招标小组(小组成员应由乡纪检、经济发展办、财政或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以及由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组成),由招标小组办理具体招标事物,原则上可简化程序,采用竞争性谈判或议标等方式进行发包,参加竞标的供应商原则上不得少于三家,特殊情况少于三家竞标的须说明原因;由县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标的,项目招标委托代理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招标有关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

第十条所有集体资产的拍卖、租赁、发包、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向乡领导小组申请报批,村委会不得自行处理。

第十一条 资产处置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必须程序:

(一)民主决策。招标项目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签字同意后通过,乡驻村干部必须参加村民代表会,并负责核实参会代表人数、身份及把关会议内容和记录并存档。

(二)申报审批。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村委会制定出该项目的招标初步方案及书面申请,连同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会议记录一并上报乡招投标领导小组审批,森林资源转让必须同时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对资产资源发包(或延包)的年限必须经乡领导小组审批认可方为有效。

(三)勘测评估。由管理中心组织相关部门、村民代表等相关人员进行勘测评估,拿出招标建议底价,交标的单位讨论,报领导小组确定。

(四)招标公示。标的单位要在招标前七天将招标公告交乡招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在乡政务公开栏、乡政府网站、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存档;公开发布招标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标底价、投标须知、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自公告之日起,接受投标人的申请,审查投标人的资格,并将审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招投标。招标由管理中心主持,资产处置采取公开竟价方式,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评标方式。参与投标方必须达到相互独立的有三家以上,不足三家应采取邀请投标形式至三家以上。会议由乡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驻村干部及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

组织开标、评标、定标。开标采取群众代表监督下的公开唱标方式。评标人员不得少于五人,待标签投出后临时确定。通过现场评标、开标、确定中标人。

会议过程应当有专人记录,会后参会人员在记录上签名,并存档备案。确定中标人后要进行不少于三天的公示,公布乡招投标中心的举报电话,三天后没有异议的,发放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所得款必须及时进入乡农村服务中心帐户,坚决杜绝坐收坐支。

(六)签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在乡投标办公室的见证下签订合同。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条款:(1)标的名称,座落地点;(2)规格、数量、质量;(3)承包或者竣工期限;(4)承包价款及结算方式;(5)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6)违约责任;(7)合同变更以及纠纷调解的方式;(8)工程合同还包括质量监督方式、保质期限和质量保证金。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七)资格审查。参与竟标的人员,必须要有与资产相应的资金支付能力;参与工程建设投标的人员,除要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外,还要有相应的建筑资质等级和业内良好的形象。

(八)保证金。参与竟标的人员,先到管理中心购买标书,同时每家竞标者应按要求在竟标前交足保证金,竞标结束后无违规者,保证金全额退还,违规者将保证金作违约金进行处罚,处罚金由管理中心收取后上缴财政。

(九)工程验收。工程项目施工时,村委会在施工现场派出专人监督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设计不相符的(增加或减少量),责任人应事先向村两委会汇报,经村两委会集体商定后,报请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实施,否则不予验收。

(十)材料归档。招投标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工程验收等材料由村委会负责整理归档,乡纪委、村委会、乡招投标管理中心、财政所各存一份。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违反本办法进行招投标,或在招标工作中营私舞弊的,招标结果无效,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项目招投标手续不完备的,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不予报账。

第十三条

乡纪委、财政部门以及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不定期、联合对各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对违反规定的,报告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篇5

()2005年4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依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科技计划项目(简称项目)是指按照省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要求,通过省科技计划予以支持,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的,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明确方向和目标进行的科研、开发、产业化等各类科技活动。第三条 项目按类别主要分为: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产业化、科技环境与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按照重要性程度可分为:重大专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层次。

第四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省本级财政支持的各类项目的立项、管理、结题等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的立项

第五条 项目立项一般包括申请受理、评审论证、审批、签约四个程序。

第六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依据全省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会议和网上公告等形式发布《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各类项目支持范围和重点。规定项目的申报方式、时限、渠道等。

第七条 积极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对符合项目招投标条件的,应当依据《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第八条 项目的申请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符合项目对申请者的主体资格(包括法人性质,经济性质等)要求;

2.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

3.具有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手段;

4.具备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

5.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6.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

第九条 申请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申请表;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项目基本信息表和专项信息表;

4.受理部门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十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符合条件并通过初审的项目,由省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组织专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项目立项的评审或论证;形成评审和论证意见。

第十一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在评审或论证的基础上按综合平衡择优支持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审定,并依据项目大小、重要程度确定拨款额度。

第十二条 科技计划由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列入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省科技主管部门通过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的形式确定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各项手续。

第三章 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 由省科技主管部门、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即项目推荐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第十四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

2.审查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3.会同财政部门组织或委托其他机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或评价,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

4.根据需要和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的目标、任务、进度、经费、承担单位等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督促、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汇总并提交项目执行情况表和财务决算表;

2.协助省科技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结题工作;

4.做好实施项目的统计调查、材料归档及其它有关工作。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按时完成合同书或任务书约定的各项任务;

2.真实填报项目执行情况表、统计调查表和财务预、决算报表;

3.接受省科技主管部门和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接受并配合省科技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

5.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提出解决办法;

6.提交项目结题所需的文件资料;

7.严格遵守科技保密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由省财政拨款、项目推荐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筹集资金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项目实施。省财政科技拨款的使用,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

第四章 项目的结题

第十八条 项目的结题工作由省科技主管部门或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组织进行。

第十九条 项目结题可采用鉴定或验收、中止或撤销等方式。

第二十条 项目鉴定按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办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应以批准的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为基本依据,对项目是否完成合同书或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目标、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约定的项目完成时限到期后,应提交项目验收申请表和有关验收材料,经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审核后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应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

2.项目验收申请表;

3.项目工作总结(包括立项背景、实施过程、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

4.项目技术报告(包括所获成果、专利、研制样机、样品、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等);

5.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报告;

6.项目经费的总决算表。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时,应组织项目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由熟悉专业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人。验收小组应认真审查项目验收材料,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考察,收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地形成验收意见。

第二十五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未完成合同或任务书的主要任务;

2.提供的验收材料不真实;

3.超过合同或任务书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且事先未作说明;

4.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经整改完善,可在半年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主要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申请项目。

第二十七条 项目中止: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市场变化等原因而使得项目无法或无必要继续进行,由承担单位提出中止申请,经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审核后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项目撤销:由于立题不当、技术骨干变动、管理不善等原因而使得项目无法或无必要继续进行,或者项目下达后未实施,省科技主管部门商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后作出撤销项目的决定。

第二十九条 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按照科学技术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则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6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5号)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108号) 及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各类 (国有) 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在确保本单位履行正常工作职责, 且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无法调剂使用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 行政单位将闲置资产以出租、出借或者事业单位将闲置资产以出租、出借、对外投资 (投资、入股、合资、联营等) 、担保等方式取得收益的行为。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改变资产配置用途, 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 须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报批或者备案。未经批准,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 遵循高效使用、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的原则, 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经批准同意后, 须由资产、财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竞价等公开的方式进行, 并依法签订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作为取得资产使用收入的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将国家财政拨给的行政事业费、上级补助资金等对外投资, 不得将维持事业正常发展的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第二章出租、出借

第六条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内 (含6个月) 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称为短期出租、出借。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称为长期出租、出借。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当履行以下报批程序:行政单位房屋、车辆等国有资产出租、出借, 经有关资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长期出借事项, 由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经主管部门 (指预算主管部门, 下同) 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出租、出借事项, 省财政厅自收到完整申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事业单位短期出借事项由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后40日内将审批及出借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产权在行政单位、由事业单位管理的资产的出租、出借事项, 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程序进行办理。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省辖市及省辖市以下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由其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并应当于批复后40日内将审批及出租、出借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办理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批手续时, 须提供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申请表》;

(2) 拟出租、出借资产的权属证明;

(3) 能够证明出租、出借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不能证明出租、出借资产价值的, 要提供资产的评估报告;

(4) 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 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 以及拟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

(5)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6)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件及材料。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下列资料:

(1) 采取招投标、竞价等公开方式选取承租、承借方的有关证明材料及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2) 与承租、承借方签订的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3) 承租、承借方的营业执照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一般不超过3年, 期间若需变更资产出租、出借合同或者协议, 应当重新办理报批手续;若需提前终止资产出租、出借合同或者协议, 应当办理备案手续;合同或者协议期满后继续出租、出借的, 应当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章对外投资、担保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 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

第十二条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主业投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 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投资行为:

(1) 买卖期货、股票;

(2) 购买各种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

(3) 利用国外贷款的事业单位, 在贷款没有清偿以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投资行为。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 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 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省辖市及省辖市以下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事项由其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应当于审批后40日内将审批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办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事项报批手续时, 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清单;

(2) 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

(3)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的权属证明;

(4) 可行性报告、有关会议纪要 (如属于重大投资事项, 则需同时附职工代表大会意见) ;

(5) 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 草签的协议或者合同;

(6) 被投资方或者担保方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7) 被投资方或者担保方近两年的年终财务报表;

(8) 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的评估报告;

(9) 由单位 (公司) 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和采取公开方式实施的证明材料;

(10) 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的审核意见;

(11)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材料。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以下资料:

(1) 正式投资合同或者协议;

(2) 投资入股公司章程;

(3) 被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事业单位资产担保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与被担保方签订的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的, 每年年终须向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报送对外投资或者担保企业 (单位) 年度财务报表, 并经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省财政厅。

第四章收益收缴及使用

第十七条产权在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 在扣除应缴税款和所发生相关费用 (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 后, 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原来用于发放津贴补贴部分, 上缴省级财政后, 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作为规范后统一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其余部分原则上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新增资产配置, 可优先安排用于收入上缴单位。

第十八条其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变故导致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损失需核销或者核减的, 须报省财政厅审批或者经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省财政厅是管理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职能部门, 负责审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事项, 并对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收益收缴和绩效考核等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负责按规定权限审核或者审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事项, 督促其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并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和绩效考核等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对本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 确保用于对外有偿使用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对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 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省财政厅应当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及收益收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应当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及收益收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 拖欠、挪用、截留及私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的,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由省财政厅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7

等)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

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

〔2014〕64 号)和《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43 号),为推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等)科技报告的统一呈交、规范管理和共享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报告是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

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的特种科技文献,目的是促进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交流和转化应用。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 号)中明确的中央

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的管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建立由科技部、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项目(或课题)

承担单位组成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报告组

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规

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主要职责是:

(一)牵头拟订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科技报

告标准和规范。

(二)规划、部署、指导和监督检查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

(三)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等)的项目立项、年度或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及监督检查和评估

等管理过程。

(四)组织开展科技报告宣传培训工作。

第六条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项目立项、年度和中期检查、结

题验收过程中执行科技报告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主要职责是:

(一)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的项目(或课题)合同或任务

书时明确规定呈交科技报告的数量和时间。

(二)督促、检查科技报告撰写和呈交工作,在项目(或课

题)结题验收时审查科技报告呈交情况。

(三)确认科技报告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

开时限。

(四)及时将科技报告移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第七条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科技报告

收藏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加工和收藏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

(二)收藏部门、地方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

(或课题)公开科技报告和已解密解限科技报告。

(三)建设、运行和维护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四)开展科技报告共享服务,以及产出分析、立项查重等

增值服务,推动科技报告交流利用。

(五)协助开展科技报告宣传培训工作。

第八条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应充分履行法人责任,做

好科技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本单位科技报告管理制度,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管理过程,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科技报告工作。

(二)督促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组织科研人员撰写科技报告。

(三)审核科技报告编号、格式、内容、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开时限。

(四)按照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呈交科技报告。

(五)建立本单位科技报告奖惩机制,为科技报告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六)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负责协调参加单位共同完

成科技报告工作,并由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统一呈交项目(或

课题)科技报告。

第九条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要增强撰写科技报告的责任

意识,根据项目(或课题)合同或任务书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科

技报告,并对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十条项目(或课题)申报单位应在申报书中明确提出呈

交科技报告的类型、时间和数量。应呈交的科技报告包括:

(一)项目(或课题)结题验收前,应呈交一份最终科技

报告。

(二)项目(或课题)研究期限超过 2 年(含 2 年)的,应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部门的要求,呈交年度或中期技术进展报告。

(三)根据项目(或课题)的研究内容、期限和经费强度,应呈交包含科研活动细节及基础数据的专题科技报告,如实验(试

验)报告、调研报告、技术考察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

第十一条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签订项目(或课题)合同或

任务书时,应明确呈交科技报告的类型、时间和数量,作为结题

验收的考核指标。

第十二条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应按照合同或任务书的要

求和《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号规则》(GB/T 15416-2014)、《科技报告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GB/T 30534-2014)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撰写科技报告,提出科技报告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开时限。

(一)公开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分为公开或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内容需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或涉及技术秘密的,可标注为“延期公开”。需要发表论文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 2 年(含 2 年)以内;需要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 3 年(含 3 年)以内;涉及技术诀窍的,延期公开时限原则上在 5 年(含 5 年)以内。论文发表或专利申请公开后,延期公开科技报告应及时公开。

(二)涉密项目(或课题)科技报告可以确定为秘密级,如该项目(或课题)为机密或绝密级,科技报告应经降密或脱密处理后再行呈交。保密期限应依据项目(或课题)合同书或任务书及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提出。

第十三条 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对科技报

告的编号、格式、内容、密级和保密期限、延期公开和延期公开

时限等进行审核,确保科技报告内容真实完整,格式规范,并按

时通过规定的渠道和方式呈交科技报告。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8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管理,依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及《温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包括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前者以服务民生,解决制约公益性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领域中的共性科技问题为目标,支持公共性、非营利性,并具有明确应用方向与前景的技术研发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后者以解决全市或区域、行业中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为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第三条 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支持的重点范围包括:

(一)资源环境、人口健康与保障、公共安全、减灾防灾、农业与农村发展等社会公益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处于竞争前阶段,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的战略共性技术;关系某一行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为某一领域技术发展或竞争技术开发作支撑的测试、试验手段和标准等基础共性技术。

第四条 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的重点范围包括: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政策研究,体制改革研究,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科技统计分析,重大技术工程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第五条 在我市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较好科研工作基础的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机构及行政单位,均可申报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市科技局主动设计的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可征集温州市以外的高校、科研机构承担。

鼓励青年科研人员领衔申报项目。支持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引进国内外公益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支持全市党政机关中熟悉市情、有相关工作基础、具备较高研究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的研究者申报软科学研究项目。

第六条 市科技局根据我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发布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确定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七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集中受理。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申报的管理,择优向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市科技局遵循“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市科技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组织立项论证工作。

申报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二)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纳入科技经费预算,其中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资助经费不低于公益性科技计划总资助经费的80%。

资助经费不补助县(市)申报项目。

第九条 对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采取经费资助立项和经费自筹立项两种支持方式。经费资助立项项目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视项目研发工作需要和预算合理性,原则上安排10万元以下的财政经费补助,采取一次性拨款方式。综合考虑申报单位科研条件、研发能力和自愿情况,对部分项目采用经费自筹的方式予以立项支持。

第十条 项目资助经费支出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激励费、专家咨询费等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支出。资助

经费不得用于购置手提电脑、照相机等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直接用于课题组成员的激励费不超过资助经费的5%,市科技局主动设计项目激励费不超过资助经费的20%,激励费可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或行政单位津补贴工资总额。

项目承担单位应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不再额外收取因项目实施需要使用本单位有关设备、场所、水、电、气等产生的费用以及其他管理性费用。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组应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规范经费使用。严禁挤占挪用科研经费,严禁在项目经费中变相领取劳务费,严禁编制虚假预算或提供虚假资料套取项目经费,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项目合同规定的经费预算及用途。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将科技经费纳入财务统一管理,项目资助经费和自筹配套经费必须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做好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工作。

第十三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预期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延期完成等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同意后报市科技局审核。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实施,要求终止或撤销项目立项的,应当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后,报市科技局审批。

项目按规定程序通过验收,结余的资助经费可用于课题组后续相关研究;市科技局批准结题、终止或撤销的项目,结余的资助经费按原渠道上缴市科技局。

第十四条 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软科学计划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主动设计软科学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个别项目因特殊原因可适当延长实施期限。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进展报告制度,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和市科技局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五条 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根据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归口管理部门参与市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费自筹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可以委托给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结题验收,并按月将验收材料报市科技局备案。市科技局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抽查和监督。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科技计划资金的绩效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一)项目承担单位要按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切实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市科技主管部门要按一定比例实施绩效抽查复核或再评价。

(二)评价结果要进行公示、公开,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制度。按照“谁用款、谁担责”的原则,强化绩效问责机制。绩效好的项目承担单位要予以激励,绩效不好的项目承担单位要通报批评、减少立项数量或暂停申报资格。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应重视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共享、推广和应用。由公共财政资助形成的技术和成果,市科技局保留对该技术和成果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权利。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要加强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一)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未按合同书规定日期(含延期)申请验收,逾期一年后验收的暂停其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市科技主管部门通知后仍不申请验收导致项目终止的,项目负责人列入科研信用黑名单。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市科技局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追缴经费、取消项目申请资格等处理措施,项目负责人列入科研信用黑名单。

(三)科研信用黑名单在温州市科技局门户网站上公布。列入黑名单的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或作为专家参加市科技项目评估、验收等活动。对项目负责人列入黑名单较多的归口管理单位采取通报批评、减少立项数量、暂停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规范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项目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批复》(国函〔2007〕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部使用社会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国防社会投资项目)管理。

本办法所称社会投资,是指境内各类内资法人单位出资的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的投资。外资、港澳台投资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对社会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限制类领域的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对《目录》中放开类领域的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第四条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是国防社会投资项目核准机关。

第五条

国防科工局和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是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备案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其他中央企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本级及所属单位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向国防科工局备案。地方企事业单位国防社会投资项目按照属地化原则向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其他中央企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以下统称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的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初审和申报工作,实施项目监管。

第二章

核准制项目管理

第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见附件1)。项目申请报告经项目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一式5份报送国防科工局。

第八条

国防科工局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1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初步审核。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一次性提出处理意见并说明理由,退回项目申请报告,或者修改申请报告,或者补充相关材料,或者重新上报。

第九条

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国防科工局视情委托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第十条

国防科工局应在收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项目申请报告2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准决定的,经国防科工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国防科工局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并抄送相关部门。对不予核准的项目,应当书面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并通知项目申报单位。

前款规定的时间不包括委托中介机构评估、专家评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时间。

第十一条

国防科工局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如有需要,应当以书面方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相关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书面意见;逾期未反馈的,视同同意。

第十二条

国防科工局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目录》规定;

(二)符合武器装备发展需求;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要求;

(五)符合投资者的资格条件要求;

(六)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要求;

(七)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八)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无不利影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九)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三条

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自核准之日算起。

项目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国防科工局提出延期申请,国防科工局在有效期届满前做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项目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提出延期申请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十四条

已经核准的项目,项目单位依据核准文件,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实施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投资主体及项目单位股权结构变化、建设地点变更、纲领规模与能力变化等重大调整时,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国防科工局提出调整申请报告。国防科工局应在收到调整申请报告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调整的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

对应申报核准而未申报,或者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或者核准文件失效的社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不得实施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十七条

已核准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竣工验收批复文件一式3份及时抄报国防科工局。

第三章

备案制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编制项目备案申请表(通用文本见附件2)。应由国防科工局负责备案的,备案申请表经项目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一式5份报送国防科工局;应由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备案的,备案申请表由项目建设单位一式5份报送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备案机关在收到备案申请表10个工作日内,对备案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核。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一次性提出处理意见并说明理由,退回备案申请表,或者修改备案申请表,或者补充相关材料,或者重新上报。

第二十条

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国防科工局视情委托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第二十一条

备案机关在收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备案申请表20个工作日内,出具《项目备案通知书》或者《项目不予备案通知书》,并抄送相关部门。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通知书》或者《项目不予备案通知书》,一式3份及时抄报国防科工局。

前款规定的时间不包括中介机构评估、专家评审时间。

第二十二条

备案机关主要按以下条件对备案申请表进行审查:

(一)符合《目录》规定:

(二)符合武器装备发展需求;

(三)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要求;

(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无不利影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五)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三条

《项目备案通知书》有效期为2年,自印发之日算起。

项目建设单位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需延期建设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由原项目申报单位向备案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备案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于有效期届满之前做出是否准予延期建设的书面通知。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提出延期申请的,原《项目备案通知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依据《项目备案通知书》,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实施项目建设。

第二十五条

对应申请备案而未申请,或者虽申请但不予备案,或者《项目备案通知书》失效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一)投资主体发生变更;

(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类型发生变化;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重要变更事项。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者项目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备案项目竣工验收,并将竣工验收批复文件一式3份及时抄报备案机关。由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备案的项目,竣工验收批复文件一式3份同时抄报国防科工局。

第四章

其他管理

第二十八条

已经同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不得随意中止建设。确需中止的,应由原项目申报单位向核准、备案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核准、备案机关在收到书面申请的30个工作日内,对中止该项目建设对国家安全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影响及替代方案进行评估后,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九条

已经核准或备案的国防社会投资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能力纳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监管体系,其资产、设备设施等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项目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执行保密资格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等有关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项目核准、备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擅自变更核准、备案程序和事项,不得拖延核准、备案时限。

核准、备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备案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应申报核准或备案而未申报擅自开工建设的,已申报但未予核准或备案擅自开工建设的,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得项目核准或者备案的,未经批准或同意擅自进行第十五条、二十六条规定的重大调整的,未经批准或同意擅自延期、中止建设的,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的,核准、备案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程度采取下列相应处置措施:

(一)责令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将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列入失信者名单,并对社会公示;

(四)撤销项目核准文件或《项目备案通知书》;

(五)责令停止项目建设;

(六)吊销或提请吊销项目单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七)提请有关部门吊销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的营业执照;

(八)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编制项目文件和开展项目审查评估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草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国防科工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本办法的精神和要求,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备案管理实施细则并抄报国防科工局。

附件:

1.核准制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2.备案制项目备案申请表通用文本

附件1

核准制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I、简要说明

一、通用文本是核准制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编写具体的项目申请报告时,如拟建项目不涉及通用文本中有关内容,在说明情况后,可不进行相关分析;有特殊性的内容,可酌情增加。

二、国防科工局将根据各类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通用文本适时进行修正。

II、通用文本

一、投资者基本情况(参照备案制项目备案申请表通用文本表I)和资格条件(参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

二、项目建设依据。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方案概要。

五、项目建设周期。

六、项目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二)相关产业政策、企业发展规划;

(三)军品能力保持措施;

(四)节能方案;

(五)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方案;

(六)环境和生态;

(七)经济影响;

(八)社会影响与公共利益。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八、结论与建议。

九、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十、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对提供材料真实性的承诺书。

十一、附件:

(一)投资估算表;

(二)总图;

(三)涉密项目的招标方案;

(四)项目建设单位及投资方的注册证明(营业执照)、商务登记证、经审计的最近三年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有关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信用等级证明、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附件2

备案制项目备案申请表通用文本

I、简要说明

投资者填写备案申请表,并提供相关附件。

II、通用文本

一、备案制项目备案申请表(见表I、表II、表III)

二、相关附件

(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及其批准文件或合同、协议;

上一篇:关于感恩妈妈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格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