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2022-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绳,通过制度和观念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监控。结果: 基本动态地掌握了医院感染发病、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并完善、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強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上,首先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和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与可持续改进,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2],向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给医务人员讲述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工勤人员的在职教育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类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成度普遍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针对性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到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湿式清扫及医院废物的分类。另外更注重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对患者加强管理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使患者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预防感染,早日康复出院。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6 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国际国内医院感染的形势、抗生素、耐药菌等因素而不断改变。多年的基础监测,基本体现出我院诸多部门环境卫生学情况,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及感染高发部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抗生素使用状况。但还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回顾性调查阶段,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也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我院可以从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转向全面综合性监测,或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性监测,重视重点部门的前瞻性监测;开展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原因的调查,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总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

[2]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

[4] 田继红.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品回收的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22.

[5] 王芳,马荣惠.专科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7.

[6]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作者:胡惠芬

第2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监测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并担任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3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及本科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專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5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5.1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了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5.2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

6 体会

两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重视、全员提高认识并参与、规范医疗行为、加大管理力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合格的消毒工作、高效的无菌物品灭菌质量以及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首要条件。落实标准预防、正确规范的处理医疗废物,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上下一条心,院内感染一定能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552.

作者:陈雁

第3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预防医院感染?

在医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医院感染产生率也在持续增高。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调查中,显示有50%左右的医院感染和不恰当的临床操作以及管理工作相关联。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在所有临床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无菌操作和消毒灭菌以及标准预防属于医院正常開展医疗活动的前提。所以,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规范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影响。

1 健全组织相当于基础

健全组织相当于“规范”得以落实的良好基础,当前,在一些三级及以上的医院其“感染管理组织”相对很健全,但是,部分中小医院的组织还没有落实,并缺少专职的工作人员,使得很多管理工作都是长时间无人开展,这需要引起重视的一大问题。

2 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相关监测工作

第一,应该讲感染病例相关报告做好,且掌握到感染诊断的相关标准,然后严格按照报告制度去执行。当前,很多医院都运用了出院时候在患者病历的首页位置进行填报,然后以检查病历的方式做相关统计,这不仅可以助于医院感染被及时的发现和得到控制。伴随着计算机感染管理相关软件的成功研发,一改以往回顾性监测手段。另外,还要做好医院感染病发率相关调查工作。选择的样本要多于出院或是住院患者数量10%,不然无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信度问题。

3 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消毒灭菌以及隔离

注重选择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消毒灭菌剂”,且依照规定予以应用之中在监测好浓度和时间以及方法的同时,将记录工作做好。针对消毒灭菌成效监测情况一定要定期实施,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原则去落实,尤其需注意的是a内镜、b.所有插管、c.口腔科器具、d.护理用品等等消毒以及灭菌工作的开展,强化对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手消毒工作就医院感染控制而言相当重要,需要寻找且选择一种快捷、方便且相对性价比高、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等,注意坚持使用;所有诊疗操作一定要参照无菌技术操作的相关常规进行开展或是执行。

4 强化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管理工作

此项工作属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参照《规范》有关要求,需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率予以有效统计,努力控制其低于50%。分析其实质问题,不仅仅是需减少使用率,更为关键的是需合理使用:第一,选取感染样本进行送检,按照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进行药物的使用,与此同时,需统计以及公布出医院当中致病菌或是耐药的主要状况,进而强化对于临床药物的选择性相关指导。第二,加大力度宣传合理使用药物的基础原则和具体意义,要求临床医师持续更新自我观念,且树立出运用抗生素能够加重“医院感染”相关意识,能够自觉的对运用抗生素进行控制。第三,制定抗菌类药物得以合理运用的相关指南,且将管理制度落实好,增加监督或是质控工作的力度,真正控制好对于抗菌类药物的乱用情况。

5 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

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属于各项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有效基础手段,第一就是需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分配好对重点部门的划分,然后指定出相对十分严格且有可行性的制度进行防感染。第二就是监督检查具体执行状况和获取的成效,产生问题需积极予以权威指导。

另外,按照感染科以及护理部相关工作开展的要求,将何种消毒、监测的所有档案建立好、健全好,例如:a.紫外线消毒档案、b.毁形记录、c.过氧乙酸熏蒸记录、d.紫外线灯管应用寿命情况监测、记录、e.空气细菌监测、记录。定时对于消毒工作、监测工作予以检查且核对好档案信息的填写,监督是否认真的填写,是否具有客观参考价值,针对发现的一些薄弱之处,予以有效措施实现改进,预防并控制好医院感染的出现。

综上,要想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预防医院感染的产生,需要健全组织、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相关监测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消毒灭菌以及隔离、强化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只有将这些工作内容落实到位,才能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作者:辛咏梅

第4篇: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理疗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二)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集中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三)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四)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五)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六)严格一人一穴一针,扎针时用75%酒精或复合碘消毒手指.

(七)颈椎牵引治疗时,各人应有专用牵引带的纱布垫,理疗用衬垫消毒后方能使用。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

(三)室内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一次。

(四)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三)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其它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四)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五)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六)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七)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八)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九)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十)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放入双层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集中收集。

(十一)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十二)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季度监测一次。

(十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处置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六)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八)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手术室设一般手术间

(三)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四)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六)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七)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

(十)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十一)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轮椅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二)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三)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

(四)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手术衣、口罩、帽子潮湿应立即更换。

(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术者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七)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八)换药应严格遵守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九)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十)对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十一)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十二)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院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分类放置,集中放置在医院暂存室。

(四)门诊体温计用75﹪酒精寖泡,酒精3天换一次,如有挥发及时添加。

(五)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六)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七)各诊室要有速干消毒剂。

(八)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九)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十)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十一)急诊抢救室及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十二)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十三)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十四)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三)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五)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物品。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医院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

1、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

(三)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年生物监测一次。

(四)污水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年一次接受疾控中心的监测。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紫外线灯使用制度

(一)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m3 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m。

(二)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用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杀细菌芽孢时应达到100000μW.s/cm2 )。

(三)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四)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五)用作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六)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年测定辐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

(七)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

(八)消毒结果监测: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专用仪器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即读数记录。新灯≥10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70μW/cm2 为合格。

(九)院感科定期检查使用登记情况。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第一级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 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有处方权。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类药物等;

(二)第二级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如:第

二、三代头孢菌的口服或注射剂等;

(三)(第三级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处方需经科主任签名。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查。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二)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分袋盛装,每天由专人、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三)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四)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五)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六)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七)暂存处负责,收集、转运。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总务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贷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设备仓库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消毒器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四)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手卫生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七)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八)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

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九)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十)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无菌技术操作制度及措施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根据需要进行小包装灭菌。

(九)消毒物品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十)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一)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工人回收集中处理。

(十二)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十三)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五)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分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四)协调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五)每季度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六)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八)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九)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十)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十一)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十二)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十三)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201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二)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三)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固体废物、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五)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七)科室应当指定医师或护士专职或兼职负责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改进。

(八)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201

5年 郫县新民场镇卫生院

外销手术包的规章制度及措施

1、

第5篇: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二)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三)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固体废物、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五)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七)科室应当指定医师或护士专职或兼职负责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改进。

(八)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分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四)协调全院各科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五)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六)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八)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九)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十)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十一)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十二)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十三)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五)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的培训学习计划

(二)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四)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六)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根据需要进行小包装灭菌。

(九)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十)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一)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工人回收集中处理。

(十二)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十三)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六)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七)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八)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 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九)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十)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手卫生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四)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总务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贷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设备仓库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二)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分袋盛装,每天由专人、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三)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四)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五)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六)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七)暂存处负责,收集、转运。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查。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药,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指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八)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过敏试验,氨基糖甙类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过敏试验。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第一级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有处方权。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类药物等;

(二)第二级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如:第

二、三代头孢菌的口服或注射剂等;

(三)(第三级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处方需经科主任签名。

紫外线灯使用制度

(一)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m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m。

(二)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用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杀细菌芽孢时应达到100000μW.s/cm)。

(三)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四)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五)用作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六)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辐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

(七)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

(八)消毒结果监测: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专用仪器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即读数记录。新灯≥100μW/cm为合格,使用中≥70μW/cm为合格。

(九)院感科定期检查使用登记情况。

222

3医院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二)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四)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五)内窥镜

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六)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水进行监测。

(七)污水、污物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三)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五)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物品。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四)门诊体温计由导医护士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五)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六)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七)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八)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九)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十)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十一)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十二)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十三)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十四)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二)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过 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三)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

(四)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手术衣、口罩、帽子潮湿应立即更换。

(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术者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七)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八)换药应严格遵守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九)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十)对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十一)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十二)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院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三)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四)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六)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七)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三)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层流室管理制度

(一)进入层流室必须更换消毒衣裤、换鞋、戴好口罩、帽子,严重上呼吸道感染禁止入内。

(二)每晨清水擦拭室内物品表面,清洁拖把拖地,拖把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处理。

(三)手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装置。

(四)排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层流机房每半月清洁一次。

(五)层流室一般放置无菌手术,感染切口、HBsAg阳性手术病人不得入层流室。

(六)手术期间,层流室门减少开启,过道后门禁开,工作人员出入可经层流室过道前门、侧门。

(七)手术结束后,整理好用物,清洁地板,物体表面。

产房、人流室、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管理。

(二)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三)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区、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四)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五)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戴手套。

(六)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每周卫生日制度,物体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分娩后进行常规擦拭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七)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平方米。

(八)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九)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十)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对母亲HBSg阳性及其它传染病的婴儿最后沐浴,并做好相关消毒处置。

(十一)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十二)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十三)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保温箱等应彻底终末消毒。

ICU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包括治疗区和监护区;污染区为厕所和外走廊,每张监护床使用面积≥9.5cm。

(三)病人安置: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传染病人安置在隔离室内,以控制交叉感染。

(四)医务人员进入ICU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换鞋入内。

(五)凡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要以肥皂流水洗手,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之后和处理污物之后,应进行全面的清洁或消毒,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并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及时正确留取标本,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注意病人各种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

(八)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保养,有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

(九)保持监护区内空气新鲜、洁净、定时通风,每日三次采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一病床当病人离开后 2进行终末消毒、清洁,每月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液、医疗用品监测。

(十)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每次探视限2人,15分钟,并换鞋及戴口罩入内,严禁探视者将花及食品带入ICU。

新生儿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二)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应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四)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次(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

(五)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六)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衣服、被子、被单等,应用消毒灭菌的棉织品,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设专用柜存放。

(七)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应严格分台使用,避免交叉。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沐浴巾、浴垫、治疗用品等,必须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八)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

(九)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换下的尿布、衣物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每8小时更换一次。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三)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六)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一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八)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九)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十)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一)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十二)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2%戊二醛培养。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设置在清洁、安静的区域,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室、水处理室、待诊室、办公室、治疗室、储存室等。

(三)健全消毒隔离制度,血透室每月空气监测一次,血透机每日消毒,水处理系统每日消毒一次,透析用水每月监测一次。

(四)血透前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肝功能、肝炎标记检查,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及管路。

(五)医务人员进入血透室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严格洗手,操作时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六)血透室限制陪客入内,病人进入时须更鞋,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如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及时进行查找,采取控制措施。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三)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四)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五)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六)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七)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九)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十)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十一)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十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六)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八)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三)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其它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四)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五)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六)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七)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八)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九)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十)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放入双层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由工人集中收集。

(十一)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十二)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季度监测一次。

(十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布局合理,血液储存、发放处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三)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

(五)储血冰箱应专用,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六)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七)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或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后处理。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

(三)室内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一次。

(四)调钡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灭菌。

(五)钡剂灌肠器必须高压灭菌,肛管按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做到一人一根。

(六)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七)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术室。

特检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工作人员衣帽穿戴整洁,工作前洗手。

(三)各检查室、候诊室每日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门把、诊查台、候诊椅一次,拖地一次,遇有传染病用过的所有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地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拖地,每周更换诊查床单,枕套一次,传染病床单、枕套专用,用后单独消毒处理。

(四)敷料罐、镊子、容器每周高压灭菌消毒二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五)心电图导联夹每日消毒一次。

(六)肺功能室咬嘴一次性使用。

(七)B超室探头传染病病人用后消毒处理。

针灸科感染管理制度

(一)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二)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集中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三)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四)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五)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六)严格一人一穴一针,扎针时用75%酒精或复合碘消毒手指,用过的针浸泡在75%酒精中30分钟后擦干,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备用。

(七)颈椎牵引治疗时,各人应有专用牵引带的纱布垫,理疗用衬垫消毒后方能使用。

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三)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四)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五)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六)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七)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导医集中消毒后供应。

(八)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九)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 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 隔离预防制度 十

二、 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十

四、 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 十

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十

六、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 十

七、 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十

八、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十

九、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

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十

一、 二十

二、 二十

三、 二十

四、 二十

五、 二十

六、 二十

七、 二十

八、 二十

九、 三十

一、 三十

二、 三十

三、 三十

四、 三十

五、 三十

六、 三十

七、 三十

八、 三十

九、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 三

十、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 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十

一、 四十

二、 四十

三、 四十

四、 四十

五、 四十

六、 四十

七、 四十

八、 四十

九、 五十

一、 五十

二、 五十

三、 五十

四、 五十

五、 五十

六、 五十

七、 五十

八、 五十

九、 六十

一、 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 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与具体方案 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 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 五

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十、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第7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处理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附:成员名单

组长:张俊

成员:徐向兵 程寿山 王月义 李俊 朱贵菊 王俊

下设王俊为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办公室主任。

第8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17年江东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院感管理 负责人:唐亚军

组长: 成雅洁

成员:廖海云

唐婷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4、门诊体温计由服务中心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5、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7、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8、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10、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1、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2、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4、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

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 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消毒手。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污物桶定时清洁消毒

9、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检验报告单发出。

8、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10、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11、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2、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13、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月监测一次。

1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医院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 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5,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6、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流。

2、定点定时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盛放容器应洁污分开,并每日清洗消毒。

3、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洁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工作服单独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物品专区专柜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扫除。污染区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机)做到定期消毒,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就用90℃以上的热水或500mg/L含氯制剂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换工作服。

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收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第9篇: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杜绝因感染造成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如下奖惩规定:

一、 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每月医院感染管理综合质量考核得分达到医院标准前十名者给予奖励200元。

1、每月院感综合质量考核得分达不到标准,每降低1分,扣除10元,因无故缺席学习会议者扣50元。

2、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规则,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金20元(其中科室负责人10元,责任人10元)。

3、使用或储存中的灭菌物品超过有效期,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奖金20元(其中科室负责人10元,责任人10元)。

4、对需要灭菌的物品,不按要求定期灭菌,弄虚作假,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奖金20元(其中科室负责人10元,责任人10元)。

5、每月对各科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空气、物表、手卫生一项不合格扣除科室奖金20元(其中科室负责人10元,责任人10元)。

6、科室每漏报一例院感病例,扣除科室主管医生奖金20元。

7、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中途更换抗生素,病历无记录,每发现一次,扣除科室医生奖金20元。

8、对发生医院感染隐瞒不报的,每发现一例,扣除科室医生20元。

上一篇:对口支援年度工作报告下一篇:电动三轮车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