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重要作用及监测解决策略

摘 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水土保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强度以及其类型都可以在自然监测活动中发现,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对此加强管理,以便通晓水土流失的作用规律,从而为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提供积极的解决意见。维护生态环境和阻止水土流失这两项基础工作就是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活动,通过监测水土流失的变化活动,掌握其相关的监测技术,可以给水土保持提供积极有益的意见。文章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调查研究,如何增强水土保持以及解决水土流失给出了有益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土保持;作用;监测;解决策略

水土资源是生产发展的必需性资源,缓解水土资源流失状况,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活动是水土资源最大化利用,保障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及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保持水土资源的价值,要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方法,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同是计算出科学准确的数据才行。

1 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作用

1.1 重点地区水土保持的作用

我国地域区别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方多湿润气候、林业资源丰富;北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黄土为主,且风沙弥漫,雨水集中,易发洪涝灾害。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而水土流失的面积和程度、分布与危害、以及水土流失的效益跟防治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各种科学的监测手段来完成。因此,水土监测人员应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设环境监测点,监测地水土资源流失的实时情况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数据,同时可以使相关部门摸清楚水土资源流失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水土资源流失的状况,给水土保持计划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监测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对水土资源持续不断的科学监控,可以给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预警,保障生态工程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同时可以节约生态工程成本,减少生态工程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可以维护、管理生态环境,缩减水土资源的经济损失。此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有些地区的已经取得良好的改善,而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仍处于较为恶劣的情况之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生态区域设置监测点,并定期处理相关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这一地区某一时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相关部门和專家制定相关计划。由于监测点的设置,专家可以摸清地区水土流失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区域生态恢复到良好的状况,极大的节约时间、资金及人力损耗。

1.3 水土保持监测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根据研究经验发现,水土流失的地区通常是那些经济发展迟缓的区域,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有利于保护区域脆弱的生态建设环境。而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要想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就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所提供的科学数据与相关的生态环境信息。这些辅助性的环境信息如果被相关部门所采纳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优化、吸引外资、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同时可以使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平共处,共同促进。

1.4 水土保持监测在施工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工程建设量也与日俱增。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建筑如城市公寓楼、廉租房、居民小区和别墅建设;国家建设如铁路铺建、南铁北运、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等,这些大型、小型的工程建设都会对当地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土监测人员需要在这些地方设置监测点,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收集处理数据,并制定好预防和改善措施,以防止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状况产生。

2 监测方式

当前,关于国内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国内已经积累了众多相关的论文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国内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国内普遍采用的方式有下面这些:

2.1 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法是通过进行抽样、常规调查、普查与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监测,使用此方法可以知道相关建设工程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地区地质详情以及水土保持的防治效益等有益信息及相关数据。调查监测法又可以分为植被监测法与普查法:植被监测法是指监测人员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以此进行长期观测统计数据,并使用科学方式计算地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林地郁闭度和草地覆盖度等;普查法是指监测人员通过对监测地区实地考察,调查地区土地使用变化、地区地形地貌变化、各项防治措施的数量、面积与质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及扰动土地与植被破坏面积等一系列事物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

2.2 地面观测法

地面观测的方法在水土保持监测中是比较常见的监测的方式,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降雨后地区受到流水侵蚀,坡面发生较大变化并出现十分明显的水土流失状况。而地面观测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有了很多演变生成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桩钉法,在监测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类似钉子形状的钢杆在最少扰动地表土壤的前提下,对坡面样地进行有规律的打击,同时根据坡面面积大小调整打击力度与密度。然后,施工人员在钢杆和土壤表层水平的地方做上相应的符号,使其成为原始高度点,在接下来的降水过程中,对地表土壤降低的厚度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记录下这些变化的数据,可以得出土壤侵蚀量与降水状况和土壤总的流失量;第二,沉沙地法,水土保持监测的施工人员先对监测点地质土壤进行详细考究,再依据相关数据对水面和地形开挖排水沟渠,同时在排水出水口的低洼处使用工具挖制成一个临时的沉沙地。在汛期过后,监测人员可以使用相关工具测量沉沙地内部的沉沙泥的体积,并使用科学方法计算出水土流失量;第三,侵蚀沟样方式,山坡和高地在经过暴雨侵袭之后通常会形成很多的细沟、侵蚀沟槽与冲沟等地质现象,而这些侵蚀沟样的数量、大小可以作为侵蚀量数量多少的判断数据,同时根据这些地质现象可以计算出暴雨的侵蚀时长、侵蚀强度以及受到外部干扰程度的大小等;第四,简易径流小区法,由于各个地区地形地貌有其自身的特点,监测人员若遇到十分复杂的地区地形需要根据地形特点设置径流小区,并制成临时观测点。若是遇到典型地貌,即常见的地形地貌,可以使用现有的观测工具并与施工人员经过探讨后布置一个长期观测小区。为了测定每次降雨后的土壤流失量与降雨径流量,施工人员需要在径流场较低的一侧安装相关测量设备与收集槽,以方便测量和统计数据。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原则与方法

3.1 监测点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选择监控点需要对废渣场区、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堆土区仔细考究调研,并从中选取出能够代表该地段的场区进行监测,将其布设成监测点。此外,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施工便道区现场调查监测时,不能设置具体的监测点,以防止其所得数据会干扰路段水土流失状况。同时要对监测点的所得数据要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科学计算,尽可能减少其他外部因素对数据计算的干扰。

3.2 施工人员布设监测点

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者往往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他们对于水土流失的规律有着全方位的把握,并能够对工程施工的建设提供积极有益的意见,但是他们往往理论丰富而实地操作经验不充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依据制定的工期,使用既有的建筑材料再依据原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这样就会造成工程建设各个工期施工时段不一样的现象出现。为了对水土流失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测人员应提前携带相关监测工具并依据专业知识对实地监测提出积极有益的意见,并对施工期與自然恢复期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科学预测,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施工人员也应对监测人员的意见积极采纳,并配合监测人员合理的确定监测点的选择。

3.3 监测点监测时段与频率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一般是降雨量的集中月份或是地区汛期,因此监测时段也可以选择从施工准备期起始到项目建设水平年结束为止。由于水土流失量一般在产土后进行观测,监测人员需要随时对地表取样的数据进行监测,另外若是时段泥沙量不是过大时,监测人员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观测。如果遇到不规则降水,而且降水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时则只需要对降雨前中后期进行一次监测即可,不需要重复监测。同时监测人员也应对降雨量和泥沙量、径流量的变化进行详细监测。

4 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完成与持续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它可以优化地区水土资源利用与开发,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数据,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护这两大对立问题吸引了很多人的重视,因此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我们需要不断进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卫.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作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08):44-45.

[2] 林整.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3):30-31.

[3] 夏永坤,王中丽.水土保持监测重要作用及监测方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5):28-29.

[4] 靳万良.兴安盟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8):72-80.

作者:马亚东

第2篇:水土保持监测浅探

摘 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概要地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情况,在了解我国水土保持的大前提下,又浅要探究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展望,希望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3S;浅探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3S;review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但中国却是一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广阔、数量巨大,不论山区、高原区、丘陵区、平原区、盆地区还是农村、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治水保土工作。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把握新形势、顺应新要求,全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情况的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和科学防治的依据,因而加强监督检查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我国水土保持概况

在我国,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主要类型,其中水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1]。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特定地块上水和土的损失[2]。截止到2011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365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7.1%[3]。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00万km2[4],水土流失几乎遍布各省、市、自治区,其中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5]。我国作为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3%左右[6],为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我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后来还特别提出了我国21世纪水土保持奋斗目标:近期(2001—2010)目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1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万km2,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区初见成效,基本遏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中期(2011—2030)目标:在巩固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目标末期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重点治理工程区大见成效,全面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远期(2031—2050)目标:全国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完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梯田化,宜林宜草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复,根治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山川秀美[7]。

2 水土保持监测概述

2.1 国内对水土保持监测概念的讨论

水利部编写的水土保持术语中提到,水土流失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8]。曾大林[9]认为水土保持监测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陈世梅[10]《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中提到,根据对于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深度,水土保持监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及其相关的应用系统,也包括这些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发等的网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而狭义的水土保持监测,仅仅指水土保持信息采集。根据水土保持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三个方面[11]。水土流失监测按空间尺度不同分为小区、小流域和区域监测[2]。根据监测途径、监测对象的差异 ,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可以分为微观监测和宏观监测两类。前者的观测以小区/样地、坡面和重力侵蚀为主,后者则主要是基于地表覆盖信息的遥感监测[12]。

2.2 水土保持监测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丰富多样,因此水土流失成因复杂,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生产建设项目急剧增加,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加剧且危害严重。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规划和效益评价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到水土流失的面积、程度、类型、分布范围、发展变化规律等,获取了地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这些基础数据后,有助于查清水土流失现状,科学评估水土保持效益,发现工程建设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等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3 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2.3.1 地面监测 地面监测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监测方法,在确定监测点布设的过程中需根据各地水土流失实际特点,划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这种监测由于具有定点、定时、定位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水土流失问题。

2.3.2 “3S”与水土保持监测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3S”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土壤侵蚀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应用已经十分普遍[2]。

RS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多级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具有全球覆盖、快速、多光谱、大信息量等诸多优点[13],通过使用目视解译法、遥感光谱分析法、模型参数化方法、人机交互式解译等遥感解译方法,分析不同遥感平台的影像资料,开展对水土保持监理的动态效益监测;GPS技术具有全天候、三维定点定速定时高精度和可移动定位的测量特点,可用于水土保持的规划和设计、水土流失情况的监管和水土的利用情况变化等的调查,还可用于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的生产建设项目[14];GIS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还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15],将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来提取小流域,有利于数字化下流域的构建,通过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成效和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报告等,并与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搜集,并处理矢量化和属性赋值,从而使小流域数据库模型得以构建,有利于监测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14]。因此RS和GPS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而GIS则更多地表现在有关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应用上,综合应用“3S”技术构建水土保持综合管理及监测平台,可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快速监测。

2.3.3 激光雷达与水土保持监测 激光雷达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的一种主动传感器。激光是具有大功率、高度方向性的光束。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工作的测量精度需要,设定不同的发射功率进行激光扫描,从而实现对开挖边坡、崩岗、山体滑坡等许多形式的水土流失的精细测量[16]。

2.4 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地面监测点有100多个,超过6 000名的技术人员[4],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专项工作受起步较晚且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等条件的限制,使得监测理论和技术都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高铁、水利、煤矿等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会对当地水土资源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往往由于水土保持监测体制和管理方面的缺失、惩罚力度的不强,最大利润的驱使使得很多生产建设单位在做水土保持评估各项工作时并不能很好地落实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从而导致一些法律法规并不能被好好地遵守。

各种监测方法各有其自身特点,因而得到的数据格式、内容、范围比较独立,并不能互相很好地匹配,从而导致无法得到一套全面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

3 展 望

水土保持监测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更多地关注特殊目标和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我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17]。因此我们急需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将流域监测与“3S”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从而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土保持各方面的数据。

从地方政府和相关水土保持部门来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来落实各项工作,并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保护水土的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对于生产建设企业和单位来说,要了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水土保持各项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李智广.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中国水利, 2009 (7):8-11.

[2]付晓婷,曹佳云,贺丹.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1,33(3):200-203.

[3]杜秋.完善我国水土保持法律制度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

[4]尹利.试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7):152-153, 155.

[5]笪志祥,汪绍盛,方天纵.国内外水土保持研究现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1(2):24-26.

[6]张靖宇,周春波,李国辉.Google Earth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4):12347-12349.

[7]沈崇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1994:51-52.

[8]水利部.水土保持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9]曾大林.关于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 (2):1-2.

[10]陈世梅.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7):86-87.

[11]杨勤科,刘咏梅,李锐.关于水土保持监测概念的讨论[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2):97-99.

[12]许峰.近年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理论与技术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9-21.

[13]蓝士斌.基于遥感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D].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14] 夏睿.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6(5):61.

[15]汪亚峰,卢玉东,卢喜平,等.GIS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4 (12):6-9.

[16]陈剑桥.激光雷达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5-17.

[17]高恒.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 (20):166-166, 168.

作者:魏玲 高林林 罗培

第3篇: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浅析

摘 要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于水土流失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水土保持行业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水土保持概念及与其他学科间关系进行阐述,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提出相对应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对于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水土部门一直将监测工作作为基础工作,对于水土监测工作给与高度关注。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现代科技与技术共同使用,对于水土流失全面进行动态评估。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在不断开展,监测技术在不断更新,监测结果越加精准,这为我国的水土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依据。

1 水土保持监测

1.1 水土保持监测概念

水土保持监测就是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保持和环境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检测。我国在1991年就颁布有关水土保持监测法律文件,帮助我国可以顺利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象检测过程中就是对于数据进行采集,在采集中一定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检测是一项对于采集后的数据分析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中更加关注水土流失过程中的转状态。对于对象检测就一定要将观察作为前提,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原因。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以地面水土流失情况作为检测前提。

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角度分析,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两个角度分析。从广义角度而言,水土保持监测就是对于水土流失及治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于水土流失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分析处理、服务、治理,广义角度必须以网络作为基础,因为在监测中包含对于数据的传输。从狭义角度而言,水土保持监测仅仅是将数据采集,这种主要指的是某个监测站的检测工作,更加侧重水土保持监测的合理性、操作性,保证检测站采集数据的准确性[1]。

1.2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最终目的就是对于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因素逐渐认识掌握,帮助水土管理部门将水土资源科学使用,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考数据,及时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向社会进行公布,保证社会成员了解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信息。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中的目标是让水土保持体系建设中具有数据支撑,可以对于水土效益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最终的数据主要是为水土保持科研人员与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参考,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的政策符合社会建设需求。

1.3 水土保持监测意义

1.3.1 为水土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会将社会现有先进技术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使用,这样可以对于水土流失原因、预防、规划和评价等水土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拓宽水土科研人员对于水土了解程度,提升水土科研人员对于水土研究水平。水土保持监测将对于水土保持等工作的科学含量全面进行提升,从最大程度上将原有水土科研人员研究中的问题解决,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设。

1.3.2 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水土保持监测采集的数据将成为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基础性依据,缺乏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水土流失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并会降低水土流失的治理效率,水土保持方案工作的精准与操作将大幅度降低,直接影响我国环境的质量。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可以将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方便管理部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保证水土管理部门在水土保持规划制定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让水土管理部门可以在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确保水土管理部门工作效果,增加社会群众对于水土管理部门的信任度。

1.3.3 提升水土保持决策水平

我国对于水土保持管理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及时预报与公布,水土保持各部门必须承担相对应的工作责任,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水土保持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内水土保持情况的有效信息,确保不同区域内的水土保持部门开展适合当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升了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于该区域内生态环境监控水平,促进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加快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2]。

2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2.1 自动化地面检测

目前,我国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较多,但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并不成正比。因此,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建设还有待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全面与及时地对于水土流失进行跟踪性监测,对于不同地区的监测覆盖率较低,监测频率与次数无法达到实际需求。根据这种情况,水土管理部门将自动化地面监测方法认为是解决水土保持监测中的有效途径。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缺乏的是对于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等环节效率,在这些环节中包含了对于不同地区内的水资源、土壤采集工作,对于采集的水、土壤分析技术。现有的水土流失技术还有待开发,技术中的经济性与稳定性存在较大问题,对于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要尤为关注。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尤为关注,自动化检测技术不仅仅能够将水土监测工作效率提升,还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已经成为经济成本不断上升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发展方向。现有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对于风蚀监测、沟道侵蚀监测中较为薄弱。

2.2 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管理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将对于全国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这就需要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开展网络式管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网络中,可以在不同角度对于水土保持技术进行管理与分享,这样水土保持监测站的数据就可以为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精准与全面的数据信息。新型的网络水土保持管理系统可以将我国的水土数据采集,集中性分析与处理,保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

2.3 调查技术

调查技术是一种常规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但水土调查技术并没有像地面监测技术那样成熟,特别是询问调查与地面监测技术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技术在使用中需要将经济水平与人文环境进行考虑,这将影响调查数据的精准性,最终影响水土管理部门对于水土流失的评估。国际中对于水土流失调查技术提供了标准化调查表,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可以进行参考。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城市间的经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设计调查表是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3]。

3 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

3.1 基础性研究相对落后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所需求涉及的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中,人们对于环保越加重视,对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求越加严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仅仅将工作理解为简单的数据采集,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研究并不予以重视,现有的基础性研究已经不能与水土保持监测的需求相吻合,限制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对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主要可以总结为:水土管理人员有缺乏数据共享理念,国家并没有制定数据共享法律法规,水土保持监测基础性单位经费投入量低。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想要将数据共享,但缺少快捷方便且具有权威性的共享平台,严重限制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开放程度,容易造成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对于不同地区内水土错误认识,与人们正在增加的环保意识存在较大差距。

3.3 数据采集技术有待完善

水土保持监测在对于数据采集中,由于受到资金上面的限制,造成观测项目与国家规定将存在一定差距,更是与人们对于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系统环境需求差距较大。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形式完成,对于数据采集效率较低,数据的准度性有待确定。想要从根本上将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加快对于水土保持监测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完善,让数据采集技术真正达到人们的实际要求。

4 结语

城市快速建设中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但我国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关注时间相对较短,生态环境已经破坏较为严重。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注重对于水土保持监测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让基础水土保持监测站成为经济高效的工作部门。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建设中一定要将科技成果进行使用,让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为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逐渐将水土数据向社会公开,让人们对于水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保证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杨勤科,王略.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J].水土保持研究,2008(5):221-225.

[2]许晓鸿,常晓东,刘艳军,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7(3):57-58.

[3]陈世梅.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86-87.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杨卓

第4篇: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初探

摘要: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还处在发展状态,许多监测体系待完善,必须设有相关的管理体系,为公路建设的水土保持提供技术供应。以进一步使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公路建设项目还存在项目重,跨度大的困难,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检测分区方式。以达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目的。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探析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城镇地区的基础建设脚步也在逐渐加大,而处于城市交通核心部件及公路,在发展城市经济的道路上有极大影响。结合公路建设的用地广、跨度大、路线长等特性,导致在建设环节中出现浪费资源即乱丢土渣现象,路基建筑及挖掘等活动持续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大了城镇环境污染问题,破坏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必然是展开建设项目的必然,其对建设环保节能及友好型的社会有重大含义。

一、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存在的困难

(一) 主体工程所存在问题

在相关实例报告中的目前状态介绍提到项目概况与项目区概况两个问题。近些年,由于国家开始对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加以看重,对水土保持的专业性人才也扩大了需要,此时便出现了供应短缺的现象,许多与该专业相关联相接近的人员也加入到这个行业来,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都不够深度,无法实际操作水土保持工作,其在项目建设开发的认知与领会上都不够透彻等问题。在主体工程方面,水土保持认识与实际评价不同。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的范围越来越广,每个项目确立后都必然要起草水土保持方案的报告,这也是每个单位机关越发关注的,但其方案立意并非以保护水土流失为目的,而是为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成立与投合主体工程的需求为主旨,受制于主体工程的安排。这种不相对的问题产生,导致在主体工程中其水土保持分析及评判要比选择没有采用水土保持的数量目标差别太大,施工设施分析不完整,缺乏施工流程及时空方面结合考究,从而使得主体工程水土分析与评价仅存在于表象。

(二) 水土保持监测的问题

通过对新项目所形成的土地流失量和水流失量进行预测,来推断建设工序中有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的大概位置及重点部位,也便是水土保持检测中最关键的步骤及水土流失预测,以此为进一步做出有方向、实际性的防水土流失操作方案与建议。现在所普遍采用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案多为类比法,也就是对各项目区之间的水土流失数值采取分析对比的方式,来修整更适应的预测项目值。国家相关条例规定公路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检测需对大范围的挖掘破坏面、弃土区以及石材中转站等多个大量流失点做中心,划分监测小据点,平均分布设置3个左右的监测点。还应结合各区域及公路建设施工的特性,工程一旦开始,就必然会有极多的丢弃土渣及路面填充任务,而路基和取土场及弃渣这些水土流失的关键点都会被多次改动,导致监测点及定点难以设置。

(三)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相关问题

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首先要制定防治目标,既要求现行规格,又要便于达到。其控制着水土保持方案的控制对象,又对工程检测有了主要验收标准。以预防目标的数量化发展,要考虑相关规定与工程具体状况是否相符,还要对水土流失的环境背景及植被的覆盖率进行估量。按相关规定,水土流失的防治范围包括该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区域所要承担的所有预防工作及范围。所预测区域预测大了,会加大建设单位的任务;所预测区域小了,要防治的水土流失没做到。因而,根據"谁挖掘建设谁负责其水土流失"的原则,进行合理恰当、遵循实际的分配。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与存在隐患区,项目建设区又包括实际展开建设区域及该单位的征集区、土地使用范围,工程会直接改变的地势、植被破坏及干扰地区都是要管理的关键范围。

二、 公路建设项目检测水土监测体系建立

(一) 水土保持检测体系建设

通过建立公路建设项目监测体系,来继续达成和完善监测结构,监测定位,监测目标,监测方式及专业技能等内容。由公路建设而产生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与开发因素,根据公路建设的特性,来明确具体监测内容。进行水土流失具体情况的监测包含: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开展,主体工程区,施工区等变化状况,水土量流失程度状况等。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成效监测包含:所占区域植被存活率、主体工程区、成长状况、路基边坡的稳定性等。综合公路工程建设及其水土流失的特性,监测水土保持范围的方式报告中要明确水土流失的预测责任区域,监测区划分为项目建造区和直接影响区,按照各工程的不同规则及各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性,来分布监测点,包括干扰地表,损坏植物的状态监测,主体工程区的空地区,施工中出现暴雨之后的路基冲刷量,来实行水土流失及监测。还有对弃土场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护监测及植被存活监测等。伴随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任务的持续发展,所监管的内容与监测指标都在不断完善,按照其监测目标与方向划分指标: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温度,降雨,风向,土地物质等还包含土壤;主体工程监测包括了施工时间,占地范围,类别,基地挖掘等方面。

在实际监测实施中,可采用的监测方法按具体情况可分为沟蚀法、钉桩法和调查法。第一种主要是采用高填路基和深挖掘的方式为监测重点,使用细沟体积来实行位置确定。而钉桩法就是采用钉桩来辅佐实现面蚀监控,标桩的位置要根据其在施工过程中所被运用频率来安排。

(二) 水土保持监测对策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是建设项目中切实可行的工作探究,是建立在探究和研讨主体工程可操作计划的根本上,由对现场勘测、调查等方式,来明确项目建造中可能会出现的水土流失区域及原因,并及时设计防治方法,来达成防护或是降低建设项目中所增加的水土流失的目标。建设项目的可实际操作性对项目实现有重大影响,而通过分析主体工程,来对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所监测的弃渣场、类别、土壤等方面关键内容,建设项目的研究报告中不会过多提到。为改善此类问题,一些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会依照主体工程所确定的路线,进行实际调研、勘察来对工程所要求的选择相应区域。

(三) 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议

应强化主体工程水土保持研究和分析,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测定探究,讨论主体工程方案的不完整性,增加和改善水土保持设计,努力修整和改革主体设计中的不足,从而达成更大程度来掌控干扰区域、降低植被损伤、丢弃土渣及水土流失等状况,来加速实现保护项目生态环境的目标。

三、 总结

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是展开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对改良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控防有重大影响。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还处在初步发展状态,在实际施工环节中会产生相应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技术的发展,专业人员不断的自我提高与实践总结,相信一定可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以为水土流失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及指标,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探究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探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年第02期.

[2] 徐华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年第09期.

[3] 田雷;杨胜天;王冰.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与技术现状初探[C].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150-156

[4]辛树帜、蒋德麒,《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作者:庄文婷 韩军

第5篇: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摘 要:对于我国当前的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而言,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重要环节,不仅可为水土保持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可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特结合迄今为止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对其所获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发展历程;成就

前言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水土流失规律的认识,来为水土流失现象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依据。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推动作用下,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近年来也逐渐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水土流失治理理论的与时俱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特从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出发,对于现有成就做出了阐述,现总结如下。

1.通过试验观测,探索水土流失规律

在水土流失规律的探索进程中,试验观测是初级阶段的一大重要环节。试验观测主要是将小流域综合试验区、地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作为观测对象,并对其各种水土流失因子、产沙过程、回流过程、径流量等相关因素进行观测,来对水土流失规律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以1973年我国在陕西省建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验基地为例,通过将纸坊沟小流域作为试验区域,对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定位监测[1]。据悉,该试验站目前所建设的径流小区已多达160以上,且在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进展上,已经可对坡型、坡长、坡度不同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分别观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用于水土流失规律探索的技术、设备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当前的试验观测工作中,数据的采集、记录、传输、测试等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行,为水土流失的观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条件。

2.通过区域动态监测,提供生态建设依据

对区域水土动态保持监测,主要是通过对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分布情况进行切实掌握,并将监测结果作为依据,对生态环境现状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人工调查对水蚀的面积、分布情况、强度等水土流失形式进行了探查,所获取的数据在后期确定长江、黄河重点治理区的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遥感技术+地面监测技术的利用,对全国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分布情况进行了大致掌握,由此使全国水土流失现状得到了较为宏观的展现[2]。1999年,我国通过利用遥感影像(具有更高分辨率)对于全国水土流失现象进行了探查,同时对水蚀、风蚀的交错区做出了划分,使全国水土流失的动态情况得到了更为清晰地展现。以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为例,地震现象发生后,我国水利部迅速针对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的灾区水土流失情况展开了调查,取得的调查结果在日后的灾害生产重建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通过建立监测网络,促进动态监测水平的提高

对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进行监测,主要是通过建立起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临时监测点、常规监测点等层次式网络结构,旨在通过数据的采集与交换来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据悉, 自1997年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成立后,各区域的保持监测机构均逐渐得以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网络监测体系[3]。就当前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现状而谈,相关的监测机构人员队伍正处于不断壮大的趋势当中,所涵盖的专业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水土保持、地理、林业、水利、计算机、遥感等,在专业配套、结构方面逐渐取得了长足稳定的发展,为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工作奠定了可靠的专业基础。另外,当监测网络得以初步建成后,动态检测与公告的基础设施也随之获得了发展契机。国家首先针对各级监测机构的配置及设备进行了建设,并对相应的数据库与应用系统进行了大力开发,在技术与设备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建设成本。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对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做出进一步完善,同时对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建设力度,由此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通过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决策水平的提升

对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进行建设,主要是通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来对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管理与决策能力进行提升。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革新的当前,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得以扩大。从80年代开始,以“黄土高原区域治理重点攻关项目”为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将门头沟作为试验区,对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进行了开发,为后期水土流失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4]。2002年以来,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取得了较大突破,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特针对监测信息的采集、管理、共享工作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且对相应的系统软件进行了初步研发。另一方面,我国各区域针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处于逐步扩大的状态。例如,在长江上游区域,应用了滑坡泥石流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在黄土高原区域,应用了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总而言之,在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得以不断加大的当前,水土保持数据库的相关信息结构也随之得到不断的完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业务的角色分析水平,对于水土保持监测在社会服务中应用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安全信息收集的传感器,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开展意义。就我国当前的水土保持监测而谈,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呈日趋成熟趋势,且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要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质性推进,还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与理论的整合工作,加大研究力度,由此为水土保持事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宪春,王万君,王爱娟,等.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4(08):64-66.

[2]聂云举.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4(28):96-97.

[3]罗霞,华国春.输变电建设水土流失特点与水土保持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183.

[4]王锋,李云涛,孙树国.二级公路工程滞后性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4(05):99-105.

作者:范立峰

第6篇: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方向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壮大,但是某些建设单位不重视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直接导致绿色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从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研究水土保持的检测方法,提高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管理水平,本文就水土保持检测工作的发展方向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方向;分析

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现代化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现阶段水土保持检测工作的发展较成熟,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土流失在治理理论方面的突破,准确掌握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实际状况以及防治进度,有效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化管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管理模式不科学

现阶段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在效果发挥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和事先所期望的存在差异。项目建设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体一般情况下是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起到约束管理的作用,但是在约束管理程度上力度却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客观以及全面的实际效果发挥[1]。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是一种环境保护公益性事业,那么某些人就认为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应该是政府主持工作的,由政府财政出资进行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这种监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项目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保持真实性以及全面性,而且也能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系统性。因此,为了客观合理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该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进与优化调整。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落实项目数量少

水土保持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多,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水土保持的试验站,对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适时监测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环境效益的发挥。影响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人为因素在水土流失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我国加大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力度,国家从财政政策上逐渐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政策,增加对水土监测工作的财政支出,从2003年以来,各地政府编制的项目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越来越多,已经批复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也在逐年增多,但是开展并落实执行的项目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数量却依然很少,因此,要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的执行力度,发挥实际作用。

二、现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方法上进行完善

现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还不够成熟,监测管理方法不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水平不均衡。一部分水土保持的监测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开展工作,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优化调整适应监测工作的个性化需要[2]。但是某些水土保持的监测单位在监测方法技术上不规范,监测经验缺乏,不能根据监测技术进行活学活用,经常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给项目建设的施工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不断完善开发水土保持的监测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化、自动化高新技术,全面提升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根据水土保持的具体要求,做到监测技术方法的科学合理。

(二)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并落实执行

水土保持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举措,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必须落实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严格落实执行我国的新水土保持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水土保持业绩考核体系,将各地政府的工作政绩与水土保持的監测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全方位监控水土保持的破坏面积、水土流失的措施采取情况、突发性水土流失现象以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执行情况等,加大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保证监测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其次,根据我国新水土保持法,制定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制度,细化生态补偿费的征收内容以及管理办法,将生态补偿管理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内容进行细分,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照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执行,若出现工作失误,必须给予相关负责人一定经济处罚,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从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开始推行,逐渐推行至全国,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指标标准,保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三)创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监测技术体系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要将创新性思维贯穿于整个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全过程,准确把握监测工作的技术创新趋势以及方向,不断将现代化高新技术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信息化以及科技化。不断更新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信息数据,建立健全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存储以及分析发布的综合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全国各级水土保持管理业务的服务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3]。可以运用遥感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全面定位水土流失的地理范围,进行水土流失密度的抽样化调查,准确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化管理情况。在全国的各大高校推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创新平台,利用高校丰富的创新性资源,实现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

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强大支持。现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展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以及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支持,利用先进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从整体出发,在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参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海平.对神东矿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4,14:43-44.

[2]鲍文,陈国玉,符正良.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成效及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03:6-8+65.

[3]张亚飞.庆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浅析[J].甘肃农业,2014,22:68-69.

作者:杨波

第7篇:水土保持监测论文

3S集成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摘 要: 结合云南省情况,分析了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述了3S技术(RS、GPS和GIS)及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并就3S集成技术在我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动态监测;3S技术;应用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大量增加,毁林开荒、陡坡耕作以及开发建设项目等使地表植被受到严重扰动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引发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已成为我省的头号环境问题。为了动态了解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省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已势在必行

目前我省对小流域以及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的水土流失监测,大多采用传统的常规监测方法,如设径流小区、控制站等地面观测以及调查监测等,这些方法速度较慢,监测结果精度较低,不能实时提供水土流失情况,不能有效地实现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利用3S集成技术,即GPS,RS,GIS相结合,可以实现重点时段对重点流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快速、适时地动态监测,提供较为准确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流失量,为灾害的发生、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 3S技术简述 1.1 遥感(RS) 遥感(RS),从广义上说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

物体或事物的技术。遥感一般选用卫星或飞机作为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遥感探测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视域范围大,不仅可以获得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信息,而且可获得紫外、红外等波段的信息。因此,卫星遥感影像能够快速提供地球表面的信息。1999年、2004年我省先后利用遥感调查技术对全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了两次普查 1.2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多功能、应用广泛等特点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系统包括三部分,即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1〕。GPSRTK技术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是目前实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包括以一台GPS接收机为基准站,一台或多台接收机为流动站,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RTK定位技术是将基准站的相位观测数据及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方式及时发送给动态用户,动态用户将收到的数据链连同采集的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从而获得动态用户的实 时三维位置〔2〕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并存的特点,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迅速获取满足需要的各种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利用GIS可以建立图形属性库,对遥感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且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利、快捷的决策依据

2 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监测要综合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地面观测、专项试验、调查统计、数理分析等方法。可根据不同监测对象、不同监测层次,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与技术。RS技术覆盖范围广,用于获取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信息;GPS技术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主要用于确定和获得地理位置信息;GIS技术有优越的图形、属性数据处理的特点,用于编辑、分析监测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3S集成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适时动态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方法。 2.1 遥感(R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相相对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可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治理效益等。国内利用遥感技术,采用卫星影像已对黄河流域、长江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董敏等就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效益评估、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果地面遥感监测系统能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得到充分应用,将使部分监测工作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 2.2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因遥感有一定的时间性,有时地面的变化,在影像上得不到及时的反映,这时即可运用GPS对其进行补充、校正。GPS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可分两个层次:宏观方面,针对大流域或一个区域可建立GPS控制网,在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像控点测量,为航空遥感像片的定向提供加密点,这样有利于区域内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和提取;微观方面,针对坡面、沟头和沟底可利用GPS技术监测坡面地形变化、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速度、沟缘线后退速度,甚至可以监测典型样点水土流失量(流失厚度),包括崩塌、滑坡及堆积。对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不仅可以定期观测开挖面、堆积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可用GPS现场测量挖填土方量、堆积量和弃土弃渣量。此外,还可用GPS在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确定扰动地表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等。〔4〕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3S”技术信息处理中心。GIS可以通过某些已知相关的空间数据经运算得到新的空间数据,也就是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运算生成新的专题图件。GIS的DEM和DTM模型能大量 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DEM利用已知的等高线采用某种数学方法插值生成,DTM是由DEM产生的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高程分布、地面坡度和坡向等。通过扫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将地形输入微机,经过矢量化,通过DEM和DTM模型运算,即可得到全省的地面坡度分级图。还可把其它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图(如降雨等值线图等)矢量化输进微机。运用叠加分析模型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图叠加,输入适当的参数标准,GIS即可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布图等新的专题图件,通过该专题图即可以获取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再通过一些其它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对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治理效益等进行分析预测,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科研业务部门治理、监督、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3 3S集成技术应用探讨

利用3S集成技术在我省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地掌握各地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等有关信息,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给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但目前3S集成技术在我省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3.1 提高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

为从遥感数据中精确提取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有关信息,必须采用区域遥感信息多波段、多时相、多平台复合以及遥感信息与地图的复合,遥感信息与DTM的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分 析与主导分析相结合,室内判读与外业调查相结合等办法,尽可能准确地获取水土流失因素等信息。3.2 3S集成与4D技术相结合GIS、RS、GPS三种技术逐步走向集成化和相互交融,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的GIS以矢量数据为主,与遥感数据结构不一致,从而限制了3S的集成。而以栅格数据为主,兼容矢量数据的4D技术为3S集成提供了最佳技术手段和途径。4D技术是指DEM(数字高程模型)、DOQ(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图)和DIG或DTI(数字专题图)4种数字产品生产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拓出了一条高效率、高精度、简便易行之路。 4. 构建全省数字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

对重点防治工程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建立高分辩率的三维动态模型以及典型区域的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结合3S集成技术,构建我省数字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我省范围内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我省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实现我省水土保持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应是我省当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势在必行的一项项目。 5. 结语

危岩体等类型的岩质不稳定体,其稳定性不仅受主要的不利结构面控制,同时所处的地质应力场及外部环境(如地下水、运行工况)也是较主要的控制因素。对其稳定性的评价,应在勘探清楚基本地质特征的前提下,确定其控制性的结构面后,提出合理的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利用适合实际模型的计算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其稳定状态。本工程危岩体在基本资料的勘察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际地质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利用符合实际地质模型的SARM法评价计算,在分析计算成果的基础上,为设计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丰坪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 地质报告〔R〕1(2003.08)1 〔2〕 潘别桐1岩体力学〔M〕1地质出版社1北京(1988年版

〔3〕 刘 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2〕 李 征,何良华,吴北平.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J〕.测 绘信息与工程,2002,27(2):22~25. 〔4〕 董 敏,李海宽,于亚文.地面遥感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监测中 的应用初探

〔5〕.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63~64,93. 〔6〕 李雅素.GPS功能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7〕.陕西林业科技,2001,3:59~62. [8] 李智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9 [9] 郭索彦,姜德文,赵永军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1):51-56 [10] 李智广.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初探.水土保持通报,2005,25(6)91-95 [11] 李绅东. 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研究,2002(4).

第8篇: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抗蚀性等),汛期降雨、大风日期等气象参数。

(2) 针对工程扰动土地面积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监测扰动地表面积变化情况;

(3) 针对各建设区域内填方数量、挖填面积变化情况,运移变化情况,体积形态与面积变化情况分别进行调查;

(4) 针对工程建设区内林草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

3.1.2 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

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内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监测,此外还包括对项目周围土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监测。

3.1.3 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

根据六项控制目标的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内容如下: (1)扰动土地及治理情况

根据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采取测量的方法,统计项目建设区内土地扰动面积和程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分别计算各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保设施实施及保留情况

采取调查测量的方法,统计项目建设区内水土保持临时及永久设施面积,以及项目建设区扰动后治理面积情况。

(3)施工期间拦渣量

主要在施工期间进行监测,监测各区的临时堆土场地。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填方数量,取土量、堆放高度,根据调查、观测及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临时堆土堆放点的流失量,弃渣量去除流失量即为拦渣量,再推算各堆土区的拦渣率。

(4)植被可绿化面积和实际绿化面积监测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植物设施情况进行标准地样方法或样线法测定。经过测量统计,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

(5)林草植被恢复情况监测

根据统计已设施的植物措施面积,并调查项目施工后的实际用地面积,计算林草植被覆盖度。

4 监测方法

扰动土地面积、水土保持指定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测量为主。结合实际,可以布设监测样区、测钎监测点等,开展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监测方法采取调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量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观测;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

4.1 定点观测监测

主要针对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水土流失程度变化和拦渣保土量等指标进行定点、定位的地面观测。在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及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

典型采样相结合,获取数据。用观测结果与同类型区平均流失量及允许流失量分析比较来验证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及设计的合理性.在运行过程中做必要的补充。

在固定点位分别布设简易观测场,水蚀监测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与沟槽实地调查法和径流小区,对各类边坡所形成的侵蚀沟进行量测、统计等;风蚀监测采用测钎法或集沙仪收集扬沙法进行量测、统计等。

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水蚀监测,选择各监测小区内不同坡度的锥型临时堆土场,在汛期前将直径0.5~1cm,长50~100cm的钢测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以及时段末,观测钉帽出露地面的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新堆放的土堆应考虑沉降产生的影响,在平坦地段设置对照观测或应用沉降率计算沉降高度,若竹钎不与土体同时沉降,则观测值应减去沉降高度为实际侵蚀厚度。

坡面量测法重点监测边坡的水蚀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典型场次降雨或多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长度进行量算,同时测量坡面的坡度,根据经验一般面蚀侵蚀量是沟蚀侵蚀量的30%,将小区沟蚀量加上面蚀量从而求得边坡的土壤水蚀量。

4.2 调查监测

主要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环境状况,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采用调查法进行监测。

对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情况、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弃渣数量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实地调查结合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洪涝灾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采用实地调查结合实地量测等方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 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样方调查结合量测计算的方法进行。

4.3 其它项目监测

主要针对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进行监测。采取实地定点测量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相关规定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再利用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先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监测法进行。

5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5.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5.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工程的总体布局及其项目特点,防治责任范围主要为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永久占地在项目建设前就已经确定,并经国土部门按权限批准,该部分监测主要是对永久征地围地认真核查,监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有无超越红线开发的情况及各阶段永久占地范围的变化;临时占地面积也会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该部分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超越范围使用临时占地及临时占地面积变化情况。

5.1.2 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主要采用无人机遥测、实地量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确定扰动边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时段各分区扰动土地面积。

5.2 取料监测结果

分别详述设计取料情况,取料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监测结果,取料对比分析,弃渣监测结果及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监理定义

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度、质量、投资)监控和管理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监理工作方法

工程水土保持监理主要按照资料检查核查的方式进行,核查内容主要包括: ⑴ 核查现场记录:认真、完整核查施工现场记录,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线的各种情况。

⑵ 核查发布的文件:核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核实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⑶ 核查主体工程监理过程:查阅监理工程师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检查、验收资料。检查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的现场指令及改正情况。

⑷ 核查材料报验资料:核查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的检测,对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资质、年检情况、仪器设备的校验情况以及拟定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核查施工单位进行试样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并对结果确认。

同时,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水土保持现场调查

对施工的工程措施数量进行现场勘测丈量,对植物措施面积、数量利用手持GPS测量。对工程质量利用现场观察、测量、查阅施工资料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对工程进度采用查阅各分部工程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验收报告、竣工报告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3监理内容

3.1 工程措施施监理内容

⑴ 检测施工过程中土地整治工程与坑凹回填工程布局、规模与方法; ⑵ 调查统计场地整治利用方向、工程措施布设的数量、规模尺寸和质量; ⑶ 调查统计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地表引水工程、地下引水工程的布设、规模尺寸与材料;

⑷ 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3.2 植物措施监理内容

在种草工程在施工中对照设计,逐片观察,分清荒地或退耕地长期种草与草地轮作中的短期种草,按设计图斑分别做记载,认证数量。统计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进行检验评定。

3.3 临时措施监理内容

⑴ 检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区临时措施的拦挡形式、规模和防洪标准;

⑵ 统计排水沟(渠)、暗涵(洞)、临时土(石)方挖沟的标准、规模和特征尺寸;

⑶ 覆盖用土工布、塑料布、草、树枝的数量、规模和质量。

3.4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综合评价

评估项目建设单位是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是否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并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情况 4.1 质量控制工作

⑴ 事前控制

监理工程师首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力量进行审查。 其次,监理工程师严格控制设备、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 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进行控制,重点是审核其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主要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施工方案是否科学,施工方法是否合理等。

监理工程师审查与控制施工作业的辅助技术环境(水、电、路、照明、防护、交叉作业等)、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

及自然环境(防洪、防高温、渗水等)。通过以上方面的事先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 事中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分部工程或单元工程的施工工序及特点,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强化管理、从严控制,将事中控制作为主要控制段加以实施。

每道工序、单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先由施工单位“三检”合格后,报工程师进行复核,工程师现场复核配料单、原材料质量和检测报告等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允许其进行下一步施工。对不合格的石材坚决予以清退出场,对质量不合格的部位指令施工单位予以返工。绿化主要控制其种子质量,对不合格的种子坚决予以清退出场,对质量不合格的部位指令施工单位予以返工。

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中,每周召开一次监理例会,重点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安排。经过监理工程师认真监督,严格控制质量点,承包人按照监理工程师指令和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有关标准。

⑶ 事后控制

对于浆砌石砌筑工程而言,事后控制重点检查其浆砌石勾缝质量、养护,指令施工单位认真查找工程质量缺陷,确保工程质量。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真检查与督促,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对于绿化工程而言,事后控制主要控制管护和补植。

4.2 质量检验及评定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⑴ 工程质量检验

① 施工单位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施工单位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分部工程,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检验。

② 对完工后需覆盖的隐蔽工程,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复核,报业主核定,合格后才容许覆盖。

⑵ 工程质量评定

分部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工程师复核,报建设单位核定:单位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建设单位审核、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为:①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②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优良标准为:①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②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为:①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②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③外观得分率达到70%以上;④施工质量检验资料基本齐全。优良标准为:①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②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③外观得分率达到85%以上;④施工质量检验资料齐全。

4.3 总体质量评价

工程监理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种子等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了实测实量检验,原材料使用合格率达到规范要求。经过参建各方友好

协作,共同努力,最终工程外观规整,防护工作稳定,排水工程通畅,植树种草生长正常,各单位工程质量合格。

5 水土保持工程进度情况

采用动态进度控制监理方法,对施工单位的资源投入状态、资源过程利用状态和资源使用后与目标值的比较状态三方面进行控制。

根据工程的规模、质量标准、工序复杂程度、施工的现场条件、施工队伍的条件,对进度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审查施工工序安排是否符合要求,进度安排是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审查进度计划合理可行后签署意见批准实施。

监理工程师随时跟踪检查现场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单位按批准的进度计划施工。要求建设单位及时核实工程完成的数量、质量,做好下步的进度安排。督促承建单位按批准的进度施工,做好监理日志,并结合工地例会做好汇报记录,收集各种有关进度资料,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别做出具体全面分析,分析造成进度拖延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分析造成进度拖延的原因,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纠偏措施,加快进度。并分别对投资控制工作,投资完成情况及投资控制综合评价进行简述

6 监理结论

最后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是否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要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建议。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阅读下一篇:思想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