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军人本色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持军人本色(精选7篇)

保持军人本色 篇1

气节主要指一种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品质,它集中体现了人生的信仰、志气和节操。我们通常说的国要有国格,人要有骨气,就是指要有气节。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有规律的,但这种发展进步要通过正义的人们所进行的自觉斗争来实现。崇高的气节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失去气节,个人就会失去灵魂,军队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没有气节,也是衡量善恶,区分勇懦,辨识忠奸的一个“试金石”,所谓“疾风知劲草”、“时穷节乃现”,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最终要在气节上见分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以及深化改革中各种困难风险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只有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才能顶住种种压力和诱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贡献力量。培养锤炼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官兵立身做人的重要内容。

一、崇尚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把名节气慨作为立国守身的重要原则,殊加珍视和敬奉。勤劳勇敢和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反抗强暴、抵御外侮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种气节观,不仅深深浸入了我们的国格和人格,而且在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人们喜爱松、竹、梅“岁寒三友”,赞美“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欣赏临霜傲放的秋菊,吟颂“惟吾德馨”的陋室,寄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敬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汉等等,都是极好的证明。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这种“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的精神始终绵延不绝,哺育了无数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的英雄豪杰。他们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苏武在荒凉孤寂的异域苦苦守节19年,坚贞不渝;岳飞面对国土沦陷,决心“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陆游垂暮之年,复国壮心不已,写出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名篇;文天祥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绝笔;林则徐抗御外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坦然面对个人的沉浮荣辱;谭嗣同为变法慷慨赴难,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正气歌去唤醒来者。他们的铮铮铁骨,凛凛忠魂,显示出巨大的人格力量,激励着历代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祖国的繁荣和昌盛而不懈奋斗。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古人讲的气节中,那些为封建家族或君主尽忠死节,妇女为丈夫殉身守节等糟粕,是应当剔除的。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气节,培育和形成了崭新的革命气节。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溢着浩然正气的历史,蒋介石的大屠杀没有扑灭革命的火种,共产党人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进;千难万险的长征路没有挡住革命洪流,红军“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创造了

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凶悍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和武装到牙齿的八百万国民党军队没有逃脱覆灭的下场,党领导下的军民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加大炮”,建立了新中国。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这样说过: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里所说的“气”,就是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气节,凭着这种气节,革命先烈“砍头只当风吹帽”,面对死神脸不变色心不跳,显示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本色。李大钊笑对刽子手的屠刀,发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庄严宣告;贺龙抛弃高官厚禄,发誓就是把脑壳砍了,也要跟共产党干到底;方志敏甘于清贫之苦,对投身革命无怨无悔;叶挺身陷囹圄之时,吟就了威震敌胆的《囚歌》。从大渡河十八勇士,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从立志甩掉石油工业落后帽子的“铁人”王进喜,到研制“两弹一星”为国争气的科学家群英;从“拒腐蚀,永不沾”的好八连,到视改变阿里藏区落后面貌为“天职”的孔繁森,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以气贯长虹的豪迈气慨和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精神,证明自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从而向世界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贯穿于我党我军长期斗争实践的革命气节,是中华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升华。这种革命气节的基本特征,是为党的理想尽“忠”,为人民的利益守“节”。其主要内容包括:⑴忠诚党的事业的坚定志向。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即使在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也不改变革命的初衷,不动摇既定的信念,不丧失必胜的信心。⑵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原则立场。不怕鬼,不信邪,旗帜鲜明地同错误思潮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⑶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博大情怀。自觉把个人得失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维护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⑷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慨。英勇顽强,有我无敌,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始终保持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我军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必须把革命气节作为每个官兵基本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情操,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二、贞守革命气节是新形势下经受严峻考验和履行我军职能的重要保证

崇高的革命气节,不仅过去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新形势下实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巨大政治优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也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先烈和志士仁人浴血奋战、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东方崛起,始终亡我之心不死,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和遏制的战略,并把我军作为渗透破坏和“心战”策反的重点;在国内,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但深化改革

中存在各种利益矛盾,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异常尖锐复杂,并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部队内部来。这些都使官兵的理想信念、革命斗志和道德情操面临新的考验。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确有少数官兵在复杂的斗争中和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政治意识淡化,是非荣辱不分,丧失了革命军人应有的气节,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个别老同志忘记了当初参加革命时的誓言,晚节不保,陷入错误的泥潭。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能否贞守革命气节,是关系到保持我军性质本色和作风的重大问题,而严峻的考验又对保持革命气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重大的原则是非问题,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讲政治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大节。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体现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政治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地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决捍卫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的错误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德,跟党一道前进,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等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界限,同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作不妥协的斗争。要坚定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敌对分子分裂、颠覆和制造**的阴谋保持高度的警惕,捍卫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面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要始终保持拒腐防变的意志品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更新,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却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气节的巨大腐蚀剂,能不能经得住这方面的诱惑,是一场严峻考验。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取之有道,能够成为我们生存发展的条件,但对金钱的贪欲,又会把人引向毁灭。革命军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决不能不顾差耻,出卖灵魂,成为金钱的俘虏。生活改善是人的正常需要,但把吃喝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必然导致腐化变质。革命军人既要在血雨腥风中坚贞不屈,更要防止在“酒绿灯红”和歌舞升平中目眩神迷、销蚀斗志,坚决破除“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讲革命精神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但个人私欲恶性膨胀,就会涣散斗志、危害革命事业,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应当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面对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要始终保持乐于奉献的情操和胸怀。军人的牺牲岂止在战场。战争年代,我们主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和平时期,更多的则是得与失、公与私的考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和政府鼓励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但军人的物质待遇只能随着国家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逐步改善。特别是当前改革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我们更要深明大义,为国分忧,自觉忍耐,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绝不能计较个人眼前的利益得失,动摇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决心。古人曾经说过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在雪域高原、边关哨卡的广大官兵甘愿“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长年战斗在沙漠戈壁的科技人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新时期的英雄战士”李向群家富不忘报国,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舍生忘死。这些可歌可泣的感人品质,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和人生的正气之歌,永远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崇尚的。

面对复杂的国际斗争,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我们历来珍视同其他国家与人民的友好合作,更加珍惜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是我军的神圣职责,革命军人应当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成为保持民族气节的模范。在对外交往中,要不卑不亢,维护国格人格,严守国家机密,坚决反对妄自匪薄、奴颜卑膝、变节求荣。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问题上,不信邪、不怕压、不当软骨头,决不退让和屈服。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炮舰政策”面前,不被敌人的高技术武器所吓倒,坚信正义战争,人民战争的力量,敢于以弱制强、以劣胜优。同时,要只争朝夕,加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以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力量,切实担当起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安全保证的光荣使命。

三、在努力学习、艰苦实践中不断培养和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

革命气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培养蓄积的结果;保持革命气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终生的任务。伟大的时代呼唤崇高的精神,人民军队应当成为造就大批英雄战士的熔炉和学校。广大官兵要在宝贵的军旅生涯中自觉加强气节锻炼,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我们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军队,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展现出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厚望和重托。培养革命气节,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革命气节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一个人只有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正确把握,才能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只有对人生目的有了透彻理解,才能勇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讲过“夫志当存高远”,西方的哲人也说过“没有信仰就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人格的高尚来自人生目标的高尚。革命先烈之所以具有“砍头不要紧”的凛然正气,就是因为坚信“共产主义真”。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打了败仗,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使革命气节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坚持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精神世界。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往往与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渊博的学识对气节的培养很有帮助。比如,懂得了宇宙的浩瀚广袤,会使人胸襟开阔,认识到个人名利的渺小;掌握了科学原理,就会认清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荒谬,树立正确的信仰;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致于盲目崇洋;学习法律知识,有助于增强社会正义感和自律意识,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感悟人生的善恶美丑,受到深刻的启迪和警示。愚昧无知,必然导致思想的庸俗和情趣的低下,每个同志都要增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潜下心来多读点书,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充实自己,陶冶情操。

坚持严格的党性锻炼和部队艰苦生活的磨炼。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革命性的集中体现,培养革命气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养成维护原则、严守纪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良好品质。不仅年轻的共产党员,就是革命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也要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始终保持革命晚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是塑造军人气节的基本途径,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培养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大无畏精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忠于职守、争先创优的军人荣誉感和进取意识,逐步积累和养成与军队履行使命的特殊要求相一致的气节。

保持军人本色 篇2

敬业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价值观的体现。曾记得新兵训练、入党转志、实弹演习、站岗值勤等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 铸就了我“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军人从穿上军装那时起, 任凭风吹雨打, 都把责任和使命挂在心头, 始终铭记“责任重于泰山”这铮铮誓言, 与战友们一起在直线加方块的韵律中头顶烈日、脚踏月色、手握钢枪、戍疆卫国;部队的十余年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全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担负着抢险救灾、拥民助弱等社会突发的艰难险要的重要任务, 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军人责任, 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正确对待革命分工,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努力实践了“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人生价值。

敬业是一种责任, 是一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由部队转业到银行工作, 特别是晋商银行成立以来, 经历了内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 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 从业务操作到服务态度, 从合规守纪到爱岗敬业, 从基层到机关, 都让我体会颇深。其中我们办公室主任郭小雯同志让我最为触动。他是一名老党员, 五十多岁, 已经在这个系统工作了几十年, 任劳任怨, 尤其是担任办公室主任以来, 起早贪黑, 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他上班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 平均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十几年如一日, 丝毫没有改变。在工作上, 他事必躬亲, 不论事情大与小、多与少, 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在生活上, 他总是笑咪咪的, 像慈父一样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使得我们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就毫不犹豫的问他, 俨然是忘年之交的好友。从他身上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感觉, 一种组织的归属感, 感受到了作为晋商银行一员的神圣, 感受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无私与敬业, 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莫大的压力。

敬业是一种人生境界, 也是我们晋商银行人核心的价值观的体现。从前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学到了他们的责任与无私, 严肃与果敢, 谦虚与细心, 一切看似那么的矛盾而又和谐, 推动着晋商银行伟大事业的发展壮大。同时, 我们秉承党的优良传统, 坚持“诚信、敬业、守纪、和谐、创新、发展”, 不仅仅是晋商银行企业文化的需求, 更是我们精神面貌的一种标准。这些不仅仅体现在了宣传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上, 更体现在了自身行为上, 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克服外界的干扰因素, 巩固好思想道德防线, 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知道从我做起, 率先垂范。时下, 对于上级安排的新工作或推行新的改革, 很多人抱等待观望的态度。若瞻前顾后, 对上级分配的工作推三阻四, 试问:敬业又何从谈起?作为党员, 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 要时刻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和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为我们敬业精神的一个目标。

从我做起, 要廉洁自律, 多说实话。在我们身边“笑荣不笑耻”、“笑廉不笑贪”的现象俯拾即是:如果你坚持原则, 照章办事, 有些人可能会笑你“死脑筋”;如果你廉洁自律, 洁身自好, 也会有些人认为你是“大傻瓜”, 但无论别人怎么说, 怎么看, 我们作为共产党人都要不为所动, 坚持原则, 践行晋商精神, 把自己的敬业精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从我做起, 贵在坚持。但在实际工作当中, 真正做到不是那么简单;在一两件事情上做到可能比较容易, 在大多数工作中做到就比较困难;坚持一阵子容易, 坚持一辈子难。在我们晋商银行大家庭中, 大多数同志都能够身体力行为客户服务的宗旨, 处处、时时、事事从我做起, 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自己, 在市民和客户中享有广泛的爱戴, 但也有极少数同志,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放松了自己的要求, 缺乏了从我做起的意识, 疏于弯腰干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不能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 自己又有意无意地越轨, 甚至放纵自己, 既影响了自己的威信和声誉, 也损害了党的利益和我行的形象, 这些都是与敬业精神严重背离的,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要尽力加以抵制和消除。

“党在我心中, 敬业从我做起。”我们要以先进共产党人的工作态度为准绳, 敬业要切实从自身做起。古人云:天下事有难亦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记忆犹新的2009年10月份, 我行新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期间, 由于各种原因, 部分客户对我们工作存在误解, 针对这一情况, 直属行组织全辖广大党员, 深入客户中间, 积极做好对客户的服务疏导和解释工作, 为顾客提供座椅、糖果、开水、报纸、杂志, 赠送小礼品, 增设绿色通道等有效服务, 最大限度地赢取了客户对我行的信任和理解, 正是有这些敬业奉献的员工消除了客户的误解, 为我行赢得了信誉。

保持蔬菜『本色』的烹调法 篇3

比如蔬菜,亮绿的颜色代表了绿色蔬菜的新鲜。一盘绿意盎然的蒜蓉菠菜会让人食指大动,但一碗发黄发暗的菠菜汤就有点影响食欲了。同样的绿色蔬菜,为什么在烹饪中有时能保持绿色,有时就不行了呢?把菜放入沸腾的水中,在几秒之内甚至能看到更加鲜亮的绿色,这是错觉吗?

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他发现在蔬菜的细胞之间有一些空隙,躲藏着一些空气。把菜放入开水中,这些空气受热膨胀,会从空隙中跑出来。在没有离开蔬菜之前,它们会附着在叶绿素上,在水中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放大镜”,就让叶绿素看起来“更绿”了。如果煮菜的时间很长,那些临时客串了放大镜的空气就会离开叶绿素,细胞中的空间也就被水所占满了。在高温加热之下,蔬菜中会有一部分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物质来。这些物质中有些是酸性的,到了水中会离解出氢离子。氢离子会使蔬菜中可吸收其他颜色光线、只反射绿光的镁离子数量减少,这样便有更多颜色的光线被反射出来,混合成了其他的颜色,比如棕褐色。

基于这一分析,让蔬菜保持鲜绿的第一种思路就是减少烹煮的时间,避免细胞破裂,也就减少了捣乱的氢离子。此外,氢离子的产生需要酸性物质溶解于水。如果不与水接触,氢离子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着了。各种“蒜蓉”“清炒”的蔬菜,菜是被油加热的,炒的时间短,氢离子难以形成,也就更容易保持鲜绿。

当然“炒”总是需要油,有许多人比较在意。不用油且避免与大量水接触的方法,是蒸。蒸的时候,水蒸汽在蔬菜上冷凝而释放出热量。虽然冷凝的时候也会形成一些水,不过因为冷凝时候放出的热量很高,因此与菜接触的水就比煮要少得多。如果蒸的时候不盖锅盖,能够避免水蒸气的回流,效果还会更好。

减少与水接触,是为了避免氢离子形成。为了减少镁离子被赶走,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用大量的水来煮菜。水多的时候,氢离子的浓度就低,镁离子遭遇氢离子的机会也就减少了。所以,汤多菜少,也有助于保持菜的绿色。

古人还发现,用铜锅煮菜有利于保持蔬菜的绿色,甚至曾经有人为此在烹调时加入铜盐。原因在于,铜或者其他一些金属离子能够“行侠仗义”,占据镁离子的位置与氢离子抗衡。有一些金属离子跟镁离子一样,能够维持叶绿素的和谐稳定。只是,铜离子有一定毒性,所以这种做法后来被禁止了。不过,加入其他安全的金属离子,比如锌,仅仅从技术角度还是可行的方案。

既然作祟的是游离出来的氢离子,那么如果加入碱性物质来中和掉它,是不是也可行呢?古罗马人就有这样的做法。比如说,钾盐往往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作为烹饪蔬菜时的“保绿剂”。对于以前的人们来说,草木灰就是一种很好的钾盐来源。只不过,蔬菜中加入草木灰或者其他钾盐会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味道,通过它们保持蔬菜鲜绿有些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刘颖

军人本色 篇4

当你脱下那世俗的衣帽,你可曾有想过橄榄绿会是怎样的;当你穿上这一身橄榄绿的迷彩,你可知道它的意义之所在?亲人们的叮咛与惜别早已随着远行的汽车,缓缓的,缓缓的留在了身后。军人——一个光辉而响亮的名字,你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这身橄榄绿,选择了无私和奉献。军人的骄傲,为身后繁华的都市;军人的自豪,为头盔上至高无上的警徽。忠贞写在脸上,赤诚刻在心底。消防子弟兵的眼睛,是呵护安宁的探照灯;血肉之躯,是繁华都市坚固的红色长城。

从踏入警营起,父母的牵挂已化作首长的声声问候,恋家的愁绪挡不住战友的兄弟情谊。橄榄绿的警装,包含着坚定、责任、友谊、忠诚。从军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将面临着艰难、残酷的学习和训练。但在你的心中必须要这样的自豪:当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置身于寒冬之下苦练军姿时,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反而更是挺起了胸膛,向着刺骨的寒风,心中大声呼喊:“这一点苦算什么?我是一名军人,是一名消防兵,这是我的选择,我的骄傲。”“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才是军人的本色,“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选择警营,就将意味着奉献与牺牲;选择警营,就必将远离风花雪月。选择军人这份职业,或许就选择了无私奉献而枕戈待旦。毋庸讳言,在当今市场经济年代,又有几个能做得到面对物质的诱惑而不屑一顾呢?如果说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天真的,少年时代的梦想是浪漫的,学校时代的追寻是精彩的,那么生命中的警营梦是坚定的。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谁不曾为物质的诱惑心动过;在这浮光掠影、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谁又不曾为理想的张扬彷惶过。然而最终,橄榄绿让你选择了它。一旦一个人选择了自己心中真正的理想,那么物质的享受、一时的安逸,又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了。金山银山,终有散尽的时候,然而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其精神必将是高尚而永恒的。

坚守革命军人的血性本色 篇5

习主席于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有血性是这新“四有”军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那么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共同讨论“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如何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

一、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军人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要理解“军人的血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血性”。血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我想这个解释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未免过于笼统了,无法很好地诠释出我们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我认为,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剑刃上的那股杀气,剑未出鞘,却已杀气逼人!

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大兵,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但一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不要命地向前冲,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迷一样的东方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血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敢于担当的骨气。我军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千难万险、无数战斗,靠的就是有一股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抗在肩上的铮铮骨气,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创造了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 战斗打响,担任突击队队长的5连副连长张大权,带领突击队英勇战斗。战斗中,他的小腹部被横飞的弹片削破一个洞,肠子和着鲜血从伤口处喷射而出,但他没有退却,将肠子塞回去后,带领突击队勇猛冲锋,最终攻下了老山主峰,但是他却永远的倒下了。敢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平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见义勇为上。1998年抗洪,数十万官兵用血肉之躯,在滚滚洪水前筑成钢铁防线,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汶川抗震,空降兵十五勇士从5000米高空上演惊天一跳,将灾区情况第一时间传回来。正是由于我们有一代代舍身忘我、敢于担当的革命军人,我军才能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在敌人的围剿下没有灭亡,并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建立了人民政权。

二是不怕牺牲的勇气。勇气是血性之基。兵法上讲:“站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军人,是勇敢的化身。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在环境极度恶劣、条件极度健康、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硬是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在上甘岭战役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整个山头削低了2米,最后还是以损兵2.7万、飞机270架的失败而告终。毛主席形象地说:“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气”,就是志愿军的勇气。面对强敌勇往直前,面对战争敢打必胜,面对死亡义无反顾,这就是我们军人的责任,军人的担当,军人应有的血性。就是因为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血性勇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是敢于亮剑的霸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让我记忆深刻,“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面对强敌,血性就是一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敢于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骑兵连连长孙得胜带领骑兵连与数量众多的敌人血战,一次次的冲锋下,骑兵连最后只剩连长一人,他也英勇的向敌人发起冲击。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二、为什么要培养军人血性

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会在战争中吃败仗。有血性的战士充满魅力,有血性的军人让人畏惧。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军人就必须要有血性。

(一)血性催生忧患。军队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准备战争时期。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不禁想问,如果明天战争打响,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用了3万人,就轻松攻下了有几十万人防守的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淫掠,掠夺中国文物无数,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致使我国割地赔款,给我国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历史不可改写,悲剧可能 重演,我们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时刻备战,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公然对我进行打压,并经常开展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并将钓鱼岛划入《美日安保条约》;南海各国竞相争夺资源和岛礁的行为已经白热化;国内疆独、藏独等势力从未停止分裂步伐;印度在藏南地区持续增兵,并加大边境地区交通建设力度;台湾问题还未解决,祖国尚未统一;美国试图利用网络战、舆论战颠覆我国政权……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都是热血沸腾,都会主动请战。“宁可千日无战,不可一日无备”,血性催生忧患,忧患促进备战,这种强烈的打仗意识正是基于军人的血性。

(二)血性激发斗志。当兵就要当“呱呱叫”的兵,就要有永不服输的劲头,就要有敢于争先的干劲。何祥美,入伍时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入伍15年来,他忠诚使命、爱军精武、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练就了水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猎鹰的 “三栖”作战本领,获得胡主席亲自颁发的 “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并被评为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面对外国队员对他们的质疑,他们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是什么精神和信念支撑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任务呢,我想就是这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军人独有的血性。它使我们懂得,作为一名军人,在说自己“行不行”之前,首先是问问自己“敢不敢”,如果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便已经输掉了战争。

(三)血性支撑打赢。怎么打赢未来战争?光靠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的战法战术就够了么?1891年夏天,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率六艘主力舰出访日本。细心的日本观众发现,在威力巨大的清朝海军的炮舰上,士兵居然在大炮上晾晒裤子。由此,日本人断言,这支舰队没前途。一八九四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舰不可谓不先进,但是由于清政府训练不足,以及缺乏先进的战术思想,加上部队没有组织纪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这样的军队没有战斗力。甲午战争给我们留下什么,它留下了中华民族不可抹去的屈辱和伤痛。因此,胜,不仅在于武器的先进程度,更在于使用武器的人。

三、如何培养军人血性

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打造成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还必须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砺。

(一)坚定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铸牢血性之魂。忠诚的信仰是军队血性的灵魂,只有为了捍卫自己所坚信的真理,军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高昂的战斗热情,将生死臵之度外,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当前,各种敌对势力总是幻想在我军这座钢铁长城上打开缺口,千方百计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树牢忠诚于党的精神支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搞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而战”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确保政令军令畅通,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做到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在哪里、奉献在哪里。

(二)坚持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锻造血性之躯。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血性十足的军人,是练出来的。没有过硬杀敌本领,哪有逢敌亮剑的勇气。“教兵之法,练胆为先”。如果说普通人的血性是一种天赋的品质,那么,军人的血性则必须通过严格训练来培育。美军为期9个星期的新兵训练被称为“地狱般的日子”,他们每周训练6.5天,每天凌晨4点起床,训练12小时,午饭都在训练场上吃。反观我们现在的训练呢?新兵每周只训练3.5天,每天8个小时,有些同志还感觉吃不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被誉为“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尚且如此苦练精兵,我们如果不加紧备战,输于了操场几乎就等同于败在了战场。今年,团里组织了训练尖子比武和参加分区的创破纪录活动,一名名训练尖子不畏艰苦,顶着烈日、淋着大雨,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为了荣誉敢打敢拼。

(三)坚守严明纪律的立身准则,积淀血性之气。军人的血性来自于“严”。这种“严”体现在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上,体现在紧密团结,严守纪律上。毛主席强调:坚持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是不可能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的,只有用纪律来保持部队的集中统一和行动一致,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和汇聚起来,把潜在的力量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和磨砺军人血性。当前,我们一些同志总以为叠被子、站军姿、练体能是不起眼的小事,跟“血性”不沾边。有的甚至说,平时无所谓,关键时候上得去就行。古语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军人的血性也不例外,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大家要牢记:军人血性历练在平时,积淀于点滴;没有平时的积蓄,就没有战时的迸发。只有平时守纪如铁,关键时刻才能令出必行;只有平时吃苦耐劳,应对危难才能敢打硬拼。要强化大局意识。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常年执行边防执勤任务的军人,必须要有胸怀全局、顾全大局的观念,为了祖国利益的需要,而做出暂时的、局部的,甚 至个人的利益牺牲,而不能因小失大、因利而失势。要强化条令意识。自觉接受法规条例的约束和干部骨干的管理,切实把军人血性培育融入到严守条令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落实到坚持一日生活制度的每项要求之中,使我们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军人应有的气质,养成守纪如铁的严明纪律观念。要强化执行意识。兵法有云:“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际,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就是强调在战争的准备、发起执行的不同阶段,军人要舍弃对亲情、家庭和自身安危的顾忌,戒除儿女情长,一声令下,迅即行动。在这方面,尤其要树牢军纪如山、军中无戏言的观念,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坚决做到执行命令决不含糊、服从领导决不犹豫、落实指示决不走样。

保持军人本色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与奉献是军人不变的本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是我们消防部队当前所倡导的公安消防精神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盏启明灯,指引着当代革命军人前进的方向;核心价值观是汩汩甘泉,哺育着当代革命军人,健康成长;核心价值观是温暖的阳光,用她的光辉激励着战士们昂扬的斗志„„

我中队的队长助理刘武泉同志,入伍九年来,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入伍时的诺言。作为一名老兵、一名业务骨干,在支队举行的铁军大比武活动中,他主动请缨,带领中队的业务尖子,不分昼夜,甚至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埋头苦练。经过训练场的风吹日晒,皮肤变黑了,他一笑而过;脸变瘦了,他不以为然;训练中受伤了,他揉揉后又继续投入到火热的练兵之中。就这样,比武攻坚组成员的训练成绩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提高,忠诚与奉献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得越深入,信奉就会越真诚,理解越深透,践行就会越自觉。

在今年“4.2”中集重大抢险救援中,我中队官兵在接到市指挥中心指令后迅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官兵们被眼前错综复杂及其惨烈的场景所震撼。“救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官兵们来不及多想,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之中。在整整16个小时的艰难救援中,在现场环境恶劣、救援难度大、装备无法施展时,全体官兵攻坚克难,连续作战,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条生命,用手、铁锹等简易工具在坍塌的废墟上紧张而焦急的搜救被困人员。手套磨破了,换一双,继续挖,肚子饿了,勒紧腰带接着干,没有人愿意从救援一线撤下来,因为同志们都知道若这样做意味着被困人员的获救时间将延长,极有可能危急生命。

在危难时刻,我们的战士勇于挺身而出,用自己年轻的血肉之躯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竭诚奉献的动人之歌。

与中队仅一墙之隔的闸西乡敬老院是中队共建结对单位。尽管中队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敬老院的老人来了一批又一批,但义务帮扶老人的接力棒却一直传承至今。曾记得敬老院有位老人,希望在自己百岁寿诞之际,能够与儿孙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儿孙们并没有出现在她的身边。中队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认真讨论,严密组织,制定方案,让中队战士来扮演“儿孙”。就在老人生日的当天,中队全体官兵买了生日蛋糕,来到老人的住所,为她过了一个祥和而难忘的生日。老人之后高兴的说:“消防官兵真是贴心人,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是的,为了人民,他们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了人民,他们忠贞不渝,尽显英雄本色;为了人民,他们淡泊名利,熔炼赤诚肝胆,一切的一切只为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保持军人本色 篇7

一、识字与写字复习———授之以渔的“慈母”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 (7~9年级) 提出这样的目标: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 会使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 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学习汉字较其他语言难度更大。

实际教学情况是, 因为学生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利用字典、词典识字的能力,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或多或少忽略了这一块的教学。要么是放羊式, 用一句话“要注意生字词”代替, 对这一模块简而化之, 要么是每个字词机械、刻板地去抄写。无论是放羊式还是机械抄写, 都无异于“狠毒的后母”, 因为这些做法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常用字里面, 特别注意同音异义字、形似字及笔画较多的这几类字, 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实践, 我发现辨析找出区别, 在此基础上自编歌谣或顺口溜, 效果显著。以这样的方式去识记, 学生积极性很高并且有成就感, 必然会提高他们对字词识记的兴趣。如“燥”与“躁”, 辨析这两个字, 形方面的区别:“燥”是火字旁, “躁”是足字旁。意义的区别:“燥”是干的意思, 如燥热、天气干燥;“躁”是急躁、性急、不冷静, 如性情暴躁、戒骄戒躁、急躁病。很明显, “燥”与干湿有关, “躁”与人的性格、脾气有关。有的学生根据两个字形、义的区别, 编成了这样的顺口溜:干燥起火, 急躁跺脚。起火与跺脚不仅与偏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且形象生动。

巧辨析、编歌谣, 是区分和识记同音异义字、形似字及笔画较多字的上上策。在识字与写字复习中, 教师教给学生方法, 让识字与写字复习更有趣、更快乐。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晓之以理的“慈母”

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 不仅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进行这块复习时, 不少语文教师往往采用背、默、抄的简单方式, 一堂课下来, 学生往往是口干舌燥、声音嘶哑、手指痉挛。其实这一复习环节, 可以很诗意地总结为“捕捉联翩萌动的灵思”。

复习时, 抓住诗眼很重要, 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写人绘睛, 美目盼兮;画龙点睛, 龙则飞腾;写诗点睛, 诗则传神。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可谓是一字显诗神了。苏东坡评论说:“采菊之次, 偶然见山, 初不用意, 而境与意会, 故可喜也。”可见, 提摄诗眼就能总领全诗意蕴。复习时还应注意语句默写这一方面。我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每首诗中容易默写错误的词语, 解析字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复习《竹里馆》一诗, “幽篁”较难理解, “幽”是幽深的意思;“篁”, 竹字头, 与竹子有关, 是形旁, 而皇是声旁, 这样学生切实理解了“幽篁”的意思, 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古诗词的复习理解应放在第一位。

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 “理”字当头, 抓住理解, 必然会提高这一模块的复习效果。古诗词与文言文复习, 可谓是扮演了“晓之以理的慈母”角色。

三、现代文复习———动之以情的“慈母”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很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从“基本式教学法”到“语文导读法”》, 在阅读步骤中有“定向问题” (按“什么”“怎么”“为什么”顺序自问自答或相互诘问) 这么一个环节, 很值得现代文复习借鉴一下。现代文复习, 定向问题、构建思维框架很重要。所谓思维框架, 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 以提问的方式, 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 从而给学生提供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现代文复习利用这种方法, 能起到举一反三之妙。

例如, 复习《背影》一课, 不妨自问自答“动什么情”“怎样动情”。“动什么情”———亲情是这篇文章讴歌的主题;“怎样动情”———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背影独特的视角。关注亲情, 关注细节描写等, 就抓住了这篇文章复习要点。

四、作文复习———导之以行的“慈母”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考前有关作文模块的复习, 不少教师的做法是, 要么大谈考场作文的技巧, 要么在理论上从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细致讲解。仔细反思, 每次考前都这样重复类似的内容, 往往是徒劳无益的。

考试前关注学生已“行” (平时的作文训练) 。我认为, 学生再次阅读自己或同学一学期来的作文, 巩固一学期的成果, 还是很有必要的。一学期下来, 作文训练达到10多篇, 这些作文通过学生自批、同学互批、教师精批三个环节, 受到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三个方面心血的滋养, 作文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有特殊的感情, 更何况每次作文训练又很有代表性, 教师完全可以把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在此基础上, 搜寻“第三番来者” (将“行”) 也是很有必要的。前人戴师初说过这样的名言:“凡作文发意, 第一番来者, 陈言也, 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 正语也, 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 精意也, 方可用也。” (元·陈绛曾《文说》) 此言至理。让学生在原作文的基础上, 列举出尽量多的构思, 并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所谓好, 要同时符合三个标准:实在、特色、自己胜任程度。为了提高效率, 列举构思时, 要回避相似相邻的想法, 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想问题。这样,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打开学生思路。

考试前, 还须关注学生的“行之拐”。平时的语文积累, 它是行文的工具、拐杖。实践证明, 谁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坚持阅读, 主动阅读, 善于阅读, 谁的写作就不会面目可憎、俗不可耐。正所谓“一日不读书, 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 耳目不清爽”。平时教学, 教师总是强调要读名著、做读书笔记、积累名言美句, 对这些要求只是仅仅写下来, 以完成篇数任务为目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考前给学生宽裕的消化过程和时间, 才有可能将这些与自身融合起来, 为我所用。

作文复习让位于学生的“行”, 而不定位于教师指导, 必然让学生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慈母般的爱。

上一篇:销售技巧之我见下一篇:母爱是用不枯竭的河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