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共13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1

——李市教育总支2011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2011年,我镇教育工作成绩显著:一是学校整体成绩全面提升,李市中学在2011年中考再传捷报,沙洋英才班上线人数达27人,综合成绩位居全县农村初中之首;李市小学在小学毕业班质量监测中喜获全县第二名,张马小学也受县局表彰;二是学生个性成果突出,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我镇学生获全国一等奖1人,省级5人次,市级23人次;学生习作书画作品共有32人次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李市中学组建的男女篮球队在第七届初中生篮球赛中分获冠、季军。三是教师业务成果丰硕,2011年我镇中小学共有15科进入县教研室表彰行列;在各级教学比武中有多人次获奖;教学教研论文多人次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悉心支持和关心,离不开我镇父老乡亲的理解和帮助,更离不开我镇全体教师的全心付出和奉献。

一、加强综合治理,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1、完善包保制度,确保辞退民师生活稳定

辞退民师的维稳工作,关系到我镇教育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镇教育的形象。为切实解决我镇民师的维稳工作,我们在年初就制定了辞退民师包保责任制,由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总支成员分片负责。同时,建立民师定期走访的长效机制,通过和民师的促膝谈心,切实解决民师的实际困难,和镇民政联系,为特困民师办理低保;和县医保办接洽,为民师办理医疗保险。多项措施并举,为民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民师上访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缓解。

2、完善家长学校,畅通家校联系

我镇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我镇地处几个县的交接地带,学生的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家长学校的建立是解决教育薄弱地带的重要手段。

我镇的家长学校已经成为联系家校和更新家长教育方法的重要渠道。各校定期的家长学校例会制和家长学校议会制,有效地缩短了家长和学校的距离,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有条件的学校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李市中学用校园网的方式把优秀的家长事迹置放在网页上供家长们学习;李市小学采用定期巡访制,对问题学生跟踪引导。教师的付出多了一点,学生和家长的笑容多一点,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我镇形成。

3、完善慰问制度,保证退休教师生活幸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退休教师为我镇的教育事业发展曾

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退休生活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到我镇教育事业的稳定。

为做好老教师的工作,我们教育总支牵头,专门制定了我镇退休教师的慰问制度。遇到重大节日邀请退休教师到校参观,重大决策邀请退休教师参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总支还与各学校共同设立了退休教师慰问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生病住院的退休教师探访和对生活较困难的退休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镇的退休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退休教师彭大庆义务帮助培训篮球运动苗子,李市小学退休教师成立义务护路队等。他们的参与让我们看到了更好的明天。

4、构建群防网络,保学校和谐环境

我镇学校的和谐育人环境的形成,必须依靠全镇的力量才能形成,必须有老百姓的支持。

首先,总支和各学校多次与各村委会联系沟通,让村干部把教育信息传达到每个村民,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和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李市中学通过和李市派出所结成联系对子,李市中学的学校安全有了切实的保证。再次,通过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加强对我镇教育的宣传,获得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有了李市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我镇的教育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加强教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好学校需要一群好教师。我镇在前几年的时间里,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师资水平明显下降。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我镇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针对教师素质提升,我镇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教师管理,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从制度为出发点,以绩效为抓手,公平量化教师的业绩;以师德为核心,以评先表模为依据,公正衡量教师师德形象。

2、以国培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镇各校的公用经费都有很大的比例投入到教师的业务学习中来,有力保证教师业务学习的需要。国培计划的稳步推进,让我镇教师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信息。

3、建立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总支牵头,各学校制定教师学习制度,并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评先表模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教学科研,推进优质教育进程

李市小学参与荆南片协作体活动和李市中学参与的荆潜片协作

体活动我镇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是各校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必然结果。对我镇的教学科研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活动的开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我镇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是各校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必然结果。

首先各学校校长能够深入角色,以身示范,充分调动了本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展示了各科教学特点,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特别是李市中学,本学期认真组织的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改革活动,获得了的好评,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他们还在八、九年级分别推行快乐课堂和效率课堂的改革实验,实验的效果已达到预期目的。

其次,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提高了教研质量。本期以来,老师们自制课件到远教室上课,已蔚然成风,全镇有很多老师能自制课件,各校教师每人每学期各上了6次远教课,掀起了我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上课的高潮。

再次,李市小学与后港的蛟尾小学的联校校本教研活动、董场小学进行的手拉手联片教研活动,由于准备充分,安排周密,因此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和两校领导的肯定.总体看,我镇在总支的协调下,通过“互相听课评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外出教师汇报课”、“教学片段与反思评选”、“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评选”等多种形式研讨,大家从备课、上课,到说课、反思,既有自己的思考,也有集体的智慧,使本学期新课程理论的实施落到实处,教师们都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课堂效率全面提高。

四、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安全网络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学校发展的稳定大局。在县教育局关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以争创市“平安校园”为创建目标,我镇各学校积极开展了以“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主题的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责任机制

总支和各学校高度重视,按照平安校园建设的要求,把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有力保证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平安创建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在创建活动中,各学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

2、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的工作理念。各学校按照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和内容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和全校师生大会,全面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认真组织研究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实施与方案,并针对学校实际作具体布置。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加强校园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加强综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提高师生安全文明意识,营造“关注安全,防患于未然”氛围。保证学校无重大事故,使学生的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周边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内部秩序更加和谐有序,努力杜绝一切因学校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使教师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

3、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力度

各校认真制订每周班会课必讲的安全内容,做到安全工作经常化、细致化。把安全教育内容以班长周记形式向学校反馈,学校根据反馈的情况认真加予解决,营造平安、和谐校园。

各校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主阵地,举办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进行防踩踏、防地震的安全演练,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安全逃生,采取自防自救活动,不断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各校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办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

4、紧急联动,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

下半年,校车事故频发。我镇紧急向镇委镇政府汇报,及时和县交警大队和镇派出所联系,对我镇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同时召集所有接送学生车辆的车主召开安全驾驶的专题会,向每位学生家长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各校认真组织学生召开安全乘车的专题班会。多项措施并举,有力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上下学。

五、抓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提升我镇教育形象(一)周密安排 宣传到位

按照县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我镇各校认真地制定了方案。10月8日,组织全镇教师分两个会场认真聆听了省教育厅陈厅长的讲话,并学习县局和本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各自的服务的辖区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册和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取得社会人士和老师们的认同。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各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长任副组长,学校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各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机制,把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推荐、评选优秀、骨干教师、评优表模的必备条件。

(二)分层推进 步步扎实

1、特色推进课内比教学

我镇课内比教学的活动分两个层面进行:初中组和小学组。李市中学推行“学、研、练、赛、推 ”五步推进法,准确把握新课改理念,以学促素质提升,以研带动新人,以练展个性,以赛选优秀,以推树典型,环环相扣,扎实推进比教学活动。重温教育心理学知识,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老师在一摞摞学习笔记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给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压担子,重点帮扶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艺术和技能。李市中学组织骨干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共上示范课16节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核心,组织全校性的大练兵活动,对每位教师的随堂课现场评价,既展示了每位教师的个性,又促进了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进入到赛课阶段,以大教研组为龙头,组织教师全面参与,并邀请县教研室的领导进行跟踪指导,打磨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有12名教师评为一等奖。通过李市中学的宣传小组的活动,把李市中学赛课成绩优秀的教师在新闻媒体宣传,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参加新课改,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决心和信心。我镇辖区的五所小学实行“学、练、赛”三步走的方法。老师们的业务学习侧重于对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探讨。通过老师的自主学习和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相结合,让课改的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在练的阶段各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推进此项活动:李市小学把本校的35岁的老师专门组织起来听老教师的示范课;董场小学把教学开放月活动结合进来,让家长当评委;邓洲小学将老师分成老教师组和青年教师组,由老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跟进;张马小学把效率课堂的理念播散到每个教师的心里,让每节课都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新城小学请我镇的小教专家上示范课,全体教师学习提高。赛课以镇级比武的形式开展,覆盖小学学段的9门学科,共30位教师参与。我们以巡回授课的形式,让每所小学都能参与进来,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赛后评出了一等奖5名,二等奖12名。

2、爱心缩短家校距离

按照各校的安排部署,老师们都积极投身到“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中来。我学区参与家访的领导和教师共238名,受访学生2029名,家访率达到100%,入户家访1961名,占全校学生95.6%。其中留守儿童936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2名;单亲家庭学生54名;家庭特别困难学生298名,残障学生4名。老师在走访时以情感为纽带开展“访万家”活动,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缩短了家校之间的距离。爱心家访在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心灵彩虹。在李市中学就读的四名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走访,并向他们赠送了书籍、学习用品和食品,并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邓洲小学教师胡义新,年近60,这次大走访活动中,他主动承接了班上26名学生的走访任务。他利用放学时间和双休的时间,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带到了家中,把家长的殷切地希望又带到了学校。李市中学熊清平、赵锐两位教师利用双休时间,奔走在每名学生的家长之间,和他们促膝长谈,把学校的管理、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心声转达到每位家长的耳边。回来后,又利用时间与每名学生谈家庭、谈理想、谈奋斗。同时,自己还撰写了4000多字的家访手记。

(三)细化管理 规范档案

1、严格过程管理。自“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各校教导处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指导者,在过程管理上,做到认真组织、热情服务、悉心指导、细致整理。按照各校“教学大比武”活动安排表,教研组提前通知讲课教师做好准备,并做好当天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有专人收集活动图片资料。各校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并且参与打分。讲课结束,即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当天的“比武”情况,并做好比武教师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教学反思、比武图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从上级通知方案到学校、通知、方案、比武课程安排表和教师走访安排,从教师的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到比武得分表和教师家访手记,建立个人业务档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2

一、布局调整前情况

共和二小始建于1956年, 是我州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原来占地面积为45亩, 建筑面积4473平方米, 有专任教师81名, 大专学历以上的教师有69名, 占全校教师的85%;中级职称的教师有66名, 占全校教师的81.5%;骨干教师45名, 占全校教师的55%;学科带头人8人, 党员13名。全校设有30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814名。入学率达100%, 合格率达100%, 巩固率达100%, 体育达标率达100%, 行为合格率达100%。

二、布局调整后情况

现在, 我校占地面积54.5亩 (约36335.15m2) 建筑面积13115.31m2, 其中有四栋为教学楼, 两栋为学生公寓楼, 一栋为学生餐厅。辅助设施投入资金34万元;配备教学设备投入资金74万元, 拆迁收购资金317万元, 以上总投资1133万元, 学校两大团队共有198人, 其中教学团队134人, 生活团队有64人;上学期初在校学生2422人本学期在校学生2408人, 住校生有1067, 设有46个教学班。

三、调整后的好处

1. 可以加强学校管理, 强化师资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熏陶, 可以从小建立学生自立能力, 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学生可以安心地学习, 家长可以安心地务农或打工。

2. 这样办学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体现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能控辍保学。

全部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 上好学。这也是海南州委、州政府关心民生、解决民生的一个重大举措。

3. 教师会教了, 学生会学了。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方面

1. 教学与教研工作。

我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是:打造一个“乐读·勤学·善思”精品的书香校园。始终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 在教育改革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以“古诗文和美文诵读”为抓手, 打造出书香型校园。继续深化素质教育, 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特色并见成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方面, 选中课题, 集体备课、说课、抽签上课, 议课、捆绑评价。要求教师课课写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每月教导处统一命题对全校班级进行抽考并实行奖优罚劣, 通过文化课的抽考, 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 狠抓“两基”迎国检工作。

学校为了提高“两基”普及成果, 开学初校领导亲自带队, 分几个小组走访失学儿童, 远至切吉乡。经校领导和教师对家长、学生的耐心讲解之下, 使他们认识到上学的好处, 部分学生及时来校报到上课。而且, 学校设置专任教师负责“两基”管理工作。每学年及时补充和填写各班学生的台账, 台账的建立, 便于督促各班学生的入学、辍学和变动情况等信息。

3. 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3

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思路

按照十七大精神,我们确立下一步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主旋律,以学校内涵发展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三大发展策略,实施教育工作思路的四大转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实施三大发展策略:一是协调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我镇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间学校,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促进学校之间的平衡,保障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内涵发展,实施师资队伍强化工程,构建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寮步镇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实现工作思路四大转移:坚持在继续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于学校软件建设的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争取教育质量继续提高的同时,着重于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的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于通过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着重于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

二、以“推进素质教育”为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实现。一是学校要确立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使之成为学校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鼓励学校向特色方面发展,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认可的校园文化。三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由过去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是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多方面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力度,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三、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我镇现有公办学校18所,共有学生14809名。要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的布局,将15所小学合并成10所,科学地整合中小学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全镇的学子机会均等地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经费投入,促进设施设备和师资配备的平衡。通过等级学校与一般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结对帮扶,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我镇现有10所省、市一级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功能,努力培育一批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绩效并举的优质学校,实现校际间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管理经验的共享。

让外来工子女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我镇有民办学校13所,共有在校学生16453人。全镇30多万“新莞人”的子女在寮步镇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一方面,公办学校向“新莞人”子女敞开。目前,在我镇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有3813人,今后我们还要给“新莞人”子女提供更加多的学位。二是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民办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使民办教育上档次上规模,更加健康发展。

四、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推进我镇教育领先发展

我们初步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基础条件领先,争取在资源配置、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上领先。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领先。我镇将继续提高教师本科率,加大培训力度,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方面探索新的路子;将继续加大对“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和班主任全员培训;加大海外培训力度,促使全镇教师能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三是强化学校管理,实现从硬件建设的投入向注重软件建设的提升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 篇4

徐西洋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就教师个人来说,我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从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开始。如何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教书育人。在当今时代,育人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德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付出关爱,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

2、扎实敬业,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学校工作纷繁复杂,我们要学会理清各项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教学中要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把要做的事情都想在前头,积极为一线教师排忧解难;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积极主动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努力配合其他教师落实好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环节。

3、积极努力,做一个让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

办好人民满意的均衡优质义务教育 篇5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刚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水平不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之责、民心所向。

义务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十一五”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攻坚破冰之举,坚持优先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在西部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化解“普九”债务、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加快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080所,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080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60%,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6

一、学校概况

贺兰县德胜小学于2004年9月由原习岗镇永胜、德胜两校合并而成,隶属县教育体育局。现有教职工26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0名,壹级教师3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5人,专科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1%。共有14个教学班,500名学生。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明显改善,音、体、美及计算机教室经提升改造后,装备精良,档次高;开放式的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等,体现了学校全新的育人理念;还有专用的少先队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童悦之家、馨悦之家。学校拥有电脑130多台,13个多媒体教室,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办公室和教室,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全面覆盖。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教育资源均衡、教师队伍均衡、受教育机会均衡、教育特色鲜明作为发展理念,以“办优质教育,育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办学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全面发展”为育人理念,构建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以“学校——管理规范有特色,教师——整体优化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为办学模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为学生走向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我校得到政府及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全体教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1)、在推动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方面。

我校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提高业务素质为主线,力促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上台阶。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教职工大会和考核等形式,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青年教师的“结对子”和举办各种技能大赛,促进全体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我校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以及向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邀请教育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辅导;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选派老师参加考察学习等等,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目前,我校有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县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近20人。

(2)、在学校教育资源均衡方面。

学校不断加大投入,配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完善了综合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校园文化、校园网和信息库,改造提升了舞蹈室、音乐室、广播室、教师馨悦之家、学生童悦之家、心理咨询室、科技实践活动室。同时,强化教师办公装备条件,使每一位教师拥有一台新式高端电脑,每个办公室有一台打印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能充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3)、在受教育机会均衡方面。

为创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学籍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和复学等学籍管理,保证了学校服务范围内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辍学率为0。在满足德胜、永胜失地农民子女户籍适龄儿童学位的前提下,对德胜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入学的全部解决,并对他们的入学、转学、借读的管理规范化。

转作风谋福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7

一、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力求自我净化转作风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舞台,台前展现靓丽风采的应该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而幕后应该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有力支撑。正如导演组和总导演的风格直接影响舞台风格一样,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作风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我校领导班子的三位成员就端正态度,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透视工作背后的“四风”问题,进行梳理和查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领导班子通过中心组学习,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行了再学习、再教育,班子成员之间多次对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体把脉会诊,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揭短亮丑,点准穴位”。我们一位党员干部是这样描画自己的:“我有时脾气比较急躁,对教工批评得多,表扬得少……导致教师不想也不愿与我多交流,因为他们怕自讨没趣。”另一位党员干部反思自己常以“老向明”自居,时而有拿过往案例与经验来主观判断当前工作的情况。还有一位党员干部警觉到自己在不同场合宣传浦江校区教师工作劳累辛苦的背后,其实也有提升自我形象的心理在作祟。三位班子成员的自画像,群众认为“画得像”;党政班子几易其稿的对照检查材料,督导组评价是“挖得深”。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听随堂课,深入备课组和教研组助推温馨组室、特色教研组和工作室建设,到浦江校区轮流值夜班……在一系列深入务实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要求、规范了考评,从源头上堵住了领导班子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作风问题。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带好了头,群众自然愿意跟着走;上下齐心,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见成效。

二、群众观点外化于行,力求自我完善显成效

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敞开大门,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各种途径与广大师生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问需于学生,问教于教师,问满意于家长,问效果于社会。在第一环节的“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中,我们通过团委学生会、校长见面会等形式,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党小组、年级组、工会小组、教研组等基层组织,深入教师群体之中,了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因材施教的计策;通过家委会、班级微信群等渠道,深入家长之中,了解家长的希望和学生成长的历程;通过走访等方式,深入社区、共建单位之中,了解社区和共建单位对学校的需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切实倾听群众心声,关注师生诉求。经过梳理归类,共收集到涉及学校管理、校园设施、关心学生、后勤服务等方面25条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涵盖五大项目16条具体措施的整改方案。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只要诉求合理、条件成熟,学校领导班子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例如,广大师生都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改善办公室和教室条件,增加体育场地和设施。学校利用暑假两个月时间,在所有教室安装了空调,对教师办公室和晚间值班室进行了改造,增设教师休息的设施和场地,并在现有条件下拓展空间,搭建屋顶网球场,建造游泳馆。又如,师生们都希望学校的震旦书院能进一步显现书院的特色,学校根据师生的要求,积极推进震旦书院的课程建设和功能开发,努力将学生自修、教师上课、讲学、教研与书院融于一体,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教育等五大类课程,努力将书院打造成为我校集基础性阅读课程与拓展性研究类课程为一体、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个性化学习场所。

三、破解难题知行合一,力求自我革新促发展

我们从确保工作落地落实的需求出发,破、立并举,对现有学校制度中不合时宜的条目进行了修改完善。如,结合绩效工资和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对原有的《向明教职工管理条例》、《高三教师奖励细则》等制度进行了修订。同时,对制度缺位的地方进行了增补,相继出台了质量监控、学风建设等系列制度。我们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聚焦瓶颈问题,对学校的创造教育再发展、一校两区、两岸四地统筹整合等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着力转变领导班子成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年级组三人负责制等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教代会、家委会等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激励评价机制。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从而造成“末梢堵塞”。我们从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需求出发,知难而进,对师生存在矛盾的诉求进行剖析,寻找双方利益契合点,进行“疏”和“导”,探索让师生都尽可能满意的“中间路线”。例如,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学校大胆改变传统作息时间,大幅度延长中午学生的休息时间——从11:45-13:15。在中午休息的一个半小时里,除了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午餐时间外,学校还安排英语听力、课外阅读、团委学生会活动等供学生选择,进行了学科专用时间和学生自主活动时间的有效组合。在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学校拟定了在校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配套管理条例,并对教室橱柜进行改造,安装手机储物格。同时,学校还开放教室电脑的上网功能,学生有需要时,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搜索信息,疏堵有效结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8

2013年第9期

《人民文摘》回望先生背影

“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者,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康宁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先生们都有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在灾难深重的社会里,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

他们都有关爱平民的悲悯情怀。陶行知投身平民教育,希望“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他创建的晓庄师范为中国现代教育辟出一片崭新天地;梁漱溟生在北京城,却一度决意过农村生活,在河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乡村建设;晏阳初埋头乡村70年,发展平民教育,推行“定县实验”理论和经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期间将实验视线投向更多需要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为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尼等国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作出了卓越贡献,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道被评为“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

2013年第3期

《求是》“异地高考”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落实异地高考方案,对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按常住人口而不是按照户籍人口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增加相应的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和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综合、完善的人口管理制度来确立不同人群在城市享有市民待遇的权利,基本权利实行均等分配,非基本权利按规则分配。在此前提下,教育部门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考生资格的审查,防止“高考移民”。对国家主管部门来说,近期可以通过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高校招生比例的形成是个历史的产物,确有很多不尽合理、公平的地方,但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调拨招生计划满足随迁子女需求并不能解决高考公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第三个更大的群体即流出地考生的利益受损,引发更大的不公平。完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教育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无法回避的。比较合理地解决协调异地生与本地生升学利益矛盾的中期方案需要探索的是,完善招生名额(主要是中央部委属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在全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分配办法,在尊重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前提下,制定照顾弱势地区和群体的政策,尽可能达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公平。

异地高考其实只是我国现阶段国情中的多个“异地”系列之一,其他还有很多,如住房、医疗、社保、财政拨款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即将开始,异地高考政策落地尽管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乐观,但我们相信,这一政策既已启动,只要把握好改革的重点和节奏,不断凝聚共识和完善政策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应能成为撬动户籍制度和高考制度坚冰的有力杠杆。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9

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永兴县教育系统开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家访活动相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广泛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及全县社会治安、干部作风大整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提高群众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深入了解“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农村基层和谐和我县创建湖南省平安县以及我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合格学校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大家访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国雄

副组长:曹中飞、陈耀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

大家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十个工作小组(见附件1)。

三、参与对象

全校教职工

四、活动时间

集中活动时间2013年4月18日下午。

五、工作任务

切实按照永教通 [2012]59号、永教通[2013]31号、永督

[2013]2号文件工作内容,认真落到实处。

(一)、全面走访。每位教师走访时主要了解“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永兴教育有哪些不满意的方面,对永兴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对口联系。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联系和帮扶活动,联系和帮扶的主要对象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老教师、贫困学生家庭、单亲学生家庭等,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

(三)、全员调研。全体教师都要参与调研,紧紧围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剖析问题,提出对策。通过全员调研,使学校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每个教师都要写一篇鲜明生动的“民情日记”或下基层手记,并上交到学校办公室。

(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方针政策,宣传全县治安形势的明显好转,引导群众正确评价当前的社会治安和干部作风。大力宣传近几年我县和我校教育事业的新举措和新成绩,了解学生家长的所盼所想,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解决学生家长的实际问题,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次大家访活动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并配强工作班子,强化工作手段,狠抓工作落实。

(二)、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学校网站()宣传阵地,并由学校信息中心准备照相机和摄像机对活动情况的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引导活动健康发展。

(三)、丰富家访手段。各班级、年级组要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各工作小组形成书面调研材料上交到学校办公室(联系人:王湘录邮箱:lengfeng451@163.com)。

(四)、做好后勤保障。总务处要为参加大家访活动的人员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五)、严肃工作纪律。参加活动的人员必须保证家访的时间,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讲排场,不得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得参与不正当的活动。要以过硬的作风、优良的形象取信于民。没有完成任务、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六、工作安排

具体工作安排请见附表一。

永兴三中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10

—石阡县白沙镇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白沙小学是一所镇级中心完小,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190人,47名教职工,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44人,地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兼职教研员2名,全体教师朝气蓬勃,勇于进取,是学校发展的希望。“风雨兼程数十载,桃李飘香代代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几经风雨,几经变迁,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专用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远教室、会议室。近几年来,学校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2005年被评为“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地区“双优文明学校”、“全区少先队红旗大队”、“红领巾爱路护路先进集体”、2006年被地区评为“十佳德育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三无两有先进学校”、“两室”工作先进学校;2010年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11年获“地级绿色学校”“县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称号;2012年被县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先进单位”,全县优秀少先大队;2013年被石阡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学生近30人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教师近600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其他工作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落实到常规工作之中

1、坚持升降旗仪式。每周一升旗时,大队部成员按各自分工,检查各班校服、红领巾穿戴情况,并做好记录。值周班级做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榜样”学习,对全体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塑造典型,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

2、努力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环境卫生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好坏的基础。为此,学校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并落到实处: 设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成立整脏治乱卫生工作小组,每天早晨、中午两小组负责检查各中队的卫生保持情况、乱丢乱扔情况以及领巾佩戴情况,进一步引导、规范队员们的不文明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做好两操,每天早上下第二节课后便是课间操时间,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20个班级按顺序出操,到达指定位置。做操完毕后,各班整齐有序地退场,回到教室后再自由活动。学校领导巡查,班科老师监督,使集合集会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4、上好主题班队会,一直以来,各中队都把主题队会当作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原先的德育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相继开展了主题鲜明的队会活动。少先队安排主题队会观摩。同学们用快板、诗朗诵、问答、儿歌、小品等各种形式来阐述队会主旨,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让他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5、每月结束后,学校按时公布各班班级考核情况,评选出先进班级,无尘班级,并给予奖励,对有疑问的地方,大队辅导员老师耐

心地向各中队辅导员老师解释,力求公平公正。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还能促进班主任老师搞好本班班级建设。

二.坚持每月一次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各方面教育

我校始终以“4+2”特色教育活动为主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的长期关心与指导下,始终把活动当做一条生命线,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真正正地受到教育。

如:3月的“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少先队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等阵地宣传学习雷锋精神、事迹,举办德育教育讲座。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各方面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讲法制、重安全、守纪律、讲文明,时时不忘做一个遵纪守法,懂礼貌的好学生。4月,“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月,“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为纪念国际劳动节和红五月活动,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少先队组织开展“争做文明好少年”演讲比赛。6月,“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举办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以及“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十佳歌手比赛;9月,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10月的感恩教育;11月开展体育运动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三、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使其健康成长

近两年来,我镇贫困山区父母外出打工率不断上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子女在行为,道德、心理上缺少教育,把孩子寄养在老人或亲戚家中,管理上松懈、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校留守儿童有140人左右,对他们的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便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去年3月份,学校对留守儿童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并暗地里让大队部成员协助。一月下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卫生行为、生活 行为、礼仪行为、师生、生生交际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针对此类情况,学校立即要求各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还在团市委、团县委的支助下建立了“七彩教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我们只有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不断地深入,不断地重复,才能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才能达到活动目的。因此,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此教育活动,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11

一、履行政府职责,凝聚发展合力促均衡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制订发展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考核督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县(市、区)均建立了由行政首长负责的教育均衡发展领导体制,明确要求地方行政首长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永丰县每年召开一次农村教育专题县长办公会,集中解决涉及教育经费、学校供地、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研究出台了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6个配套文件,制定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3年,策应全市深化改革,研究下发了《吉安市深化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充实农村教师力量、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5%。建立了义务教育“市长约谈制度”,对义务教育年度督导评估为不合格或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县(市、区),由市长对县(市、区)长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促均衡

一是政府投入逐年增长。吉安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配套资金,确保新增财力主要向义务教育倾斜。2013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74.6亿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增长21.3%,13个县(市、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均达到4%以上,其中达5%的有7个,万安县和遂川县作为国贫县,其投入比例均超过7%。该市大力投入的资金特别是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2013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0亿元,占全市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5%。

二是争取民间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累计接受社会捐款2亿多元,新建校舍面积20多万平方米。这当中特别是在市委书记王萍的大力推动下,成功争取香港言爱基金捐赠7000多万元,帮助吉安高标准建设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学位2.06万个。

三是“大班额”问题逐步化解。市县两级筹措资金10多亿元,在城区大力推进20余所中小学校建设,新建和改扩建校舍 110多万平方米、增加学位4万个。2013年市里为了更好地化解“大班额”问题,特别将位于市中心城区市值约1.5亿元的老市委大院20余亩土地及办公大楼等设施一次性无偿划拨给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使该校新增学位1000个,班额从 65人降至45人。

四是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县级教育财务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会计监督核算,有效杜绝了违法违规行为,化解了学校经费风险。同时,各级人大及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加强了对教育经费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市政府将县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内容,加大了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

三、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促均衡

一是优化农村教育网点布局。针对农村边远地区儿童上学难等问题,从2013年起,对农村中小学网点进行重新规划论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和儿童入学需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已撤并的村小或教学点进行恢复重建。计划到2015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恢复225所、新建34所,并已于2014年秋季恢复教学点87个。

二是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农村学校硬件水平。近年来,投入1.32亿元,为全市149所农村初中新建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19万平方米;投入2.1亿元,在4个营养餐试点县新改建食堂595个,全面改善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校的用餐条件;投入5064万元,为102所边远艰苦农村学校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120套。

三是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学校“班班通”工程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逐步提高农村中心小学和初中多媒体班班通设备的普及水平。目前,全市75%的农村初中和60%的农村中心小学基本普及“班班通”设备。同时,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立了市级教育网站和教育信息中心,组织拍摄了近百集网络公开课并完成上传,初步构建了市级教育资源平台,为中小学校实现互通互动互联创造了条件。

四是扎实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从2014年开始,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在对农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校进行硬件提升的同时,提出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使学校成为环境优美的育人场所,提升农村学生美育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师资促均衡

一是教师补充和编制配备向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正常补充长效机制,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近年来,全市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8000多名,80%安排到农村学校。同年,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向”政策,每年招收农村初中毕业生300人左右,2014年增加到500名,全部定向到边远村小和教学点。这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2013年冬到2014年春,在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村教育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专门组织了一次农村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共招录教师1002名,90%以上安排在村小和教学点。

二是工资待遇和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助制度,累计发放津贴1100多万元,惠及农村教师1.2万人。在职称评聘方面,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设立农村教师职称特设岗位,凡在村小、教学点连续任教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满15年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经考核合格即可通过评聘。

三是实施“学区捆绑走教”模式。以中心小学为中心,将位置相对较近的村小学划为一个学区,由中心小学派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到各学区村小、教学点支教上课。这种变“学生走读”为“老师走教”、变家长受累为学校尽责的形式,有效扩大了优秀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的教学服务半径。

四是实施城乡教师交流。采取保留工资、保留编制等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制度。2013年,选派15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014年增加到400名。此外,市、县两级教研部门还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送课、送教,为农村学校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目前,正在制定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和不同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有关政策,使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

五、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均衡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生德育工作。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1+1”素质教育,让每个中小学生最少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保证学生开展活动所需的时间,推行每周一个下午活动课制度,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中小学校体育、艺术场馆的建设以及器材配备,满足“1+1”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开设了“道德讲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二是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扎实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制定《吉安市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等形式,把教学活动逐步向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互帮互助的模式转变。家长普遍反映,通过高效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阳光、开朗,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下发关于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规定,纠正办学行为的不正之风,并对教学课程设置和课时量、作息时间和课外作业量进行了规范。

四是完善评价机制。改变了原来学生考试成绩占教师考核比例过高的倾向,提高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权重。积极探索建立了对音、体、美科目教师的科学评价机制,科学核定音、体、美教师教学成果,使音、体、美教师和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在职称晋升上具有同等的机会。

六、关注弱势群体,落实公平教育促均衡

一是优先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出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由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流出地配合做好工作的原则和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民办学校补充的原则,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2013年落实资金1355万元,对城区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予以保障。目前,全市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1.4万多人,达到了应收尽收的要求。

二是优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通过明确帮扶主体、细化帮扶办法、落实工作经费等措施,使全市14.9万名留守学生得到了妥善的就学服务。

三是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把适龄“三残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全市义务教育的总体框架,逐步建立了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度残障的到特殊学校就读、重度残障的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体系,实现了特殊教育的“全接纳”“零拒绝”。目前,全市特教学校在校生共739人,随班就读的1100多人,送教上门的121人,占全市适龄残障儿童的90%以上。

四是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确立了“奖、助、免、补”的资助形式,扩大学生资助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全覆盖。2013年共资助各类贫困学生26.3万人、落实资助金8612.5万元。在市委书记王萍的倡导下,市、县两级政府2013年成立了“圆梦助学金”,募集资金1100多万元,专项用于资助当年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资助家庭特别贫困的优秀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业。

吉安市“六个促均衡”的做法,推动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呈现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学校之间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日趋均衡,义务教育实现了“五个全面提升”。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全面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高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连续10年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9%,小学和初中辍学率一直控制在1%和2%以内。

二是学校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教师工资、校舍安全保障等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与全省同步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市、县财政每年安排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达6000万元以上。

三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近年来,全市计划建设教育类项目1600个,投资总额近7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954个。全市所有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均实现“四有一无”,即学校有围墙、有大门、有食堂、有厕所、无危房,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全面重视。全市30万以上人口的9个县均建成了标准较高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效保障了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同时,通过增加城区学位等措施,依法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12

一、办学特色

多年来, 深中立足实际, 迎难而上, 开拓进取, 励精图治, 坚持特色引领, 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突出文化建设和合作办学。“以文育人, 以文化人”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才”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之路。学校已进入河北省重点中学先进行列, 八方学子竞相到校求学, 教育教学形势喜人。

二、主要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荣誉150余项, 系教育部3 0 0所特色建设学校之一、“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中国心理教育规范化建设科研基地”、“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河北省名校”, 是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空军工程大学、北京装甲兵T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的生源基地。

三、改革举措

(一) 近年来, 在以校长霍万聚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 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 奋发有为, 严肃纪律, 狠抓通过调整优化年级部和有关处室, 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通过打造名师T程, 培养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 给广大教师提供多方出彩的机会, 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 为充分体现“后勤围绕前勤转, 一切围绕教学转”的工作思路, 学校对后勤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实现“人”的管理, 到“物”的设备升级换代的极大优化, 学校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引进竞争机制, 使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 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解除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

四、高考成绩

深州中学自建校以来,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 就有万余名毕业生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5 4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自2000年以来, 连续15年高考成绩在省市同类学校名列前茅。2015年, 本一上线4 5 2人, 本二上线9 94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 篇1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四风”和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大讨论等活动。教育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三讲”活动,即: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综合上述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把反对“四风”与定位学校办学目标、营造育人环境结合起来。“四风”即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首先,学校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人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具体来说:学校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跟风失本、不能有始无终、不能脱离学生本能、不能丢掉优秀传统、不能鼓励奢华攀比。这是我们教师基本的责任和使命。其次,学校教育根本还在于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是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育人过程,学校既要从理念上关注、珍视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向度和精神特征,也要尊重和呵护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激情,其使命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人性为出发点,将关怀意识渗透于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人。高中生的生命成长已初步步入思考和励炼阶段,强化对生命成长的思考深度,定位好自己人生的幸福追求,引领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寻求努力的方向和途径,是高中教育的首要问题,关怀和发展的教育观点,是真正追求成功教育的绿色教育观。而“四风”的影响是对我们教育过程和目标的腐蚀和根基的冲击,所以,中央提出反对“四风”不仅转变工作作风,而且起到了净化社会环境、净化教育环境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把“三讲”(即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效率性。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与责任”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如家庭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可持续的教育(培养有责任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是影响,教育是实践。学校的价值观要通过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并借助一定载体和渠道来实现: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之中。

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德育资源,强调把学知识技能与学做人做事紧密结合起来,在新课程理念下,落实“三维目标”。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德育体系。

二是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三是融入校园文化。组织节日、纪念日、体育节、艺术节、演讲、升旗等活动,以“爱国”、“梦想”、“幸福”等为主题,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通过《弟子规》、《道德经》学习研讨,开展系列生动形象的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一名有道德、懂礼仪、讲诚信的中学生。

四是融入学校管理。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各处室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形成育人合力。

2、以德育德,探索诚信管理

以德育德,创建诚信的科学管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学校在教育工作中提出三个重点,1、坚持以德育德,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要用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真诚服务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坦诚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2、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3、课改考验着每个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考验着教育的力量。因此,要关注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教师既成为学生教育的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良好品格的示范者,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

3、以信取信,践行诚信管理

学校以教育为使命,教育以学生为本,没有社会对学校的教育信任,没有学生对学校的教育信任,就很难有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任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影响着学校的每个人。为此,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致力于建立满足社会和学生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信任体系。高度重视学校诚信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了学校教育的安全信任——创造学校安全环境,培养学生有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建立教师教育的责任信任——积极打造值得信赖的教师队伍,教会学生能够终身发展的本领。

3、建立学校教育的公平信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4、建立学校教育的价值信任——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有道德、有追求、有理想、有幸福感的人。

5、建立学校课程的规范信任——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从教学的角度,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课程规范上,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考试科目的教学,还要重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和拓展,在这方面校长的认识是关键,校长要明白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必要的

三、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学生观”与“三讲”结合起来。

为了谁-----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靠谁------做好教育工作要依靠广大教师,依靠一支懂管理、通业务关心关爱学生的班主任队伍,依靠学科团队的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依靠家长的配合,依靠社会环境和力量,总之,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理念;我是谁------我们的职业定位、任务定位、目标定位都要一一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把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和我们的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结合是定位“我是谁”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讨论,其实,如果明确了我是谁,才更清楚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目前,我所认识到的就是先解决对“三讲”的认识。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的根本核心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有了它我们就会去研究和思考,我认为做到下面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个核心内容:一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两种精神:民主、科学(精神)

要做好的三个研究:研究社会——社会角度看教育:树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观。

研究学生——学生发展需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专长明显,有快乐幸福感。研究教育——教育的责任、任务和目标。教育要让学生面对繁多的事物学会“静态”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四个突出:教学目标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师生情感意识、反馈矫正意识。

五个意识: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

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责任是教与学的基石!

师志坚、师品高、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

着力打造“师志坚、师品高、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的教师队伍,全力塑造“为人师表、从教为民、管理规范、文明育人、依法治教、廉洁勤政”的行业新风,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更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总书记在高校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不仅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的传授者,是发展教育的力量之一,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以说,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高度关注,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孩子能遇到最好的老师,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好的学生。这说明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存在于广大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和现象有的是偶尔发生,有的是长期存在,有的出现在个别学校,有的已经带有普遍性。这已不单纯是一个师德师风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校风、教风、学风,甚至党风、政风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全县教师和教育系统的整体形象,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全县教育未来更好更快发展负责的高度,对全县人民群众和广大学生负责的高度,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就是师德师风。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文明的程度,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会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育人本领。

二、精神引领,坚定信念,深入推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今天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即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主流思想,是正能量,核心价值体系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总要求,使学校教育担负了传播兴国之魂的重任。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就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肩负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勇于担当责任重托,真正承担起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一、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弘扬崇高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些都是历史上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这种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已深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才能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把献身教育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担负起为祖国发展培养建设者,为民族振兴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满腔的爱心去关怀学生,用真诚的笑脸去面对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教育学生。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教师真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爱时,学生自然会乐意去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会严于律己,端正教风,踏实工作,敬业奉献,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把学生的成就视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互敬互爱新风。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创建。因此,大力倡导并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人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和谐氛围。同时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使核心价值观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让和谐校园文化浸润师生的一言一行,让互敬互爱新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勇于担当责任重托,深情守护爱心家园。责任心作为一种品质是一个人或社会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是应该大力倡导的共同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作为教育者,因其从事的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工作性质不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和伟大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尽职尽责,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爱心、理性和智慧把教育工作做好,不能懈怠,不能推诿,做坚守教育这片沃土的守护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践行核心价值观化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融入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要勤学,下得苦功,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学,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同时教师要做到严格自律,不断反省,时时不忘肩上的重担和身上的责任,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三、弘扬先进,强化措施,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先进为榜样,以典型为标杆,将践行崇高师德融入到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一、学习先进,争做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师德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守理想、矢志不渝的奋斗意志,学习他们追求卓越、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们献身教育、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争做既有人格魅力、又有学识魅力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

二、拓宽渠道,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天师德师风报告会,旨在通过宣讲身边的典型,学习身边的先进,在全系统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严谨笃学的良好风尚。我们要不断扩大师德师风报告会的影响,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不断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努力营造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师德师风表率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因地制宜拓宽宣传渠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构建起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四年级日记200字:激动人心的日子下一篇:新婚酒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