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开启课题研究新起点 创造课题研究新成果

这是一次很走心的研修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 组 尹毅然

3天的研修,是一次政治研修、业务研修、实务研修,也是一次很走心的研修,总体感受有“四个提升”:

提升了政治引领力。这次研修紧紧围绕央企姓“社”的本质特征,紧扣国企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扣如何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力问题,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政治理论的熏陶。

提升了课题研修力。这次研修从课题的立项、选题、撰写、研究方法、成果转化等8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集中充电,收获很大,对我们做好课题研究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提升了学思践悟力。学思践悟,需要我们一边学,一边思考。正如专家讲课所讲的,我们党建政工课题研究,并不是完全为了撰写高质量报告或论文,更主要的是要把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实践。

提升了会刊关注力。企业文明杂志社举全社之力精心策划此次研修活动,从各位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

研修结束后,我将运用研修中学到的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深入做好“运用纪律检查体系制度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要求,健全中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体系实践研究”课题,进一步梳理东航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打造新时代纪检监察体系的“东航模式”,深化纪检监察体系成果运用,为中管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

参与研修的两个收获、两点建议

中国诚通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范云生

我参与此次研修有两个重要收获:一是学会怎样当好课题组组长。中央企业每年都要搞课题研究,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都是课题组的负责人。通过研修学习,明确了怎么抓课题项目管理、应为课题研究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从而使自己能够当好课题组组长。二是学习课题评审评价专业知识。在我们诚通控股内部单位之间也有课题研究与交流。在课题评审时,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从课题研究的专业角度来评价,而是凭感性认识进行评价。通过研修,我对课题研究的选题、开题、立项、成果提炼、撰写报告、组织管理、成果推广与转化、研究者能力培养等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对自己今后参与课题评审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今后分类分层面进行培训,比如对实操层面和管理层面分别进行培训,这样对我们的业务能力提升会更有好处;同时,也建议搭建专家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就企业课题研究中的疑难困惑问题进行交流。

20多年,我第一次参与这么高密度专业性学习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政研会 杨廷林

我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20多年了,参与这么高密度的、针对政研课题研究的专业研修还是第一次。3天下来,感受颇深。

一是研修班課程设置科学,针对性强。从课题的选题、立项、开题等,重点环节都涉及到了;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切合企业党建课题研究的需求。作为广西电网政研会平台,我非常关注课题的“组织与管理”“成果推广与转化”“研究者能力结构及其培养”这些内容。

二是专家课件准备充分,讲座质量高。几位专家为了讲好课,反复修改讲稿,查阅资料,甚至忙到深夜;与学员分享交流大量企业实际案例,接地气;每一讲的内容都具有针对性,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基层单位,很多时候拿到一个课题或一个任务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参与这次研修,不论是课题研究人员,还是课题研究管理人员,都收获颇丰。

四大模块八个专题的研修内容设置科学合理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石航

本次高级研修班从新时代国企党建政工新理论、新热点开始,为学员打牢思想基础,提出研究方法;从选题策略与立项开题到成果提炼与报告撰写,带领学员掌握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关键技术;从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成果推广与转化,到研究成果案例解读与学员心得分享,紧扣企业与学员实际需求。四大模块八个专题的研修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对学员的帮助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研修课程安排专业、全面、系统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政研室 肖建平

我们公司共计来了6名同志参加此次研修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当前企业党建政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提升企业党建政研课题的理论认识高度,增强课题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普适性,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课题成果的管理、推广与转化。参加研修,深切体会到此次研修课程安排专业、全面、系统,4个模块8个专题具有针对性,对企业课题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研修内容紧贴当前党建政研课题实际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正

本次研修主要内容都紧密贴合当前党建政研课题实际,对提升课题研究水平、提高课题研究者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此次研修,我感受颇多:一是授课专家经验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强;二是搭建了良好的同业互动平台。我此次也遇到了中国中铁系统内部的中铁党校、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等兄弟单位的同事,倍感亲切。感谢企业文明杂志社给予我此次研修机会,衷心希望《企业文明》杂志越办越好!

参与研修的唯一遗憾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党群工作部 朱峰

参与此次党建政工课题研修,有几点感受:一是研修对企业课题研究的选题及开展研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研修中的大量案例,对企业如何运用课题研究成果推动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研修策划周全,安排了“理论型+实战型”专家队伍授课。三是研修启发了思考。结合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专题研究,如:党委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党支部做什么工作、怎样做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找准什么样的着力点、把控什么样的度,才能更好地推进党政融合?

参与研修唯一遗憾的是,这次研修如果能更早一点组织就更好了。

我参加了自己所渴望的课题研修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党群部 韩树雄

我多次参加课题研究的汇报会,但参加这种针对性很强的课题研修还是第一次,这也正是自己所渴望的。参与研修感触很深。一是研修课程体系安排非常好,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操作方法和经验分享;二是感觉会务组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在会务上的一些细节组织和课程安排值得推广和借鉴;三是专家水平高,研修内容专业,对提升企业课题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将带着研修后沉甸甸的收获去继续躬耕党建政研工作。

研修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東风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工作总部 王轶伟

我虽年近不惑,但在党建领域不过是一个只有1年多经验的新手,疑惑和困难颇多。平日工作中大量事务性工作缠身,而钝于思考,尤其对科研课题思考、研究与成果转化,更感觉是目前未能企及的高度。如何在工作中治学、研究、出成果,成为我急需释疑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3天的研修内容模块安排衔接有序,丝丝入扣。回想参加研修前的我,还只是在“悬思”的阶段和“苦索”的边缘,而今天,我虽未来得及将几天的所得应用于实践,离“顿悟”仍差许多,而心中却涌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勇气和期望。

深入研修学习使我感悟良多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宣传处 谭青海

经过3天时间“8个专题研修+1个专题沙龙”的深入学习,深刻感受到企业文明杂志社的周密筹划、各位讲师的精心备课、业内同行们的学习热情。我虽然在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了10余载,但是如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系统全面的研修尚属首次。无论是课题研究的时代性和理论性,还是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所授课程都非常简明实用,本人感悟良多: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做好新时代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课题的使命意识;二是进一步增添了做好党建政工科研课题的坚定信心;三是进一步认清了航天三江当前党建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基本现状;四是进一步明晰了航天三江党建政工研究的方向、选题以及方法路径。

我体悟到课题研究的道、法、术、器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杜云

为期3天的研修,让我体悟到了课题研究的道、法、术、器。

悟科研之道以明向。科研为了什么?做科研不能只是为了发几篇论文,而重在要解决真问题。企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尊科研之法以立本。国有企业课题有它特定的性质,研究者要遵守战略法则,确保它的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这是“它”之所以成为“它”的属性。

精科研之术以成事。成事需要一定的方法技术,课题研究也有它的技巧,研究人员精通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这些方法,掌握好选题策略、开题技巧是必备技能,如此才能成事。

用科研之器以助益。用好信息资源,用好工具手段,是做好科研课题的辅助性助益,主要是用来提升效果、提高质量,从而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任务。

学思还需践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修所得还要运用到科研实践中才能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参加研修后使我产生了“本领恐慌”

北京中航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易敬

3天研修,我深刻认识到以前做的课题研究的差距,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也许这就是“本领恐慌”吧。今后,我将把学习和研究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要”,全面提升党建政工课题理论研究的深度和高度。我将把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提炼党建政工新经验,坚持研以致用的原则,注重研究与转化并重,努力提高公司党建政工课题研究质量。

一次非常解渴的党建政工研究之旅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陈辉山

作为一名曾经在武警部队从事政治工作20多年的军转干部,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修学习,它开启了我党建政工研究之旅。研修中,几位授课专家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党建政工研究的基本常识、方法路径,很好地提升了学员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研修班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每位学员都抱着空怀心态,认真参加研修。自己感到越学越觉得差距越大,越学越觉得非常解渴,越学越觉得动力十足。

研修助推我提升课题研究水平和能力

国电大渡河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王霞

这次研修班,既有理论辅导,又有经验交流;既有党建形势分析,又有具体案例解读;既有课堂讲授,又有小组讨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特别是专家们通过列举大量实战案例,分析得非常接地气,对我们做好政研课题研究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更能帮助我们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带着期待来 满载收获归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祝志强

带着一份期待,怀着一份向往,非常高兴从辽东半岛来到山城重庆,参加期盼已久的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修班学习。短短的3天学习研讨,让我领略到授课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体验到“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学习、交流、收获、成长,真可谓“收获颇丰”。授课内容多角度而充满前瞻性,使我的政研工作理念得到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愉悦的心灵碰撞带来了震撼与兴奋。

研修对我做好党建研究帮助极大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石安琪

作为非党群工作部门出身却专职从事党建研究的我,面对新业务领域突如其来的新任务,尽快上手研究的同时确保研究质量,既是岗位对我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个人成长中面临的又一挑战。

怀着十分憧憬的心情,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我带着疑问来到研修班,踏上求知的旅程。3天课程下来,拓宽了思路,解答了疑惑,明确了方向。作为党建研究领域的新兵,我深感能够有这样一次系统的学习经历,对我应对挑战、做好党建研究工作帮助极大。

我是本次研修中那个“收获最大的人”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彭曼

对于一名刚入行党建工作的新手——我来说,参加此次研修班,可以说就是那个“收获最大的人”。回头看自己做的第一次课题研究,真是惨不忍睹,可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本次研修,对今后做好课题研究,增添了理论、思维、框架、条理与技术的支撑,信心更加充足。我想,这便是我此次研修的最大收获吧。

感谢《企业文明》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周晓梅

非常感谢企业文明杂志社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可以系统学习企业党建政工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这是我们企业非常需要的。在研修中,我深切感受到,企业文明杂志社高度重视此次研修,专家对教案准备得非常认真。作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我们希望有更多参与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希望企业文明杂志社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

请让我由衷地道一声“感谢”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公司 杨露

我从事政工工作还不到一年,作为政工战线的一名新兵,能够参加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课题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是非常幸运的。感谢企业文明杂志社精心的组织和策划,感谢专家们的精彩授课,也感谢公司领导能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向课题研究之颠不懈攀登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曲靖局 陈文娟

经过3天的研修,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党建政工工作经历的企业党建工作者,我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尚处于“门外汉”的状态,还在课题研究之山脚。专业之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践行“初心”,砥砺而行,向着党建政工课题研究之山頂不懈攀登。

党建政研课题研究工作永远在路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马凯

作为基层一名党务工作者,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次研修。它使我丰富了头脑,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经验;使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新提升,对党建政研课题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对今后工作有了新思考。

党建政研课题研究工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会继续做好军工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方法研究,通过改革发展党建一体化推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作者:周良海

第2篇:关于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摘 要】贯彻新大纲新教材,必然带动新一轮次的教学改革。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课内容占60%,这与旧教材有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比例的区别,更是教学理念的区别。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考核办法等相关问题,来解决如何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特别是贯彻60%选修课。通过研究,总结出“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新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大纲指导下,尊重学生个性、爱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与锻炼空间,对于贯彻新大纲、新教材,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的锻炼形式的多样化、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课题组在实施“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 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按学生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后进行分组教学”的教学实践模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设置确定运动项目)――依据调查与大纲实际结合拟定选修课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两个班或四个班的统计数据确定任课教师数――教学实验――总结与矫正――跟踪调查学生反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选修课

一、课题表述

传统体育教学制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全方位的,这也是笔者在最初确定该课题研究设想时考虑最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始终是课题组前进的目标,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形式的改革是课题组研究的主要方向。

依据新大纲、新教材,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课内容占60%(包括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两部分),这与旧教材有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比例的区别,更是教学理念的区别。

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在大纲指导下,尊重学生个性、爱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与锻炼空间,对于贯彻新大纲、新教材,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笔者根据想到了体育的教学。体育教学是指,在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学形式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新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生的锻炼形式的多样化、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以及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以“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基点,在广泛调查取样、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总结与探索在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它是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贯彻新大纲新教材的需要:根据新大纲规定,中学年级体育课必修内容占40%,选修内容(限选和任选)占60%。因此,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形式,特别是上好占大纲规定内容60%的选修课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课题目的旨在探讨体育教学在新的教学大环境下,体育教学如何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对不能适应新大纲的传统体育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和构思,发挥体育教学独特的功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贯彻新大纲、新教材,必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如何选择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既符合大纲要求有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的不同、学生体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组织必然不同。教学中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应该重视给学生灌输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3)考核办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己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了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2.体育课教学发展的需要。传统体育教学制约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全方位的,体育教学改革重点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法,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法和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也就是教材内容能否吸引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以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体育课中去,是教学组织的新的探索点。贯彻新教材,就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原则,要改变过去体质、技术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推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其主导作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理论假设:

(1)依据大纲,贯彻60%的选修课,按每学期17周安排体育课教学,安排7周大纲必修内容,5周大纲限选内容,5周学生任选内容。原则上第一和第二学期各完成必修内容的50%,选修内容的50%:如果特殊原因,可以适当调整两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2)限制性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

(3)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

(4)选修课评价:每一个单元一次考核,按10分制给分。考核采用三种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尝试,考核方法包括:教师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

2.教学实践假设

依据以上调查,确定选修课教学内容,三种模式。

模式一:以两个教学班为单位,两个教师带课,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课内容,安排一个或几个选修内容。

模式二:以两个教学班为单位,两个教师带课,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与必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一个学年度安排1—2个单元的必修内容。

模式三:综合型安排,必修内容保持大班上课形式,选修内容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

(二)研究方法

1.课题组在开展大面积教学实验前,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前期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多个年级的全体学生,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包括限制选修与任意选修,实际调查基数是5200个。调查结果如下:

(1)限制性选修教材内容选择: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

结果: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问卷全部有效。

按两学期统计如下,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2)任意选修教材内容选择:包括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结果: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300份,问卷全部有效。

按两学期统计如下,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3)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限制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四项,任意选修教学内容为武术、篮球、足球、棒垒球、轮滑五项。

2.课题组在开展大面积教学实验前,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初步确定两个教学班合班分组教学时,适宜选择其中的两个教学内容为主教材,其他教材可以当作辅助教材,否则教学组织比较困难。如果是两个教学班分班分组教学时,适宜选择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主教材,其他教材可以当作辅助教材,否则教学组织比较困难。3.3.3 在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结束后,通过论证第一阶段教学实践主要成果与不足,为下一个阶段教学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以调查为依据,确定开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调查结果如下:略

(三)研究内容

1.如何选择选修课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既符合大纲要求有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

2.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材的不同、学生体质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组织必然不同。教学中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应该重视给学生灌输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锻炼方法,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3.考核办法: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己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达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了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工作

课题计划书

课题历时多年,进行两次调查取样和三个教学轮次教学试验,各期具体时间及参与教师如下表:略

(二)教学实践的理论准备

1.课题组通过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反复讨论研究,确定执行新大纲的方法:

根据大纲规定,中学阶段选修课占60%,其中包括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根据大纲有关精神,确定如下:按每学期17周安排体育课教学,安排7周大纲必修内容,5周大纲限选内容,5周学生任选内容。原则上第一和第二学期各完成必修内容的50%,选修内容的50%:如果特殊原因,可以适当调整两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限制性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五项。学生每个学期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并且不能相同(第一学期选择项目第二学期不能再选)。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每个学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个学期可以相同)。选修课评价:每一个单元一次考核,按10分制给分。考核采用三种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单元进行不同的尝试,考核方法包括:教师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终结性评价结合。

2.调查取样,为课题组确定开设选修课确立依据: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限制性选修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任意选修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确定限制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在第一次大面积教学实践中,用四个女生班进行包括舞蹈韵律操在内的全部选修,但是选修的人数较少,后来取消了该项内容)。其中游泳受场地、气候影响,特别安排一个单元让全校学生全部参加该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只剩下篮球、足球、排球三项。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确定任意性选修教学内容为:篮球、足球、轮滑、舞蹈韵律操四个内容为教学内容,其他项目在课外活动和课外小组中开展。

(三)教学实践检验

1.教学内容:

(1)男生必修内容调查:田径(三级跳远)、体操(鱼跃前滚翻)、武术(少年拳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上下肢力量及练习方法)(表略)根据以上调查确定:男生必修内容为田径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女生必修内容为体操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选修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

(2)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必修教学组织形式和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同,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锻炼方法、学生自主锻炼、老师监督指导为主要模式。选修教学按教材内容分组(男女生混合编组),一个教师负责篮球教学,一个教师负责足球和排球教学。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锻炼方法、学生自主锻炼、老师监督指导为主要模式。

(3)教学评价方法:必修考核与传统考核一样,采用终结性或成绩指标评价。选修课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略

第一次大范围教学实践(限制选修与任意选修分别实验)

2.教学内容:

(1)限制性选修内容调查: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舞蹈韵律操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限制性选修1300×2为基数

篮球 足球 排球 游泳 舞蹈韵律操

合计 999 546 469 453 133

比例 38.4% 21% 18% 17.4% 5.2%

(2)任意选修内容包括(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体操(支撑跳跃、技巧、单杠、双杠)、武术、篮球、足球、游泳、舞蹈和韵律操、棒垒球、乒乓球、轮滑、踢毽、跳绳十二大项。

通过调查获得如下数据,任意选修1300×2为基数。

篮 足 轮 棒 乒 游 武 踢 跳 田 舞 体

合计 577 326 435 190 469 209 110 104 89 41 38 12

比例 34.7% 22.6% 27.5% 11.6% 5.6%

根据以上调查确定:男生限制性选修内容为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女生限制性选修内容为篮球、排球、游泳、舞蹈韵律操。其中游泳单元单独安排,两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实际上男女生的限制性选修都是三个教材内容。任意选修教材内容,男女生一样,包括篮球、足球、轮滑、棒垒球、乒乓球五项,由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科学组合。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按教材内容分组(男女生混合编组),一个教师负责篮球和舞蹈韵律操教学,一个教师负责足球和排球教学。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服务的,要考虑怎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达到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法。

4.教学评价方法:采用两种模式

模式一: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由教师执行;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由教师执行。

模式二: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法如下表),其中过程评价占50%,以考勤和课堂表现为评价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执行;终结性评价占50%,以教材规定考核内容为评价依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执行。在执行此评价办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促进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同时获得学生对此评价的意见与建议,为下一个阶段选修课教学评价定位。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材内容

1.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与教学实践反馈的总结,可以发现学生自我体育观念、终身体育观念增强,个性化体育明显突出,自主选择、自主锻炼是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形式。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的动机是:适合自身特点、自己爱好的、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性别、个性差异必须得到重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区别对待原则必须得到落实。

2.通过调查显示,在限制性选修课程中,篮、足、排三大球的比例最高。说明大多教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集中在三大球,这些学生把三大球运动作为自己日常锻炼的主要手段,并且形成一定的运动传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篮、足、排三大球是典型的对抗运动,集娱乐、健身与一体,其场地、器材的设置比较普及,所以目前仍然是群众体育的热门。

篮球与足球对抗程度强、娱乐性强,比较合适男生,,所以男生大多数选择这两项运动。而女生则选择舞蹈、排球和游泳的比例大于男生,也是因为这些项目更适合于她们。游泳和舞蹈虽然是普及的大众运动项目,但是游泳受气候、场地的限制,学生真正参与此项运动的机会没有三大球多,舞蹈和韵律操趣味性、娱乐性较强从年龄特点符合中学生,但是其普及程度较低,因此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游泳和舞蹈。

3.通过调查显示,在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发现学生选择篮、足、排三大球的比例最大:其次分别是新兴的、娱乐价值高的轮滑、棒垒球;大众普及的有民族特点的武术、踢毽、跳绳运动:只有不到7%的学生选择了田径、舞蹈、体操运动。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多重性说明,学生在满足自己的爱好同时,也愿意接受更多的有锻炼价值、有特点的运动项目,为自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通过对调查与教学实践反馈的总结,证明学生对过去体育课以田径跑、跳、投和体操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的适应,是被动的适应,属于身顺而心违。因此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本质是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只有从本质上改革,才有实际意义。

5.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和体育的形式多样化,是新学期体育教学趋势,也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模式。在信息社会时代,体育同样具有灵活性、自由性,体育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锻炼,促进发展自我体育,鼓励个性化体育、家庭体育、非竞技体育和小团体锻炼体育的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如何使学生能够接收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形式,包括古典的、现代的、国际的、民族的、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模仿、学习、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学会更多的锻炼方法,这将是新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主流。

6.过去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有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炼,烦琐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欢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恶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的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身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7.新大纲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符合学生爱好与个性发展,尤其是选修课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新大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关于教学组织

根据对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学习内容的调查显示(限制性选修5项,任意选修12项),一个教学班无论是限制性选修还是任意选修,每个项目都有学生。如果按以往的教学形式,每个教学单元只安排一个或两个教学内容,那么就有部分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教学形式上改革,特别是选修课的教学形式。在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的前提下,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定符合大纲、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课题组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做到部分或全部贯彻新大纲。

1.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保持大班上课形式,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安排一个或几个选修内容。

(1)此教学形式是以往教学形式的继承,其关键在于选修内容的数量和教学模式。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相同。

(2)此教学形式优点是:符合一般学校的教学安排,不用打乱教学秩序,可以按部就班的执行学校既定的教学课表上课,体育总课时不变。

(3)此教学形式缺点是: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不能全部贯彻大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爱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安排多个选修教学内容,则不利于教学组织,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中不可能同时兼顾数个教学内容(限制性选修就有5个)的组织,课堂秩序必然混乱,不符合教学常规,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无组织状态。

(4)此教学形式只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和一个选修内容,那么考勤、教学组织、教与学、考核等教学常规的落实不存在问题。如果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选修教学内容,那么教学组织、教与学、考核等教学常规的落实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相当科学。

2.选修与必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一个学年度安排1-2个单元的必修内容,安排1-2个选修内容。

此教学形式是在以往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单一的选修课程,其关键在于选修单元教学内容数量和教学模式。如果只安排一个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相同。如果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选修教学内容,则和以往教学形式不同。无论采取那种模式,都需要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改革。

此教学形式优缺点和第一种形式类似,关键是每个选修单元确定几项学习内容,能否满足学生所需。如果能采用两个教师合上一节课,每人负责1-2个项目效果更好。

3.综合型安排:必修内按大班上课形式,选修内容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

此教学形式与以往教学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增加单一的选修课程,并且实行按选修项目分班上课。此形式解决了全面开设选修课的问题,能完整贯彻大纲。并且对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考核等进行彻底的改革。

(1)此教学形式的必修课教学是对以往教学形式的继承,选修课则是新型教学模式。执行此教学形式,要考虑到体育课时不能大幅度提高,要考虑贯彻体育课常规。因此,选修课教学必然要打破年级、班级进行组合,从教学内容、课时、班级数目、考勤等安排要全面考虑,合理科学,要不折不扣的贯彻体育常规,这样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2)此教学形式优点是:首先能完整贯彻大纲,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爱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得到保障,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其次有利于教学组织,有利于贯彻教学常规,教与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

(2)执行此教学形式的障碍是:首先学校场地、器材、教师人数能否满足教学所需;其次是教学安排和体育总课时的变化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在不打乱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按既定的教学课表上课;再次是如何科学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如何科学安排课时、班次、教师等。

4.教学实践试验

对以上三种教学形式,课题组用六个学期、三十九个教学班(我校是男女学生分班上课)进行了教学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如下几点体会:(1)学生对增加选修内容持欢迎态度。(2)学生在新大纲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项目基本集中在篮足排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棒垒球等项目,其中三大球占比例最大。(3)如果一个教师单独上课,必修与选修混合安排,一节课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和1-2个选修内容,教学组织比较容易,但是不能全部学生的参与体育课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4)如果一个教师单独上课,必修与选修分别安排,选修单元安排1-2个选修内容。结果是:教学组织、考核、贯彻常规比较顺利,但是不能兼顾全部选修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5)如果两个教师合上选修教学内容,安排3-4个选修内容。结果是:教学组织、考核、贯彻常规相对困难、教师工作量较大,但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反映较好,因为基本能兼顾全部选修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兼顾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6)如果四个教师合上选修教学内容,其中限制性选修可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满足全体学生;任意选修可以兼顾约80%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特点是:前期准备工作相对复杂,首先要进行全体学生的选修课内容调查与统计,然后根据各个项目的人数确定上课教师,制定本单元的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兼顾两个年级,分层教学是基本模式。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尤其重要。由此,产生了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法的全面改革。

(三)关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既要评价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既要评价体育知识技能,又要评价思想意志品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研究结论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教师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范围,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能兼顾学生兴趣与爱好,能发扬学生个性,达到教材吸引学生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范围与原则: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结合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教师资源情况,同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的方法程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教材内容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统计各个项目的比例——根据单元计划确定教材项目和数目——反馈给学生、再选择、再统计——形成教学内容

(二)教学形式的选择

可以根据学校体育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下三种教学形式。

1.同一学期内,选修与必修课内容统一安排:不打乱年级、班级编制,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两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在一节课中安排一个必修内容,安排一个或多个选修内容。

2.同一学期内,必修与选修课内容分别安排:不打乱年级、班级编制,保持大班上课形式(两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一个学期安排独立的选修单元,选修内容1-3个。

3.同一学期内,打乱年级、班级编制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按项目分班上课。

前两种教学形式具备学校整体课程安排比较容易、不打乱学校固有的教学编制、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相对容易等特点,比较适合体育资源相对薄弱、教师人员相对较少的学校,但是要完全贯彻大纲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种教学形式可以完全贯彻大纲,但是对学校的体育资源、教师资源要求较高,同时在学校整体教学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四个教学班要打乱固有的编制,在教学组织与考勤、教学评价方面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课题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了第二与第三种教学形式的组合,即采用同一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两个教师上课,根据学生选择开设2-4个教材内容,教学中打乱班级、男女生编制,进行项目分组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此教学形式对学校体育体育资源、教师资源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大多数学校。

作者:马文杰

第3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与实效性研究》课题成果展示

【摘要】由河南工業职业技术学院吴书生同志主持,徐锦、李宛、樊有平、魏浩共同参与研究的国家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与实效性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JYXH2001。本课题2020年 4月30日立项,2021年6月16日结题,课题成果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

【关键词】JYXH2001;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国家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与实效性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JYXH2001。本课题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吴书生同志主持,徐锦、李宛、樊有平、魏浩共同参与研究,于2020年 4月30日正式立项,2021年6月16日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现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收获

1.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满足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满足不断超越自我的需求,满足对人生价值实现不断渴望的需求,满足对新生活不断体验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的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深刻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涵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将学生从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3.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品质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4.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提高了对教材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学习模式,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主动探究的能力。

5.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开展,不断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6.创新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课题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不断推进;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种课型,有效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研读课标与教材,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再加上优化教师的高效模式教学方案,不断引导和提升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最大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的思想政治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1.处理好教材资源与教材外课程资源的关系。突出教学资源的选择性、开放性、有效性、吸引性。

2.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尽量开发教材外课程资源,特别是最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鲜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进而实现教学生活化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统一。

3.增强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诸多最新的时事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注重内容的筛选与案例的运用。

4.适时、适量运用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生活资源。政治教学要生活化,就要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自然。

5.充分收集、运用、开发的生活资源,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无疑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插入鲜活的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生活知识,为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理论,实现生活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统一,奠定扎实的基础。

6.课堂根植于生活,才能超越于生活的教学状态,建构真实课堂。生活是活的,政治学科理论是深刻、抽象的。教学时,运用生活信息载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关注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关注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

2.学生参与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核心。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从行为到情感的参与,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创设良好宽松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感受、质疑、联想带来的自信,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保证。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课后的有效反思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正能量。教育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

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统一任重道远,是个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究,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动态;学习、理解和深化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范功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4).

[2]刘荣红,崔海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8(33).

[3]郭慧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8(31)

基金项目:

国家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与实效性研究》(JYXH2001)

作者简介:

吴书生(1976.12-),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吴书生

第4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成果报告

虢镇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由此我们提出了“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归因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进行课题研究以期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所用,促进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推动我校的生物学科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科,听课效率,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归因分析

问题的提出

背景

高中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低下情况已相当普遍,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部分学生上课时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时有打瞌睡的现象,课上听课的注意力明显不够集中,听课效率低下,上课走神,反映出学习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平时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及时,总是想到考前搞突击,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其危害性也就常常被忽略,以致这种隐性的“厌学”在现在的中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种不成功的铺垫。

核心概念的界定

提高听课效率,从学习方式方面即要实现有效学习。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或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个简化表达。

“有效学习”指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让学生做题海,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在充分分析学生生物科学习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前提之下,研究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

1 策并加以实施,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使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2)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过程

1、理论研究

开题后开展课题理论研究,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了一次很好的动员。同时从同类项目研究中吸取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所用;以及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取得成效。

2、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 “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问卷”。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设计了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问卷,既避免了学生对纸质问卷的反感,又减少了纸质问卷的资源浪费和无效问卷的产生,更有效的是应用软件全方面的统计功能大大减少了纸质问卷统计的人力投入。

成果的主要内容

1、阶段性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原因:

客观原因。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题海战术使学生无所适从。复习课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对普通班学生缺乏赏识与关爱,使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感,有效教学难以实施等等。

学生生物科学习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课一开始就开始分心,整堂课都处于注意力分散状态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课堂中途不知不觉注意力离开课堂内容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在情绪反映程度也不同,虽然两者都表现出对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表示担忧和焦虑,但后者情绪体验更强烈。个体意志努力也有差异,后者学生大都强调自己也对自己做过暗示,要好好听课和学习。但情绪上还是为此事所困扰。

2、研究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题报告。

2 反思

1、由于过去课题组老师较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的很大支持。现在我们总算完成了课题研究,不管效果怎么样,至少,这一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了许多。

2、因为课题组老师本职工作都很忙,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及业余时间进行。光是进行课题理论研究及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感觉时间比较仓促,真正意义上说,我们的课题还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5篇: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各项研究已经按照计划如期完成,期间我们广大师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第一、自主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很高,学习主动性较强,主动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次次的成功,使他们兴高采烈,而这反过来又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第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让他们体验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促进了师生情感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小主人的角色地位,使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第三、教师指导,组织,协调能力增强,课堂上能够把一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讲解→练习”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习→自学→讲解→交流→解惑→测试。

第一步: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编写

预习学案,明确预习目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做好预习题,不懂的难题全班交流,甚至留给教师下一节指导学习。

第二步:自学。让学生利用预习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方法,精心设计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必要的思路点拨。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步:讲解。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整理重点,归纳方法,读懂做会例题,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自测学习效果,把重点题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第四步:交流。学生带着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写在黑板上或课堂反馈记录上,与其他组交流,必要时,由老师点拨。

第五步:解惑。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遗留的疑难问题,随堂由老师讲解思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适当补充,延伸拓展,指导学生自学和质疑联想。

第六步:测试。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顾所学,交流收获,完成测试题,当堂反馈与矫正,老师随堂批改,辅导。

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第6篇:省级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组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发挥效益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农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发展瓶颈和严峻挑战。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大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师生心情不爽,教学成绩老师感到郁闷,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007年以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从备课到上课,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行为需要我们重新建构。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构建新型了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7年3月15日,我校申报的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有幸被批准立项。近年来,我单位在课题组的引领下,以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获得良好学业成绩,驱动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高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层面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影响着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形成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

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享受快乐,增强幸福感。

(1)以“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

(二)、从学习方法策略上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注意捕捉和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独辟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学生的积极参与,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2)不断开辟和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留地”,快乐学习。开辟学生“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充分展示个性心理品质。

(3)借助优秀生的优势作用,让“小老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培优扶差。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恰当的肯定性评价。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4)收集和反馈源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

“从错误中学习” “从错误中学习”触及心灵主动矫治心理偏差。 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任务生成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从师生关系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

(1)教学设计时,注重立足学生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树立成才意识。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

教师要善于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3)教学总结时,抓住学习资源的延续发展。

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教学中得以再利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品德潜能得以再开发利用。

(四)课题组编辑出版了《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而且能想、能说、能干,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行为,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把学生所显现的信息转化为教育的现实资源。

合作,共同研讨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练习题梯度选择,应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变式练习,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开发学生思想品德资源的价值,优化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走入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中。

(六)、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虽然该课题已结题,但对有效教学的探索也只是另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优化利用学业成绩推动学生的品德发展,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点面结合,认真探讨和建构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思考,联系实际,及时校正,在实践中不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闫乐林

二0一三年七月十三日

第7篇:历史课题研究成果

浅谈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 “自主探究、多维互动”的学习方式

郑国良

普通初中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初中生自主获取知识,使人摆脱传统知识的钳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然而,在新课标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过于依赖教师,未能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创新意识不强,被动的学习方式较为突出。

2、新教材多从大的层面出发编书,内容多而宏大,限于篇幅,写的较为简单,或无暇顾及,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的补充不一定完整。

3、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普遍处于个体状态,自我奋斗,合作意识难以萌发。

那么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呢?

一、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积极去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在上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结合当前国际舞台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妄图篡改历史,重走军国主义的道路这一大家敏感的话题切入,联系中日当前的关系,引发出如下问题:“二战后,日本为何仍保留了天皇制度”?“这一制度对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有何因素可以阻止日本向战争的道路发展”?“如何正确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进行社会调查,通过不断地探究,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或合作探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新知识的能力和批评性思维的习惯为宗旨和目标。

例如在上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时,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基本线索,紧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三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主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后来为什么被取消?斯大林模式为什么在初期能发挥积极作用,后来为什么会僵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集中注意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激发学生认识历史的冲动感和思维的活跃性。

三、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加强合作、共同探究,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信息、方法和成果,增进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上初中历史《社会生活》一课时,在课前将学生分成中国近代衣、食、住、休闲娱乐、风俗礼仪五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研究的内容主要反映这些内容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各个小组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地去寻找有关资料,积极开展交流、争论、意见综合及采访家中长辈等活动,使他们加深了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他们的情感交流,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过,在渗透“自主、探究、合作”这一学习方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能将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仅仅建立在兴趣,动机层面上,应让学生确立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将学生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二、不能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进行认真的设计,避免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草草结束了。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更好地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姜冬梅

“书中得来尚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接把别人现成的结论搬来,猜测别人的体验,其缺点是不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对知识的理解肤浅而不透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创造性被抑制等。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则会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深刻,情感体验真切,创造力增强。为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下尝试。

1.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一节课绝大部分时间由老师发问、讲授、总结,则很难培养出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一节课中,至少给学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时间自由探究。

2.多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

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就让学生体验,尽量少讲。

我们讲铁器时代取代石器时代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讲一万遍也不如让学生用石器(石斧等)砍下一树枝,做成一合用的木棒,再用铁器(铁斧等)砍下一树枝,做成一合用的木棒(或做类似的实践体验)对这一问题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讲到水稻、粟,教师可以拿一些让学生看看,摸摸。在说到陶器时(如轮作法),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几件陶器。

学生不经过实践体验,造成的结果是——说着别人说的话,感觉着别人的感觉,体验着别人的体验。

3.打破问题的既定性,应对问题的未知性

不少老师课前将问题设计好,然后课上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时间将这些问题解决,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不够、简单处理。这样做的缺点是:阻碍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有很多可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或学生认为意义不大的;打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动力。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是必要的,但老师更应该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问题。这对老师更具有挑战性,也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创造欲。

4、打破结论的诱导性、唯一性

从丰富到单一。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将他认为错误的观点一一否定,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先百花齐放,然后大一统。

较好的得出结论的程序应是——从丰富到丰富+独特。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将学生丰富的答案加以简要梳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简单否定,允许学生修正、保留自己的观点。如果,老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建议性地、参考性地讲出来,假如没有,则到此为止。

特别注意有的老师诱导学生得出某一结论。如让学生讨论“抗美援朝”中国到底应不应该出兵。有的说应该出兵,有的说不应该出兵,并各自说出了他们的理由,讨论得比较热烈精彩。老师分别夸了他们之后,又做了一个统计,然后说:“看来大多数学生赞成出兵。”

5.坚决摈弃满堂问

满堂问使学生不能或很少提问,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空,没有体验、实践的时空。

满堂问往往冠之以“提问”、“启发”、“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的名义。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不少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新习惯是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系列标准答案。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

第8篇:数学课题研究成果

五、预期改革效益

1.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希望能使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协调数学课与专业课的教学进程;加强对数学学科的宣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能够丰富多样,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通过专业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锻炼升华,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知识面更广,驾驭专业知识和课堂的能力也更强,从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每个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结合学生实际,教师教育活动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习,体验应用知识带来的乐趣,使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得到大大改观。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和多种技能,在各行各业有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从而实现“升学有望、择业有门”。

希望为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民族地区中职数学教育,更多人申报此类课题研究。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及其它教学活动,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必要的反思,不走形式主义,进一步促进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9篇:信息课题研究成果总结

务川自治县第三小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

研究成果总结

课题负责人:蒋国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的背景

我国教育再续推进“课程改革”为教育主导,对教师来说,课改是教师必然职业高起点,是当今教学的必战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教师对课改理论和课改作用怎样渗透教学中去。如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来把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教师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没有得到课堂的实效性和作用性。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没有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最大作用,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如何把信息要与学科课程整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所以,我校试从“课堂整合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反思、总结高效教学,乐于助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现代化教学科研化、生产化和现时化而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校是县直一所完全具备的现代化的学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省重点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现代化的学校需要现代化的设施和能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现代化信息理念为指导的教师研究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然后将技术、理念、方向有机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班班通平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人机合作、生生合作,发扬合作精神,为较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奠定了基础。学校有一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他们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应用相对没有一定的难度,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信息技术的长处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网络课件和自作课件为依托,以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自身技巧为载体,可以将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年轻教师计算机技术的长处,快捷地扬长避短。我校的学生情况是从全县各乡镇转进来的,属于中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目的性不很明确,学习方法尤其不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做文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其特有的长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起到独特的作用。以上情况表明:我校这样的校情,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长处,也是短处。正因为如此,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才更加重要与迫切,更有现实意义。通过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及班班通设备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班班通设备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自制课件和整合学科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撑握教学设备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我校突击科研兴校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整合教学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教学理念、科学化教学理念、发展观理念、师生评价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践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及方式,让学生在运用班班通设备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要为全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课题研究动向(类型)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型时代科技化教学模式。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课堂、践行、结论五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其次在信息技术上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设计课堂、应用信息、发挥实效。具体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班通设备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实效教学课件的能力。

具体研究的对象包括: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

3、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更新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高效整合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通过班班通教学设备进一步深化课堂,互动师生情操,在短暂十几分种互动教学,学生知识面有效扩展,这就是高效整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学生主动化学习,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因此,我们研究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于观念和方法的更新。

2、 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层次

学习网络整合教程教学,与学校名师、骨干教师一起探讨整合的实战性和作用性,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辅助呈现教学整合层次,使得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转容在学科课程层次教学。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进入课堂。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我校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研究,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是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加大培养骨干教师数量,建设创新教师队伍,选择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进入教学改革。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适合学生成长知识的须求。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层次。

3、 学科知识点的表达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更新学科知识理解程度,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熟练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技巧。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设备与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班班通设备教学很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用学科有效知识集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4、课堂导入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每一节课都呈现几个教学环节,现代的教学不只以往应式教育,而今是活跃课堂。现有的教学是借助了班班通教学设备辅助进行。一堂课最成功,最关键,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导入环节。导入技巧在成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技巧是成功学科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在师生心灵深处架起一座方便彼此交流互动的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教与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对教师的基本人生态度。导入环节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知识体系并使之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整合创设课堂导入情境,是发挥课堂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把课堂导入放在学科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但是,堂导入应遵循兴趣激发原则、思维启迪原则、情感共鸣原则、直观形象原则、审美陶冶原则、新颖变化原则。最终结论就是用信息技术知识和现代设备及软件制作情节导入法素材,但是要遵循课堂导入原则,才能实现有效课堂。

5、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学生已有知识的不足

原有的教学模式远远不够学生的知识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学科课题辅助整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信息时代科技教育,就这样弥补了学生已有知识的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动向,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相对来说,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作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班班通设备和网络的支持下,学习可以进行多种形式技术性和教学理论的研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课题给安排内容进行,根据自己的个人潜能,选择学科目标。

2、协作性原则:通过群体活动,各个教师能力均有所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与教学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教师学会与各种教学模式及团队协作合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3、实效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追求实用和实效。整合学科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为课堂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教师素养服务,为培养现代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服务。

4、激励性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师教学水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感兴趣,通过对其肯定向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5、整合性原则:整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进而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学知识体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本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6、共享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优势,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此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提高班班通设备发挥其最大作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关系到课题成败。

7、交互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整合必须基于网络课件、自制课件为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性才得以充分的实现,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网络依托就没有整合。

8、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

9、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科学的理论只有在有效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出它的指导作用,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无法检验理论的科学与否,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才能上升研究科学理论的意义。

10、并重性原则:并重性原则指的是知能并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统一性原则:本原则是指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六、课题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带领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撑握现代设备技巧动用,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学习的主动全交给学生,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把自己培养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1、经验总结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依靠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然。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活动中十分必要。

2、文献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相关文献,领会文献精神,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提高课题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法就是要求教师学习文献,对照文献思考、实践。

3、调查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包括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包括了新课程标准的一切理念的渗透。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乃至主宰整个课堂教学是任务驱动模式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地得出结论是整合的目标之一,调查法必不可少。

4、案例研究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一次挑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方法,对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案例研究成为必要与必需。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经过深刻反思,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目标才能明确。故案例研究法原则在整个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为实施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⑴组织课题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⑵做好整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班班通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并明确地意识、理解整合所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对于整合的意义;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整合及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课题组成员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方法及进程,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课题组成员熟悉网络知识、网络教学资源整理和教学设备的运用。

⑷集体备课:课题确定整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课题保障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支持。

1、硬件支持:校园网、QQ群平台、班班通设备、校级资源库建设。

2、软件支持:办公软件,各办及班班通教学进入互联网,资源丰富。

3、理论支持:建构终身学习理论。

4、经费保障:每年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条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

(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为实施阶段

1、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

(1)2013年5月—2013年7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2)2013年8月—2014年2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完善研究方法。

2、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水平,整合课题骨干。

(1)2014年3月,构建学科整合模式,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水平,培训整合骨干,强化整合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2)2014年4月,结合教学实践,将课题研究理论化,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校本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为总结阶段

(1)2014年5月至7月:研讨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开发性教学模式,拟定充实的课题辅助佐证。

(2)2014年8月至9月:总结、整理材料,为结题作好充分的准备,课题结题完成结题任务。

(3)2014年10月至12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作准备。

(4)2014年12月,完成结题报告。

八、课题成果分析

(一)课题常规成果

经过两的认真学习研究和试教等研究过程,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由于我们踏踏实实开展课题活动工作,认认真真进行教学及反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得到了校级领导的肯定。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课题给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设备有效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技巧开展课堂研究,并将班班通设备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学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两年来,课题组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并将部分优秀素材刻录成光盘,在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增强,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情调观事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课堂小结、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5、“整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今后教学响了红红火火课堂,为活跃课堂打下了基础。

6、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快速成长。利用自身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7、推动了学校先进教学,为学校课题顺利通过结题,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课题特色成果

经历两年的时间,认真研究学习和研究开展进行,特别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实践与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由于我们踏踏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认认真真进行教学及反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主动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实验操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1、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班班通设备有效教学、信息收集、处理教学资源,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技巧开展课堂研究,并将班班通设备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学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素材的好习惯,资源积累丰富,并将部分优秀素材发校园网站上,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班班通设备发挥作用大大提高。如,课题组员申红叶老师把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发到三小网站和学校QQ群,共享教学资源,所有课题成员每一节都高效使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在最后复习阶段都在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呈现复习,意味着我校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成效,时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设备的支撑。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增强,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如:课题组员蔡琳老师她班,基本是乡镇及村小学生,没有一个县城学生。 没有研究课题之前,学生不知道班班通设备用来做什么的,蔡老师基本没有用,只是采用应试教法。但是,蔡老师参加课题组研究,很明显不同:学生在原教学中的不动手、不动脑、不动眼,向木头样坐着,现在学生学习的动态超越老师们兴趣,每一节课学生发动教师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高效课堂教学。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分辨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题整合有效作用。而蔡老师,原来不太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目的,通过课题研究,不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反而教学中没有生命力,课堂没有活力。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组织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以学校为单位组全校性开展研究学习,如:在两年中,以信息技术中心处组织教师培训“班班通教学设备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日常维护及问题处理”、“班班通教学设备在学科中如何发挥其设备的最大作用”、“电子白板交互式功能在教学中如何使用”等培训十余次。也为了不断增强教师使用程度,举办了“一届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两届师生电脑绘画创作大赛”和“两届现代远程教育四优作品大赛”。外派课题成员学习学科有蒋国勤、申红叶和张秋英老师。在我校,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蔡琳老师执教的《鲸》一课;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程丽钗老师执教的《黄继光》一课;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张秋英如老师执教的《月食》一课。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让数学更贴进生活,例如,“圆的认识”;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难点突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年、月、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 “图形的复习”。信息技术与体育整合能游戏娱乐、引发思维,例如做游戏《搬家乐》一课;能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例如《袋鼠、青蛙等动物跳跃》一课;能感知过程、突破难点,例如做《跳远》一课;能反馈巩固、激励评价,例如《智能题测试》一课。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蒋国勤教师执教的《色彩的要素与配合》一课;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静物画构图》一课;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我有一块花手帕》一课;更有利于减轻课堂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蒋国勤教师执教的《纸折帽》一课;有利于突破技能的限制,例如申红叶教师执教的《植树》一课。

4、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情调观事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研究结论和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课堂小结、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5、“整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校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例如,近两年来,张秋英老师那班语文成绩一年比一年高,与其未参加课题教师相比高一大节;程丽钗老师那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强,学生学习兴趣可高,语文成绩前茅,执教的<草原〉和〈学会自我保护〉分别荣获贵州省教育厅二等奖;申红叶老师在全县小学美术优质课荣获一等奖,蒋国勤老师指导学生电脑创作荣获贵州省电化教育馆一等奖和二等奖,课题组成员荣获奖项共计50次。

6、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快速成长。利用自身课题优势先行一步,在提高信息素养并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全面的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渐渐成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有力支撑。

7、推动了学校先进教学,为学校教研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通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得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在课堂有效性呈现,在原来教学模式改变了科型性和实用性的驱动教学,得到了学生们乐愉学习探究知识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第三小学的课堂生活化、科学化、自动化、开放性的教书育人。本次课题的整合学科是语文、数学、体育和美术,在数学、体育学科人员较少,学科知识不够深华,对比学科研究有点欠缺,在下课题中,加大学科人员建设,充实学科的研究保障。本课题成员作下课题研究成员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把我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学科全部进行实践,学科分别“英语、科学、音乐和品德与社会。”相信,子课题在总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性教育公平行动研究》的目标下,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及学校支持,第三小学的课题研究将会走到现代信息化领域前茅。

上一篇: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价下一篇:交通运输培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