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共7篇)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篇1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已耕耘十载,对我国上百万教师21世纪的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总结十年教师培训丰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提出“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战略。结合这一发展战略,策划并设计了“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特尔R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研究”项目,并经过国际专家的论证后获准在中国实施。项目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选定包括吉林、湖南等全国 15 个省、市、自治区的 31 所基础课程项目学校的 358 位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参与项目的实施。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一般的社会建构主义都认为,人的认知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及社会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是:个体建构的新知识通过媒介表征(印刷、手写、口头或电子方式)发表,经他人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审视、评判而重新形成并为人们所接受即社会性接受,由此成为客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客观知识被个体内化和再建构,在获得意义的基础上成为个人的主观知识;个体依据这一主观知识进一步创造并发表新的知识,由此完成知识建构的一个循环。

与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的观点相适应,认知过程被看作首先是公开的、社会性的,其次才是私有的和个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知并不存在于个体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际之间。

学习理论的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成长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这种变化是一个互惠的过程,注重个体、环境及文化制品的交互。它从个体的智能开始,通过个体间相互学习和指导以及通过熟练使用工具而达到目的。该理论旨在向人们解释人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是如何突破个体的局限而分布到环境中的。因此,分布式认知理论特别强调个体、技术工具间为了执行某个活动而发生的交互,是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重要理论方法。

学习理论中的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同样非常关注社会性交互作用,其“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的概念表明,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者,起初只是一个“新手”,处于共同体的边缘,在向共同体中心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多地接触共同体中的文化,并开始扮演专家或熟手的角色15.因此,学习不仅是情境性的,知识需要通过活动产生,而且学习还是共享某一情境的社会单元的构建过程,知识是合作的产物,人们通过不断的交互增强了参与特定情境共同活动的能力。

语言构筑了社会互动的物质基础。符号和工具的中介在知识的建构中起了关键作用。语言更被维果茨基推为“工具之首”.语言的获得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语言可作为一种中介物,帮助学生建构自己有关世界的知识,并随后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精制和反思;语言也是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文化与思想交流的中介,而社会性互动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是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总的来看,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为协同知识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协作学习在近期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迅速发展。因此有关学习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人的社会性互动,关注审视问题的多重视角、多元价值以及视界的交融,关注以各种符号体系为载体的人类文化对个体发展、个体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意义,关注个体智力与集体智力的有效互动。协作成为学习的中介,而协作学习也成为社会建构主义应用和深入研究的典型范式。

三、参考文献

1刘春立。虚拟教研的方式及其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2):110-111.

2黄红梅。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教育报,,(10):104.

3Fullford,C.P.&zhang, s.Perceptions of interaction:The critical predictor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3,7(3):8-12.

4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黄伟。教师网络学习[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06.

6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叶新东。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网络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CINET 软件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邱峰,叶新东。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2):37-41

四、论文提纲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教研与网络交互研究的发展

1.1.2 项目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释

2.1.1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2.1.2 社会网络分析

2.1.3 协同知识建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学习的社会建构视角

2.2.2 群体动力学理论

2.3 相关研究现状

2.3.1 网络教研的研究现状

2.3.2 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综述

2.3.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3 QQ 群环境下教学研讨中协同知识建构交互分析体系的构建

3.1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维度

3.2 话题维度分析

3.3 社会关系维度分析

3.4 补充分析

4 QQ 群环境下教学研讨中的交互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

4.1 第一次网络研讨分析

4.1.1 第一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1.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1.3 话题分析

4.1.4 社会网络分析

4.1.5 第一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4.2 第二次网络研讨分析

4.2.1 第二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2.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2.3 话题分析

4.2.4 社会网络分析

4.2.5 第二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4.3 第三次网络研讨分析

4.3.1 第三次网络研讨会背景介绍

4.3.2 协同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析

4.3.3 话题分析

4.3.4 社会网络分析

4.3.5 第三次网络研讨分析结论与策略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结论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篇2

总的来说, 湖南“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研究的问题越来越贴近实际, 实施方案的设计一次比一次规范, 研究的整体水平比“十五”规划有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对开题论证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家认识到, 开题论证不仅是一种形式, 其本身就是一种研究。通过论证, 课题组成员之间或课题组成员与同行专家共同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任务,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这样既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起到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作用, 又能提高课题组成员做课题的水平和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题论证, 以下八个方面在不少课题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受到重视: (1) 课题名主题确切, 切口适宜, 言之有物, 特色鲜明; (2) 研究综述客观, 他人成功经验明晰; (3) 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明确; (4) 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准确; (5) 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 (6) 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规律; (7) 研究的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 (8) 研究人员的分工明确, 预期成果落实到人。但也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 个别课题没有论证, 开题论证书内容东拼西凑, 缺这缺那, 成了申报书的“剪贴版”。开题论证书和课题申报书虽有相同之处, 但又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其目的是不一样的。课题申报书的目的是争取申报课题立项, 其重点内容是课题选题的准确度、研究价值的大小、研究的可行性。而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不是立项, 而是施工。开题论证书是课题设计的实施图, 着力点应放在设计调整和施工组织上。可是我们有的课题主持人就是抓不住这个重点。有的课题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有的东拼西凑、废话连篇;有的转弯抹角、喧宾夺主;有的脱离实际、无病呻呤;有的思维陈旧、模式僵化;有的文理不通、逻辑混乱。个别课题开题论证书, 从封面到最后, 除加了一页开题论证结论外, 其他全是申报书的内容, 将不需要、不相关的内容也“剪贴”上来。但却没有立项的课题编号, 没有课题界定, 理论依据是领导讲话精神、事件介绍, 研究目标偏离研究主题, 开题论证的数据是“空白”的, 有的甚至出现同一学校两个标题一模一样的课题。这都是“剪贴”造成的后果。

(2) 一些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不突出。按理说, 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是三个: (1) 研究目标的“长、宽、高”论证, 涉及课题研究时间、对象、范围、内容的定位以及期望水平; (2) 研究内容的论证, 涉及紧扣主题、紧扣目标、分解任务等; (3) 研究步骤落实、成员分工的论证, 它涉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措施、人员分工等。但是有个别的开题论证书中三个重点就不突出。有的课题名不副实;有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是纯名词解释;有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混淆、重复;有的研究内容表述不明白, 逻辑混乱, 研究内容既不是总分关系, 也不是递进关系, 更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包孕关系;有的理论依据不准确;有的研究步骤模式僵化, 成员不知道做什么, 怎么做, 团队合作有困难。

二、对课题开题论证的思考性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 我对课题开题论证提出一些思考性建议:

1. 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 应该树立吃苦耐劳精神, 克服浮躁心理

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大家很向往的事, 也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有人曾说过, 做课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特别是选题、构思、创新, 或写论文、写研究报告, 这一过程是冥思苦想、痛苦不堪、辗转难眠、寝食难安、“撕心裂肺”的过程。但课题做出来, 论文或专著发表、出版后, 特别是研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并得到社会、领导认可, 那也很快慰。凡是课题做得好的主持人, 大概都有这种体会, 凡是有这种体会的人, 不但自己成长起来了, 而且大有成果。

但并不是所有做课题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因为, 做课题的动机不一:有的人是以使命感、责任心为动机;有的人是个人兴趣、爱好, 想通过研究成果实现自身价值;有的人是被迫、出于无奈, 如为评职称做课题, 为保“饭碗”做课题, 领导安排做课题;还有人的动机是为名为利。在当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 不管做课题的目的、动机如何, 我们不去评价。因为, 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的错。问题是, 既然好不容易拿了个课题, 就不应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而应该把它做好。

要把课题做好, 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要坐得住。做课题要查文献、写综述、写论文、写专著、写研究报告, 坐不下来不行。第二要动得起。做课题时刻要思考、反省问题, 不但要动脑, 还要动手, 动手记笔记, 开展调查研究, 参加教学活动, 不积极主动也不行。第三要有耐性。对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进行协调, 都要忍得, 要耐心、细心、精心。没搞清的概念要搞清, 没弄懂的问题要弄懂。这些都需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克服浮躁的心理。

2. 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 应该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方法

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 一是做课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有其规律、方法、途径需要学习;二是课题写作, 如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 这有更多的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 更要学习。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至少有三点好处:

(1) 可以少说废话。现在有些想评职称的老师只想做课题, 或有了课题要写各种报告、论文, 却不会审题。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附会在一起, 不是断章取义, 就是言不由衷, 东拼西凑, 废话连篇。有些人不知道“开门见山”的道理, 写文章喜欢转弯抹角, 喧宾夺主, 虎头蛇尾。特别是有些高校老师做课题很容易陷入“教科书模式”, 满脑子概念、范畴、理论渊源, 脱离实际, 远离社会, 无病呻呤, 无的放矢。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掌握课题规律和写作方法的表现。

(2) 可以少走弯路。做课题, 从资料收集到调查研究和文体选择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 不同的课题, 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 都是有规律的。一旦方法、途径不对, 就会走很多弯路, 付出更多的科研成本。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应遵循三条规律: (1) 加强内容的学术性。课题写作应做到“一、二、三、四”:“一”, 即“一学”, 主要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应用学科知识。科学由学科组成, 科学研究的分量与学科知识的含量是两个变量, 两者正相关。“二”, 即“二位”, 指准确定位 (教育科学的学术观点) 、质量到位 (“质”指理论水平, “量”指预定字数) 。“三”, 即“三论”, 指论点有时代性, 论据有先进性, 论证有逻辑性。“四”, 即“四文”, 指文风端正 (无套话、废话、假话、大话) 、文脉清晰 (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而不是包孕关系) 、文笔流畅 (不用方言俗语, 不用废弃的陈言旧语, 不用冷僻的行业术语, 不用少数民族的谚语, 不用附加成分太多的长句) 、文法严谨 (语法、修辞、逻辑和标点符号无错误) 。 (2) 注重形式的规范性。课题写作要按课题主管部门要求填写。 (3) 坚持修改的反复性。把课题写作过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学”“研”“写”三结合, 先学后研, 以学导研, 借学促研。认识不能一次完成, 课题写作必须反复修改。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应该做到“小”“深”“新”“实”“精”。“小”, 就是题目切入点一定要小;“深”, 就是揭示深远意义, 阐明深刻认识;“新”, 就是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实”就是讲实际, 重实用, 抓实践, 求实效;“精”, 就是精心选题、精心限题、精心构思、精心取材、精心修改。想做课题的人, 应当多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 课题写作时就不会走弯路。

(3) 可以多出新意。做课题一要“创新”, 二要“管用”。创新来源于知识积累, 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做课题仅仅是为评职称, 就缺乏学习、借鉴、总结、提升、创新研究方法的动力, 是可悲的。

提出新观点有五种途径:一是温故知新, 学习理论得新知;二是补旧为新, 补充旧说成新说;三是推陈出新, 推翻旧观点, 树立新理念;四是综合创新, 取百家之长, 成一家之言;五是开拓创新,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3. 课题实施方案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施工图”, 应该尽善尽美

如果说申报书是规划、立项的蓝图, 那么实施方案 (即开题论证书) 就是施工图。它既是具体指导课题研究的指南, 又是规范课题研究的施工方案, 同时也是省教育规划办公室结题鉴定、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 不仅要有大的方面框架设计, 更要有周密的细节安排。大的方面框架设计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周密的细节设计决定研究的效果、效益甚至成败。如果说以前课题开题论证主要解决方向、方法问题, 那么现在课题开题论证主要应解决研究的细节问题。

比如, 研究综述不清楚的, 应该进一步检索研究文献, 可能会得到新的信息或新的启示。再如, 课题研究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如何更准确表述, 才能使其更加完备、更加突出主题。特别是实施步骤和子课题分工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特长、潜能, 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指导他们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重点在哪里、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不仅要体现在开题论证书中, 更重要的是应在每个成员的心里, 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些课题, 主持人是学院领导, 课题研究举全校之力, 研究团队是学校骨干, 大家负责一方面的工作都很忙。这就要靠主持人出思想、出思路, 经办人管细节。细节考虑越周密, 走的弯路就越少, 效果就越好。

4. 教育科研有很强的时效性, 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应及时抓紧抓好

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有很强的时效性, 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课题, 研究的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阶段指导性很强, 研究时限一般都在一到两年。加上研究应用性课题的人, 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 研究团队是松散的联合, 有些课题研究内容与主持人本职工作紧密相关, 但主持人工作岗位随时可能改变。这些因素, 都是逼迫课题研究须抓紧抓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十一五”最后一批立项的课题, 由于发动早、准备好, 选题的“口子小”, 相应的研究组织难度小, 设计研究时间较短。许多课题已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有的甚至是边研究、边申报的课题, 个别老师急着等课题结题评职称。据初步统计, 我在已收到的121个课题开题论证书中, 今年结题的有12个, 占总数的10%;明年结题的有80个, 占总数的66%;后年结题的有29个, 占总数的24%。所以, 及时抓紧抓好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 应作为各课题组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今明年结题的课题, 应及早开展专题 (或子课题) 研究, 阶段性成果如论文应早发表, 早得到社会认可;以行动实践研究为主的课题, 要尽快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和经验, 并从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归纳、提升、抽象出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重要研究观点, 一方面迎接课题的中期检查, 另一方面为研究总结打好基础。

个别研究进度快的课题组, 要及时着手研究总结的准备。怎么准备, 课题结题鉴定前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对照自己的开题论证书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最终成果, 自查是否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的内容, 要尽快“补火”。二是及早构思课题研究报告的三大重要部分, 即研究过程及做法、研究结论及分析、社会反响和效益。这三部分是课题申报、开题论证没有涉及的新内容, 也是研究报告的“重头戏”。许多成果评奖都离不开这三部分。三是按省级规划课题结题鉴定要求准备材料。材料包括:结题鉴定申请书、成果主件 (包括研究报告, 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相关论文、专著, 相关实践研究成果等) 、附件 (包括成果公报、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表、社会反响和实践验证材料等) 、电子文档 (包括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论文代表作) 。最后将材料报送课题管理部门审批, 再与其沟通联系结题鉴定事项。

对课题总结, 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 不仅仅是为评职称、评奖。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 要像湖南省社科院朱有志院长所说的那样,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领导的说法, 把自己的思考变成领导的思想, 把自己的言论变成宣传的舆论, 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上级的文件, 把自己的说法变成社会的做法, 用自己的发言, 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就达到了做课题的另一种境界。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笔者对当前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整体印象、认识等, 分析了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 并从克服浮躁心理、掌握课题写作规律方法、完善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课题,开题论证,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2]曾天山.关于教育科研价值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2) .

[3]陈境孔.中小学教育研究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丰.基础教育科研的发展与管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

护理专业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篇3

恰当选择科研课题

科研课题一般包括自选课题、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委托课题四大类,无论哪一类课题,在选题上都要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结果,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或护理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在护理学术界要有新的见解。③成果的实效性:所选课题要有需要背景、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要针对实际和护理发展的需要。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如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尤其实验性课题需要的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研究对象来源,特别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和经费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1]。⑤要在护理学科范围内选题。

拟定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字斟句酌。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对象交代清楚,必要时可以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所用的词语、句型要科学、规范,似是而非的词语、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课题名称必须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实验性研究要反映其基本要求,如处理因素和受试对象等。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需深入

立论依据:课题的研究现状是其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依据[2],只有广泛查阅文献,深入理解其内容,才能充分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新进展和研究现状,进而解析出课题的科学依据和提出创新性思维。查阅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尤其是文献中的重要论点、中心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②阅读原始文献,正确认识图书、教材、期刊与网上资料的不同点;③瞄准主流,查阅护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护理专家的观点和评述,选取与课题较密切的内容;④查阅书籍时,宜先看序言、目录,再确定浏览或精读范围,要先看论文摘要,再筛选和精读有价值的文章;⑤复习文献要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不断汲取新进展、新知识,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课题内容。经过对现状的研究和提取,选题的意义和目的便呼之而出。开题报告的选题意义与目的实际上就是一篇有关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而短小的评述,其中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再谈专业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研究方案:①研究目标:需明确,重点突出,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但不宜设定过高使研究过程失去重心,难以攀登。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②研究内容:是科研课题的核心,既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研究质量起着直接作用,要依据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具体而翔实,避免笼统、模糊,使研究进展陷于被动。③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论文的主攻方向。一个课题只有一个中心,一個重点,只有集中一个主题,才能研究深刻,开题报告中要清晰体现这一点。如果一个课题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问题,就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研究论述过程中出现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而发生种种困难。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一两句话写出来。④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在开题报告中应是论述的重点,因其是评审专家判断课题研究前景的依据,也是专家对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给予切实指导和建议的途径。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阐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对研究对象也应说明所选人群的来源、标准及基本情况。研究中的资料采集及结果判断、研究过程,处置方法及关键步骤等均应说明其理论依据。

总之,护理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基础,开题报告是保证和提高护理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研究起到定位作用,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78-79.

如何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 篇4

从课题管理的角度,研究规范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至少如下好处:

一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了解课题开题论证的功能。二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明确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三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把握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四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晓得课题开题论证的形式。五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知道课题开题论证书格式。六是让课题管理者和主持人做好课题开题论证会前准备。

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三大功能

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管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课题研究质量,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开题论证有三大功能:

(一)有利于规范课题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九五”期间湖南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很不规范,由于教育部门课题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立项,重立项、轻管理;重部署、轻指导;重评奖、轻推广的“三重三轻”的现象比较普遍。“十五” 以后,湖南成立了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实行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有很大改变,但课题规范管理还很不理想。客观上,由于管理的

时间不长,管理经验不足,“三重三轻”问题还有一定的惯性,加上申报课题的新手不少,课题管理规范任务繁重;主观上,由于开题论证宣传发动不够,组织指导力度不够,课题主持人责任不明,履行义务条款不清,课题不能如期结题,研究质量马虎,成果推广、转化的价值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抓好课题开题论证既可以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课题单位、课题主持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又可以通过同行专家面对面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相互研讨交流,了解把握课题不能按期结题和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的办法措施。这样,不仅达到开题论证的目的,也可以使规范管理落实到课题管理的每个环节,从而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课题开题论证应像新建一座大楼前的论证一样,课题实施计划好比施工图,课题组成员就是施工员,施工员一般是照“图”施工,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结题鉴定时按“施工图”验收。一个好的课题,关键在有一个好的研究思路和科学的设计实施方案,一个开题好的课题,关键在于它研究细节的周密,“细节决定成败”。

开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开题要向大家报告你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你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文献,再次认识你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它的背景,找出理论依据,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论证具体作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开题讨论,听取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意见,进一步理顺思路,统一做法、明确要求。因此,开题本身就是一次研究性学习。湖南省教育厅王健

副厅长说过,做课题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大多数课题还可以得到同行专家的精心指导,同行专家通过咨询、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在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研究方略上确保“研究有方”。在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任务的分解和研究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能提出切实可行措施,甚至提供案例与研究背景等材料供参考。通过论证,课题组成员可以开拓思路、扩大眼界,从感性的热情转入理性的思考。事实说明,通过论证、修改、完善且详细周密的开题报告又几乎是课题研究最后形成的研究报告“前身”。

(三)有利于课题顺利结题和克服以往开题论证的不足。课题开题论证书是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包括专项课题结题的主要依据,这是我们管理两个五年计划的课题,实施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比如,课题结题时,科研主管部门要检查你是否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公报、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或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成果,是否完成了你自己设计的研究任务和最终成果,实现了研究目标,方能结题。研究水平则由鉴定专家鉴定。检查不是以课题申报表为依据,而是以开题论证书为依据。有些课题在申报前,虽然选题好,但由于准备匆忙,论证不足,很多研究的细节设计不科学。开题论证是一次极好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的机会。

但是,以往的课题开题,不少课题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认为开题论证是一种形式,抱着“应付”的态度,结果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并没有解决问题。如开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重点不突出,论证不实在。有些课题思路不清,概念不明,措施不力,分工不落实。可是

课题组既不认真自我论证,又不请同行专家进行指导,有的甚至不开题,这些课题轻者研究走弯路,拖延结题时间;重者调整研究目标、大砍研究内容,甚至改变研究方向,不能结题。这几年尽管这些问题有些改变,但由于每个五年计划的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是不断更换的,新手不断增多,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一定时期内问题就会反复存在。因此,只有不断总结课题开题论证的经验,针对新一轮的问题,持续改进开题论证的办法措施,认真组织每一轮课题的开题论证,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克服,才可以达到“一切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所以,课题开题论证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项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只有明确开题论证的目的意义,了解课题开题论证要求,抓住要解决主要矛盾,科学地把开题论证工作做好,才能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

开题论证核心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落实研究的条件,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分解研究任务,贯彻落实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其目的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措施。通过主持人的开题报告,介绍课题主要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这个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研究意义、研究述评、理论

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文字表述,使大家明白课题研究总的指导思想和大体思路。

二是让课题组全体成员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课题总目标任务必须分解到各个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靠团队协作,分工合作,集体攻关。这就要求主持人通过开题报告让每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明白自己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合作,何时要完成什么阶段性成果。使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三是请专家咨询指导。同行专家和主管领导对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咨询,他们不仅可以看出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还对被论证的课题提出修改建议,甚至还可以提供案例与研究背景供参考。因此,聘请专家咨询指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论证,在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研究方略上确保“研究有方”。对研究目标的长度、宽度、深度的调整,对研究任务的分解和子课题的分工、对研究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甚至提供近似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研究背景等材料。使课题主持人从感性的热情转入理性的思考,课题研究少走弯路。同时对端正研究态度与学术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会后课题组参考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课题设计实施计划,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

三、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和具体内容-----开题论证的重点是“三个论证”。

一是研究目标的“长、宽、高”的论证。因为科研无止境,课题有时限,实际运作时间一至五年,长度(研究时间的跨度)、宽度(研究范围的幅度)、高度(研究目标的程度)都要适度,不能过度。研究范围问题,在部分课题研究“新手”中特别突出:要么“贪大”,想一个课题解决学校所有的问题;要么“不全”,研究内容缺这缺那,形不成系统。

因此,研究范围要根据课题目标的需要以及课题组内、外部条件来确定。长度、宽度、高度要统筹兼顾,不能厚此薄彼、扬此抑彼,甚至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导致研究时间过长,或者研究范围过宽,或者研究水平的期望值过高。

如《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课题,是湖南某县一个镇中学校长的课题。这个课题“长、宽、高”都值得研究。

首先,研究的范围过宽。从选题来看,题目是《课题申报指南》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主持人既想研究“师德建设”,又想“教师精神”,且课题没有界定是那一类教师的“师德”和“精神”;

从研究目标看,想解决四个问题(原文)“(1)改善目前师德建设方面的不适应和薄弱环节。(2)探讨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学习领会新时期师德建设和教育精神培育现有的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其现实意义。(4)探讨适应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和教师精神培育方法、理论”,目标太宽;

从研究内容看,想研究五个问题(原文)“(1)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做人从教的基础;(2)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是全方

位的,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3)新时期下要求师德在传统的理想师德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教师的意识和行为都应适应新时期新课程的方向;(4)教师精神的构成;(5)培育和建构现代教师精神既包括批判、宏扬、发展、创新之多重蕴含,还包括学校培育和实践凝练的双重建构过程”,内容太泛,且表述不明白。

其次,研究水平要求过高。(原文)“学习领会新时期师德建设和教育精神培育现有的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其现实意义”,“ 探讨适应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和教师精神培育方法、理论”,最终成果为“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

再次,研究时间过紧。一年半时间,完成这些研究内容和成果,没有留余地。所以我觉得这个课题的“长、宽、高”一定要认真论证,研究思路要进一步理请,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须进行调整。

二是研究目标落实的论证。研究目标的落实,主要看研究内容。第一,研究内容是否紧扣课题研究目标,不让课题研究内容偏离研究目标;第二,每项研究内容十分表述清楚,不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第三,研究内容是否整体完备,不出现重大缺漏;第四,每项研究内容是否有相对独立性,不要近似甚至雷同;第五,每项研究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均衡,不使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悬殊。《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由于目标太大,太高,研究内容就无法紧扣,研究目标就很难实现。

三是研究步骤实现的论证。步骤实现要做到“三防”、“三落实”。“三防”是一防“超载”,每一步的活动量不能超过课题组成员力所

能及的工作量;二防“撞车”,每一步重大活动安排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活动安排不相矛盾;三防“误点”,课题设计有自己的时间规定。什么时候开题,什么时候要完成什么任务,什么时候结题,课题组都要增强时间观念,保证“正点运行”。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个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与否,靠的是团队的力量(个别课题除外)。因此,要把研究任务分解作为开题论证的重要任务,讲清任务要求,并加强督促,确保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三落实”就是把人、财、物落实好。落实“人”,不仅仅是参加课题组的人,还要有主管人和策划人。主管人是课题级主持人所在单位的领导人,“没有领导的研究是白研究” 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一个学校重视科研的重要因素。领导可以高度重视、宏观决策,统筹“人、财、物”,这是做好课题的有力保证。策划人是高职称、高学位、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如果课题组实力较弱,可以借助外力增强内力,通过开放促进开发,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落实“财”,就要多方争取资助,尽力广辟财源。开源节流,力求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各项活动的经费开支搞好预算,严格审批,留有余地;落实“物”,主要靠课题组成员单位责任共担,物质共享,提高科研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开题论证的具体内容是“八要素”。

一是课题名称问题。课题名称是否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这是开题论证必须进一步明确的问题。一个要研究的课题,主题不明,没有主线、没有特色,空洞无物,肯定是没有研究

质量的,也是研究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甚至研究不下去的。课题名称的修改确定,是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确定,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和研究质量的前提。

课题开题时可否修改申报题目,原则上不能轻易变动。但是,有的课题确实有问题,专家论证认为需要调整的,应该做出调整。比如,个别课题名称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限定使课题名称冗长,或言不简意不明的,应该修改标题,如,《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与问题的研究——民族落后地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校园文化与中小学教师品位提高研究——高中语文活动课与教师品位的研究》、就可将标题言简意明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有些内容可以在课题界定中注释。还有的课题名称不像研究课题,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联片研训》,《优化保障支撑体系,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还有题目研究范围太宽,不界定研究内容,很难做好,如《整体构建农村中学德育体系的研究》。还有题目像自然科学的软科学课题,如《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与教学能力培训系统研制》,不休改题目,不知道它怎么作教育科学课题研究。

但是修改标题,不可以改变研究方向。因为课题管理办法都有明确规定:凡变更课题负责人、改变研究方向、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改变成果形式、变更课题管理单位、课题完成延期一年以上等,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求,经所在单位同意,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调整的内容要在《开题论证书》重要变更中加以说明。

二是研究现状问题。对国内研究现状是否进一步了解,并找到研究真正的突破口(或切入点)。(因没有标书不好举例)这里指的研究现状不是事件现状。这是很多初学做课题的人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说,没有研究综述、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开题报告是“三无”产品,“三无”产品是谈不上质量的。了解前人研究情况,把握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创新研究,才不会“低水平重复”、“自娱自乐”。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的要求是不同的,它研究的性质、范围、过程、思维方式、研究成果、应用范围都有不同要求,因此,要严格按教育科研的规律办事。(黄龙威、崔得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综述)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刊登了王秋湘、李传熹老师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该文参考了30多篇相关文献,写了1.4万字的研究综述,从留守儿童的概念、问题形成的原因、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社会化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主张和研究存在的问题述评得非常清楚,为继续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打下好的基础。很有参考价值。

三是课题研究核心概念问题。研究核心概念是否明确具体。核心概念就是要把你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进行界定。这与研究的主题,要解决的问题息息相关。核心概念不明确,解决的问题也就不明确,研究就会走很多弯路。如,《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与优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就要界定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什么是优质教学?研究结论最终必须回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解决优质教学策略问题。

如《教师阅读与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教师”,专指城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教师。“阅读”既包括专业书的阅读,也包括非专业书的阅读;既包括纸制品的阅读,也包括非纸制品的阅读;既包括个体阅读,也包括之外的集体阅读和分享阅读。“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教师改变学生所进行的优质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信赖关系。

四是研究预期目标定位问题。预期目标定位是否定位准确。研究目标指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研究目标要定位要准确,言简意明。可以把条理化或高度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突出重点,一目了然,“长、宽、高”要适度。如《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目标:“研究分析课题成果推广的特征规律,探究课题优质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对策,构建并试行课题成果推广的“五步双元”模式(即:双面兼顾,精选优质成果;双向选择,制订推广方案;双轨并行,组织推广培训;双方互助,实施成果推广;双手齐抓,总结评价)。增强参研人员的三种能力即: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克服“四无”思想,即:科研无必要,课题无实惠,单位无条件,个人无能力的思想;形成“四有”体系,即:有推广意向、有实施条件、有运行机制、有创新能力的体系;努力实现课题成果推广“四效”,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能。“双赢”,即:促进成果单位,推广单位教育改革发展”。

五是研究内容问题。研究内容或子课题内容具体并紧扣主题。指围绕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内容是否紧扣主题,是否符合

“五要五不要”。

如《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一)推广教育规划课题优质成果对茬研究。包括教育规划课题和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内涵,条件,评优而未推广的归因分析,推广成果的对策措施等。

(二)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理论价值研究。包括教育学价值、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等。

(三)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实践功能研究。包括促进教育科研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的功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

(四)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基本原则研究。包括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五)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重大建设研究。包括推广过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

(六)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能力要素研究。包括参与人员的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等。

(七)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运行机制研究。包括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反馈机制和调控机制等。

(八)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操作模式研究。包括双面兼顾式精选课题成果,双向选择式制定推广方案,双轨并行式培训参与人员,双方互动式实施推广方案,双手齐抓式监测及反思。

(九)推广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常用方法研究。包括纵向推广、横向推广、定向推广、多向推广成果的方法。

(十)教育规划课题成果推广工作的评价研究。包括评价的主体、内容、程序、方法、指标体系完善。

六是研究方法问题。关键是科学,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研究结果的正确与否。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多种方法,如文献法、历史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预测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每种方法是什么概念、内涵,怎么去运用,一定要弄清楚,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有区别,研究与研究方法不同。比喻,实证研究不等于实证研究法。开题论证的时候再不能讲“外行话”。研究方法要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要注重用什么方法去怎样研究问题,使研究数据真实、可信、管用。

七是研究的实施步骤、措施问题。核心是可操作。开题论证实施措施要坚决克服剪贴申报书内容的错误做法,强调实施措施的可操作性。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要责任到人,而且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负责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调查分析这方面数据,整理这方面的结论,发表这方面的论文,收集这方面效果反响,提交这方面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这方面的章节(如果出专著)等,而且有时间、质量要求。

八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明确并得到落实。研究最终成

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能否结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明确具体。比如,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专著以及应用性课题经过实践检验或上级认可的改革方案、发展建议、评价标准、教学大纲计划、软件开发等成果。这些成果什么时候出台,什么时候发表,采取什么措施落实,应分工明确,落实到人。

四、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的基本格式 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可以采取文字表述也可以采取填报《开题论证书》的形式。《开题论证书》的格式比较规范,是课题主管部门按开题论证的规律设计的,开题情况一目了然,课题主持人按要求填报即可。

《开题论证书》分几大部分,一是基本数据,包括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开题日期、开题形式以及论证后修改的基本数据。

二是开题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组织保障、目前行动情况等。

三是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四是重要变更,侧重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研究意见所作的调整。

五是开题论证专家签名,可以掌握到会开题论证专家情况。无论是文字形式的开题报告还是表格式的开题论证书实际都是原课题设计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报送到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存档的

《开题论证书》应该是通过论证并修改后的定稿。它是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五、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主要形式 一是“专家指导型”。这一类型的主要作法是课题主持人将课题设计实施方案(或开题论证书)提前送交开题论证专家审读,并在开题会上,将课题设计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向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一介绍,参加开题论证的专家在充分肯定课题组研究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和指导课题组把握研究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定预期成果。专家论证指导意见,主要供课题主持人研究时参考,课题组要将专家论证意见如实记录,最终是否采纳,由课题主持人决定。通过专家指导和大家讨论,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思路、具体做法,既知道该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又明白了怎么去研究,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出什么成果,效果很好。这一类型的开题会,一定要请本单位领导参加,主持人要敢于善于提出研究的困难和问题,课题主管单位领导将和本单位领导协商解决具体困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开题会变成科研培训,邀请其他希望做课题的人参加会议,使他们在开题论证中提高科研水平。

二是“自我论证型”。这种形式主要是课题主持人自己非常有把握能做好,不需要请专家指导,他们或曾主持省级课题、或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就可以“自我论证”。开题会上,主持人认真介绍课题研究的内容、做法,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很明确,开题的重点放在成员的分工上。

三是“会议交流型”。部分市州和学校,将本地或本校立项的几个课题一并开题,有的也请专家指导。通过开题,各课题组成员之间既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又节约开题的开支。但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两、三个准备充分的课题同时开题,应该是可以的。如果课题太多,效果就很不理想,容易流于形式。因为由于时间紧,课题组报告受到限制,指导和讨论不充分,专家点评不能到位,最后任务还是不能落实。所以,开题论证会不提倡太多课题同时论证。若多课题同时论证,那就一定要延长会议时间,会后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再讨论落实。

四是“专家授课指导型”。也有一些单位请有关专家给该单位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先讲课,就课题的开题论证、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再进行专家指导式开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全体参研教师的研究水平,又能解决课题开题论证的问题。

重点资助课题的开题,各课题组须事先报告科研主管部门,一般课题开题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和主持人商定。但不管是什么课题,都必须进行开题论证,并将开题论证书报省教育规划办和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存档备案。

六、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前后的工作

课题开题论证会是一次实质性的研究活动。因此会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一是准备学习文献资料。文献学习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先学后研,以学导研,借学促研是非专职科研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有效形式。为此,课题组要将与本题研究相关的文献整理成册或综合成比较详细的

研究综述,发给课题组人员人手一份,供学习研究参考。

二是主持人提前将修改好的开题论证书定稿交开题论证的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学习审读,以便开题论证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

三是会后根据专家和课题组成员讨论意见修改开题论证书,以备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市州(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存档备案和研究时使用。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篇5

李哉平金遂陈彩堂

开题论证,是指课题被批准立项后,进入实质性研究前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再探索的活动。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和进一步规范,原先认为这项可有可无、不受关注的活动,现越来越得到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教师看来,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内在需要,是加强课题研究前期准备、提高研究质量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开题论证是加强课题研究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了解课题前期准备是否充分的有效手段和强化针对性指导的重要举措。为提高开题论证活动的有效性,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的功能、组织、开题报告内容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开题论证的功能

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制度不完善、不规范,致使其应有功能得不到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研究成效。实际上开题论证是立项后进一步通过对课题研究目的、价值、依据、国内外研究动向以及研究任务、方法、途径、步骤、条件等做深入系统的论证,描绘出整个课题研究的蓝图,指导于课题研究的实践。因此,它具有发动、审视、筹划三大功能。⒈蓄势待发

中小学教师承担的大多数课题,在申报立项时往往由课题主持人撰写申报方案,对选题与研究思路考虑得较多,而对研究具体操作和课题组成员构成、安排等缺乏全面考虑,导致课题在申报立项时,课题组成员并未完全介入进来,对研究计划的了解和把握并不全面。开题论证通过与课题相关问题的研讨、在原立项申报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落实研究分工等活动,使课题组成员的思想融入课题研究,了解本研究的前人基础、可能生长点、继承发展要求等,主动参与研究设计,并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分工责任与协作要求,迅速进入研究状态。

⒉集思广益

尽管课题在申报立项的方案中,都有了较为完整的研究设计,但借助开题论证重新审视,使研究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可行。较规范的开题论证,一般有课题组成员、学校领导、科研管理者、专家等人员参与,可以汇集众人的智慧,使研究方向更明确,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适切、有效。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以及各人思想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可以产生创新的火花,这对夯实课题研究的基础是极为有益的。特别是专家们对课题有关理论的阐述及研究设计中问题的分析,可以大大拓展研究者的视野。

⒊运筹帷幄

通过开题论证中对相关问题的反复研讨、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对那些原本并不十分清晰的想法作具体化、操作化的处理,包括确定分阶段的目标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及人员、时间、地点等安排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指导课题研究全程的“蓝图”。这是课题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最重要保障。因为研究计划的具体化、操作化有助于建立一种研究活动的稳定秩序,根据现有可用资源的状况,对研究活动的时空条件、人员安排和阶段目标达成要求作总体筹划,力求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使研究活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以增强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经济性,保证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开题论证的组织

在课题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发现许多课题主持人不知道如何开题。有的没有写出专门的开题报告,仅仅是将当初课题申报方案中有关“课题的设计论证”部分读一遍,再请专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就算是开题了,而对于下一步将“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叙述不多。也有的课题所设定的研究目标与承担者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也有的当初为了课题的申报成功,在课题设计时较多的追求“宏观”、“全面”,研究目标定得比较宽泛,而对实施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因素考虑较少,当研究者准备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时,却感到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实施研究,此时,课题立项时的兴奋和喜悦很可能被课题研究无从下手的烦恼所替代,甚至有的研究者可能就此放弃,不再进行研究工作。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注重加强对课题开题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课题论证的操作。

开题论证的程序,一般分三步走。

⒈提交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后,课题主持人要尽快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学习、研讨和培训。在课题组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主持人进行系统整理,提交开题报告初稿。并在会议召开半个月前,将开题报告送交到科研管理部门和专家手中,以便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对此进行认真审阅。

提交的开题报告应有别于原申报方案。申报方案中,要求紧扣课题,阐述与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提出科学依据、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只需较笼统地设计出检测指标,并列出有利的宏观条件(如必要的科研经费等)。开题报告则是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落实以下问题: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应比申报方案更广泛深入,必要时可单独写成文献综述;⑵重点说明课题计划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技术线路;⑶充分考虑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所遇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对完成课题的难度做出客观分析,争取得到专家或同行的帮助,找出解决办法。

⒉召集论证会议

开题论证会议由课题组组织或课题组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参加者一般有课题组成员、指导专家和与课题研究有关人员。开题论证会议不同于立项评审或结题鉴定会,主要不是对研究计划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完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会议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由课题主持人介绍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因为报告已经事先送交专家,所以口头汇报应尽可能简略,重点是介绍研究思路和具体计划,以及对报告中难以表述的问题进行补充性说明。选题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则要简述。开题论证会的核心是专家对课题研究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和指导。论证会上,有关专家会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出质疑。负责任的专家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提出许多挑剔的批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避免课题研究在初始阶段就走弯路。但是互动也是必要的,课题组成员并非被动的“听令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除了听取专家的意见外,也可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与专家一起研讨。这样做可求得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

专家现场指导是开题论证的主要形式,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所邀专家有:⑴对教育热点及前沿问题有较全面把握的具较高理论素养或实践经验的专家;⑵与课题有关的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⑶科研管理或方法论方面的专家。他们具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和专业水平是课题论证的有力支撑。

召集何种形式的论证会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视课题的性质、类型和经费等条件而定。如果课题较大,或是集体课题,则必须进行系统论证,采取较为规范的论证会形式。如果课题较小,或是个人课题,可通过座谈会或个别咨询的形式进行,征求指导意见。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如信函交流,或利用电子邮件、QQ群、BBS系统、博客等网络技术进行。

⒊修改开题报告

开题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要汇总多方面人士的指导意见,并在组内研讨,根据他们的意见及研究者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再次修改开题报告。课题组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送交到科研管理部门,便于他们以此为依据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开题报告一旦形成,课题组原则上不再擅自修改研究计划(如改变研究内容或缩小研究范围等)。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对研究计划进行变动,课题组应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待批准后再执行。开题报告的定稿,就是一个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行动方案,这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且取得预想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是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全面把握课题研究领域理论与实

践发展的过程。所以,开题报告作为课题组前期准备结果的具体形态,它既是课题组对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的总结,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下阶段实质性进展的筹划。开题报告的质量,可衡量课题组成员主体性的发挥状况,反映出他们对文献调研深入的程度、对可用资源的综合考虑以及相关人员智慧汇集的状况。开题报告的初稿将用于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对课题的了解、检测、讨论,定稿则是较为完善的课题研究行动计划(即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常见的毛病有:⑴几乎照抄申报方案;⑵如何切入论述太少;⑶技术线路太粗糙,如研究程序太简单、检测指标欠明确、活动安排不切实际等;⑷其他易忽视的“细节”,如书写体例不规范、语言文字不简洁等。针对这些问题,撰写好开题报告尤要注意以下两点:

⒈重新审视研究的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对研究实施所设定的操作起点。一般有:⑴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在搜索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弄清以下问题:与你的课题相同或相关的领域里人们已经做了哪些研究?他们的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或者不透?这样的工作不仅能帮助你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吸收已有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更能帮助你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起点。⑵从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寻找。分析该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的成因思考。“有哪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可以做什么?”进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⑶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着手。概括成功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再将已有的成功经验与现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借鉴成功的经验、做法思考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⒉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开题报告与申报方案相比,主要特点体现在“实”和“操作化”上。人们在申请课题时,往往对课题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的问题考虑得并不充分,因此,立项论证带有比较浓厚的“理想”色彩,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常常比较宽泛,目标定得较高,对研究方法及步骤的思考不够具体。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功夫要下在对研究计划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处理上,重点是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等问题的再设计。

⑴对研究范围与内容明确界定。主要是将原来过大的研究范围适当缩小,对原来不明确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要将原来笼统、模糊的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个可以着手研究的具体问题。

⑵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应根据每一具体问题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还

应该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以求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结论。

⑶拟订较为详尽的研究步骤。研究步骤是指导和统一研究行为的时间表。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解研究任务,明确规定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完成什么样的研究任务,取得什么样的阶段成果。

⑷合理分工。研究计划能否落实,与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是否合理明确有密切关系。不应该将此作为一种形式,而要根据每个课题组成员的专长和精力,安排与其承担责任相应的实际研究任务。

总之,教师在课题操作方案再设计时,将目前的课题操作和已有的实践经验相联系,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大胆切入,做到既切实有效,又留有余地。

(作者单位:李哉平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浙江台州318000;

金遂陈彩堂三门县教科室,浙江三门317100)

课题论证报告 篇6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单位: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持人:蒋芳玉

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当代学生的心灵十分脆弱,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一些挫折想到的不是找办法解决而是想方设法地逃避。为了迎合当今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家庭的需要,作为教育者和一线教师的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是不可分的,应该紧密而且要巧妙地整合起来,相辅相成。

在实践“人本关爱,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就业创效益”办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我们超前的思考和跟进的行动,遭遇到如下难题:

尽管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来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阻碍,但多元的声音所激起的论争与对话,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清醒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需求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展个性。“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体现了面向全体,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程忽视了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新教材的部分学习内容超出学生现有学力水平,弱化了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教育有效开展 的媒介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会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从发展性的辅导目标考虑,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心理辅导早应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如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公布消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心理疾病。当代中小学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期,且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长,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阅历拓展及思维方式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所以在国内外教育界均一致认为:育人必先育心,在西方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规模已相当可观,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成效。

课题界定与假设 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并有意识遵循学生心理反应规律,巧妙地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假设: 1.加强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巧妙有机整合活动,不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必 然会推进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2.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得以全面渗透与完善,有利于落实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这也必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持续发展。3.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会增强教师心理教育意识,提高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升华。

研究目标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巧妙整合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课程认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巧妙整合的教学实践及实效。

三、研究并探索更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高效整合的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研究内容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兴奋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教学的完成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丰富课堂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资源中的研究并开发的平台,能最大化地丰富学科课堂内容,促进学科教材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学习认知任务。

三、研究巧妙整合。利用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来改变旧教学观念,探索各学科在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科课堂巧妙整合的技巧和途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评价手段。

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并具体化,课堂教学内容实行问题化,教学过程使用探究手段并尽可能网络化,教学体现双边互动,教学方法多样化。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法。大力搜集、查阅、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理 论根据、成功课例和研究成果,汲其精华。

2.观摩法。到外校观摩或从网上观看别人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从而汲取经验。

3.总结法。在平时的材料收集、听课、评课、观摩中不断总结,及时得到技巧,尽快提炼出适合当前教育形势发展和学生特点的上课方法。

三.实施过程及措施

本课题实施研究从2013年5月开始到2014年6月结束,研究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时间:2013年5月至7月(2)工作任务:首先选定研究课题并提出课题申请,其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再次查阅并搜集课题资料,组织课题研究培训,最后是就题论证,完成准备工作。

2.探究学习阶段。(1)时间:2013年8月至10月(2)工作任务:实行课题的全方位探索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

3.实施应用阶段。(1)时间:2013年11月至12月(2)工作任务:利用公开课、研究课等进行应用实践,在每周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讨论总结,形成主体性成果。

4.优秀成果展评阶段。(1)时间: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2)工作任务:组织小组成员对前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展评。

5.课题总结阶段。(1)时间: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2)工作任务:首先是整理好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相关材料,其次是写结题报告,再次是完成结题论证,最后是申报成果

主要措施有:

1.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巧妙整合,转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模式,促进心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提高教师课堂质量。

2.以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为研究载体,突出体现学科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容忽视,以巧妙有效整合的效果。

3.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相结合。规定在每周三定期集体研究,并做自 我教学反思,把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作为反思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集; 2.研究报告; 3.其他。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蒋芳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课题设计已获2012年自治区一等奖;

②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爱”感化学生,促进学生乐学》蒋芳玉、谢超强,获2012年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已在《新课程》杂志2012第5期发表;

③论文《认识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谢超强,获2010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

④论文《认识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蒋芳玉,获2009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⑤论文《探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潘凯雪,获2012年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基础一司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组;

⑥论文《职业高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浅探》潘凯雪,获2012年贵港二等奖,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莫金华,获2009年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成长研究会《教学交流》杂志编辑部;

⑧课程设计《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覃海英,获2012年自治区优秀成果叁等奖,广西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2.主要参考文献

(1)《心理医生》 易法建 杨丹燕 彭剑飞 倪泰一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青年期心理学》 祝蓓里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3)《现代化知识文库---个性心理学》倪海曙 主编 周冠生 编著 上海知识出版社

(4)《转化后进生的点滴体会》2007年班主任工作论(5)《非智力后进生的转化》2008班主任工作论文选

(6)《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欧林著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3(7)《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吴兰珍编著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5期

(8)《探究教学论》靳玉乐编著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学校建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协调的决策管理;建立了以主管德育与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教学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教科研课题的指导管理。学校奉行“以教科研为先导、为教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力行“教科研课题实践与新课改工作实践并题并轨”的工作原则,实行“教科研课题实践促进教学发展”的牵动策略。应该说,无论是教科研工作理念的科学性,还是教科研工作管理的完备性,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

4.课题组共有10人,平均年龄35岁,本科学历10人,均已取得中级职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5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骨干教师5人,共产党员5人。研究人员均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各有专长,都有主持和参与校本课题研究的经验。全体教师依据校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指导教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不断地变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应该说,课题组成员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勇、积极向上的年轻科研队伍。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定期举行校内公开教学观摩和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撰写各种层次的论文各报告。

总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也完全自信能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本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蒋芳玉、谢超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的课题构想与可行性分析(分析报告、实施方案、工作细则、课题研究总结); 2.潘凯雪、吴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的课题探究(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3.满兴锦、汪建杏、黄筱丽、甘伟: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并实施(研究课、总结、教学反思等);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篇7

研究目的:曾几何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受损,教育已成为沉重而艰难的话题,接受优质教育成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现实背景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都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和改善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使小学英语逐步转变为口语化,日常化的使用,确保我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特选定小学英语交际课“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长期的事件和总结。意义:我国目前的英语学生一般来说,应试技能极强,关于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也较出色,但交际技能相对滞后。我们之所以选用此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英语,畅通交流的同时,除见闻之娱和表达之乐,更可尽享思无定契的愉快。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个学生可以考出令美国人刮目相看的TOEFL高分,GRE词汇测试部分的难词识得多多,英语从句套从句的句法规则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地交际,常常听不懂也说不出,成了“聋哑英语”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原因之一是我们传统的考试观中有些消极因素作祟,把考试的“指挥棒效应”畸形放大。结果是,从院校领导、学生未来的雇主、教师、家长,直至学生本人,无一不多少受一点“分数崇拜”的影响,过分看重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忽略了交际得体和有效与否等无法简单量化的事实。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减负提质”的关键。面对现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会,反思学校教学工作中诸多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相悖的现象,与全校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主体合作互动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交往实践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等。认真研究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熔铸各家之长,整合八方经验,注入校本特色。通过理念引领、行动研究、总结反思,逐步形成符合我校英语特点的“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模式。

“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此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教为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组织流程为“自、互、导”三个环节。

“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分层要求,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做到学优生:自学自测中得心应手,互学互助中大显身手,导学导练后个中高手。中等生:自学自测中掌握书本,互学互助中理解基本,导学导练后了解根本。学困生:自学自测中掌握要点,互学互助中明白几点,导学导练后尽量得点。

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是:在培养和激活学生兴趣的前体下,采用“自互导”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課,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交流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方法多样。利用校园环境和个人交流信息,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交流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基于交流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英语口语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实验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3.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3.3——2013.4)准备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第二阶段(2013.5——2013.8)调查研究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调查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现状,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2013.9——2014.11)研究实施阶段(分工:韦雪萍、陈蓉、李晓燕负责推出研究课、闫迎春、黄虹霞、焦娟负责撰写教学案例)分步制定研究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评估与研究。撰写教学案例。

上一篇:商贸公司分类岗位职责下一篇:秋季趣味运动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