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人课题研究报告(精选7篇)
孙燕
研究课题:《读思结合 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为了提高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重视了读的问题,学生基本上在课堂上读了起来,听到了琅琅的书声。但阅读教学容易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阅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从理论上讲,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数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的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深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几遍,就是读一百遍也搞不懂。我们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度,要有辩证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阅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二、研究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力求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三、研究内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之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关键在于读思结合的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评析与讨论,训练学生形象与逻辑思维,促进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健康良好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读,是获得素材的重要手段,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其潜在规律;思,是阅读的灵魂,是学生从语言、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方面吸取营养的必备武器。
四、研究方法: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基础。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读,而且要研究读的指导,力求做到:指导不理性化、抽象化;重情感及变化的整体把握;不仅把读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而且把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表达方法结合起来。总之要做到读思结合。
首先,关注“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标点符号,读出表情和语气来。“对话”中的提示语往往提示了说话人的表情、动作及说话时的语气、语速等,因此读好对话不能忽略了提示语,还包括标点符号,他们都会提示我们该怎样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读出各自的感受。
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理解与感悟的阅读。课堂上应没有诸如“该用什么感情读?哪里停顿?哪儿该读重音?”的话语,而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感受来朗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鼓励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传情,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五、研究阶段步骤 2014年3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4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五月份
(1)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6月份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及时上传材料,丰富博客内容。
(2)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4)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5)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2014、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刘红
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为了探索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要交流要合作,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四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五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六月份:
(1)撰写个人子课题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心得体会和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3)整理个人子课题研究资料。
2014、0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于含义
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为了提高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有关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3)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2014、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张丽华
研究课题: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研究”为课题的教研活动,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特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的指导下,结合上学期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增加教学实践次数。
二、阶段性目标:
1.树立起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的技能的养成。
2.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小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三、操作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组织课题组及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好学习心得,并使之服务于实践。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数学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3、对现有教材可作适当改组,创造地运用教材,尽量增加计量、统计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现实生活的工具。
4、贯彻自主探究学习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5、注重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四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五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六月份:
(1)撰写个人子课题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心得体会和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3)整理个人子课题研究资料。
2014、0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徐继翠 研究的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形式》
个人子课题:英语教学中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要交流要合作,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2)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英语动态分层教学之探究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四月份:
(1)在英语课题组内听课。
(2)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五月份:
(3)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五月份:
(1)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2)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3)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六月份: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2014、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司吉福
一、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科研课题,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科研专题的研究,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我们信息技术组探讨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在反复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把美传递给学生,树立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的信心。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这一块教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年段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3、针对教学领域,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转变学习方式的途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和教材想结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给学生带来一种知识的亲切感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2)突破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通过观察、调查、体验、游戏、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研究方法与要求:
(一)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
在平时的业务学习活动中,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加强美术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实施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课题研究,不断反思研究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
为了更好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采取实验班与常规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有共性、有规律可循的现象进行探索,开展有计划的团体教学;一方面对有个性的个案,开展公开教学研究的活动。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会议;学习课题资料。
四月份:
1、课题组会议根据课题计划,围绕培养学生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2、耿国会老师上研究课。五月份:
1、开展相关知识的理论业务学习。
2、张斌老师上研究课。
六月份:
1、开展课题组同题会课教研活动。
2、积极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
2014、3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江兆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美术小课题的教科研活动要以学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为指导,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通过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本学科的自学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中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课题组会议,讨论本学期学校的研究计划和小课题组计划。
2、整理上学期的美术小课题资料及本学期的计划,保存。
四,五月份
1、推荐理论学习书籍及相关学科专业书籍,学习过程中要求记录学习心得,并适时交流。
2、备课组教材研读活动。
3、组织参加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六,七月份
1、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分析研讨课,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教学设计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分析。
2、参加理论学习。
3、根据研究主题,上好各人的一节研究课。及时撰写教案和反思。
想明白为什么要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
南京市教科所首创的“个人课题”研究, 最广泛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 参与研究是为了什么?按照我的理解, “个人课题”研究实际就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我选择的这个课题不是说我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验或者很成熟的心得, 而是有些一直没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困扰我, 促使我参加“个人课题”研究以求问题的解决。但是懒散的天性又让我找到合理的借口, 总是强调教学任务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结果这些困扰我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永远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参与全市统一规划的“个人课题”研究, 因为有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时间限制, 能够鞭策我改掉懒散的坏习惯, 拼命去挤时间, 以期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同时和全市众多的同行参与研究, 也使我在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时不会感到孤独。
弄清楚研究的课题有什么意义
教育总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个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另一个是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有一段评论说得很有道理:“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 全都懂了, 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 年级越高, 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都回答不了, 那算是非常成功,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 越富有创意, 越会突发奇想。”事实就是如此, 高中生学习语文没有问题, 除了几个生字词之外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了。其他学科除了给定的问题, 恐怕也很少会有学生提出新问题, 没有问题意识无疑是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根源 (性格) 。学习是终身的, 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中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念书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单面人、书呆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基本的学科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思考, 去获取前人不知道的知识, 创造崭新的知识。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 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将来一生的专业领域里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 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寻求这些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条途径的起点就是教会他们质疑, 这个方法的要领就是设法解决问题, 提高见疑就问的勇气, 养成沿着疑问寻找答案的习惯, 增强解决疑问的能力, 从而获取创新的本领, 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学习相关的理论, 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
我研究的内容是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意识, 课题的提出源于对自己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否定。但一旦进入立项研究, 我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了。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教育教学专著, 尽可能多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指导。在阅读一些传统书籍的基础上, 更多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杂志, 如《建设新课程》系列、《语文教学研究》《新语文学习》等, 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有助于“个人课题”研究。从后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智力教学理论等影响新课程的理论中都能找到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的理论依据。这使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 同时也使我的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
立足研究现状, 提升研究高度
处在网络时代, 我不再闭门思考、孤军奋战, 而是调动一切手段, 采用一切方法, 多方收集材料, 充实研究内容。从百度搜索, 可以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97000多条, “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500多条。可见我的思考与疑惑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着手进行研究会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这么多的研究内容既是一种资源, 也是一种挑战, 更是我研究创新的借鉴。细致地阅读现有研究成果后, 我发现大部分研究者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都着眼于提出问题, 认为培养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多数论文都从教师对创设学生提问的外界情境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但是翻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的阐述, 提出高中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此看来, 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同于提出问题是有偏颇的。问题意识研究不仅是研究学生提出问题, 还应该有探究的过程即分析问题, 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即解决问题。否则只有疑问而没有关于疑问的分析思考, 不敢给怀疑下一个结论, 这又何谈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呢?所以我的研究包含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从实际出发, 摸清学生现状
1.调查问卷
详细地设计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最快捷又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课题研究内容 (“提出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发现过问题吗?你经常提出你的问题吗?你的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你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向什么人提出来?你发现过语文老师教的内容有错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展开过探讨吗?你发现过语文书本上的错误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同学展开过探讨吗?你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过问题吗?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你的提问?除了课堂你还在哪些场合提出过问题?等等。
针对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经常回答老师的提问吗?你与同学之间展开过辩论吗?你有许多疑问吗?遇到问题后你会怎么解决?你认为你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吗?你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吗?等等。
针对解决问题,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你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吗?你经常很认真地解决问题吗?你完成的问题答案受到最多的评价是什么?你在解决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等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外, 还有你认为学习文本时带着问题阅读有没有必要, 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 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等。然后是尽可能深入地分析问卷。不仅是从中发现浮于表面的现象, 还要深入地探寻造成这些表层现象的心理因素, 为有针对地展开研究与实践找准出发点。
2.行动观察
学生很配合, 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 但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答案中必然有部分不是真实的反映, 所以问卷不可以完全相信, 不能作为了解学生学习语文情况的唯一手段。于是, 我就从作业的布置与任务的完成上去观察、分析、研究, 作为问卷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不仅是横向的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互相比较, 而且是纵向的记录个体的发展变化, 因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才是我的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
3.教学记录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肯定要在课堂的实践中予以展开, 不要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在每节课开始前, 我都要去思考这节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展开问题分析, 并进行问题结论的界定等。课堂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必须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活生生的依据, 有针对的教学后记就是最丰富详实的研究资料, 这样做能够把我们在刹那间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记载、分析, 并丰富我们的研究材料。
及时回顾,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头脑里的研究策划和阶段性的研究结论都要把它物化为有形的文字, 否则这些就始终是不成型的虚化物。第一阶段我主要从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意义与价值展开, 第二阶段着重探究干扰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形成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第三阶段侧重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每一阶段都写下一篇研究论文。在下一段时间, 将着重探究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分阶段研究可以减轻研究压力,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最后的总结。
结合教学实践, 在具体情境中验证研究成果
源于实践的教学研究结论也要在实践中去验证。所以每一阶段的研究结论, 我总是有意识地拿到教学实际中去, 在应用中验证其合理性并发现不足。比如在对提出问题的研究中, 我提出要扩大学生提问渠道, 构建师生对话平台。我首先想到的是网络, 自由、隐秘, 符合高中生心理期待。尝试了一次网络作文评改, 效果很好。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用电子文档交给我, 由我统一在我的博客上发表, 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可以登陆留言, 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与评价。彻底改变了以往由语文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评改方式, 也改变了同学互相批改时应付了事的现象。学生的兴趣很浓, 积极性很高。
[关键词]小课题 问题入手 理清思路 勤于实践 推广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06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却难于解决,或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对某个新观点想付诸实践,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认为,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那么,如何把小课题做实呢?小课题研究可遵循“四部曲”。
一、选题:问题入手
问题即课题,课题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1.摆脱错误选题的束缚
为什么有些教师害怕参与课题研究,为什么有些课题立项了,但难于开展下去,或者收不到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课题的选题问题。关于课题的选题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课题是否有新意;二是课题是否有创新;三是课题是否有价值;四是课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有些教师对这四方面选题的标准理解的角度不同,造成选题的结果也不同。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入手,从新观点中的一个小点入手。陈大伟老师的观点是:“你要研究国家级的课题,那就要从全国范围内考虑你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如果你研究的是学校里的问题,那就考虑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有没有价值,相对学校的现状,你的研究是否有创新。如果你针对的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那就看这样的研究对改变自身有没有价值,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没有帮助。”如果教师选题过大,虽然很有新意、很有价值,但超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课题怎么能开展呢?探索的方法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怎么能激发自己的研究积极性呢?当然也就没有了真实效果。而教师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只要经过研究,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研究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最起码帮助了自己,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在常态工作中发现研究问题
课题研究在于实,在于有实际价值。特别是教育教学一线课题的研究,应着重运用新理论进行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笔者把研究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在常态工作中发现问题,将研究与常态工作结合。有一则关于问题研究的对话,一位专家问英国教师:“你们学校主要做一些什么样的课题?”英国教师说:“我们很注重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怎么教。”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研究一些看似很小却真实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同的问题,如班上的卫生区较大,怎么引导学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打扫工作;某个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应该如何转变等。我们要从实际问题入手,研究一个小问题,探索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二、开题:理清思路
思路确定出路。我们要理清课题的研究思路,分析研究背景,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申报个人小专题,填写《教师个人小专题研究意向表》,表中列出研究项目的题目、研究时限、背景分析、研究计划和其他事项。现以《纠正学生书写“双姿”》课题为例,具体见下表。
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意向表
■
三、过程:勤于实践
热热闹闹搞开题,安安静静搞研究,轰轰烈烈搞结题,这些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课题研究态度是不可取的。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点,是生命线,只有开展实践研究,才能产生实效。正如朱永新老师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2014年3月19日至2014年6月30日,笔者开展了《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课题研究,经过不同班级多次的实践研究,得出适合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如《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记录表所示(见下图):第一次实践是3月19日(星期三)第四节;班级是403班;内容是向全班学生说明评价表,选出各组组长;目标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评价标准,组长知道如何检查和填写评价表;效果是学生认同加分做法,引起重视,组长和学生基本记住了评价标准;改进办法,一是增加教师点名批评的学生的扣分数,每次扣3分,二是增加对扣满10分的处理,三是下节课继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做。经过第一次403班的实践,总结反思,改进方法,再进行第二次404班的实践,效果更明显了。接着又经过多次的实践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记录表(节选)
研究人:何振环
研究时间:2014年3月19日至2014年6月23日
四、成果:推广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科研成果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着验证,将更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丰实研究成果。我们借助平台推广研究成果:2014年11月,在湖南举行的“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交流会”上,我校代表广东省做《走进美术馆,上‘欣赏·评述课的实践研究》论文宣读。借助班级运用研究成果:2013年10月,到东莞市麻涌镇中心小学借班上《蜡和笔的游戏》一课,实践了“运用微课提高课堂质量”的研究成果。课后,该校教师深受启发,撰写了论文《巧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发表于《东莞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教师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以研究的意识进行工作,以“我要实践”的方式走进课堂。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盼着上课,学生盼着教师来上课。近些年,笔者一学期或一个学年开展一个小课题的研究,使教学工作更有目标性,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如2013年开展《走进美术馆,上‘欣赏·评述课的实践研究》,撰写的论文发表于《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12期;2014年开展《小学美术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撰写的论文发表于《生活教育》(国家一级期刊)2015年第5期。
教师的工作繁而杂,如果只是重复工作步骤,不作思索,不作研究,不作实践,就容易掉进厌倦的漩涡中。教育科研先苦后甜,苦尽方能甘来。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研究虽然小,但若能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开展实践研究,将更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提炼育人方法,形成育人风格。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 杨红玉(小学英语
四川凉山小学英语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1 / 906 发表日期: 2010-12-27
15:04:52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小学阶段的读主要以认读和拼读为主。
一、研究思路与目标
运用前期课题研究结题成果,从强化英语朗读训练入手,分析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种因素,探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朗读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1、研究课堂教学中增强英语朗读表达实践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加强各环节的朗读训练。采用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编对话、演小品、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得以提高。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在课余尽可能多举办校级英语朗读的比赛、带学生多参加更高一级的英语朗读竞赛,提高学生练习英语朗读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表演欲,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后练朗读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外生活中得以提高。
3、加强朗读能力的考核评价。将英语朗读测试这一能力纳入平时的各类测试中,测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记载,充分提高学生对英语朗读的重视程度,在测试中运用读、说、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
力,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着力完成的几项任务
1、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为真实交际打下扎实基础。
2、编写成套的口语训练案例。
3、通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一条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朗读训练模式
4、每月组织举行一次不同形式英语朗读竞赛,例如:英文诗朗诵、情景短剧表演(主要以对话为主)、英文故事朗读等。
四、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1、个案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好个案记录与分析,力求公平、客观、公正;
2、活动研究法:在各种活动中不断调整、改进研究策略及方法,调整研究方案等;
3、案例研究法:做好个案收集,归类工作,从典型案例中找出规律,揭示规律。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的教学过程一般为:
1、教师、或录音磁带的范读。
2、讲解技巧。
3、领读。
4、学生朗读。
5、教师的反馈。朗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范读,跟读,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背诵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二、扩大积极的语言因素。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所以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好英语,掌握词汇是基础。背诵是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之一。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不断地提供学生用单词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记。“滚雪球”似的实现词汇的积累,为以后的阅读提供条件。
三、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
四、加强交际性阅读。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
教研室 2013年9月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少教多学”的过程需要强化而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3.“少教多学”有利于实现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轨道上来。
4.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过多,搞“满堂灌”、“填鸭式”这一弊端,“少教多学”能科学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
5.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与自身教学联系相对紧密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升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2.通过对“少教多学”理论的阐述,构建“少教多学”的原则,从中发现教学的行为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练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方法和课堂教学范式。3.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培训、指导及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探索并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
4.总结有关“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研究结论,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少教多学”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它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照新加坡所开发的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从五个维度分别开展研究和实验: 1.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如:探索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2.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必须能激发学生深入及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以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效。4.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活动走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
5.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因此,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特别要注意符合课题本身特征的几个研究原则: 1.明确发展性。“少教多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突出创造性。“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语文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3.讲究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4.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灵活运用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多种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表达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强调结合性。“少教多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读写训练体系。它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课内和课外、教法和学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体现兴趣性。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中小学语文学科各种类型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5.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取长补短,获得可靠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比较研究包括:比较、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语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少教多学”进行比较研究。
6.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资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六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是论文、案例、论著、研究报告等。如:“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理论研究系列论文;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报告;“少教多学”与语文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报告等。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
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设计课题方案
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成立总课题组。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2)组建课题队伍
确定实验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活动。
2.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察、评估;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1)首先要做好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生的学”问题设计,二是“教师的教”的问题设计。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
(2)按照确定的子课题方案进行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
(3)进行中期检察、评估。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1)逐级进行成果梳理及子课题结题工作。(2)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4.相关活动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将适时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如:
(1)教育理论讲座、科研方法培训;举办专题研修班。
(2)召开课题交流会,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汇报、展示研究实验成果。
(3)邀请专家、课题组研究员及优秀实验教师赴实验校进行交流、指导。
(4)开展成果评审活动,对优秀论文、案例、著作予以奖励。
(5)与相关报刊、杂志合作,为实验教师及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八、课题研究团队组织
组 长:白雪峰
副组长:王永胜 赵卓 王军霞
低年级拼音识字方法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某某小学 徐某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13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13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11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02月)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在学校里,各班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等的牌匾,校园内的各种告示牌、展板、黑板报、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的时候,有意识地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认识其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比如许多实验班的教室里都设有识字墙,它就像一个窗口,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挥洒,尽情雕塑。在墙上,可以张贴生字卡片,可以开辟研讨诵读园,可以种植字谜树,可以搭建儿歌厅,可以制作天气预报栏„„ 独具匠心的教室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谜语、广告、成语等的浓厚兴趣,他们成立了“小诗迷协会”、“问不倒小分队”、“广告明星队”、“成语派对”„„一下课就围在自己感兴趣的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1)姓名识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姓名中蕴含着越来越多的识字资源和文化信息,值得去探索和利用。我们通过实验,就设计出相关的活动主题:“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我的成长”等;形式有口语交际、手工制作、请教询问、写字比赛、小小演讲会等。姓名所涉及的范围再逐步扩大,由“我”到“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我的偶像”,再到“我的家人”、“我的小组”、“我的集体”等,进而再扩展到历史名人、动画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等。识字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认字为主,识字说话,可深可浅,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一个班中有五、六十个学生,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
认识同学的姓名,就认识了上百个生字。再拓展开去,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汉字。
(2)手工制作识字方法。学生们都喜欢手工制作,把识字与手工制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先手工制作,折纸、剪纸、绘画、树叶画、毛线画等,认识工具、制成品的标签名称,到作品各部分的名称,再到作品简介、解说词、广告语等。从学生兴趣出发,体验操作过程,珍视劳动成果,乐意自我展示,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别人。时间可安排在课堂上,也可安排在课后,还可请美术老师、其他代课老师配合活动。学生的手工作品各式各样,五彩斑斓,令人不得不惊叹学生
(3)自主归类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把事物归类,动手操作。专题内容有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收集整理,合理分类,介绍作品,写说明书等。培养收集归类能力,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虚心向别人请教。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活动可大可小,可独立可综合。随着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可像集邮、集火花一样,分门别类地自主归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4)商标识字方法。商标是浓缩的文化,设计精美、文字简炼。指导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商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类收集,可从商标的形状、大小、类别、产地、颜色、说明等方面,识字说话,作介绍。在五颜六色、形状各异、(5)贴标签识字方法。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所认识的事物上贴上标签,结合事物,认识汉字,使事物与汉字紧密联系,加深对汉字的印象。教室里有很多事物可以利用;家庭里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更多的事物可以利用,贴
(6)给玩具起名字,编童话识字方法。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喜欢的玩具。引导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习汉字,练习说话,培养想象,这是开发识字教学资源尤为重要的途径。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摆一摆,给玩具起个名字,创设情境,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说一说,讲一讲。把汉字放在童话意境中,在童话世界里认字识词,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丰富多彩一点,奇特一点,像网名一样,关键是扩大识字量。也可以拓展为把课本中的生字生词,放在玩具名字中,放在童话故事里,这样认字学词的印象深刻,联想丰富。在学生自主、教师指导下,使生字词与具体的意境画面有机结合起来,让学习汉字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兴趣盎然,生机无限。活动形式可在课堂上进行,可课间游戏,也可和家长配合下共同完成。童话故事编得要求简单有趣,因为编故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手段。在编童话故事中复现生字、使用汉字,创设识字环境。学生给玩具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童话故事编得天真烂漫,充满情趣,识字、想象、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提高,童心童趣、理想希望得以放飞。因为童话故事是孩子的天真世界,是孩子们情感寄托,只有孩子心目中真善美的东西,才会在孩子的脑海留下印迹。
四、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识字与读写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近一年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和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多人成长为市、区级教师。
(二)通过课题研究,字识得太少,必将影响读书、作文。因为文章是由一个个汉字及基本词组组成的,故教学生读写,必须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而识字过多又必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暇顾及读书与作文。有没有既能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中间地带”?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即要求认识的字多些,要求掌握的字适当少些。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融合的相关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一些教师也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并不实用。我们要研究出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让学生乐学,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乐教,使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能够有机整合,不再是识字与阅读两层皮,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淀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主流刊物。
1.论文《“生命享受”:提升语文教师的幸福指数》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 2.论文《洋思经验与六模块相结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3.论文《将效益钉在课堂中》发表于《小学科学》教师版;
4.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5.论文《重挖素材、精巧点拨、高效评改》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 6.案例《水》、《我和祖父的园子》、《螳螂捕蝉》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一等奖;
6.案例《爱如茉莉》、《艾滋病小斗士》、《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
7.案例《螳螂捕蝉》、《赶海》、《荷花》、《九色鹿》获连云港市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
8.论文《适度缩水让教师话语在简约与诗意中圆润共生》获省“教海探航”二等奖;
9.论文《言象共生:关注文本的后台意蕴》获教海探航、师陶杯二等奖; 10.论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效益》获省“师陶杯”二等奖; 11.论文《翻版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获省师陶杯一等奖; 12.论文《“马蝇”:永葆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秘密武器”》获省师陶杯二等奖;
13.论文《三境之读:层层提升语文表达能力》、《一花一世界一诗一天堂》获省“师陶杯”三等奖;
14.论文《让教师话语在适度缩水中圆润共生》、《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15.论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营养均衡:从课堂成效透视提问的有效性》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16.论文《利用文本留白实现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课、沙龙、论坛、讲座、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2012年3月,针对现行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师生问卷调查; 2012年4月,课题组成员研讨课;
2012年4月,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低年级拼音识字方法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案例研究的论坛;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案例评选;
2012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区有关文献综述及课题报告撰写的讲座; 2012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心得; 2012年9月,继续进行课题研讨课;
2012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情况汇报会; 2012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论文颁奖活动; 2012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论文颁奖活动; 2013年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教科所个人课题的申报; 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汇报、课题主持人总结前期研究情况; 2013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全省语文赛课; 2013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举行观摩学习汇报课; 2013年4月,课题组开展课题汇总情况沙龙; 2013年5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 2013年7月,暑假阅读相关书目,撰写读书笔记; 2013年9月,后教学楼新楼落成,聘请专家领导;
2013年10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 2013年11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师陶杯”颁奖活动; 2013年12月,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编写结题报告。
(三)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
六、课题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一年来的实验,不仅使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识字量有了很大的,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
1.识字阅读量大大增加了。
经过两年的学习,据抽样调查,二年级2班中共有61位学生,其中有10%的学生识字量在2400个左右,60%识字量在2000个左右,90%识字量在1500个左右。
学生阅读的范围宽了。据二年级二班统计,98%会看拼音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每年背诵儿歌、童谣和古诗近50首。90%会看各类少儿读物,80%会看报刊杂志,52%在读四大名著。
2.合作探究能力加强了
课内外合作探究、自主识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互帮互学,为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同时,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3.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
表现在听故事能力较强,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占60%,听两遍能讲的占80%,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占98%。看图说话时,多数学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4.学生认识事物的本领加强了
学生的自主识字中有意注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不认识的字问家长,问老师,问身边的人„„由认知事物到感知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一切事物这一目的。
七、课题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多元化识字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呢,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严格按新课标关于两类字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把时间、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哪几个字的字义难以理解,需要怎样引导,都要心中有数。在教法的选择上是突出
随文识字,还是突出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也须清楚。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有示范。拓展延伸要联系教材内容,有目的进行,这才不至于“脚踩西瓜皮”,教学目标的落实才不至于架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如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的研究也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还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2008年9月, 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个人课题”的网络管理平台, 开始鼓励教师个人以博客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申报小课题进行研究。巧的是刚听完我校特级教师刘杰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其中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因当时并没有深入体会, 所以对此句话持有怀疑态度, 心里想, 仅是每周十八节的教学任务就够累了, 还要再花时间搞一课题进行研究, 这不是自己找累吗?还能找到幸福感?可能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报了第一个“个人课题”, 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之路。
第一个课题———雾里看花, 糊里糊涂
第一个课题我没有任何准备, 也不知道怎样选题, 因为那几年一直上公开课, 而且都是关于欣赏内容的, 对欣赏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 所以我就糊里糊涂地申请了“研究欣赏内容的重构”这个课题, 由于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 因此很快就写好了开题报告。现在我再回过头看我曾经写的开题报告, 自己都很纳闷, 当时怎么会这么写呢?研究的过程也是糊里糊涂的, 虽说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 但做起来依然觉得好费劲。一是事先没有可行的计划, 对研究目标没有明确的设定。二是对网络还不熟悉, 操作上总觉得有些麻烦。三是还没掌握研究的方法, 不知道具体怎么研究。现在反思一下, 这个课题只是浮在表面, 没有深入下去, 只停留在了几节公开课上, 缺少对常态欣赏课的研究, 充其量是督促自己完成了一个实践教学总结。
第二个课题———隔江犹唱, 拨开云雾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千真万确。事情一旦开始做了, 慢慢就熟悉了, 况且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会觉得“难”, 这是正常的, 调整好了心态, 我就耐下心来从容地去做好每件事。在第一个课题的实施阶段便有了第二个课题的雏形。当时适逢我第一次教低年级段, 二年级七个班加两个三年级的班。每个班约五十多人, 在课堂上, 需要我绷紧神经, 竭尽全力, 才能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 偏偏我们学校用的是五线谱教材, 这简直令我苦不堪言, 一天四节课, 就像上战场, 每天都感觉自己很认真地付出, 收获的却只有疲劳, 最后因为上课不停地组织教学, 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有时就干脆哑了, 开始害怕上课。越是害怕上课越觉得那四十分钟简直太难熬了、太漫长了。这时, 我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究竟应不应该把大量时间用来教他们认识五线谱, 唱五线谱, 他们学得不愉快, 我教得也辛苦。音乐课的核心价值是审美, 音乐课最该让学生享受愉悦, 而我的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一首歌曲如果不用感情去演唱, 那演唱出来的声音就是没有“灵性”的, 也不会感动自己, 怎么可能说进行了“审美教育”呢?我确定了第二个“个人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用情歌唱”的方法, 目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成长, 指导学生把一首首歌曲“用情”歌唱出来。我开始琢磨怎样的教学指导能带动学生的感情, 在不断反思中开始关注课堂上先前不在意的东西, 关注学生的情绪, 关注我的教学行为。
第三个课题———流连戏蝶, 尽得其乐
第二个课题总的来说做得比较轻松、愉快, 和第一次做课题相比, 我不再认为做课题是个负担, 而是一件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我体会到了研究就像酿酒, 时间越长酒香越浓。品尝到了酒的醇香, 我就主动申报了第三个课题。第三个课题是在学校的国家级课题“自主习得教学模式”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引领五年级学生自主欣赏京剧的研究”。适逢2010年11月京剧申遗成功, 作为音乐教师, 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粹, 起码也要给京剧扫盲。选择这个课题的勇气也来源于刘杰老师的一次讲座, 她就如何选题是这样说的:“你觉得自己教育教学哪个方面弱, 你就研究哪个方面, 深入研究以后, 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听得此话, 我如梦初醒, 我也想验证一下:通过对自己一点都不在行的京剧开始研究, 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京剧方面的专家。酝酿了两个月, 自己前思后想终于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下定决心从自己未知的领域开始研究。
【2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数学课题个人研究总结07-17
个人课题研究工作个人工作总结12-07
初中数学课题阶段个人研究总结01-14
“个人课题”同盟会宣言07-14
幼儿教师个人小课题11-27
教学设计(专题2课题1)06-09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07-18
隧道课题申请报告05-26
课题阶段实验报告07-16
物理课题开题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