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共8篇)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篇1

《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当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这三者的威力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尤以写作最让人头疼。农村中学生与社会接触面较窄,文化信息量偏少,活动方式单调。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到写作文时,常常听到学生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不会写!”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挖空心思的“教”,学生硬着头皮的“挤”。其结果是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数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这与新课改的要求大相径庭。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的学生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提起笔来不知从何下手,总觉得没事情可记,没道理可议,没情感可抒。但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写,于是,只好编故事,说谎话,作文读起来空洞枯燥,没有闪光点,缺乏想象力和真情实感。要么是“克隆”作文,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不了解新鲜而丰富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对生活素材掌握不够,挖掘写作素材的渠道不宽广,导致了写作水平不高。作文要学会积累。中国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云:“厚积而薄发。”都强调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可见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素材积累,简单来说,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资料,从而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写作素材是作文的“粮草”和“米”。因此,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新课标下中学作文素材积累的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抓住生活、阅读两大主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博览群书,引发心灵的感触,感受思考的触发点、醒悟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自主作文的素材,最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作文教学又是许多语文教师的难点。学生也没有写作兴趣,每次写作,就如老虎吃天,没处下爪。写作文成了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学生无写作兴趣,我对此也深感困惑。基于以上情况,我从“素材积累与写作兴趣”入手,对症下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使他们写作兴趣和热情得到提高,从而完满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3、形成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及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构建创新素材积累体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1、阅读和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⑴、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写人,可从《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范进中举》、《故乡》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从《变色龙》中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制造波澜。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⑵、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范文虽具有写作的示范性,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为此,我们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每个班级都设立小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每周安排课余时间阅读。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2、看电视与上网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在这里可以了解到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信息。有人以新闻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点很是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鼓励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同学们听,利用开“新闻发布会”、“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活动的关键是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要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要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3、观察与实践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实践,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⑴深入观察,培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到底怎么去观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物是相对静止的、简单的;人相对是活动的、复杂的,应该先易后难。观察物的方法是: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认真仔细地看、摸、闻、想。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去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情。把它们集合下来,便已经积累了足够写人物的素材。⑵实践活动,挖掘兴趣寻找材料,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获得素材,民间谚语里可以吸收养分,民间节日里可以寻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联、婚联等诸多对联里可以增加语言的素养。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深入社区、街道进行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等。此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比如对秦岭旅游与环境保护、蓝田的人文风俗、节能减排等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是水到渠成。(二)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1、参加、举办征文比赛。将征文比赛的结果公布,发奖品,以此激励学生。

2、举行演讲比赛。利用班会开展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活动,课前三分钟,由学生主持,开展成语接龙,绕口令,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即兴演讲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1)用插图进行片断作文训练。如《芦花荡》《变色龙》两篇文章,就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充实,把插图还原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来。(2)仿照文章句式仿写句子.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仗句居多,主要让学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学生形成凝练,含蓄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风格。

四、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过程中辅之以作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针对学生的随笔写作情况进行导向式辅导。

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精心的组织,严密的管理可保证课题高质量运行。我们坚持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明确各自任务,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实践,及时总结,积累资料,汇总,统计,分析、及时总结,调整研究方案,工作策略。

1、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我们围绕课题,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以及上网下载的有关“创新写作”的文章和教改信息。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为研究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

2、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意水平。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知情意的统一,不仅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还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重点突出在:⑴、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投入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用心思考,使他们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产生倾吐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汇报,练习表达。⑵、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课题组成员努力把作文的练与课内外活动统一起来,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接近社会,把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广阔领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主动诉诸于文字。⑶、把作文变为学生的乐事。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作文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一吐为快;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学生情感特点,有的放矢地充实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课外写作活动;改革作文评分,批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⑷、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胡编乱造,不无病呻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语汇和合理的表达方式,不生搬硬套,不机械模仿,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3、举办活动,激发热情。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办活动最能得到显性的表现,锻炼和检验。活动不仅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能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比如各年级每学期举行的“作文竞赛”,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一)准备动员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调查学校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课题论证与开题。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二)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5月深入课堂,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认真总结,撰写心得、论文。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拓宽渠道,综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三)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6月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逐步探索出一些激发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兴趣的新路。下面,我将谈谈我们两年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在学生方面

1、学生大量的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看画册等,发展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办手抄报,给习作配插图,习作内容表演,开发了学生大脑的潜能,闪现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可喜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学生能从作文选中借鉴收集,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主动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使作文生活化。

3、通过作文的自评自改,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逐步形成了独立活动、集体讨论、小组活动、有机地结合。质疑、释疑,善于发现规律,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对他们的作文大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们实现了“厌倦写作”到“主动参与写作”的转变;实现了“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到“言之不尽、言之有物”的转变。

4、学生由不愿看作文选到爱不释手,写作文也渐渐的由没话可写到乐此不疲。语言是妙语连珠,掷地有声,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的欣慰,形势喜人。

5、如今学生写作文有据可依,开头会使用歌词或排比句点题,记叙文的叙事部分能按作文选的素材或生活实践中得来的材料,写的有板有眼,内容由空洞无物到内容充实,生动、具体感人。不用再愁没东西可写了。结尾能升华主题。可见课题研究的效果是喜人的。

(二)在教师方面

1、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学中关于阅读、积累素材,观察体验,情感调动,兴趣激发,选题,享受成功等好多的方面,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和学生实际进行对号研究。对我的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体验到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我提倡把作文选或者《读者》等与作文有关的书籍拿到课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帮助写作。在教学中,还让学生从描绘生活现象入手,捕捉信息,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留心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报纸、新闻广播、书籍,还有班级里一天的生活都是不可多得的写作素材,激活了兴趣,作文的路子就宽阔了。

3、兴趣教学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情感的激发是需要环境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写作的环境很重要,这能激发写作动机,灵感得到启发,内在潜能是无限的,这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由不想写到激情满怀,笔耕不辍,抓住灵感,捕足生活信息。写生活、写社会、写人生,洋洋洒洒,乐此不疲。教学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如今正在作文这片知识的乐土上嬉戏,寻找、探索,开拓生活的蹊径。学生作文成功的乐趣没有亲身实践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八、问题讨论与展望

1、问题讨论:回顾研究过程,我觉得时间还是有点仓促,下阶段问题研究还要继续深入。虽然经过课题中期检查后,我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做了适当的调整,但研究的成效还不尽如人意。尽管进行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但深感自己理论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上,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理念的更新不够到位。由于我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且担任班主任,平时,工作繁忙,疏于对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有时候,课题研究就不太及时。另外,由于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学习任务重,有些作文教学的任务没有完成,部分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这些应该在以后的训练和研究中加以关注,训练步骤的安排更要恰当。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篇2

1 课题研究价值

为适应多媒体教学及普通教学环境的发展,建立适合微生物学教学多媒体素材库显得很重要,而研究素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将素材库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是一种体现教育观念更新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基础[1]。另外,该教学法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2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微生物学教学素材库的建立,解决标本等资源短缺问题,为教学提供方便;同时探索素材库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以提高高职生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2]。另外,对素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构建适合微生物学教学的素材库,并对其应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及分析,通过几个教学循环,归纳出适合高职生的微生物学教学素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理论成果。

3.1 建立素材库

(1)文献检索法:通过检索图书、杂志,查找并积累微生物学素材库内容。(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自行拍摄教学图片、录制录像等方式形成微生物学素材库内容。

3.2 研究素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

(1)总结归纳法:通过对微生物学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借鉴其他课程素材库应用经验,找出适合高职生的素材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2)实验法:先小班实验,然后进行推广。(3)对比法: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调研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评价教学效果。

为适应加强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教学中还应多制作微生物学课件,使素材库内容更全面、科学、先进,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以促进教学改革[3]。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微生物学教学方式,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素材库进行课题研究的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高职微生物学教学效果,培养并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素材库,微生物学,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玲,薛冬桦.工科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26(4):55~56.

[2]金桂花,李芳芳,孟繁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优化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3):225~226.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篇3

一、开发课题学习素材的原则

(一)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题学习的内容应与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方法紧密关联,一定程度上可将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掘深拓宽.《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题学习的素材除其独特的专业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可以是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如浙教版教材中“怎样选择较优方案”、“会徽中的数学”等.

(二)适切性与探究性相结合

在课题学习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关的知识、能力及活动经验的状况,同时内容应具有进行深入学习、探究的可能性.题目中问题的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自主探究过程逐步解决问题.既要使学生获得问题解决后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注意避免背离数学的本源而追求形式上的“无谓探索”.

(三)现实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课题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课题学习类素材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活内涵.这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放性与发散性相结合

好的课题学习素材应具有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和问题结论的开放性的特点.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而开放性的问题,更利于不同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也是深入开展课题学习的重要保证.

二、开发课题学习素材的方法

(一)从课本内容入手拓展

在教材中编录或涉及了许多适合课题学习的经典材料,但由于篇幅和课时等限制,教科书中通常是以定理、阅读材料等形式简单包装.如勾股定理、费马点、杨辉三角等,只要教师多留心,许多内容俯拾皆是.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后续设计的问题富有思考性,能引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发展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如“探索勾股定理”,我们可以编拟如下的系列问题进行课题学习.

案例1   勾股定理与拼图

问题1:如图1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的会标,其主体图案的设计思路可追溯到3世纪中国数学家赵爽所使用的弦图,你能借助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吗?

问题2: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出哪些正方形?你能利用它们证明勾股定理吗(图2)?

问题3:如图3是美国总统1876年给出的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你能利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这种方法与拼正方形的方法证明定理有什么联系呢?

问题4:如图4是我国古代的“青朱出入图”,你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吗?

(二)从历史经典问题入手拓展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和累积性很强的学科.追溯古今,每一个数学经典问题都闪耀着人类思想的光辉,许多数学经典问题都从绝境中突破,折射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人类的睿智,如七巧板、无理数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等.正如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W.C.Dampier)所说的:“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所以加强对这些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了解并能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深度拓展,达到借鉴经典、增强信心、培养能力的学习效果.

案例2  七巧板

七巧板起源于我国唐宋时代,古代称作“燕几图”.如图5,它由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共七部分组成.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

问题1:如图5,用边长为 1的正方形纸板制成一副七巧板,将它拼成小天鹅图案,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问题2:如图6是一副七巧板,若△BIF的面积为1.

(1) 一只蚂蚁从点A沿A-B-F-H-E路线爬行,求蚂蚁所走过的总路程;

(2) 两只蚂蚁分别从G,E两地出发爬行,若它们在AC上相遇,则如何行走,使得它们走过的总路程最短?

问题3: 如图7①是由七巧板拼成的鸡形图.

(1) 在图7①中将七巧板的七块部件分割出来.

(2) 已知小鸡鸡尾三角部分面积为2a2(a为有理数),求整个小鸡的面积.并求出七块部件各边长中最小的无理边长及最大的内角.

(3) 请用这副七巧板,既不留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拼出至少2种边数不同的凸多边形.

(4) 有人在玩七巧板时发现:“七巧板拼成的多边形,其边数不能超过8.”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借助以上探究,进一步可得有关七巧板的四个结论.

结论1:若16个基本三角形组合成一个凸多边形,则任一三角形的有理边会和另一三角形的无理边重合.endprint

结论2:由16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凸多边形,其每条边要么全是由基本三角形的有理边组成,要么全是由基本三角形的无理边组成.

结论3:由16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凸多边形,其边数不超过8.

结论4:如果16个基本三角形组成一凸多边形,则该多边形可内接于一个矩形,该多边形的所有有理边或者无理边就是该矩形的4条边.

问题4:1999年,数学家伯纳德·魏祖克对七巧板图形进行了变换,把边长为1的七巧板在一个方向上放大为倍,另一方向不变,如图8,将变换后得到的七巧板称为三角七巧板.

(1)求出三角七巧板七块部件中最小的内角度数;

(2)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图形;

(3)求△MHG的面积;

(4)若用这副七巧板,既不留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地拼多边形,边数最多为几条?

(三)从实际生活问题入手拓展

数学的不断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数学形式的演变,二是现实中的问题.有时形式先于问题,有时问题又先于形式.既然数学是这样发展的,那么我们很自然地应该顺着它的发展轨迹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现实问题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被频繁使用,且各类统计图表正在生活中传递着重要信息,数学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去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案例3  商品包装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近似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包装容器,如易拉罐、水杯、各种包装盒等. 在设计这些容器时,除了考虑到美观、实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设计能够使这些容器在体积不变时,表面积最小;或表面积不变时,体积最大,以节省材料.积少成多,这将会对能源、环保做出巨大贡献.

问题1:如图9,假设容器是标准的圆柱,忽略包装材料的接缝,容积就等于体积,这样就把问题简化成一个数学问题:“体积一定的圆柱,底面半径与高的比为多少时表面积最小?”

问题2:将圆柱形的容器改为没有上盖,问题1就变为 “体积一定的圆柱,底面半径与高的比为多少时一个底面与侧面积和最小?”

问题3:经过市场调查,常见的饮料容器底面比侧面厚一些,有的饮料容器底面比侧面的材料硬一些,所以底面的单位造价会比侧面贵,为了方便研究,可以将以上的几种情况都转化为:“体积(容积)一定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的单位造价是侧面单位造价的k倍,半径与高的比为多少时表面总造价最小?”

问题4:用一张长80cm,宽50cm的长方形铁皮做一只无盖长方体铁盒(焊接处的厚度和损耗不计),问这只铁皮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大?

(1)学生们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为了不浪费铁皮,将在长方形铁皮四周剪下的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剪成小长条,焊接到长方体的上口,增加了长方体的高度,经计算可以增加体积4000cm3,这时体积可达22000cm3.

②如图10,将4个小正方形,两两分别焊接到上、下面中间,这时V=30×40×20=24000(cm3).

③可以设要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ab+2bc+2ac=4000.

∵4000=ab+2bc+2ab≥3,

∴V=abc≤=24343.2(cm3).

此时ab=2ac=2bc,即a=b=2c.代入ab+2ac+2bc=4000,得a=b=,c=.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它是以上几种情形中最大的,此时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

(2)反思提炼.

请你分析上述出现的结果的合理性.

① 第3种情况虽然体积最大,但焊接环节太多,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② 第2个方法更适合,既节约了成本,又使体积尽可能大.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渗透实际元素,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与分析,从而对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

课题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篇4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

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计划 篇5

式研究》学期研究计划

团泊镇中学教务处

团泊镇中学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初级中学有效教学模

式研究》学期研究计划

我校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初级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自2013年5月立项,2013年9月经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批准立项,编号为JK1250236B。同年12月举行开题仪式,本学期正式开始研究为提高课题研究实效,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为工作主线,努力实现教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以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进一步确立“服务”理念,为学校教育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全面提高团泊镇中学教育水平而努力。

二、工作要点

1、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校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探讨课堂教学中的 “三个有效”:有效的教学语言,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包括:

(1)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和质疑;

(2)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4)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5)课堂中如何解决生成的问题;

(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着力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思行为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评价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从而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

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设想的策略是:提问——诊断——改进。教学后,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进?”“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得到培养,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改进?”等等。

四、主要措施

1、完善保证机制

(1)领导保证。学校领导对教科研有正确定位,并能身体力行,经常性参加各组的研究活动。

(2)机构保证。教科研负责人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自觉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完善教研组长负责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有较高科研水平,并且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3)制度保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逐步修订符合学校实际,能激发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系列制度。

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等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实行签名制度,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必须进行学习笔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几乎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3、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网络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4、推行的三种课堂教学研讨方式——“三课制”(导课、会课、诊课)(1)导课——所谓“导课”,说明白一点就是“带教”。带教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一会儿给教师讲,一会儿给学生讲,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有的请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因为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总是呈梯度发展的,因此,建立“导课”制,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本校的教师资源,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双方建立了“教学相长”的平台,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2)会课——主题明确,采用集体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这类课一种是人人参与上研究实践课,就是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自己大胆实践、尝试,主动请领导看评,共同研讨,一种是教研组研究同一类课,采用不同方法通过对比,去研究探索,一种是学校通过召开研讨会,如学科教学研讨会、课题研究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研讨会,推出几人上研究课,大家去评析、研讨。

(3)诊课——主要是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进式培训,通过对他们的课堂病例诊断,教研组成员“会诊”,指出“病根”,开出“药方”,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课堂实践的机会,然后再反思,再实践。我们在“诊课”过程中,多采用的是“问题式教研”,以一个阶段内教师比较关注、来自于教学实际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活动主题或研究专题,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研究时主要围绕问题寻找相关理论资料、教学案例学习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选择合适的内容执教研究课,课堂上研究小组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课后讨论问题解决情况,研究改进策略。问题式教研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发现)——诊断界定——设计策略一课堂行动——反思提炼。

有效的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对它的追求与思考远非这些,它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五、月工作安排

三月:

1.教师自学有效教学相关内容,并做好学习笔记。2.与静海教学研究室联系共同举办一次大型教学研究活动

四月份:

1、各组开展教师教学观摩座谈交流课题研讨活动。

2、各组认真组织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

3、召开各课题组负责人会议,检查各项教科研计划落实情况。

五月份:

1、班子进课堂听课,查看教师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2、各组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开展各备课组相互观摩教学活动,促进课题研究。

六月份:

1、各备课组推荐一节课题研究汇报课,2、开展课题研究内容的学生竞赛活动。

七月份:

1、子课题教研组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2、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总结。

3、各教师撰写好教科研总结。

4、整理本学期教科研所有相关资料。

团泊镇中学教务处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篇6

课题培训材料

(一)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

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是否有区别呢?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有的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说不清楚。结合日常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开题报告是两种不同的课题研究文本表现形式,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联系

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都是对一项课题研究所作的设计和构想,有着比较相近或相同的内容结构(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成果形式、研究保障等)。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课题研究者把课题研究方案等同于课题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原因。

二、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区别 1.所表述的涵义不尽相同

课题研究方案是一项课题确定之后,课题研究人员所设计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也叫课题研究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课题开题报告也称为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它是课题在被科研立项部门正式批准立项后,在课题开展实施研究之前,一般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或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进行当面或书面陈述的材料。

2.设计时间有所不同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而课题开题报告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一项课题如果没有被科研部门批准立项允许研究,也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报告。3.论证的内容侧重点和目的有所不同

一项课题的研究方案设计出来后,在申报前,课题组人员要对其进行充分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论证的侧重点在于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价值和意义,是否体现创新性,是否具有可行性,要具体研究问题的哪些方面,达成怎样的预期等。其主要目的在于课题能否被科研部门顺利通过批准立项,这是对课题研究方案论证的关键所在。

课题立项后,要对设计出来的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对课题开题报告的论证是使课题研究方案的各部分内容设计更优化、更细化,论证的侧重点在于怎样进行研究才能实现预期结果,要拿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来。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方案、充实方案,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使研究方案更科学、更可行、更具可操作性。

4.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有所不同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有选题、收集资料、进行文献检索、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向科研部门申报立项。

课题开题报告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有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开展相关培训、重温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出课题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会。因此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从要研究什么到怎么研究的过程,是由设想转化为要开展实践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 篇7

一、科学论证, 意义深远

在课题组充分论证研讨后, 我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了以下分析:

1.理念引领, 实践结合。新课标强调,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导课题式”课堂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 自主参与探究学习, 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探究的结果。其特点是“问题生成”引导“小课题研究”的连续性行为的发生,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参与下, 通过疑惑的现象或者生成的问题去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寻找和发现预知或未知的结论。

2.引导探究, 有效学习。追求“有效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一直是科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科学教学由问题开始, 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 经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 对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预测目标, 创新突破

我们对本课题的预期目标做了预测, 主要想从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1.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 在学习生活中积累问题, 生成研究课题。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 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 象科学家那样, 探究科学知识, 自行获得知识的新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动手制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学生的探究时空大了, 但要围绕预期目的;学生人人开展小课题研究, 学会假设、取证;要开展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 实验要有计划, 观察要到位, 并学会表达和倾听, 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3.培养师生科学素养。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不断实践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同时提高科学教学的专业素养。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产生积极情感,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4.初步促进小学科学“问导课题式”教学动态发展。通过问题引导小课题研究, 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 合理组织活动, 科学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高效课堂教学。

三、教师主导, 问题引领

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作了分析, 主要渗透了三个方面:

1.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 重整教材, 变内容为探究问题。重组教学材料, 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 专题教研活动和“问题大家征集”活动等方法, 对教材进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合理重组研究, 提出适合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我们从“提一个真问题”入手, 关注学生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加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根据教材及校本资源, 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小课题的专题性研究, 在课题选择, 分解任务, 合作活动, 收集信息, 呈现结果的方式等方面展开引导活动。让探究活动主体化, 形式合作化, 内容生活化, 时空开放化, 进而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 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都得到培养和提升。

3.促进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整体化发展。教师要及时捕捉来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信息, 并使其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师生共同发展, 推动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四、研究深入, 效果显著

经过我们课题组近一年的努力, 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出现了比较成功的指导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教学观念上体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学生经历了提问题—猜想—设计—操作—结论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是以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2.在课堂语言中体现。课堂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你真是个认真的孩子, 做实验就要有这种认真的态度。”“你很爱动脑, 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这些句子的运用, 易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评价内容更有针对性、指导性。

3.在教学方式上体现。教学活动的设计, 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的方法, 关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 并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环节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之上, 能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 达成共识, 形成结论。教学上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让探究活动更有成效。

小学语文课题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题;设计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可以说,生活有多么浩大,语文学习就有多么广阔,只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研究,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教学中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丰富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告诉我们,它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小课题研究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必要途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的过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符合新课改理念。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引导学生学完小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后,组织学生开展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以表演、演讲的形式,赞美家乡。如“我的家乡好”本地孩子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钟敏毓秀。有爱国诗人屈原,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有的说“我们这的纽荷尔,长虹等脐橙新品种誉满天下。”“九畹溪漂流更是惊险刺激”来自外地的孩子说:“我家乡的荔枝玲珑剔透,甜润爽口”,学生那对家乡的热爱,那份自豪感真令所有的人震憾。手抄报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及传说、古诗、对联等等。通过这次活动,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确立学习主题,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社会等问题,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的整合,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同时,有机地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课后自由组合,去查一查、读一读介绍祖国名胜的书籍,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过课堂所得。

三、实施语文激情教学的方式

第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学语言要幽默诙谐。语文教学注重“言为心声”,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知识,而语言就是语文情感表达的媒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应有的吸引力,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表达要形象生动,讲课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传达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他们体味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最终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教师一起创设语文激情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教学要张弛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是很难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讲课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张弛有度。在课堂教学高潮时要引导学生达到思维高峰,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获取语文知识。第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语文可以教学没有定法,但是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法的灵活性,让课堂不断注入新鲜活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感受到语文学生的乐趣。另外,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广泛的学科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臣服教师的学识,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激情和魅力。

上一篇:六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助学金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