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个人剂量监测表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放射个人剂量监测表

宝鸡市某医院(2014—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摘要:目的:分析宝鸡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评价2014—2015年内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成效。方法:对宝鸡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5年间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并采用频数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不同年份的有效监測中,2015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比2014年均有所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射职业工种的有效监测中,核医学工作者的个人剂量均较其他职业工种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鸡市某医院整体的放射防护效果有所好转,但还应加强对核医学从业者的放射防护。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年集体有效剂量;人均年有效剂量;放射防护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日益强大,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1]。放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均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目前世界上一致采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评价方法是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既可以成为放射损伤诊断和医学处理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成为研究、制定和修改放射防护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监测,了解自己实际受到的外照射剂量至关重要。本调查研究选取宝鸡市某三甲医院2014到2015年度工作的放射人员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外照射个人剂量,以掌握近几年来该医院的外照射情况及放射防护措施的效果;分析该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一、监测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选择在宝鸡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189名受辐射员工。

2.监测仪器:热释光退火炉:FJ-411B,热释光计量仪:FJ-427A1型微机,中国防化研究所提供的探测器TLD2000C(LiF:Mg,Cu,P)圆片,仪器均检定合格。

3.监测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个人剂量监测根据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和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卫生学评价根据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个人剂量计按要求佩戴,将剂量计佩戴于左胸部;如果穿铅围裙时,则佩戴在铅围裙内。规定每个剂量计的佩戴监测周期为3个月左右,每年监测4次,在每个监测周期规定时间内送往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检测,最后的数据结果均扣除本底值。

4.数据处理。(1)异常数据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每个监测周期内受照剂量值≥1.25mSv的放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或用人单位调查核实,了解异常的原因并判断是否属于实际过量照射,调查结果由本人和医院负责人双方进行确认、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2)统计学处理:本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定量资料的比较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ɑ=0.05。(年集体有效剂量:是指对于某一给定的辐射源的照射下,受照群体中每一位成员的有效剂量之和;人均年有效剂量=年集体有效剂量/有效监测人数)

二、结果

1.不同年份有效剂量分布情况。2014—2015两年间监测总人数189人,其中有效监测人数139人,有效比为73.5%;有效剂量<1.0mSv的共计118人,占有效监测人数的84.9%;有效剂量在1—5mSv的共计19人,占有效监测人数的13.6%;有效剂量在5-10mSv的2人,占有效监测人数的1.4%;监测人群中没有有效剂量超过20mSv的个体。其中2014、2015年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62.1人·mSv和60.3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mSv/a和0.8mSv/a,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连续5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制20mSv;将2014与2015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结果进行两独立样本资料所属总体方差不等的t?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职业类别有效剂量监测情况。2014—2015年两年间有效监测的人员中共有5种不同的放射职业类别,X射线诊断(23.7%)、核医学(10.0%)、放射治疗学(21.6%)、X-CT(15.1%)、介入放射学(29.5%);不同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对比发现,从事核医学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都高于其他职业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在5中职业类别中,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最低。

3.不同年份、不同职业类别有效剂量监测情况。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医务工作者在2014和2015年两年中人均年有效剂量都处于第一位,尤其在2014年,高达3.9mSv/a;将两年同种职业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2015年的有效监测人数增多,但X射线诊断和核医学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却有所下降;2014年有效剂量在5—10mSv的职业类别为核医学医务人员,共计1人;2015年有效剂量在5—10mSv的职业类别为X-CT医务人员,共计1人。

三、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在不同放射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有效剂量<5.0mSv的占有效监测人数的98.6%,除核医学外,其他职业类别的人均有效剂量与宝鸡市2010年的剂量水平基本保持一致[2]。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最低,这可能与其采取的床旁防护屏有关[3]。在不同年份的放射工作人员中,2015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较2014年相比有所下降,说明医院的放射防护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效果,同时也表明放射工作人员自我辐射防护意识有所提高,从而使职业性外照射剂量值水平有所下降。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宝鸡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1)受辐射人员在不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致性较差;(2)有的单位相关负责人对辐射的危害认识不足,仅凭未出现自我主观感觉的不适就放弃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3)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加强有效的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针对放射性职业危害的防治,应该结合个人和企业两方面,对于个人而言,应该做到[4,5]:(1)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教育或组织培训,提升放射工作人员自我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意识;(2)选择有资质的检测单位;(3)选择能提供所需的监测技术的监测机构。对于企业机构而言:(1)提供科学合理的监测技术和方案;(2)按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监测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3)加强检测者自身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黄敏,陈建新.核技术专业教学实验中的辐射安全保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8):295-299.

[2]胡新梅,路建超,王忠立,赵丽,党明明.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有效监测现状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38(5):312-314.

[3]王智廷,曹国全,缪妙,等.床旁防护屏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不同操作者的防护作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9):709-712.

[4]陈忠学.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4).

[5]宋芳,廖秀峰.我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2014,(24):3636-3639.

作者:李娟 宋小凤

第2篇:鞍山市某医院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摘 要】目的:对鞍山市某医院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及普通X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分析,了解和掌握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用于指导今后防护工作。方法: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要求,采用FJ-427A1型微机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核医学工作岗位同普通X射线影像诊断岗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两类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均满足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有关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 结论:在防护措施到位、从业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制度的情况下,核医学工作人员是安全的。

【关键词】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keyword】nuclear medicine; radiation workers; individual dose

近年來,核医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医疗机构所应用,核医学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这一群体的职业照射剂量也成为我们防护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解鞍山市某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状况,我们对该医院的9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及57名普通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2013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鞍山市某医院从事核医学、普通X射线影像诊断的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

检测仪器采用北京核仪器厂FJ-427A1型微机热释光剂量仪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HW-Ⅴ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探测器为LiF(Mg、Cu、P)粉末封装玻璃管,塑料外壳。

1.2方法

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要求,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胸前佩戴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检测一次个体所接触的剂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分析。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盲样对比,对比结果合格。每年由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对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检定。对检测数据异常人员进行及时调查后剔除或保留数据。对因故无法完成检测的人员采用同一监测周期内、同一工种、同一班组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给予名义剂量。扣除空白测量剂量计读出的本底读数,保证读数的真实准确。

1.3 统计方法

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利用SPSS[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不同工作岗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见表1。

核医学岗位工作人员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27±0.91 mSv/a,普通X射线影像诊断岗位工作人员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74±0.26 mSv/a。经统计分析核医学工作岗位同普通X射线影像诊断岗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核医学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统计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3~5],且年个人有效剂量均满足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6]中有关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规定。核医学的辐射防护是核医学工作者平时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放射防护安全不仅靠良好的技术措施,更要通过有效的防护管理来实现。该医疗机构的9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均为具有多年放射卫生工作经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从分析监测结果来看,在防护措施到位、从业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制度的情况下,核医学工作人员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2] 陈平雁.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陈新俤,黄丽华,林美榕,吴德龙.福建省部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292-293

[4] 熊晓英.江西省放射治疗、核医学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3):301-302

[5] 杨晓光,贺强,王亮华,陈大伟.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178-179

[6]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作者:于柏松 张洪欣 张松

第3篇: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X射线剂量监测制度

一、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定期使用袖珍型Y-X计量率仪对放射装置场所及周边进行监测,常规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归档。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 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第4篇: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X线机房内。

五、放射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X线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各有关单位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十、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地区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科

第5篇: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委托协议

委托方(甲方):

东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受托方(乙方):

山东辐安检测有限公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以及《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等有关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按照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甲方委托乙方对本单位

3

名放射工作人员全年个人剂量进行监测。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只可提前,不可延迟更换个人剂量计。因甲方没有按时更换,造成佩戴时间超过90天,该元件自动作废,按照法规规定,乙方不出具个人剂量检测报告。

2.甲方每丢失一枚个人剂量计元件,甲方单位需赔偿乙方元件成本费人民币200元,且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数据不能出具,责任自负。

3.甲方须先缴纳个人剂量检测费,乙方方可开展检测事宜。

4、乙方应当在样品送检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个人剂量监测报告,甲方领取或者快递给甲方指定负责人。

5、甲方郑重承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如果因违反乙方对配戴个人剂量计的要求造成乙方无法出具报告,责任甲方自负。

6、乙方郑重承诺: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所提供数据真实、有效、合法。

7、检测费用总额:第一个检测免费(自2019年1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

8、本委托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单位盖章并缴纳检测费后方有效。

9、本个人剂量计佩戴时间为:甲方取得相关资质开始放射诊疗之日始。

10、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甲方负责人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个人剂量计佩戴时间最长不应超过90天,并为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建立管理档案。

附:乙方汇款帐号

收款人:

号:

开户行:

途:放射检测费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签字人

乙方签字人:

甲方地址:

乙方地址:

电话/传真:

电话/传真:

签字日期:

2019

年7月1日

签字日期:

第6篇:放射个人剂量计超标后处理措施

放射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标时的处理措施

发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监测数据超标应立即停止该人员的放射工作。由科室主任调查个人剂量超标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进行不同方式处置。

1、 人为故意将个人剂量计放置于机房内照射导致个人剂量超标对个人提出批评、教育,责成其再次学习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及放射诊疗许可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经考核合格重新上岗。同时填写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标原因调查表报送至疾控中心,对个人剂量进行模拟测算修正。

2、 如排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如疾控中心对机房的放射防护效果及设备性能状态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3、 如为机房放射防护效果下降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停止该设备间的使用,对机房的放射防护措施经行改造,改造完成后经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4、 如为设备原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停止该设备工作。联系设备生产厂家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故障排除后经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5、 经科室及相关部门调查确定为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后,按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置。

第7篇:8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评价放射防护效果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只有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职业人员的剂量水平,因此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1.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2.剂量监测与评价委托南阳市防疫站承担,对个人剂量每季度进行1次监测与评价。

3.剂量监测管理:由我院医学装备部负责,包括剂量计的发放、监督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监测报告的索取、及时向监测单位反映放射工作人员变动情况、可疑结果的调查和个人剂量档案管理。

4.佩戴剂量计,进入强辐射工作场所的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事故处理的放射工作人员,除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5.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记入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8篇: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1、 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二)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三)允许辐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2、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3、 辐射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应当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4、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永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工程施工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血压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