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共12篇)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 篇1

为了确保放射源的使用安全,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放射源的领用、使用及归还。3 职责

放射源的存放管理归工程公司安全处负责,使用管理归HSE管理室负责。4 使用程序 4.1 放射源的领取

项目部试验室需要使用放射源,必须先提出申请,说明使用地点。使用时间并经过工程公司安全处同意后才可领取放射源。4.2 放射源的使用

放射源在现场使用,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若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自己或他人伤害,一切责任由操作者承担。

在放射源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携带报警器,违者每次罚款50元。操作者在使用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将放射源收回,并仔细检查装置,分析原因,若操作者不能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部门领导,在排除异常之前不得使用放射源。4.3 放射源的归还

项目部试验室在放射源使用完毕后,应将放射源装置表面清理干净,并整理好后放到放射源储存库存放。放置好后由设备管理员签字确定后才算归还。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 篇2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价值功能;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生效主义

实践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各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已如火如荼的进行,尽管尚未出台对应的法律约束,但之所以会形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是因为从侧面角度来看,它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这一前提下,不动产登记制度逐渐成为需要重视的课题。实际上,不动产登记制度受到国家青睐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公法功能,因此登记生效主义适合在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工作使用。

1、不动产登记价值功能概述

从西方国家的不动产登记史中可以发现,最初的土地税收制度促成了不动产登记制度,而主要登记证明

地籍,则是作为记载土地位置、质量、权属等信息状况,为征税而建立的田赋簿册。在保障国家税收、推行田赋制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近代社会,工商业日益强盛的前提下,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用不动产作为资产抵押,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因此,以不动产所有权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抵押登记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其弊端主要表现为:若在市场交易中,某一方的土地抵押登记产权归属不清,交易就将处于不稳定状况,增加恶劣交易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双方必须在交易钱对不动产状况和产权主体进行明确考察。由此可见,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土地产权归属的公示意义重大,被公示的产权准确性以及推定效力同样重要。

2、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功能

首先,宅基地使用权已被我国物权法确定为用益物权,其性质不具备社会权和社会福利,但具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生存权又不具备民事权利性质,二者混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原始取得的无偿性,但这也仅仅是物权的取得方式,并不是对社会福利进行判断的标准。因此,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有效主义可明确区分权利性质,减少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成本。

其次,宅基地使用权原始获得途径主要是在机体经济组织与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的合意下进行的,而不是政府部门的单方面行为,因此,集体经济组织是宅基地的所有者,任何设计到所有权人的用益,均需要所有权人的认可。

最后,宅基地使用权是对生存利益的保障措施,是通过民事途径获取,而非行政手段或计划方法获取,权利人可通过互易、转让、出典、抵押、继承等方法实现权利流转,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有私权属性,保障生存利益主要依靠市场行为。

3、登记生效主义是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必然选择

3.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宅基地地基信息资料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现势程度与完整程度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息息相关,可从宏观方面对图土地利用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并引导利用方向,限制农用地域转为建设用地,从而平衡需求关系,解决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3.2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整理农村居民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整理工程结束后势必会涉及到土地权属问题,健全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属登记所提供的资料信息,有利于土地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分散的农村宅基地状况以及权属状况,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只有实行登记生效主义,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才能决定其使用权,从而有效引导农村居民的登记行为。

3.3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安全

由于农民自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地位较为固定,流动性较小,传统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或交易通常发生在熟人之间,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展,人际关系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无法逆转,在陌生环境下,必须要构建新的信赖模式,提高宅基地权属的透明度,避免第三方遭受损失,因此借助登记这一公示行为来对权利进行表彰成为立法的必然选择,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从实际层面上而言没有区别,因此,无论是从交易安全角度,亦或是法律逻辑角度来看,宅基地使用权均以采用登记生效主义的原则最为妥善。

3.4有利于构建和谐新农村,降低土地诉讼成本

以保护人的生存利益为目的而设定的民事权利是最常见的制度设计基础,既包含了地上权、所有权、居住权、地役权等物权形式,又包括了租赁权等债权,其中,用益物权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其他权益无法取代的功能,从客观角度来看,用益物权是指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这些财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土地资产具备稀缺性,若通过取得所有权的方式来满足每个人的土地资源需求明显不可能,这势必会导致大量社会成员无法享有土地用益,为了生存,非土地所有人必然会视法律为无物,掀起对物质财富的争夺战争,最终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利益,为了解决所有与利用间存在的矛盾,满足非土地所有人的需求,法律创设了用益物权制度

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允许转移物权来满足非所有人的土地需求。结束语:我国出台的《物权法》中已經明确规定了全国所有不动产登记制度,但仅仅注重宅基地使用权的私权维度进行等级考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从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案,还是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均要建立在完善的宅基地登记信息基础上。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权利人的生存利益和土地收益,体现了不动产的真实价值,因此,采用登记生效主义是必然行为,政府部门需重视登记过程,引导民众合理登记,从而保证农村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平衡发展。

放射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3

放射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按放射科医疗器械型号、规格登记,专人保养。二.科室对器械的资料保存完整,单独建档。三.经培训完全掌握仪器功能后方可使用。四.工作时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定期检查,了解仪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六.每天清洁卫生,保持室内、仪器洁净,无灰尘、无污染。

七.违反操作规程及设备管理制度规定而造成仪器损坏者,按规定进行赔偿。

八.非本机操作人员不许上机,违者对科室及有关人员进行罚款。

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 篇4

一、申请使用设备的人员或借用实验室场地进行实验的人员(以下称“申请人”)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必须提前填写申请表(见附件),申请人只能是学校在职教职工,学生做试验时应由导师提出申请。离退休教职工以及非本校教职工(本校其他学校或校外单位)申请试验时,必须和本学校教职工(合作人)联合提交申请。实验室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试验内容,如发现与申请表不符,将要求申请人立即终止试验,并通报全校。

二、申请人在进行实验前需参加使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单独操作。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登记和培训情况,安排申请人进行试验的时间和场地,原则上,先申请者优先使用。

四、在进入实验室前,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向申请人当面清点交付钥匙和相关设备及配件,并签订安全责任书;进行实验期间,申请人应保证所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完好、整洁、安全,并填写设备使用日志,说明设备状态;实验完成后,申请人需及时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向当面清点归还钥匙和相关设备及配件,并结算试验费用。借用和归还的移交过程中应保证设备完好性。

五、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借用人及时通知实验室相关责任人员,并积极配合实验室恢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如实填写维修记录,维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如果在借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人为原因导致设备需要维修,由申请人负责维修;其他情况,由实验室统一负责维修。

七、对不服从管理或不缴纳相关费用的教职工或研究生,实验室根据情况进行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可进行提醒、警告、通报甚至取消试验资格;申请人必须有良好的记录。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 篇5

为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确保我院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根据《条例》的规定,疫苗管理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各级供应下发时不准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类疫苗的收费应执行当地省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我院目前尚未使用二类疫苗。

第二条 各岗位都要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帐目,做好疫苗的储存、领发和结算等工作

第三条 各级疫苗管理人员及接种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疫苗知识、性质、保存运输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禁忌症。疫苗预防接种人员应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案

第四条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时,应严格查验疫苗的品种、批号、效期和外观等,严防错种。从冰箱内取出的疫苗应立即接种。如不能立即使用应放置在冷藏容器内,疫苗开启后活疫苗应在半个小时用完,死疫苗应在一个小时内用完,否则废弃。各次接种剩余的疫苗应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下次先用。冰箱内除疫苗外不得存放其它药品和杂物,不得有过期失效的疫苗。

第五条 疫苗计划的制定要遵循“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的基本原则。药剂科都要严格按疫苗的实际需要量制定计划和供应下发,避免一类疫苗因供应下发数过多而造成失效浪费。第六条 为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产房接种单位要储备一定数量的乙肝疫苗,药剂科应依据报表数和实际接种数及时补充供应。新生儿乙肝疫苗必须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七条 药房在接收一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和登记疫苗的品种、剂型、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并做好记录。

第八条 本院不得直接从疾控中心以外的单位或厂家直接购入或接收疫苗。

第九条 疫苗出入库证明、查验登记表、领发手续、温度记录等应立专卷保存,疫苗帐目应能反映出疫苗年度的拨入数、库存数、领取下发数。

第十条 疫苗的贮存、运输要严格按温度要求进行,防止疫苗的温度暴露。疾控中心向本院运送疫苗应使用冷藏箱。

古代土地、房屋登记制度 篇6

从中国古代土地登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伴随土地税赋制度而存在的,乃税赋制度的衍生物,其最主要目的是便于税赋征收。地契作为田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证明只是其附带性的作用,并不能作为确权证书。更为重要的是,地契资料由官府掌握,且对外保密,普通百姓不能查询相关资料。

土地交易始自周朝

严格来说,中国在民国以前没有真正形成以公示为目的地产登记制度,但是以征收赋税、交易和提供质证以杜绝争端为目的的土地登记,早在周朝就开始了。

《周礼·大司徒》记载:“掌建国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办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意思就是将天下的田地山川以及人口等进行造册登记,便于国家治理。

按照周朝建立时的制度,周天子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所有权,他直接统治的区域称为王畿。王畿之外的土地进行分封:诸侯所分得的土地称为诸侯国;卿大夫所分得的土地称为采邑;士所分得的土地称为禄田。他们对自己所分得的土地享有使用权,不能任意处分,所谓“田里不粥(粥,同鬻,出卖之意)”。他们还必须定期向周王交纳贡赋,土地的所有权还是掌握在周王手里。

西周初期,土地与奴隶均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但由于这二者即是农业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实力不断增长,周天子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减弱,这种限制必然会被打破。到西周中后期,以土地和奴隶为对象的交换经常出现,而且事实上还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目前可查的最早一宗土地交易,发生在西周。一个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意思大致是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将1300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100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

历史上还有周厉王买地的记录。周厉王当朝时,为了扩建王宫,他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但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还安抚他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这是个很毒的誓言。

周厉王买地究竟花了多少钱,记载此事的铭文上没写。但有人买地、卖地,已经从侧面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西周中后期,应当是出现了统治者对土地所有权掌控的松动局面。

春秋时期,楚康王十二年(公元前548年),楚国下令“书土田”、“量入修赋”,其实就是对于楚国统治者要求对国境内的土地依据地势进行测量,并根据肥沃程度,规定其产量的标准,再根据产量征收赋税。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在进行土地登记,按照收成的多少交纳赋税,明确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登记管理制度,这个可能是最早确立的有关土地登记制度的法令。

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所有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土地的数目以及人丁数目,向中央政府如实呈报。所报内容经审查核实后,最后登记入册,上报到县。自此,可以看做是政府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并依此为根据征收田租。

隋唐统计手实与分级汇账簿

隋唐时,据《新唐书·食货志一》记载:“凡里有手实(“手实”是指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为乡账。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成于户部。”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土地统计政策是很完备的:先在乡里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成乡账;乡账完成后再上报到县,由县汇总成县账;县账完成后送达至州,汇总成州账,最后上报到中央户部。

在登记时间上,也有规定。据《唐令田令》,“诸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十二月内毕。”这样,全国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授田和宅地数量是多少,以及每年应该有多少土地赋税收入,朝廷能做到心中有数且便于清查。

同时,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卖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

其实关于宅地的统计也就是房产的登记,在我国古代大多是与田产的登记同步的,因为国家一般都是同时确定某一户拥有的田宅情况,也就是包括土地与房子的双重的规定了。

例如吐鲁番出土的《(武)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一月西州高昌县张思别、王隆海、宁和才手实》,这个手实就很清楚地展示了政府对于田产与房产的双重登记内容。

《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一月西州高昌县张思别、王隆海、宁和才手实》

1.户主宁和才年十四岁

2.母赵年五十二岁

3.妹和忍年十三岁

4.右件人, 见有籍

5.和贞年二十二岁

6.罗胜年十五岁

7.右件人,籍后死

8.合受常部田

9.一段二亩(常田) 城北廿里新兴东渠西道南道北曹君定

10.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七里沙堰渠东渠西张延守南第延守北麴善亮

11.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五里马堆渠东张沙弥子西张阿仲南□北渠

12.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五里胡麻井渠东渠西麴文济南渠北曹粟堆

13.一段四步居住园宅

14.牒, 件通当户新旧口、田亩段数四至,具状

15.如前。如后有人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

(注:以上的8至12条就是关于田产登记的状况,而第13条就是关于此户家庭住宅的登记信息,第14条则是户主保证此牒属实的文件)

宋朝的“砧基簿”

至宋朝,中国的土地登记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

南宋时期,民众按统一要求制作砧基簿,全面记载户主、田产面积、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邻的名称)、来源等土地状况,附以地形图,经耆老、邻保正长统计查勘无误后上报经界所(宋朝时专门管理土地登记工作的机构),再由经界所勘验核实交付产权人,并收存于乡、县、州及转运司。

砧基簿既是国家征税课役的根据,也是持簿者对所载土地的产权证明。进行田产交易时,由买卖双方持砧基簿、地形图和契约到县府办理“批凿”(检验确实),土地转让才有效力。

不过,在宋朝出卖不动产,得先问问亲邻,首先问询他们想不想买。因为宋朝法律规定,亲邻具有优先购买权。北宋后期还强调,所谓“亲邻”,必须为有亲之邻,即虽为邻而非亲或虽为亲而非邻者,都不具有优先购买权。

按照现在的话说,这就意味着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并不需要通过物价局、房管局的批准,却需要先通过住在附近的家人、族人的批准。正规的做法是拿一个小本子,把“亲邻”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后从族长老太爷到隔壁亲戚大妈,让他们挨个签字。假如其中一个拒签,这房就别打算卖了。

搞定了亲邻后,就要制作契约,到官府印契。契约是国家统一格式,被称为“官颁契纸”,类似今天的“标准合同”,统一规定契约中必须包括双方当事人姓名、交易原因、标的价金、担保条款等内容。

只有在缴纳契税钱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交易才有效,就是合法合规交易,受到法律保护。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具有法律效力;不缴纳契税,私下交易,是“白契”,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属于偷税漏税。

“红契”要交的契税历朝不等,一般叫“间架税”,但无论多少,对购房者来说,在当时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很多人常常不到官府那办“交易手续”,民间房屋买卖多行“白契”。

这固然省了税费,却往往导致纠纷。民间“白契”太多,产权不明,交易混乱,档案管理不完备。宋朝的判牍汇编《名公书判清明集》或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对房产纠纷都有记载。

对于“白契”,朝廷只得加大稽查,一经发现,就治人匿税之罪,进行刑事处罚。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记载:凡“匿税者,笞四十;税钱满十贯,杖八十;监临官、专典、拦头自匿,论如诈匿不输律”。

契约之后,要过割赋税,即在契约上写明标的物的租税、役钱,并由官府在双方赋税簿账内变更登记,加盖官印。如果没有过割赋税,往后买卖交易双方发生纠纷争讼时,即使买受田宅的富豪之家持有契约,官府也不会受理争讼。

宋朝地产买卖契约,又分为绝卖、活卖与赊卖三种。所谓绝卖,即无任何附加条件的买卖;凡只转让使用权与收益权,保留回赎权的买卖叫活卖或典当,典当契约的业主得到钱主的典价,在法定的30年期限内可随时以原价赎回标的物;赊卖是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式,然后收取出卖物的价钱。所有这些买卖活动,都必须订立契约,取得官府认可后,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清末引入现代房产登记制度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编制出各地土地田产登记管理及据以确定赋役税收的“鱼鳞图册”,作为官府征收赋税的凭证,详细记载每宗土地的业主姓名、田土形状、方圆四至等,成为解决土地纠纷的重要依据。

满清入关后,多次大规模侵吞土地,一度打破了明代的土地登记制度,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下令进行土地登记造册,历时多年完成。

明清两朝对田地、房屋的交易,都有明确规定。明代《明律·户律》“典卖田宅”条文规定,不税契者,除了刑事处罚外,一半价款要上缴官府。清代在《户部则例》中明确规定,凡置买田地房,不赴官府粘契尾,一经发现,也要依法治罪,“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

总的来说,古代房屋登记,是伴随土地税赋制度而存在的,其最主要目的是便于税赋征收,其私有财产之证明只是附带性的作用,且登记的资料由官府掌握,对外保密,普通民众不能查询。

到清末,受西方影响,现代房产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清廷开始借鉴西方的房产登记制度,决定采用德国的做法,制定《大清民律草案·物权》,但终因满清王朝的覆灭而破产。

放射源管理制度 篇7

1.备用放射源存放在专用地点,钥匙由专人保管,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2.放射源由专人保管,保管员对厂所有放射源应进行登记。3.严格做好交接手续,由保管员做好出入登记和签名工作。4.放射源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存放在一起,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

5.对下线的结晶器进行检修时,要先取出‘信号发生系统安装盒’(即放射源盒),存放到专用地点并加锁。6.检修或使用结晶器时,如发现‘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有损坏情况,要立即报告精铸部部长,部长视情况做出处理或上报。

***股份电炉炼钢厂

2009-1-20

放射源使用制度

1.使用放射源者凭“放射工作人员证”借用,经管理员同意并履行领用、归还手续。

2.使用者一定要严格按所用放射源物质的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放射性污染及人员受照的事故发生。

3.使用者对放射源应妥加保管,对放射源在使用期间的丢失损坏负责,用后应即时交管理员验收入库。

4.每生产横班接班时,首先检查‘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是否完好,螺丝返松的要即时紧固。有其他异常损坏的及时报告部长或副部长。

5.各横班班长对当班放射源的使用、维护保管负责,每班在作业记录纸上记录每流‘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情况并签名。

6.各横班更换结晶器时,要拆出‘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即时安装到新的结晶器上,并紧固好所有螺丝。

7.如果更换结晶器时间较长,要把‘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锁到专用的源柜里,等结晶器安装好后再安装‘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严禁把‘信号系统发生安装盒’随便乱放,违者严惩。

8.对于玩忽职守,造成丢失或发生事故者,将严肃处理并移交公安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广钢股份电炉炼钢厂

2009-1-20 放射性事故预防措施和处理报告制度

1.备用放射源存放于专用库内,由广钢集团武装保卫部保管,钥匙由专人保管。

2.放射源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严格执行放射源管理、维修制度和放射使用制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如发现放射源损坏或丢失,须立即报告精铸部部长和厂长。部长和厂长在报集团武装保卫部的同时,需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和处理。5.发现放射源丢失而当天找不到时,由精铸部部组织人员写出事故报告,逐级上报同位素主管部门。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单位主管积极组织本单位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工作。

6.事故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彻查事故原因,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制定整改预防措施,认真落实。

7.事故处理完毕后,写出事故报告上报同位素主管部门。

广钢股份电炉炼钢厂

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 篇8

据悉,新加坡海事港务管理局(MPA)已发布通函,宣布倘若条件适用,其将接受电子日志簿(electronic log book)来替代手写日志簿,包括那些IMO Res. A.916(22)决议所列的情况。

其商船航运(安全公约)条例第V章第13条和第28条要求所有船舶所持有甲板和机舱日志簿的用途为有关船舶及其机械、锅炉,以及其他日常业务活动不可磨灭的英文记录,诸如船舶位置、航速、航程、气候条件、油耗、油舱探测、机械操作压力、温度,以及任何事故等数据,这些对海上人命安全、防止污染海洋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有关保持航行、工程活动、突发事件的记录,必须包含足够的细节,以便还原完整的航行记录。当人工输入这样日志时,要求每天由船上值班驾驶员签署,并由船长或轮机长酌情会签。这样,主管领导需要时可获得日志或副本。

MPA将接受在新加坡注册登记的船舶使用电子日志簿,作为保留航行和工程活动记录的手段,提高记录保存有效性和准确性。电子日志簿应满足附则A所列指南和有关航行事件记录IMO A.916(22)决议的指南。新加坡MPA建议,配备电子航海日志的舶舶,其船东、管理人、船长和驾驶员应使用这些指南,以促进电子日志簿的安全和有效。现有自动记录装置(例如发动机速度记录仪)被考虑接受为电子日志簿的一部分。建议使用电子航海日志簿的船东和管理人必须在其公司及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纳入有关程序,处理有关电子日志簿的培训、使用、维护、备份和安全保管等事项。

放射源的贮存保管制度 篇9

⑴设立专用源库,源库应有良好通风和照明,放射源在专用贮存容器内加锁分类贮存,容器必须标有编号、核素、活度、日期等。领用人员应填明日期、数量,并签名。

⑵按照放射源贮存、保管、领用制度,严格进、出库登记和检查验证手续,以免错发错用。

⑶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一起存放,存放场所要有防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⑷贮存室内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应满足防护要求。⑸仪器监督源,由专人保管,进出有登记。保管人员借(还)人应有签名,并应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不得丢失。一但丢失,必须作为事故上报,不得隐瞒。

放射源设备检修及维护制度 篇10

为了保证放射性仪器设备安全运行,做好放射性仪器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放射性仪器设备工作的检修和管理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明确岗位职责,坚持“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确保放射性仪器设备安全运行。放射性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做好详细的使用记录,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三、未经批准不得拆除放射源。发现有损坏的情况要及时检修,对于不能自行检修的,必须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维修。

四、检修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工作岗位证》,要熟练掌握所使用的放射性仪器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常识。

五、检修过程中,必须确保放射孔关闭并有辐射监测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检修结束后,要填写情况报告,将检修后的监测结果留档,维护场所的安全防护与屏蔽等安全设施及警示标志。

六、使用人员按规定认真做好并保存好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如出现重大故障,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放射源泄漏,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七、放射源出现故障,必须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检修。

放射源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篇11

为了全面保证我公司放射源的安全使用,杜绝放射事故的发生,确保放射源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单位领导和防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并做学习记录。

二、新、改扩建辐射项目,须经环保部门进行环保审查认可,环保部门竣工验收后,办理《辐射工作许可证》和《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投入使用。

三、购买放射源须到环保部门办理准购批件;运输放射源要办理准运手续。

四、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取得有效《辐射工作许可证》和《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证》后,方可在许可范围内工作。

五、建立防护责任制成立辐射防护管理机构,设立专(兼)职辐射防护管理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

六、放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培训、体检、个人剂量监测。

七、放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放射源,做好他人和自身防护工作。

八、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九、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符合规定要求做到帐物相符。

十、发生放射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按规定向环保、公安部门逐级上报,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

十一、建立健全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培训及档案管理。

山西省平遥兴华煤焦有限公司

放射源同位素储存管理制度 篇12

一、分配独立的放射源存放仓库,房内配备密码箱;

二、储存仓库安装铁门和监控系统,具备防盗、防火措施,并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三、储存仓库用于临时存储异常或者出现故障的放射源仪器,以及长假时的仪器保护。临时存储的异常放射源仪器必须在两天内按照相关的流程对仪器报废或者换新。除设备正常使用的放射源仪器外,仓库平时不得额外存放放射源仪器备件;

四、放射源不得单独从仪器中取出保存,保存时必须连同外防护箱一同拆下,再转入仓库存放,仓库内有放射性仪器时必须配备专人管理;

上一篇:施工安全工作的发展下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