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共16篇)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1999年5月-2004年5月5年间普通X线胶片及其所附申请单、报告单100份, 考虑到时间及环境条件对X线胶片的影响, 对当时现有影像及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并分类统计。目的在于分析、总结普通放射影像学检查中的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100份抽取资料中, 误诊率达11%, 漏诊率达6%, 甲级片率31%。其中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资料简单、项目不全占49%;放射科诊断医师报告描述简单、内容不全面占36%;应提建议而未提出者占30%;提出建议不恰当者占20%。
2讨论
总结上述资料, 结合文献报道及工作体会, 讨论如下。
2.1误诊、漏诊的原因
2.1.1临床医师 (1) 客观方面, 限于知识水平所囿, 在诊查患者时往往被第一主观感觉所束缚, 而不能展开思维, 结果没有给放射科提供真正需要检查的部位而漏诊。如当患者主诉髋关节或膝关节不适时, 即认定为上述关节疾患, 而想不到股神经、闭孔神经 (L2~L4其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 的解剖分布[1], 在其受累时, 亦可于上述部位出现症状, 而不进一步延伸诊查, 可能遗漏了腰部疾病。宋文阁、郑宝森等提出:腰椎间盘病变、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肿瘤、创伤等可引起髋、膝关节不适或疼痛[2,3]。腓骨短肌附止于第4跖骨粗隆, 当踝关节发生内收型扭伤时, 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缩而造成骨折[4], 但往往因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踝部肿痛而忽略了后者; (2) 主观方面, 涉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诸如病史采集不详细, 体格检查不细致, 不能确切地向放射科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 以致放射科不能准确地摄取病变部位, 加之射线投照的特殊性, 如X线束从X线管向人体做锥形投射, 因此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伴影, 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降低;另外, 处于边缘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 由于倾斜投照, 可歪曲被照体[5]。
2.1.2患者检查前准备欠充分尤其是造影检查, 如胃、肠道内滞留物很易遮盖病变或误以为病变。
2.1.3摄片投照条件和 (或) 投照位置不适 (1) 投照条件过高, 则密度偏低的病灶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 (2) 投照条件过低, 对厚实部位穿透差, 易掩盖病灶; (3) 投照位置不当:非常规多位投照;投照角度不到位;病变不在投照中心线位置上。
2.1.4影像学诊断方面
2.1.4.1观片环境条件不适宜 (1) 室内亮度不合适, 室内光线亮度过高, 则相对降低了观片灯的亮度;光线亮度过低, 则对观片者眼睛产生不良刺激, 一者产生视疲劳, 不利于微小病变的发现, 再者对观片者视力产生损害。 (2) 室内嘈杂不安静。
2.1.4.2影像学诊断医生 (1) 对投照技术条件不合适的片子未予把关重摄, 而勉强诊断; (2) 对变异认识不充分, 而将正常变异误诊为病变或将病变误以为变异; (3) 观片条理性差; (4) 观片时注意力不集中; (5) 主观武断 (臆断) 、凭想当然; (6) 片子经一位诊断医生报告后, 结论便被定格 (即片子不再经他人复阅, 报告已取走) 。如若一个人犯某个失误的几率为100%, 则两个人同时犯此失误的几率可能会是50%, 经人越多其共犯同一失误的几率将越低。
2.2误诊、漏诊的预防措施
2.2.1临床医生 (1) 加强自身业务技能, 增强服务责任感。 (2) 申请单填写应提供必要的信息:诸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长期异地居住史、现病史、既往史及所做检查结果, 以便诊断医生综合分析。吴恩惠指出:同一病变可有不同的X线表现 (即“同病异影”) , 而不同的病变又可有相似的X线征象 (即“异病同影”) [6]。 (3) 申请单应填写被检者联系方式 (如电话等) , 一旦后续发现误、漏诊等情况时, 能够及时与被检者取得联系。
2.2.2对被检者应充分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
2.2.3影像学技术 (1) 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照相技术, 还要熟悉人体解剖学知识。必要时与诊断医生协商解决投照条件、投照位置, 以便更充分地显示病变。 (2) 层层把关, 控制照片质量, 使照片具有“适中的黑化度、较好的对比度、较高的清晰度、较小的失真度”。笔者总结质控程序为:暗室人员→投照人员/诊断人员→暗室人员→投照人员/诊断人员→投照人员, 即: (1) 暗室人员将照片反映的投照问题反馈给投照人员; (2) 医生将照片中反映的投照问题直接或经暗室人员反馈给投照人员, 并且诊断医生起到质控的最后一关, 不可诊断片绝不诊断。
2.2.4影像学诊断方面
2.2.4.1营造良好的观片环境: (1) 观片室内亮度适中 (光线宜略偏暗) ; (2) 观片室内保持安静, 杜绝无关人员入内。
2.2.4.2影像学诊断医生应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 才能更好地将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合起来, 提高诊断准确率。 (1) 新参加放射影像诊断人员, 应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年。 (2) 不定期邀请临床医师到放射科作学术讲座, 重点讲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3) 经常参加临床科室查房、会诊、病历讨论等。 (4) 加强随访, 不断总结失误。 (5) 工作时应集中精力,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诊断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 (6) 首先全面评价照片技术条件, 判定照片质量能否符合诊断要求, 并可在照片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照片质量的影响;为避免遗漏X线征象, 应按一定顺序, 全面而系统地进行阅片观察[6]。 (7) 影像要与提供的临床资料相结合, 必要时亲自询问, 检查患者。 (8) 切忌形而上学, 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必要时加照或辅以透视, 如肺部纹理 (尤其是粗、乱纹理) 易造成小肿块假象, 透视下转动体位可以鉴别;肋骨骨折者, 常规投照不一定能够发现病变, 透视下转动体位常可暴露。 (9) 遇有疑难或不能明确是否有异常情况时, 可向临床医生提出恰当的建议, 诸如进行别的影像学检查, 其他实验室、内镜、活检等检查, 随诊观察, 试验性治疗等;另外, X线检查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疾病存在的可能, 因为很多疾病在早期可以没有阳性X线的表现[6], 如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X线征象可以是阴性, 可建议进一步行MRI或血管造影检查, 必要时复诊;有些骨折的早期, X线征象不确切, 而经一定时间后, 由于断端骨质吸收而暴露出骨折线, 可建议复诊 (通常于伤后2周) , 以明确病变有无[4]。 (10) 照片须经2名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后, 报告方可发出。如确系诊断医生人员少而当天不能另名医生复阅时, 片子不宜当日外借 (次日另名诊断医生复阅或本人再次复阅)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见总结, 供同仁交流指正以便更好地工作。如果在我们的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不仅标志着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增强了自身成就感, 而且减少了诸多麻烦、纠纷, 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提高了医院声誉, 加强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国人身体素质, 使他们更好地投入社会财富的创造中, 减少国家医疗资源的投入、消耗等。
由此可见, 误诊、漏诊是可以加以预防的, 其重要性也并非小题大做, 让我们健康使者共同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来战胜“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94
[2]宋文阁, 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图解[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22~224
[3]郑宝森.慢性胸腰背疼痛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46
[4]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44、822
[5]吴恩惠.影像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5
1、应注意补充质优量足的蛋白质,以抵抗射线对蛋白质的破坏。如牛奶、瘦肉、鸡蛋、豆类、肉皮、蹄筋等。
2、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B1、B2、A和C,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以抵抗射线对体内酶系统的破坏,稳定酶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保护机体各种功能。
(1)、维生素 A具有保护机体局部损伤的作用,可以消除放射性红斑及皮炎,还可与维生素 D同时使用,治疗皮肤放射线烧伤。
(2)、B族维生素在机体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增加适量的B族维生素可缓和放射线造成的机体代谢紊乱。
(3)、适量增加维生素 B2的供给,可以减轻放射线的危害程度。
(4)、煙酸和烟酰胺可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小板、红细胞的数量,对机体有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5)、维生素B6在体内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成为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可使破坏的氨基酸代谢转为正常。
(6)、维生素B12和叶酸对维持血液的正常功能均有重要作用,补充一定的维生素 B12和叶酸可刺激造血。
(7)、维生素C可防止放射损伤的一般症状,使白细胞增加。
(8)、 维生素 K和类维生素物质—生物类黄酮(即维生素 P)可预防和减轻放射损伤.
2.要经常检查防护物的防护效能,各种放射源只准在国家规定允许剂量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工作人员接受超量照射。
3.放射专业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暴露于原发射线束之中,在不影响诊疗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设备允许时,尽可能采取遥控和远距离操作。
4.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按规定享受放射假。白细胞4000/mm3以下或血小板7万/mm3以下者,暂时脱离接触放射线,并给于治疗。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放射科人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3、重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4、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5、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1 材料与方法
使用GE公司RIS系统,进行放射科患者登记、到检、匹配、报告、审核、报告发放;使用后台管理软件对被抽样月度的RIS数据集进行导出。
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表进行初步整理与筛查;从患者登记到检时间至图像匹配时间,认为是投照时间(T查);而从图像匹配后至审核发生时间可认为是报告时间(T报)。
对于登记当天未完成检查与报告的,其情形与原因十分复杂,只统计百分比(约占抽样数据的20%),而不作为效率评估的统计对象。
对投照发生时刻、投照耗时、审核发生时刻、投照与审核总耗时进行取整、分组;使用SPSS软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对投照耗时、总耗时的分布有一个精确的了解,对放射科工作的一般状况有所判断。
2 结果
抽样某年3月检查数18029人次;当日结束检查报告14646人次。
(1)数据显示当日完成检查与报告80%,20%于登记日次日完成检查或完成报告。
(2)当日完成投照的60%于上午8、9、10、11点时刻完成;下午时刻完成投照的40%(如表1所示)。
(3)当日投照项目77%需1.5h完成,13%需2.5h完成。即在2.5h内90%患者可完成投照(如表2所示)。
(4)审核的发生在上午8、9、10点,下午12、13、14点,分布比较平均,各占全天的15%左右(如表3所示)。
(5)约20%患者可于0.5h完成检查与报告,约34%的患者可以在1.5h内完成其检查与报告;累计约60%患者可于1.5h内完成检查与报告;约80%的患者可以在3.5h内完成其检查与报告(如表4所示)。
3 结果讨论
(1)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对患者流、服务流进行良好规划与配置。前提是对放射科的运行状况有准确的了解[2]。实地的调查与人员讨论是有效的方法,但通过RIS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可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佐证资料。将模糊的感受用清晰的数据来表达。
(2)通过对投照与审核发生时刻进行统计,可发现患者流规律,在高峰时刻,加强安排投照人力[3]。
(3)对投照与审核耗时分别进行统计,可发现影像诊断服务瓶颈,估计患者满意度。
(4)对单机、单项目进行耗时统计,还可用于估计患者等待队列的长度,设计放射科合理的等待空间。
(5)构建完善和可靠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出色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可以将医生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便于整合和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并通过网络快速交流医疗信息。
(6)RIS/PACS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实现技师工作流程的改善,如:成像设备工作列表(MWL)、成像设备执行操作步骤(MPPS)等的引入。医学影像工作者可在一个快速、高效的环境中工作。众多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量每年以2位数增长,对影像诊断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年来通过成像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从基于屏片系统的操作转换到一个逐步无片化的过程。但我们是否完全应用了这些技术?厂商的承诺是否夸大?为什么一些RIS PACS能充分发挥功能,而一些却并非如此。对RIS数据后台数据的统计分析应予以足够重视,必须深入挖掘数据系统的技术潜力,达到工作流程的最优化[4]。
(7)放射科日渐数字化与网络化。屏片系统与洗片机已淡出视野,CTMRIDSADRCR正成为主流。放射科从登记员、技师到医生在RIS系统中进行工作;从登记、预约、到检、匹配、报告、审核、报告发放、报告质控,患者及相关信息在RIS系统的支持下有序流动。在RIS系统中保留的大量时间信息与设备信息,对其进行时间分析,可发现放射科影像诊断工作的一般统计状态,为人力配置、设备配置提供参考。RIS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其安装、测试、修改、培训、使用、应用故障排查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是RIS应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云峰,等.WEB-PACS与医学影像科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3-134.
[2]胡业伟,等.基于JPDL的医疗流程建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21-124.
[3]刘杰,等.让放射科动起来[J].中国医院院长,2009,(4):78.
[4]闫波,等.二级医院影像科运行模式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7-168.
[5]刘洋,白玫,周诚,等.放射科工作量统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57-58,116.
[6]梁广路,赵永侠,耿树勤.放射科的发展与管理模式的转变[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6):73-74.
[7]原卫民,冯卫华,徐文坚,等.PACS/RIS系统在放射科工作流程优化中的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1):139-142.
【摘 要】临床核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整个医疗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核医学的快速发展,核医学放射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发生在我省某医院一起临床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污染事故的原因及教训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单位及管理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临床核医学;放射污染事故;教训
临床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药物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700多家大、中型医院建立了核医学科或同位素室,临床核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整个医疗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伴随着临床核医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全国核医学放射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事故与以往没有防范经验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放射工作人员及管理部门对事故的可能性及隐患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多方面的事故防患措施。然而更多的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辐射安全意识、违章操作所致。下面就一起发生在我省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污染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事故教训,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单位及管理部门的重视。
1.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污染事故情况及事故原因
2009年10月,根据我省某医院申请,江苏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2名工作人员对该院核医院科项目(已运行多年)进行现场检查。在对该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布局、污染防护措施等进行现场察看和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即使在没有放射性核素操作活动的监督区,监测仪器的读数仍然显示在(0.6~0.8μ)Sv/h,工作人员随即查找异常原因,发现辐射来源于两人身上的裤子和鞋子,工作人员意识到该工作场所可能已受到放射性污染。
经调查,当天上午核医学科一名工作人员进行钼-锝发生器淋洗、分装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药物转移过程中失手将一瓶淋洗好但尚未分装的试剂瓶打翻在地,造成高活室内工作台面、地面等被严重污染。事故发生后,该工作人员及科室其他人员均未引起重视,也未向医院领导进行汇报,而是用普通拖把对工作台和地面的药物残液进行了拖擦清理,在未进行表面污染水平检测、确认污染是否完全清除的情况下继续当天的工作。随着科室工作人员的活动,污染被一步一步的扩大,核医学科各工作场所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也造成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及2名验收监测人员的工作服、鞋、裤脚也受到污染。
2.经验与教训
在开放型放射性操作过程中,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引起各种辐射事故。本起事故是一起以辐射工作场所污染为主的典型的责任事故,事故原因及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如下:
2.1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完善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操作规程等,并将之付诸严格执行,是减少事故发生、及时发现事故和控制事故蔓延、扩散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并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制度能够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去污措施,尽可能把事故的危害与影响限制到最低限度,是事故时控制和减小事故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医院管理松懈,制度执行能力较差。核医学科制定有临床核医学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未对核素操作人员职责、核素操作程序、控制措施等做出详细的规定,不具备可操作性;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同时,核医学科未制定事故报告制度和事故处理程序等,在发生污染事故后未能科学、有效地进入地进行去污处理,也未能及时报告医院领导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2.2不重视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实行上岗前和上岗期间的辐射安全思想和辐射安全技术教育和训练,是实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的一项重要安全措施;对于重大、关键和危险性大的岗位,工作人员应每三年轮训一次。
该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辐射安全思想及辐射安全技术教育,对安全规定的操作对象不熟悉,不能正确使用防护设备;事故发生后,未能引起工作人员及科室负责人的重视,工作人员擅自采用了不正确的去污方法,致使污染范围一步步被扩大,最终导致了本次污染事故。
2.3安全监测手段缺乏或不完善,监测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辐射污染
辐射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声,人体不能直接觉察电离辐射的存在,辐射污染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辐射污染并进行控制和辐射危害评价,是衡量工作场所和环境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操作中可能会造成工作场所辐射场改变,出现表面污染或气溶胶以及发生意外事件等,工作场所监测的内容较多,周期短等,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放射性工作场所前均应对场所进行表面污染,发现污染,及时去污。
该院核医学科配备有1台INSPCTOR型多功能辐射监测仪(具备表面污染监测功能),但工作人员未养成监测意识,日常工作中极少对工作场所进行污染监测。污染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在对事故现场初步去污处理后未对其进行全面的污染监测,因此未能及时发现污染没有完全清除,致使污染范围一步步被扩大。
2.4缺乏专业的污染清除技术,去污方法不合理
放射性物质对表面的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去污的难易与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化学状态、物体表面的物化状态及接触时间有关。对于机械吸附和物理吸附而引起的污染比较容易清除,对于因化学作用而引起的污染清除,必须借助化学的方法(或专业去污剂)才能清除。因此在去污前应从放射性物质和物体表面的特性综合起来分析,选择合适的去污方法和去污剂,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去污目的。
该院核医学科发生污染事故后,应先用干纸或棉花球擦拭药物废液,再用湿抹布或湿拖布擦到容许水平以下,擦拭时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染污蔓延,擦拭用的干纸、棉花球等应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理,拖布须在指定的水池中清洗,清洗废水应排入放射性废水衰变池。
该院核医学科缺乏专业的污染清除技术,在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用普通抹布和拖把对工作台和地面的药物废液进行了拖擦清理,擦拭后的抹布和拖把也未在指定位置清洗,随着科室工作人员的活动,污染被不断扩散。
2.5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
在执法监督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已知该院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安全隐患,但未把该院违反管理要求的事项予以记录并要求定期整改,也未对要求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复查,致使该医院长期以来都是在不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3.总结
由于辐射事故的发生往往表现为突发性,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及发生后果等事前无法预知,因此,核技术利用单位必须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训练;严格事故管理,制定有效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切实消除不安全因素,尽可能避免辐射事故发生,尽可能将事故的危害与影响限制到最低限度,保障职业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星洪主编.辐射防护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12-1起实施.
1、CT室、MR室及介入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及抢救车、氧气等急救设备,遵守“五定”原则,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抢救预案及流程,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3、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病人病情危重需抢救时,应立即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与临床医师和相关人员及部门联系,提高抢救成功率。
4、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并留下药物的安瓿双人核对,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6、如遇重大抢救,科室应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职能部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7、病情危重者应及时与其家属或单位联系。
8、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整理、消毒、记账等相应的工作。
放射科
一、制订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研究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指要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制订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的目的在于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工作范围和内涵、工作目标和发展前景等进行具体地界定和规划,形成与辅导员职业相对应的、统一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辅导员角色的科学定位,为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工作标准的制订为学校选聘配备辅导员划定了基本的准入条件,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有利于高校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科学而合理地规范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质量要求,可操作性强,为主管领导公正、客观地评定辅导员的任职资格和工作绩效提供了客观标准,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辅导员业绩考核体系,使目前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估缺乏定量考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得到改善,也能为辅导员的晋升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订高校辅导员工作标准的原则
工作标准是对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质量要求所作的规定。其内涵包括: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每项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及信息传递方式,考核办法及奖惩要求等。
从工作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是为了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对辅导员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任职条件、工作内容要求与工作方法工作质量要求、检查考核等所应达到的规定要求都要用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用以衡量辅导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化原则。制订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应从系统论出发,将岗位工作标准放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标准化系统之中,使其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相关性;每项工作都应写明其适应范围,注意使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检查考核相对应,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应系统协调。工作标准的制订还应体现优化原则,以高校的总体办学理念为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辅导员工作牵涉面较广,编写工作标准时要有意识地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文字应简明扼要,质量要求要具体明晰,这样才能使工作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3全面发展原则。制订工作标准时要体现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等各项要求。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使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辅导员岗位工作标准的构成要素
1岗位描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对辅导员岗位的基本描述,高校必须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根据各高校的实际对辅导员岗位的性质、意义和工作环境进行描述。
2任职条件。主要是对辅导员的思想品德、学历状况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其中,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要求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其目的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工作目标决定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所以在工作标准的制订中,辅导员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工作能力方面,辅导员应具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应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3工作职责与权限。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如果职责与权限界定不清,有职无权或责权脱节都不能有效地发挥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所以在制订工作标准时,应注意合理界定辅导员岗位的职责与权限,明确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关系,才能使所编写的工作标准起到规范辅导员的行为、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4工作内容要求与工作方法。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思想品德、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工作,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奖贷助勤工作,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及心理咨询等工作。
对于上述每一项工作,若分析总结,就会发现许多重复的特征,要总结出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与流程,制成某项工作的程序文件,通过定期的审核、修改整合、持续改进,使之成为合理规范的工作方法。程序文件编写应力求简明,用词要准确,避免赘述。要清楚地规定整个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环节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及其义务。程序文件编写要用“5W1H分析法”来规定该项活动(Why)为什么做、(What)做什么、(Who)谁来做、在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如何(How)做,包括采用什么设备、工具、文件以及如何控制、记录等等。对于某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文件应注明文件名称。
5工作质量要求。这是对辅导员工作程序的每个步骤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的规定。既要有定性要求,又要有定量指标,能定量的尽量要使之达到数值化,尽量用数据说话,使工作质量指标化、数据化,还应明确时间要求。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也应考虑制订标准后的可考核性。在标准条文中,要使辅导员明确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标准。标准内容不能出现空话套话,要使制订的标准有利于贯彻、执行和考核。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量系统:
热释光剂量 (仪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型号为FJ-377型) , 热释光剂量仪 (中国防化研究院生产, 型号为TGD-3型) , 探测器Li F (Mg, Cu, p) 粉末 (天津放射医学研究所生产) , 退火炉 (核工业北京261厂生产, 型号FJ-411型) 。
1.2 测量方法:
安排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依据国标GB5294-85有关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周期设为3个月, 1年合计监测4次。应保证测量系统与个人剂量的监测要求一致。实施监测时如果发现放射性工作岗位所规定的工作量跟实际测出来的受照剂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时, 则应给予复核。被监测人员要按照有关要求科学佩戴剂量计。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 以评价黑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 通过分析原因, 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便更好地指导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防护效果。
2 结果
2.1 个人剂量总体监测的结果:
本次监测黑龙江省2013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为1125名, 总的集体剂量是2.213人•Sv, 人均年剂量为1.97 mS v/a, 年剂量<5 m Sv的放射工作人员占比99.3%, 可见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是处于安全状态。2013年度黑龙江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20 m Sv为0。
2.2 黑龙江省医学应用与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比较:
黑龙江省医学应用类参加监测的人数约为工业应用类参加监测的人数6.12倍, 而医学应用类人均年剂量也高于工业应用类, 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黑龙江省不同工种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的比较:
医学应用类不同工种开展个人剂量检测人数构成比为:医用诊断81.9%、临床介入9.0%, 核医学5.4%, 放射治疗3.7%, 不同医疗工种比较显示:医用诊断监测人数最多, 集体剂量最大。临床介入人均年剂量最高, 对比2013年份人均年有效剂量, 介入人员高于2013年份人均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这跟参考文献[1,2]中的情况比较类似。见表2。
2.4 黑龙江省不同工种工业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剂量和人均年剂量的比较:
工业应用类不同工种开展个人剂量检测人数构成比为:工业探伤37%, 密封源装置33%, 其他30%, 不同工业工种比较显示:工业探伤监测人数最多, 密封源装置集体剂量最大, 人均年剂量最高。见表3。
3 讨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此群体是个人放射剂量的主要监测对象。临床介入放射由于存在曝光量比较大, 介入放射时间比较长, 工作人员在患者床前实施操作等特征,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不断加强放射防护工作[7]。所以, 应该科学管理, 加强监测, 努力减少集体剂量与人均年剂量, 进而提升防护管理水平, 切实维护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利益及健康。
研究表明[3], 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一方面可能会受到外照射,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受到内照射。加强此类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为, 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注射技术, 尽量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准确运用个人防护用品, 科学组织患者进行分批次地进行治疗, 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进而降低受照射的剂量。
本文对医学类及工业类的放射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的调查研究显示, 与医学类比较, 工业类的放射工作人员在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人数更少。而黑龙江省属于国内的一个比较大的工业应用大省, 从事工业类的工作人员比较多, 但是人员比较分散, 存在流动性比较大的特征, 同时, 许多单位或个人并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实施个人辐射剂量的监测工作, 也尚未科学建立这些工作人员的个人健康管理档案。所以, 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放射防护及管理措施, 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工业应用类的放射防护能力。
综上所述, 黑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工业类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有待提升。应该积极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与管理, 减少高剂量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 提升其健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胜利, 朱栋梁, 邹容珠, 等.介入放射诊治中患者X射线辐射受照水平[J].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 (1) :8-9.
[2]陶永军, 陈本宝, 徐孝波, 等.介入放射手术时被检者和操作者受照射剂量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25:76-77.
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高质量的数字化图像使其在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方面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数字影像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层医院放射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放射科管理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去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 分组管理 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2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 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1)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2)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3)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周二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D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特殊造影室相关人员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放射科岗位职责考核试题
判断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放射科主任职责包括: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实行对常规X线、CT与各种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与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2、放射科主任应经常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3、放射科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
4、放射科主治医师岗位职责 包括:在科主任领导和放射科主任医师指导下参加常规x钱、CT、MR与介入治疗等各项工作,并定期轮转,全面掌握,进行工作。()
5、放射科医师职责包括: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线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6、放射科医师职责包括: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7、放射科技师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8、技士、技术员负责机器附件、药品、胶片等物品的请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9、放射科医师担负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4月—2012年6月宝鸡市体检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共139人,按工种不同分为2组即放射诊断组(X线) 和放射治疗入组(X线和 γ 射线);按不同级别医院分为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以及二级甲等以下的社区卫生医院。放射组和对照组的概况如下。
放射组:主要包括该市的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以及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39人,男性为103人,女性为36人;年龄为年龄为22~63岁,平均37.3岁;放射工龄1~37 a,平均14.2 a。对照组:共48例,为门诊办健康证人员,年龄24~46岁,平均36.2岁,年龄结构及性别相似(P>0.05)。
1.2方法
1.2.1常规培养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将0.3 ml全血加入混合1 640培养基的瓶内,混匀后在37 ℃条件下培养68~72 h, 培养终止前40 min加入50 μl/ml秋水仙素50 μl,然后低渗、固定、制片和染色。
1.2.2染色体畸变的判断标准采用盲法阅片,每例选择完整、形态良好、分散度适中的100个中期细胞进行分析,记录染色体型畸变中的非稳定性畸变(unsta- ble, Cu),包括无着丝粒断片(ace)、着丝粒环(centric ring, r)和双着丝粒(dic)以及单体型畸变,本次调查主要发现ace、dic、染色单体断裂(chromatid break, ctb)、染色单体缺失(chromatid deletion, ctd)、染色单体间隙(chromatid gap,ctg) 和染色单体等点间隙(isochromatid gaps, cgs),并需经另一名观察者审核。dic、ace、染色体型、染色体单体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计算为畸变细胞数除以分析细胞数。
1.3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按GB 5294—19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个人人均剂量测定。放射工作人员以所述实际监测的年人均剂量为依据,平均工龄乘以年人均剂量为累积剂量。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比较组的dic、ace、染色体型、染色体单体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分别进行 χ2检验。对各比较组的各项畸变率指标(Y)与累积剂量(D)作简单的线性回归统计。
2结果
2.1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结果分析放射诊断组与对照组的dic、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ic、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包括对照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他们之间的dic、ace、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经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发现不同工种放射人员dic、ace、染色体型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结果分析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以下医院分别与对照组的dic、 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ic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间(包括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他们之间的dic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发现除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人员的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分别为:Ydic+ace=0.123D-1.848,相关系数R=0.997,F=181.555,P=0.047)外,其余各项畸变指标与累积剂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长期接触低剂量照射条件下最敏感的指标[]。 其中染色体畸变可以分为染色体单体型和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单体型畸变可以分为ctg、cgs、ctb、ctd、三射体和四射体,染色体型畸变可分为非稳定性畸变和稳定性畸变两类。前者包括dic、r和ace,后者包括相互易位、倒位和缺失[3]。本次调查主要发现以ace为主,与文献[4-6]报道的一致,其他的有dic、ctb、ctd 、 ctg、和cgs。
放射诊断组与对照组的dic、ace、染色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与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叶安方等[7]报道的一致。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ce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ristova等[8]报道的核电站放射工人检测结果是一致的。不同工种间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放射治疗组的累积剂量低而其反映辐射损伤的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上述这些结论间接说明放射诊断组的防护效果较放射治疗组的好。不同工种之间染色单体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对于评价辐射损伤的意义不是很大,这与白红英、李曙芳等[9,10]报道的一致。
注:dic—双着丝粒;ace—无着丝粒断片。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注:dic—双普丝粒;ace—无普丝粒断片。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下医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项畸变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dic畸变率之外,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反映辐射损伤的各项畸变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其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赖专华等、冯亚乐等[3,11]报道的一致。以上可以说明不同级别的医院的辐射防护差异是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染色单体畸变率低于其他几个比较组,可能与其放射人员的学历素质和健康知识较全面有关,因为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主要与大部分化学诱变剂和环境中一些有害因素有关[12]。不同级别单位的染色单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累积剂量无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其与评价辐射损伤的意义不是很大;同时也间接地说明不同级别单位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程度不一样,需要加以防护辐射之外的染色体损伤。
总之,医用射线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染色体型畸变指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放射治疗组和二级甲等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仍然存在,应加强辐射监护,同时针对不同工种和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人员,制定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周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电离辐射累积效应。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宝鸡市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水平以及与累积剂量的关系,了解医用射线对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为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医用射线工作人员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工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各类畸变率与累计剂量的关系。结果 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无着丝粒断片(acentric fragment,ace)畸变率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包括对照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双着丝粒(dicentric,dic)畸变率之外,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各项畸变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放射治疗组和二级甲等医院放射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仍然存在,应加强辐射防护,可针对不同工种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制定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周期,降低电离辐射累积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累积剂量
参考文献
[1]王恰,孙杰,张洪涛,等.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89-90.
[2]李小芳,吕玉民.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5):386-388.
[3]赖专华,武永平,张克俭.接触90Sr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剂量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6):1496-1497.
[4]刘建立.小剂量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067-1123.
[5]张素英,李全开,胡江,等.医务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累积剂量当量的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4):337-338.
[6]张霞,张燕,石雯.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10):封二-封三.
[7]叶安方,王相果,倪倩影,等.浙江省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5):419-420.
[8]Hristova R,Hadjidekova V,Grigorova M,el al.Chromosome analysi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workers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Giemsa assay[J].J Rad Res,2013,54(5):823-839.
[9]白红英.莱芜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7,23(12):994-995.
[10]李曙芳,王海燕,秦秀军,等.某铀矿632例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J].辐射防护通讯,2011,31(3):34-37.
[11]冯亚乐,张美翠,杨彦荣,等.西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测定[J].职业与健康,2003,19(1):14-15.
【关键词】新员工;岗位;成长成才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深入、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每年都有一大批大专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成为新生力量,职工队伍的年龄和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面对这些踌躇满志、满怀热情的新面孔,作为管理者,如何才能给他们铺路搭桥,使他们很快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呢?根据对离职者访谈的总结分析,结合自身亲身感受,笔者认为,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細心识才,尽快明确培养方向
新员工来到企业后,面对的是新人新事新环境,需要适应工作、学习、生活、家庭和事业等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准确定位,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显得至关重要。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寻求全才。基层单位要根据新员工所学专业、个人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结合公司发展和单位现实需求,在了解他们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量发挥个人特长,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用当其时,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工作。
2、诚心育才,提供公平广阔的平台
能力从实践中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在员工踏入企业大门时就分为三六九等,企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所有的人一开始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发展机会。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全面的考核,优秀的人才就会脱颖而出,同样,他们的短板就会显露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将优秀的作为培养对象,让他们坐上“长板凳”。同时,要给每一位新员工成长锻炼的机会,要让他们亲自上手操作,亲自在一定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如果只让他看不让他练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合理分工,使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工作时,要把生产管理工作流程讲清楚,灌输企业基本理念,逐步提高新员工的生产管理技能。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明确指示某任务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所期望完成的时间,与下属员工验证彼此理解是否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工作才能比较顺利圆满地完成。
3、真心待才,营造和谐的氛围
企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和谐的氛围。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胸中装的是一颗“玻璃心”:涉世未深、心里透明,却又极易受伤害。因此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考虑他们的认同感。要贯穿尊重、信任、沟通、赞美、关心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实现价值的需求,营造出和谐的环境氛围。应有的尊重、起码的信任、有效的沟通,可以使新员工对公司文化、管理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新员工来讲,管理者与他们的沟通,是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的表现,也是他们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获得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员工渴望得到同事的认可,赞美是使其获得同事认可最快捷、最实用、最经济的方式。通过赞美,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激情,同时也体现管理者的个人修养,树立了管理者的个人威信。但赞美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真诚、及时、具体、如实、讲究艺术。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要注重考虑新员工工作生活的舒适度,充分关注新员工的幸福感,多留意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个别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他们的现状,掌握其思想动态,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
总之,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胆和育才之法。只有这样,才能涌现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才能推动我们的企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作为新员工,一是应及时调整心态。要迅速实现由“象牙塔”到“职场大舞台”的华丽转身,做好身份的更换,角色的转变,尽快融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中。下工地后,面临实际工作可能与在毕业前的期望有很大区别,这时,要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及时调整心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二是要客观评价自己,准确定位。切忌眼高手底,这山望着那山高。要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朋友学,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除了本专业,项目其它业务部门的知识也要涉猎,艺多不压身。三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遇到困难不退缩,勇于承担责任,体现个人价值,得到企业认可,争取早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作者简介
1、目的
制定登记者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的规范化分类管理,有利于资料的查询、防止资料损坏丢失。
2、标准
(1)登记室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认真检查登记室电脑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检修,以保证当日工作的正常进行。
(2)放射科登记室是科室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有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迎接病人的来检,并做好各种检查前后的解释工作。
(3)接到各种检查申请单后要认真检查单上的各项目填写是否齐全,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如有不符要及时补充更改。
(4)注意询问病人是否做过同类的检查,如在院内或院外曾做过同类检查要及时调出旧片以利医师发报告时作为参考。
(5)对病人检查的预约,要注意交代病人检查时间、检查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检查申请单各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对下腹部检查的病人,要提前预约病人到我科口服胃肠对比剂,以利于病人能及时检查,减少候诊时间。
(6)病人检查的各项资料登记完毕后及时引导病人到相关的检查室进行检查。
(7)每天下班前要认真检查当日检查情况,包括检查人量、经济收入,并做好病人检查资料的入档、存储工作,以免资料的丢失。
(8)病人取诊断报告时要认真核对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检查部位与照片是否相符,严防张冠李戴、并经病人或家属的签名。
全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全科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审核。每天早晨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随访病理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第二、努力钻研业务。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第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治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
提高医务人员依法行医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切实做到医院各项核心制度的认真落实;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将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医疗纠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警钟长鸣,要求我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个人剂量当量,比对,不确定度,评定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也为辐射防护三原则中个人剂量限值提供重要技术支撑[1]。 因此,做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是全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式[2],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笔者现就本实验室参加2014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过程中其影响因素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个人剂量测量系统由RGD- 3B型热释光剂量仪 ( 北京防化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2000B型远红外精密退火炉 ( 北京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 、GR- 200A型Li F ( Mg, Cu, P)¢ 4.5×0.8 mm圆片探测 器和CTLD- J4000型鉴别式热释光剂量盒( 北京华恒鑫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等组成。
1.2刻度因子选择137Csγ 辐射的刻度因子系数为1.617 μSv/ 发光值,65ke V X辐射的刻度因子系数为1.955 μSv/ 发光值,83ke V X辐射的刻度因子系数为2.034 μSv/ 发光值。
1.3方法按照《 2014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方案》( 以下简称比对方案) ,准备7组个人剂量计,每组3个,其中第1~5组为盲样,第6组为跟随本底,第7组为备用剂量计。 根据《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3]进行检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4]。
2结果
2.1比对测量结果5组盲样比对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比对方案判定标准,1单组性能判定:单组性能Pi= Hi- Hi/Hi, 当|Pi|≤0.4时, 则判定单组性能合格 。 2综合性能判定 : a综合判定指标,b综合标准偏差, 如满足| B|+s≤L,式中允许水平L取值为0.4时 , 则判定个人剂量系统对该类型的综合性能检验合格 。 单组性能或综合性能判定中只要有1种不合格则判定该个人剂量系统性能不合格 。 由表1可见 , 5组比对盲样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判定均合格 。
2.2不确定度评定
2.2.1数学模型
式中 :— 鉴别式剂量计左上槽读出值平均值 ,bg— 本底读出值平均值 , Kf— 仪器刻度因子 ( μ Sv/ 发光值 ) 。
2.2.2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 其中一些分量可根据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进行评定。 而另一些分量则可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进行评定[5]。 一个测量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度, 如测量读出值和本底值的不确定度属于A类评定,能量响应、角度响应、非线性、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属于B类评定。
2.2.3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根据不确定度评定原则,单组读出值的检验标准差公式:
读出值平均值的不确定度为, 则 A类的不确定度为, 其中,n= 12 。 5组盲样A类不确定度计算情况见表2 。
2.2.4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2.2.4.1 B类不确定度分量评定当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典型分布假设为直角概率密度分布时 , 因某一影响因素i的参数变异ai引起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则可使用公式。
注: 由于第3组右上槽/右下槽接近83 ke V, 右上槽/左下槽接近6 ke V, 因此第3组刻度因子采用2种能量刻度因子平均值为1.994 5 μSv/发。
1能量响应不确定度:由鉴别式剂量计右上槽 / 右下槽和右上槽 / 左下槽的2个比值,对照表3可以得出5组盲样照射射线的能量,具体鉴别情况见表4。
表3和表4显示 , 第3组的右上槽 / 右下槽接近83 ke V , 右上槽 / 左下槽接近65 ke V , 无法明确鉴别出是哪一组能量 , 所以只有第3组存在能量响应不确定度 , 根据检定证书 , 65和83 ke V的能量最大误差为22.3% , 则第3组能量响应标准不确定度, 其余4组能量响应不确定度均为零 。
2角度响应不确定度 : 由于比对方案中未提及照射角度 , 根据剂量元件说明书 , 选取角度响应最大误差为11% , 则角度响应标准不确定度为。
3非线性不确定度 : 热释光测量系统检定证书中 , 采用极差法 , 非线性引起的最大误差为2.4% , 则非线性标准不确定度为。
4刻度因子不确定度 : 热释光测量系统检定证书给出的刻度因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8% ( k=2 ) , 则刻度因子标准不确定度为。
2.2.4.2总B类不确定度为。 5组盲样B类不确定度分量和总B类不确定度计算情况见表5 。
2.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公式为, 5组盲样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情况见表6 。
2.6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当k=2 ( 置信水平为95% )时 ,, 5组盲样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计算情况见表7 。
3讨论
参加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盲样比对是实施质量保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考核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检验监测系统仪器性能的有效手段[6]。 鉴于个人剂量热释光监测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其结果不可重现所以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而数据的准确性许多学者证实与很多因素有关[7]。 一切测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评定反映了测量数据的溯源性和可靠性, 也是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和评价检测质量非常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本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测量数据所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 将不确定度的来源按性质进行分类,符合统计规律的归纳为A不确定度,主要包括测量读出值和本底值; 不符合统计规律的统称为B类不确定度 ,主要包括 能量响应 、角度响应 、非线性 、刻度因子 等。
A类不确定度相当于测量的随机误差[8],为了减少测量的A类不确定度, 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准备足够平行样数量,减少误差;对热释光探测器筛选,最好选择分散性更为严谨的<3%的探测器,可大幅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1];热释光剂量计在运输 、贮存等环节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有待探讨, 但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建议采用铅盒包装来降低环境对热释光剂量计本底值的影响。
B类不确定度相当于测量的系统误差[8],在其影响因素中能量响应和角度响应的作用比较大。 能量响应即热释光灵敏度与辐照能量的依赖关系。 当用相同的照射量、不同能量的X、γ 射线标准源标定同一种热释光元件时,该元件热释光读数随射线能量不同而变化, 表现出对能量的不同反应。 这一现象在检测低能射线或连续能谱的X射线时表现的尤为突出[9]。 如不提供照射线束的射线质信息,测量者随意选用刻度因子,测量准确性无法获知[5],在以往的几次比对中采用的是非能量鉴别剂量盒, 无法做到分辨出盲样的射线品质和能量,造成能量响应的不确定度贡献比较大。 本次比对采用鉴别式剂量计, 根据鉴别式剂量计中各探测器经过不同金属过滤后的净读数比值和对应能量, 能够准确分辨出5组盲样中的4组射线品质和能量,但对于第3组具体能量的分辨还存在问题, 有可能是受照射角度的影响,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角度响应即一些剂量计受自身形状的限制, 在辐射场中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射线由于接触面的大小有区别, 所记录的剂量有大小的不同, 尤其是在不同方向存在的时间不同时更为重要。 在往年的比对方案中盲样均采用0°照射, 因此无需考虑到角度响应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可以忽略不记。 而此次比对方案中未提及盲样照射角度,比对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 角度响应对B类不确定度的影响不能忽视, 因此在不确定度计算过程中只能采用剂量元件说明书的角度响应最大误差来参与计算。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放射科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12-13
放射科岗位职责与制度11-13
放射科工作方案09-27
医院放射科履职工作汇报06-05
放射科工作职责和制度09-10
放射工作人员职责07-13
校验周期放射工作总结06-19
放射诊疗工作情况报告11-01
放射科安全制度12-07
放射工作人员证申请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