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精选8篇)

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 篇1

为了保证放射源安全运行,做好放射源维护维修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源维护维修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

1、车间主任:XXX 副主任:XXX 班长:XXX 副班长:XXX

2、主要维修人员(取得放射源培训合格证):XXX。

3、管理人员主要制定检修安全措施、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等;班组长主要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维修人员主要负责检修设备。

二、维护维修规定:

1、包机人员每天对包机范围内的放射源进行巡检一次,主要检查放射源安全设施是否完好、警示标示是否完好及放射源仪器情况等。

2、每月1日和15日左右对放射源进行辐射剂量检测,并做好记录。

3、放射源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必须是取得辐射安全操作许可证的人员进行检修。

4、放射源检修必须正确穿戴相同等级专用的防护服、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等。

5、放射源检修时必须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现场监护。

6、严格按照放射源检修安全规程操作、检修前必须关闭放射源、检测辐射剂量合格后方可作业。

三、本公司放射源检修人员主要检修放射源电子电路、电离室等,检修任务在2小时以内的,有本次检修人员完成本次作业;检修任务在2小时以上的,每隔2小时轮换一次检修人员。

四、其它未尽事宜按国家及行业规定执行。XXXXXX

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 篇2

随着医院的发展,放射科每日检查量不断升高,每天CT拍片达几百人次。对于每个病人登记、取片,登记室工作人员均需反复说明。虽然登记室窗口安装了对讲机,一天下来,工作人员仍然感到口感舌燥。为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基于TTS编程技开发了一套术语音播放系统。系统由语音播放程序和音频放大器、扬声器组成。工作人员对每天的提示语言进行筛选编入程序,播放时点击相应按钮、由电脑自动播放该语句。同时,还可读取放射科管理信息系统(RIS)登记程序中的病人姓名并播放。

1 TTS介绍

TTS (Text To Speech)[1],即语音合成,是一种将文本转换为语音的技术,是信息处理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息。

TTS是一种智能型的语言合成,它涉及语言学、语音学、语言信号处理、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语言学处理主要模拟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过程,包括对文本进行规整、词的切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使计算机对输入的文本能够完全理解;韵律处理是为合成语音规划出音段特征,包括高音、音长、音强、变声等处理,使合成输出声音接近于自然语言;声学处理主要根据前两步的处理结果完成语音合成并输出[2]。

目前TTS技术分为硬件TTS和软件TTS。硬件TTS是在内置芯片的支持之下,通过神经网络的设计,把文字智能地转化为自然语音流。由于硬件的支持,这种转换基本上可以达到实时的效果,而且输出的语音音律流畅自然,毫无机器语音输出的冷漠与生涩感。软件TTS技术较之硬件TTS效果稍差,但成本也较为低廉[3]。许多公司开发了优秀的TTS,如微软的Microsoft Speech,SeanSoft语音引擎、Acapela语音引擎和美国NeoSpeech公司的NeoSpeech TTS。

2 语音播放系统软件开发

选用微软公司Microsoft Speech SDK 5.1和Delphi2010开发平台,可以在微软的网站免费下载安装MicrosoftSpeech SDK 5.1和附加的语言包。Microsoft Speech SDK 5.1提供的中文语音库是男声(Microsoft Simplified Chinese),而且效果不好。因此,本系统另外安装了音质较好的NeoSpeech男声语音库(VW Wang、VW Liang、VW Paul)和女声语音库(VW Hui、VW Julie、VW Lily),可朗读简体、繁体中文,并支持中英文混读。

Delphi具有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对于广大的程序开发人员来讲,使用Delphi开发应用软件,无疑会大大地提高编程效率。

在Delphi IDE中选择菜单“Import Component”,点击按钮Add (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Speechsapi.dll)直至完成安装。至此,共20多个控件被添加到Delphi组件板AciveX页上。其中Spvoice控件是我们要使用的,它有许多属性、方法:

Spvoice.Rate//取得或设置阅读的速度。

Spvoice.Volume//取得或设置声音的大小。

Spvoice.Voice//取得或设置发音对象。

Spvoice.Pause//暂停朗读。

Spvoice.Resume//恢复暂停,继续播放。

Spvoice.Skip//在当前输入的文本流中向前或向后跳一定距离再播放。

Spvoice.Speak//阅读一个字符串。

……

在Delphi IDE中点击“Filel New|VCL Forms Application”新建一个窗体程序,主窗口界面,见图1。在主窗口中添加Spvoice控件,窗口FormStyle设为fsStayOnTop,使主窗口始终悬浮在其他窗口之上,在主窗口工作区添加GridPanel控件,并在其中布局SpeedButton、CheckBox控件,使用户可以动态调节窗口大小、停放位置。另外,创建参数设置窗口,设置按钮Caption属性和对应播放内容的文本,以及发声对象、语速、音量。设置窗口界面,见图2。

通过以下代码可获得系统可用的语音发声对象(语音库):

程序启动或更改设置后,均需进行初始化:

当需要播放某句语句时,点击主窗口相应按钮,在其OnClick事件中调用Speak方法:

Spvoicel.Speak(''+str,1);//"804"为中文,str为朗读的字符串,如“请到5号机房检查”“请往左走,到磁共振机房预约”等。

至此,已完成语音播放功能的实现,但仍无法呼叫病人姓名,需从RIS系统登记窗口提取当前病人姓名信息。为实现此功能,首先通过窗口标题获取登记窗口的句柄,并通过调用回调函数遍历窗口中的控件,判断并获取病人姓名输入控件的句柄:

如果主窗口中播放姓名复选框被选中,则将病人姓名插入到字符串中进行朗读,如“请张某某到5号机房检查”。

3 系统硬件配置

软件编译完成后安装在登记室电脑中,即可通过声卡输出音频信号,为此还需配备必需的放大器、扬声器,可通过购置有源音箱解决。

由于登记室配有窗口对讲机,故对窗口对讲机进行改造,增加线路输入接口作为有源音箱使用。分析窗口对讲机电路,使用了声控扬声电话电路UTC34018,其内部合并了必需的放大器、衰减器和几种控制功能,包括一个话筒放大器、一个用于扬声器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另外主机有一空闲的外置麦克风接口J1,插入音频线可断开内置麦克风转而使用外置麦克风。为此,断开线路板中内置麦克风通往外置接口及返回的信号线Line1、Line2,并短接,同时将外置接口通过电阻、电容接至UTC34018集成电路27脚的接收衰减器器输入端,这样,既保持了窗口对讲机原有功能,又兼顾了语音播放。语音播放电路图原理简图,见图3。

4 结果

该系统播放的声音标准、清晰,语音文本可随时更改,并可读取第三方软件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系统开发采用软件技术、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硬件资源,所以开发周期短,兼容性强,投入资金少。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连接,还可方便地开发出语音叫号排队、收费窗口语音提示等系统。

摘要:目的 开发放射科语音播放系统,减轻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法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计算机硬件资源,采用TTS技术开语音播放系统。结果 播放系统声音标准、清晰,使用灵活。结论 TTS编程技术使系统开发周期短,兼容性强,投入资金少。

关键词:放射科语音播放系统,TTS技术,对讲机,医院信息系统,放射科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徐一峰.Microsoft TTS的改进策略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2):87-89.

[2]金建乐.TTS技术在水库调度值班中的应用[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5,(4):21-24.

[3]高明.TTS技术在HIS系统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12):30-31.

[4]齐志华,吴冬云,朱贵忠.基于TTS技术的“人声语音定时提醒”系统设计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45-46.

[5]韩雨峰,陈武鑫,杨毕辉,等.基于TTS药房取药排队系统设计[J].医学信息,2009,22(12):2627-2629.

[6]韩乾.我院数字化手术室音视频通讯网络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33-35.

[7]齐志华,朱贵忠,吴冬云,等.人声语音定时提醒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09-1210.

[8]张以锦,范鲁雁.医院药房语音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药房,2005,16(8):587.

[9]计佩影,金茹.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J].海峡药学,2006,18(4):244-246.

[10]郑善銮,郝晓柯.中文语音联机程序在血液分析仪检测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1):784-785.

[11]杨长春,刘俊,石林,等.Delphi程序设计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 篇3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2-02

一、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信息检测和控制领域有关精密机械设计及测量技术、传感器与工业参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智能化仪器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的业务培养要求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主要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仪器设计、分析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测控专业涉及到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测控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有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等。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知识点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所以办学特色侧重于精密仪器及机械。

二、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建设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教育中都包括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下面就介绍一下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课程群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课,涉及进行仪器设计和精密机械设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仪器设计;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涉及进行精密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专业必修课,涉及进行精密测量和仪器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检测技术及综合性专业课精密仪器设计;第四层次为选修课,作为精密机械与仪器课程群的有益补充和深层次延伸,包括精密加工技术基础、“CAD/CAM技术”、专业前沿讲座、测控专业创新性设计等,讲解现代设计、制造、测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学科前沿讲座是本课程群建设的一大特色。

以精密仪器设计为例,在总结前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仪器设计的理论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和综合运用,通过对仪器的精度设计理论与工程设计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仪器主要结构参数、技术指标的设计方法,掌握仪器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同时,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包括精密导轨实验、光电检测实验、坐标测量实验等。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体系清晰、完整,群内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前期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期课程的深化和应用,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和疏漏,突出夯实学科基础课,强化整合专业课,并将学科前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渗入到了各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课程群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要求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通过不占用学时的课外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绘图、实验操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读书报告、资料查新、自学知识点总结及PPT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汇报和交流。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与深化

课程群的建设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精密仪器及机械课程群中高度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我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总学分为185,其中实践学分为55,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占全部总学时的30%。图1所示各门课均设有课内实验,其中基础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10%,专业课的课内实验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0%;独立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程制图、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设计都有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前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后者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我们建立了创新训练体系,从大一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训练,开展暑期夏令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建立了大二打基础、大三做实战、大四带大三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基本模式,将毕业设计与竞赛无缝衔接,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50%以上。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专业意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使得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建立了完备的教材、教案、课件、作业等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網站,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研究性、综合设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近三年的学生考研率逐年递增,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获奖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都证明了我们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吴晔,洪占勇,等.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3,(1),2001:13-16.

[2]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等.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隋修武,杜玉红,岳建锋,谢望.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0.

[4]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放射科管理规范责 篇4

1、科室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主任安排和管理。有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爱护公物,注重节约,任何时候不得将集体财物据为己有。

2、对病人随到随检查,对待病人态度和蔼,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到岗或者拖延时间。检查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关爱病人。

3、科室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通讯工具随时保持畅通。值班时间不得串岗、脱岗,严禁设空城计。

4、认真履行职责,准确阅读书写报告,避免误诊及漏诊,不准出具虚假诊断报告。

5、值班人员在非上班时间做的检查,必须出具诊断报告,对检查结有疑问的要电话请示科室主任,或交班前科室人员讨论后出具报告送达科室。当班内要收取门诊病人的收费发票,住院病人要在交班之前到临床科室护士站做好记账处理,并做好登记。

6、严禁私自收费和随便进行人情检查,一经发现直接交医院处理。特殊情况需由院长或院长指定人员签字,不得以任何方式降低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7、严格执行放射操作常规,按临床医生的要求及投照技术的规范进行投照,投照过程中尽量保护病人隐私,注意保暖。

8、不准重复打印CRCT胶片,病人确实有要求打印的,需到收费室缴费后再打印,特殊情况需请示院领导。

9、值班期间严禁非本科室人员进入值班室,更不准在值班室内聚众娱乐、游戏等。

10、值班人员在交班前做好工作场所(办公室、操作室、值班室)的清洁卫生,设备七天擦试一次。

11、科室电脑只能由科室工作人员细心操作,不得在科室电脑上安装和储存与业务无关的文字、影像等资料。

12、注意安全,防止丢失科室财物,值班人员关好科室门窗,在没有检查的时候,将门锁好。

以上规定希望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如果有违规,经查实首次按20元每项进行处罚,第二次犯同样的违规按30元每项,第三次40元。。。以此类推。造成后果的,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放射科仪器技术规范 篇5

一、流程:合理安排放射科各部门的人员,放射科登记室人员及时、合理地分诊病人,使病人在放射科的检查流程合理、快速、尽早地完成检查。

二、技术质量:参照相应技术规范

1、每天了解自己的自检程序,检查机器设备运作是否正常,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 X线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匹配关系,保障胶片图像的清晰。

3、熟悉每台设备的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放射实践活动。

4、检查病人必须遵守放射诊疗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患者的剂量约束及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对每位患者,尤其是特殊患者,如孕妇、小孩等事先告知放射辐射的危害,防止不正当的放射实践发生。

6、对每一位患者的检查,要做好“三查七对”,降低废片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7、每周对图像的质量进行抽查评价,促进图像质量的进一步优化。

8、定期对洗片机的药水浓度进行评价,及时补充或更换药水。

9、定期对激光相机进行校正,保证照片质量。

三、诊断质量: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

1、严格掌握诊断人员的准入要求,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及经过适当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2、合理安排适当的医师进行诊断工作。

3、书写诊断报告格式,必须符合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的要求。

4、必须有主治医师的签字才可签发诊断报告。

5、定期组织质控小组成员,抽查诊断报告,进行诊断质量评价。

6、定期组织科室内的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促进业务知识的学习。

xxx医院 年月日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篇6

各种病变的动脉造影,动脉内化疗灌注和动脉栓塞术均可采用本技术。【 禁忌证 】

1.欲选择插入动脉径小于所用导管直径或已闭塞。2.当手边器材难以完成选择性插管时切忌硬性操作。【 器 材】

一般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及导丝均可用于本技术,采用直径较细的导管,如4F和5F,选用头端较软的导管,以便在导丝先行进入后能随之进入靶血管。超滑导丝几乎是超选择性插管必备的器材,最好选择前端具有15弯头者,利于进入迂曲的血管。前端柔软的超硬导丝在导管难以跟进时有特殊价值。同轴导管系统虽然价值较昂贵,但对于超选择性插管困难者和脑血管插管有重要价值。【 操作步骤 】

1.入路:总的来讲可分为上入路和下入路(Seldinger技术),正确选择入路可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1)下入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可完成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性插管,当骼动脉十分迂曲时,导管经过几个弯曲与血管壁磨擦力增大,操作往往困难,可采用长导管鞘(10cm~20cm),鞘壁有钢丝加强者为佳。

(2)上入路:可经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主要用于下入路常规选择插管困难者,动脉先向下行,再折返向上和有多个此类弯曲者经下入路插管往往十分困难,导管进入第一个弯度时再向前插送极易弹出。经上入路进入此类血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甚至腹腔动脉闭锁由肠系膜上动脉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提供侧支者亦能超选成功。

2.利用导管的形态插入相应的动脉:目前所用导管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一般Cobra导管的适用范围最广;Yashiro螺旋导管适于纤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导管跟进技术:为最常用的超选技术,当导管进入一级血管分支后不能继续前进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由助手拉直导丝,术者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关键是导丝较深地插入靶动脉,形成一定的支撑力,必要时可用超硬导丝支持,送导管时导丝切勿跟进,撤导丝时应缓慢回抽,过快会将导管带回弹出。当导丝可进入靶动脉而导管由于其硬度和固有的角度不能跟进时,将其撤出保留导丝于靶动脉,换用较柔软的导管。

4.导管成襻技术:在常规方法不易超选择和手头可选择的导管型号较少时,是一种有用的技术。主要用于动脉主支过于向上或水平开口和向上走行较长并向上折返者。常用Cobra和猎人头型导管。方法为:先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对侧骼动脉,当管端进入超过5cm以上时,继续旋转并推送导管,使之成襻状并由原插入的动脉退回腹主动脉内。

5.同轴导管技术:利用同轴导管系统进行,主要用于脑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或肝动脉亚段栓塞及各系统的超选择性插管。将外导管插至靶动脉口,内导管插入导丝一并送入,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观察局部血管分布走行即可。必要时可用弯头超滑细导丝引导入靶动脉,推送微导丝到位,DSA的路径图(Roadmap,即透视减影)功能对超选择插管十分有帮助。【 注意事项 】

1.勿硬性操作和选用安全性高的器材可预防动脉内膜损伤。2.动脉痉挛时痉挛的动脉呈细线状,造影剂及导丝难以通过患者常感局部疼痛,甚至虚脱。可立即采用2%利多卡因5mL或罂栗碱30mg局部动脉内注射,多可解除痉挛。

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动脉内化疗术 【 适应证 】

1.脑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

2.颌面部原发恶性肿瘤 如鼻咽癌,舌癌,上颌窦癌,牙龈癌,甲状腺癌等。3.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局部复发的乳腺癌。

4.腹部恶性肿瘤:如肝癌,胃肠道癌,胆道系统癌,胰腺癌,肾癌,发性腹部转移瘤。5.盆腔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盆腔转移瘤。6.骨胳和软组织恶性肿瘤 如骨肉瘤,尤文氏瘤等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和各种软组织恶性肿瘤。

【 禁忌证 】

1.严重出血倾向。

2.通过适当的治疗难以逆转的肝肾功能障碍。3.严重恶液质。【 器 材 】

1.常规器材:主要包括18G血管穿刺针,导丝和选择性导管。

2.特殊器材:主要用于更精确的超选择性插管和各种不同的药物灌注方式。

(1)同轴导管系统:由内径为0.038的选择性导管,3F导管和0.025导丝组成。主要用于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由于其价格昂贵,并且一般超滑导丝配合性能良好的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多不困难。因此同轴导管系统在国内较少应用。

(2)灌注导丝:为一空芯的导丝,端部可与注射器连接,作用与同轴导管类似,可用于超选择性化疗灌注。

(3)球囊阻塞导管:用于动脉内阻滞化疗。其外形可塑成各种选择性导管。端部有一球囊与导管壁上侧孔相通,当导管插入靶动脉后,即可通过侧孔向乳胶囊内注射少量稀释的造影剂使之膨胀阻断血流,然后通过主孔注入化疗药物。

(4)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主要用于动脉内长期间断性化疗灌注。详见有关章节。(5)药物注射泵:可定时,定量,匀速注射化疗药物,节省人力;可脉冲注药以克服药物因与血液比重不同而形成的层流现象。【 操作步骤 】

1.用Seldinger技术行动脉穿刺插管至靶动脉。2.行常规血管造影。3.行动脉内化疗灌注。【 注意事项 】

1.灌注方式有:一次冲击性,长期间断性动脉内化疗灌注,动脉内升压灌注疗法,动脉阻滞疗法等。

2.穿刺入路的选择,一次性灌注可选择股动脉入路,中长期灌注选择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或肱动脉。

3.一般要求超选择性插管后再行灌注,但在超选择性插管困难时或病变范围大(如胰腺癌并腹腔转移等)将导管置于病变近端的胸或腹主动脉行灌注仍是可行的。4.尽量超选择性插管,避开眼动脉或脊髓动脉等使药物仅进入靶动脉。5.插管时动作轻柔,以免刺激血管痉挛。

6.使用毒性小及渗透压较低的非离子型造影剂。7.化疗药物按比例稀释并匀速缓慢注入。

8.灌注前可经静脉注入5mg~10mg地塞米松,据认为可提高神经组织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9.消化道反应,术后给予消化粘膜保护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和洛赛克等,必要时应用枢复宁等抑制恶心及呕吐。可采用适当的护肝措施,使药物性肝炎尽快恢复。

动脉内其他药物灌注术 【 适应证 】

1.外周动脉及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股骨头坏死均适于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2.雷诺病,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脉管炎,插管过程中的血管痉挛或狭窄导致缺血性病变均适用于动脉内血管扩张药物的灌注治疗。

3.肠道出血适于血管收缩剂动脉内灌注治疗。

4.顽固性骨髓炎,肺部局部感染(包括结核,霉菌等难治性感染)适于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

【 禁忌证 】 同IACH(见前述)。【 器 材 】

同IACH(见前述)。

特殊溶栓导管为一端部多侧孔导管。灌注溶栓药物时,药液由侧孔均匀喷出,利于插入血栓内溶解长段血栓。【 操作步骤 】

参阅IACH和有关章节 【 注意事项 】

1.同IACH(见前述)。

2.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溶栓药物可导致出血,血管扩张可导致低血压,血管收缩剂可造成平滑肌痉挛,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等。一般药物反应可随停止用药而消失,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经导管动脉拴塞术 【 适应证 】

1.可用于各种实体性富血管性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常与IACH合用。2.配合IACH的血流重分布而栓塞胃十二指肠上动脉或一侧骼内动脉。

3.内科性内脏切除,如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肾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的栓塞治疗。4.各种动静脉畸形(AVM),外伤性动静脉瘘等。5.难以控制的小动脉出血。【 禁忌证 】

1.不能超选择性插入靶动脉者或靶动脉有重要器官附属支者。2.栓塞后可能造成某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3.体质弱预计难以承受术后反应者。【 器 材 】

1.导管和导丝:TAE的导管可根据不同靶动脉的形态和术者的个人喜好选择。常用的有Cobra导管,RH型导管,Yashiro导管,Simmonsl~3和CHG导管Headhunter(猎头)导管。目前较流行相对较软的和较细的5F导管以适于超选择插管和减少血管的损伤。特殊的同轴导管系统和球囊阻塞导管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且价格昂贵。

导丝除传统的金属导丝外,目前流行使用超滑导丝,因其柔顺性,特别利于超选择性插管。2.栓塞剂:目前用于临床的栓塞剂种类繁多,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导管到位情况,是否需重复治疗和与化疗药物的亲和性等选择。(1)明胶海绵:为中期栓塞剂,可剪成不同大小的条或颗粒,而栓塞不同直径的血管;可为机体吸收使血管再通为再次治疗留下通路等优点。与其相似者有泡沫聚乙烯醇(IVALON),为永久性栓塞剂。

(2)微粒栓塞剂:是指直径为100um~1000um的颗粒性栓塞剂。注射时应使微粒良好悬浮于液体中,否则成团的微粒会严重阻塞导管造成操作失败。

(3)大型栓塞剂:主要用于3mm~10mm口径动脉的栓塞,有不锈钢圈和海螺状温度记忆合金弹簧圈和可脱离球囊。

(4)液体栓塞剂:有医用胶(如IBCA,TH胶),血管硬化剂,碘油和中药类(如白芨胶,鸦胆子油)。【 操作步骤 】

TAE的技术要点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栓塞剂使靶动脉达到不同程度的闭塞。根据不同的栓塞剂,栓塞目的,部位,程度和器官血流动力学改变,其方法亦不同。

导管插入靶动脉内,释放栓塞剂。释放方法有低压流控法,阻控法和定位法。【 注意事项 】

TAE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关,而栓塞后综合征与栓塞的程度和器官的敏感性有关。

1.避免和减少误栓。主要发生于插管不到位,同时应正确选择栓塞剂和适当的释放技术,特别在栓塞术的后期小心释放栓塞剂,并充分了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有无动静脉瘘和潜在的侧支通道等,有利于减少误栓的发生。一旦发生误栓,则需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给予激素。吸氧。疏通和扩张血管药物等,以减少组织梗死的程度及范围。2.栓塞后综合征可发生在大多数TAE术后的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及伴随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处理措施包括吸氧,给予适当的镇痛剂和对症处理。对于术后发热只要患者可耐受,可不给予降温处理,以利于坏死物的吸收。

3.一般恶性肿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的原则为尽可能地完全彻底栓塞肿瘤血管床以造成最大程度的肿瘤缺血坏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 适应证 】

原则上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狭窄(闭塞)均为适应证。【 禁忌证 】

1.严重出血倾向。

2.缺血器官功能已丧失。3.大动脉炎症活动期。

4.导丝和导管未能插过血管狭窄(闭塞)段。【 器 材 】

1.常规血管造影器材。

2.特殊器材:导管鞘;超长,超滑和超硬导丝,可备直径0.025~0.038几种导丝;双腔球囊扩张导管,一般长度应超过狭窄段长度0.5cm~1.0cm,直径应大于X线显示的正常血管段直径1mm,常用的球囊导管为5F。其他器材如激光血管成形或旋切血管成形等用的专用器材。

【 操作步骤 】

1.先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及长度。2.用导丝试通过狭窄段,成功后将导管跟进。通过困难时可换用超滑或较细的导丝和导管。腔静脉闭塞者可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此操作应在双向调线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导管通过狭窄段后,先注入造影剂显示狭窄后血管情况,然后注入肝素6250U。插入超长导丝撤出造影导管。

4.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狭窄段。困难时可采用超硬导丝协助,或可先采用小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预扩张,再送入大球囊导管。

5.确定球囊准确位于狭窄段后即可开始扩张术。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释为1/3的造影剂,注入球囊使其轻度膨胀。透视下可见狭窄段对球囊的压迹。如压迹正好位于球囊的有效扩张段可继续加压注射,直至压迹消失。一般每次扩张持续15S~30秒,可重复2次~3次。6.撤出球囊导管时应用20mL注射器将其抽瘪,以利于通过导管鞘。再插入导管行造影观察。7.对于中心静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行血管内测压,以藉比较。对于肢体动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分别测患肢血压。

8.术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以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变血管的随访观察可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继续抗凝治疗采用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双香豆素等,维持3个月~6个月。【 注意事项 】

1.除普通并发症外,由于术中应用较大量肝素,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较高。应进行有效的局部加压预防其发生。

2.腔静脉闭塞者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应在双向调线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扩张后血管急性闭塞多为血栓形成所致,应立即插管行溶栓治疗。勿硬性操作,选用器材选择应恰当。

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 适应证 】

1.适合于长期、规律性IACH的各种实体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详见IACH。特别适合于肝癌和肝转移瘤等的长期化疗灌往。

2.适合于长期、规律性碘油栓塞的各种实体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禁忌证 】

1.同IACH的禁忌证。

2.严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器 材 】

1.常规器材:主要包括18G无芯动脉穿刺针,常用手术器械,如小尖刀及圆刀,纹式钳,剪刀,持针器,小三角针,丝线,有齿镊等。2.导管药盒系统(PCS):一般由3部分组成:药盒,连接装置,留置管。3.导管和交换导丝,隧道针,用于将导管经皮下到达皮肤切口。【 操作步骤 】

1.锁骨下动脉穿刺,一般选用左锁骨下动脉。穿刺点在左锁骨下窝内,即锁骨中外1/3,下约2.5cm处。常规消毒术野,做-0.5cm小切口。用18G无芯穿刺针,向内上方穿刺锁骨下动脉,程序为:

(1)首先按SCA体表标志试行穿刺,以减少术者X线曝射量。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上1.5cm处,额状面夹角约为25度,横断面夹角约为12度,深度为4cm~6cm。根据体形可加以调整,体形瘦小者,额面夹角应调小,壮硕者应增大。穿刺过程中,若刺中臂丛神经,患者可感觉上肢放电或麻木,提示横断面夹角过大,应调小;若刺中锁骨下静脉,提示额面和横断面夹角均偏小,应适当调大。(2)上述方法数次不成功,则按透视下骨性标志进行,即对准左第一肋骨外缘中点进行穿刺。根据体形,可在其上下0.5cm范围内调整,多可成功。(3)若穿刺十分困难,可行股动脉插管导丝送入左锁骨下动脉,透视下直接对准导丝穿刺,即可成功。

2.穿刺成功,见射血后,即送入导丝。导丝进入10cm~20Cm后立即透视导丝位置,引入导管,扭转导管使其开口向降主动脉,顺利送入导丝达胸腹主动脉,跟进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一般经上入路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和骼内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较容易。插管后行造影检查,以了解病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超选入靶动脉后可行首次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

3.治疗后复将交换导丝尽可能地超选入靶动脉。透视下将导管撤出,导丝保留在原位。将留置管沿导丝送入,留置管透视下的可视性较差,可根据送入的长度及透视下图像2倍~4倍观察加以确定。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端的位置。一般要预留导管端在理想位置以远lcm~2cm为宜,以防后期操作和患者起立后导管位置的后移造成脱位。若留置管端位置不能避开胃十二指肠动脉,可先用不锈钢簧圈将其栓塞;若拟留置于一侧骼内动脉,则应同法先栓塞对侧髂内动脉,以免经留置管灌注药物时被对侧血流稀释。在穿刺进针点缝一线,临时缚紧导管以防移位。

4.药盒的埋入:在穿刺点的下方作局部麻醉,做一纵行皮肤切口达皮下组织,长度以能容纳药盒为准。向切口内侧钝性分离,做一皮下囊腔。试将药盒放入囊腔,证实其大小合适。用隧道针经穿刺点进入囊腔。将留置管连接于隧道针并引至囊腔。用蚊式钳夹住留置管近穿刺点的一端,将药盒的连接头套入留置管,剪去多余的留置管,将药盒与接头旋紧。试注射肝素盐水,证实导管是否通畅和接口是否漏水。将药盒放入囊腔并剪掉留置管固定线,轻压局部使其顺畅。透视下观察留置管端位置满意后,缝合皮肤切口。患者较瘦者可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仍有渗血时可加用引流条。

5.术后处理:切口缝合后用酒精纱布敷盖,患者卧床休息6h。置引流条者在24小时后拔除。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愈合情况和有无血肿,若有血肿,及时清除及理疗。一般7天后拆线,因局部张力高而愈合欠佳者可延期拆线或间断拆线。术后常规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6.拆线后即可经药盒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乳剂化疗性栓塞。行化疗性栓塞时,多在透视下进行。每半个月用10ml肝素盐水冲洗药盒一次。

7.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观察推注是否顺利和药盒周边部皮肤有无肿胀,证实推注顺利和无肿胀后,再行化疗药物注射。完毕,再注入肝素盐水10mL迅速拔针。【 注意事项 】

1.除普通并发症外,穿刺额状面角度勿过小和过深,以减少气胸与血气胸的发生率。2.留置管在靶动脉内勿过短,留置管应固定确实,操作中勿用力牵拉留置管,避免留置管从靶动脉脱出或移位。

3.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拔针过程中应顶紧针栓,以防回血造成导管阻塞。

经皮肝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 适应证 】

1.少血型肝转移瘤经门静脉化疗。

2.原发性肝癌行动脉一门静脉联合化疗或栓塞和动脉闭塞需行门静脉化疗或栓塞。

3.经门静脉输入非化疗性药物,如干扰素,胰岛素,营养素和胰源性激素等以营养肝细胞,治疗肝疾病。4.经门静脉行肝血窦内细胞移植,如胰岛细胞,肝细胞等。【 禁忌证 】

1.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2.肝肾功能衰竭。3.严重腹水。【 器 材 】

1.常规器材:22G Chiba针(千叶针),聚乙烯套管针,常规用手术器械,如小尖刀及圆刀,纹式钳,剪刀,持针器,小三角针,丝线,有齿镊等。2.导管药盒系统 见前述。

3.管和交换导丝:同前述,超滑导丝在门静脉使用时较安全。【 操作步骤 】

1.选择穿刺点:一般在右腋中线7~9肋间,选点时以透视下避开胸膜腔和进针点与第11胸椎的连线与脊柱长轴成 30°~45°夹角为宜。当肝右叶多发转移可能影响穿刺时,可选择剑突下约3cm处穿刺门静脉左支。

2.选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术野,用局部麻醉,行-0.5cm的小切口,用22G Chiba针在透视下患者屏气后水平刺向第11胸椎,至离椎体2cm处止。抽出针芯,接5mL含稀释造影剂的注射器,边退针边注射。一旦门静脉分支显影即可停止注射,将Chiba针留于原位。

3.换用PTCD套管针与Chiba针并行刺入。到达预定的位置后,抽出针芯,观察是否有血液流出,再次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套管在门静脉分支后,退出Chiba针。或直接用稀释造影剂边注射边退出,至门静脉显影。沿套管插入超滑导丝,扭转其弯头使之进入门静脉主干再入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退出套管插入5F导管于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退出导丝,可行门静脉造影了解门静脉情况,确定导管留置位置和首次注入化疗药物或碘油化疗乳剂。4.经导管复插入导丝,在透视下调整导管导丝,把导丝置入预定的静脉内,撤出导管,沿导丝送入留置管,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于留置管内,观察并调整管头于预定位置。一般留置管端部应较充分地留置于肠系膜上静脉(肝右叶转移为主时)或脾静脉(肝左叶转移为主时)。

5.药盒的埋入:在右上腹肋弓下缘局部麻醉并做一横行皮肤切口,长度以能容纳药盒为准。用隧道针经穿刺点经皮下直达切口,剪断留置管并将留置管隧道针连接。将留置管通过皮下隧道引至切口并与药盒紧密连接,药盒试验注射,证实通畅及无渗漏后,将其埋于皮下囊腔内,缝合皮肤。

6.术后处理:切口缝合后用酒精纱布敷盖,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24小时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局部切口常规观察处理。每半个月用10mL肝素盐水冲洗PCS一次。PCS穿刺注射技术见前述。定期B超检查或CT观察门静脉及肿瘤情况,以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和及时处理。7.拆线后即可经PCS行规律性化疗。经本途径给药时可与周围静脉给药一样采用持续滴注的方法。

【 注意事项 】

1.穿刺的门静脉靶支应选择2~4级分支,以减少刺破内侧肝包膜的机会。药盒应埋在脐水平上3cm处,避免患者束腰带时压迫药盒产生异物感。不主张留置管置于门静脉主干,以防继发腹水。

2.留置管移位留置管可移位到门静脉主干,甚至腹腔,经药盒给药应透视下进行以避免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 适应证 】 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禁忌证 】

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器 材 】

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操作步骤 】

1.股动脉穿刺,穿刺点在常规穿刺点稍上方约2cm,常规消毒术野,皮肤上做一0.5cm小切口。

2.穿刺成功,见喷血后,即送入导丝。引入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超选入靶动脉后可行首次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

3.治疗后复将交换导丝尽可能地超选入靶动脉。透视下将导管撤出,导丝保留在原位。将留置管沿导丝送入,留置管透视下的可视性较差,可根据送入的长度及透视下图像2倍~4倍观察加以确定。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端的位置。一般要预留导管端在理想位置以远lcm~2cm为宜,以防后期操作和患者起立后导管位置的后移造成脱位。若留置管端位置不能避开胃十二指肠动脉,可先用不锈钢簧圈将其栓塞;若拟留置于一侧骼内动脉,则应同法先栓塞对侧髂内动脉,以免经留置管灌注药物时被对侧血流稀释。在穿刺进针点缝一线,临时缚紧导管以防移位。

4.在穿刺点的上方5cm作局部麻醉,做一横行皮肤切口达皮下组织,长度以能容纳药盒为准。向切口上方钝性分离,做一皮下囊腔。试将药盒放入囊腔,证实其大小合适。用隧道针经穿刺点进入囊腔。将留置管连接于隧道针并引至囊腔。用蚊式钳夹住留置管近穿刺点的一端,将药盒的连接头套入留置管,剪去多余的留置管,将药盒与接头旋紧。试注射肝素盐水,证实导管是否通畅和接口是否漏水。将药盒放入囊腔并剪掉留置管固定线,轻压局部使其顺畅。透视下观察留置管端位置满意后,缝合皮肤切口。患者较瘦者可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仍有渗血时可加用引流条。也可使用较软的造影导管代替留置管。

5.术后处理:切口缝合后用酒精纱布敷盖,患者卧床休息6h。置引流条者在24h后拔除。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愈合情况和有无血肿,若有血肿,及时清除及理疗。一般7d后拆线,因局部张力高而愈合欠佳者可延期拆线或间断拆线。术后常规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6.拆线后即可经药盒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乳剂化疗性栓塞。行化疗性栓塞时,多在透视下进行。每半个月用10mL肝素盐水冲洗药盒一次。

7.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观察推注是否顺利和药盒周边部皮肤有无肿胀,证实推注顺利和无肿胀后,再行化疗药物注射。完毕,再注入肝素盐水10mL迅速拔针。【 注意事项 】

1.留置管在靶动脉内勿过短,留置管应固定确实,操作中勿用力牵拉留置管,避免留置管从靶动脉脱出或移位。

2.导管转折处应有一定的角度,避免打折。

3.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拔针过程中应顶紧针栓,以防回血造成导管阻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 【 适应证 】

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目前看法较统一的适应证为: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经内科内窥镜硬化治疗仍反复出血者。2.肝硬化问静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不能止血者,可行急诊TIPSS。3.上述患者为肝移植等待供体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水者。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顽固性腹水者可选用TIPSS治疗。【 禁忌证 】

1.肝肾功能衰竭者。2.反复发生肝性脑病者。3.肝外型门静脉高压者。4.心功能不全者。

5.肝癌位于穿刺通道者。【 器 材 】

1.常规血管造影器材,需备4F或5F Cobra导管和猪尾导管以便顺利通过肝内穿刺通道行门静脉造影及测压。

2.10F或12F导管鞘,以利于穿刺套装和支架释放装置的进出。使用“Z”型支架时要求鞘的长度能进入门静脉内。

3.各种导丝,如超长,超硬和超滑导丝。

4.测压装置,亦可用长度40cm以上的连接管代替。

5.门静脉穿刺套装:目前常用的有RUPS-400,TIPS-l000,C1apinto针等。可按术者习惯选择使用。

6.球囊导管:一般选用球囊直径为8mm、9mm、10mm,长度4cm~6cm,导管直径5F者为宜。7.支架:目前公认TIPSS采用网状支架为佳,通常采用直径10mm支架。【 操作步骤 】

1.颈静脉穿刺:穿刺点的选择各家稍有差别。可采用下颌角下3cm,胸锁乳突肌外缘切口,针与人体正中线平行,刺向胸锁关节多可成功。若不成功,可向胸锁关节外侧移稍许再穿刺。穿刺时用布卷垫在颈下。

2.肝静脉插管:穿刺针外套管于隔下2cm左右向右侧即可插入肝静脉,肝静脉开口距腔静脉右室汇合部较近时插入较困难,此时先将导管插入下腔静脉3~4cm,令患者缓慢吸气,随着隔肌下降顺势将导管插入。3.引入门静脉穿刺针。

4.门静脉穿刺:可盲穿或在B超下穿刺。

5.导丝导管引入门静脉:导丝进入门静脉后,将外套管用力沿导丝推入门静脉内,引入导管和球囊。

6.弹性通道扩张:先用较小球囊(8mm)扩张分流通道,经门静脉测压达到预定降压指标即可,若不足可再用更大的球囊进一步扩张。7.置入支架。(参见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注意事项 】

1.最好在B超引导下穿刺以避免造成胆道,腹腔出血。一旦发生应及时迅速送入球囊导管,将球囊膨胀暂时封闭破口,再行急诊手术修补。严重出血者可立即行肝动脉插管给予栓塞治疗。

2.采用弹性通道技术有助于减少慢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

3.术后短期内限制高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等措施有预防肝性脑病的作用。

经皮内外引流术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 【 适应证 】

1.由胆道及其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疽。2.由结石,炎症和手术引起的胆道狭窄并阻塞性黄疽。3.先天性胆管囊肿和化脓性胆管炎。【 禁忌证 】 均为相对禁忌。1.明显出血倾向。2.大量腹水。3.肝功能衰竭。【 器 材 】

21G千叶针,微导丝,PTCD套管针,常用者外径为5F~6F。包括穿刺针芯和外套管。引流管的直径常在6F~9F之间,多有数个侧孔,普通导丝,超滑和超硬导丝,外固定盘和引流袋。【 操作步骤 】

PTCD可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进行。PTCD的入路有经腋中线入路和剑突下入路。1.患者仰卧X线检查床,局部消毒铺巾,先行X线透视或B超检查,确认穿刺点已避开胸膜腔和胃,结肠等。局部麻醉,先作一皮丘,然后令患者闭气后直接刺入肝包膜下,边注射边后撤,直至药物注完。

2.用15cm长千叶针刺入皮下组织,令患者闭气,迅速刺入肝包膜。透视下调整针尖方向,使其指向11胸椎,针尾保持水平,直接进针至脊柱旁2cm即止。剑突下入路时使针尖指向肝门区刺入深度约为8cm~10cm。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释液1/2的造影剂接于针尾,透视下边退针边注射至胆管显影,停止退针。继续向胆管内注射造影剂至多数胆管显影及诊断明确为止(如梗阻性质及部位)。

3.退出千叶针后,在局部用11号刀片切一小口并用蚊式钳扩张皮下组织,若认为原穿刺点不合适可另选一部位切口。操作者手操PTCD套管针,先刺入皮下,令患者闭气后透视下向预定的已显影的胆管刺入。拔出针芯缓慢退出针套,观察流出物是否为胆汁。若未刺中胆管时,套针尽量不要退出肝包膜,以免多刺损伤包膜造成出血,再送入针芯调整针尖位置再行穿刺。若使用微导丝先沿干叶针送入胆管,再用PTCD套管针沿微导丝进入胆管,可使一次性穿刺入胆管的成功率更高。4.沿PTCD套管送入导丝,尽量使导丝进入胆总管,肝门部恶性肿瘤所造成的狭窄常通过困难,可用超滑导丝试行通过,导丝不能通过时,到达阻塞胆管的近端即可。固定导丝并撤出外套管。若使用7F以上的引流管,可用相应的扩张器先行扩张通道。通过导丝插入引流管。进入困难时可再行扩张穿刺通道并选用超硬导丝引导。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并引入引流管。5.引流管置入后,再注入造影剂核实其在适当的位置。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胆汁的性状。若为感染的胆汁,可用庆大霉素8万U或灭滴灵注射液反复冲洗数次。含血胆汁应观察其含血量大小及流速,含量过大和流量过快,应复查是否有严重胆道出血并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6.引流管的固定可采用缝线,固定盘和手术膜固定,以后两者效果较好。引流管固定后与引流袋牢固连接。

7.术后给予抗生素及维生素K等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4h。每天记录胆汁流量及性状,引流管及附近皮肤常规护理及更换污染的固定物。一旦发现胆汁引流量骤减,应首先观察引流管是否脱出。无明显脱出者可用生理盐水10mL经引流管快速注入,观察胆汁能否自然流出,仍不通畅时可反复多次冲洗引流管。必要时可在透视下注入造影剂了解引流不畅的原因。【 注意事项 】

应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进行,准备穿刺时令患者闭气,然后穿刺针果断迅速刺过肝包膜。尽量减少肝包膜穿刺次数。

经皮肾盂内外引流术 【 适应证 】 1.由肿瘤压迫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盂积水。2.输尿管结石造成的严重肾积水。3.急性化脓性肾孟肾炎并肾积水。【 禁忌证 】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明显出血倾向和重度衰竭者。【 器 材 】

所需器材基本与PTCD相同。也有专用的套装器材供选用。【 操作步骤 】

可在X线透视下或B超引导下进行:

1.患者仰卧检查床,将引流侧抬高20~30°,先在透视下或B超定位。透视下按常规肾脏位置,即左肾位于腰1至腰3椎体平面,右肾位于腰2至腰4椎体平面。B超定位则能明确显示肾脏所在位置。

2.一般取腋后线穿刺进针,局部消毒、铺巾、局部麻醉。透视下用千叶针在选定平向椎体方向穿刺,至椎体侧缘2cm~3cm,拔出针芯缓慢退针,直至有尿液流出,也可边注造影剂边退针,直至肾盂显影。继续向肾盂内注入造影剂了解其扩张程度。

3.退出千叶针后,局部切一0.5cm小口,用套管针经肾皮质刺入肾盏内,拔出针芯即可见尿液流出。送入导丝并尽可能进入输尿管远端。撤出套管后,即可沿导丝送入引流管至肾盂内或输尿管上段。局部固定引流管,并接引流袋,若导丝可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可置入多侧孔引流管,使侧孔分别位于阻塞的两端,达到内外引流的目的。【 注意事项 】

避免肾损伤造成肾动静脉瘘和血尿。

脓肿、囊肿引流术 【 适应证 】

直径>5cm,通过穿刺抽吸不能治愈的胸、腹和盆腔或脏器的脓肿或囊肿。如肺脓肿,肝脓肿,脾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肝、肾巨大囊肿,输尿管巨大囊肿等。【 禁忌证 】

1.严重出血倾向。

2.囊状肿瘤,如胰腺囊腺瘤,囊腺癌。3.粘液样囊肿。4.未成熟的脓肿。5.无适当穿刺入路者。【 器 材 】

所需器材基本与PTCD相同,对液体较粘稠者可采用较粗大的引流管,引流管前端为伞状者适于脓肿引流。或一步穿刺引流套装。【 操作步骤 】

在B超、CT引导下进行术前定位。1.根据B超或CT显示病变所在部位,选择病变与皮肤最近点,入路需避开其他脏器及尽量避免易使引流管受压的位置。

2.术中再定位选择适当的入路后,行局部消毒和麻醉,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试抽少量以观察其性状。

3.在局部切一0.5cm切口,用PTCD套管针在透视下刺入病变,抽出针芯即可见液体流出,粘稠者可用20mL注射器抽吸。置入导管即可抽吸液体行实验室检查,接上负压瓶并观察液体流出是否通畅,必要时可调整导管位置,使用导管本身的固定装置或固定盘固定导管于皮肤上。

4.术后应用适量抗生素,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量。对于液体粘稠者可注入糜蛋白酶溶液入脓腔闭管1h再开放引流,同时可注入抗生素。可B超或造影复查脓腔大小,小于3 cm时可拔管。对巨大囊肿在液体引流后可注入硬化剂,闭管保留2h再开放引流,每天一次,3~5天后可拔管。【 注意事项 】

1.正确选择入路可减少或避免发生脏器损伤。

2.脓肿穿刺时未放出腔液勿注入过量造影剂以免脓液逆行进入血液,造成脓毒血症。3.术后应用适量抗生素可防治脓肿包膜刺破后少量脓液流入胸、腹腔造成感染。4.加强局部护理和固定可防止导管脱出、引流管阻塞。

内支架置入术

胆管内支架(内涵管)置入术 【 适应证 】

同PTCD(参阅有关章节),一般在PTCD术后ld~14d进行。【 禁忌证 】

同PTCD,另外伴严重胆道感染者在感染控制后进行。【 器 材 】

除PTCD所用器材外,尚需用5F Cobra导管,7F~8F导管鞘,超滑导丝,超硬导丝,8mm~10mm球囊扩张导管。内支架或内涵管可根据情况选用。内涵管有专用的推送装置及需用直径相应的扩张器和推送器。【 操作步骤 】

1.行PTCD,了解胆道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成功后导入引流管,行胆道引流1~14d,再行支架置入术。

2.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前先给予适量镇静剂,局部消毒。经引流管注入少量稀释的造影剂,并插入超硬导丝,拔除引流管后经导丝置入导管鞘。

3.用Cobra导管经导管鞘插入并超选择性插管至狭窄胆管的近端。先用超滑导丝试行通过狭窄,成功后将导管跟进至十二指肠内。经导管送入超硬导丝,然后撤出导管。导丝难以通过狭窄部时,首先了解导管端是否位于狭窄部,侧位透视有助于确定。必要时可用珠点导丝略伸出头端连同导管一起试行通过狭窄段,但切忌硬性操作。

4.沿硬导丝将球囊导管通过狭窄部,球囊用稀释的造影剂轻度膨胀,以显示狭窄对球囊的压迹并拍片记录。再用力将狭窄部扩张,维持压力30s以上,反复扩张狭窄部,至狭窄对球囊的压迹全部消失。

5.撤出球囊导管经导丝送入支架释放系统至狭窄部,支架的释放系统大于所用导管鞘时应先撤出导管鞘。仔细复习狭窄扩张前的资料及经释放系统注入少量造影剂,以便确认支架位置且须超越狭窄两端1cm以上。透视下小心释放支架,支架若有移位应及时调整。

6.撤出支架释放系统经导丝送入引流管,造影复查了解狭窄段的通畅情况,如支架未完全张开不必再行球囊扩张,一般24h后支架可自行完全张开。引流管置于支架内保留48h以上。造影复查,证实引流通畅后方可拔管。

7.术后给予止血药及抗生素,胆汁引流不畅时应将引流管开放行外引流。

8.置入内涵管:其前期操作与内支架置入术相同。超硬导丝通过胆道狭窄部后,先用8F以上的扩张器再次扩张通道及狭窄处,一般不需球囊导管扩张。然后沿导丝送入内涵管,并用专用的推送器将内涵管小心推至狭窄处,使内涵管跨过狭窄处两端。撤出推送器后,再送入引流管,行造影复查,了解胆道是否通畅,并保留引流管48h~72h,再次造影复查证实内引流通畅后方可拔管。【 注意事项 】 同PTCD。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 【 适应证 】

1.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而造成严重进食障碍和食管支气管瘘。2.部分良性食道狭窄。【 禁忌证 】

严重出血倾向。导丝和导管不能通过狭窄部。【 器 材 】 1.牙垫。

2.180cm长交换导丝和超硬导丝。

3.5F Cobra导管,长6cm~10cm、直径15mm~20mm球囊扩张导管。

4.食管支架直径18mm~20mm,支架长度以选用较病变范围长2cm~4cm为宜。

目前流行采用有覆以塑料膜的网状或“Z"型不锈钢弹簧支架,且两端常为喇叭口状,部分支架钢丝网附有倒刺。【 操作步骤 】

1.行食管造影明确诊断。

2.用1%的卡因喷喉数次行咽喉麻醉,必要时用阿托品1mg肌注以减少口腔和气管分泌物,杜冷丁50mg肌注,可减轻食管扩张过程中的疼痛。

3.患者平卧检查床,去掉假牙,咬紧牙垫。先将交换导丝套入Cobra导管并出头,将导丝送入患者口腔并令其作吞咽动作,透视下推送导丝,使其超过狭窄部。导丝通过困难时可将导管向前推送,利用管端的角度调整方向引导导丝通过狭窄部。也可试用超硬导丝协助通过,但不能使用强力,以免造成假道形成。

4.导丝通过狭窄部后,将导管一并推入胃内,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证实导管位于胃内。再沿导管送入超硬导丝,撤出导管,将球囊导管送入至狭窄部。用稀释的造影剂注入球囊使其膨胀扩张狭窄部直至狭窄对球囊的压迹消失。在完全扩张前摄片记录狭窄位置以便参考,也可用金属标记贴于体表,以显示狭窄的两端。

5.撤出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支架及释放装置,透视下反复核对狭窄与支架和位置是否吻合。一般要求支架应超出狭窄两端1cm~2cm。食管上段狭窄时,支架的近口端应置于梨状窝以下。固定支架释放系统,在透视下缓慢后撤外套管,支架逐步开张。过程中一旦发现支架前移或后移应立即调整其位置。也可采用先置入支架,再行球囊扩张的操作方法,其优点为万一支架未能全面覆盖狭窄区时,可通过球囊扩张时将支架上提或下推至理想区域。6.支架释放成功后,即吞咽水溶性碘造影剂造影复查,证实食管通畅后术毕。

7.术后24h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可进食液体及流质食物,术后3d可循序进食半固体食物。【 注意事项 】

1.导丝通过狭窄部困难时可试用超硬导丝协助通过,但不能使用强力,以免造成假道形成。2.释放支架前必须认真核对支架是否位于与狭窄相对的位置,释放过程中一定要固定释放系统的尾端,在透视下缓慢后撤外套管,注视支架张开的情况,如有前移及时牵拉尾端,后移时推送尾端向前以调整支架的位置。术后切忌急于进食,特别是固体食物,以防支架移位,支架脱位。

3.术后针对肿瘤的治疗,包括内或外放疗,局部化疗灌注和系统化疗等措施可预防支架再狭窄发生。

4.适用肿瘤治疗的内支架技术包括血管内支架,用于治疗肿瘤压迫造成的上下腔静脉系统的狭窄;气管和支气管肿瘤性狭窄;输尿管因肿瘤压迫造成的狭窄等;所用器材和操作技术与上述大同小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 适应证 】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和闭塞。2.建立血液分流通道,如TIPSS。【 禁忌证 】

1.不适于行血管造影者。2.导丝不能通过狭窄部位者。

3.通过PTA能达到预定的疗效者不必行支架置入。【 器 材 】

同PTA,支架的选择应根据病变两端血管的直径,病变长度而定。一般动脉系统内和TIPSS中选用网状支架为宜,大静脉可选用“Z”型支架。【 操作步骤 】

1.插管及狭窄段扩张见PTA。

2.准确定位:反复复习造影片和球囊扩张时所摄照片,确认狭窄两端的解剖位置。寻找一相对可靠的骨性标志点,并估算由于插入超硬导丝后可能产生的血管移位的影响。

3.支架释放装置到位后抽出导丝,并注入造影剂显示狭窄远端的情况,并估算支架是否到位。

【 注意事项 】

1.反复复习造影片和球囊扩张时所摄照片,确认狭窄两端的解剖位置,寻找一相对可靠的骨性标志点,并估算由于插入超硬导丝后可能产生的血管移位的影响可防止支架释放不准确。

2.支架选择应恰当(勿小于血管直径)可防止支架逸走。

经皮活检术 【 适应证 】

所有未经病理学诊断的脏器占位性病变,特别是难以通过体内管道系统达到的部位的病变。【 禁忌证 】

本术无绝对禁忌证,对重要器官进行本术时尽量采用细针及选择安全的路径。【 器 材 】

1.针吸细胞学活检针,适于肺、胰腺、肾等器官病变的针吸活检。

2.切割组织学活检针,适于肝、肾、肺、腹腔、盆腔等较大肿块的活检。

3.特殊穿刺针及附件:Vacu-cut针、Autovac针、骨组织活检针,如Ostycut针、Ackermann针。专用的B超监视下活检针,CT和MRI(磁共振)监视下无伪影穿刺针业已问世。4.活检针鞘、深度定位器。【 操作步骤 】

所有经皮活检术均应在影像设备的监视下进行。由于设备的差异方法略有不同。仅以X线透视下活检为例简述其操作要点。

1.术前仔细阅读有关病史及影像学资料,确定活检方式,对较小的病变和可能引起并发症的部位多采用针吸细胞活检,其他可考虑切割组织学活检。

2.选择适当的入路极为重要,其原则为尽量经病变距表皮最近处;尽可能避免穿过重要器官如胃肠道、血管、神经等;尽可能避开坚硬的组织,如骨等进针,难以避开时可行骨钻孔。入路一经确定即可局部皮肤消毒以行局部麻醉。采用较粗的针时应在皮肤切一小口。3.对活动性器官进针时嘱患者闭气后立即果断进针,进针迟疑易穿破脏器包膜造成并发症,随后的进针过程均应在透视下进行。除非肿瘤巨大定位无误,均应采用多方位透视定位。当确认针尖到达肿块内部时即可停止进针。行细胞学活检时,抽出针芯,接20mL注射器,边抽吸边旋转提插活检针3次~4次。放松注射器针栓后迅速将针拔出体外。使用切割针时按不同的针形,作旋转或推插切割后迅速拔针。

4.拔针后先用注射器轻轻推出针芯内的液体(细胞学),滴于准备好的载玻片上,并用另一玻片迅速将其推展开,如液体较粘成块,可采用双玻片轻压将其挤开,然后迅速放入95%酒精内固定。组织块标本则可粘于吸水绵纸上,置人福尔马林液固定。提倡与病理科医生密切配合,采用快速细胞染色技术行病理诊断,一旦发现标本不足作出诊断时,可随即行二次穿刺活检。

5.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和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 】

1.针吸活检完毕应放松注射器针栓后迅速将针拔出体外以减少局部脏器损伤。2.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和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经皮局部药物注射术 肿瘤内药物注射术 【 适应证 】

肺癌、肝癌、盆腔恶性肿瘤等以肿瘤直径不超过5cm为宜(过大的肿瘤常因局部注射药物难以均匀弥散于整个肿瘤内疗效欠佳)。【 禁忌证 】 同活检术。【 操作步骤 】

采用Chiba针穿刺肿瘤局部。方法参见活检术。主要药物有:

1.化疗药物:常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ADM、MMC、铂类等,通常要求与超液化碘油配合乳化,以使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延长增强疗效,亦方便在X线透视监视下进行。

2.无水乙醇和其他硬化剂,可直接破坏肿瘤组织及周围血管结构使肿瘤坏死,如在X线透视下进行应配少量造影剂使其显影,以控制注入量及范围。近期研究显示50%乙酸溶液因其渗透性强,组织破坏能力大而优于无水乙醇。3.放射性同位素。4.生物制剂。5.热生理盐水。【 注意事项 】 1.除同活检术外。

2.药物注射应配少量造影剂使其显影并在X线透视监视下进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腹腔神经丛位于第一腰椎水平,紧紧围绕腹主动脉,是内脏感觉的重要通道。【 适应证 】

晚期上腹部癌患者,发生顽固性腹背部疼痛,经合理药物治疗不能使肿瘤缩小,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期寿命少于3~6个月,大量应用全身麻醉药止痛效果欠佳或成瘾,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一般情况尚可,且疼痛局限于上腹部者。【 禁忌证 】

除符合适应证以外的其他患者,均列为禁忌。【 器 材 】

多选用22G Chiba针。【 操作步骤 】

1.术前常规静脉点滴林格氏液1000ml扩容。2.病人取侧卧位,在透视下确定穿刺点。穿刺点一般选在后背部第1腰椎水平距中线5cm处。局部皮肤消毒铺单,在局部麻醉下用Chiba针穿刺,在透视下,针尖向前向上向内进针,经第一腰椎横突刺向椎体前方。当针尖到达椎体前方约0.5~1.0cm后,固定针尖,回抽无血无气及无液时可经穿刺针注入76%的泛影葡胺或其他碘造影剂5ml,观察造影剂的分布,确认造影剂没有进入血管、椎管或腹腔内,可诊断性注入1%~2%的利多卡因10ml,观察10分钟,无双下肢麻木,运动障碍,并可获得腹痛缓解。等待3~5分钟,见造影剂高密度影像吸收消失后,经穿刺针注入无水酒精约10~15ml。注射无水酒精前,常规向液体中加多巴胺缓慢静脉滴注,以防血压下降。注射无水酒精完毕后注入生理盐水或局部麻醉药2~5ml,以防拔针时针管内酒精逆向流出刺激腰脊神经产生烧的疼痛感。术后应卧床休息12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大小便情况。

3.术后如止痛效果不满意或者疼痛再次发作,可选用另一侧再次治疗。【 注意事项 】

1.高血压患者,阻滞前应停服降压药、丙嗪类药;一些血压偏低患者阻滞前2h静脉滴注多巴胺(每分钟20ug/kg),能预防血压降低。

仪器测试技术的发展 篇7

1 模拟仪器技术

模拟仪器现在已经很少被运用到了,只能在某些实验室才能被看到。如指针式万用表、晶体管电压表等。他们的基本结构是电磁机械式的,借助指针来显示测试结果。

2 数字仪器技术

数字仪器现在还被广泛应用在一些简单设备的测量中,如数字电压表、数字频率计等,这类仪器将模拟信号的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测量,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

3 智能仪器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和计算机被越来越多的嵌入到测量仪器中构成了所谓的智能仪器。智能仪器是测试技术由人工测试迈向自动测试的重要一步,从此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的联系起来了。

与模拟仪器和数字仪器相比,智能仪器内置微处理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取代部分脑力劳动,同时具有快速响应和较高准确性的优点。

但是它的功能模块全部都是以硬件或固化的软件的形式存在的,缺乏灵活性。随着设备复杂性的不断提高,测试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一个测试系统中经常会出现多台带有微机的仪器与PC机同时使用,但又不能相互补充和替代,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这类仪器搭建的测试系统一般都是专用系统,一旦其被测对象退役,为其服务的一大批专用测试系统也随之报废。

4 虚拟仪器技术

4.1 概述

虚拟仪器技术是指以通用计算机作为系统控制器、由软件来实现人机交互和大部分功能的一种仪器测试系统。虚拟仪器的内部功能划分如图1所示。[1]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虚拟仪器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采集,信号处理和测量结果的显示则是借助于计算机显示器以虚拟面板的形式来实现的。另外,数据的传送、分析、处理、存储也都是由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的,这就大大突破了传统仪器仪表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结果表

达与仪表控制三部分都用电子线路来实现的限制。虚拟仪器和传统仪器的最大区别是虚拟仪器以软件为核心,传统仪器以硬件为核心。[2]

4.2 虚拟仪器的硬件构成

虚拟仪器的硬件系统一般分为计算机硬件平台和测控功能硬件。计算机硬件平台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如普通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作站、嵌入式计算机等,测控功能硬件是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外围部分,它与计算机硬件平台构成了虚拟仪器系统的硬件环境,也是虚拟仪器的硬件基础。目前常见的虚拟仪器硬件平台如表1所示,用户针对不同应用,可以选用不同的虚拟仪器硬件平台。[3]

4.3 虚拟仪器的软件构成

在虚拟仪器中,软件是整个仪器的关键核心部分。它将所有的仪器控制信息均集中在虚拟仪器的软件模块中,一方面实现了部分仪器硬件的软件化,另一方面,通过软件技术和数值算法,实时的对数值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同时通过图形用户接口技术,真正做到人机交互。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分为3部分:输入输出(I/O)接口软件、仪器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开发环境。[4]

输入输出接口存在于仪器与驱动器之间,是完成对仪器的内部的寄存器单元进行直接存储数据的操作,对总线背板和器件做测试并为仪器与驱动程序提供信息传递的底层软件,是测试系统软件的基础。

仪器驱动程序是完成对某一特定仪器实现控制与通信的软件程序集,是联系用户应用程序与底层硬件设备的基础。每一种设备驱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因此,即使是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也是可移植的。

虚拟仪器的应用软件建立在仪器驱动程序之上,直接面对操作用户,是虚拟仪器软件的上层。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传统编程软件进行编写,如Visual Basic、Visual C++和Delphi等。另一种是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开发,如Labview、Lab Windows、CVI、VEE等。

5 IVI技术概述

随着测试仪器的快速发展,出于设备废行、升级而引起的硬件设备的变更常常迫使系统人员对现有测试系统软件进行重复的修改和编译工作。为进一步方便测试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在1998年成立了IVI基金会,其宗旨是致力于建立和推行一套IVI规范,使得测试工程师可以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同一类仪器编写相同的程序代码,当测试系统硬件发生变化时,测试程序代码可以重用。具体的说,IVI技术有以下特点:

1)通过仪器的可互换性,节省测

试系统的开发费用。

2)通过仿真,使测试开发更容易,

更经济。

3)量程检查及参数强制。

4)通过状态缓冲,改善测试性能。

5)多线程安全性。

5.1 IVI系统的结构

一个标准的IVI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由测试程序、IVI配置程序、IVI分类驱动程序、IVI引擎、IVI专用驱动程序和IVI配置文件六部分组成。[5]

1)测试程序:测试程序是上层应用程

序,在此实现用户界面的编程、各项参数配置以及驱动程序的调用。

2)IVI分类驱动程序:一个分类程

序是一组仪器无关函数和属性,用于控制某一类型的仪器。

3)IVI专用驱动程序:包含一个控制特定仪器的驱动程序。

4)IVI引擎:IVI引擎完成状态缓存、仪器属性跟踪、分类驱动程序到具体驱动程序的映射功能,是实现IVI仪器驱动程序完成状态缓存和其他增强性能的关键支持库。

5)IVI配置程序:IVI配置程序用于配置仪器无关测试系统,创建和配置IVI逻辑名称。

6)IVI配置信息文件:该文件存储了所有逻辑名称和分类程序到具体仪器驱动程序的映射信息。

5.2 IVI仪器无关性的实现方法

IVI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仪器的互换性,即仪器无关性。其实现方法如图3所示。

在应用软件中通过逻辑名称调用分类驱动程序初始化函数,IVI引擎通过逻辑名称检查IVI配置文件,以确定正在使用的具体仪器,并动态的调用具体移动驱动程序相应的初始化互换函数,与仪器建立会话连接,并将会话句柄返回给分类驱动程序,然后分类驱动程序其他函数通过该句柄发送仪器控制命令和接收数据,这些函数同样被IVI引擎映射到具体仪器驱动的函数,以完成对硬件仪器的I/O操作。因为测试程序调用的是分类驱动程序,而分类驱动程序通过不同的具体仪器驱动程序来操作具体仪器,所以更换了仪器后,只要修改配置文件中的信息,使程序中的逻辑名称指向新的仪器和仪器驱动程序,而应用程序不需要任何改变。[6]

5.3 IVI仪器驱动程序

由上述可知,IVI仪器驱动程序是IVI系统的关键之一。IVI驱动程序是软件接口,是用户应用程序与I/O接口之间承上启下的中间层。IVI驱动程序可细分为:IVI专用驱动程序、IVI类兼容专用驱动程序、IVI定制专用驱动程序和IVI分类驱动程序。这几类驱动程序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IVI仪器驱动程序的工作机制如图5所示。当驱动程序在高层函数中设置属性时,IVI引擎访问属性范围表进行范围检查和强制设定值,并在适当时候激活属性回调函数,执行I/O操作。如果执行了I/O操作,则高层函数还要在驱动程序中调用检查状态回调函数,以读取仪态状态寄存器,查看是否有错误发生。由此可见,在IVI驱动程序中,一个高层函数可能由一系列的调用IVI库函数以及最终对硬件操作的I/O所组成,并通过IVI引擎对仪器驱动程序进行管理。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测试技术必将不断发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仪器设备的测试需求。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在测试技术的发展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整个测试系统的核心,软件成为测试系统的灵魂。如何使测试系统的准确性更高、测试速度更快、测试代码的可重复性更好、仪器的互换性更强将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虽然IVI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大部分仪器的互换功能,但是IVI技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可以预见,IVI技术仍将是测试技术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Ross B.DoD Automatic Test Systems Strategy Refresh IEEE AUTO T ES-TCON[C].2004.

[2]王勇,王昌龙,戴尔晗.现代测试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秦云川,徐大专,李彤.测量仪器总线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仪器仪表,2005,8:48-52.

[4]IVI Foundation.IVI-3.1:Driver ArchitecctureSpec-vl.1.http://www.ivifoundation.org.

浅谈放射影像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篇8

【关键词】 放射影像技术;医院;临床应用

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X线开始,X线被广泛的用于人体医学检查,在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放射诊断学,这门学科为以后的医学影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有资料指出,现今临床医生在选择放射线检查中首选的检查的比例分别为:48%为X线,11%为CT,3%为核磁共振,3%为超声,8%为核医学。我院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进行诊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对其进行X线及CT检查,以此来分析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間进行诊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在16-66岁之间,平均为35岁;受伤的原因:26例为交通事故伤,12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为重物砸伤,4例为其他原因所致的损伤。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肢体的运动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主要损伤的是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

1.2 方法 主要应用X线及CT进行扫描摄影,X线主要摄取腰椎的正侧位,如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双斜位拍摄;CT扫描时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进行扫描的范围主要包括损伤部位上下的一个椎体,扫描平面与椎管垂直。

2 结 果

本文所选的48例患者共有56处椎体骨折,其中35例患者为单个椎体骨折,21例患者为对处椎体骨折,多处椎体骨折的患者共累及25个椎体,其中最多见的为T12-L2椎体骨折。经X线检查26例患者诊断出胸腰椎骨折,符合率为54.2%,经CT检查40例患者诊断出胸腰椎骨折,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3.3%,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表明CT检查诊断的阳性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

3 讨 论

现今社会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现今,影像技术不在是单纯的X线摄影,已经转为综合影像技术。过去X线检查主要是模拟影像,现今主要为CT、核磁共振、超声以及同位素等,都属于数字影像。

常规的X线平片主要用于外科的损伤,诊断较为准确,而且价格经济,方便检查,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能够确定损伤的节段及椎体压缩的程度,但是有时候不能对骨折的范围进行确定[3],一般椎体骨折时都能显示在X线片上,但是附件的骨折容易被遗漏,而且椎管的累及情况不能清晰的显示出来,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CT检查来明确诊断。CT能够清楚的将骨折细节显示出来,尤其是脊柱后部结构的骨折,能过对椎管的形态以及狭窄程度进行仔细观察[4]。进行冠状或者矢状面检查能够将脊柱的纵行排列显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显示出椎体的压缩程度、骨折线的方向以及骨折向椎管内移位的程度等等,不但如此还可以对周围的软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X线摄片主要是利用人体组织结构穿过X线的多少显示出不同的影像,之后在进行显影和定影,最终人体组织结构就被显现到胶片上。现今放射科的工作中,X线仍然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其优点在于清晰度好,对比度高,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5]。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照片为重叠影像,不能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密度分辨率不如CT。CT主要是对人体结构进行断层扫描,可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头部、颈部、腹部、纵膈、腹膜后、盆腔、椎间盘以及脊柱的部位的疾病,CT也可用于检查血管病变,但是其准确性不如MRI。

MRI主要是运用原子核在磁场内产生的共振而形成的一种影像技术。最近几年,MRI的发展很快,检查范围包括全身的各个系统。尤其是MRI对血管成像为无损伤、无造影剂检查,同时还可以满足所有血管病变的诊断。

总而言之,每种影像检查技术都有其优势所在,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临床应用上要遵循“简便、实用、少创、经济”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林一苏.医疗影像设备电源应用问题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65-66.

[2] 贾娜,刘志成.数字化医用X射线机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09):946-947.

[3] 李高翔,廖观义.医院放射影像科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02):503-504.

[4] 朱先杰.关于放射影像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外医疗,2008(10):7156-7157.

上一篇: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下一篇:线描花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