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使用盗版软件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使用盗版软件

企业使用盗版软件面临巨大法律风险

9月10日—10月10日,商业软件联盟和中国软件联盟“正义之举” 反盗版奖励活动在全国范围展开。这一活动的开展,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这一话题的关注。对此,业内专家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主任陈枫表示,我国针对软件侵权的法律模式将日趋与国际接轨,因此,企业使用盗版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企业需 要清醒地意识到对于非法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再也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企业软件正版化已经备受各方重视,因为在中国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用户应用正版软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使用盗版面临巨大法律风险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软件业的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40%。2006年,整个软件业销售额达4800亿元,软件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近几年来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不断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根据2001年修改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软件最终用户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盗版软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赋予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各项权利;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了合理使用范围。因此,任何超出该范围的使用行为都可能构成对著作权人的侵权,并将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陈枫说,目前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已将非法安装并商业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列为刑事犯罪,并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事实上,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以我国香港为例,2004年《版权( 修订)条例》生效,条例中明确规定凡于复制服务业务过程中管有版权作品的侵犯版权复制品(即公司企业最终用户商业使用盗版),即属刑 事罪行。新修订的《版权条例》提高了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刑罚,香港法院务求执法措施能发挥实际成效,加强对违法者的阻吓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都有数十起对公司商业使用盗版软件提起的刑事起诉,多名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因公司商业使用盗版软件而被判处罚金及有期徒刑。随着我国相关政策不断颁布落实、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短短几年内我们看到,我国针对软件侵权的法律模式将日趋与国际接轨,企业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对于非法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再也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事实上,我国政府也正在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刑事执法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及时移送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案件。

在国家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和完善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执法力度,使法律法规得以有效落实。例如,今年年初,江苏省版权局与南京市版权局合作,根据权利人投诉,对南京市7家企业使用软件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获涉嫌盗版北大方正、Windows、MS-office、AutoCAD、 SolidWorks、Pro-enginee r等多种中外软件。与此同时,湖北省版权局也查处了7家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8月,河北省泊头市某汽车模具制造公司因擅自使用没有合法授权的UGS公司的软件产品,经相关人员向商业软件联盟举报而被权利人以侵犯其软件著作权向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过法院调解,该公司接受并履行与权利人的和解协议,赔偿软件权利人 70万元并采购100万元的相关正版软件。举报人也获得了相应奖励。这起民事诉讼案虽以被告与权利人在法院的主持下最终达成和解而告结束,但它再次给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软件正版化是大势所趋

陈枫表示,随意复制软件产品似乎是终端用户不经意间的行为,但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中,最终用户盗版都像是一颗毒瘤,给行业、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予以铲除。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再三强调盗版的危害,但仍有

不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盗版会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各种不必要的风险。

从另一方面来讲,软件厂商在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维护、升级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正版软件的销售是厂商收回成本、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持续服务的保证。如果大量的企业用户使用盗版软件,软件厂商投入的高额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成本将无法收回,也就大大影响了软件厂商不断创新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如果任由最终用户盗版行为泛滥下去,那么“未来有一天,我们将无软件可用”的预言也就绝不是危言耸听了。他最后说,不断完善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都是以强制性的手段限制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只有企业真正意识到软件正版化对于软件行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使用者自身的实际价值,才能够自觉地应用正版软件,从而有利于形成软件行业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国家版权局许超谈使用盗版软件问题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误解:“制造、销售盗版违法,而使用盗版并不违法。”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使用盗版计算机软件也是违法的。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的许超副司长,请他就使用盗版计算机软件的违法性问题作了阐述。使用盗版计算机软件是违法的。

记:目前,很多人对使用盗版是不是违法的问题并不清楚,往往认为“制售盗版违法,使用盗版并不违法。”这样的看法对吗?

许:我国的《著作权法》明确地对制造、销售盗版的行为予以禁止,并规定了很清楚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对仅仅使用盗版产品的行为,法律并没有作出违法性的规定。

但是,在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上,情况是不一样的,人们所说的“使用盗版软件”的行为是为法律所禁止的、是违法的。

计算机软件的特殊性,使得法律保护必须延伸到最终用户的领域。

记:为什么法律不对其它使用盗版的行为作出禁止,而只对使用计算机盗版软件的行为作出禁止和违法的规定?或者说,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是受到了一些特殊的保护,这是为什么?

许:这是由计算机软件的特点所决定的。计算机软件具有与别的作品不同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功能性、工具性很强。一般的作品,如小说、油画等作品,只有或主要用于欣赏的作用。而计算机软件则具有很强的工具性。

二是它很容易被复制,而且质量不受影响。在用模拟复制法复制作品时,复制品的质量与原件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计算机软件运用的是数字复制法,复制品与原件没有差别。而且,与音像制品的复制相比,计算机软件的复制更为简单。这一特点犹为重要。

这两大特点的存在,使得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要与别的作品不同,不仅要在制造、销售领域予以保护,禁止违法复制和销售,而且要把法律保护沿伸到最终用户的领域,对软件最终用户的非法复制和非法使用也要作出禁止。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对最终用户的合法使用和违法责任作了规定。

记:那么,我国法律是怎样对“使用盗版软件”的违法性作规定的?

许: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对此作了有关规定。主要是其中的第二十一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二条,对最终用户的行为作了规定。

【第二十一条合法持有软件复制品的单位、公民,在不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使用的需要把该软件装入计算机内;

(二)为了存档而制作备份复制品。但这些备份复制品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一旦持有者丧失对该软件的合

法持有权时,这些备份复制品必须全部销毁;

(三)为了把该软件用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环境或者改进其功能性能而进行必要的修改。但除另有协议外,未经该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修改后的文本。】

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合法持有软件者的几项权利,即合法购买后,可以将软件装机、备份、为实际使用的需要作些修改。但是,如果要出卖这套软件的话,则须将备份删除;修改的软件也不能随意向别人提供。按这样的要求行事,才是合法的使用,即通常所说的:“每一台电脑要用一套正版软件”或“每一套正版软件只能用在一台电脑上”。

为什么要对计算机软件的最终用户的权利作出如此严格的限制呢?因为软件的复制太容易了,如果法律不对用户的复制行为加以限制的话,就不会有什么人去买正版了,软件开发者的权益就得不到保护了。

这条指的是合法持有软件的用户的权利,至于非法的持有者(包括非法购买的和借用他人的)就没有装机、备份、修改的权利了。

【第三十条除本条例第二十一条及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可以由国家软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六)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

这一条列举出具体的侵权行为并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其中第

(六)项就是非法复制。大家需要明白这一点:装机就是复制。把借来的或非法购买的软件装入电脑,就是非法复制,因为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

【第三十二条软件持有者不知道或者没有合理的依据知道该软件是侵权物品,其侵权责任由该软件的提供者承担。但若所持有的侵权软件不销毁不足以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时,持有者有义务销毁所持有的侵权软件,为此遭受的损失可以向侵权软件的提供者追偿。】这条规定的是,如果在不知道软件是侵权物品的情况下,商店进了盗版软件或消费者购买了盗版软件,侵权责任由盗版软件提供者承担;但必要的话,不知情的持有人仍有义务销毁盗版软件,其所受损失可向提供人追偿。

上面这三条规定,涉及的是最终用户使用软件的权利和非法持有、使用软件的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盗版软件是违法的。

可以通过著作权法和合同法两种方式来保护软件的合法使用。

记:其他国家对最终用户的合法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说对“使用盗版软件违法”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呢?

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著作权法中对此加以规定;一种是通过合同法来加以保护,软件包装上明确印有购买者的使用权利范围,如果购买者超出范围使用的话,就构成了违约。追究盗版软件使用者的法律责任要分情况而论。

记:既然“使用盗版软件违法”,是不是意味着软件公司可以向每一个使用盗版的用户甚至每一个使用盗版的家庭用户提出销毁和赔偿的要求呢?

许:规定“使用盗版软件违法”,与使用盗版软件者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中间还应区别不同的情况而论。应认为,对非过错而拥有非法软件的个人使用者,由于其危害性不大,且因其非过错地获得这套软件的财产权,这时,著作权人的权利并不足以压倒持有人的财产权。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应要求持有人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若是盈利性地将非法持有的软件运用于商业性活动中,则应承担有关法律责任,如销毁、赔偿等。因此,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对此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不能非法使用软件。

使用盗版软件既有害也违法。

记:现在公共场所中打出“使用盗版有害” 的标语。对“使用盗版有害”这句话,您

是怎么看的?

许:使用盗版,不管是盗版图书、盗版音像制品还是盗版计算机软件都是有害的。对使用者来说,首先是对自己的精神有害,要培养出健康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经常地、长期地使用盗版对自己的精神是有害的。对国家来说,消费者大量地使用盗版产品,给国家的税收带来损害,给国家的投资环境产生损害,也给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造成损害。

这是从广泛的角度谈使用盗版的有害,至于说到使用计算机盗版软件这一特定领域,那就不仅有害而且违法了。

第2篇: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法律责任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都有此遭遇:突然收到某软件公司的律师函,主张企业正使用某款软件未经授权许可,构成侵权。要求该企业停止使用或补正授权,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由此引发一个诸多企业关注的问题,即作为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使用未经授权(盗版)的软件是否构成侵权并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以商业使用为目的的使用,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为《著作权法》、《软件保护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我国当前的立法例中,计算机软件被视为作品,通过《著作权法》进行保护。《软件保护条例》被视为著作权法的特别法。对最终用户的未经授权而商业使用软件行为进行定性,涉及到主体“最终用户”的界定和“使用”行为的界定两个方面。广义而言,所谓“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是指所有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最终消费的人,即以自己运行使用为目的的用户,既包括以商业使用为目的的用户,也包括非商业使用目的的用户,当然,不包括将自己所持有的他人享有版权的软件再转让或出租给他人的用户。著作权法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

(一)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

(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是目

前司法实践中追究软件最终用户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其将“使用”明确限定于“商业使用”,这被认为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对计算机软件合理使用范围的扩大,即将“非商业性”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行为解释为不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从而为私人家庭、非营业性办公场所购买与使用“盗版”软件提供了免责保护。因此,在当前司法环境下,讨论以商业使用为目的的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更具实践意义,本文的讨论对象也限于此。

不同于一般的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兼具作品性和功能性,作为最终用户,无疑更注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使用,而从著作权法原理而言,著作权法保护软件关键是对其作品性中复制权的保护,因此仅对复制性使用进行规则。实践中,最终用户要实现软件的使用目的,必需经过“装机”和“运行”两个环节。“装机”原理是将软件源程序复制到计算机内,“运行”则是通过调用复制在计算机内的软件程序,将该软件作品再现于使用者的面前。因此,软件最终用户在实现软件功能性使用目的时无法离开对该程序的复制。因此,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纳入规制范畴,正是基于该复制性使用。按前述司法解释,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是依《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

(一)项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

(一)项定性。后两者规范的都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擅自复制作品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作为软件的最终用户,其未经授权而商业使用软件的行为应以擅自复制软件论处。

承担民事责任中的过错问题

长期以来,在知识产权司法实务上,就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构成是否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以及在确定侵权行为人赔偿损失时应当如何考虑过错等问题曾经存在较大分歧,且现

在也不是非常明朗。

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

(一)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

(一)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构成侵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前述规定是关于著作权违法侵权行为的一般性的规定。软件条例第三十条对软件复制品持有人的责任进行了特别规定。根据该条规定,软件的复制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是侵权复制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应当停止使用、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如果停止使用并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将给复制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复制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继续使用。该规定使用了软件复制品持有人的概念,在实践中引起很大争议。而根据软件条例起草人的回忆和解释,该条的目的是要解决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实践中一般认为,该条所规定的软件复制品持有人指软件复制品装入计算机等设备运行而使用软件功能的行为人,而不包括仅仅持有软件复制品,未利用设备使用、运行该软件的行为人。

从上述规定可知,在最终用户的侵权判定上,并未考虑使用人的主观因素,即只要存在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行为,就属于侵权行为,无论是否主观存在过错,均应该承担停止“应当停止使用、销毁侵权复制品”的法律责任。但在侵权赔偿责任方面,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果是主观上无过错的善意复制品持有人,即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是侵权复制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理解为,善意的最终用户没有义务就已经发生的使用行为付费。但值得注意的是,软件最终用户的金钱给付义务并不必然与过错原则相联系,根据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如果停止使用并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将给复制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复制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继续使用”,就是说,即使是善意的最终用户,如果使用的是侵权软件,也必须在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才能继续使用。但值得思考的是,该处继续使用由谁确定,合理费用应为多少,由谁确定?该条文判断,立法者应是考虑到利益平衡的需要,最终用户以支付使用费为条件,获得软件使用的法定许可。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规定的必要性似乎值得商榷。因为如果最终用户使用的是侵权复制品就必须停止使用的话,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自然会权衡利弊。如果停止使用导致的损害大于购买或租用正版软件支出的成本,那么他必然会向权利人购买或租用软件以确保继续使用的权利。而是否购买,费用多少,都应是合同双方自主协商确定。该规定看似允许利益衡平,实则有司法干预合同自治事项的嫌疑,并导致实践争议。

第3篇:拒绝使用盗版软件承诺书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此,我本人承诺:

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不随意下载或使用非经授权使用的办公软件,如有违反,将由我本人全权承担由此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公司无关。

承诺人: 承诺日期:

拒绝使用盗版软件承诺书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此,我本人承诺:

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不随意下载或使用非经授权使用的办公软件,如有违反,将由我本人全权承担由此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公司无关。

承诺人: 承诺日期:

第4篇:调查显示中国三成多软件企业受软件盗版问题困扰

今天,由中国信产部知识产权中心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同完成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调查报告》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受访软件企业中,遭遇软件盗版问题的占三成七,逾七成企业认为有关部门对盗版打击和惩罚力度不够。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中国内地十九个省市的二百余家软件企业、一千名个人用户和二百七十家单位用户。调查报告认为,长期以来,软件盗版一直是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百分之三十七的企业深受盗版困扰,其余百分之六十三的企业在软件盗版方面反映较少。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盗版问题表现更多的是无奈,有近六成的企业未对盗版采取行动。

无论是单位用户抑或个人用户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都较为严重。逾六成五的单位用户在调查中不否认使用了盗版软件,而在个人用户中,更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涉及使用盗版软件。从调查结果来看,价格原因是购买盗版软件的首要原因。

另一项关于盗版软件不易根除的原因调查显示,逾七成的企业认为是对盗版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不够,排在其次的是法制环境和软件价格因素。

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软件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去年全年中国实现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一千六百三十三亿元人民币,完成出口二十亿美元,软件企业认定达八千余家。

第5篇:软件盗版打印

软件盗版

软件盗版行为是指任何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对软件进行复制、传播,或以其他方式超出许可范围传播、销售和使用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盗版行为主要有:

1、生产商仿制软件光盘。即软件生产商不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模仿制造其享有著作权的软件。这种仿制更多地出现在套装软件中。消费者在购买软件时应注意检查软件的真伪,应向诚实守信的销售商购买,并确认软件包括有全部用户材料和特许协议。

2、销售商在所售计算机中预装软件。如果安装前未经过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这种行为就构成侵权。消费者购买电脑时,应向销售商索要软件许可协议、原始光盘、用户手册等相关文件资料和发票。

3、互联网在线软件盗版。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软件盗版行为涉及的范围更广。有的人将未经著作权人授权销售和使用的软件上载到网站上,供网络用户有偿或无偿下载使用。也有的人在网站上刊登广告,在网上销售仿制的软件。

4、用户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使用软件。这里所说的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以下情形都会因未经授权使用软件而构成侵权:张三买了一张正版软件,软件使用协议只许可在一台电脑上使用,他却将软件在几个朋友的电脑上安装;李四应朋友的要求,将软件制作备份复制品交朋友安装;王五将自己得到的只供个人学习使用的非零售版软件,出售给他人或单位;局域网服务器超出所限用户数量范围使用软件等等。

5、将只读光盘中的软件进行复制并销售。 10月2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版权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中国贸促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领导、国内外知名版权行业协会、主要新闻媒体等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就软件版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盗版问题又一次成为舆论热点。红旗2000总经理胡才勇反盗版,方式是关键

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北京红旗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红旗2000)总经理胡才勇参与了此次论坛讨论,并发表了相关主题演讲,他表示,并不认可目前国外机构对于中国盗版的一些说法,国外垄断企业所依据的盗版信息和数据来自于“商业软件联盟”BSA,而这些数据与我国知识产权总局委托的国内调查机构互联网实验中心的差别甚大。今年5月,互联网实验中心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计算机软件产品盗版率从07年的41%降为29%。而BSA发布我国计算机软件盗版率为80%,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偏离倾向,它调查的只是它成员单位的软件,而不是调查整个计算机软件;按照BSA的定义,不用微软Windows就是盗版,实际上还有开源Linux。胡才勇认为,“反盗版需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国外垄断软件产品过高的报价是盗版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治盗版需要软件企业合理制定软件价格,为用户提供满足需要的通用软件,这是软件企业应尽的责任。而另一方面,反盗版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应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过度保护是在滥用知识产权,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用户的利益。”

面对软件盗版,政府及大多企业都采用了“围追堵截”的手段,与盗版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然而现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只能在短期内针对具体事件产生威慑力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对立,“黑屏事件”的强制性给用户留下的负面印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服务使软件回归本质

软件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特色的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区别在于,软件的本质即服务。用户可从服务提供商那里按需定制相应的应用软件服务,并基于互联网实现更新升级,减少或取消传统的软件授权费用,灵活度高。而以服务的方式体现软件的价值,也使得软件企业更加贴近用户市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软件。也就是说,软件本身从来不产生有形的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软件只能依托于其他的传统产业才能发挥出其辅助的功能,而诸如游戏软件、工作软件则更是直接体现了软件的服务效能。因此,商业软件对应于传统产品的销售模式,违背了软件是提供服务的工具的基本事实。而红旗2000目前极力倡导的开源技术,其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软件的开发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软件的使用方式——从“使用许可”为主的商业模式变成以支持、咨询等面向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这也恰恰意味着,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软件终于得以回归于其本质。国产软件当自强

面对转型过程中的软件产业,国产软件企业应当抓住时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看到,中国的软件市场乃至互联网市场,具备其不可模拟的自身特色和特殊需求,而国内企业无疑是最了解这一点的企业,就应该如同红旗2000那样,担负起一个国产软件企

业应尽的责任,“为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的通用软件”。不可否认,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和产业突破,传统软件的版权模式将逐步弱化。面对这一点,胡才勇表示:“我们不能继续寄望于谋求传统商业软件模式的成功,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垄断企业相比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距,选择从服务领域入手是我们较好的突破口。在软件即服务的概念逐步得到认可的形势下,要进一步认识和实践软件的服务本质,基于开源软件形成整体有效的服务体系。”

目前在红旗2000及其他先行软件企业的带动下,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向服务化转型,而服务无版可盗。这也就意味着,盗版的过程会随着软件产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中国软件产业也将不断前进,进一步认识和实践软件的服务本质,基于开源软件形成整体有效的服务体系,成为真正的“中国”软件产业。 国际软件版权论坛研讨打击软件盗版

2009-11-02 08:59:00 来源: 法制日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国际软件版权论坛研讨打击软件盗版 本报讯记者朱磊近日,中国国际软件版权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围绕“树立正版意识打击盗版”这一主题,来自软件行业协会及软件企业的代表在论坛上就如何更好地保护软件版权进行了深入研讨。

“软件的版权就是软件的生命。维护软件版权的正版化,就是维护软件的生命。”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平澜表示,采用正版化的软件,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为此,他呼吁,知识产权的立法、司法、执法机构,还应大力加强打击软件盗版侵权行为的力度。

中国软件联盟秘书长孙彦认为,软件企业在推广产品过程当中,如果能够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服务,也同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盗版软件。红旗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才勇则在论坛上呼吁,在反盗版同时,也一定要反垄断,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用户的利益。 近年来,有关中国软件的盗版侵权问题讨论越来越激烈,始终没有停息过,但是盗版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并不是自中国始,也并不是只有中国有。美国也不是没有盗版,而且美国的盗版率也能排进全球前十名。美国人也不是不想用盗版,我前几年就曾在杭州某电子市场看见一家美国人在兴高采烈地选购盗版光盘。

日前,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IPA)向美国的贸易代表罗伯特建议,应当维持对乌克兰的7500万美元的贸易报复,并将9个国家列入美国的“重点观察国家清单”中。这些国家是巴哈马、玻利维亚、科威特、立陶宛、巴基斯坦、波兰、南非、韩国和泰国。而中国只是“建议继续密切关注”,可见相差甚多。IIPA和美国在知识产权上对我国的关注向来不遗余力,连我们入世谈判的时候,美国人都要把这知识产权拿出来作为极其重要的谈判内容,可见其重视程度。连如此不遗余力的都认为中国是“建议继续密切关注”,并不是盗版最严重的国度,我们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给自己戴上“盗版世界最高水平”的三角纸帽?哪怕就是用BSA发布的盗版率数据来衡量,中国也排不到世界第一。中国的软件盗版到底有多严重?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方兴东先生的观点十分精辟,不需要我再额外多说什么了。方先生认为,“软件这个领域里,可以分为

1、软件专业服务(埃森哲、IBM、普华永道、EDS等);

2、企业软件解决方案(Oracle、SAP、CA、用友等);

3、大众市场软件产品(PC软件,微软、Adobe等)。前两块是目前增长最快的部分,占到整个软件业的75%以上,而且这里面根本没有所谓的“盗版”问题。而只有占到整个软件业不到1/4的PC软件才有盗版问题。中国软件业的基本格局也同样如此。 因此,即使中国所有的PC软件全是盗版,那么我们软件产业的盗版率也不可能高于30%!” “即使在PC软件领域,很多人的机器里的大多数PC工具和软件,无论是压缩工具、系统工具、下载工具、媒体播放、图像浏览、桌面工具,还是网络工具等、甚至部分游戏娱乐,很多人使用的都是共享软件、免费软件、自由软件,可以在网上(包括新浪、Zdnet等)自由下载。当然,有些软件如果没有注册可能会有一些使用的限制,但是人们已经不需要再背“盗版”的黑锅了。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自由软件已经是PC软件业发展的绝对主流!而另外一些软件,比如杀毒软件、教育软件,其市场正版率是非常高的,驱动程序更是正版得不能再正版的软件。因此,PC软件也根本不可能有着“94%”这样高的比例。”即使是被称作“盗版光盘”的光盘里,也并不都是盗版的软件,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自由软件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软件是可以被自由复制、自由传播的。90%以上的软件盗版率是不是妖魔化中国?

按照BSA发布的数据,中国2000的软件盗版率为94%,2001年为92%,2002年的数据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数字有谁能相信吗?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些数字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那么这个数据是怎么出台的呢?那我们就要看看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了,BSA提供的。“看来,BSA所谓的盗版率可能就是它少数成员的产品盗版率,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和Office。那么我们也看看事实,操作系统曾是盗版的主题。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品牌机都已经合法预装了Windows,应该可以使盗版率大大降低。而盗版率较高的就是有着‘天价’一样的Office和Photoshop”。但是根据最新的新闻,中国所有品牌机合法预装的Windows操作系统,根本不经过微软中国,而是在香港或国外(在微软体系中,微软中国和微软香港是两个独立的子公司,微软中国并不管辖微软香港)。这是为了什么呢?至于Office,仅仅执拗地坚持自己“全球统一价格”的政策,并且事实上执行对中国价格格外高的政策,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么?去年五月,台湾地区进行了一场大斗争,迫使微软不得不对其产品进行大降价,最低的只有原来价格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所谓“全球统一价格”也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微软的产品,微软中国和微软台湾都只是作了一些本地化工作,因此,简体中文版和繁体中文版的成本其实相差不会太多,这表明微软不是不能降,而是不愿意降。为了什么呢?还有,微软委托麦肯锡给计委的报告中,居然如此写道:“中国盗版率高达94%,将这一比例降低6%,能使中国软件市场翻番”。那么,只要微软把产品价格降到一个合理的、大家可接受的程度,盗版率降低的程度将远远不止6%,给微软带来的好处将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微软为什么不降呢?“造成极少数公司和极少数产品盗版率异常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因为国家和用户的不道德,还是这些公司这些产品本来有问题?应该反省的恰恰应该是这些公司本身!” 更为奇怪的是,街头巷尾如果谈论软件盗版率,也都引用的是BSA的数据,就凭它片言只语,就让整个中国IT业背上了沉重的盗版“原罪”,为什么没有中国政府或者中国的独立调查机构的数字呢?我们的声音在哪儿?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到底该有怎样的度?

原本的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的人有更大的积极性去进行创造,而如今却成了为保护而保护,成为大公司垄断市场、维护自身利益的锋矛坚盾,在我们接轨国际、尊重知识产权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知识产权,揭开神圣的外衣里面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犯不着把它供在神坛上顶礼膜拜;也因此,对于对方漫天要价的利益,我们理所当然可以就地还钱,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没什么不对的;而对于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当然要慎重维护,我们也可以对别人漫天要价。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如此! 对于日前Cisco和华为之间的官司,据有关报道,思科诉华为的举证中,有一个证据是援引华为副总裁费敏的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顶级设备供应商都是我们学习(learning)的榜样”。思科认为这一“证据”毫无疑义地表明,这里的“学习”实际就是华为完全无视思科知识产权的无耻(blatant)的复制和侵占。 不用感到惊讶,也不用感到愤怒,这就是思科对于知识产权贪婪的追求。对于知识产权从文字作品级别的保护到专利权级别的要求,我们不能一再容忍了。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软件保护也并不是很严格,弥漫着自由主义的软件界,软件到处被自由复制、自由传播(那时还没有盗版这个概念),只是到了后来才慢慢严格起来。同样,日本也是如此,现在的保护极其严格,可是当初起步的时候,也是非常松散。这给我们一个提示:在这一方面,即使先进如美国、日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由盗版泛滥(姑且不论中国是不是盗版泛滥,盗版率到底是多少)到严格保护也是要一步步走来的,与之配套的法律程序自然也不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否则便是过度保护,不适合现状的,有拔苗助长之势。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当成经济利益来认识,而不是当成该被顶礼膜拜的对象。我们需要对中国的盗版现状有一个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让我们的一些组织手里拿着人家大笔的捐助、赞助,嘴巴或情愿或不情愿地成为人家维护自己利益、妖魔化中国的传声筒。而盗版问题更不应该成为中国IT业不得不背的原罪。

打击盗版,漫漫长路,连IIPA都已经不得不承认盗版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彻底消灭的,我们更不必自己来妖魔化自己、自己给自己制造“盗版恐怖”。盗版要打,知识产权要保护,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制定清醒的政策来应对这一切。

BSA与IDC就“中国软件盗版率为80%”首次澄清2009年06月17日 星期三 14:01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软件盗版是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盗版不仅能推进软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更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商业软件联盟 (BSA,)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球PC软件盗版趋势研究。今年发布的《BSA/IDC第六次全球PC软件盗版年度研究报告》是 BSA委托全球领先的IT产业市场研究和预测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独立开展并完成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数据标准对全球PC软件盗 版趋势进行研究,旨在为各国政府、行业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和应对软件盗版现象提供重要的参考。

商业软件联盟欣喜地看到,2008年中国的PC软件盗版率再次降低了2个百分点,达到80%。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继续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积 极措施,例如加强公众教育和执法、推进政府和企业软件正版化,以及要求PC厂商必须销售安装了正版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等。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 政府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期待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将更上一个台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为IDC所专有,但每年公开发布的《IDC/BSA全球PC软件盗版年度研究报告》中,对PC套装软件的涵盖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的来源以及盗版对各国软件业造成的损失额均有详尽描述。

该研究报告涵盖在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超便携式PC——上运行的所有套装软件的盗版情况,既包括国际厂商开发的软件,也包括本地软件厂 商提供的软件。这些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系统软件、商业应用软件以及PC 游戏、个人理财和参考工具软件等个人应用软件。该研究不涉及在服务器或大型机上运行的软件或者作为服务销售的软件。在计算当年投入实际使用的软件总数时, 免费开源软件、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被视为合法软件。

在研究过程中,IDC 采用了自己通过厂商、用户和销售渠道调查获得的软硬件出货量统计数据,并且动用了IDC 分布在全球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师评估当地的市场情况。IDC 在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跟踪硬件和软件市场动态,其分析师队伍有60%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工作。因此,IDC 拥有十分深厚和广泛的信息基础来从事全球市场和软件盗版率的评估工作。

商业软件联盟一直认为,有效地降低软件盗版需要通过政府、行业与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如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 对消费者的教育、有效的执法,以及软件正版化工作。许多国家所取得的成效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打击盗版的计划切实可行。当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商业软件联盟欢迎包括互联网实验室在内的中国国内机构从打击盗版、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目的出发开展软件盗版研究。IDC的研究报告专注于PC套装软件的盗版,而互联网实验室研究的是一个更广的软件市场的混合。作为委托方,商业软件联盟近年来一直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与政府、业界和媒体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该报告的更多信息。今年,我们还特别邀请了IDC的相关专家,就今年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先期沟通。

商业软件联盟以促进建立一个安全与合法的数字世界为宗旨,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教育和推动版权保护、网络安全、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 善鼓励科技创新。在中国,商业软件联盟作为合作伙伴,能够与政府和产业界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深感自豪。我们也希望继 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为建立一个软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贡献力量。

IDC就有关问题的答复

1. 在基本概念上,BSA计算的只是PC软件的盗版率,却误导人们当成整个软件产业的盗版率。盗版软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于计算机软件产品市场和相对于整个 软件产业的比率是不同的,前者比后者要大得多。如果认为整个软件产业的盗版率是80%,则2008年度软件产业的潜在价值应为3.8万亿元,相当于电信业 的60%,全国GDP的13%,这显然是很荒唐的。答复:关于新近发布的全球PC软件第六次年度盗版研究报告,以及之前的研究报告,我们一直明确说明本盗版率研究只是针对PC软件,不包括其它软 件。为了避免被误解为是所有软件的盗版率,我们一直在文档和对外沟通中反复强调本研究只是针对PC软件的。所以也不能仅通过PC软件的盗版率去推算整体软 件产业的潜在价值。

2、在计算方法上,BSA用数量盗版率代替价值盗版率去估算经济损失,不能体现盗版多出现在低价格软件的事实,严重高估了盗版的经济影响。 BSA的盗版率是按照计算机软件安装数量计算的,而在计算盗版造成的经济损失时,却直接运用数量盗版率代替了价值盗版率,导致对软件盗版的经济影响估计过 高。实际上,数量盗版率反映的是盗版行为的普遍性,价值盗版率则反映盗版行

为的经济危害。答复:本研究提到的盗版率是基于数量的盗版率,这已经在报告和方法论中明确提出。至于计算盗版带来的损失方面,我们采用的是用盗版软件的数量乘 以如果销售的价值,包括通过零售、OEM、捆绑销售以及免费获得等多种渠道获得的盗版软件。我们已经在报告中明确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认为这等同于盗版带来的 损失。

3、在调查数据上,BSA的调查来源范围很小,远不能代表整个软件市场。按照BSA盗版研究的有关数据推算可知,其2008年调查所涉及的中国软件市场销售额只有约115亿元(16.7亿美元),只相当于当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额的1.3%,软件产品销售额的3.6%。

答复:我们无法了解这些数字是如何推算的,所以没法解释。正如前面强调的,本研究只涉及PC软件。附:IDC研究覆盖范围:

IDC研究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新型上网本等)上运行的所有软件的盗版情况。这些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安全套装软件等系统软 件,办公自动化套件、财务和税收套件、PC电脑游戏以及具体特定的应用软件。我们研究的软件还包括合法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这些软件不需支付许可 费用即可获得许可。开放源代码软件厂商一般通过升级和提供额外服务获得收入。但我们不涵盖常规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可免费下载的实用程序,如屏幕保护程序等, 因为这些软件不会取代合法付费的软件,用户甚至不将它们视作软件程序。另外,由于我们研究的是电脑套装软件,所以不包括作为服务销售的软件、不安装在电脑 上的软件,以及取代原来在本地机器上运行的软件的Web服务。

互联网实验室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电脑软件产品盗版率从2007年的56%降为47%,而国外机构商业软件联盟(BSA)刚刚公布的这一数字为80%。33%的反差不仅引发了调查双方的争论,也揭开了数据背后的利益之争。中国软件盗版率下降成共识

按照统计,2008年中国计算机的在用数量为1.0426亿台,盗版软件单机安装数量由2007年的1.30套下降为0.92套,下降了30%。按当年安装的应付费计算机软件套数计算,盗版率由2007年的56%下降为47%。

根据报告中的解释,盗版率是指按照盗版软件安装套数,相对于应付费软件与全部软件的安装总套数计算出的比率,盗版率可以反映出软件盗版行为的普遍程度。

该报告还显示,2008年软件产业销售额达7573亿元。其中软件产品销售额3166亿元,占42%,同比增长32%。盗版软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上一年下降了6%,相对于软件产业的价值盗版率由2007年的20%下降到了15%,相对于软件产品的价值盗版率由2007年的41%下降为29%。

而在这一数据出台前不久,5月12日,BSA则公布了其第六次年度全球PC软件盗版研究报告,该报告称中国软件盗版率为80%,比2008年下降了2%,而全球软件盗版率为41%。盗版已成少数厂商垄断的工具针对BSA给出的数据,国内调查机构互联网实验室公开表示,这个所谓的“80%”存在概念误导、方法错误、数据局限等三大严重缺陷。

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更是把目前盗版问题集中在极少数的厂商身上,他表示:“他们要维持高价格,要维持原来旧有的商业模式,不转变商业模式、不降价,所以造成少数软件很高的盗版率。”据记者调查发现,一张Office 2003中文专业版盗版光盘只要10块钱,而正版当时在代理商的报价是3800元。又如,一个正版的电脑游戏数千元,而盗版的叫价仅有二三十元;另外,国外普通的管理软件报价,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令人望而却步。价格的巨大差距,对购买力普遍低下的国内消费者或是用户单位来说,盗版诱惑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盗版至今屡禁不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软件商自身一方面喊打假,一方面却“投鼠忌器”,没有真正完全采取有效措施打击盗版的行动。有专家指出,盗版不仅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同时也是竞争策略。适度的盗版能帮助软件垄断巨头打击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微软为例,一方面盗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微软的推广,可以扩大微软的知名度,从而带来更多的网络流量、市场份额;一方面,微软有实力承受因盗版的部分损失,而大多数软件商却无法担当,从而败下阵被淘汰。知识产权未来将是双刃剑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想让盗版下降,就必须降低正版软件的价格,多做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软件商可通过运用薄利多销策略、降低用户的综合使用成本来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但也有一些大软件公司垄断市场,拼命维护自身最大利益,以保护知识产权名义哄抬“物价”、反对共享。

方兴东表示,越来越多的软件通过互联网下载,免费提供给使用者,获得巨量用户群,再通过长尾效应获得盈利。目前,软件产品向服务的转型已经是一个绝对的主流,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免费和共享软件留有后门并推送广告的行为是软件业规则的问题,需要在一个限度内合理合法地执行,但总体上看这个模式不会有问题。有关专家也指出,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一种游戏规则,我国作为“后来者”,遵守相关约定自然责无旁贷。但从本质而言,知识产权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过度保护即为垄断,何况这个垄断的“主语”,是已赚得盆满钵满的国外厂商。所以,与其为一个数字而锱铢必较,不如放眼长远,着力培养本土的创新能力,并且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

中国盗版软件比例高达95%?(新浪科技注:去年BSA发布的中国盗版率为93%)在昨天(18日)的2005《财富》全球论坛上,中国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表示,《财富》杂志国际编辑罗伯特.福瑞德曼先生提供的上述数据是不正确的。

“中国政府已做得够多”“假冒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辉瑞制药公司副董事长杰弗瑞-肯德勒先生向王景川询问,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已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景川表示,即使是那些建立知识产权制度长达数百年的国家,他们也难以保证自己不存在侵权问题。王景川以美国软件联盟近期委托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为例,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全世界销售的软件中,盗版软件的比例大体占36%左右,其中美国大约占24%。

王景川明确反对罗伯特-福瑞德曼关于“中国销售盗版软件比例达到了95%”这一说法后表示:“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确的,那么中国软件产业将占中国GDP8%以上,这超过了中国整个信息产业的全部产值,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副研究员唐广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政府已做得够多了。在发达国家,政府是不负责打击盗版的!”唐广良进一步解释说,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依靠权利人自己去保护,而政府只负责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国外,保护知识产权是权利人的责任,更是义务,因为权利人若不去维护,导致社会公众因分不清产品真假而受到损害,权利人将要承担责任。“我认为,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WTO的基本原则一致的法律,尽到了政府的职责。而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更多行动保护知识产权,这将破坏中国的法律进程。”

中国创新:司法与行政并行

美国电影协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克利克曼认为,世界电影行业每年只能在中国推出20部产品,这是缺少市场准入的问题。

本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赵武,他不同意丹-克利克曼的市场准入问题的说法。他说,目前进口影片分为分账式和买断式两种方式,而每年以分账式引进20部外国电影,这是WTO条款中的一项内容。“可以说这个数字是中国和众多国家商量后的结果,并不是中国政府自己制定的,所以我认为这种抱怨是没有道理的。”

赵武承认,目前家庭使用盗版DVD情况的确严重,但是95%的数字是言过其实。而电影的风格和制作场面等也会影响盗版情况,如需要电影院效果的《泰坦尼克》、《星球大战》等大场面影片,观众会倾向于到电影院观看;而讲故事性质的电影,观众就会选择盗版DVD在家观看。“据我估算,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在盗版出现后会下降70%。”赵武以2004年由紫禁城公司发行的《恋爱中的宝贝》的票房收入为例:2月14日首映的票房收入是600万元;当日19时30分在河北地区发现了盗版光盘后,第二日的票房暴跌至200万元以下。赵武称,我国政府已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希望政府打击的力度更大一些。而王景川更是表示,中国除了已经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体系,还创造性地走了一条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工作机制。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知识产权的犯罪人可以判处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据我所知,这个量刑的标准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我个人认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政府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立场十分坚定。但是仅靠政府的作为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它需要提升整体国民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王景川说。

聚焦市场热点:是谁在催生盗版?

价值1998元的XP专业版3块钱能买到,标价4万元的3D MAX

你只需花10元——于是有人说中国盗版率高达95%,也有人说是92%。在争执3%的数差之后,相关人士承认了国内的高盗版率的同时,也对消息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给出质疑与否定。因为不管是百分之几,我们在面对国内这个“高盗版率”的现实的同时,都要问一下:“谁制造了今天的盗版现状?”有一句话叫做“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用在盗版现象上也同样适用。因为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所以有存在盗版的结果就一定有滋生盗版的原因。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盗版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需要方方面面因素才能出现的结果。

一、正版需要盗版?

如果要给这句话一个支点,那就是“普及”两个字,而为普及正版却鼓励盗版的典型代表就是——微软。微软的成功是和盗版分不开的,没有这么大的盗版普及率,就没有Windows系统今天的知名度,这是连盖茨都无法否认的。因此,这一“正版普及法则”被后来的许多正版者纷纷效仿。

在这里我们不去研究以共享和免费方式传播的“个人软件”,重点研究一下象微软这一类的大软件公司是如何明暗结合宣传自己的。对于这些已经具备一定市场认知的这些行业“大佬们”,“明宣传”的方式首先是“优惠”和“免费”,其次是“升级”,然后是“暗”的宣传方式。

在这里需要提到“家贼难防”这个词,但有时候在“盗版界”这个词绝对是中性的。因为有些“家贼”的出现,就是正版制造者的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你用我的,让你知道我的产品,进而为我免费宣传。“暗宣传”能够帮我们解释为什么某些正版能够在软件上市前,从网上找到下载。同理,盗版CD为什么能先于正版光盘面世也是此解。

提到“暗宣传”我们也能很快想到P2P传输模式,尤其是BT下载,这也为正版者宣传自己的东西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例如最近的《星球大战前传3》为什么能提前在公映前,在网上出现未剪辑版本,就是因为“内鬼”的存在。我个人怀疑这可能也是一种宣传造势。

二、盗版销售只是在鼓励盗版!?这个不用我多说什么,销售盗版虽然有法律的震慑,但绝对是一个本小利大的买卖。

盗版销售者一方面赚取着“不劳而获”的利益,一方面损害着正版制造者该得的收益;但也从另一方面在帮正版者宣传普及着该产品。当然我不是鼓励盗版才这么说。但我绝对相信没有盗版,正版的3D MAX会让所有中国个人用户忍痛割爱。毕竟那个软件的售价单位是万元。

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次相关行业打击盗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结果是不了了之。这里面除了现在打击盗版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以外,更多的是盗版真的在不小的程度上帮助正版产品提高了知名度,这种作用在影音娱乐界表现尤为突出。 网上泛滥的BT下载

三、最终用户不只在支持盗版!?我们又要提到消费能力了,因为这是中国用户使用盗版率高的根本原因,当然也不用我做过多分析。在中国,使用正版和使用盗版在相应的服务上没有太多本质区别。例如售后服务的拖拉和推诿,这让很多人对花大笔银子买正版却买不到相应的服务感到失望。从而助长人们放弃正版的想法。同样重要的,就是盗版有的BUG正版同样有。就拿Windows来说,除了正版有了验证后的微软认可,在升级和关键更新上和正版几乎没有区别,这也给人一个使用盗版的理由。

对于国内的用户“消受不起正版”的一声叹息,不知道正版者有谁真的同情过?高昂的正版价格

这篇文章绝对不是鼓励盗版。但纵观现状,我不知道如果真的完全杜绝了盗版,而正版保持现状,我们还能用的起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不光说明了盗版能蚕毁正版,也说明了如果正版不在实际的消费行情下,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就会自行断送在市场中。

全球软件盗版规模达9100万美元 微软很受伤

7月27日消息,据加拿大Gieschen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全球软件盗版规模达9100万美元,与去年12月相比增长13%。而国际互联网恰恰助长了软件盗版趋势的蔓延。

据CNET报道,6月份,全球娱乐媒介和软件的盗版规模达到9100万美元,与去年12月相比增长13%。在所有假冒伪劣产品中,软件盗版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金融造假,如货币、支票、信用卡、公债券及汇票等,其总计造假规模为5.09亿美元。

调查发现,微软产品备受造假者青睐。在IT类造假产品中,微软产品排名第一;在全部造假产品中,微软产品排名第二,位于耐克之后。

另外,国际互联网还助长了盗版趋势的蔓延,有13%的假冒伪劣产品是通过垃圾邮件、在线拍卖、网络零售店及其他互联网工具销售出去的。而BT等文件共享技术也滋生了盗版软件、音乐、电影和电子书的传播。

在盗版软件愈演愈烈的同时,计算机硬件盗版却有所收敛。在去年12月,计算机设备的盗版规模为1140万美元,而今年6月份,只发生两起硬件造假事件。按国家划分,今年6月美国的盗版情况最为严重,没收的盗版产品和损失规模达到8700万美元;韩国位居第二,没收产品和损失规模为800万美元,英国排名第五,造假规模为300万美元。

独家访谈:反盗版联盟称期待对网络盗版加强监管ZDNet软件频道2009-01-08作者: | 搜狐IT 本文关键词:

【搜狐IT消息】1月4日消息,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版权销售经理么晓宁女士、北京春秋院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吕建民先生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今天下午做客搜狐,就“反盗版联盟”、网络视频版权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盗版已成为视频网站的生存方式

么晓宁表示,2006年,在对盗版处理还没相对成熟的时候,遭受盗版冲击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在影片上映头两天网络上相对来说还干净一点,但是到了第三天和第五天的时候,那网上就特别多。我们半夜都会上网去查,有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紧张,经常是凌晨3点钟,同事甚至是老板打电话说网络上有全片,这个对票房危害太大了。想想自己的工作做到哪了,觉得压力特别大,每次都是非常的紧张。”

春秋院线总经理吕建民表示现在的视频网站非常“明目张胆”,同时,视频网站为了让盗版内容能存活更长的时间,选择在节假日期间上传视频。“我们的片子在08年10月1号被盗,我们一直到了10月8号才可以做取证,要不然他可以不认帐,这样时间最少一周才能够下来,这样下来以后菜都黄了。”吕建民举例说。两位版权方代表表示,视频网站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而现在,盗版成为了他们的生存方式。 访谈现场

目前的最大问题是赔偿问题么晓宁表示,目前版权方和视频网站的最大矛盾是赔偿金额的问题。“目前,在国内视频维权的案件中,赔偿额度最高是只有20万,而制作方制作一部新片的成本就要上千万。”据么晓宁介绍,此前在处理版权问题上,最大的问题是取证问题,目前,取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最大的问题转化成了赔偿问题。 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版权销售经理么晓宁吕建民更是表示,“现在起诉上传盗版视频网站获得的收入还不够诉讼费。”

么晓宁和吕建民同时表示,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提供证明赔偿金额的证据。“国外盗版是惩罚性的,罚到你倾家荡产。而在中国是补偿性的,比如说你损失多少?我说我应该正常票房是一千万,那他会说你凭什么说是这个数?”吕建民表示版权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司法机构无法认定损失金额,进而无法确定赔偿金额。所以,么晓宁非常无奈的说,“因为拿不出相关数据,那就是干倒霉。”期待政府加强对视频监管的执行吕建民表示,版权方只希望政府把现有的政策利用好、执行好。“既然政府对视频网站实施了牌照制度,那就应该坚决打击没有牌照的非法视频网站。此外,已经获得视频牌照的企业,应该洁身自好,对得起政府对你的信任和对得起这张牌。”

北京春秋院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民么晓宁希望政府对网络盗版视频能有明确的态度。“政府既然能清除网络上的低俗信息,也一定能清除网络上的盗版视频,关键是政府对网络盗版视频还没有明确的态度。”专家:视频网站采用盗版方式不是长久之计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表示,视频网站疯狂成长的心态导致了他们纷纷以盗版作为生存方式,但盗版不可能是一个长方。尽管通过盗版可以提供视频网站的流量,但一个盗版肆虐的视频网站是不可能获得广告主信任的,未来的融资和上市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同时,吕本富表示,版权方和视频网站应该构建一个比较好的

利益生态链,只有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

软件盗版和中国游戏产业2007-09-18 08:37中国的游戏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在中国内地的玩家数远远高于任何一个国家,其普及程度及受众面也是高位运行的,可以说网络游戏业正在成为整个IT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这种表相迷惑了很多人,而往往忽略了中国游戏产业面临的重重危机。

去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规模达到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1%。而单机游戏市场总额仅为2亿元人民币,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单机游戏已经在中国被完全边缘化,每年新出的游戏也少的可怜,这和国际游戏市场有着非常强烈的对比。

去年,美国视频游戏(电视游戏)硬件、软件及相关设备的零售收入再创新高,达105亿美元。全球视频游戏销售额激增至182亿美元。而相反的是全球网络游戏市场收入却低了很多,全球只有20多亿美元。其中韩国为亚太区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则居次。

中国人喜欢玩网络游戏而不喜欢单机游戏甚至是视频游戏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至少我自己玩到的很多视频游戏如真三国无双、实况足球、寂静岭、ICO、横冲直撞等等,都是极为经典的视频游戏,就其可玩性而言,目前我还没有见到同等水平的网络游戏。那么为什么单机游戏(视频游戏)在中国就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中国的单机游戏软件也曾经有过一段创业史,那时不少个人作坊式的小公司都希望能通过开发单机游戏来获得盈利,不过无一例外,全部都遭到了失败。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在中国制作单机游戏软件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计划,因为游戏的用户是个人,游戏的价格需要控制的很低,而游戏软件的开发成本又不少,最为糟糕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购买正版的游戏,人们更乐衷于玩盗版游戏,因此单机游戏公司的失败是注定的,没有收入,靠什么来继续开发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盗版用户自己挥刀杀死了中国的单机游戏开发公司。今日的中国已经没有一家单机游戏的开发厂商,所有的游戏几乎都转到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实际上挽救了中国游戏厂商的命,网络游戏从设计上就天生就不怕盗版,因为其在单机模式下玩不了,必须连接到服务商的服务器上才能玩,这也就从技术上杜绝了盗版,按照玩游戏的时间进行收费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盈利,因此,尽管网络游戏的类型单一,且在国外市场不太大,但是所有的中国游戏厂商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网络游戏的怀抱。

其实这也是一种悲哀:中国人喜欢盗版,乐于盗版,盗版业在中国,绝对是很大的产业,已经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音乐、影视、书籍等,不一而足。这个产业每年的产权和利润,可能无法准确统计,但肯定不是小数目。可是盗版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是零而是负数。因为盗版,毁掉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公司,好的行业的现象,并不鲜见,单机游戏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中国游戏玩家,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想玩好游戏的话,或者喜欢某个软件,就应该购买正版以支持国内的开发厂商,使得开发商能够盈利并且继续开发更好的游戏和软件,如果贪图便宜购买盗版,那么你就需要努力学习英文和日文,以便以后有能力玩国外的盗版游戏软件,因为国内游戏厂商全都倒闭了,中文游戏的盗版也就不存在了。实际上是玩家自己消灭的游戏业的盗版,也消灭了中国游戏开发商,这个结果是一个双输的结果。盗版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盗版,中国每年在进口软件、影音产品方面的消耗的外汇,足以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没有盗版,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是完全另外一种前景:至少能培养孕育数家大型的软件龙头企业,国产软件业的发展远远好于现在的状况,单机游戏和视频游戏将得到长足发展,游戏开发业可以走向国际市场。唱片公司和娱乐产业将日益发展壮大,出售唱片的巨额收入将使得国内演艺业新星辈出。当然,这些想象目前看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盗版的存在将是摆在这些产业前的一个拦路虎。单机游戏已经壮烈牺牲来,下一个会是谁呢?恐怕是软件业和娱乐音像业。

目前国内软件的盗版已经成为软件开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国内的个人软件开发者,面临的道路也有几条。下策是转行,不继续做软件,去做其他行业。中策是留守,但是选择不易被盗版的市场进行开发,例如网络游戏、企业管理软件等等。上策是出走,放弃中文市场,进入美国市场,制作符合美国市场需求的英文软件,这方面的先驱者周奕在2002年就仅仅依靠MP3 CD Maker这样一套简单的音乐转换软件,实现了月收入超过5万美元。对于音乐和软件也是一样道理,尽管去百度下载MP3盗版音乐和盗版软件吧,会有报应的,这个报应会结结实实的落在最终用户

自己身上,这不,现在就已经有不少报应来了,几乎所有的中文共享软件都在捆绑流氓插件,最终用户在指责哪些捆绑流氓软件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以前的行为呢?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盗版也许利大于弊,政府可以对盗版持相对宽容的态度。但中国要进一步发展,从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业,尊重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利润已经非常的薄,行业风险却不小。21世纪的国家经济竞争,一是资源的竞争,二是科技的竞争。中国虽然地大但物并不博(人均摊薄),不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不仅不利于本国的技术进步,也难以吸引到国外高科技的注入。美国是被盗版最多和因此损失最多的国家,但这并不影响美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中国已经失去了一次软件业发展的黄金机会,如果在努力扶持软件等产业的同时,不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盗版,中国将进一步拉大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荆棘路,中国政府应该痛下决心,好好的对盗版进行彻底地打击了。通过实行类似香港的那种严厉的反盗版法律(比如购买盗版者将处以高额罚款并可能入狱),相信彻底摧毁盗版及其相关行业应该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参考文章:打击软件盗版的十大误区连邦软件公司 李儒雄

编者按:2001年4月1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新条例生效,其中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界定得更加明确,譬如,一套正版软件同时安装在多台电脑上属侵权行为;在正常商业行为中,不论雇主还是雇员,使用盗版软件及其他盗版物品均属违法,后果可导致入狱等。这个新条例的颁布,预示着软件盗版的坚冰出现了解冻的征兆。我国即将加入WTO,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版权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官方展开真正的、富有实效的版权保护行动的发令枪。而在6月28~30日举行的庆祝中央“18号文件”(《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颁布和实施一周年的系列活动上,有关领导部门也对中国的软件产业寄予了厚望,并承诺进一步改善中国软件产业环境。那么,目前大陆的软件盗版现象有什么新的变化?本土的软件企业是否已从打击盗版的活动中受益?为了更清楚地、全面地了解中国软件盗版市场的情况,认清在反软件盗版问题上存在的误区,本栏目特邀请了连邦公司总裁李儒雄先生对目前国内在打击软件盗版上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中国做软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市场环境太差,盗版现象十分猖獗。盗版这个老大难问题让所有开发和销售正版软件的企业都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打击盗版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目前社会上对于打击软件盗版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笔者仅根据自己在业内工作的切身体会,列举十条供大家参考。

打击盗版最受益的是国外软件厂商根据连邦公司的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软件至少有60%是国内软件企业的产品,而国外软件不到40%,因而在国内软件市场上,国内企业的销售额会占整个软件销售额的70%以上,打击软件盗版无疑会使更多的国内软件企业受益。其实,对于微软等国外大企业而言,中国市场只是它们全球市场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不到1%或者2%);而对于尚无力开拓国际市场、系生存与发展全部于国内市场的本土企业而言,丢失了国内市场就等于缴械,等于死亡。前几年通过连邦公司销售软件的国内厂商有600多家,现在倒下了一大半,仅剩不到200家,这除了企业兼并、改变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与盗版现象这几年愈来愈猖獗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打击盗版,国内厂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外软件厂商凭借资本和在其他地区市场上的优势,对软件盗版持一定的放任态度。因为盗版在中国市场盛行并不能给它们带来致命的伤害,反倒会毁了中国自己的民族软件产业。微软们挺到中国加入WTO后可以尽情享受中国政府打击盗版的成果,而大多数本土企业却很可能挺不到那一天。据悉,比尔•盖茨就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让他们(中国人)盗去吧”。盗下去的结果是总有一天我们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惜很多政府官员却认为中国的软件盗版是盗外国人的版,打击盗版会让国外厂商受益,对提升国内软件企业的市场空间微不足道。之所以持有这种观点,可能与他们对中国软件市场了解不够有关。殊不知中国的软件市场,对外国公司来说,即使是全部为正版,也只是增加1%左右的营业额和利润,只能算锦上添花,但对于中国的软件企业来说,则意味着全部,意味着雪中送炭。如果大部分市场被盗版占住了,国内的软件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中国如果任盗版泛滥,那等待中国软件企业的必然是前仆后继的死亡。

个人用户是打击盗版的重点

如果主要是个人用户使用盗版软件,那么中国软件市场的情况不会像今天这样糟糕。中国盗版所导致产业危机的根源恰恰在于机构用户盗版,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构使用盗版——它对软件产业的危害要大大超过个人用户。例如,某知名电信企业拥有1万多名员工,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但是用于购买软件的钱每年不到200万元;如果使用正版软件的话,即使只安装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和日常的办公软件,平均一台电脑一年至少也需要2000元购买软件,那该企业每年的软件支出至少也应该是2000万元;中国的广告和图文处理公司多达几十万家,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利用盗版的图形图像软件制作广告、图像获取高额报酬;对于政府机构及其他财政拨款单位,其使用盗版软件的现象同样也十分严重。业界人士认为,打击盗版、维护正版的重点应放在赢利机构和政府机构上。要采取政府采购、行政处罚等措施保证这些机构尽快大面积地使用正版软件,这样即使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只有一半用上正版软件,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也会增长3~5倍。中短期目标是要达到较高的正版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使用软件的正版率要低于5%。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要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软件市场达到20%~30%的正版率,正版软件市场就要比现在增长10倍以上,软件市场环境将发生本质的改观,本土软件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将明显好转。

打击盗版就像铲除腐败等许多艰苦而又必须解决的事情一样,需要脚踏实地,不可能一蹴而就,套句俗话,就是要“逐步正版化”。但是,打击盗版一定要能不断地前进,比如今年的正版率比去年高一点、明年又比今年高一点,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年比一年看不出什么进步。在中国实现20%~30%的正版率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政府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软件产业的同仁齐心协力,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正版软件的价格太高提起正版软件的价格,人们总是说价格偏高,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现在市场上,28元钱一套的正版软件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低到9.9元钱。但是,这些软件的盗版还是满天飞。事实上,同样一款游戏软件,在中国大陆卖50元人民币,在中国台湾省卖300元台币,在美国卖50美元,这样一比就可以知道,中国软件市场的定价已经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收入差距因素。产品价格的高低只有与正常的开发生产成本相比才有意义,正版价格再低也低不过盗版,因为相对于前者投入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成本,后者几乎是零成本。对于那些将盗版软件的市场泛滥归罪于正版软件价格高的人,笔者不得不呼吁“千万别怪国内软件企业的正版价太高”,因为已经有太多的软件企业连维持生存的资金都拿不回来而关门倒闭,正版软件的价格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盗版泛滥是因为中国的法制不健全

事实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是较为健全的。在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刑法》中,专门辟有一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也就是说从立法上而言,我们采取了所能采取的最严厉的措施——刑事制裁来保护知识产权;另外,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基本民事法规中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而且,我们不但有统一的《著作权法》,还有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关键的问题在于执法。仅就行政执法而言,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工商局等诸多部门都承担了部分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但是“政出多门”这种中国行政的通病事实上造就了没有哪个部门真正负全责,执法不严的状况令人堪忧。执法不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在有些地方,当地政府竟然成了软件盗版“产业”的保护伞,盗版已经造就了独特的利益集团,而腐败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是打击盗版的最大障碍。

盗版从业人员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笔者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不止一次地呼吁:盗版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不要以为只有街上或者电子市场里晃悠的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兄弟才是盗版的从业人员,他们只不过是为经销商、制造商牟利的盗版销售终端,是他们的同盟军,只能拿到极为低廉的回报。伤害整个民族软件产业的不是这些勉强糊口的农民兄弟,而是雇用他们的经销商、制造商。

盗版业除了它的名字有点难听之外,它的运营事实上严格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律和体系去运作。盗版业是有组织和严密的分工的,例如,北京某电脑市场的保安出面制止一些盗版软件贩卖商,结果事后有几十人冲击和砸破电脑市场的店铺柜台,防爆警察费了好大劲才将冲突平息下来。这件事充分说明盗版业内部是有组织的,其内部有着合理的分工,制造与销售分离,所以抓几个卖盗版光盘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抓出那些盗版软件的制造商和经销商、打击整个盗版产业链却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认识上纠正

以前认为盗版从业人员无组织、无规模的看法,正确对待打击盗版;

其次是必须反思中国打击盗版的策略和行为方式。这不是光靠警察抓几个卖盗版的人就可解决的,问题是要把那些制造商、经销商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成熟的策略和彻底的勇气,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

卖盗版的利润一定很低有不少人认为,卖盗版软件跟卖正版软件相比,其利润一定要低很多,事实却恰恰相反。显而易见,盗版软件主要的成本集中在压盘和销售两个环节,而恰恰是这两个环节的毛利率都要超过150%。压一张盗版光盘的成本大致是1元钱,出“厂”的价格至少是2.5元;而最终的销售价格每张盘至少是7~8元钱,毛利率都超过100%。按照马克思关于利润率和从业的著名论断,这么高的利润足以让从业者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了。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卖盗版软件不必承担像卖毒品一样的高风险,而可以轻松享受卖毒品一样的高利润。

所以真实的状况是,盗版正在以极高的利润摧毁正版,而且这个利润是基于正版为其支付的庞大研发与推广成本上的。只要打击生产环节就可以堵住盗版

软件的盗版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令人头疼的还在于消费(使用)环节。在一个单位内部,几十台甚至几百台电脑只买一套正版软件,这是“共用”形式的盗版;同时,互相之间借用软件在国内非常普遍,企业之间、个人使用者之间的借用十分频繁,正所谓“一张正版走天下”。国内的很多用户对此似乎很难理解,“我掏钱买了软件,难道连所有权都没有吗?我无权借给别人用吗?”是的,我们出钱购买的通常只是授权单机版的使用权,而并不享有该软件的所有权和复制权——也就是说你有权把买来的软件在一台机器上使用,而无权复制在多台电脑上使用,更不用说借给别人使用了。

除了借用和共用之外,网上下载也成为盗版的又一重要途径。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无疑为软件的非法复制提供了温床,现在能上网的人都基本上不去中关村买盗版了,而直接从网上“Download”(下载)了。这正是软件产品与传统物品在流通上最大的不同,例如,鳄鱼牌的皮带很好,仿制的也很多,但是你却不能免费从网上“Download”下一根皮带来。 另外,通过刻录光盘等形式的盗版在非法传播软件中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打击盗版软件的生产源头虽然相当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打击消费环节的盗版。买盗版软件也花钱了言下之意就是,我也为使用软件而付了钱,但这个买卖环节忽略了交易的正当性。盗版软件是一种事实上的盗窃行为,买盗版软件从实质上来讲是“买赃”。在国内,人们一般都清楚买赃或者替人销赃是要承担经济责任的,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却很少有舆论指出,买盗版软件也相当于买赃。买盗版软件的人越多,也就更刺激了盗版软件的生产。盗版促进了IT产业的发展随着本土软件企业的不断死亡、本土软件人才的流失、国际软件行业竞争的加剧,我们现在找出盗版有碍中国IT产业发展的证据比若干年前要容易得多。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他们身在软件企业外,但他们有可能是影响立法的学者或者影响执法的政府官员——还或多或少地认为,没有盗版,中国的IT产业不会有这么红火(虽然不是足够红火)。他们强调的主要理由是:如果没有盗版,大多数中国人还用不上Windows,用不上现在广为应用的各种工具软件,甚至会没有人买电脑。不得不指出的是,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的理由事实上只是对于现状的一个描述:中国有这么多人在使用盗版软件。他们没有注意到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没有盗版,中国本土会诞生一批强大的软件企业,市场上各类软件产品更加丰富,经过充分的竞争,中国人可以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既不像微软的产品那么高,也不像盗版软件那么低)选择、使用自己喜爱的正版软件。他们认为盗版软件促进了电脑知识的普及,但他们似乎没有看到因为盗版而导致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消亡,更没有看到因为盗版的泛滥,今后不会有企业开发中文版的软件,也就用不上中文版的软件了。也许有人说,盗版对正版也有一定的促销作用。笔者以从事正版软件销售、参与构建中国最早也是迄今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连锁组织的经验为依据,认为:即使盗版对正版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也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盗版对正版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打击了软件企业开发产品的积极性,而且堵死了软件开发商和销售商的现金流,成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一颗“毒瘤”。软件产业要向前发展,打击盗版刻不容缓。

第6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

知识产权111余甜2011210752

浅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盗版问题

摘要:“盗版”应该主指以赢利为目的,非法侵犯著作权人版权的行为或现象(并且往往是大批量的侵犯著作权)。软件具有开发工作量大、开发投资高,而复制容易、复制费用极低的特点。软件盗版现象层出不穷,下面是笔者对于软件盗版现象的一些理解。下面笔者将从什么是盗版,为什们盗版会猖狂,怎样解决软件盗版问题浅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盗版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盗版决绝盗版平衡

近年来计算机的推广使用,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计算机的工作离不开软件的控制指挥。为了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合理权益,鼓励软件的开发与流通,广泛持久地推动计算机的应用,需要对软件实施法律保护,禁止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而擅自复制、销售其软件的行为。许多国家都制订有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规。中国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规定,计算机软件是受法律保护的作品形式之一。1991年,中国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实施著作权法律保护作了具体规定。但由于软件具有开发工作量大、开发投资高,而复制容易、复制费用极低的特点。软件盗版现象层出不穷,下面是笔者对于软件盗版现象的一些理解。

一,什么是软件盗版

盗版也叫“海盗版”,原非法律术语,没有严格法律定义,笼统的使用盗版一词容易引起误解,“未经授权”并不等于“盗版”,最明显的如法律规定合理使用的情况,虽然“未经授权”,但是即不非法,也不侵权。在这一点上,1995年国家版权局通知题目中使用“不得使用非法复制的计算机软件”,到了正文中提法则为“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计算机软件”,实际上将两者划上了等号,也误导了一些人的理解。在国外,也存在着类似一些不甚严格的说法,如“Unauthorized copying of software is illegal,”“盗版”应该主指以赢利为目的,非法侵犯著作权人版权的行为或现象(并且往往是大批量的侵犯著作权)。从整个著作权保护视野看,盗版对象包括软件:(包括操作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地图、光盘以及电子图书等等。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数字技术引发了更多的盗版问题。

关于盗版,有反对也有赞同。有人认为,软件盗版不仅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业发展,也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是社会的毒瘤。也有赞同者,这些观点往往着眼于正版软件与盗版软件巨大的价格差,即从利益角度考虑,这在下文将作一些讨论。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法不责众”,法律可以看做是人们之间的契约,照理这种作为契约的法律应该反映人们的最大利益,但在现代社会,契约法理论的一些缺陷也受到了批评,现在很多法律制度的设计便是往往侧重一于保护某些利益集团,知识产权法表现得尤为突出。“法不责众”倒可以成为下文提及的最终软件用户减轻或免除责任的一个很好理由,但要以此理由来饶恕那些无视我们的法律进行猖獗的盗版行为的商人,无论是道义上还是法律上都将很难接受。

二,为什么会软件盗版

一个专业盗版者认为,盗版是指内容与正版相同,价格却惊人的低于正版的软件。正版软件价格是盗版软件的4—20倍,甚至更高

买盗版是素质问题还是需要问题?需要问题可能更加重要,在一些调查或讨论中,一些高学历的人同样声称他们喜欢用盗版,这大概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问题(虽然高学历与高素质不能划上等号,但学历与素质往往是成正比的)。更进一步讲,需要问题实质上就是利益问题。而利益问题却是一个复杂又值得探讨的问题,法律制度不可能偏激,法律和利益相

关联,法律制度必须考虑利益的平衡问题。

反对盗版的最大呼声来自产业界,最大的理由也是利益。盗版有损于产业界利益尤其是我国民族产业利益,这是不容否定的。2000年9月,在对国内2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后,一篇《中国软件产业社会环境调研报告》得出结论,中国软件产业最大障碍是盗版(占调查群的26%),在打击盗版喊了20年之后,盗版依旧是中国软件业头痛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已经拥有软件企业5000多家,2000年软件销售总额约200亿元,仅为国际市场的1%,而具有同样发展中国家背景的并且与中国同时起步的印度软件产业日前已经成为国际软件市场一个巨无霸。中国的盗版伊然已经形成一个规模,据统计,目前国产软件平均正版率不到5%。应该同意,目前国际上软件公司主要收益都是来自国外市场,国内盗版只能伤及皮毛,真正遭受打击的是民族软件。

使用盗版也是受利益的驱使。从“正版、盗版软件的需求统计”表可以看出,假设盗版价格不变,正版价格越高即正版软件和盗版软件的价格差越大,正版占有率就越低也即盗版越猖獗。正版软件价格的高昂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将会导致垄断的形成,但是从表中我们又发现正版软件的价格下降会大幅度增加市场需求,最终不会导致其利润减少。有没有必要对正版软件价格进行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面对知识产权产品,这种调控是否有效或有用在理论上值得考虑,实践中的可行性也值得怀疑。也正是基于政府对控制软件价格为力,同时又缺乏坚定的反垄断执法,使得一些软件商有了可乘之机,于是社会便从另一方向寻找出路——以猖獗的盗版现象制约软件商似乎有了以恶制恶的意味。但是这无疑又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使用盗版可能带来的危险一如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等将会给很多盗版软件使用者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据统计1999年盗版软件给世界人民带来120多亿美元的损失。同样,高价的正版软件又超出社会大众的承受能力,这也是一种社会不公。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和软件产业根据著作权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难道一定要靠高价来维持吗?这值得思考。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并不是要赋予知识产权产品高额价格,这种高额价格甚至连软件企业自己都无法解释。这不是知识产权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接近于垄断的高价面前,本文认为有必要借助于反垄断法(法规),但目前这一问题却不甚突出,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在打盗版上,其实,反盗版和适当控制正版软件价格一样重要,使用者的利益和软件企业的利益都与之相关。“反盗版”同时,我们有必要对软件高价进行反思。

三,如何解决盗版问题

如何解决盗版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1,政府加强打击盗版的力度。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规定,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条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二)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

(三)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

(四)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

(五)转让或者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的。

有前款第

(一)项或者第

(二)项行为的,可以并处每件100元或者货值金额5倍以

下的罚款;有前款第

(三)项、第

(四)项或者第

(五)项行为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由此可见法律对盗版软件已作出了规定,且具有惩罚性。那么如何才能让《条例》起到作用?笔者认为,政府要主动组织打击盗版,增大打击力度,并严惩盗版商贩,起到威慑作用。

2,正版软件商家降低正版软件的价格。

盗版软件猖狂的一个原因就是,正版软件太贵了,普通百姓用不起,而盗版软件便宜的市价则满足了普通百姓的需求,因此从商家来看,正版商家应当适当降低价格。

3,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有需求才有提供,盗版难以制止的一个原因是,存在购买盗版的消费者。因此,要杜绝盗版就要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再购买盗版,盗版商贩没有销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盗版。

总的来说,有下列四种利益需要考虑:版权人利益;盗版人利益;社会成员(指使用者、消费者)利益;产业利益(尤其是民族产业的利益)。前文已经提及,法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平衡器”。权利衡平是立法的一大原则,也是司法的一大原则,许多法律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出于利益平衡的目的,许多法律制度的诞生也是基于衡平原则。

从利益角度进行分析,是要强调法律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利益问题。首先,不能因为一种利益的需要来强烈呼吁做某事,利益平衡原则是知识产权法中最基本的原则。其次,对于软件价格的高昂的合理性是否值得怀疑?软件产业是否也应该进行反思?高价并不一定给他们带去最大利益。另外,正是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导致了合理使用制度的产生和著作权保护期限。“平衡精神是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动因,在现代社会,由于存在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多元选择,存在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在行使权利中一定程度上的对峙等现实,著作权法在实现其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作者及其他主体利益、实现社会公正等多重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各种可能相互冲突的因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是现代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

上一篇:大学生捐助感谢信下一篇:教师理论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