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网络素质提升平台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市民网络素质提升平台

浅谈城市管理中如何提升市民素质

摘 要: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城市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全体市民素质的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对如何提升市民素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提高

0 引言

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有序的环境秩序,而且市民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从谈起。可以说,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又可以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在逐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1 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的关系

城市由人而建,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力量。城市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日常行为活动的管理,市民素质越高,就越遵守城市管理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越有利于城市管理中各项政策的落实。同样,良好的城市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市民素质。一个城市的环境秩序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天安门广场,很少会有人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反之,在环境欠佳的小街镇上,人们往往会随手丢弃垃圾。因此可以看出,城市环境对人们行为有很大的影像作用。其次,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还依靠于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一个良好的城市管理机制,更有助于制约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2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提升市民素质的方法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比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质都还有待于提高,天津也不例外。提高城市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绝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提高工程,需要我们全体市民的共同长期努力。

2.1 加强城市管理宣传力度

要充分发挥宣传在引导舆论和传播文明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宣传相结合,坚持阶段性集中宣传和长期性日常宣传相结合,采取多形式,全方位、长时间连续进行宣传。重点强化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社区环境,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津城市民抛弃陋习,争做文明市民。通过宣传,使广大社会单位和广大市民熟知城市管理法规、城市文明手册等,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①广泛开展公益宣传进社区、进公园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行为意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广泛开展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争做文明市民进社区活动,加大倡导市民爱护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秩序、提升市民文明水平宣传活动,激发群众做文明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改变群众垃圾乱倒乱放、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不文明陋习,引导广大群众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卫生,遵守城市秩序等,真正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习惯。

②制作宣传展板张贴宣传画。要在城区主要干道、交通要道、重要节点和公园、广场、社区等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和宣传牌。同时,还要在火车车站、码头、公交站候车亭设置广告栏、宣传标语(牌)、LED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图说我的价值观”等宣传内容,让公益广告宣传深入到津城的每个角落,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道德文明宣传氛围。

③开展爱护城市环境秩序、做文明市民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市城管委协同市文明办、市教育委等,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小学生参加社区宣传实践互动,开展中小学生“爱护城市环境、争做津城文明市民”争创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植物、低碳生活、遵纪守法、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习惯。利用板报、校刊、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和爱护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等宣传,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环保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普及城市管理规定等知识。要从全市所有中小学学生抓起,增强他们爱护城市环境、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等法律的意识,从而带动家长参与到爱护城市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的行动中来。

④借助于天津市的主要媒体,开办专题宣传节目。市、区电视台积极开展维护城市环境秩序、争做文明市民等城市管理宣传片的制作和播放。同时,要加大对“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优秀城市建设者”、“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等各行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引导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倡导城市文明生活,形成人人知法、守法,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风尚。发动各单位、社区要积极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指导手册、办专栏墙报等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⑤更好地利用新闻媒体在城市管理、环境秩序整治中的重要监督作用。不间断地对占路摆卖、沿街撒漏、乱堆乱放、马路烧烤、私搭乱建、损绿毁绿、随地吐痰、车窗抛物、饲养家禽、违章停车、横跨护栏、擅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曝光力度,警醒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和各项法律法规。

2.2 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良好的城市环境秩序给全体市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只有津城市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境秩序管理和维护中去,市民自我管理城市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增强,才能自觉参与维护城市的环境秩序。一要继续利用好“走进直播间”、“市容园林直通车”等媒体联系监督平台,广泛听取全市人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监督,及時弥补城市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和工作上的缺位;二要不断扩大招聘“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亲身参与到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城市的环境秩序的维护者的艰辛,从而能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爱护城市环境中去。

2.3 加大完善城市市政设施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标准化菜市场、早市及夜市的建设,为市民提供干净卫生的购物消费场所,减少乱摆乱卖,占路经营,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绿道、广场绿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老年活动室、城市家具等市政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方便、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做到疏堵结合,良性循环。让市民在享受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

2.4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从严管理和从严执法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保证。法不严,则不治。只有从严执法,才能让那些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市民接受法律的惩罚,才能减少那些不文明行为的滋长。只有加强对违反社会公德和不文明行为者的处罚力度,才能杜绝不文明行为产生,才能强化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2.5 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强化市民的法制意识

城市管理的进行,需要依靠一定的法律规范作为强制性的辅助手段,也会朝着法制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市民的法制意识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只有做好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才能把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一个市民心中,实现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

首先,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把公民需要遵守的社会准则用法律条纹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这种强制力的作用下,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约束,久而久之,约束作用就会深入市民内心,由内而外的自觉提高法制意识。 其次,向市民普及法律知识,让市民在了解法律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守法、护法、用法。

3 小结

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让城市因文明而发展,让城市因文明而进步,都需要较高的市民素质作为基础。我们只有努力做好以上这些工作,才能促进城市管理迈上新水平,城市文明素质提升到新高度。

参 考 文 献

[1] 李林林.以提高市民素质推动文明城市创新的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3(10).

[2] 陈正良.提升软实力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N].宁波日报,2010.

[3] 范力群,杨福军.提高市民素质 加强城市管理[J].新长征,1998(11).

作者:张忠贵

第2篇: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材料

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若干思考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要文明,首先市民要文明。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和现代化水平。市委提出,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泉州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按照市委的要求,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现代化新泉州奠定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组织开展了“活力泉州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实施五百工程”、“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文明交通与你同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我们的节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泉州人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爱拼敢赢、创新创造,热心公益、慈善互助,包容大气、豪爽仗义,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实现省级文明城市目标、高水平地办好全国农运会,为泉州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市民的文明素质、道德水准与建设现代化泉州、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不完全适应、有的完全不适应不协调。公仆意识

1不强、重情义、找熟人,办事有失公平公正,效率不高;市民意识淡薄,缺乏主人翁精神;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公交车上不让座;不遵守公共秩序,闯红灯、乱停车、不按道行驶,不有序排队;不爱护公共设施,践踏、破坏、偷窃公共设施时有发生;城市管理不到位,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占道经营,“牛皮癣”随处可见。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宣传教育引导不够广泛深入,内容形式不够灵活多样,针对性不强;市民法制意识淡薄,自律意识较差,突出“自我”;城市规模快速拓展,大批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缺乏市民意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还未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要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功能不配套,满足不了市民生活需求;日常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管。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树立现代城市理念 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现代城市理念,增强现代市民意识。倡导“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都是泉州形象”、“爱我泉州、建我泉州、美我泉州”的主人翁精神。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泉州城市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和惠女精神”,培育现代城市人品格,彰显泉州人“活、和、创、韧”、“爱拼敢赢”和包容大气的人文特质,形成昂扬向上的时代观念和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市民进行教育引导。党政机关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中,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破解熟人经济”等活动。要组织开展“认真履责,做好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勤勤恳恳工作,公平公正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在社会上起表率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软环境。广大市民要注重礼仪,“从自己做起”。要充分利用社会宣传、新闻宣传、辅导讲座、党校、干校、市民文明学校、德育课、网络互动交流、文艺巡演、知识竞赛、征文等宣传阵地和形式,广泛在党政机关干部、行业单位员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中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文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管好嘴、管好手、管好腿”做起,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以“有序排队”、“不闯红灯、各行其道”、“文明礼让斑马线”、“公交让座”等活动载体来规范文明行为。

注重道德实践体验 认真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爱祖国、爱福建、爱泉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百万大手牵小手”、“迈好青春门”、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市民、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受教育,不断增强爱国爱乡爱岗激情。要组织评选泉州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动更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要组织协调青年、妇女、老年人、社区、科普、卫生等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要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供优质志愿服务活动。要在“3〃5”、“12〃5”、春节、国庆等组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要开展“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要继续推进“欢乐泉州”进基层活动。活跃城乡文化活动,陶冶人们心灵情操,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要加大投入建设文体活动阵地。要组织高雅艺术、精品剧目展演、巡演、汇演,让人们欣赏、鉴赏、品赏;要组织文艺节目参赛、体育竞技活动,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出精品、出人才;要在区域、行业、社区等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得到锻炼教育与提升,增强集体荣誉感,培育团队精神,组织开展“社区和谐邻里节”;要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市民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让人们在小型分散、自发、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心情得到愉悦、身体得到放松、生活更加丰富,构建团结友爱、欢乐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加强城市日常管理 城市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管理到位。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利民惠民工程,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生活需求。同时要管理维护好公共设施。要加大“七项管理”力度,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突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的管理。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实施文明城市创建督查点评制度。探索处罚制度和手段,在教育劝导的基础上,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打造宣传舆论强势 要编印宣传资料发放到基层单位干部职工手中。要在城市出入口、城区重要路口路段、公交站亭、主干道、行业窗口单位设置大型公益宣传牌或公益广告;要在社区(小区)设置固定的文明创建宣传栏、公益宣传牌或电子诱导屏。要充分发挥新闻媒

体作用,在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泉州广播电台开辟创建文明城市专栏专题,对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宣传引导,关注热点难点加以互动交流,对存在问题和不文明行为加以曝光监督,刊播公益广告。要选择城市、农村、行业、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各类典型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进和谐。

第3篇: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

迁安市人民政府支工办公室

关于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

的实施方案

按照迁安市“三城”同创指挥部《关于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国辉、李忠同志在“三城”同创暨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工作总抓手,坚持教育、服务与管理并举,广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齐参与,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市民素质,为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奋力开启“三城”建设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契机,着力培养市民养成求知、善学的良好习惯,提升文化修养品位。

3、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重点加强市民文明礼仪教育,使广大

市民在衣、食、住、行和人际交往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重点是培育市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身体素质。

三、具体措施

围绕提升市民四大素质,具体开展好以下四项活动: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开展“爱我迁安”和“我为迁安增光彩”行动。通过宣传迁安的人文历史,挖掘提炼古今引以自豪的人和事,增强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迁安人爱迁安、爱故乡情怀。

2、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活动,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深入开展“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活动。推广读书节、读书心得征文、藏书比赛、好书推介等活动,进一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掀起热潮。

3、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开展文明劝导行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明劝导活动,使市民逐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进社区、上街头,引导市民在宾馆饭店、街头、广场等公共场所遵守文明礼仪,不在电梯里吸烟,不乱贴、不乱丢、不乱吐、不乱穿马路、不乱停车辆。

4、开展“健康快乐与我行”活动,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 增强市民心理素质。

开展“爱工作〃爱生活〃爱自己”主题活动,引导市民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良好心态。

第4篇: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对策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solutions to enhancing the qualities of the citize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Taking building up Dalian as an example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实物”的建设与“精神”的积淀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市民文化素质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并对于如何提升市民素质给出了方法。

关键词:城市化提升市民人文素质对策分析

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几年注定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的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成果有目共睹,然而也出现了过多注重“实物”的建设,而缺乏“精神”的积淀的现象。以城市建设水平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标准,以居民GDP的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缺位”与“越位”共现的情况,城市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没有实现同步提高。其带来的后果是: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和受益者的广大市民,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道德水平、社会风尚没有相应提升;作为城市化的标志和目的,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公共卫生、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科技创新、环境质量、文明习俗不能随之提高,进而导致市民素质无法与城市发展协调一致。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精神体现与品位特征,市民文化素质是城市直观、鲜活的“名片”,是城市文明的综合载体。市民的综合素养与文化内涵不仅是城市整体面貌的体现,也展现了城市的精神追求,对于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水平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市民人文素质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人,发展的主体也是人。即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又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城市之所以要发展, 1

其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使城市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水平同时得到逐步改善和提升,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城市化、现代化,使社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关键在于市民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自身的和谐,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素质促进和谐,和谐推动文明素质提高。要实现人与人自身的和谐,重点在于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市民文明素质程度越高,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城市社会就越和谐。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智慧动物,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包含爱与被爱,归属与领导)、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如果能达到这个高级阶段,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如果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仅仅体现在城市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没有文明素质内涵的提升,那么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将是残缺的,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化成功的范例揭示:一个国家或城市能够引进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实用的体制、良好的教育制度,但是却无法做到通过引进来提高人的素质。然而相反的是,如果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文明程度得到优化,将会对技术以及资金的引入起到促进的作用。人的素质提高不可能伴随城市化自然产生,应当组织多种要素持续建设、精心培育才会有所收获。但无论是城市的“实物”建设,还是城市的“精神”养成,都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品味特色以及建设思想理念。市民的素质培养将影响城市发展的走向,决定城市化建设的高度。

二、营造文明社会生态。

犹如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形成链条式的生态网,社会领域也会自成体系构建彼此影响的社会生态网。各种文化形式、道德素质、风俗习惯、历史传承构联成文化链或社会生态之网,市民素质要得以固化,形成常态,就应从营造文明生态做起,把文明环境建设作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社会基础,逐步提高市民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社会风尚,共享文明创建成果。要克服就事论事短期行为的思想,做到文明素质提高要凸现普及性,吸引最普通的市民参与进来。“群众性”是市民人文素质的生命力,它诞生于群众的迫切需求之中,成长于群众的积极拥护之下。如果将其贵族化、形式化、繁琐化,无疑就将断送它的合理性甚至生命。一定要放在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需求上。要把市民的要求作为出发点,把市民的期望作为第一选择,把市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文明素质提高活动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群众性文化活动因为其自发性强、传播面广、受益显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市民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促进文明社会氛围的形成。本着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原则,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送书、送文艺演出、送电影等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书法大赛、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经典歌曲大家唱、城乡艺术节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给市民展现自我的舞台。这些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的举办,能够有效地将传统的课堂教育、灌输式教育变为实践经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群众的文化素养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更新。

三、教育入手青年先行。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代表城市的未来,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继承者、发展者,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播者。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阶段因其学习能力与可塑性强,是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及行为习惯,对于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青少年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先做人才能做事。因而要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将育人立德良好地融入教学全过程。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注重从观念、意识、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行为规范、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生活礼仪及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文明素质教育,从“日行一善”、“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等基本活动做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重视启发性教学,加强实践育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与实践能力,让学习变为一种兴趣。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广泛开展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内容积极丰富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挥自身特长,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现如今,大连市每周都会进行公益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如“孝道与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倾听圣言,学会文化”、“圣贤智慧与现代生活”等等,但参与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可以适当有序地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参加,使之成为关注、促其成长的一个渠道。

四、通过具体的活动使文明追求变成现实表现。

概括而言,城市化就是“乡村都市化、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相

当多的市民是从农民转变而来的,在他们身上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知识欠缺,小农生产者意识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城市文明程度。要把建设文明城市作为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载体,通过经验交流、分类指导、培育典型、评选表彰等形式,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文明、处处文明、天天文明、终身文明”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基层单位、社区学校,加强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对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创建各类新型学习交流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高新技术,如:组织创立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社区文化交流论坛、城市建设规划论坛,开展网上课堂、实现远程教育等。让先进的学习方式与理念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以此激发广大市民自主学习、创新、接触先进科技文化的内在动力。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市民艺术素质培训工程、大连文化大讲堂、特色文化活动基地建设、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送戏下乡等成为市民最喜爱、参与度最高的活动。各类文艺演出、音乐会、讲座、广场文化交流活动、图书馆阅览成为丰富市民生活的寻常文化形式。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引进许多国内国外文艺团体的经典演出活动,如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俄罗斯老战士合唱团、朝鲜血海艺术团、平壤艺术团、通俗钢琴曲演奏大师理查德等等团体和个人,都不断进入大连市民的业余生活中,大大活跃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市民的艺术素质。有报道称:比较大连和某某直辖市的一次交响音乐会的观众表现后,认为大连的观众有艺术品位,素质令人敬佩。当然,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但是管窥一斑,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总之,从细微处着眼,全面展开日常化的各项有利于市民素质提升的各项活动,就会产生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的效果。

五、完善各种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市民素质提高不会一蹴而就,市民素质形成应当一劳永逸,代代相传。如果没有针对市民素质的制度约束,往往会造成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的混乱局面,甚至对市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后果。政府应健全推进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的工作机制,使之成为政府行为和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一个完善的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制度构架。健全和完善促进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的联动机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对各项工作的任务及目标进行分解布置,让各单位、部门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并良好配合,形成社会联动推进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的合力效果。健全和完善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高的服务机制,完善的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前提。群众性文化活动自发性强、传播面广、受益显著,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市民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净化心灵。发挥已有资源优势,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区县为依托,以村社为重点,以居民为对象,加强完善群众文化平台,提供市民文化服务,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真正做到“文化工作落地,文化活动乐民,文化受益惠民”。充分利用政府资助、社会捐助,按照市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的要求,建设集图书阅读、电影广播、文艺演出、科技教育、科普培训、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配备相关技术人员专职管理。政府行为的到位和有为将确保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工作的“生命之树”常青。

第5篇:市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使市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的新忻州相适应,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忻州、新市民、新形象”为主题,着力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为加快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思想塑造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坚持干部表率与机关先行相结合,坚持典型带动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媒体宣传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形成自主提高,齐抓共管,科学约束的良性运作机制和浓厚的社会人文氛围。

三、主要内容

立足忻州,科学定位,全面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身心健康素质。

1、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知忻州、爱忻州、兴忻州”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倡导市民养成“热爱科学文化、学习科学文化、运用科学文化”的良好习惯,培养市民具有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观念,旺盛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高品位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认知能力,较好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

3、提升市民民主法制素质。重点是增强广大市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增强民主意识,就是使广大市民具有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懂得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就是使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和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社会规则,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生活方式,作为一切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4、提升市民文明礼仪素质。重点是培养市民的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素质,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养成举止文雅、知礼重仪、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5、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重点是培养广大市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强健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和充沛的精力。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具体措施

围绕提升市民五大素质,具体开展好以下五项活动:

1、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单位、爱家庭”系列活动,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拓展有效载体,加强宣传推广,全方位提升广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开展“看革命影片,唱革命歌曲,读革命书籍,游红色景点,谈红色感想”系列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市民观看《开国大典》、《长征》、《建国大业》等革命影片;组织市民传唱《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组织市民阅读《红岩》、《保卫延安》、《吕梁英雄传》等革命书籍;组织市民游览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白求恩模范病室、徐向前故居、薄一波故居、续范亭纪念堂等红色景点;组织市民开展“红色记忆大家谈”主题活动。

二是开展“读地域文化读本,看忻州展示中心,游忻州秀美山河”系列活动,增强市民热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市民阅读《山·河·关》、《仰望三关》等地域文化读本;组织市民参观忻州展示中心;组织开展“忻州人游忻州”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市民了解忻州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开展“故乡情、故乡人、故乡事”主题征文活动,激发市民“热爱忻州、建设忻州、美化忻州”的情感。

三是开展“做表率、讲奉献、比贡献”系列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机关继续引深争做“真抓实干、清正廉洁、顾全大局、良风美德、努力学习”的“五个表率”系列活动,记好、用好“心清、身正、行廉、任贤、善谋、勤勉、敏事、惩恶、有容、忠诚”十句话、二十个字,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素质;在全市开展“我的岗位与和谐忻州”、“我的岗位与忻州发展”主题大讨论,选树行业标兵,开展“感动忻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掀起一场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孝老爱幼、关爱亲人”系列活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家爱我,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倡导市民从琐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弘扬传统美德,共享幸福生活。

2、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活动,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广大市民中倡导学习,加强学习,推动学习。

一是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继续举办“忻州大讲堂”、“千人理论大培训”等学习培训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是广泛开展科学知识讲座,举办广场科普图片展、学校科普画廊、社区科普茶座、电视科普知识竞赛,着力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强化市民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意识,引导市民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形成健康风气和良好生活氛围。

三是开办“市民学校”,针对不同行业(岗位)、不同人群,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学习,增强市民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和顺应时代发展等综合竞争能力。

3、开展“知法用法、执法护法”活动,提升市民民主法制素质

一是开展宪法、物权法、行政诉讼法及城市管理规章等与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市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以法维权的能力。在广大市民中开展“我知法、我守法、我用法”主题活动。

二是在执法领域开展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宣传教育,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在全市执法人员中开展“我执法、我懂法、我护法”主题活动。

三是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即进一步完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道路车速控制设施、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施工道路交通组织与安全防护设施。

4、开展“文明卫生、文明语言、文明交通、文明行为”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礼仪素质

一是开展文明礼仪知识万人“学”活动。组织文明单位负责人举办“文明礼仪大培训”活动,提高文明礼仪水平;编写《忻州市民素质提升读本》,进行广泛宣传教育;组建文明礼仪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讲,推出文明礼仪系列讲座,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增强礼仪学习和宣传的互动性。

二是开展文明礼仪常识万人“谈”活动。在全市机关、大中型企业、大中小学校、窗口行业、服务单位和来忻创业者、个体经营户等各个层面,举行文明礼仪大讨论;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由市各系统和各县(市、区)推荐代表队参加全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文明礼仪演讲比赛。

三是开展文明礼仪实践万人“行”活动。结合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在机关干部中抓好文明言行、公务接待等公务礼仪实践活动。在公路、交警、城管、税务、通信、工商、运营等行业窗口单位中要率先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岗”、“文明服务、文明执法先进集体和个人”、“文明经营户”、“诚信经营户”等争创活动。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民工学校等途径,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广大市民中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演讲比赛,开展“遇错我纠,遇污我洁,遇乱我治”市民竞赛活动。

四是开展文明礼仪言行万人“评”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的优势,组织查找市民最厌恶的不文明行为,发动市民查找陋习,征集革除陋习的“金点子”。

五是开展文明礼仪电影(剧目)万场“演”活动。面向社区、面向群众,组织万场电影、戏曲、小品等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社区文艺汇演活动;继续举办“清明·我们的节日”、“中秋·月满情圆”等文艺演出活动。

5、开展“健康快乐与我行”活动,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

一是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在全市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环城越野、拔河、摔跤等群众性的体育竞技项目,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在社区开设“运动健身俱乐部”,大力开展医疗卫生、身心健康、体育健身等知识的普及;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

二是增强市民心理素质。在学校、社区、机关等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点,对有心理障碍的市民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在网上开设心理交流互动平台,搭建心理沟通的桥梁;开展“爱工作·爱生活·爱自己”主题活动,引导市民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良好心态。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序提高广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形成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城市形象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要着力改善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影剧院、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秩序和卫生环境。实现软实力与硬环境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市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29日-2011年7月7日)

一是召开全市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二是各级各部门制订出本部门本单位的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宣传,在全市营造行动声势。

2、大力实施阶段(2011年7月8日-2011年5月1日)

一是各级各部门根据工作重点,部署安排好工作任务。二是根据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工作。三是把握部门行业特点,积极开展各项具体活动。

3、集中攻坚阶段(2011年5月2日-2011年6月2日)

一是部门联合行动,掀起活动高潮。二是针对焦点、难题,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三是清除死角,将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

4、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6月3日-2011年6月21日)

一是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整改问题。二是根据市委、政府要求和群众反映,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提升工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市民素质提升行动长抓不懈。

5、检查评比阶段(2011年6月22日—2011年6月29日)

一是评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隆重表彰。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在全市掀起学先进、当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五、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把提升市民素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属地和管辖范围,对本地本部门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负全责,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主管领导、主管处室,实行专人负责。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根据分工要求,结合工作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达到最好效果。

3、明确细则,完善制度。提升市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来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确保各种行政规章、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4、舆论先行,强化监督。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手段与宣传内容,开展舆论监督,结合自身特点,长期开设专栏、专题节目,传播文明知识、颂扬文明行为、评议不文明现象。在城市主要街区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宣传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监督和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5、总结表彰,巩固提高。市委宣传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主动掌握各相关部门市民素质提升工作动态,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总结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成立市民文明素质巡访团,对在城市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窗口单位的服务状况,进行明察暗访、量化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将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成效,纳入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考核,作为干部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作为部门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6篇:合肥市民素质培育和提升调研报告

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能否文明和谐进步。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人文素养,增强合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市委宣传部开展了“合肥市民素质培育和提升”专题研究。调研组先后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机关进行了调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在基本摸清了现状、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调研组就进一步加强改进市民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课题所涉市民素质,是指合肥市民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以及遵守公共秩序、参与公益行动等情况,不涉及市民的文化、科技、法律及健康等其他素养。

一、“十一五”时期合肥市民素质教育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创新理念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覆盖广泛、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市民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事、讲道德、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五年间,我市先后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省首届“文明城市”等荣誉,共有6人获得全国全省“道德模范”称号、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充分展现了合肥人民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注重以文化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加强文化引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领群众的审美情趣,培育城市的文化品位。成功举办四届“文博会”,引进品类繁多的高端文化精品,开展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提升了合肥文化的影响力。开展“书香庐州

文化合肥”、合唱节、“走向文明”巡演、“百场文艺下基层”等大型文化活动及“新春文化庙会”、“幸福家园广场文化周”、农民工卡拉OK大赛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强化城市的文化熏陶。“农家书屋”遍布城乡,593家农家书屋已成为新时期农民的“大学堂”。二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出台《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坚持打防并举,疏堵结合,依法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全面加强网吧监管,加大网上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5万多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占全省总数一半以上。举办了广玉兰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评选“首届十佳美德少年”,建立了一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室。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在荧屏声屏积极推介健康向上的影视节目,2010年播出优秀动画节目500多小时。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0件实事,推进文博图等公益性教育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突出工作重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显著提升。抓住影响公共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从行为细节入手,推进行为革命,革除市民陋习,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首次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成功跻身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实现重大

突破。一是开展整治“四乱”活动。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整治乱吐痰、乱撒纸钱、乱穿行、乱丢(倒)垃圾的“四乱”整治活动,创新了市民素质教育德法并举、教化养成的新路径,彻底杜绝了乱撒纸钱陋习,乱吐痰、乱穿行、乱丢倒垃圾现象也大为减少。市城调队调查显示,市民对整治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台分别在一版和黄金时段予以报道。二是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顺利取缔全市从事非法营运的正三轮车7501辆,同时免费为1056名下肢残车主置换了新型代步车,并在养老保险、住房保障、低保就业等方面对残疾人车主进行政策倾斜,成功地把依法取缔转化为关爱车主的民生工程,车主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三是开展文明交通专项整治活动。在抓好各类驾驶员文明行车教育的同时,重点抓好全体市民交通行为整治。发动省市区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认领重要交通路口、公交站点,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宣传。交警部门加强道路执法,对各种违规交通行为严管重罚。双管齐下,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开展“百万市民不文明行为评议改”活动,严管重罚、教化养成,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游园、文明工地活动,带动文明排队、文明让座、文明购物、文明游园等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创新方法载体,市民素质教育实效明显增强。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突出特色,活动推进,实践养成,切实有效提升市民素质。一是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作《社会主义荣辱歌》,下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学习传唱;发行“八荣八耻”明信片,开展“八荣八耻”故事大赛。开展“百城市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市(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使市民群众面对面聆听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抓住汶川、玉树大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协作精神,使广大青少年普遍受到了思想道德洗礼。二是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抓住中博会、四体会、对接会、徽商大会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契机,广泛深入开展“当好东道主,满意在庐州”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全市举办1000多场市民综合素质讲座,近20万市民接受培训。开展“迎四体,大家一起来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编印《文明观赛礼仪手册》,得到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三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提倡志愿服务,切实加强志愿服务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32万人。在各类重大会展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及日常的慈善救助行动中,广大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及公共场所,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宣传志愿者精神,劝阻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行为,较好地发挥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现了合肥人民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强化宣传教育,知荣明耻社会新风更加浓厚。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教育强势,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氛围。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市属各新闻媒体统一开设“走向文明”专栏专题,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及时发现好人好事,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引导市民向善向好。开设“红灯记”、“曝光台”等栏目,对违规交通及其他陈规陋习进行舆论监督,督促整改。二是强化社会宣传。精心设计印制道德模范、“我们的节日”、“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招贴画,在城乡基层广泛张贴。通过单位电子屏、社区宣传栏、公益广告、手提袋、文明伞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礼仪,做到市民素质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在春节、四体会、徽商大会、央企500强大会等重要节点,商请市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先后累计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文明短信3000余万条次。认真组织开展“祝福祖国”文明公益短信大赛,优秀原创短信入选数全省第一。四是加强典型宣传。培育了徐辉、谭海美、胡文传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我先行”、“百万市民讲道德评模范做好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及月评精神文明“十佳事迹”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当前市民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迅速扩张,人口急速增加,人口结构驳杂,市民素质教育工作的难度空前加大,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六不”:

一是市民素质教育的科学性不强。对市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缺乏深入研究,导致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不强,习惯于把活动等同于教育,用集中活动替代日常教育,不善于出组合拳、打总体战,虽然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往往难见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社区文化活动设施达标率不高。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适用于省会/副省级城市),每万人拥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对照这一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影响我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软肋”之一。尤其是老城区,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素制约,显得更加突出,解决的难度也比较大。新城区相关配套设施正在跟进。

三是公共场所陈规陋习不少。高新区2010年12月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300个有效样本),当前还存在不少影响城市形象的陈规陋习,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不遵守交通规则(227票),随地吐痰(165票),乱扔垃圾(109票),公共场合抽烟(93票),说话带脏字(73票),大声喧哗(61票),破坏环境(47票),不排队(41票),损坏公物(37票),乘车不让座(33票)。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四是市民参与教育活动主动性不够。市民素质教育呈现“上热下冷”的局面。经常参与各类教育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学生、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积极分子。有的活动即使有一些群众参与,大多靠社区工作者上门动员,真正自觉主动参与的群众很少。由于一些市民对教育活动抱着“与己无关,漠不关心”的态度,增加了组织难度,影响了活动效果。五是对不文明行为惩戒不力。目前,提升市民素质,除加强宣传、批评教育、舆论谴责外,主要依赖市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缺乏操作性强的惩戒措施,很难使当事人“痛改前非”,对旁观者也难以起到“引以为戒”的警示作用。

六是用于市民教育专项经费不足。全市还没有建立与市民素质教育工作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在硬件设施建设、活动载体创新、先进典型褒奖、宣传氛围营造等方面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有的基层单位受经费限制,市民素质教育的活动“有一顿没一顿”,时断时续。

三、加强改进市民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市民素质受到思想观念、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提升市民素质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渐进过程。针对我市市民素质现状和市民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高度,把市民素质工作当成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市民素质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市民素质教育工作不在落实中落空,不在执行中走样。

二要创新方法理念。要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普遍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规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五项内容。广泛深入开展

合肥城市精神的提炼、宣传和教育工作,激发市民群众“爱我家乡、建设合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继续深化“效能革命”,不断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普及文明礼仪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实施文明交通工程,规范交通秩序。开展公益行动,弘扬奉献社区、互助互爱精神。抓好五类人群。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抓窗口服务行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水平。抓私营业主和外来务工人员诚实守信教育,共同维护城市形象。抓社区居民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全体市民爱我合肥。拓展五个渠道。即:学校教育渠道,推动德育进课堂;社区教育渠道,办好社区市民文明学校,丰富内容,提高教育实效;舆论宣传渠道,市属媒体要开设市民素质教育专栏专题,加强宣传教育;文化熏陶渠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以文化人;市民素质奖惩渠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市民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监督、自我制约。同时,要充分利用少年宫、体育中心、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儿童中心、青年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级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要强化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使市民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长抓不懈,抓出成效,决不搞“一阵风”、“大呼隆”。完善分工协作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社会团体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加强与文明委的联系和沟通,真正实现齐抓共管,形成市民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完善评价制度。量化市民素质评价标准,建立市民素质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市民素质指数测评。完善经费投入制度。扩大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规模,夯实市民素质教育工作基础。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市民素质教育,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结对帮扶、慈善募捐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受助学生覆盖面,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城乡联动制度。通过完善“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和“市民文明公约”,使公民道德规范变为居民自律要求,实现城乡共创共建,共同提高。(协助单位:市委宣传部)

第7篇:提升文明素质_争做文明市民实施方案

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

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精神和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先导、基础和纽带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发挥学生的宣传、辐射和渗透作用,从而提高我校的整体文明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要求,坚持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实践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争创文明学校,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学习宣传,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师生率先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文明风尚的示范者、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城市文明的守护者。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风校容建设为切入点,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整洁的校容校貌、严谨规范的教风学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安全有序的治安秩序、文明高尚的道德规范、整体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文明校园,并通过师生向社会辐射,为创建文明南桐增光添彩。

三、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实践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我校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各方面道德修养,促进师生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一)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宣传,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1、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宣传条幅、标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标语口号、提示语和文明礼仪等相关知识,为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制作先进模范人物展示窗。利用学校橱窗、网站、博客等宣传阵地,宣传展示我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少年先进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报文明行为、文明师生的典型事迹。

3、组织师生走上街头,发放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市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资料,劝导不文明行为,影响并号召周边居民摒弃不文明行为,争当文明市民。

(二)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争创文明校园

1、以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场所作用,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以“仁”为目标,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 “三字经”诵读比赛。

2、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灵工程”。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心灵沟通、心灵塑造、心灵保护三大行动。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水平。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进课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征文、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扬中华美德,兴礼仪新风。

3、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发动更多的学生家长和其它居民、群众加入学习队伍,充实学习队伍。学校也将组建校级“文明礼仪小讲堂”,吸收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讲人,普及提升文明素质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爱心四个一”行动,即参加一次爱心救助,养护一株爱心树木,主动帮助一次他人,劝阻一次不文明行为。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争做文明教师

1、以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以“诚”为重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争做文明行为的表率;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树立雷厉风行、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争做诚信为民的标杆。每位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本职岗位上示范职业文明素养,传播文明新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召影响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开展“争做学习型教师,增强创新能力”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读书1小时,每月至少通读一本书、每周至少记学习笔记500字”。学校将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征文,并进行评比;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读书活动焕发学校和广大教师活力,增强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3、塑造教师文明形象。要求全体教师要注重文明礼仪,带着感情家访,打造文明家访,树立教育形象。要将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素质的知识、文明言行、文明风尚带进家庭,延伸到社会,为创建文明南桐添砖加瓦。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将师德建设列入教师考评体系,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与评职、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职业修养,自觉抵制不文明从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做文明表率。以“文明素质大提升” 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

(四)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争当文明学生

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以“仁德、孝德、诚德、爱德”为主题,引导学生知感恩、懂礼仪,倡文明。

1、开展“三个一”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要求定期组织“励志警句”背诵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感恩故事”讲故事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好习惯”标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三个一”活动及“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贯穿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日常活动中,切实把每名学生培养成具有文明理念、文明习惯、文明素养的文明学生。

2、以“孝”为切入点,弘扬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风尚,在学生中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三个一”的家庭实践活动,即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父母唠一次家常,每月给父母洗一次脚。并通过教师家访活动,向每位家长了解活动落实情况,学期末通过走访结果和学生整体表现及社会反响评选“孝敬父母”小标兵。

3、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开展“有序乘车、主动让座”活动。倡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序乘车、主动让座、不拥挤打闹,维护公共设施,做到文明相处、文明乘车、文明行走、文明骑车,使用礼貌用语等,使文明乘车逐步成为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我们将以班为单位,进行乘车“让座”统计,学期末,评选“文明乘车”模范标兵。

4、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文明人”活动。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学生将文明、卫生、环保等理念传播到家庭、村庄和社区,促进学生和家长一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家庭。针对八〇一社区、二郎峡社区乱倒垃圾比较严重的现象,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清扫、劝导活动,通过“你倒、我扫”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居民受到感染,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大人们的表率。通过学生行为影响家长和他人,让居民都能够按时、定点倒垃圾,为创造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四、日程安排

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自2014年2月开始至2014年11月,分三个阶段

实施,抓出成效后常态开展。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整个行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落实,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认真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气氛(2014年2月)

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校形成“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广泛开展 (2014年3---11月)

办公室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的活动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确保此项活动顺利组织实施。少先队、共青团和各班要以活动为载体,配合学校扎实开展提升文明素质宣传、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创建、师生道德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动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巩固提高 (2014年12月)

学校对各班文明素质教育大提升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与此项活动不和谐的现象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要不断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行动教育成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师生文明素质延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师生文明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活动开展,确保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行政班子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工作组织机构。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常态机制,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确保行动体现特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培树典型,强化宣传。学校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意义,不断发现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班级和典型学生,校园广播站将开设专题栏目对典型学生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并号召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重庆市第一一五中学校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九日

上一篇:工程施工分包合同范本下一篇:新收费员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