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2022-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传染性疾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医院感染科的主要任務就是临床治疗和护理传染病患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感染科护理人员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职业危害防护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护理人员工作在感染科的第一线,多种因素也威胁着感染科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感染科护理人员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负荷大,存在着多种职业风险,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健康状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风险,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职业;防范措施

1.职业风险因素

(1)生物因素

感染科临床治疗的患者所患疾病都是传染病,传染病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容易通过口腔、鼻腔传染给护理人员,造成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将介入性导管放置患者的口腔和鼻腔,通过排泄物更会给病原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其中通过血液传播造成职业风险的病原体有三种: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这三种血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针刺伤进行传播和感染,是影响感染科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风险;第二种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传入护理人员的呼吸道,国家法律规定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有13中,所以对于呼吸道传染病要充分的进行重视。第三种是通过其他途径传染给护理人员,如戊肝、甲肝、霍乱等通过肠道传染病原体,破伤风和狂犬病等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

(2)物理化学因素

护理人员在感染科工作时很容易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存在职业风险,物理因素中包括烫伤、噪声、辐射、触电等危害,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如对患者进行放化疗护理,需要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相关知识,减少射线辐射危害。感染科护理人员会接触各种有毒化学药物、消毒剂等化学物质,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影响,都是潜在的职业风险,如戊二醛具有挥发性,可通过呼吸进行呼吸道,刺激胃肠粘膜、眼结膜等,还可以刺激皮肤,所以必须做好防护措施。甲苯、乙醇等化学物质具有诱发细胞突变的能力。医疗器械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在检测维修中容易发生毒物外泄,如体温计和血压计的汞泄漏。

(3)心理因素

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不注意工作和生活细节,在心理上没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出现病原体为血源性的职业风险时,患者往往出现悲伤、失望、害怕等情绪,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感染科护理人员出现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各类人群对感染科护理人员都存着心理恐惧和歧视的心态,使得感染科护理人员不能正常的在社会上生活,这也给感染科护理人员增加了感染的职业风险。

2.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1)规范护理行为

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感染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按照步骤严格执行,特别是患者使用后的输液针头和管线,要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格防范被针头等医疗器械的伤害。同时护理人员要科学规范的使用护理安全保护设备,当收集的医疗锐器的容器放置超过五分之四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更换收容装置,将锐器收容装置和锐器安全运送到特定地点进行销毁。在对患者进行采血和输液时针头的选择可以使用针头能够自行变钝针头或者带有针头保护套的针头、或者针头可以自行收缩的注射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锐器伤害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避免护理人员感染的可能。除此之外,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要进行严格管理,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也要实时检查其密封性,避免接触病原体。

(2)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感染科护理人员存在职业风险的关键还是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医院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定期组织感染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了解感染科存在的职业风险以及如何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树立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就需要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护工作,加大财政的投入,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建立完善严格的职业风险自我防护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护理考核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于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榜样力量,对安全护理规范、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作为安全护理的榜样进行宣传,从而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感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工作经验等参差不齐,所以在进行排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每班的人员配置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感染科护理班组,保证每个班组都有安全护理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护理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医院应该专门提供给感染科护理人员相应的医疗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不合理的规定,给感染科护理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同时,医院可以组织活动增强感染科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缓解工作压力。除此之外,医院需要根据感染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采用弹性工作的制度,确保感染科护理人员在繁琐的工作中不会感到疲惫,保持充足的精力和工作效率。

3.结束语

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由于感染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对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存在于多方面。医院和感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充分的重视防护工作,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纠正错误的护理行为,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制度的约束,避免职业风险的发生,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保障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志翔,李宛,李恩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

[2]阮征,刘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

[3]李冬.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

[4]杜佩玉;孙兰珍;沙鸭云;李晓琴.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

作者:包丽艳

第2篇:呼吸感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呼吸感染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原因分析,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呼吸感染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见,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认知及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2]。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日常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量大,与患者接触最多,引起医患纠纷的机率也很大,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准确、细致、耐心、周到严谨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护理素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还在于护理风险管理中法律意识的真实体现。[3]而我院呼吸感染科是新成立的一个科室,护理人员大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护理工作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专科操作不熟练,对专科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不到位、不重视,导致某些病员的病情非常严重时才发现,贻误抢救的最佳时机。因此,本文对我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制定了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呼吸感染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对潜在的护理风险预见性不足:我科因系呼吸感染科,收治了成人和儿童的呼吸感染患者,我们虽实行分组管理,但由于床位的限制,疾病种类的不同,早班和夜班的时候也不能保证分组,因此在治疗时,药品的剂量、规格、输液的速度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心中,注意区分,不能在忙乱中出错。还有就是,小儿多数是不能正确表达的患者,这就对我们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实需要我们用更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评估患儿的病情,尤其是对那些不哭不闹的患儿要提高警惕,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有时非常迅速,需要我们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护理问题的观察,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致使患者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使得抢救工作措手不及,家属也难以接受,这就难免会引发医患纠纷。

1.2专科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低:由于我科的临床护理人员大多年资低,学历低,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必要的专科培训,因而产生技术风险。如输液泵、注射泵在加药后或处理故障后,未按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可能造成错误的速度给病员泵入。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对管道的连接、观察与护理要点掌握不熟练,以致病人管道滑脱未及时发现,贻误病人治疗,加重病情。再如,小儿吸痰,如果压力、深度掌握不好或吸痰的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小儿呕吐,或吸出血性痰,致使家属紧张,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1.3护患沟通不当:呼吸感染科中发热病员较多,如麻疹、猩红热、肺结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尤其是小儿,可能刚入院时的体温不太高,入院后反而出现高热,或入院时病情表现不太重,入院后经过了一系列治疗,但病情反而加重了, 患儿的家属对此不理解,对我们的治疗表示怀疑或是疑心护士用错药了,有的甚至大吵大闹,那是因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不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此时如果我们不及时耐心解释或态度生硬的话,极易引发纠纷。

2针对我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护士长定期组织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管理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学习,客观、真实、及时、完整记录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安排专人检查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避免因记录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如停电时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问题,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病人发生坠床跌倒的应急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应急方案等。定期组织大家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2.2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抢救技术的应用。加强对新进人员、低年资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采取讲课或自学的形式,对监护仪、呼吸机、床旁血气分析仪、血糖仪、输液泵、注射泵的使用都要做到不仅能熟练操作,还要对这些仪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处理能力。我们还利用晨会或交接班时,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对我科的护理风险进行了管理查房,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调动每一位临床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预料和监控之中,从而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优质护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3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我科是新成立的科室,对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缺乏,因此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只有做好防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要严格遵守隔离病房的三区要求,注意各种物品器械的消毒处理。要求护理人员做好自身的职业防护,防针刺伤等意外的发生。科室由专门的院感护士协助护士长检查指导日常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如消毒液的配置与更换,消毒登记是否规范,空气消毒与培养是否符合要求,护士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督促整改,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2.4加强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护士长对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易发的环节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进行管理。[4]护士长收集护理差错案例,定期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与分析,寻找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借鉴别人的经验,杜绝差错的发生。加强“重点护士”的管理,对基本功不扎实,临床经验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的护士要加强监督指导,合理排班。加强薄弱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的管理,尤其是危重患者多,夜间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要强调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要加强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必要时通知二线人员上岗,以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

2.5加强病区环境的安全管理:我科因为有成人和小儿的患者,病种较多,因此,病房的安置要求更多、更复杂,要切实做到同种疾病安置一室,未确诊的病人与确诊患者要分开安置,痰菌阴性与阳性的患者、肺外与肺内结核要分开安置,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对危重患者、小儿患者要加强巡视及监护,使用床档、防止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有各种管道的患者,要加强管道的安全管理,病房的地面、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止因地面湿滑造成患者摔倒而发生不良后果,确保病员在住院期间安全就医。

2.6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减少护患纠纷: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因为忙碌而造成服务态度不好,或因穿刺技术的问题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但由于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治疗过程的复杂性,不同年资的护士由于其年龄、素质、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的不足,沟通技巧不够全面,致使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优质护理服务的大力开展,护理人员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学会倾听与交流,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总之,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护理处置及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甚至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会给护理人员自身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评估护理风险,提高护理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将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0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3]蒋晓洁.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培养, 医药月刊,2008.1.1

作者:李明惠 邱丽萍

第3篇: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及传染病播散。

2 详细介绍感染科制度,做好卫生常识宣传教育及患者思想工作,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安心治疗休养,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

3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新入院与危重患者。如发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突然变化,或见有意识障碍、惊厥、剧烈疼痛、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惊厥、狂躁者应防止坠床。

4 经常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防止体力消耗及各种并发症。疾病恢复期与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

5 根据病情或医嘱给予饮食。高热患者须补足水分。呕吐、腹泻较为严重的患者应补充水与电解质。肾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与输液速度准确记录患者每日液体出入量。

6 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对症处理:高热者可用冰袋冷敷头部或温水擦浴(但外感风寒者或正在出疹的发疹热病患者,一般不用冷敷或擦浴)。手足发冷或体温过低者,可使用热水袋保温。鼻干唇裂者,可用油剂涂抹。喉部有分泌物阻塞者,应立即设法吸出。惊厥、发绀、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吸氧。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报告医师。

7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协助翻身、擦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炎、褥疮及臀红。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

8 患者出现高热、昏迷、出血、休克等情况时,按照危重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感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感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

3.患者急性期限需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 可下床活动。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经常性通风换气。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发热、出疹的性质、特征、 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等。

5. 监测体温的变化,遵医嘱予以降温处理。常用物理降温,如冰 敷、醇浴、冷(温)盐水灌肠等,同时注意观察与评估周围循环状况,有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禁用冷敷和醇浴。全身发疹者禁醇浴降温。

6.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用具。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

死亡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第4篇:感染科护理常规

胸腔积液

(一)评估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面容、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等。 2.观察胸痛、胸闷情况有无改善。 3.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位。 2.必要时给予吸氧。

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4.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胸水后的护理。 5.遵医嘱给予抗结核、抗炎治疗。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注意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2.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

3.指导患者坚持有规律的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胸部拍片。 4.预防呼吸道感染。

第十二节 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

感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观察热型。

2.观察皮肤、粘膜、皮疹情况。

3.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 4.评估全身毒性症状。

5.评估心理状态及有无护理风险。 6.观察生命体征及腹围、体重、尿量。 7.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

1.按一般患者入、出院护理常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 3.根据症状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4.做好心理护理。

5.严格遵守《感染性疾病防治法》。

(三)指导要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指导合理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富含营养的饮食为宜。 3.指导用药注意事项。

4.宣传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消毒、隔离常识。

5.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提高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情况。

2.评估皮肤、口腔和生殖器黏膜的情况。 3.评估心理状态及护理风险。

4.观察患者神志、性格、行为有无异常。 5.评估患者自理程度。 6.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二)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 3.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者,给予半卧位或卧位,及时吸氧; (2)痰多粘稠,遵医嘱给予雾化、吸痰; (3)发热患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4.自理缺陷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 5.做好消毒隔离及标准预防工作。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双向防护措施。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3.告知患者坚持治疗,定期到医院复诊,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病毒性肝炎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2.评估患者食欲及有无消化道症状。 3.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情况。 4.评估心理状态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6.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及尿色、尿量、体重情况。

(二)护理要点

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2.对症护理:

(1)恶心、呕吐按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护理; (2)发热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3)皮肤黄疸、皮肤瘙痒给予对症护理。 3.药物治疗的护理。

4.做好隔离:甲、戊型消化道隔离,不少于30日;乙型血液隔离至临床痊愈。

5.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 2.指导饮食。

3.指导患者病毒性肝炎的休息与活动原则。 4.告知患者戒酒限烟。

5.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肺结核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血氧等情况。 2.评估咳嗽、咳痰及痰的色、量、性质及粘稠度 3.有咯血患者,评估咯血的症状和表现。 4.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程度。 5.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6.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要点

1.结核活动期酌情适当休息或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2.心理护理。

3.给予呼吸道隔离。 4.做好症状护理

(1)高热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2)憋喘可吸氧,胸痛卧于患侧。 (3)咯血患者按咯血护理常规护理。 5.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的隔离方法。 2.指导饮食。

3.告知患者坚持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

4.定期复查。

流行性腮腺炎

(一) 评估要点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变化。 2.评估腮腺肿胀程度。

3.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要点

1.做好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卧床休息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3.对症护理

(1)高热给予高热护理常规。

(2)疼痛给予局部冷敷或中药患处涂抹。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做好隔离,分泌物及用具的消毒。 2.指导家长减轻疼痛的方法。

3.教会家长相关并发症的知识及观察的方法。

感染性腹泻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和温度情况。 2.观察患者意识和表情。 3.观察大便的次数、量、性状和颜色。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二)护理要点 1.症状护理

(1)高热:按发热护理常规。

(2)腹痛剧烈:遵医嘱给予解痉药。 2.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3. 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4.遵医嘱及时给予输液治疗。

(三)指导要点 1.指导饮食。

2.告知患者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3.指导良好的卫生习惯。

4.指导患者分辨脱水及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伴随症状 , 有无头痛、呼吸困难、精神症状。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二)护理要点

1.卧床休息 ,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2.做好接触性隔离 。 3.对症护理

(1)发热 按发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疹 按皮疹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呼吸困难 按呼吸困难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 口腔痛不能进食者遵医嘱及时静脉补液。 4.做好口腔护理 。

5.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焦虑。

(三)指导要点 1. 指导饮食

2.指导患者或家属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期限及隔离方法。 3.指导患者或家属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4.告知家长疾病的预防知识。

麻疹

(一)评估要点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 2.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口腔粘膜情况。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二)护理要点

1.呼吸道隔离,做好物品消毒。 2.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3.提供清淡、营养价值高的流食。有角膜溃疡者应补充鱼肝油,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膳食,要多饮水。 4.做好发热护理

(1)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是正常现象,一般不宜降温,因体温下降,可使 出疹困难,易于并发症的发生。

(2)对烦躁不按或有高热抽触史的婴幼儿,遵医嘱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 (3)体温超过40℃时,遵医嘱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做好口、鼻、眼及皮肤护理。 6.做好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或患儿家属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法及期限。 2.饮食指导。

3.指导患儿及家属皮肤、眼、口、鼻、耳的护理方法,以避免感染。

水痘

(一)观察要点

1.评估体温变化。

2.注意观察精神、食欲及有无呕吐等情况。 3.观察皮肤情况。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二)护理要点 1.呼吸道隔离。 2.皮肤的护理

(1)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 3.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应忌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最好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 4.对症护理:发热给予发热的护理常规。 5.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及家属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期限及预防。 2.指导患者及家属皮肤护理方法。 3.饮食指导。

猩红热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 2.评估皮疹情况,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及有无安全风险 4.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恢复期应观察有无肾炎、心肌炎、中耳炎、风湿热等并发症。

(二)护理要点

1.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2. 呼吸道隔离。 3.症状护理

(1)发热给予发热护理常规. (2)皮疹给予皮疹护理常规; (3)咽部给予淡盐水漱口。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及家属皮肤皮肤护理的方法。

2.告知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期限,避免交叉感染。 3. 饮食指导。

流行性感冒

(一)评估要点: 1.评估体温。

2.观察有无伴随症状。

(二)护理要点

1.做好呼吸道隔离。

2. 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3.对症护理。

(三)、指导要点 1. 饮食指导。

2.告知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知识。 3.告知患者或家长隔离、用具的消毒。

细菌性痢疾

(一)评估要点

1.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 2. 观察排便的次数、量、色及性质。 3.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

(二)护理要点

1.做好消化道隔离。

2.急性期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3.正确及时采集标本,及时送检。 4.症状护理

(1)高热给予发热护理常规;

(2)腹痛剧烈,遵医嘱应用解痉药物; (3)腹泻按腹泻护理常规。 5.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 1. 饮食指导。

2.指导患者掌握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措施。 3.告知患者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伤寒

(一)评估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

2.评估排便形态,包括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3. 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先兆表现。 4. 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程度。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2.做好口腔护理。 3.对症护理

4. 及时处理便秘。

(三)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

2.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及期限。 3.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指导患者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并告知便秘的预防措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伴随症状。 2.评估皮肤状况,有无皮疹、黄染。

(二)护理要点

1. 做好呼吸道隔离。

2. 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做好基础护理。 3.做好皮肤护理。 4. 对症护理. 5. 做好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 1.指导饮食。

2.指导患者保持手的清洁,应剪短指甲,勿抓搔皮肤,防止皮肤感染。 3.告知疾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做好隔离工作。

布氏杆菌病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

2.观察关节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

(二)护理要点

1.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不宜过多。 2.做好消化道、呼吸道隔离。 3.遵医嘱及时给予输液治疗。 4.对症护理:

(1)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 (2)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遵医嘱应用退热剂。 (3)疼痛护理: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睾丸肿痛者遵医嘱用皮质激素。 5.做好心理护理。

(三) 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

2.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宣传牧场、屠宰场、毛皮加工工厂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4.告知疾病传播方式,做好隔离工作。

上消化道出血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肢体温度、静脉充盈程度、尿量、呕血与黑便的量、性质、次数。 2.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二)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保持病房安静,注意保暖。 2.出血期间禁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有效补充血容量。 3.做好口腔护理,呕血时用温水漱口,消除口腔异味。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5.遵医嘱留取标本,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积极配合抢救。 7.做好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

1.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指导患者学会早期识别岀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4.定期门诊随访、及时就医。

肝硬化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肝性脑病先兆,如情绪、精神、性格、行为等改变。 2.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呕血、黑便、皮下出血等。 3.观察患者利尿剂使用效果,测量尿量、腹围、体重。

(二)护理要点

1.早期肝硬化可适当活动;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腹水较多者给予半卧位。

3.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抓破引起感染,应用温水擦洗皮肤,禁用具有刺激性的肥皂,保持床铺的平整。

4.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口服药应碾碎,口腔护理等操作动作要轻柔。

5.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三)指导要点

1.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2.指导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3.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 3.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定期复查。 肝性脑病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肝性脑病先兆:如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情绪反常、精神萎靡、睡眠失调等。

2.评估患者有无出血、黄疸、腹水等原发病的情况。

(二)护理要点

1.烦躁者加用床档,加强安全防护。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

3.鼻饲低钠或无钠流质,禁用蛋白质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和足量维生素为主要食物,待清醒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

4.清洁肠道,低压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 5.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抢救。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染,忌用热水袋。 7. 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控制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2.告知患者病因、诱发因素,

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不滥用损肝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除烟酒。

第5篇: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适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新入院患者应评估患者饮食、睡眠、四肢活动、自理能力、皮肤状况、言语沟通、生活习惯等。6小时内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单

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舌脉、二便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的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4. 如发现异常,要分析病情、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要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和防护工作

5. 做好辩证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放置褥疮的发生

6. 根据中医护理记录的有关规定,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十一、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责任护士之间、组长之间做好床头交接班

十二、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注意服药后的护理 十

三、 遵医嘱给予辨证施膳,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回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十四、 正确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情志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十五、 为患者进行艾灸、拔罐、热敷等热疗项目时,严格掌握禁忌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水疱时,小水疱无需处理,大水疱适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并以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十

六、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及专科指导,使之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治疗

十七、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八、 做好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杨康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逸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譽涩,或仅见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蔽窍、痰湿痹诮、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涟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着 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 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瘘病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脾胃虚弱症、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3) 生活不能自利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2)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4. 饮食护理

1)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5. 情志护理

1) 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疆场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6. 临证施护

1) 遵医嘱给予针刺

2) 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 对早起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放置肌肉萎缩

痹症

因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客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全身关节和肌肉呈游走性红、肿、重着、酸楚、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关节、经络。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 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 脊柱变形者宜谁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4) 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 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 用药酒食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 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 情志护理

1) 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6. 临证施护

1) 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烫。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 热痹者准遗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记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 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 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 通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5. 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高热

因外感六淫、疫厉之毒及饮食不节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里或在里。畸形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

2.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辩证:表热症、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4) 对于实行疫厉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5)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2)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3)吐血、咯血、怒血、便血、溺血 4)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5)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3. 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5. 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施护

1) 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 壮热着,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三、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 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 积极治疗原发病 6. 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第6篇: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儿及家长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儿。情况,向患儿或家长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舌象、脉象,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39℃以上者,每l~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重危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九、重危患儿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

一、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形态、哭声、舌脉象、皮肤、二便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早产儿儿科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

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三、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

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五、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六、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七、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 。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八、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九、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肺炎护理常规

一、 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 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三、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四、 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

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五、 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六、 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七、 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八、 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一、 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二、 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三、 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四、 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五、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六、 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七、 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八、 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一、 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三、 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四、 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五、 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六、 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七、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八、 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九、 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高热护理常

一、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三、给高热量、高维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能进食都鼻饲,必要时静脉补液。

四、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发热热型,有无伴随症状,如神志的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

五、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怕要时遵医嘱给解热剂,并观察疗效,热退出汗时,勿使患儿受凉。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给予保暖并通知医生。

六、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伤。

七、注意口腔、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

八、有高热、惊厥病吏者,应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生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

九、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给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

腹痛护理常规

一、按患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

三、根据原发病确定饮食,保证供给足够有营养及水份。疑似急腹症需外科手术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

四、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肠型、黄疸、局部肌肉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同时注意病儿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燥、哭闹、出汗及特殊固定体位,以助鉴别诊断,及时治疗。

五、诊断不明者,禁用热敷或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

六、腹痛较重,在排除外科疾患后,可遵医嘱给予可托品等药物解痉止痛、对症处理。

七、明确定因后按原发病护理。

小儿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急性期或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也应限制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三、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四、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心率、脉率、心音性质和强弱、血压、体温的变人。对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心电监护。

五、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加压吸氧,烦燥不安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六、若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七、注意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八、静脉输液时,滴速宜慢,以免引起心衰。

九、出院指导。应特别强调休息,避免劳累,增加心脏负担,避免受凉,预防感染。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

三、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适宜。

四、加强营养,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份,喂奶宜少量多次,不宜过饱,病情严重者可鼻饲,或以静脉补液,病情稳定后宜抱起喂奶。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粘稠者,给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六、注意呼吸状态改变。若出现哭闹或吃奶后呼吸急促、紫绀,应给间歇面罩吸氧。氧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1-33度C,最为适宜,流量不宜过大,缺氧好转立即停止。

七、抗生素治疗多采用静脉给药,联合应用。严格掌握并随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4-6滴为宜,以免滴入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八、严重肺炎易引起腹胀,可用中药或松节水热敷、肛门排气,由低钾引起者,则应给予补钾。

九、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观察应格外细致并做好各种记录。如出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肝脏肿增大、嗜睡、两眼上翻、凝视、抽搐、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右侧卧位,尽量避免惊扰,少搬动。必要时可按医嘱给镇静剂。

三、根据病情选择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以静脉滴入营养液及液体为生,并注意24小时均匀滴入,以防快速扩容而加速出血。病情稳定后先喂糖水。然后再喂奶。

四、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式逻辑变化,注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肪性尖叫、惊厥等式逻辑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发生硬肿症。

六、为避免感染,应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开护理。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份,尽量母乳喂养,对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信少时多次地输全血或血浆,注意输液速度信药物反应。

三、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呼吸、面色、神志有无变化、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及黄疸,发现黄疸加重、烦躁、前囟饱满、尖叫、抽搐等症状,但高度警惕化脓性脑膜炎、肺炎、DIC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早期治疗。

四、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高热者,执行高热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采取保暖措施。

五、准备采集血液标本,送检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抗生素。

六、遵医嘱联合应用抗生素时,应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副作用。合理使用,以提高药物的效价,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七、做好脐部及皮肤护理,病情较轻者每日温水拭浴,更换内衣。如有小脓疱可用75%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拭去脓液,涂上2%龙胆紫,脐部感染者,应每日换药1一2次,进行各项护于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粘膜损伤。

八、加强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有条件者,应住单间病室。

小儿惊厥

一、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二、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三、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四、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五、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按高热护理常规,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六、用药止惊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七、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加强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八、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过敏性紫癜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异性蛋白、抗生素、花粉等。 二.观察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三、紫癜的程度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四、大小便的颜色。

五、紫癜型的护理:嘱病人不用手搔抓皮肤,加强心理护理。 六腹痛型的护理:

(1)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2)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 (3)遵医嘱给予激素类药物。

七、关节痛的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适当按摩关节,降低肌张力。

八 、肾型的护理:密切观察尿的颜色,加强生活护理。

九、告知病人避兔感冒和接触过敏原。

十、指导出院病人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 十

一、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十

二、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急性喉炎护理常规

一、

急性喉炎常为急症入院,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吸氧,并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和器械。

二、

安慰病人或家属,使其静卧休息,少说话。儿童应避免哭闹和躁动,以减少耗氧量,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禁用吗啡等抑制呼吸药物。

三、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四、

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尽快消除喉水肿,缓解呼吸困难。

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有无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及三凹征象。若出现重度以上呼吸困难,随时准备气管切开。

六、

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过高应行降温处理。如呼吸困难加重,心率超过160次/分钟,应预防心衰发生。

七、

给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并鼓励多饮水。

八、

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

九、

行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第7篇: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3若体温37.5度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次数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汗出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4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十)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三)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未消毒处理。

3、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要求隔离。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8篇: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⒈新病人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并及时通知医生。

2.根据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测试T、P、R并记录。病人每周测体重一次,以kg记录。新病人入院遵医嘱于次日早晨收集血、尿、便、痰等标本送检。急查者须立即送检。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按病情分级护理,并嘱病人严格遵守住院规则,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

5.责任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评估病人,填写护理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每周洗澡、洗头、剪指甲。

6.嘱病人严格遵守住院规则。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60%。

7.遵医嘱给予适当饮食,病人之间不准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内服中药者注意饮食禁忌。

8.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9.了解病人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0.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上一篇:三违行为专项行动方案下一篇:创新工程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