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 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 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可满足广大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而且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呼和浩特市地处内蒙古中部的金三角, 区位优势显著。包括四区、五县, 四区是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和玉泉区;五县 (旗) 即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 幅员辽阔、乡村众多,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些年随着呼和浩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通过重点指导、市场运作等多项措施, 开拓了很多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地。形成了以回民区和玉泉区为代表的城郊休闲型乡村游。以新城区、赛罕区和林县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游;以土左旗与清水河县为代表的风光民俗型乡村游;以武川县的五道沟、得胜沟、托县的一遛弯儿农家乐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游。

(二)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呼和浩特市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大好的机遇

近些年呼和浩特市经济迅猛发展, 其中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总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 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2008年全市旅游系统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相关要求, 制订了与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办法”, 编制了《呼和浩特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了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和健康发展。2009年到2010年, 呼和浩特市旅游部门深入乡镇、农村, 重点研究发展乡村旅游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编制完成《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指导土左旗、武川县编制《敕勒川哈素海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武川县域旅游总体规划》。

(三) 乡村旅游推动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的发展

目前, 呼和浩特市共有乡村游接待150余家, 农家乐接待示范户33家, 在建27家。在“十一五”期间, 呼和浩特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45亿元, 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以近20%的速度增长, 是同时期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1.4倍。呼和浩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也为建设新农村探索了一条新路。

二、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同质化现象严重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 可以玩的地方很多, 但是缺少特色产品,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形式趋同,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类型同质化严重。乡村旅游的各个“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 仍停留在吃农家饭、钓鱼、唱歌、打牌等常规活动, 缺乏与景区和自然资源的结合, 对当地的乡村资源优势认识不透, 挖掘不深, 使得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独特性。

(二) 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旅游交通、餐饮、住宿、通讯、水、电、气、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然而, 目前呼和浩特市乡村中的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设施配置不完善, 如乡村的客房、厨房及厕所的卫生条件差;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此外, 还存在着部分乡村旅游档次低, 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三)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管理水平低

由于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 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较少, 且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大多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 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管理的不到位。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 出现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不良现象, 制约了呼和浩特市面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度, 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呼和浩特市有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没有注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 急功近利, 无序开发, 商业开发过度, 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伴随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涌入, 带来的生活垃圾、污水、汽车尾气造成呼和浩特市部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载过重, 导致乡村旅游地的环境退化、资源过度使用, 严重影响到了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 丰富旅游产品, 打造特色品牌

呼和浩特市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 不能盲目跟风。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 针对市场需求,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必须积极创造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 大到整体定位, 统筹规划, 小到吃、住、玩、门票, 所有细节都要有特色, 只有做到处处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才能真正吸引客人。

(二) 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应完善乡村的内部交通体系, 形成自己的特色;供水、供电体系统要环保且富有创意;逐步完善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点内的服务人员素质, 学会接待的礼仪,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服务要紧扣“方便、热情、周到”六字方针, 为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提供方便。

(三) 注重人才培养, 健全管理机制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才奇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实施“人才工程”, 加快乡村旅游地农民从体力劳动者向知识型、智力型劳动者转变。要把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作为“培育新农民”的重点。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农户的业务培训, 提高科学管理、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议旅游发展管理部门与呼和浩特市的高等旅游院校合作, 积极培养、培训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 弥补乡村旅游开发人才的不足。同时, 以开展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抓手, 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 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发展乡村旅游业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正处于一种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一些地方目光短浅, 受利益驱动的影响, 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破坏长远发展的举动, 必须加以制止。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原则, 在土地利用上、景区开发都要坚持保护第一, 尽可能不改变现状, 尽最大可能给予全方位的保护, 要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利用。同时也要做好对游客的教育宣传工作, 使每一位游客都能关心生态环境, 不破坏一草一木。

摘要: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下, 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业近些年发展迅猛, 而乡村旅游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开发已经引起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和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品牌, 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机制, 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呼和浩特

参考文献

[1] 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53

[2] 叶琼秀, 覃建雄.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模式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 2010.3

[3] 吕君, 张璐.呼和浩特市城郊旅游开发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1

[4] 李加林, 童亿勤, 时媛媛.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1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浅论下一篇:气相色谱法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