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性质的中职物流专业课德育渗透方法应用研究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导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4]8号) 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 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贯彻落实《意见》, 广东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各科教学中展开德育渗透工作。

中职教育生源挑选宽松, 文化课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都低于普通高中学生。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应该大力推进德育渗透工作,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 自觉地、主动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使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同时也真正成为实施德育的过程。

德育渗透包括显性渗透和隐性渗透两种:显性渗透指通过教材内容的讲授直接起到教学生的目的。例如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学习学生将学会什么是爱国主义,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爱国”。又如语文课中“孔融让梨”的故事, 通过讲解课文, 学生将学到谦虚忍让的传统美德;隐性渗透是指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和分析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 从而引导学生的行为。例如, 通过讲解课仓储的产生, 说明仓储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 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

中职物流专业的教材针对德育并无指向性, 属于隐性渗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有充分挖掘教材, 寻找与德育相关知识点的能力。其次, 才能和显性渗透一样, 在授课中直接渗透。物流是一门引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在挖掘德育渗透点时往往感到很困难, 即存在隐性渗透向显性渗透转换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 本文提出根据学科性质对中职物流专业课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2 基本原理

2.1 物流学科的学科性质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等互相交叉的新兴学科。

(1) 经济学属性。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配置优化、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政府对物流的管理、物流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在物流中的具体应用。物流学涉及到许多经济学类专业, 比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2) 管理学属性。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的, 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 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等都是管理, 需要管理学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管理学类专业有关, 如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

(3) 工学属性。

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国外大型配送中心一般都配备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 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 因此物流学涉及到工学类的许多专业, 比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

(4) 理学属性。

物流的液体是商品, 各种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不完全相同。服务好顾客就要照顾好将要配送给顾客的商品, 商品的检验、养护、鉴定、流通加工等作业环节都需要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指导。

物流学科还与其他许多学科有关, 比如历史学、哲学、法学等, 但就物流学科整体而言, 它是具有以上4种属性的新型交叉学科。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属性, 不能说物流就是属于单独哪一类属性。因为既然是交叉型学科必须具有多学科属性, 而不同的学科属性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的, 当我们说物流具有哪个属性时, 我们一定确定地讨论了一个问题的重点, 比如,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讲, 物流学科的主要属性应该具有经济学属性;从企业管理层面上来讲, 主要属性应该是学忏悔从运作层来讲应该是工学属性。[1]

2.2 各相关学科的德育教育方向

对于历史学科, 要培养学生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教育和科学精神。比如讲到仓库历史时会讲到“常平仓”, 通过对“常平仓”的解释, 不但可以说明古代我国生产力的发达程度,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自豪感、也可以教导学生平时注意积攒以应急。

对于地理学科, 要普及学生地理常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距离远, 学生往往欠缺基本地理常识。比如讲到铁路运输时, 必然会讲到我国通往邻国的铁路及相应边境口岸, 学生不但会了解铁路线及口岸, 也会加强对我国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对于经济学科, 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经济常识。比如通过讲解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的平衡告诉学生如果供大于求, 则会过剩, 供小于求, 则会紧缺。同时通过该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学会,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以保证自己“紧缺”而不贬值。

对于理学类学科,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则要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积极挖掘科学人文内涵, 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对于信息技术类学科, 比如信息系统等, 则要帮助学生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教育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求得生存, 也要提醒学生谨防网上风险, 同时也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 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对于管理类学科, 一方面要树立管理思想, 比如“物流是第三个利润源”, 通过对第三个利润源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节省成本, 在我国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应用管理方法。比如讲到ABC分类法,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ABC分类法对自己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2.3 基本原理

根据上面讨论可以看出, 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从历史学到经济学、从管理学到工学、从理学到政治哲学, 都与物流有关。

各学科都有各自特点, 阐述问题往往从不同角度。每门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也都有不同角度。

因此可以根据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入手, 先分析所属学科, 然后再结合学科偏向进行教育渗透。

3 实施步骤

显性德育渗透方法只需教师对德育渗透点直接讲解, 而隐性德育渗透方法需要教师先分析教材, 寻找德育渗透点, 然后根据德育渗透点组织材料, 最后才能像显性德育渗透那样直接讲解。物流专业的德育渗透属于隐性渗透, 主要要经过以下几步 (见图1) 。

3.1 教材分析

通过对分析教材、判定教材内容与哪些学科有关。

例如:讲保管时就会讲到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货物的保存水平, 比如疫苗属于蛋白质, 遇热后凝固。生鲜类商品遇热容易变质。这明显和生物学、化学相关。湿度表示含水量的多少。货物的湿度越大意味着货物的含水量高, 此时容易发生霉变、锈蚀、溶解、甚至化学反应。这明显与化学和物理科有关。

再例如:在讲货位分配原则“同种货物先入先出原则”时, 往往会举生命周期短的商品的例子。比如牛奶的储存, 牛奶的保质期非常短, 因为他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发酵, 这属于生物学科。

3.2 德育渗透点

德育渗透是职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不是最主要的, 课堂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传授知识。因此, 要选择合适的德育渗透点, 即在哪些个知识点进行德育渗透。

选择德育渗透点一般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方便性原则。方便性原则要求选择容易进行德育教育的知识点。

(2) 针对性原则。一个知识点往往同时包含几个学科的内容, 德育渗透时不需面面俱到, 对每个学科都进行渗透, 只需要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进行分析即可。

(3) 应用性原则。应用性原则要求德育渗透时不要拘泥于学科限制, 要“教以致用”。例如牛奶发酵属于生物学科, 通过讲解可以巩固学生的生物常识, 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物质观。但是这不能体现物流应用性学科的特点, 可以继续扩展, 结合现实, 比如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判断食品是否变质。

3.3 组织材料

选择要分析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学科后就可以针对学科的性质对德育渗透点进行材料的组织。不同学科具有不同性质, 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下面将具体分析。材料的组织要从两个角度来处理:一是渗透点偏向学科方面, 比如上述生物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物流观;二是渗透点偏向学科的应用方面, 妇如上述牛奶发酵的常识可以帮助学生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帮助学生正确保存奶制食品。

4 结语

综合性差的学科对事物的阐述往往趋于一定的偏向性, 根据偏向性很容易进行德育渗透, 物流一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 缺少一定的偏向性, 因此物流专业德育教育必然出现困难, 另外, 由于物流学科具有强应用性, 往往被认为物流与德育无关, 这进一步增加了德育渗透的难度。基于学科性质的物流专业德育渗透方法, 充分运用物流大综合的性质, 通过关联学科的分析,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性, 组织材料进行德育渗透, 将隐性渗透转为显性渗透, 从而解决物流专业德育渗透难的问题。

摘要:学校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战场, 课堂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阵地, 各级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在各科渗透德育内容。中职教育生源素质偏低的现状要求加强德育渗透力度。德育渗透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 物流专业的德育参透明显属于隐性, 另外物流强应用性特点也造成了德育渗透难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学科性质的物流专业课德育渗透方法, 充分利用物流大综合的性质, 将物流知识点与相关学科对应, 再根据相关学科性质的特点组织德育材料, 实现隐性与显性的顺利转化, 解决物流专业德育渗透难的问题。

关键词:显性渗透,隐性渗透,学科性质,大综合

参考文献

[1] 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2] 纪寿文, 等.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探微下一篇:对行政诉讼管辖制度问题及异地管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