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是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及某些现实条件的制约,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还很薄弱,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必须从五个方面增强对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摘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现实需要。文章以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从加强消费知识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锻炼等方面探讨了怎样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消费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基本思想,涉及到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既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现实需要。

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消费既是经济运行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动力,它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和重要内容。然而,消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正如波德里亚所说:“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消费总是与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相联系,影响并体现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社会道德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同样也是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其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还没有完全走向成熟与稳定,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极易受到社会思潮以及各种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左右,假如不对其加以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很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消费观,这不仅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他们对于金钱、情感、家庭伦理、社会交往以及人生理想与目标等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追求。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往往拥有独特的消费观念、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然而他们毕竟又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在消费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误入非理性消费的歧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文化与价值观相互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极大影响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许多大学生陷入了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心理误区,他们将以“消费”的水平、内容、频率来衡量和评价自己或者同学。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偏高且消费结构不合理态势加剧,名牌消费品、高档电子设备、交际上的吃喝、恋爱上的花费等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而用于学习资料、书籍等方面的花费越来越少;盲目消费、过度消费明显增多,理性消费、适度消费逐渐减少。大学生消费行为反应了当今大学生消费需求与价值出现了偏离,出现了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的行为,消费过程中出现了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消费价值观上受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等传统消费道德心理和规范在大学生消费观中出现了贬值,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将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鲜明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做了清晰界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更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作风提出了内在的要求。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而维持生存并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个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因此认为不再需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有的大学生看不起甚至有意疏离身边“勤俭节约”的同学,这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很多关于消费和勤俭节约方面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并且对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大学生将审美情趣过度地集中到表面的东西上,而忽视了学习科学知识、形成健康优秀的人格品质等的重要性。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教育,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动力;一个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意识的国家也是难以持久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才能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只有具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断地获取成功。

(二)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引导科学消费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且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而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还是比较低,供养一个大学生比较困难。大学生本身就是消费欲望强,实际消费能力偏低、消费经验欠缺的群体,假如大学生不顾家庭和自身的经济实力而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的话,对于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加强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使其懂得消费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摆正“消费”在自己生活和成长中的地位,走向理性消费。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平衡起来,将学习性消费和日常基本消费平衡起来,教育大学生要将时间、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来,在消费支出中加大学习资料、学习辅导等教育性支出,提高消费对自己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要重点强调节约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浪费行为,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和自然资源;再次,要将大学生理财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形成个人理财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开销有所计划、日常消费有所记录,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控制,形成理性的消费习惯。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青年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史的精神积淀,是学校环境建设、规章制度、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学生面貌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激励、规范作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一个重要诱因就是高中向大学生活的转变,尤其是学习压力降低、考试要求放宽等引起的“自由状态”使大学生放低了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感到内心空虚、无所适从,这样就极易把精力放在校外生活上,将消费尤其是娱乐消费作为消除内心失落感的主要渠道,经常出入酒吧、KTV、游戏厅等场所,有的甚至走向吸毒、赌博和色情等犯罪道路,这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消除外界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不断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开拓创新、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民主、自立自强的青年精神,增强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而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把塑造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建构科学的消费模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高校还要不断地加强对校园周围环境的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取缔那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对学生身心健康构成危害的娱乐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增强感恩意识

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其感恩意识的缺失,而感恩意识的缺失又是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追求享受、不懂节约、荒废学业、浪费青春……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一方面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父母工作、生活、培养子女和为子女操劳一生的艰辛;另一方面不懂得感恩社会与自然,忘记了学校、社会、国家及自然对自己的教育和供养之恩。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必须要培养和增强其感恩意识,使其懂得“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真正内涵。当前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使他们更多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演讲、评奖以及同学间的“帮扶”等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校园学习、生活和活动之中;鼓励大学生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家务、参加工作实习锻炼和各项社会兼职等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项勤工俭学活动,扮演“学校餐厅服务员”、“教室卫生清洁工”、“寝室巡视员”、“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理”等不同角色,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增强大学生对于父母养育、学校教育、社会培育的感恩之情,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与工作、生活的艰辛,使大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节约意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

2、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作者为助理研究员)

作者:贾绍俊

第二篇:远离“校园贷”陷阱树立正确消费观

摘 要:“校园贷”基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利用金融市场的不规范或漏洞以及部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扭曲心理,形成的社会现象。“校园贷”以低门槛贷款为诱饵,利用部分大学生个人自制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超前的消费观念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悲剧一再上演。本文基于真实案例,重在讨论如何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校园贷”诱惑,远离市场陷阱。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校园贷”;消费观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64

1 案例简介

小宋(化名),性别男,家庭条件优越,毕业于北京一所私立中专院校,属于高一插班生,专业成绩一般,进入大学后,在中专养成的自由散漫习气凸显,进取心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加之父母的娇惯和祖父辈的溺爱,很快就形成了攀比消费习惯。

小宋在大二期间经常旷课,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自卑心理加剧,遂把家长给予的学费用于高端消费,通过购买高端奢侈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以此填补自卑空虚心理。校园贷的平台多、门槛低、放款快,大三期间,曾多次在网络上进行贷款,并且借用同学、朋友及女朋友的有效证件进行诱骗贷款,前后贷款本金总额达五万元。

校园贷的贷款利息比正规银行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让他失去理性拆东墙补西墙进入“连环贷”的陷阱,前前后后注册了近十家高息校园贷款APP。一步步从本金到还款金额的利息翻滚增长,高达数十万元之剧。小宋渐渐不知所措,最后选择了自杀。

2 案例定性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市场诱惑,很容易掉入“校园贷”的陷阱当中。从小宋的身上可以总结出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特点。

第一,错误的消费观念,诚信理念缺失。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多元化,社会分化严重,校园消费分层明显,青年学生自我迷失形成许多错误的消费观念,认为高消费就是代表个人成功。小宋的案例表明部分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存在用高端消费掩盖学业失败的心理困境。“校园贷”显然恰好利用了这一失败者的虚荣心理。在家庭供给无法满足个人需求后,小宋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欺骗家人和朋友去借贷消费,其根源主要是心态失衡、消费观念扭曲的结果。

第二,家庭引导缺席,缺乏新的监护理念。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对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现实是,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或个人事业发展,对子女教育多所忽视,或没有能够及时抓住青年时期的需求特点和心理特点,或是只关注到了子女的物质需求,忽视了价值引导。加之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家庭教育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个人经验,因此无法把握现代青年的社会心理需求,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护。

第三,缺乏自控意识,自控能力较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诚然很重要,可最终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我价值观的塑造还是靠大学生自我。案例中的小宋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现象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共同点是缺乏自控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3 问题关键点

通过对小宋具体案例的定性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对于更好的抓住校园贷的症结所在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现实价值。

首先,健全制度监管,普及法律知识。要使小宋这样的案例不再发生,就需要做到提前使得“校园贷”潜在受害者认识到其庐山真面目,让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大学生活,让相关知识走进课堂,做到提前预防,正确引导。银行贷款的目的本是为了解决个人或企业实际资金困难,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但大部分“校园贷”却并不具有这种功能。为此,要强化校园网络借贷准入,对借贷平台资质严格审核,提高网络借贷准入门槛。目前,校园贷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亟须解决的就是在制度、法律、规则层面的细化,加强金融、公安等部门的权责分工,并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法律普及,使得更多的大学生知晓“校园贷”的本质和危害。

其次,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正确理想的塑造发挥重要价值,高校要突出思政教育在抵制“校园贷”骗局中的关键作用。除了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外,思政工作更要对各类金融诈骗手段进行揭露,通过校园官网、宣传手册、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多渠道进行宣传,全方位进行保护。

最后,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在个人层面,大学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懂得识别各类金融诈骗手法,對于“一秒到账分期付款零利息”“贷款一次爽一次,一直贷款一直爽”的骗局要坚决抵制。大学生阅历尚浅,思想单纯,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时,要充分了解其相关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时刻保持清醒。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切勿盲目攀比形成不良的消费观。

4 以案例为例,分析解决思路及实施办法

由于监管缺失,“校园贷”一度成为不法分子谋取学生隐私和利益的工具。考虑到受众的特殊性,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形成合力作用,使得校园贷无处遁形,还校园一片净土。

4.1 思想教育在先

在面对校园贷频繁出现并侵害大学生的事件中,高校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维、新举措、新方法,有力抵制校园贷的再次发生。在此案例中,小宋自控能力、责任意识缺乏,对校园贷并不甚了解是构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多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提高其内容的质量和实效性,定时通过多种方式,如网络、会议、宣传片、案例宣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案例使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案例的基础上分析校园贷的真实面目,让同学们有渐醒意识,了解校园贷危害性,不要盲目信任,否则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创伤。可观察新生中有无消费不节制的学生,作为重点防护对象,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主动出击,找学生约谈。在单独的会谈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说明自己的现状和心理,并且接受老师的建议,老师为其分析非法贷款公司的欺骗行为案例,及大学生信用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会带来更有利的帮助。

4.2 法律教育紧随其后。

在此案例中,小宋拆东墙补西墙的弥补措施,是最终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宋不了解高额利息是什么概念,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高息这个词都比较模糊。不良贷款是造成校园贷的快速发展。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直面冲击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下载各个软件进行贷款。高校发现校园内有进行校园贷的同学,需要尽快联系有关部门,将此事进行报备。第一时间掌握贷款公司的营业模式,确定其是否为不良校园贷,是否會给同学带来人身危害,做好防范措施。之后老师将收集到的可公布材料,公布到学生中间,以防群发性的事件发生。尤其要说明校园贷利息和正规贷款利息之间的差别,进行简单金融知识的普及。法律制度及监管体系尤为关键,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主体的共同参与,保护学生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4.3 正面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首先,在此案例中,小宋无节制的购买物品,进行炫耀和自我安慰,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自我迷失。因此学校需要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学生建立身边风向标,让学生能在身边感受榜样力量,寻找到真正的价值。老师可以辅助在本班级、本宿舍建立帮扶小组,并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有趣的经历。其次,在专业学习方面,小宋表示对本专业是很喜欢的。可因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一般,加之自己懒惰的习惯,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暴自弃。这时,专业老师需耐心引导,在学业上多多督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在学生进步的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调动积极性,激发成就感,形成专业自信与行为养成相促进的良好循环。

4.4 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统一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案例中,父亲和祖辈都宠爱小宋,家庭条件本就优越的他,很容易就形成养尊处优的观念,失去努力奋斗的动力,迷失在享受当中,不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美好。在这一点上,小宋无该有的自理及自控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家庭存在教育的缺失,极端功利、盲目攀比体现在教育中。对子女培养方面也体现出学校和家长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同时父母需要配合学校多给学生进行精神鼓励,陪伴和教育,对错误的价值观念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

4.5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

在此案例中,小宋只顾外部对自己的评价,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认知,因此变得自卑,不愿意也不敢去承担责任。因此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心理建设。即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特点、外界环境等因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让学生摆脱依附性,培养生活学习独立人格,逐步养成合理正确的学习观消费观。学习中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善于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可利用在外兼职赚取自己些许生活费,培养独立性。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承担责任的意识。

5 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校园贷现象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彻底根除还需要不懈努力。针对各种校园贷案例,以及对案例的归纳分类和应对措施研究,关于抵制校园贷的体系正在逐渐搭建起来。在构建合理有序的体系同时,要做好经验总结归纳。

第一,对于校园贷的学生,我们要在掌握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贷款金额及还款程序与相关部门对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学生心里反复懈怠引起重复就范的心理准备,多进行常识教育。第二,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成长。社会角度上应该加强校园贷的信用监督,加快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找寻适合大学生贷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消费观养成期的重要部分,消费理念更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逐级关注。第三,大学生价值观在当下教育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导致大学教育的迷失,因此,要格外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迅速,校园贷假借网络平台,非法侵害大学生权益,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恶劣影响。要想扭转这种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个人齐心协力,预防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全社会各股力量应凝聚成预防和打击校园贷犯罪的一股合力,维护高校学子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婧涵,闫振宇.校园贷的危害及产生原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5):48-50.

[2]莫灿灿.高校“校园贷”乱象的危害、产生原因与规避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49-52.

[3]韩丽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8):261-262.

[4]郑晓英,李力.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整治“校园贷”[J].人民论坛,2020,(Z1):134-135.

[5]蒋英燕.校园贷中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法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2):80-83.

作者:阴菲菲

第三篇:历史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意识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是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及某些现实条件的制约,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还很薄弱,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必须从五个方面增强对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近年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历史教材的单一性、教学目标的固定化、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的确立、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等,这些问题束缚着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从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入手,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一旦树立起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就会明白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以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一颗爱学生的心,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出色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对事业、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教师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教学中就不会有激情,在课堂上就不会有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因此,爱岗敬业是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的根本保证。

二、转变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观

要突破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和学习材料唯一来源的模式,使史料来源于社会。历史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只是历史教学和学习材料的一种载体,要打破在教学和学习中对教材的依赖性,明确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给学生获取史料和分析史料的方法,把教材当作史料的一种载体来看待,并充分利用考古成就、史料文献和遗物遗迹等作为史料来源。同时,教会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影视和报刊等手段获取和占有原始资料。这样,学生获取的原始资料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史料的真实性,要充分占有真实材料而不能被历史假象所迷惑。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把历史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历史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要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现代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为主,建立一种教师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平等学习合作新模式。双方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互相讨论,敢于大胆肯定和否定。同时,互相吸收对方先进的方面。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排疑解难。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

四、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历史学科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又要具备终身学习这一终极教育目标。

五、提高歷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同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历史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明显。历史教师平时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阅读几本“教参”或者大学通史教材,历史专业学识不能只停留在所谓“半专业”或“准专业”的水平。史学论文研读可以使教师获得许多“教参”中缺少或者语焉不详的学术背景,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历史问题的侧面;还可以体会史学家是如何使用史料、诠释史料以及进行论证与说明的,从而使历史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此外,中学历史教师应广泛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左右逢源”,丰富、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能力。

六、树立“有效”的意识

有效,乃至高效,是课堂教学永恒的目标追求和最终归宿。国内对有效教学的重视开始于新课程改革推进以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即“清晰授课、任务导向、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这五个标准比较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每一项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双基教学课堂效率取决于设计的准确度。每一课,要具体到教师应该完成哪些知识技能的引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实现哪些基本目标等等。正是有明确任务和目标以及必须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驱动,教师方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使得各种活动都呈有序状态,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整堂课有高度计划性,何时讲,何时练,何时演示,何时板书,板书写在何处,都须安排非常妥当,有效利用每一分钟。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不仅让学生有优异的考试成绩,还要让学生有继续发展的潜力,从而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责任编辑 付淑霞)

作者:梅勤娟

第四篇: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摘 要: “四个正确认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是厘清四个正确认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特殊性,跟一般科研院校有很大的不同。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社会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的发展形势;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理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四个正确认识 高职院校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制度

一、引言

新時代,不论是中国发展还是世界格局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校育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课程、混合式课程占据较大比例,线上课程影响传统课堂,促使高校思政课程进行改革。线上课程对高校思政课程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改革的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不变的,不论线上思政课程还是传统思政课程,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指明了新方向,同时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既指明了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方向,又针对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四个正确认识的逻辑关系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局和中国发展大势,既需要经度又需要维度。认识和把握中国当前的大局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纬度”是从历史走向现实。从古到今中国的发展,中国是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都要从历史角度把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取得当前成就的历史原因,中国还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的历史原因。认识和把握中国当前大局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经度”是要让学生充分、正确认识到当前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既要把握中国内部的发展形势,又要看清世界格局,看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在任何时期都要正确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更要求我们时刻把握这两个关系。而且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复杂化、多边化的发展趋势,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大局和中国发展大势还要结合当代整个全球的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整个世界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胡鞍钢,2020)。这是让高校学生认识到中国当代发展和历史发展趋势的综合大背景,且当下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进步和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厘清了前两个正确认识的关系,我们再看第二个正确认识和第三个、第四个正确认识的关系:第二个正确认识是第三个正确认识的前提,即只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把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并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落实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只有正确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第三个正确认识和第四个正确认识共同落脚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深化“四个正确认识”,更加明确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践意义,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四个正确认识指导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的特殊性

王毅飞(2015)在阐述高职院校学生特殊性及阶段培养与对策时提出,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特殊性: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层次不同,社会认知度不同、自我目标定位不同、心理素质也不同。鉴于如此之多的不同之处,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培养方面应该遵循学生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科研院校。

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跟一般科研院校有很大不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需要把握清楚,对于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培养计划等都跟普通科研型院校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更加面向企业的生产建设,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突出创业教育课程门类、扶持科技创新活动的系列课程。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就有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发展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引导课程并以此为大的指导方针。

高职院校的办学越来越规范化,跟市场需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就业率越来越高,甚至是一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潜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直接为市场输送人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大思政课程的比例和力度,不能只顾学生的技术水平而忽略德育。否则,以后进入市场就会迷失方向,带来社会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面对生源的多样化,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难度加大,必要性显著。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才更应该进行大幅度改革,引进一批有专业背景知识的思政课程教师,积极开展和参加思政课培训,统一化管理,加强思政课程考核。

四、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的具体路径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立足四个正确认识的切入点,提出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把握四个正确认识的具体实施办法:

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同作为培养目标,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标准考核。

2.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的发展形势。

3.加强爱国爱党教育,发展优秀的共产党员,树立先进标兵和学生榜样;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理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5.加强思政课程建设,让学生明白不仅提高职业技术能力,更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努力加强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一批专业技术过硬且具有积极价值观的高层次人才。

6.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从学校层面积极开展创新和创业的竞争,将为学生构建一个创业平台,介绍模范的创业人才,并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创新和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和创业团队。

7.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制理念,突出社会主义诚信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待人接物的“礼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责任意识,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同时,必须强调法律是底线,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工作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国家稳定的保证。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重托和促进中国法制民主发展的历史使命,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将直接影响法治建设的实施和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8.积极建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完善教学体系。在互联网浪潮中,积极建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线上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让课堂内容“活”起来、“实”起来,让思想政治课程变得切近生活、生动有趣,不再是照本宣科式的教育。

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政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增加学生对相关思政知识和概念的直观理解和体验。只有思政课程需要结合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当代思政精神。通过课堂教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认知和崇高追求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并通过生动的和视觉教学实践培养爱国情感、强化他们的政治意识、加强信仰党的理想。

9.开展先进事迹报告,立榜样树楷模,让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发光发热,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身边人、身边事,择优推选学生当中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带动更多的学生,让高校学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0.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不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和读书活动,积极利用“雷锋月”、“读书月”、当地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等,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同时,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

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会到四个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及高校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思政建设绝不仅仅是耍花腔,还应该加快知识的更新,用知识武装起来,让高校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认清当前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绝不能掉落到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的圈套之中。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需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突破传统填鸭式思想政治模式。需要在充分落实党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价值导向,加快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可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迫在眉睫,不仅需要在形势政策课方面有新的突破,还需要融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更需要遵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满足个体差异性,需要遵守思政工作的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规律,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掌握职业技能,更在“四个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上好思政课。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真正理解中国当前选择的道路。

五、结语

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目标,主要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质量和效率。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个人实际工作,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科学把握“四个正确认识”蕴含丰富内容,考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症结,通过问题寻求路径。

2020年,线上教学发展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为思政教学活动提供了现代手段,拓展了思政教学空间和渠道,充分发挥了生动活泼的特点,使思政教育体现出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和系统性。此外,线上课程创新和丰富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如增加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我党的政治观念、政治理念,认同我党的政治精神,形成完善的政治意识,树立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王毅飞.高职院校学生特殊性及其阶段培养与对策[J].才智,2015(6).

[2]张异宾.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紧密结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

[3]胡鞍钢.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J].学术界,2020(3).

基金项目:2018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号:18JY10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周昊明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在网络空间里,网络信息泄露关乎成千上万人的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网络攻击和黑色产业威胁经济健康发展,网络舆论恶意炒作影响社会稳定,网络战争和网络间谍威胁国家安全。同时,由于网络核心技术、优势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网络安全问题极易被他人恶意传播、利用、控制和绑架,成为攻击、颠覆他国政权的手段途径,网络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是摆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面前的首要问题。

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整体态势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社会优势资源整合,依据规则实现信息共享。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网络安全风险是动态的。一是系统漏洞是动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在不断改进、不断升级、不断扩容,使网络系统漏洞和脆弱性增多;二是产品漏洞是动态的,这些新技术新应用需要大量进口软硬件产品,以及国产化软硬件产品,这些产品中的脆弱性、安全漏洞和产品供应链带来的安全隐患仍然不可忽视;三是管理漏洞是动态的,这些变更的新系统、新产品在管理运维上同样可以出现安全漏洞,新的安全制度、管理规定尚未重新制定,甚至出现复杂系统资产底数不清,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潜在隐患;四是威胁手段是动态的,从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件看,很多网络攻击长期潜伏,只靠传统安全措施来保障新时期网络高度发展变化的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的。

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今天的网络安全概念应该立足于在恶劣的网络环境中保证网络安全。因为网络是互联互通的,封闭的网络没有大作为,封闭的网络没有大作用,要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信息化建设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国际技术交流。今天,我们在国产化创新推进中仍然需要国际合作,软硬件产品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不可能不开放。供应链是开放的,产品是开放的,人才是开放的,技术是开放的,网络安全也是开放的,要达到如同“密码算法是开放的,密码保护作用是可靠”的效果。

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双翼,驱动之双轮,需要平衡驾驭。网络空间随信息化发展进步而延展放大,网络空间随网络安全对抗博弈而健康完善。网络安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就如同一个庞大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越完善,信息化建设就会越健康、安全稳定;免疫系统越薄弱,抵抗不住病毒侵害和网络攻击,信息化建设就会越脆弱,甚至会瘫痪停服。

因此,我们要引入“问题导向”理念,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对高风险、高威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低风险、低威胁采取安全监视的策略,千万不要把大量资金用到不需要加固的地方。用创新技术解决突出、高风险的安全问题;不要总是采用“千人一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是现实世界安全问题在网络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因此,该打击的要严厉打击;该引导的要说明真相,正面引导;该传播的要积极传播;该弘扬的要让网民处处点赞;该批判的要让网民自觉抵制。网络安全需要国家各部门、IT企业、网络安全组织团体和个人共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发挥各自作用。政府在协调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和关乎国家安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在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建设、运维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组织机构在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化协调中发挥主要作用,个人在掌握网络安全技能提升能力,发挥主动作用。共同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各自优势作用,共筑网络安全长城。

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数学课前预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