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平移说课

2023-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活中的平移说课

生活中的平移教学设计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生活中的平移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引入问题,出现课题:

请你判断: 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接触平移现象:

(1)电视机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 (2)手扶电梯上人的移动的过程。

问题:

① 你能发现传送带上的电视机、手扶电梯上的人在平移前后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

② 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它部位(如屏幕左上角的图标)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③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和四边形(多媒体演示书上的图3-2),那么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平移的定义

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一个物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二:探究平移的性质

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平移现象的观察,探索其中的性质。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总结出一个结论,即:“图形的位置改变了,但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以及对应角之间在做怎样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想一想:

(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所示,△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

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然后叫学生回答。 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

练习:

O1. 如图所示,∠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33,求∠DEF的度数。

3. 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个图有什么特点?

b.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

c.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5. 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四格.

O

C

A

归纳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布置作业(略)。 导入下节课

想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画出来的吗?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2.给学生空间

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第2篇:生活中的平移教学设计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生活中的平移

西安高新一中 雒萍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生活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1.引入问题,出现课题:

请你判断: 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

1 么?

2.接触平移现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 (1)电视机在传送带上移动的过程。

(2)手扶电梯上人的移动的过程。

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教师提问:

① 你能发现传送带上的电视机、手扶电梯上的人在平移前后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

② 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它部位(如屏幕左上角的图标)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③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和四边形(多媒体演示书上的图3-2),那么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活动目的: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小明感受的现象引入“平移”,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现象;接着利用课本上的两个实例,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效果:通过实例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的语言并不规范,有待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逐步引导,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合情推理自己的结论,养成一个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平移的定义 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句的主谓分析来看待以上几个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平移的概念:(主语――状语――谓语)

“一个物体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在学生发现和归纳的基础上板书:

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平移三要素: 几何图形——运动方向——运动距离 活动二:探究平移的性质

2 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平移现象的观察,探索其中的性质。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总结出一个结论,即:“图形的位置改变了,但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以及对应角之间在做怎样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想一想:(课件演示图3-2)

(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共同探讨平移的性质。

讨论分析:

①变换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是图形的每一个点的变换,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那么每一个点也沿着这个放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②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平移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所以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

③变换前后对应角相等。

④变换前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第一个活动由学生自己谈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总结出几句话语,进行比较,辅以语文的语句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平移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有成就感,并有继续探索的精神。

第二个活动探索平移的性质,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效果: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例1 (课件演示)如图所示,△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

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然后叫学生回答。 活动目的:加深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事项: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

活动内容: 练习:

1. 如图所示,∠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33O,求∠DEF的度数。

2.下列B组中的图形能否由A组中的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

3. 观察下面两幅图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个图有什么特点?

b.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

c.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O

C4.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可以由线段AA1平移而得到的线段有哪些?

A

5. 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四格.

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效果: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

4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略)。

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

活动内容:

想知道这些图片是如何画出来的吗?

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2.给学生空间

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第3篇:生活中的平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

2.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

图片:一些游乐园的图片、辘轳、电梯等。

电脑演示:平移的过程,粒子运动及行星运转等。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议一议(记作投影片§3.1 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3.1 B);

第三张:平移的性质(记作投影片§3.1 C);

第四张:例1(记作投影片§3.1D)。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吗?(或投影片放图片,或在电脑上演示幻灯片):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它们曾经使我们许多人乐而忘返。不过,你想过没有:小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动时,火车头走了200米,那车尾走了多少米呢?

也走了200米。

很好。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无论是年代久远的老牛上的辘轳(出示图片);还是刚刚耸立起的高楼大厦里的电梯,(出示图片),无论是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电脑演示),还是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电脑演示)。其中最简捷的运动变化形式主要是平移和旋转,让我们走进图形变换的天地,继续探索图形变换的奥秘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索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Ⅱ。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电脑演示:P57的图3—1,然后提出问题)

(1)图3—1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手扶电梯上的人也没有变化。

很好,我们再看(电脑演示):

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 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电视机的其他部位也向前移动,也移动了80 cm.好,(电脑出示问题,并演示四边形ABCD移动到四边形EFGH的位置的过程)

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如下图),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相同。

很好,那同学们来想一想,议一议(出示投影片§3.1A)。

传送带运送电视机的过程中,电视机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中,哪些没有发生改变?哪些发生了变化?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第4篇:《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快乐》一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本课主要是通过快乐场景的呈现,带动学生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感受快乐、了解快乐,让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我注重学生生活态度的培养,通过感受快乐,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好,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合作讨论、交流发现、形成态度,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分享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创造快乐。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中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而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有效地进行学习。

2. 课堂教学活动化

根据小学生爱动好说的特点,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这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重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 表演展示学习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强调寓教于乐。因而我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参与制作“快乐树“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什么是快乐。

2.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基于这一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从以下五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

(一) 渲染气氛,体验快乐

教学伊始,我播放动画《猫和老鼠》片段,让学生感受快乐,自然地引入今天的课题《生活中的快乐》,同时出示学习目标。接着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快乐起来,随即我出示一张带着笑容的照片。趁机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事让她笑得这么开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可能说是取得了好成绩,也有可能会说听到了要去旅游的好消息。我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机出示相关内容的快乐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了让学生都有倾诉自己感受的机会,进入了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 合作交流,寻找快乐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找出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这一环节会更轻松。首先,我出示合作要求,小组进行交流。在每个小组说的同时,也为听的学生提供了灵感,帮助他们更快更多地找到自己的快乐。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也参与其中,顺势引导学生将感受到的快乐分分类,如学习中的快乐,愿望能够得到满足的快乐、玩耍、娱乐中的快乐,给予的快乐……当快乐起飞被调动起来时,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是快乐的,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 走进生活,创造快乐

课堂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快乐存在的同时,也有和快乐不协调的音符,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家人、让他人或得快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点拨“给”永远比“拿”快乐!让学生明白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四) 抒写情怀,感悟快乐 学生有了各种快乐的体验后,这一环节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张笑脸,也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句子,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快乐心语卡”贴在“快乐树”上,完成快乐树的制作。

(五) 分享收获,传递快乐

学生在一系列的寻找快乐、创造快乐、感悟快乐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表达出来,把自己这节课的快乐传递给家人,让家人也快乐起来,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5篇:《生活中的冷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生活中的冷色》是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色彩的表达与运用,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感知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知道生活中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冷色调的图案,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色调的作品的特点,掌握冷色调画面的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冷色合理搭配进行绘画。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浓厚,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动手能力,但是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所不足。初步认识线条、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并学会使用各种绘画工具,也能够体验不同表现手法的效果,懂得分析对象的造型特点并寻找适合的方式表现,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三. 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4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画、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音乐导入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应该联系生活,本着这一原则。首先我让学生感受清净和热情两种风格的曲调,通过音乐学生体验到冷暖感觉的差别;下面将夏季与冬季对比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冷暖的对比。

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生活中的冷色”一环节。在学生感受了冷暖的对比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冷色。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授课 (1)讲述

首先为学生展示形式不同、风格不同,但都是以冷色调为主的艺术作品图片,学生在充满音乐的气氛里进行欣赏,并引导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作品的直观感知表达出所想所感。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感受、比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深入理解色彩语言。 (2)讲解 接下来师生共同完成一幅画,其中我会教授调配冷色燃料的技巧,并带领学生通过点染的表达方式进行绘画。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表达感受和看法,加深他们对于冷色调作品特点的印象。

我认为本环节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全班同学通过切身参与整个创作过程,进一步掌握创作方法,对后面的独立作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练习

首先我会明确美术工具的要求和作业的要求:本节是美术创作课,所以对于美术工具要求学生使用水彩笔和水彩染料进行绘画;并要求作业的形式是利用冷色进行风景画的创作,通过对于练习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画工具的习惯和方法。

接下来,学生可以用水粉笔通过点染表达方式进行绘画,引导学生试着用冷色绘画一幅风景画,学生可以凭借想象力尽情的创作冷色调的作品。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循环播放音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享受美术创作的过程,陶冶情操,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技能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调。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加以点评,对于学生得意之处,多多寄予鼓励和表扬,并展现给其他人观看。 (4)讲评

最后将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展示,我会首先进行点评,接下来由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评价的原则是肯定学生的优点,优秀的作品及时表扬,不太理想的作品同样加以鼓励,提醒以后在某些方面要加以改进,扬长避短,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全面了解了冷色调风格的作品特点,同时还将熟练掌握了点染的表现技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也将极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锻炼了色彩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感情,陶冶了艺术情操,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拓宽了学生的世界观,对于未来的美术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第6篇: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及课件

《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见,这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和支撑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他们才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有可能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才会让挫折与失败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与进步的阶梯。这样,才有可能让本单元的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得以凸显和突破。因此本课题无论是在第一个单元还是在全册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及当代学生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2)过程与方法: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从而懂得珍惜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3、说教学重点: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说教学难点: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快乐树、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初期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较为安逸的物质生活,不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感动“欲求不满”,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忽视了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生

活、价值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1)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引导: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课前互动—体验快乐 导入新课—寻找快乐 凸显重点—创造快乐 突破难点—感悟快乐 走向生活

2、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这个课前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做一个游戏: 老师把所有学生的学生卡收起来,指名让一个学生来“抽奖”,让中奖的学生按照事先出好的题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 题目是:

1、装扮齐天大圣孙悟空。

2、唱歌。

3、说个字谜。)。以这种做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说一句话“现在,我心情怎样?因为 。” 以这样的两三句样句,让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心情做个“定位”,为这节课的成效检验打下基础。

【活动一】:音乐欣赏,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

活动要求: “快乐”地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横生的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点:

1、让学生们感受羊羊们的快乐;

2、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到动画片中,让学生感受快乐;

3、也让学生明白一点他们就像这些小羊们一样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大家会健康成长;因为快乐,所以大家很自信、聪明„„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板书:生活中的快乐。 )(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像羊羊们这样“快乐”!)出示课件感受图片上小朋友们的快乐。

【活动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交流快乐。

(活动说明:本堂课的“快乐大寻找”,主要是通过“快乐调查表”来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类人调查完成,从最熟悉的自己到身边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进行,使得孩子对不同

类别人的快乐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这里主要是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完成“快乐是什么”的初步认识。) (互动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个人快乐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领悟到各种各样的快乐,如: “成功之乐”“集体之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过渡:对,快乐在生活中!其实,快乐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享受过!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

(活动说明:至此,孩子们对“快乐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完成了。但针对“学生总是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的教学背景,教师要相机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让快乐延续下去,不仅让自己得到快乐,也要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而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快乐大拼搏”的学习。 【活动三】:创造快乐,延续幸福生活。

活动要求:小组讨论“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说明:这个活动,还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还是结合前面“快乐调查表”中的三类人——自己、家人和他人来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互动说明:因为有前面“快乐大寻找”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都懂得说“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让自己、家人和老师更快乐”或“要多帮助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等。那么为了让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实实在在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表完意见后,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资料补充,来说明“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并随机板书:汗水换来的快乐是最持久的;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令人兴奋的。 (活动说明:在这样的引导下,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懂得了“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

【活动四】:感悟快乐,展望未来生活。

活动要求:制作“快乐树”。

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心语卡”上记录下各自的快乐感受。 感受可以是一张笑脸,一双迷人的眼睛,也可以是一幅幅快乐的绘画小作品,也

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小句子,如“快乐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温暖”等(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想的)。

(活动说明:制作“快乐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想起今天的这份“快乐”,记住这份“快乐”)

(互动说明:教师在学生静心感悟并完成“快乐卡”后, 请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在全班范围内以诵读或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及时地悬挂在“快乐树”上。)

3、说板书设计:

1、 生活中的快乐

汗水换来的快乐 最持久的

帮助他人的快乐 最令人兴奋的

板书设计的简洁、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下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 作者:永安教师进修学校 陈桂虹 文章[文章录入日期:来源:上传

2009-12-13]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懂得生活中有哪些快乐,并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3、体会到“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人生蕴义。 教学重点: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快乐树、快乐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同学们,请每个同学说一句话;今天,我 (心情怎样?),因为 。如: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站在这儿,跟同学们渡过愉快的四十分钟!尽量引导孩子们“快乐”,并点明:今天,我要让快乐的同学变得更快乐,让不快乐的同学变得快乐些!这是我们所要努力的!

一、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活动一】:

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作为成年的我特别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引出——“快乐”(板书)下面,让我们一起 “快乐”,请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主题曲,再想想以往的一些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的呢?

小结:快乐的好处。(板书:“生活中的”四个字。提醒学生“‘活’字怎么写?”)

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二】:分组寻找快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过渡:对,快乐在生活中!其实,快乐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享受过!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它就像一朵朵快乐的“浪花”跳跃在我们生活的浪潮中„„(板画:五线谱和跳跃的音符)

三、创造快乐,延续幸福生活。

【活动三】:小组讨论“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或更多的人快乐?”

看“公益广告”。 小结: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有千万种,而创造快乐的方式也不胜数。不论我们用哪种方式创造了哪种快乐,只要我们用心了,努力了,它就会像这 “水滴”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荡漾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因为“快乐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大家的心中”!!(黏贴版画“心”形)

四、提升快乐,走向未来生活。

【活动四】:制作“快乐树”。

1、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心语卡”上记录下各自的快乐感受;

2、这种感受可以是一张笑脸,一双迷人的眼睛,也可以是一幅幅快乐的绘画小作品,也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小句子,如“快乐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温暖”等(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想的)。

组织:请学生以诵读或展示的方式交流各自的心得。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短短的40分钟就要快乐地溜走了。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论是你,还是我,咱们都要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去寻找、去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如歌”般的幸福生活。让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快乐而更加的精彩!!!

《生活中的快乐》说课稿

姚寨总校牛堡小学

上一篇:北京中央党校具体地址下一篇: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