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生活随笔(推荐11篇)
刚一开始听媳妇说“上山”这个词时,我一脸迷惑,经她解说后原来是一句元谋方言词,意思为下葬,就如同在元谋说“扯闪”就是闪电一样。
有一次我被邀请参加这样的活动。中午时分在阴阳先生阵阵念词中,由8名壮汉将棺材抬出大门,放在两条长凳上,棺材上罩着一块红布,布上放着一只大公公鸡。阴阳先生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意思是让亡灵一路走好吧!一边?着方步,手摇铜铃,绕棺材一周。然后端起一碗酒,手执一把刀,满饮一口酒,全喷在棺材上,同时手起刀落,将酒碗砍破在棺材旁。孝子、孝女、孝孙都排成一列,行三拜九叩之礼,身体紧贴地面,棺材从他们身上抬过,死者的儿子要剃头,以示悲伤。当棺材过完最后一个人后,在大家的拉扶下,孝子们才能起身,紧随棺材其后。
在棺材向山上抬的过程中,一边走一边要放炮仗、洒纸钱,还要向棺材不时的洒大米,还要拿着一些鸡蛋和一只大公鸡,听说是引魂用的,在行动中还要给孝子撑把伞,刚开始抬棺材时,村子里的水泥道路还是平坦好走一些,但在开始上山时,路就不那样好走了,崎岖不平,脚下不时有东西磕磕碰碰,空手走着都很费力,就不用说抬着棺材的人了。途中壮汉们在半山腰上休息一会儿。
其实大多数人的一生就好像今天抬人所走的路一样,开始时候在父母的保护下,人生道路一帆平顺,慢慢自己长大成人,要独立面对生活,向自己的生活目标奋进,就像这条上山小路一样,虽然它不平坦、弯弯曲曲,但你必须走过去,因为你每走一步,就是向上的一步,向你的目标迈进一步。你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但不能永远呆在原地不动,因为这里不是你的目的地,不能在此安睡。
8名壮汉休息好了,再次抬着棺材向墓地方向走去,到达后,孝子贤孙们要先抓一把土拿在手中,壮汉们将棺材放在两条凳子上,由专人用一根树枝将墓穴轻轻的从前向后,象征的清扫一下,在清扫的同时说一些祝福语,反复九次才能结束,后面就是用棺材上的红布将天空遮起来,用来驱除煞气,将棺材打开,让家人最后一次瞻仰遗容,也便于将遗体摆正,以后也好睡个安稳觉,再盖上棺材盖,由壮汉们用绳子将棺材吊着下葬,然后由孝子们先将手中的`土酒向墓穴,其后是亲朋好友依次捧土酒向墓穴,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他们相信人死了以后,灵魂不会消失,如果得到大家祝福的多,那么灵魂就会进入天堂。行孝的子女们在入葬完了以后,给旁边的各个坟头都要上香、烧纸,以示大家对他们的尊敬,做完以后要用梳子梳理头发,将长孝收起盘在头顶上变成短孝。以后还要做5期、7期、35期、100天的各种祭奠活动。
参加完葬礼的人在回家时,手里要拿一根香,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走回到村口时将香插在那里,回到主人家的大门口处时,先要过一下火盆,再用泡有柳叶的水中洗一洗手,然后喝一碗红糖水,象征以后的美好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被寄予极大的关注和关心。我们通常认为作文教学是锻炼一个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 但语言作为一种思想外壳, 只有通过提取、组织思想, 才能起到作用。因此,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作为第一个作文教学的本质。高中是逻辑发展、抽象思维倾向于最初的定型时期, 培养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作文的思维训练应实行传统的作文教学, 从而真正高写作能力。
1. 立意准确新颖。
立意是构思一篇文章的基础, 它直接关系到材料的选择、布局、文章的深度。立意期间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作文的要求, 必须紧扣与作文密切相关的成分。深刻的立意, 是需要我们通过现象挖掘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能对眼前的事物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真实、典型、新颖的取材。
材料选择是作者根据观察、主题、概念、提取已掌握的材料后, 围绕主题的选择过程。材料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堆积过程, 要考虑是否能为中心服务。材料选择的真实性, 是指材料的来源必须坚实可靠, 特别是涉及到客观事实, 如果有模糊, 最好就不要用。否则不但没有说服力, 也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 流利的语言表达。
在一系列的立意、材料选择、总体规划的过程后, 作文要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是基于主题和风格的需求上, 用一种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表达思想内容, 这个过程也需要逻辑思维积极。
二、如何练好生活随笔
1. 写随笔应该注重情感交流。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应投入极大的情绪情感, 与学生交流, 而不是简单地把生活随笔作为一个任务分配给学生。肯定学生的写作, 如果老师对学生随笔中的成绩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学生心理就会有巨大的反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仔细的浏览和批注。
随笔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反映国家事务, 也可以反映家庭琐事, 可以表达感情, 也可以婉约幽情。它可以表达欢乐和痛苦的生活, 是自由和开放的。教师在批改时在构思巧妙的地方给予赞美。浏览时画出写得好的语句, 在病句下划横线, 尽管粗略浏览, 但能鼓励学生, 也给他们思考改正的机会。
3.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想法直接而简单, 在生活随笔中他们一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写下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或个人隐私。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经验, 与他们对话, 教育他们。老师在点点滴滴中与学生沟通。长时间过去, 学生们有什么想法就会喜欢与老师讨论, 随笔就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也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 而从学生那学习到很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三、高中作文与生活随笔的关系
1. 随笔能让作文写出真实的感情。
随笔可以写真实的感情, 可以在用多种格式, 不需要对坚持主题或文章的构造有太多的顾虑。随笔可以用来记录一些东西, 通常是记录一些自己的生活故事, 心里旅程, 个人意见等, 它一般出现在个人日志中。它不受字数、空间长度的限制, 妙在休闲, 有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表达更灵活、自由、轻松和自然。相反, 作文是规定的, 它应该考虑如何选择材料, 选择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要考虑如何选择材料, 如何过渡等。需要完整和精确的结构, 语言表达必须真实, 且有长度限制, 有不同的要求, 是非常受限的。但随笔不是这样的, 内心的激励力量会让学生说实话,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它是自由的, 所以更容易写出真实感受。
2. 巧用生活随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为缺乏积累, 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非常沮丧, 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试图把写作作为一种方法来提高高考分数, 但还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失去了信心。其实生活的源泉是无尽的, 阅读、写作、听力、思维、概念等都是生活, 当我们走在校园轻轻地唱歌, 伤心时在低声哭泣, 都是生活的记录。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写作就有了最新鲜的补充。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事物进入写作视野, 写出的文章将有一个新的生命。其实每一个普通的东西都有隐藏在生命中的真正意义。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小事, 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 巧用随笔为载体, 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很窄, 所以老师要经常使用周末或其他业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材料, 进一步丰富随笔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关注一些电影和电视的经典片段, 动员他们的积极因素和潜在写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想办法把随笔巧妙地融入作文材料。同时引导学生, 让学生不再讨厌写作。利用这些随笔, 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当学生在写作文时有材料可写, 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写作能力。
摘要:高中作文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的比例较高, 所以写好高中作文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想写好高中作文, 日常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写生活随笔的好习惯, 本文介绍了写高中作文和生活随笔应注意的问题, 及高中作文与生活随笔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特征
生活随笔从属于语文学科,它是开放型写作教学体系中的一块试验田,其性质决定这一产物具有与课堂写作迥然不同的特征。
1.宽广的时空性它不像课内写作那样存在时间的高度限制性,82%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去寻找素材、收集资料;也不像课内写作那样受到空间范围的制约,“内容范围广泛,能让人仔细构思、反复推敲”便是90%以上的学生的共同体会。因此,学生乐意在这块处女地上精耕细作,尽管老师要他们每周写一篇。
2.博大的自由度课内写作时,教师常常以命题或其他近似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限制。不可否认,不少学生是“遵命”而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而在这儿,近80%的人由衷感到“可以放开思想,放大胆子写”,所写内容丰富多彩,体裁不拘一格,范围多层多向。许多学生已把生活随笔当作吐露内心情感,表白人生意向的“公开日记”。
3.浓厚的实践性生活随笔以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写作能力、认识能力为目的,因此不能排斥其实践性。如果说学生要走出课堂,那么生活随笔教学尤如一座桥,把学生与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这座桥,学生可以对五彩缤纷的生活进行考察与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有个学生在“随笔小结”中深有体会地说:“随笔的练习把我与社会融为一体,使我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的未来价值,坚定了读好书的信念。”
4.特殊的辅导法生活随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有别于“小作文”,在评改时也不同于课内作文。反馈得知,“三有一活”指导法比较适合于乡镇中学学生。(1)有系统安排,即分年级确定训练重点并配套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2)有参考题导引,即从社会生活中撷取一些材料或问题,引导大家去审题、分析和构思。(3)有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即按意愿和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基础扎实,完全放开写;B组水平次之,让他们有弹性地按老师的宏观指导进行练笔;C组侧重于基础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通过训练,使大家逐步朝A方向靠拢。(4)评改灵活多样。出几期“最佳随笔选”可以,选几篇代表作评介也可,一学期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自评。至于打分或定级,虽然未尝不可,但初中学生最盼望的是“老师能给几句得体的肺腑之言”。
二、基本职能
1.德育职能笔者曾对初三年级120篇自由命题的随笔加以分析,发现直接对社会国家、校园生活、个人志趣有感而发的竟占58%。这些五光十色的火花,其中有幻想与抱负,也有欢乐与苦闷;有正确的见解、合理的观点,也有偏激的目光、危险的信号。这一切都忠告语文教师别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2.美育职能随便翻翻,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学生把花花绿绿的明星偶像贴在文尾;有的则在标题边画上一幅红梅墨竹;因为硬(软)面超高级,不少人书写也特别考究……面对这些迹象,“心有灵犀”的教育者可启迪学生做美的设计者,指导他们美化题目,配伍插图,装饰花边——版面美;辅导学生认真誊抄,“卷面”清楚——书法美;引导学生精选榜样,陶冶情操——心灵美。这些美的元素日益增多,换取的是赏心悦目的春光一片。
3.练笔职能生活随笔不同于以汇报思想为主的“周记”,也与文学创作大相径庭。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产物,应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为基本点,只有明确这一目标,“生活随笔”才有生命力。我校这所乡镇中学近三年来有九位学生能在县市级各类作文赛中获奖,这里就包含着“生活随笔”教学的功绩;近80%的学生回想到,他们曾在这块新圃中收获过自己“最成功的作文”。
如谎言和欺骗一样,是不能共存的。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村民,而导致没有人再信任他,得知,人不诚信则无人理,而世界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如果一切都是那么直接,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无情”?凡事都要适应,坚持和改正也是如此,要随着情况而反思、利用。
我认为,写错别字是一种风格,互联网上,很多网友都故意用“错别字”等展现自己所谓之“风格”,而这样也没人责备,反之而流行,在作业、作文等各方面,写错别字也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时候马马虎虎写了一些错别字,不需要改正,而是依然坚持自己“风格”。
但我也认为,知错能改是一种美德,互联网上网友们用“错别字”交流纯属游戏,在作业本等上诺要是写了错别字,一定要改正过来,否则,错别字将变成一种习惯,到时候要改正过来是很难的,况且有些错别字写太多了,会让读者或批改者导致“不理解”甚至反感。
感悟生活初中
1我的初中生涯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我觉得初中生活就像咖啡。牛奶。汽水等饮料。令我回味无穷。初中生活像咖啡,初尝苦涩难咽,再喝则飘扬着淡淡的清香。当我第一次进入校园时,再看看我的母校,一阵酸楚涌上了我的心头。
想想这六年来不经意发生的点滴小事,现在看来,都是值得回忆和反复回味的。刚刚进入校园,刚刚走进班级,刚刚看到课表,天啊;增加了四门功课,政、史、地、生。作业肯定难上加难,多上加多。在小学我的成绩就不算是出类拔萃,现在学习负担重了,压力大了,我的成绩又会如何呢。
哎,这真是个疑问啊。我该怎么做呢。过了几个星期后,我慢慢适应了初中生活,觉得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洋溢着充满朝气、活力、拥有梦想的青春。青春,是我们爱做梦的年纪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的生活将既充实而又香甜。
就像喝咖啡一样,初尝时觉出的只有苦涩,待你慢慢品尝,却又感觉好爽。初中生活像是纯牛奶,尽管不好喝,但它却滋养着我们瘦弱的身体,丰富我们贫乏的知识。无论初中生活像什么,在我心中,她都是一份珍宝,是一去不复返的时光。是人生中的一段优美的乐章。
感悟生活初中
2眨眼间,小学的六年稍纵即逝,迎来的是初中这个崭新的学习生涯。
比起小学来,初中的任务与压力都要大很多倍,再加上我以及绝大部分同学是寄宿于学校的,生活上的自理也成了一个必要的负担。回忆起小学的轻松悠闲,想象中学的学习及生活压力;回忆起小学在家中的衣食无忧,想象中学求学的背井离乡;回忆起小学同学之间的快乐趣事,想想中学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稍微提一下,竟然有人流泪,比如室中的七号与八号。一号与三号呢,也有些不快。我虽然有些放不下,但是时间不允许呀!难怪大人们常说:“要是能回到小时候就好!”
想起时间,朱自清的名作——《匆匆》可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啊!在寝室中,同伴们都说:“三年可真长啊!”可你想想:小学的六年一刹那间就去了,三年,还长么?在我所度过的12年中,往事就像昨日的一本日志,仿佛今年前的事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我想啊想,想起了派克六十大寿时,面对儿孙满堂,想哭,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在“盼”中度过的。现在,生命就差不多到头了,还没尝过一次享受生活的滋味。我们何尝不是呢?面对终要完结的生命,让我们好好体验一下生命的快意吧!
家,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儿呀!而今,我却要离开这个充满和谐,美丽与团结的世界,到外面去“闯下”了。说实话,在第一周,我有哭过一次,但是到了第二周,我就不想哭了。为什么呢?我想起了七年级年级组组长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指全年级)中的有些人想家,想哭,难受!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比你们难受一千倍!”我听了,转念一想:“是啊,哭有什么用?又不是永别,在往后的日子还可以见到的!现在自己来这儿的目的难道是哭吗?不,是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基础。”想到这儿,我那迷惘的双眼刹那间亮了起来,心中的阴影也云消雾散了。
在宿舍的生活中,有趣事儿,也有坏事儿。趣事儿是在整个寝室,整层寝室楼、整层楼的老师及宿管干部们之间发生的新奇事件。坏事儿是在楼层中发生的打闹事件,棘手的问题以及扣分情况等难以处理的事,在这儿我就不细说了。
总之,在来广益这两周之间,在与新同学共同生活的两周之内,在新环境中学习的两周之内,我学到了很多。在这儿,我逐渐地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并且也努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请回了自信!
小学的六年已随风飘过,随之迎来的是初中这个咱新的学习生涯。在这儿,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阳光灿烂的美好明天……
感悟生活初中
3初中三年的生活,如轻烟般飞快消逝,如彩虹般五彩缤纷,如古董般令人珍惜。
初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这间陌生的学校,从走进校园门口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里开始我们的新生活,没有任何依赖与依靠,需要独立自主的生活。日常生活要自理,在学校吃饭要自己排队,再也没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事。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自己洗衣服晾衣服,要学会叠被子整理床铺。这复杂的所有点点滴滴都需要慢慢去学会慢慢去适应。
开始我们会彷徨会恐慌,害怕相处害怕接近新的一切,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仍然记得,201x年8月31号的天下午正是开学的那一天要提前一晚去适应环境,看着教室窗外爸爸跟我说“再见”的情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听话,好好吃饭,当父亲走后,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鼻子酸得特别难受,心口似乎有千万斤东西堵住通不了。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离开父母没有人可以依赖的感受,特别难受。之前总是恨不得早点离开父母,就不用整天被约束着,那一刻我终于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错了,错得彻底。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们开始了我们初中的第一节课,充满了新奇。相对比起小学,初中的课程显然会辛苦很多,课程全排得满满的,然而我们需要去克服,需要去尝试。慢慢地我们开始交到新朋友,也学会了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克服困难,慢慢学会了融入这个整体这个大家庭,也开始会踊跃的参加各种活动,并且把所有都尽自己能力做好。
初二,相比于初一,初二也开始了慢慢成熟,也在学会课本知识以外学会了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了好好与人沟通。初二学习新奇的地方在于初二有八门功课,比初一多了一门物理。开始对物理产生着非常大的兴趣,急于想知道各种物理知识和各种定律。记得第一节物理课,上得格外有趣,物理老师是个非常幽默的美女老师,很多同学都称她为“物理女神”。记得她当时给我们表演了两个魔术,用吹风筒吹兵乓球。要我们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当她问到有哪位同学懂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默默摇头,而当老师说是因为大气压的缘故,还解释了各种迹象,同学们都非常满意带着微笑说:“噢,原来是这样”。老师说:“只要你细心观察身边所有的事情,物理就是你身边事物的反应,只要你用心,物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难”。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物理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
然而初二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也会有重重的考验,有些科目偶尔会面临六七十分,这时往往会丧失信心。记得一次月考的数学,是本校老师自己出的题目,试卷发下来之前,老师的脸上非常沉重,那肯定是砸了。同学们都不敢抬头面对老师,老师说这次考试普遍非常差三四十分的同学更是多见,大部分都达不到及格。然而我当时的数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慢慢地也开始没有了兴趣。
幸运与糟糕是初二的难题,然而学会面对这一切你就可以成功了,关键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好有信心一切都没问题。
初三,是整个初中生涯最辛苦最难忘最刻骨铭心的一年。然而最不幸就是所有的问题都在这时候爆发,友情问题学习问题。初三的学习不断加重,又多了一门化学,而且又换了班主任,这原本已经熟悉的一切却又开始要学会接受学会适应。化学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功课,这是理科中的文科,很多东西都需要去背,再加上其他文科要背要记得东西更是多了。学习压力也开始变得更加重,又要面对新的升学策略,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然而在下学期是非常难熬的,各种考试各种考试后的排名分数,都会影响你的情绪你的心情你的自信心。
到了下学期整个节奏都是非常快而且非常谨慎的,老师把所有的课都上完了,要把三年的所有知识都重新复习一遍,不懂得要弄懂。仍然记得数学多次不及格,完全失去了信心,也似乎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致。到了中考的倒计时,操场上的倒计时栏上每天都会翻开崭新的一页,看着离中考一天一天进心里也越来越紧张,难以平静。
记忆犹新就是中考前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班上举行了即将到来的毕业班会。初中换过的三位班主任都来了。班长主持,班长慢慢地阐述了三年来我们大家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安静的教室里似乎听到了微弱的抽泣声,很多同学都被这些细节感动了。我们唱了《快乐的时光》就像歌词里面说的“有快乐的时光,不快乐的时光”总会有开心和难过,最会有相识和分开。让我最记得的就是英语Mrs梁老师的一句话:“看着你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初一的时候还是非常小个的,现在很多同学比老师还高了。也别忘了初一时是我欢迎你们来到了这里,虽然只做了你们一个月的班主任,但我和同学们是非常有感情的,为什么十班的同学会说“啊,英语老师为什么总是偏向五班”是啊,为什么我会偏向你们,为什么我骂你们比他们还要多,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就像一只小鸟,现在开始长满羽毛,准备着飞向自己的理想,但别忘了,记得拿最好的高考成绩回来看我们”。
班会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哭了,老师也哭了,所有的不舍与伤感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教室。我们就要告别这里了,离开这个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朝夕相处三年的大家庭。
三年我们终究会长大,终究会明白很多事理,下一秒我们都可以改变吧,变成最好的自己。
我们从依赖到独立,我们从陌生熟悉,我们从熟悉到分离;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
感悟生活初中
4今年我十五岁。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脸上没有一点童年时的天真。在古时候男子十二岁就算成年,而现在的我却有时连自己的衣服都懒得洗。
遥想童年,周末完成作业,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玩,叫上邻居的小王,楼上的二胖,一起到河堤上追逐打闹。有时,还可以一起去放风筝。到了晚上,完成妈妈留下的一点点家庭作业,就到客厅了跟爷爷奶奶一起下棋,打牌。至少那时,我的童年是欢乐的。
而如今,我已经十五岁,升入初三,繁多的学习任务让我闷在家里学习,偶逢过节日时去亲戚家串门,也会被不停的追问成绩,成绩不好的我也无法张开嘴。有时遇到了童年时的玩伴,张口闭口的也只不过是成绩or游戏。寻找不到一丝童年时的快乐和印记。
在家里,家长常常会在发成绩时说:“你看那XXX考的那么好,你为什么就考不好,一天到晚净找各种借口。”有时,辛苦考下的成绩还没有快乐一下,就会被妈妈用别人的成绩来泼冷水。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打动手脚。
在学校,作为初中生的我也无法找到一丝快乐,同学之间攀比成绩,勾心斗角,有时好朋友之间也会因为成绩而出现口角。几乎没人谈起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处处谈论些明星、八卦、学习、游戏……。
每星期老师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完成任务,不完成就会被叫家长。于是在学校,我就过上了在各科老师强逼的生活:化学老师的强迫,政治老师的高压,语文老师的绵里藏针……我们每星期都要过关……
曾经有人跟我说,生活其实是有表情的,喜怒哀乐怨都会是不同的表情。
生活,你的表情那么多,我要怎么读懂你?
生活,我埋怨过你。曾经我以为我是个不幸的女孩。我从小喜欢看别人的长发,林家的小姐姐从小留起来的头发,柔柔的,好生令人羡慕。小时候母亲在远方,没有母亲疼爱的我,自然不敢奢望能留起长发。不过幸好父亲是理发师,我的短发父亲会帮我理得有点女孩的样子。后来父亲开始了做生意,常常早出晚归。没办法父亲把不够学龄的我送去村口的学前班。因为不够学龄,我没有课本,但很乖,因为我喜欢看那个女老师长长的头发,很美。生活,那时候的表情,应该是带有羡慕的目光的吧。其实还是带有埋怨的。但,我应该还是个懂的知足的女孩。
生活,我也感激过你。曾经在初中的那个教室里,我拥有这辈子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当我的`哥哥,一个当我的妹妹,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胡闹。那时候感觉,如果能这样一辈子,应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那时候的天真、单纯,也最容易知足,虽然也有不快,但终究一辈子难忘。现在,妹妹有了小宝宝,哥哥最近刚领回结婚证,我也找到那个让我全心去爱的人,虽然不能常常相聚,但仍旧相知相爱。生活,我感激你,愿你让我们一辈子如此足矣。
生活,你知道吗,你曾经有段时间给我的表情,是阴的。那时候,头痛几乎差点把我毁掉,十几岁的我就成了小药罐子,中药西药一堆一堆的往嘴里送,看着父母眼中的愁,我几乎差点抑郁成疾。也是在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YZX也因疾病不得不休学,我的生活几乎成了黑暗。那时候想,生活啊,你要毁了我吗?慢慢的,我成了个不说话的小女孩。
生活,你让我渐渐经历了相聚的快乐和离别的痛苦。进入高中的我,认识了那么多好朋友好姐妹,他们,成为了我最大的财富。在那里,我经历了我的恋爱,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毕业分手,可依然是美好。其实,生活啊,你给我的,悲伤也好,痛苦也罢,都在经历了那些同样是你给我的美好之后,统统的变成了回忆,也变成了我心里的财富。
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我便又着手搜集了一些关于记载知青运动方面的书籍。如《中国知青回忆录》、《知青岁月》等,还搜集了一些有关知青方面的影视资料,如著名知青作家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知青作家叶辛的《孽债》;知青作家高满堂的《北风那个吹》等。我利用休息日在看完这些书籍及影视资料后,对这场爆发在“文革”中的“知青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思考。尤其是在由株洲市政协主编的《知青岁月》中选读了《知青生活点滴》、《真情年代》、《怀旧知青》、《知青记事》,其中还选读了我外婆写的《我和我的知青小组》。从中了解了当年知青生活的不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青春年华在广阔天地里写下的一段坎坷历史,知道了当年知青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就是我们国家当年所经历的嬗变过程的阵痛。我还在网络中了解了当年知青们的真实生存状况。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集中描写了屯垦“满盖荒原”的男女知青李晓燕、王志刚、“我”及其妹妹梁珊珊壮烈的行动、丰富的情感、美好而辛酸的爱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同性间的纠葛。《北风那个吹》是高满堂根据自己年轻时下乡的真实感受创作,讲述上世纪70年代知青的真实生活,以二十多载的命运跨度,以笑泪交融的独特讲述方式,讲述憨厚朴实的大队长牛鲜花爱上了知青帅子,两人由此开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缘。下乡—离开—返城,如果把这些作品连接起来,就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当年知青们的心路历程。他们都曾有过迷茫,但没有颓废;他们也曾有过怨天尤人,但没有失去信念,而是把这段五味杂陈的生活,当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去求索、去拼搏,用中华民族固有的坚强和刚毅重新找回了自我,使我了解了那代青年生存、生活的不易,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在对知青运动有了感性认识以后,我就分析了知青下乡的利和弊,我认为这场运动的“利”有三点:第一,广阔农村锻炼了知青,他们学了技术,长了才干;第二,在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上,知青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三,对当时国家经济状况的平衡、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它的“弊”有五点:第一,把“上山下乡”看成是改造青年、接受再教育的途径是片面的。马克思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劳动方式不同。工人和农民是体力劳动者,而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大家都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应该谁给谁以“再教育”。第二,把“上山下乡”当作缩小三大差别的运动是不切实际的。列宁曾指出“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当年我国的生产力极不发达。要缩小三大差别只能有待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三,“上山下乡”运动增加了国家、集体和知青家庭的经济负担。第四,“上山下乡”运动使大批知青失去深造的机会,少培养了大批大、中专生,造成人才缺口,不但没有缩小三大差别,反而增加了“四化”建设的困难。第五,把“上山下乡”作为解决城镇青年就业问题的做法是不成功的。史料证明在后来的知青运动末期加深了知青就业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国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农村建了一批“知青屋”(后来大部分被拆毁了),到头来仍要由国家重新为他们安排工作,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不忘记过去,我们记载这段历史,是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能从中汲取教训。那个年代,我们的上辈人刚刚经历过不久,如果我们忘了那个年代,很多东西或许都将变得没有意义了。我通过重温这段历史,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来认识“上山下乡”运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收益实在不少。
参考文献
[1]姜昆,等.中国知青回忆录[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雨[M].文汇出版社,2009.
李敖满怀怀念之情地回忆说:“历史系四年中,跟我感情最深的女朋友是‘罗’。”这个“罗”叫罗君若,是李敖读高中时就爱上的女生。她比李敖低一级,功课极好。李敖高三时休学在家,写了很多情书给她。每封情书,他都称呼她为“罗”。他等她在放学经过的路上面交,可从来不跟她说一句话。
进台大法学院后,李敖不能再每天都给“罗”送情书了,改由他在市中念书的大妹转交。这些情书大胆地谈天说地,但很少涉及情感之事,多少有点柏拉图的味道,而李敖此时也最向往这种朦胧的味道。
李敖与君若是公认的台大情侣的最佳组合。君若不仅面若桃花,而且才情并茂。她门门功课都好,考大学时,中文作文得了90分。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后来告诉李敖:“那届中文作文,以那篇文章得分最高,我们原以为是你作的,不期竟出自李敖的女朋友之手。”她思维敏捷、聪明过人,读英文诗,三四遍即能背诵。李敖说:“我生平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敏、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
两人向君若家公开恋爱关系后,没想到遇到阻力,原因有两个,一是穷,再就是信仰。
李敖不信宗教,并且态度坚定,而君若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逢星期日,全家都要到教堂做礼拜,君若也不例外。李敖没有蒋介石等人的本领,可以为女人改变信仰,这构成君若父母兄妹激烈反对他的借口。
更主要的原因是李敖當时太穷,并且毫无将来会变得有钱的迹象。这对开小店、也很穷且急于改变这一切的罗家人来说,诚属不快之事。李敖写信恳求过,也到她家里面陈过,但都无济于事,反而适得其反。李敖和君若有一对石印,她父亲发现了,把有她名字的那颗印磨去名字退还给李敖。她母亲则说:“你将来阔到当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
李敖彻底绝望了。
分手的前夜,两人又一次相聚在不知留下他们多少甜美回忆的小房间,说不尽的情话,流不尽的眼泪,割舍不断的缠绵。天亮了,再看一眼眼前的情人,都知明日如烟。
君若的离去,使李敖陷入有生以来最大的困境。那时他还年轻,一天晚上吃了一瓶安眠药,被同房的翁松燃发现,强拉他去台大医院洗肠,才救了李敖一命。
李敖后来不无感慨地说:“男女关系好像一起上山,我认为上山时候,可以一起,到了山顶,就该离开,不要一起下山,不要一起走下坡路。男女之间最高的技巧是不一起走下坡路,应该在感情有余味的时候,先把关系结束。”这也许是君若之恋留给他的深刻教训。
如果你要问我这半年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会告诉你:一个字“烦”,两个字“疲惫”,三个字“很充实”,四个字“好好生活”。
咋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友情提醒,文章有点长噢!
先从我家的一些事说起。
大约从暑假开始,我家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接二连三遭遇不顺心的事。具体细节这里不展开,你倒可以自行脑补。上有四老,下有两小,家里一堆烦琐的事,但更烦心的是,自7月份起,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医院待上几天,有一回是我躺在病床上(暑假时),后几回我坐在病床旁。而且,引用我妈说的话,“这半年,蓝刀吃药相当凶重(闽南语)”。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哪,我都不好意思说。其实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买药的路上。
我是家中独女,虽谈不上娇生惯养,但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一时之间我有点招架不住老天爷一而再,再而三地开玩笑。有那么几次,当我在家里、医院、学校三点一线跑得团团转的时候,当我基本彻夜未眠但仍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赶往学校连上三节课的时候,我真的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请假当然是可以的,在生活乱糟糟的那个当下,我好想有个长长的假期。但是每次在学校看到笑容灿烂的张大姐,我总会打消这个念头。我想我应该来介绍一下这个张大姐。
她叫张秀兰,是我们语文组的大姐姐,年过半百,再过三年就退休了。张大姐今年初升格当了外婆,回到家里既要做家务还得带孩子。像她这种情况,有些单位可以退居二线或干一份闲差了。但我们学校实在缺语文老师,所以她还是教两个班的语文。我从没听她抱怨过什么,她的脸上永远都是阳光般的笑,关键是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那股热情我们年轻人都未必比得上。有一次在无意间我发现她的肩膀上贴了海马追风膏,询问之下,才知道由于晚上要起夜帮忙带孩子,中午又没什么时间休息,日夜辛劳,天气转变,她便患上了肩周炎,手都抬不高了,为了不影响课堂板书,她只好贴上药膏继续上课。即便如此,她也没请过一天的假!
看着张大姐满肩的贴带,脸上始终如一的笑容,桌上齐整的学生作业,我还矫情什么?其实吧,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办公桌摆在一块,四个人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家各自的难都是心知肚明的,谁家不是一摊子的事,但又有谁动不动撂摊子,不把工作当回事?我年纪轻轻的,遇点事就叫苦连天不愿面对,这怎么能行?
是啊,遇上事一味地抱怨或逃避,根本于事无补。与其如此,不如积极面对,你不可能永远那么幸运,同理,你也不会永远那么倒霉。咬咬牙挺一挺,笑对一切,纵然当时你会疲惫不堪,但是事后你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尽管烦、疲惫,这一学期我也过得很充实。
为了将来不再后悔不曾关爱家人,没能陪同孩子的成长,我尽量在孩子都入睡之后才继续手上的工作。为了不在家人需要我的时候,自己先倒下,我谨记要注意劳逸结合。于是下班回到家后,我和吴先生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逛街,串门,我们陪着孩子们玩耍,她们也参与到我们的爱好之中。而且每当在家中静静地看着老人逗孩子玩,内心真是舒坦极了,也许这就是天伦之乐吧!我觉得这比天天玩手机、看电视剧要充实得多。
讲到家人,我要特别感谢我老妈。家中有这老,如获一至宝!老妈无怨无悔地做家务带孩子,免了我太多的后顾之忧,让我可以在生活上做一个懒婆娘,在工作上追求梦想。只是这宝正在慢慢地变老,懒婆娘也得勤快起来才行!
说真的,要做到工作与生活完全平衡、自由切换,哪有那么容易!有一次,在学校上了一天课,部分同学自己不想学还影响别人学,提醒之后却无动于衷,我窝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后,大女儿和我说她不想读书了(她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我一听,瞬时气炸了,也没仔细想她何出此言?对孩子就是一顿批评教育。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我也没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越说越激动,把女儿当场训哭了不说,还失手把手机摔破了。事后我真是后悔莫及,唉,还是修炼不到家啊!
应该来说觉得很充实更主要还是在工作方面。为了争取多一点的时间照顾孩子,我要求自己在学校认真工作,心无旁骛,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忙,两个班的作业我仍然全批全改,并且充分利用下课时间培优补差。在教学上我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备课,因材施教,有的侧重知识与基础,有的则强调能力与拓展。除了继续自己“每周一活动”的实践之外,本学期我还实行了国学的“每月经典诵读”。有的课文因为尝试了别样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着实让我自鸣得意了一番。而且两个新接手班级的孩子也终于移情于我这个“后妈”,我现在是他们亲爱的语文老师了。
这里重点谈一谈我的“游游桦语”。我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我不愿只看学生的成绩,所以我钟情于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办公众号就是为了展示“桦语课堂”上的教学点滴、教学收获。同时,大家的关注又成了我不懈的动力。看着公众号里的文章积少成多(基本上每周一更新),文章内容从空洞稚嫩到越来越丰富,心里别提多充实。当然,这花了我多少时间和精力,你们大概也能想象得到。
说个趣事,有一次和同事在学校操场散步,她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写文章是不是都不用想的,随时都能写,想写多少写多少,有时候做个梦一篇文章就成了?””哟,这不是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吗?我可不敢当!”我连忙摆摆手,头摇得比拨浪鼓还起劲。
坦白告诉你们吧,我既没有生花妙笔,也没有涌泉才思,我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想三天、写三天、修修改改又三天憋出来的。我也不怕你们笑话,就这篇文章,从构思、打字到修改,整整花了我三星期。我之所以还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喜欢胡思乱写,而且打小我就明白天道酬勤。
不过我也知道,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认可我。这不,前阵子在和闺蜜闲聊的时候,无意中聊到了我的公众号,然后她很婉转地劝告我“别太较真,办公众号费时又费力,花了你那么多心思,可是吃力未必讨好,在某些人眼里,你就是在瞎折腾,尽是让学生玩,何必呢?”原来有人在她的面前质疑我的教学方式。那天老友怕我难堪,赶紧转移了话题,但回到家后,我还是认真地想了想:我这么做到底为什么?值得吗?
其实,我只是热爱教书,喜欢钻研教学罢了,这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事。除了因为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还因为我有两个女儿。我想让她们长大后能明白,女子认真做事的时候最美,也更让人尊敬。我还有一个庸俗的想法:将来当我走在路上,别人不会因为我衰老的外表,不高的智商,令人捉急的情商而看轻我,而是能赞许地说,她可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好老师!你们说,我现在做的这一切,值不值?
在此,我负责任地告诉家长朋友们,在我的活动引领下,孩子们在阅读、写作、动手、动脑、交流、合作、展示,他们可不只在玩!也许你现在会认为游游说课堂,很是高大上,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不过相信将来你会认同的。
昨天惊闻师范的一个校友跳楼自杀了,逝者已矣,我也不愿妄加评论,我只是想说,只有活着才能谈未来才来讲初心,否则一切毫无意义!
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触,也是乃至以后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加油!共勉!
看着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奇怪,但是又一时想不起更合适的词来形容概括,就暂定它吧。
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模式。以前我的生活基本是上班,下班,晚上基本上在家呆不住的,或者去锻炼,或是独自逛逛,只是单纯逛,欣赏着一件件可爱的小部件儿,心里感觉暖暖的,回来之后觉得除去了一天的疲惫,放松而惬意。
再后来,为了当个合格的妈妈,孩子作业的时候至少我是要在家的,但是很难陪在他身边,我就选择在网上逛,或听着喜欢的音乐浏览自己喜欢的网页,或与知心的友人谈天说地,也是别有一种风味,因为网上的`语言表达方式跟现实生活中的表达是有区别的,有时我觉得在网上与人交流使人反应更敏锐,言语也更丰富。
而今呢,我还有我周围的很多人每天也在网上,却少了很多交流沟通,每天上网来总是急忙去看自己的菜园子,是不是该除草了,有没有虫咬,什么时候成熟,别让他人偷走,又想着法去别人家菜地里偷点菜,除除草……最可怕的是这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一天天冷漠,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快乐吗?
我想这可能真的是一个阶段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分阶段生活的经历,我想尽早结束这个阶段的生活,重新开辟一片更美好的领域,把繁重的工作压力分解释放,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而快乐。
★ 分阶段生活的生活随笔
★ 考研范文
★ 考研 范文
★ 考研加油稿
★ 考研作文范文
★ 考研作文
★ 考研简历模板
★ 考研英语范文
★ 考研全攻略
第一次见到郭教授是在2011年5月,上海农好农夫市集首市,他来摆摊,一张桌子,几瓶精油,几束香草,不吆喝不打广告,静静地躲在一个角落里。有人议论,说这个台湾教授好古怪,来市集卖东西,却连招牌都不亮出来,他怎么能卖掉东西?郭中一笑答,草香不怕冷落,知者自然来。果然,不出3次,他的产品就成为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和上海农好农夫市集的抢手货。
郭中一的香草农庄,讲述的是一个现代人重建乡土的美丽故事。
把粉笔一扔
郭中一,太太庄蕙英(留美硕士),以及两个未念大学就接受“HOME SCHOOLING”的儿子全部是小团山农夫,庄蕙英更自称“村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怎会放弃繁华的台北生活,而跑到大陆这个穷乡僻壤来?
郭中一娓娓道来。他先讲起文学界流传着的一桩轶事,美学大师桑塔衍那(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在哈佛大学讲课,忽然瞥到窗外雪地中一丛连翘花开,把粉笔一丢,和学生说“对不起这课不能继续”,边走出教室边说:“我无法完成那个句子,因为我刚想起我和春天有约。”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哈佛,而是潜心著述,终于完成美学的系列经典作品。
郭中一的父亲原是国民党高官,1949年随部队撤到台湾,当时马英九的父亲还不如其父官大。当今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是他的表哥。他的祖父的祖父,则是台湾第一代巡抚刘铭传的家教。在东吴大学教书之余,郭中一还担任在台湾地区很有分量的《科学月刊》总编辑,对环保,对生态,对社会越来越关心。2004年当选台北合肥同乡会理事长后,郭中一第一次返乡,看到肥西农村非常凋敝,却保存着良好的生态。乡长惭愧地说,这里很穷,连路灯都没有。郭中一回了一句“黑暗的天空是你的财富”,把乡长愣在了那里。
乡长又从郭中一那儿听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台北的儿童已经看不到萤火虫,但课本里却说“囊萤映雪”,很多孩子就问妈妈,什么是萤火虫?一位妈妈去问昆虫学家,为什么社区里不能有昆虫?专家说要有清洁的草,要人工除草,要有干净的水,不能用除草剂,要有黑暗的天空。于是,这个社区花了几百万台币返璞归真,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到萤火虫。都市开发是人类对生态的大破坏。换言之,美好的生态对都市人是一种稀缺产品,可以转换成一种“商品”叫卖。
郭中一告诉乡长,这里可以发展观光农业,想办法把这种自然的生活形态和都市人共享,把它传递给失去这种形态的人。乡长就说:你自己来做吧。
回到台北后,郭中一就跟大学里的好朋友讲这件事,东吴大学、大叶大学、中原大学的其他6位教授一听就来了精神,愿意出资支持郭中一干这件事。其中一位教授还自我反省道:“我在教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都是空口说白话,没有实践过!”除了赚钱外还应该干点什么——这个共识让7位教授走到一起,之后又拉拢了10多位好友,上演了现代知识精英上山垦荒的传奇。
自2007年以来,他们已投资4000多万元人民币;如今,一个集有机农业、生态养殖、协同建筑、餐饮会议、书院教育为一体的农庄已经生长在小团山。郭中一带着浓浓的“乡愁”从大都市台北返回小团山,他希望“重建家园”。在郭中一心中,家是这样一个地方:“人与人之间拥有信任感,我能信任这里的每一个人,很舒服,不需要做价值判断,即庄子讲的相视而笑莫逆而心。”然而,现实确是,现代社会步调太快,价值观、信任体系已经毁掉了。
郭中一把粉笔一扔,再也不回东吴大学,他要做的是把“家”的价值找回来。
“家”在协同住宅
小团山山头上立着一栋白色的建筑,从山底往上望,视线穿过鱼塘、薰衣草园、桑葚果园等多姿多彩的农庄景致,才是那纯净的白,背景则是蓝蓝的天。初夏至此,阳光静好,薰衣草盛开,桑葚果初红,心情大好。
这栋白色的建筑号称中国大陆第一栋“协同式住宅”。
沿着香草小径,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造型狭长而不规则的建筑,似曾相识的皖南民居意象和欧式简约时尚的格调浑然天成。协同式住宅的理念源于日本和欧洲,与其说是建筑风格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既注重保护人的隐私,又兼顾四合院式的大家族传统模式,合理利用每个角落,最大程度发挥每个空间的效能,讲究邻里和谐、体现互助的人文精神。
整个建筑依山而建,19间房顺应地势错落有致地巧妙组合在缓缓上升的坡顶,每一间都不在一个平面上。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窗户的设计,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无不别具匠心地将农田美景淡淡装入,屋顶有个小小的露天泳池,夏天是孩子们戏水的乐园,其他季节是金鱼睡莲的家。夜晚,水面倒映星光点点,别有情趣。
郭中一讲述了一个夏夜之美。
几位朋友带孩子上小团山玩,正好是流星雨出现的时期,他建议露天观察,除了学习天文知识外,还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重建传统农村夏夜纳凉聊天的场景。那一晚,完全漆黑,郭中一吓小孩们说,晚上野猪会出来喝水,若是看到亮荧荧的成对光芒,有可能就是碰到野猪了。结果,出门时他们此推彼攘,还互相用野猪吓唬对方,笑闹声满盈了山谷。
协同住宅开放为民宿,接待“家人”入住,只要愿意,你就可以成为这里的“家人”。住在里面,“家人”共用厨房、餐厅、交谊厅(不叫客厅)等设施,形成互相交往、互相帮助的友好群体,关起门来又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现如今,太多的旅游景点想方设法地刺激你的外在感官,却少有赏心的风景,太多人在这样的旅行中掩埋了心灵。小团山不是,它要的就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互助”,协同住宅提供的是一个滋润心灵的港湾。
我们住的那一晚,郭家两位公子邀请所有“家人”一起到交谊厅开音乐会,二公子郭延吉弹起钢琴,邀请小朋友唱歌跳舞,又带大家一起学唱孟庭苇的一首《走在雨中》,歌词很契合小团山乡野之夜,淡淡的忧愁和失意,唤醒每一位歌者心中那颗柔软的心。
这栋协同住宅的设计者是台湾大叶大学徐纯一,自称“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亦中亦西,亦古亦今”。协调住宅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空调。郭中一说:“都市中的旅馆是牢笼,外面就是喧嚣的市区,他们只能把你跟外界隔离,所以必须提供电视和空调。小团山的设计是开放的,要把天然景致引进来,也要把人推到户外,享受夜空繁星、地面流萤,呼吸新鲜空气。”
郭中一在一篇文章里这样阐释小团山的生活理念:“小团山不是游乐园,不提供机械装置让你疯个周末;小团山不是速食餐厅,不急着上菜然后赶客人走;小团山不是饭店,不会用重口味来迎合客人……小团山有蓝天、白云、绿地、清风、星空、香草、鸟鸣、蛙鼓,是个供你沉静、深思和舒缓身心的园地……”鼓励来者与自然做朋友,做一家人,重建温情社群,这才是郭中一梦想。
没有污染的环境,没有冷漠的社会,以包容心面对周遭环境,以信任感面对所有的人……一个香草农庄背后,盛满一箩筐社会理想。关键是,郭中一不是发呆做梦,而是起而行,用知识、用资金、用时间……用他的所有来重建“另一个现代社会”。
重建乡土价值
有一种生活方式被概括为“半农半X的生活”,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日本人塩见直纪,他用实践写出一本《半农半X的生活》的书,倡导一种“经营简单的生活,并将自己的才能活用于社会”的生活方式。
nlc202309030018
塩见直纪说,实现永续型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开始小规模的农家生活,展现每个人的“X(志向)”。我们发现,郭中一一家目前就是这个样子,并且在小团山团结了30多名当地农民和有志大学毕业生一起实践这种生活方式。
“我们这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第一,退休后要找个合适的环境居住;第二,实现一点人生价值,传播环保理念;第三,我们觉得汉人少一个精神的核心。应该有人来做这个事,知识分子可以把这作为一种抱负。”郭中一的那个“X”,即重建乡土,重建价值。
郭中一的那个“农”,也是有价值追求的。他要做的是有机农业,既不用农药,也不用化肥,鱼也是用牧草喂出来的。“我们现在把农业当作工业,把农村当成工厂,产量高、价格低,把农民逼到一条路上去,就是非用农药化肥不可,因为用化肥、用农药、用激素,可以达到最大化需求。”郭中一希望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推广健康绿色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另外一个就是让乡亲们改变以前的经营模式而得到实惠。
2010年,郭中一从台湾地区引进了一种名叫“池上米”的稻种,是当年用来进贡日本天皇的御用米。在小团山东侧租了大约80亩地种植,他在水稻田里养了许多鸭子,有了鸭子的扑腾,杂草也不敢肆意乱长;但后来虫子出来了,很多水稻都被虫子啃光了,第一年损失很大。郭中一还是坚决不打虫药,第二年很多鸟儿就飞来了,虫子被鸟吃,一个小生态平衡开始出现,水稻转危为机。小团山的池上米卖15元每斤,去年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海农好农夫市集等有机共同购买平台上被一抢而光,一亩地能赚到4500元左右。
面对一座因采石而废置的荒山,小团山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堆积土壤、改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这个改造的过程并不是暴发户开发商的粗犷式度假村的改造方式,而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更多地利用大自然自身力量的改造。例如前期填土,是将山下养鱼的池塘扩建挖出的土,然后是池塘内的淤泥。而初期植被的种植,用的是善于分解岩石成分的植物。在整个小团山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中,除了整体上的生态农庄、有机农庄的生态循环设计外,在很多细微处都有科技与自然的结合。
重建乡土,郭中一认为,不只是做土地和生态恢复。早年郭家从台湾给肥西家人寄钱,30年前,3000美元能让一个人变成肥西首富。但一直到现在,乡亲们还是很穷。钱到哪里去了?没有计划乱花掉了。不是把钱用在生产和积累上,而是在攀比、浪费甚至是赌博上。农村的问题不仅仅是科技和政策上的障碍,还包括文化上的重建,即“人”的重建。
郭中一夫妇先是成立了“中英书院”,一家人义务给周边村里孩子上英语课、电脑课、音乐课。“中英书院”的宗旨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注重个人自然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书院的教育不拘于一般的课堂模式,比如散步教育,带着孩子们在农庄里边走边谈。为此,小团山专门建设了夏令营教室,小书架上摆着很多地理杂志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书籍,另一个书架上则有很多古籍,物品陈列柜上都是实验器材,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相当专业的天文望远镜。
“我们要的农村不是要做一个工厂,如果农村只是生产蔬菜的工厂,和富士康没有两样,我们要建立农村,要有事业,很多农村离开农村不是因为收入,而是没有视野,我们要做好教育。”郭中一说,小团山接下来还想办幼儿园,办小学,如果大家在家乡就能完成很好的教育,并留在家乡工作,那农村复苏也就指日可待了。2012年,在合肥市台办的支持下,中英书院在小团山正式设立“铭传乡安亲中心”本部,并计划设立几处分部,照顾到全乡孩子。
从教育入手,去激活农村的能量,郭中一那个“X”可以做得很大。
【上山生活随笔】推荐阅读:
知青上山下乡问题11-10
简单并快乐的生活生活随笔06-30
关于生活的随笔:生活就是这样09-24
偶遇生活随笔06-17
感冒生活随笔09-09
生活抒情随笔09-14
疲惫生活随笔11-19
生活随笔小学作文06-01
生活随笔合集好文06-08
平淡生活杂文随笔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