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作文教学批判与理性突围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 但本人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 由于部分教师急功近利, 特别是农村教师, 步入了作文教学的误区偏离了作文教学的航向,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是成人化倾向。用成人的过于世故化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去改造学生, 造成世故习气抹煞和压倒纯真童心的局面,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作文中的虚假成风和套话空话成风, 作文死气沉沉, 看不见本应属于他们的朝气, 灵性。

二是模式化倾向。如“三段式”这样的文章, 就是典型的新时代的“老八股”。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自由性与特性的压抑,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和激发、引导。

三是外表华丽化, 表现为要求学生要用上多少成语, 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堆砌词藻上, 结果内容空洞。如硬性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用多少词语等现象。

四是作文教学技巧化, 表现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作文技巧的指导, 比如凤头猪肚豹尾, 开头结尾方法等, 这本应在学生的写作达到一定的水平基础上才考虑的内容, 却用在基础作文教学中, 结果是拔苗助长, 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种种畸形作文教学, 均背离了作文教学规律, 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理性的突围呢?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思考。

1 作好文必先做好人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 其实就已经明确了做人与作文的关系, 教会学生做好人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提高国民素质”。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无疑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 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打好学生做人的基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实质就是把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把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和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 即“人”和“文”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因此, 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素不是技巧的训练, 而是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先学会做人。古人云, 诗的功夫在诗外, 其实, “文的功夫亦在文外”。语文教师应利用好一切思想教育的因素和机会,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 如中秋节可通过组织晚会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 清明节通过组织扫墓,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 积极引导学生做有思想、有情感、正直的、善良的人, 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生活, 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 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2 多读多记, 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就能“双剑合璧, 威力剧增。”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从表达与内容的角度分成四点阐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其一, “多读, 熟了, 笔未着纸, 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 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就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 因而笔能达意。”其二, “进一步, 多读, 熟悉各种表达方式, 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 融会贯通, 还可以推陈出新, 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 更生动。”其三, “吸收‘思想’ (包括各种知识) ”。其四, 学“思路”, 即条理。“多读, 熟了, 积蓄在两方面增多, 既有内容可写, 又熟悉如何表达, 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要求, 不仅仅是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面, 我想更重要的还是为写作服务, 为写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深方能叶茂, 厚积方能薄发。

3 带领学生冲破约束和羁绊, 倡导“我以我笔写我心, 我以我笔述我情”

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各种方法、条条框框, 扼杀了学生的激情, 桎梏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给学生造成“作文恐惧症”。写作文时, 尽管老师已经讲了许多的技巧和方法, 但学生还是迟迟动不了笔, 为什么呢?他担心呀, 拿不定主意呀, 担心不符合要求, 担心老师又批评等, 在这么多的压力下, 学生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我做过一个试验, 一次作文课, 一进教室就告诉他们, 由于有了手机这种便捷的通讯工具, 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很少了, 有很多的感情在电话里不便表达……学生的情绪渐渐被调动起来了, 纷纷赞同我的观点, 我抓住时机, 告诉他们, 今天我们的任务不是作文, 而是跟你最喜欢的人写一封信来表达我们的真感情, 这封信你可以寄出, 也可以不寄出, 因此, 大家一定说真话, 表达真感情。结果同学们洋洋洒洒, 下笔千言, 有给妈妈的, 有给同学的, 感情真挚, 与以前作文判若两样。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同是写作, 为什么学生写作文那么艰难, 而写信却如此得心应手?其实, 对中小学生来说, 初学作文难度一定会有的, 怕写作文的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作文教学第一个任务就是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让学生说真话, 诉真情, “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大胆自由作文, 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写下他们的见解、观点和主张。让学生用成功的快乐消除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作文的激情和自信心。让他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 逐渐培养学生“我以我笔写我心, 我以我笔述我情”的作文风格。

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教学观念, 努力冲破“重技能, 轻本体”的作文教学现状, 摒弃“见文不见人”和限制学生个性的错误作法, 才能真正回归作文教学的正确方向。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因浮躁、急功近利等原因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提出了走出作文教学误区的途径和方法:即关注学生做人 (写作的前提) 、关注学生阅读 (写作的基础) 、关注学生表达 (写作的关键) 。

关键词:作文,教学,批判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001.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 张中行.张中行散文[M].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针对我国会计与税法资产处理差异的协调对策下一篇: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