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学

2023-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视新闻采编学

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摘 要 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繁杂而又极具实践性的过程,如何做出精品的电视新闻,新闻采编的前、中、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此,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技巧和不断追求新闻采访的创新,才能创作出有艺术特色的新闻作品,实现较好的传播价值。笔者结合新闻记者自身经历,从电视新闻采编前的准备、采编中和采编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提高电视新闻记者采编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 电视新闻;采编;采编技巧

1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采编是一门比较年轻的专业,由于它和大众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这门学科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对其需要也越来越多。新闻采编工作者需掌握采访、写作、编辑、摄影摄像等多种技能,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对节目的策划工作,这些技能融于一身,难免会出现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及质量。

1)缺乏新闻采编前的策划。新闻采编是一种责任性工作,需要在采编新闻之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考虑新闻的受众人群,需要对特定人群进行了解。采编新闻前要做出一个合理的策划方案,有针对性的根据受众人群进行新闻报道,对受众人群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关注重点等方面进行深入

了解。

2)不能准确找到新闻切入点。新闻采编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不擅长或没接触过的领域,以观众的角度出发,清楚观众的关注方向。例如,工人倾向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农民倾向种植技术和销量产地等。更具体的说,即使是工人,在不同时期、地点,所关注的重点也存在不同,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采编过程中能够准确实际的找到切入点。

3)采编内容形式单一。由于现代科技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新闻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多元化的展现新闻,没有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力从而让他们产生兴趣,那么对于采编工作者来说就是失败的。基于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的采编很容易让观众感到乏味、厌烦,从而对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新闻失去吸引力。

4)采编内容不深刻。采编过程中,对新闻事件的掌握及挖掘是对采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需要跟踪采访及时收集突发新闻的素材。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采编工作者很难进行深入挖掘,往往只提供表面素材,不能有效发挥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价值。

2 新闻采编前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采访前的准备十分重要,始终要树立“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需,”的采访理念,例如策划采访提纲时,侧重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问题,任何谈话和提问的问题要有侧重点,目的都是为采访主题服务。

3 新闻采编技巧的运用

1)选定提问的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有多种方式,而每一种对话形式都可以运用不同的交谈和提问的技巧。一般包括正问法、反问法、追问法、侧问法和设问法。

2)善于倾听,尊重对方。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者是平等的双向交流,那么记者就必须聚精会神地听采访对象的回答,在听的同时,还要注意给对方以反馈和交流。在对方谈话时,眼睛要始终看着对方。其次是手势。在必要和恰当的时候,辅以一两个简单而肯定的手势,可以给对方信心和鼓励。给对方积极的影响,形成一个融洽的说话

气氛。

3)言简意赅,表达准确。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要用精练语言,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尽可能地熟练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不能在镜头开拍后,才在现场进行了解情况。其次是有备而来,事先将提的主要问题、重要细节写在本子上,必要时可以拿来参考。在采访时,发现对方长篇阔论、跑题偏题时,应及时而又巧妙地转移目标,将话题拉到主题思想上来。

4 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的意义

新闻采编工作非常重要,它保证了新闻的可靠性、实时性与真实性,直接影响新闻的质量。采编工作者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采编工作中,在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进,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工作价值。采编工作是新闻的基础,我们所看到的新闻,是由采编、编辑、制作最后播出的一系列工作内容的效果。所以,新闻采编不仅能够影响新闻的质量,還能引导新闻的导向,采编工作者深入的挖掘,以丰富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而不仅仅是表现内容,这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真正意义。采编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信息的掌握认定,对采访目标具有针对性。其次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用对新闻有意义的内容。最后需要工作者对信息进行制作,录制、剪辑等技术性操作过程,从而实现一则新闻的展示。

5 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措施

1)提高采编能力。采编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要科学的进行采编,首先需要采编人员在采编之前做好采编策划方案,以充足的准备,对新闻挖掘、事件跟踪撰写稿件,必要时还需要人物采访和内容扩展等形式来补充新闻的可看性。

2)利用科技技术发展多元化新闻形式。多元化新闻形式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采编的稿件、采访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处理技术进行整编,还需利用互联网进行未知知识方面的扩展,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信息处理与写作效率。

3)为采编工作做好人才储备。采编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且要求工作人员够专业、细致、踏实。所以对采编工作者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安排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交流沟通,在确保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需建立起适合的激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另外,在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在一些会议新闻制作中,编辑仅仅用会议画面就会显得呆板,实施插入与会议有关的图像、资料,将会使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观众的视角。再如,在行业新闻里,一些数据的出现、总结回顾的语段、市场情况分析调查资料等等图像资料内容的添加,可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参考文献

[1]黄霆.正确把握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5(4).

作者:张晓宁

第2篇:电视新闻采编的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非常具有实践性,记者根据采编到的新闻内容进行报道,能够使电视新闻采编的价值得到展现。当前环境下,为了充分挖掘电视新闻采编的价值,对新闻记者也提出了高水准的采编水平要求,需要其对采编工作的前中后三个方面的步骤都展开具体分析,并且分别提出详细的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可以使新闻记者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提高自己的采编水平,促进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推进新闻采编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计算机等产品迅速普及,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发展最为迅猛。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闻采编是电视新闻信息的编辑人员,对电视新闻的产出、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新时代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新要求,迎合智能手机的功能特点,电视新闻采编必须创新思路,改变观念,推陈出新,用全新的方法和策略实现电视新闻采编行业的转型,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1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1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这是因为新闻往往对社会舆论具有引导作用。如果不具备这一素养,那么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因此,首先要与党和政府的政治思想保持统一,其次要时刻保持清醒、灵敏的头脑,尤其是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更要从一定的政治高度看待。

1.2文化素养

新闻有着极强的时效性,特别是刚刚发生的新闻,需要新闻采编人员现场撰稿、制作。如果没有文化素养,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化应该和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性质产生联系,即对民生、政治、军事、科学等方面的了解。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文化素养。

1.3创新意识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带来发展的新思路,电视新闻也是如此。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一定不能因循守旧,要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以创新带来工作新思路,不断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新思路。只有这样,我国新闻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2电视新闻采编的管理策略

2.1新闻工作者要学会把握时机

在通过敏锐的观察来确定采编工作中的信息价值以后,拍摄环节的工作内容,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充足的耐心来捕捉最佳的拍摄细节。具体来说,新闻记者需要通过拍摄的场景将采访的内容细节全面地展现出来,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静心等待合适的时机来进行拍摄。除此之外,在该“急”的时候也需要新闻记者“急”起来,通俗来说就是抓拍。有些时候新闻事实的发生非常突然,而这种具有较强真实性与感染力的画面是不能够被提前预见的,要求新闻记者在拍摄技巧熟练的基础上,动作敏捷的去捕捉新闻画面。这些内容都是对新闻记者理论知识掌握以外的要求,通过掌握有价值的信进行挑选、等待拍摄时机及抢拍等能力,可以使新闻采编获得高质量高价值的回报。

2.2重视素养的培养和技能的培训

首先,要加强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资料的研习,从而与党和政府在政治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注重生活细节的观察,尝试身边新闻信息的挖掘,不断积累新闻信息发现和采编的经验。再次,多参与一些拓展训练活动,在保持上进心的同时,让自己的协调能力变得更强,从而提高新闻采编效率。最后,加强技能培训,如写作能力训练、新闻素材整理方法、新闻制作软件学习等,在灵活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2.3对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和组合

电视新闻主要通过画面、声音与文字内容结合组成,这些元素在电视新闻当中互补互助,必不可缺。那么想要使电视新闻报道优秀地呈现出来,需要新闻记者对采编的内容進行整理。采访过后,新闻记者需要对内容进行编排。首先,要求其将采访的信息搭配拍摄的素材再浏览一遍,从搜集、采访获得的大量信息中,将最具有价值的信息细节挑选出来。通过对素材的充分挖掘,新闻记者会对采访内容和拍摄素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控,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内容素材进行搭配,并且新闻的素材库中挑选合适的音频与编排的内容进行结合,并将内容记录成文字,制作成新闻稿件。这是在新闻采编管理工作中,在注重细节的基础上,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加优秀出彩地展示出来。

2.4采编平台多样化

新媒体是新兴的媒介平台,为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带来机遇,正确运用新媒体媒介平台,可增加新闻受众范围,减轻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新媒体技术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多样化的新闻平台媒介,传统的新闻媒介平台不足以满足人们新时代的新闻需求,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多样化的新闻媒介平台,让人们的新闻生活更加多样、丰富。新闻、广告、电影和电视剧等也会在新媒介平台进行播放,由此看来,只有正确认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对其优点加以充分利用,才可以紧跟时代步伐,促使新闻产业不断发展。

2.5创新新闻采访内容

电视新闻采编在采访过程的切入点要新颖,采访内容要具有吸引力。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深入社会基层,并且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真正做到关心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挖掘出当前的社会热点信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向社会积极传播正能量,传播良好的社会风气。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臆造和歪曲新闻事实,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与时俱进,追求新鲜事物,注意观察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动迎合时代的发展,对新闻节目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为受众制作出更为新颖的新闻节目。

2.6改进新闻制作方法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制作上也要进行创新。在新闻制作时,要以新闻画面为新闻制作的重点,通过选取不同的画面角度,充分展现新闻信息的价值,新闻内容要与新闻主题相对应,明确表达新闻的主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新闻APP软件等新媒体平台,迅速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受众范围,并且筛选真实有效的信息进行新闻制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电视新闻画面、声音的质量为受众呈现更好的视听享受,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效果。

结束语

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发展造成了较大压力,但电视新闻媒体可在自身优势基础上,创新新闻采编模式、保证新闻质量和建立新闻资源共享平台,为观众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提高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新闻采编人员要正面宣传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弘扬新时代的精神,做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尊重客观事实,还原事物的本质,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全方面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共同为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乙拉.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传播,2017(12):22-23.

[2]王立超.新闻采编系统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和发展[J].新媒体研究,2016(12):58-59.

[3]崔海鹰.从编前编中编后的管理策略谈电视新闻采编的挖掘[J].管理观察,2014(12):133-134.

[4]章志明,金浩,傅云华.电视新闻采编网络改造与管理要点[J].中国有线电视,2006(23):2325-2328.

[5]陈永圣.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素养水平的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2).

作者:吕霜

第3篇:科学做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摘 要: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新闻工作者提高采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兴媒体在媒体行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广播电视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要求广播电视工作者应不断提高采编技巧,实时变幻新闻的展现形式,拓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资源,发挥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一、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概念

新闻采编工作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新闻采编通过收集新闻行业热点,将其重要的信息汇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取第一手材料,而新闻编辑是对采访内容进行后期制作,经常以书面材料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编辑新闻避免内容混乱,内容简洁、画面清晰,才能吸引广大听众。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

(1)新闻标题循规蹈矩。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现状之一是新闻标题循规蹈矩,不少广播电台新闻工作,制定的标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台制定的新闻标题不新颖,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而且标题过于浮夸,并未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失去了新聞节目制作的意义。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标题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体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此外,在拟定新闻标题过程中,应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利用发散性思维,拟定新颖的标题。

(2)过度追求新闻采编工作利益。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媒体平台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了生存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经常忽视新闻信息本身,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例如:广播电视在节目采编制作中,一再追求节目收益和点击率,不重视其社会服务功能,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收益作为主要目标,降低了采编内容的质量。广播电视节目中插入的广告内容越来越多,具有严重的商业化模式,背离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主流媒体的作用,缺乏群众价值导向,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良性发展。

(3)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我国民生前沿信息来自广播电视新闻,观众通过新闻获取信息,与以往的新闻信息相比,新闻采编人员渐渐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多体现民生,不宜偏离传播导向,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策略

(1)强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新闻采编内容应与时俱进,严格把关广播电视节目新闻质量,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个人素养,优化采编工作,学习创新意识和采编技巧,保持高质量的采编服务。例如:吉林地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训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完成,提升采编人员的策划、创作以及制作等专业知识能力,制定摄影、撰稿以及编剧等培训项目,训练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奠定基础。

(2).明确记者的定位。电视新闻记者不仅是采访者,更是媒体和民众之间的联络员。所以,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加强与观众的沟通联系,获取观众和受访者的信任。记者的采访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美,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新情况、新事实,进而进行传播。记者必须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对新闻事件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判。

(3)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时效性,其二是客观性,优秀的新闻节目可以真实体现信息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工作职责,发挥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发布的速度,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撰写稿件,必须注意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语言表达必须精炼,提高撰写稿件的速度,也将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今后的工作重点。

(4)采编工作要有灵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播出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采编内容。若采编内容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新闻播出后吸引观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采编内容必须以事实材料为基础,从多角度分析新闻信息,在把握新闻内容准确度的同时,对新闻信息进行灵活处理。

(5)积极寻求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关注群众的民生问题,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贯彻以民生为主导的采编策略。落实好采编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收集群众关心的话题,了解民情,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根据群众的实际生活内容,设计项目的内容,采取各具特色的播报方式,所以采编设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新颖独特的视角、灵活多样的语言,让群众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6)运用互联网信息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提高采访提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对新闻信息进行更新,进一步缩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采访的可信度。

(7)确定好访谈和报道路径。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记者具有多重身份。记者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对新闻事件相关人员提出问题,再把事实真相报道给观众。无论如何,记者都要挖掘出事实真相,这样才能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新闻采编成为广播电视节目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现状,主要有新闻标题循规蹈矩、过度追求新闻采编工作利益、新闻采编工作理念滞后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提高新闻的时效性、采编工作要有灵活性、积极寻求切入点等,促进广播电台行业的发展。

作者:王丹丹

第4篇:电视新闻采编

1 电视新闻的概念 (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

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

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 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 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

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 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 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 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 (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 -- (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 确定性采访

(1) 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 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 案例分析

2. 信息性采访

(1) 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 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 案例分析

3. 解说性采访

(1) 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 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 案例分析

4. 探讨性采访

(1) 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

的采访类型。

(2) 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 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 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 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 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 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 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

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

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 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 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 。(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 (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 (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 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 (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 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 评论要有分寸

3. 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 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 (2)倒叙 (3)插叙

2. 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 时空交叉式

(1) 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 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 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 新闻组合出新意

4. 新闻资源的再利用

第5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论文

摘要; :电视新闻编辑一项渗透性极强的工作,设计到各个行业,需要具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同样的思想和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的文化素质,同样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相应的图像、采访、拍摄、信息传播等电视新闻行业的素质,具备更高的能力。本文对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的深入落实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实践; 自我体会;

正文:

电视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将切实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的实践技能。一方面,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为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是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特别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发现不足找差距,有针对性的加以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深造、毕业分配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的经营方式已进入品牌化,电视新闻栏目要想吸引观众,风格模式必须独特,电视新闻编辑是不简单的排列组合,在采编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在里面。使新闻质量、节目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特色,都处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处于栏目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有别于和提高于其他的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特的编辑能力.对此,在导师修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四小组的全体成员展开了为期三周的电视新闻采编实践。

这个学期期末的实践课,我们的实践内容是拍新闻片,这对于刚拿起摄像机的我们,无疑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团队的我们,看着组员们要发奋图强的把新闻拍好,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电视时,记者、主持人、幕后工作人员在一起相互配合,将最好的新闻奉献给观众的情景,我不由得感叹,尽管我们还年轻,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传媒人必备的精神——精诚所至、竭力合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我们的策划,我们的采访提纲是辞旧迎新。作为即将踏出大学,开始就业的大四学长们立刻就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由于师大的毕业季已经结束,无法在校园内拍摄到,我们打听到了工大的毕业季才刚刚开始,首选的采访地点选在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里,学长们正在用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着他们对大学最后的一点留恋,整个场面温馨而感人,在采访中,学长们纷纷表示了对学弟学妹的祝福。我们又采访了学院老师,看着他们培养的莘莘学子很快就要走出来,在社会中自己拼搏,逆流而上,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每年的

8、9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仪式,我们采访了学校内的相关

社团以及学管会负责人,他们在忙碌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表达了对新生的欢迎。他们对新生的到来充满期待。

第二条新闻是工大答辩,大学四年,能够得到毕业证,很大程度上就看这次至关重要的答辩了,这可不是儿戏啊。紧张的气氛让我们的采访都变得小心翼翼了,我们的采访一度收到影响,磕磕绊绊的不能一气呵成。而第二次采访时,答辩终于结束了,穿着学士服的同学们很高兴的在拍毕业照,伴随着和睦的气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想要的采访。

第三条新闻我们联系了学院的各个领导,但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做好足够的了解工作,导致我们失去了方向,面对陌生的环境只能在学院楼一层一层的问,得到被采访对象的答应以后才能继续采访,所以和我们原来的设想偏颇了很多,所幸我们采访到了传媒学院的副院长,这位专业人士给我们这些“见习”记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我们在采访中受气氛的影响,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我们的拍摄技巧并没有娴熟,经常出来的半个人物的镜头,以至于第一次审片时被老师无情的“毙”了,而作为出镜记者的我,在采访的时候得到了贴吧吧友的大力帮助,虽然有一些小磕小碰,但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我竟然中暑了,看样子,记者是一个体力活啊,那么以后要想从事记者还需要勤学苦练。而且从郊区到市里坐校车不容易,一路颠簸。校车还有末班车时间,我们当初计划的拍摄毕业生深夜操场放歌的新闻也被pass掉了。没有借到话筒,当场,买录音笔又来不及。只能用手机进行录音采访。没有借到摄像机,我们只能背着自己的单反和三脚架采访。怪异的采访工具总是让围观的人指指点点。

采访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后期剪辑了,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也只是看着老师用电脑讲解,很少上手实践,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以为自己背着一些书本的内容就可以顺利剪辑出好的片子。我们在剪辑初期,只是背着老师教过的知识:摄像记者拍回的镜头,图像语言叙事含混,观众的信息感知的获取和对信息的存储,关键在于后期编辑对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技术的娴熟的使用,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和图表语言来弥补弱点,使具体信息与文字抽象信息最佳地结合起来,保证信息传播清晰有效性。可是由于我们对premiere的不理解以及摄像机的规格不统一,导致我们的画面大小不一,所以迫不得已重新导出,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机房电脑的效率又不由得让我们在寝室里用着自己的电脑深夜做出字幕。但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我们毕竟成功的做出了我们自己的新闻片,这跟我童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了许多,在镜头前的紧张感往往让我不知所云,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炼,那些记者,主持人们在镜头前款款而谈,让观众羡慕,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汗水呢?冰心曾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记者们在不为人知的夜里又是经历着怎么样的磨练呢?

老师告诉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编辑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业。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人员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具有综合性,在一个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涉及摄影、美工、音响等许多技术领域。新闻节目的制作,就需要编辑人员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用整体意识统领各个元

素,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创作,将自己性意图制作在精彩的节目之中。新闻编辑不要求必须是一行业的专家,但需要成为一名天文地理在我心、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杂家,熟悉自己分管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和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处处留心积累生活素材,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闻稿要被百姓接纳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们学到了,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人。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新闻包括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后期制作等,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熟练的改稿配稿,标题制作,画面组合技巧等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稿件的检查与核对,审查画面的情节内容是否跟发生的事实相互,前后是否存疑,合情合理,有无嫁接和画面错乱现象,文字、声、画三者是否统一,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致谢:

指导老师修婷;第四小组成员:秦璇,赵鹏,魏巍 ;内蒙古工业大学百度贴吧;内蒙古师范大学百度贴吧。

参考文献:

1许行明,《电视节目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3[美]罗·蒂特尔,《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

第6篇: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摘要]本文基于接地气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接地气重要性,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形象,优化采编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受众,赢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 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 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 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

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新闻富矿”在基层[J].声屏世界,2012(03).

[2]孙蕾,“走转改”活动对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2(04).

[3]徐桢,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1(12).

[4]高璐,浅谈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

[5]张栗.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科技信息,2013(5).

第7篇: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及采编技巧

——勇敢就是力量

张馨尹

如今,现在的电视节目已经走向多元化,层次化,针对化和专业化。不管你是任何年龄层次的人,不论你是哪个教育层次的人,只要打开电视,你都能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节目,并且不止一档,可以让我们尽情的挑选。

我们现在的电视栏目形式多远化,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老一辈人或专业人士热爱的节目;还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为青年人和娱乐人士准备的娱乐档,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口味;还有偏成熟化的非诚勿扰和老公看你的之类的相亲节目,满足了单身群体和有这些爱好的人士的需求。并且,我们都有目共睹的看到,这类新生的节目在短时间内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又是如今电视栏目的一种趋势。

那么为什么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能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认可度呢?不可否认,如今受众的收视口味偏向通俗化和浅显化,也更专业项目化。偏向专题的观众更是越来越多,对于现在时代的发展速度,受众可以依靠娱乐和婚恋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放松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UTV请来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的主创曾军辉女士,同时也是该节目组的主编。她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央二台的节目制作流程以及《今日观察》创办的历史。他们的口

号是:有热度的新闻,有角度的观点。言论影响中国。这是一种品牌和信任度,在外界受众看来的电视节目也许只有短短40分钟或半个小时,但是这档节目的顺利播出要花费幕后人员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曾老师在介绍时说,节目创办初期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把自己的钱搭进去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主创来说,这是一场赌博。到一切都准备好时,就会水到渠成地播出,那么在顺利播出之前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呢?

首先,在初始阶段,也就是最困难的时期,要“写策划案,提交方案”,等节目通过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着,是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得学会“招兵买马”,找到合适的人才,找到你这个伯乐所需要的那匹好马,人力资源找到了之后就要“制作样片”了,这就是节目即将展现到大众面前的雏形,也是使节目通过的重要保障;第三,就是审批阶段,“样片审批,正式立项”把做好的样片交上去等待审核,这时节目制作差不多就完成了;通过之后,就是最后的播出阶段,“万事俱备,录制阶段”,节目就顺利播出,成功孕育。

那么一台节目的成功播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人?地点?还是演播室?

曾老师说她总是那个跟着领导干的人,因为她自己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路子,她说,其实领导也不知道路在哪,任何人都不知道路在哪,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勇敢就是力量。

制片人是栏目组的头,领导大家的工作,为大家筹集资金;

主播是节目播出时的主持人,一般为大家所认知,影响力较大;还有制片管理整个栏目的杂物,和平时的一些工作,为组员提供便利;还有编辑,为主播提供讲稿;还有字幕,是节目播出时屏幕下方显示的字。还有等等重要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是这道程序的螺丝钉,每一个人都是重要角色,容不得疏忽,曾老师戏称自己是“新闻的民工”,工作和普通人一样的多,没有谁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谁不是英雄,这是一个团队,在一起才能共赢。

曾老师在讲座中还结合了学生的切身实际,为我们以一个“准新闻人”的视角给我们提出了一些专业的技巧和知识。

首先,采访是生存之本。要采访好一个人就必须做好工作,了解你要采访的对象,以及他的工作背景和事件背景,做好了功课采访起来才能胸有成竹。

第二,要以问题为重。问题分为2种类型,开放式和闭合式。在一般情况下,以闭合式问题为主,也就是“是否的问题”,在采访嘉宾时常为7个问题左右,开放式的问题3个左右不等。

其次,拍摄是成功之先。但越简单的工作往往更容易出错,作为摄影师在拍摄时一定要检查好电池是否充满,录像带是否已经放好,还要时常准备一张A4纸。什么都有可能出错,所以再简单的事情也要准备好。

第四,在写稿时要注重风格,要了解自己的节目是做给什么年龄段的人或什么教育程度的人看的,不可能广为纳众,所以要有风格意识和趣味化。

最后是编辑,编辑是整个节目的集大成者,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突出重点,全员工作完结,就等最后的编辑整理,必须要有归纳问题的技巧和播出风格,这些都需要编辑来掌控。

电视台的每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易做的,没有任何人是不出力的,所以任何工作任何人都必须零失误!曾老师提到,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那么人生也就是天堂!

一个简单的事反复去做,你就是专家,反复做的事用心去做才是真正的赢家。台下任何的努力都会在台上展现无遗。坚持才会胜利,勇敢就是力量。

第8篇:电视台新闻采编实践小结汇报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践小结汇报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

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

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

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刚开始写稿的时候,取新闻标题是让我感觉最难下手的事情,虽然在学校学习过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标题命名方法,但到实际运用上就什么都忘记了,而且面对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的新闻题材。新闻导语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只是很直白地表达,根本没有对新闻稿正方进行高度准确的概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引出正文的引子来写,另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往往不自学地会使用一些形容词,虽然知道这是新闻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时的书面语表达习惯,总是会不自学地把形容词用到稿子上去。刚开始时,因为不知道摄像记者拍了什么画

面,所以写稿的时候往往会写出一些没有画面匹配的句子,这样容易造成“虚构”,经过老记者的一番教导之后,记在本子上,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留心一下现场情况,留意一下摄像记者拍的画面,犯错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句话是:“多问多想多了解”。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到电视台实习时什么都不懂,比如说外出采访会议新闻,不知道应该留意什么,哪个是主要领导,是什么职位,会议由谁负责,应该找谁要会议相关的资料,谁的讲话要记录等等,采访种各类社会新闻的话,也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要哪方面的数据,回去稿子怎么写,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说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访工作也就无法进行,这时候向老记者求教,老记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记录领导讲话,准备提问的问题,准备越多越好,但提问时

只找一两个比较好的问,写稿前多看看其它媒体如果报道,既可以借鉴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新闻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华提炼,也是新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写稿一般都要从小处落笔、中心重要分析、收笔总结展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由头,找一个形象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新闻由头,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一条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揪住采访新闻过程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细节,或者有代表性的情节,写好新闻由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内存,给新闻稿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名字,开好头,行好正方,精彩收笔,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写好新闻稿,从受观的心理出发,表现新闻的宣传价值和传达受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http://

当然要写出信息量大、信息准确、

结构较好的新闻稿,而了解信息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前期采访中必须了解大量的相关信息,了解信息有多种渠道,首先必须掌握电视台内部同事之间做过该类的新闻报道的时间和方向,什么时候播出,还有哪些尝深度可挖,有没有画面可以借用,这是同事之间的沟通。采访的时候,被采访对象也许不善于表达,那么你就应该主动地与受访者交谈,化去他对你的生疏感,打开他的话匣子,从其口中了解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与被采访都沟通的技巧了,要从不同的方面向被采访者提问,引导他让他说出更多的信息,不管能不能用得上,回来再进行筛选利用,这是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各相关部分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当我们需要哪方面的数据或者情况时,以便及时地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外一些部门的单位的公关工作,这是“对外沟通”。 还有就是与新闻主任

的沟通,很多时候有一些新闻可能有潜在的问题,或者涉及广告之类的情况,或者涉及一些领导的出镜顺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和新闻主任沟通,了解一下如何处理,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第9篇:电视台新闻采编及文秘工作个人总

“>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

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

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

面的稳定性不够;

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3、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1、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简报》;

2、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

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

3、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

4、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总结;拟写完成《文字、图片、音像规范化管理》规定,并顺利通过领导审核等;

5、协助钟主任组织召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座谈会”,并根据要求,完成“行风评议调查”统计和上送工作;

6、与同事梁伟耀共同策划完成两个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传板报。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我局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

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局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如果完全依据这些表现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学习,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意。 如果承蒙领导的信任,准许我继续留在这里参加工作,那么我想借

电视台新闻采编及文秘工作个人总结

上一篇:作文一次难忘的旅行下一篇:国企党建工作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