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以狮子林为例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中国造园艺术历史中, 古典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历久弥新, 经历了约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使其最后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具有东方园林特性的体系。在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意境往往更让人意味深长。在所有古典造园艺术中尤其以苏州狮子林为其代表, 较为充分的诠释了对意境的追求和创造。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

中国古典园林融建筑、山水、植物、营造、书画、文学等为一体, 是多项综合艺术经典的体现,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其追求的是更多的是自然精神境界, 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其历史也较为久远, 自《诗经》记述就可以看出早在周文王的时代就有了营造宫苑的相关活动。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是这样定义:园林, 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 创造出视觉无尽的, 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此诠释觉得更通俗易懂也将其赋予了人的感情色彩。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源由

中国古典园林很在于对于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园林是文人造园, 所以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 几乎同步发展, 二者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比较重视神思和韵味。南朝诗人谢灵运有“池塘生青草, 园柳变鸣禽”的诗句以描述。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山水诗就已经蕴涵着令人神往的境界。同时期绘画也有所体现,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在其所作的山水画中就饱含了“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笼, 若云兴霞蔚”这样诗一般的意境和美感。

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写意, 它与写实最大的区别在于并不是完全再现自然原貌, 而是在原貌的基础上注入人的主观感受与认识。虽然并不完全是自然原貌, 但却能传递自然之韵味, 所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离形得似”的“神似”之作。但这种“神似”并不是造园家凭空想象的任意幻想, 而是对自然深入观察加以提炼、概括的创作。对待诗画的态度亦如对待造园的态度, 中国古典园林在诗画的创作原则上继续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3 古典园林意境表达的方式

园林意境则是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意境的蕴涵既深且广, 表现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3.1 叠山理水

造园家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 创造出“咫尺山林”的景象。“缩千里江山于方寸”给人以“小中见大”的感受, 在有限空间内通过人工造景让人产生联想, 使人工造物的构图美衍生出意境的生态美。叠山理水的创作既注重物镜更注重意境, 其意境的涵蕴无处不在。如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峰峦, 是由石料仿天然岩石的文脉拼叠合成, 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 追求天然野趣, 仿佛置身真山真水之中, 使游人体会到“一峰山则太华千寻, 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

3.2 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因其发展历程中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情感色彩, 故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与诗画相生相长, 同步发展的, 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并将中国画写意的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诗文中描绘的风景, 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常被用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苏州拙政园“听雨轩”, 前有碧池睡莲, 轩后池边有翠竹芭蕉, 取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这些形、色、声、香的景色画面令人联想起更丰富的“情”和“意”。

3.3 匾联点题

匾牌和对联是诗文是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也是表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这些匾和联都点出了景象的精粹所在, 为园林意境的产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得这些景象“寓情于景”。拙政园内的“与谁共坐轩”原出自苏东坡的诗句“与谁公坐, 清风、明月、我”, 点出了与清风为拌, 与明月为友的意境。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 题名点出了园主自喻为“渔翁”的园林意境。这都是高度概括的园林题咏来升华景物的意境, 从而使其由物质空间上升到精神空间, 随处“借景生情”。

3.4 借助听觉、味觉以及时令、气候变化

园林景象是表现时间、季节和天气能力最强的境域, 它的景象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借助听觉、味觉以及利用时令、气候变化, , 赋予诗的意境美的见解, 在《园冶》一书中也屡见不鲜。如“萧寺可以卜邻, 梵音到耳”等, 即通过听觉而激发情趣的。再如“纳千顷之汪洋, 收四时之烂漫”、“暖阁偎红, 雪煮炉铛涛沸”, “日竟花朝, 宵分月夕”等, 则把情趣寄托在时令或时间的变化上。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听雨轩等, 其意境之所寄托, 都与听觉有密切的联系;留园中的闻木樨香, 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等, 则是通过嗅觉来影响人的感官。

这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已谋求诗的意境美的做法, 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表现手法。由于造园家倾注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趣味的结果, 才会产生生动感人的意境。

4 狮子林的意境追求

“狮子林”素有“假山王国”之称, 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 (1342年) ,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因中峰和得道于天目山狮子岩, 为纪念师傅取名“师子林”。又因园中多怪石犹如狮子状, 亦名“狮子林”。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境的深邃主要依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 而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 尤其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通过这些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 从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如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 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 随视点的移动可以时隔时透地透过窗口摄取外部空间的景象, 有移步异景之感。此外, 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也是传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狮子林的荷花厅, 厅位于园的中部, 地位非常突出, 从荷花厅向南看园内景色, 南边为水池, 对岸为山石、亭廊, 风景秀丽迷人。荷花厅南面较为开敞, 并附有前廊, 廊前有一宽大露台。从厅内向外看, 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景色也绚丽动人。再如位于狮子林北部的古五松园, 园的规模不大, 西部是较为开敞的厅堂, 并附有前廊, 东南两侧设有曲廊, 从厅堂内向外看庭园, 园正中恰有一座叠石峰, 作为厅堂的对景, 使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 层次变化丰富多彩。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 追求意境的升华, 狮子林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经常采用借景、对景、分景、框景等手法来组织空间、创造空间、强化空间的感观效果, 也非常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所形成的效果。园林意境的产生, 是虚实的结合, 情景的结合, 不但有景, 而且有声、影、味, 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受。

从狮子林的造园艺术中, 可以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 一切营造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在造园过程中,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在林中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 喻情于草木。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5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造园手法上实际上已经将自然美、建筑美、诗画意境等诸多元素有机融合, 源于自然而高于了自然。“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灵魂, 它赋予园林艺术以精神内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为人类创造出“无声诗、立体画”这样美好的生存、栖息环境。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追求意境。意境是一种艺术境界, 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极为重要的。通过对狮子林的造园分析, 再次揭示了对于意境的追求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狮子林

参考文献

[1] 李弢《浅析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山西建筑》2005

[2] 马爱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浅析》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于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发展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