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2022-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园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休闲要求和对自然审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现代园林建设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中国就有了为王宫建造宫苑的活动,这是为统治者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的最早行为。中国园林真正的起步在汉代以后,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皇权思想以及建筑观念、文学意境和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比如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上林赋》两篇文章,特别是《上林赋》,以宏大的气势、破空而来的奇异想象、光怪陆离的艺术夸张,表达了想象中自然林苑的博大富有,对帝王营造现实园林起到了理想性的诱发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权力的争夺空前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上道教和佛教的盛行,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纵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这时期的造园特点也多为以自然山水陶冶情志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位于地球的东方,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由于古代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人们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向往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理想环境,因而对于园林内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台楼阁以及漫长走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从而形成舒适于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的营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这样的园林造型,无论从动观或者静观的角度,都能使置于园内的人们在欣赏有限的园内景观的同时,还能够看到更加美丽和广大的园外自然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的艺术理念,所以常常营造出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景观。出于这个原则,中国古人就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景观的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景象。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曲回流水、花卉草树等景象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同时也隐喻性地显示四维中的时间效果。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园林营造理念,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和智慧。在中国造园艺术家的心目中,“大”和“小”是相对的,有限和无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先祖们常常喜欢用山水诗、山水画来寄托情志,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所以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诗词美文、建筑实物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引发置身于园林之中的人们的遐思与畅想情怀。

二、中国古典园林对国内现代园林的影响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对中国现代园林的营造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学科快速增长,我国也形成了多种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比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的“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引导着他们将自然山水作为比德、体现仁智、“道发自然”的探求尝试方式,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和造园规律,以大自然张显真、善、美的艺术理念。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更要延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既代表民族传统本色,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成功的现代新型园林。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最终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在当下,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理念的强烈冲击,现代园林艺术设计师们更要开拓思路,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营造艺术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蕴含等,应用到更加广泛的艺术设计领域中,这才是正确的发展路径。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他认为,世间事物既对立物有统一,所以就有互补和创新,就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冲击和本土新要求的融合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根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营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民族文化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使我们的园林艺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三、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皇家苑囿或私家园林,多以自己休闲、欣赏和生活为最终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出主人思想意识、文化情怀和价值取向,或以炫耀博大气势、惟我独尊为最高追求境界,或以夸耀显贵、光宗耀祖为建造目标,或以避世取幽、修身养性为情怀寄托。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中国园林艺术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

我国园林艺术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活动;二是以建立中外友好关系的名义,在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互赠建园的形式;三是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家建园的方式等,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神和作品,推向全世界,让全人类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促进世界园林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校:刘军平)

作者:兰泽青

第2篇: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语言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协调共生的思想。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认识的加深,不断地在园林中模仿自然的山水景色,营造自然的山水意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山水诗;山水画;自然观;模仿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自然观

中国传统园林和绘画艺术一样,也是要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自然”,诸如“有若自然”、“妙在自然”、“宛若自然”之语。园林艺术中的“自然”就是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自然可爱”,“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1]。

二、中国传统园林表现自然山水的主要特征

园林中表现自然的方式有写实、写意之分,一般认为其之间是逐渐进化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借鉴书法艺术的发展,如中国文字由甲骨、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就是由象形逐渐转向写意,由形似(甲骨、篆书)到神似(行书、草书)的过程[2]。同样,中国园林艺术也是这样,随着其发展,表现自然的方式逐渐由写实转向写意自然,由简单再现自然转到表达心中的自然。

1.写实地摹仿自然山水

汉代人们已经逐渐开始从审美角度认识到自然,并在园林中摹仿自然山水。如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大起第舍,“又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3],这时期的叠山手法以土筑或山石兼用摹仿真山,无论形态、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写实地摹仿自然比摹拟神山仙境前进了一步,自然山水已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山的尺度很大,要求园林的范围也大,这对于大多数官僚和商人是很难办到的。因此,这种自然主义的筑山方法定会逐渐被写意的筑山方法取代[4]。

2.写实与写意结合地摹拟自然山水

园林艺术与山水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魏晋南北朝时,园林中就开始注入了写意的成分,开始写实与写意结合地摹拟自然。如张伦园中的景阳山,“其中重岩复岭,嵌害相属。深溪洞壑,通透连接。高树巨林,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奎而通;峥嵘涧道,盘纤复置”①;这时的园林以小尺度的假山再现山林野趣的形态,人们已经对自然山水有所概括、提炼,以带有写意的手法摹拟自然,这与汉代相比,有了实质的变化。到宋代时,园林中的山水提炼的程度已经很高,写意山水园基本形成。

3.写意地表达自然山水

山水画经过唐宋的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强调画家心灵思想的表达。艺术无疑都是以表现人生,表现人之心灵世界,表现宇宙万象作为对象和目的的。元代大画家倪瓒曾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5]。清代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山川也,予脱胎于山川也。”②可见,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手段。这时绘画中所表现的自然山水已经不是简单地摹仿或稍加提炼而写意地表现出了,而是画家心中经过理想化和个人感情化的山水。中国传统园林是立体的山水画,所以和山水画一样,也是古代文人用来表达哲学思想的一种方式。这时,造园不是简单的摹拟自然了,而是成為主人寄托自己哲学思想的一种载体,当然“表达自然”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的,和自然融为一体,正如石涛所说的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②

4.山水即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向来是对自然山水的摹仿或表现。在中国,山水美就是“自然美”,就是理想美。古代的诗词、绘画、园林艺术都很重视“山水美”,视其为“自然美”的象征,诗词、绘画都有很多专门表现山水美的作品,中国传统园林,更是以表现山水美为目的。当然园林无法从大尺度上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只能摹仿自然山水的某一局部或者抽象地表现出自然山水,“山水美”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永恒主题。

总之,山水在园林中,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建构实体,又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起着符号的作用。人们通过欣赏园林中山水可以联想到无限的山川自然,从而达到与神灵对话,与自然亲近,驱除烦恼,陶冶性情的目的。我想这也是古人用山水来造景的意义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江溶,王德胜.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2]姜今.画境-中国画的构图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3][南朝·宋]后汉书·梁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杜顺宝.中国的园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云林集[G]//文渊阁四库令书:集部.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

作者:张 燕

第3篇: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探究

摘 要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植物造景方式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和意蕴的形成,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建设中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及文化意蕴,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现状,结合现代园林发展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对现代园林造景的启示,进而推进现代造园艺术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风景园林;植物造景;文化意蕴;启示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虽然融合了多元文化和时代特征,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得到启发。不管是站在历史的角度還是现代造园的角度,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精髓,从手法特点和文化意蕴等各方面进行探究,并且能将其应用到现代造园实践中是十分有益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所体现出的造园理念、文化内涵可以给现代风景园林建设带来更加深刻的启迪。在现代园林发展中发扬与继承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方法与特色,融入时代文化思想内涵,实现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特色的融合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1 造景手法

对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基地条件,园林建造者使用的植物造景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深入探究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将其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有助于提升园林植物景观的质量。

1.1 以植物为主题和主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园林建造者常以植物本身为主题和主景,重点表现植物的色泽、香气、姿态和韵味。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以荷花为观赏主景、十八曼陀花馆以山茶为观赏主景、苏州网师园中小山丛桂轩以桂花为观赏主景等。另外,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重视色彩协调感,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进而深刻表达园林的内涵。例如,苏州网师园内的树木叶色多变,有淡绿、浓绿、深绿、黄绿、蓝绿等,丰富的叶色反映着园林的生机和繁荣,也见证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巨大变化。

1.2 植物与建筑相搭配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都有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传统,常用的方式是以被烘托的建筑为中心。合理的植物造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良好的修饰,建筑构图也更加艺术,既能突出建筑的主题又能够增添环境的美感。例如,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古建筑古朴厚重,种植几株青葱的芭蕉或竹,能够获得粉墙黛瓦、淡雅宁静的水墨画效果。

1.3 植物与山石相搭配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假山种植多模仿自然山川或山水画,但假山尺寸较现实山川峡谷的尺寸要小得多,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较大的自然景观就必须考虑所用植物的规格,选择植物宜少而精,以获得最自然的效果[1]。例如,南京瞻园中的南假山以女贞、玉兰、枸骨等作为背景,旁边栽植几株树形低矮美观、姿态古拙且生长缓慢的品种,如黑松、鸡爪槭等,地面多植书带草、铺地柏等低矮茂密的草本植物,与水相接处多植迎春、芦苇、箬竹等枝条细长的植物,整个南假山植物配置层次丰富,自然和谐。

1.4 植物与水体相搭配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与植物搭配时布局常以水池为中心,在自然式驳岸内种植一些枝条疏朗的植物,如迎春、玉兰、鸡爪槭、垂柳等,大中型乔木作骨架层,如垂柳、香樟等,中间层选择碧桃等垂枝型植物,下层选择迎春等低矮垂枝型植物,突出植物层次感。越靠近水面,植物越低矮,枝条伸向水面,形成相映成趣的画面,如临自然意境[2]。

2 文化意蕴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其影响。数千年的园林植物景观是一个有生命的载体,其积累的文化意蕴常常带有浓厚的历史氛围与民族特色。

2.1 体现审美价值

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设计者既要立足于全局,又要注重细节,所选植物应符合人的审美标准,表现颜色、姿态等多方面的美感,在视觉效果最佳的位置摆放或种植,形成靓丽的风景[3]。例如,在以梅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中,搭配一些菊、竹及兰草等,这样既能突出梅的高洁美丽,又不会使园林整体景观单调。

2.2 代表崇高品德

我国古代造园家具有高雅的志趣,因此他们常常在营造植物景观时赋予植物人格特色来表达思想意志,也是园林景观中一种文化意蕴的重要体现。松柏苍劲古雅,四季常青,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这样的品格为古典园林构建了一种沉重而凝练的园林氛围,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还体现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牡丹具有国色天香的美誉,代表典雅端庄的气质;菊花深秋吐芳,不畏风霜,代表坚强高洁的君子气节;蜡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常被比喻刚毅和永不屈服的性格。

2.3 表达哲学思想

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会用哲学思想诠释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例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在四季变换的植物景观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4]。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建造者还用松柏、翠竹等表达四季变化,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文化意蕴的生动体现。

2.4 彰显民族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以自由的方式打破了规则和设计的局限性,不受规则约束但也不超出其规范,讲究神韵美,追求自然、景物的和谐共生[5]。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常选用梅、兰、竹、菊等,而国外却很少见,也充分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民族特色。

3 应用现状

随着时代变迁,植物造景不再仅限于复制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而是在其基础上融入时代文化思想内涵和社会发展需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其涉及内容愈加广泛,涉及生态、可持续、资源保护等方方面面,应用也更倾向于对自然生活的回归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在营造植物景观过程中,园林建造者继承先辈们的智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园林景观变得有层次、有亮点、有活力。当今很多新中式风格住宅的园林景观中融入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形式,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居住环境,例如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三盛·璞悦湾地产项目,在园林景观中再现古典园林场景,如水月洞天、汀兰水榭、兰亭闲居、尊雅之堂、水屿岛居等,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等巧妙搭配,加上现代光影与声响效果,营造出返璞归真、悠闲养性的园林意境。另外,在风景名胜区、大型公园、广场中复刻经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现象也很常见,如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谐趣园复刻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人们徜徉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雅致园林中流连忘返。

在现代植物造景中融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方式,深受现代造园家的青睐,造园实例屡见不鲜,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应用进展在造园理论与造园实践中不断推进,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深远。

4 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到时代、阶级等条件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植物造景设计中,园林工作者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持辩证的态度,研究并学习相关领域中的优秀经验,以便能适应新时代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需求,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领域注入新的能量。

4.1 构建生态和谐

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为借鉴进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需要融入生态科学思想并作为现代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园林工作者应以生态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了解植物特性,尽量选用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植物,应用和展现本土植物的特色,并适当引进外来植物,驯化野生资源,培育新品种,尽可能避免种间、种内竞争,以实现植物景观的长远效果。为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效益,还应将加强绿化效应作为主要手段,提高植物景观带来的环境效益。

4.2 倡导以人为本

古代的园林大多是皇家贵族、文人雅士等极少数人意志的体现,在以人为本方面可以说做到极致。虽然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受众层次不一样,但是受众主体都是人,“以人为本”的精神归属定位是一致的。现代景观大多面向群众开放,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游赏空间,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合理规划布局植物,充分发掘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营造意境留给游客以遐想的空间,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以人为轴心,学习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行为学知识,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

4.3 结合现代科技

近年来,科技迅猛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带来便利,植物造景手法增多。园林建造者可以运用大数据、节能新技术等改变传统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促進造园实践与新技术融合,使得现代园林空间结构同中国古典园林般灵活多变。如运用光影技术使得植物造型变得动感十足,运用声控技术使得植物更加生机勃勃,园林景观也大放异彩。

4.4 彰显中国特色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弘扬中华文化、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国园林植物景观永葆活力、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园林建造者要培养民族自豪感,对于过分追求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应在行业内普及科学性的造园理念,改善多数植物景观工作者“崇洋媚外”的工作思想,从而真正实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仍处在发展阶段,在园林植物景观的建造水平和规划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借鉴他国先进技术与设计思想的同时,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同时时刻牢记自身优势,创造出适合我国的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5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造景形式,是现代园林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园林景观建设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园林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将其造园精髓应用到更广阔的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结合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现代园林发展注入文化、生态新元素。同时,要以理性的思维、艺术家的画笔、诗人的浪漫营造美感与内涵并存的植物景观作品,创造符合当代气息的园林佳作。

参考文献:

[1] 王磊,汤庚国.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5):71-73.

[2] 修蕊.园林植物造景原则与设计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0(20):142-143.

[3] 沈林,杨颖瑶.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J].现代园艺,2012(10):108-109.

[4] 刘丛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初探:以南京瞻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8):111-112.

[5] 马潇潇.浅析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J].大众文艺,2017(17):87-8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孙化生 潘康宁

第4篇: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

方玲丽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六、[教学过程]

导入——找出下面图片中的不同,一张是中国古典园林,一张是西方现代园林。

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欣赏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该园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

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这是拙政园最美的画面之一。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回答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

(1)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南方的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私家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其设计思路是以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的,也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因此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造园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代表作品有北京西苑、颐和园(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苏州地区

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个园、何园、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 提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有哪些?

答:(1)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造园:

造园拼图游戏:分四组讨论并派各两位代表上台做这个游戏,看哪组做的最好?作品展示,鼓掌鼓励。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大要素,并且可以自己亲自造园,也欣赏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非常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欣赏做铺垫。

第5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

万州三中——隆凤华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时采用观看视频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想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对比等。 教具预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问 : 什么地方?

答:。。。。。。

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它们的惊世之美。

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以西湖为蓝本,占地十分广阔。整个颐和园相当于一百个万三中这么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办公的一处园林,相当于二百个万三中,其中建筑十分严整,富丽堂皇,色彩浓丽。

(小结) 出示皇家园林的特点: 宏大 严整 堂皇 浓丽 中国古典园林发于西周,明清为巅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园林还有哪些类型?那么。。。 答: 私家

分类总结(出示幻灯片)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城郊景观

2、刚才我们欣赏了皇家园林,而最能代表私家园林是哪里?------ 苏州园林

有人把苏州园林称为万园之母,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苏州园林式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欣赏中国的园林,任何人都不应错过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苏州园林之美。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出现ppt) 有什么样的特点?

由哪些景观构成?

(要素)

播放视频(苏州园林)

解说: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全园以水为中心,占园区一半以上,其中莲花摇曳,绿树成荫,怪石嶙峋,亭台楼阁,使人如在画中。 留园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名园。网师,是渔夫,渔人的意思,因为园林主人多为士大夫阶层,许多人都向往归隐的生活。环秀山庄与狮子林假山著名,多而不乱,变化繁复,美轮美奂,取自自然却高于自然,使人感到虽在城市,如在山野之中的乐趣。

⑴、提问

苏州园林的特点: 对照皇家园林的特点来看 宏大 严整 堂皇 浓丽 小巧 自由 精致 淡雅

⑵、提问 由哪些景观构成(元素) 答: 山石, 水, 建筑, 植物

⑶、如何运用?举个例子,同学们去逛新世纪,排除钱的问题,让你来打扮自己,挑选衣物,你选择的时候,时候要看衣服的布料,样式,花纹,再看时候合身,在一起时候协调?那我们在园林中运用这些元素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选材,再作组合,最后景观就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A.首先说山石

华夏民族史一个热爱山石的国度,山石使我们更加贴近自然,使人身心愉悦,苏州园林中的山石主要是太湖石,其造型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深得人们喜爱,太湖石可以单独成景,如留园的冠园峰,此为太湖石中的罕见的大石,其高6.5米,相当于两层楼这么高,被称为古典园林中三大奇石之一。太湖石更多的是被叠作池岸或假山,池岸使边线不规则,富有变化,而堆叠的假山,有着很好的分割、屏障的作用,还可以扩展空间。分割、屏障使园林景观增加了近景远景的层次,而叠山的手法使园林在立面空间上增加了层次,(分析图片)环秀山庄的假山:由太湖石构成,形态优美,玲珑剔透,横向切分空间,阻隔视线,使景色更加幽深,纵向上增加了层次,既有洞天又抬高了亭子,便于登高而望远,既是美景又可赏景

B.古典园林的蓝本其实是山水画,无水的园林几乎是不存在的,水是园林的灵魂。水可静可动,与周围的山石建筑植物相映成趣,平添无限风光。

水最主要的运用:瀑布,水池

水池中的建筑 掩 隔 破,使水面景观得以丰富。 分析:小飞虹廊桥

C.植物

石,水,植物都属于自然景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苏州园林中,以植物命名的景观有很多。如:芙蓉水榭,植物在园林中不可少,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提问)

出现图片 沧浪图 拙政园

分析作答 成片 亦可单株、几株 几棵成景

作用:组合成景,自然悦目。

D.问:如果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树,是否就是园林? 答:。。。。

问:还应该有什么? 答:建筑

园林的概念:有山,水,植物这样的自然景观,加上建筑与之融合,经过人们的艺术加工提炼形成的美的环境叫做园林。

建筑物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游览的场所。园林中的建筑造型别致,既可用于居住,行走,也可用作景观点缀,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下面我们有请红队蓝队为大家讲解。

总结:刚刚两队同学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请给他们热烈鼓掌。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造型别致,功能齐全。既可赏景,也可作为景色欣赏。在这些建筑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装饰物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匾额对联。

出示“长留天地间”---留园的来历,书条石“荷风四面亭”是否得意,诗意与美景相得益彰,使人如在画中,神游古今,更有一种悠闲超然物外的意趣。

3、刚才我们一起了解构成古典园林的要素,有哪些? (复习)以及他们的构成方法。

a现古典园林的艺术美感,现在我有请同学讨论一下,这一幅画面由哪些画面构成,主要景观石什么,美在哪里,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苏飞苑”是一处以假山,小瀑布与亭子组合的水景,植物为点缀,其中怪石嶙峋,玲珑剔透,叠积为山,流水为瀑,山上小亭如鸟展翼,水流潺潺,山石叠嶂,使人如在山水间,心旷神怡,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建筑物与自然之景物完美结合,这也体现了园主人追求自然,追求山野之趣的情怀。

b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面,根据我们所学,写一段。 评论的文字

有哪些要素,如何构成? 美在哪儿(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意境或者思想情感?

总结——诗情画意正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4、介绍苏州四大名园

三、拓展

介绍本地园林《静园》

四、结束语

现代园林不仅包含我们刚刚所讲的古典园林,也有公共园林——公园,以及城市绿化。同学们现在是城市的居住者,不久的将来就是城市的改造者或是建设者,也许今天所学的知识会对同学们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第6篇:中国古典园林解读

——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 ,“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高度概括。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组合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多种风情,感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它有着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叠山理水”,通过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

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再造乾坤”的过程,一个好的园林必然是一幅好的山水画,要体现出“山有情、水有意”的景观效果,做成一个有情有意的山水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要求,这既是一种科学(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又是一种艺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须要有一个“巧夺天工”的手段。“残山剩水”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在“山穷水尽”处蕴藏着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

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既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境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相互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既理想美,它指园林的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中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我国古典园林以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位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的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的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古典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赵秀公园、潮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

从根本上说,中国园林,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02级环本(1)班:陈果2005年6月

第7篇:园冶——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目录

摘要„„„„„„„„„„„„„„„„„„„„„„„„„„„„„2 1.前言„„„„„„„„„„„„„„„„„„„„„„„„„„„„„3 2.定义„„„„„„„„„„„„„„„„„„„„„„„„„„„„„3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3 3.1商周时期„„„„„„„„„„„„„„„„„„„„„„„„„3 3.2春秋战国时期„„„„„„„„„„„„„„„„„„„„„„„3 3.3魏晋南北朝时期„„„„„„„„„„„„„„„„„„„„„„3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3 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4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4 .2按照占有者身份„„„„„„„„„„„„„„„„„„„„„„4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4 6.1借景种类„„„„„„„„„„„„„„„„„„„„„„„„„4 6.1.1近借„„„„„„„„„„„„„„„„„„„„„„„„„4 6.1.2远借„„„„„„„„„„„„„„„„„„„„„„„„„4 6.1.3邻借„„„„„„„„„„„„„„„„„„„„„„„„„4 6.1.4互借„„„„„„„„„„„„„„„„„„„„„„„„„4 6.1.7应时借„„„„„„„„„„„„„„„„„„„„„„„„4 6.1.6俯借„„„„„„„„„„„„„„„„„„„„„„„„„4 6.1.5仰借„„„„„„„„„„„„„„„„„„„„„„„„„4 6.2借景方法„„„„„„„„„„„„„„„„„„„„„„„„„4 6.2.2增加高度„„„„„„„„„„„„„„„„„„„„„„„4 6.2.3借虚景„„„„„„„„„„„„„„„„„„„„„„„„4 6.2.1开辟透视线„„„„„„„„„„„„„„„„„„„„„„4 6.3借景手法„„„„„„„„„„„„„„„„„„„„„„„„„4 6.3.1抑景 „„„„„„„„„„„„„„„„„„„„„„„„„4 6.3.2添景 „„„„„„„„„„„„„„„„„„„„„„„„„5 6.3.3夹景 „„„„„„„„„„„„„„„„„„„„„„„„„5 6.3.6漏景 „„„„„„„„„„„„„„„„„„„„„„„„„5 6.3.5框景 „„„„„„„„„„„„„„„„„„„„„„„„„5 6.3.4对景 „„„„„„„„„„„„„„„„„„„„„„„„„5 6.4借景内容„„„„„„„„„„„„„„„„„„„„„„„„„5 6.3.1 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5 6.3.2借天文气象景物„„„„„„„„„„„„„„„„„„„„5 6.3.3借人为景物„„„„„„„„„„„„„„„„„„„„„„5 7.总结„„„„„„„„„„„„„„„„„„„„„„„„„„„„„5 8.参考文献: „„„„„„„„„„„„„„„„„„„„„„„„„„6

园冶——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马昕璐

摘要: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关键词:园冶;借景;造园

1.前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这本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也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书中把“因”与“借”相结合,系统的讲述了我国造园技术的各个层次。在此处,“因”所指的是院内,主要说明的是如何利用园址自身的条件加以改造与加工。“借”则指的是院内外景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在此书中特别强调的是“借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他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在园中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墙,使园内外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遇到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2.定义: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之一,指的是建造者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我们所贴近的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如此而形成了格局不同,但在总体之中又会相辅相成的新景色。这一手法所形成的景物在园林中占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把各种在形态、声音、气味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原本的景色空间中来,使的原本的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由于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

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从而形成了现在多样的园林景色。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3.1商周时期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3.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3.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园林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得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

可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 5.2按照占有者身份

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6.1借景种类

6.1.1近借。

在园中眺望点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6.1.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6.1.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6.1.4互借。

两座园林或者是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6.1.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者相邻寺院的高塔。 6.1.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美好景物。 6.1.7应时借。

借助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者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河即时的动态景观。

6.2借景方法 6.2.1开辟透视线

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6.2.2增加高度

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6.2.3借虚景 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园的水榭。

6.3借景手法 6.3.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6.3.2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农家乐园区的垂柳下观赏远景时,景色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6.3.3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6.3.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6.3.5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6.3.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6.3借景内容

6.3.1 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

如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 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6.3.2借人为景物。

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 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6.3.3借天文气象景物。

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 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7.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从山水造景到空间的意匠,以及一系列空间处理的技巧和手法,都偏重于感性形态,但在感性的经验中,却又充满着古典的理性主意精神,在艺术思想上提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辉。中国古典园林将园林与自然溶于一体,使人在观赏中也更贴近自然,相信我们也能更加体会那种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朴爱民景观论文—浅谈中国古典造园艺术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张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7-139. [4]陈植,《园冶注释》卷1《说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1. [5] 陈有民.文化论.中国园林2007年06期

[6]论园林造园的艺术特点--《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 .01

第8篇: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

一、 古典园林概况

(一)、发展史

(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

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二)、分类

北方 皇家 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 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

岭南 园林——广州越秀公园

(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

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 古典园林特点

(一)、顺应自然的布局

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

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

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

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

(三)、空透灵巧的面貌

1、 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

2、 有诗云“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园林建筑以大窗户代替墙壁,或连门窗也不要,全部敞开,显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

(四)古典园林是一综合性艺术

古典园林不仅自然山水与建筑的结合,还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于一体,组成交响乐般的艺术世界。

三、学生讨论总结园林艺术特征。

第9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山水 对立 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中国园林的基调。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云:“散怀山水,萧然忘羁。”诗句点明了山水形象唤起的审美情趣,已经超越了耳目的感官享受,是进入自然生命之精神韵味的心领神会,彻悟到了作为永恒的生命本源之“道”。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二、山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泉石是重要的造景要素。大型宫苑、中大型庭院里既有孤立的石峰,散置的石块,也有由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的假山,水泉多相通,山石也多相依。在小型和微型的空间里,往往代之以泉石,作为山水的象征。

2.1 山之骨架

山是造园的骨架,造园堆山叠石,是自然之山的重现。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石质、石色、石纹、石理和形体轮廓。而不同形态和质地的石头,便自有它们不同的性格。所以要分峰用石,避免混杂。

2.1.1 叠山

园林内使用天然土石堆筑假山的技艺叫做“叠山”,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典型、最独特的造景手法。叠山大致可分为土山、石山及土石混合山三类。其中土山的历史最早,秦汉园林中就已有挖湖堆山的巧妙造园手法了。这种方式一般面积有限的园林很难做到,于是在土山的基础上出现了叠石假山。

2.1.2 叠石假山的运用

叠石假山的运用目的是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风光,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从而增添园林的自然美。可以说,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出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诗、画赞美水。流动活泼是水的表现特征,而平静的水是很软美的,人们常用柔情似水来形容温柔的感情。水给人亲切感,它的流动使其了充满活力。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通常应用山水树石、亭榭桥廊等巧妙地组成优美的园林空间,将我国的名山大川、湖泊溪流、海港龙潭等自然奇景浓缩于园林设计之中,形成山青水秀、泉甘鱼跃、林茂花好、四季有景的“山水园”格调,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2 水之血脉

在大自然中的水有静水和动水之分,静态的水,面平如镜,清风掠过水面,碧波粼粼,给人以宁静之感。皓月当空时,月印潭心,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夜景。还有波澜不惊、锦鳞游泳的各类湖泊,与树林、石桥、建筑、山石、彼此辉映,相得益彰;又有幽静、深邃的峡谷深潭,使人联想起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动态的水,往往给人以活泼、奋发、奔放、洒脱、豪放的感觉。一如山涧小溪,溪浅而阔,清泉沿滩泛漫而下,赤足戏水,逆流而上,有轻松、愉快、柔和之感;二如水从两山或峡谷之间穿过形成的涧流,由于水受两山约束,水流湍急,左避右撞,形成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的景观,给人以紧迫、负重之感;三如水流从高山悬崖处急速直下,犹如布帛悬挂空中,形成瀑布,有的高大好似天上落下的银河,有的宽广宛如一面洁白如练的水墙,瀑底急流飞溅,涛声震天,使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2.2.1 水山相连

故堆山与挖池一般同步设计。关于自然水池造型,自古有“心”字形之说,即池之两端形状狭隘,中部膨大,致使人莫辨其源。若能与山体紧密配合,则能使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有些大型风景胜境,像无锡的太湖、杭州的西湖,虽得幸于天然之水,却亦是如此。

2.2.2 水的独立运用或相互组合

在园林设计上,巧妙的运用山体,建造岗、峦、洞、壑,以大自然中的自然山水景观为蓝本,采取置石、筑山、叠景等手法,将从山上流下的清泉建成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建成浪花飞溅的涧流等。如苏州的虎跑泉等。

2.2.3 喷泉 喷泉常与水池、雕塑同时设计,起装饰和点缀园景的作用。设置喷泉的地点,宜在人流集中处。一般把它安置在主轴线或透视线上,如建筑物前方,广场中间,花坛组群等园林艺术的构图中心。这只有几个古典的皇家园林中可见。

2.2.4 壁泉

壁泉一般设置于建筑物或墙垣的壁面,有时设置于水池驳岸或挡土墙。墙壁一般为平面墙,也可内凹做成壁龛形状。喷水口多用大理石或金属材料雕成龙头、狮子等动物形象,泉水由动物口中吐出喷到承水盘中然后由水盘溢入贮水池内。墙垣上装置壁泉,可破除墙面平谈单调的气氛,因此它具备装饰墙面的功能。另外,在造园构图上常把壁泉设置在透视线、轴线或1条园路的端点,故又具备刹住轴线冲力和引导游人前进的功能。

2.2.5 跌水

跌水有规则跌水和自然跌水之分。所谓规则式,就是台阶边缘为直线或曲线且相互平行,高度错落有致使跌水规则有序。而自然跌水则不必一定要平行整齐,比如泉水从山体自上而下三叠而落,连成一体。

三、结语

总之,“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中有山有水,才会清新致雅。而且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深远意境,山水在园林中,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建构实体,同时又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起着符号的作用。人们通过欣赏园林中山水可以联想到无限的山川自然,从而达到与神灵对话,与自然亲近,驱除烦恼,陶冶性情的目的。我想这也是古人用山水来造景的意义所在吧!

上一篇:学习法律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党支部工作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