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分析构建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更为多元,住宅区作为承载居住功能的主要硬件设施,在绿色宜居住宅生态背景下,要做好绿化环境的规划设计及配套建设。从住宅区生态循环系统构建入手,分析住宅区高质量规划设计绿化环境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路径;

人类生产生活给自然生态环境施加了重要影响,在人类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及保护自然生态,形成了绿化环境规划设计科学门类[1]。住宅区人口稠密,要结合建筑学、设计学、生态学、园林学等全面考虑居住范围内的绿化环境规划设计,贴近住宅区域城市地理及人文属性,尽量实现更加经济且更具持续性的环境规划设计。

1 住宅区开展绿化环境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社会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住宅区是人们日常休憩的主要场所,人流集中,住宅区内外绿化景观效果直接关乎住宅小区业主的切身利益。从绿化环境自身的作用上看,绿化植物普遍具备净化空气、吸收尘埃及减弱噪声,促进区域小生态循环的功能,对调节住宅区小气候及控制气温具有重要作用。绿化绿植配搭水景及建筑小品,能装点修饰住宅区建筑体,借助植被形态,起到衬托及遮挡作用,赋予住宅区艺术美感及审美价值。从人文层面上看,住宅区业主住户拘囿在限定的居住空间,在日常交流沟通上不顺畅,住宅区绿化为户外活动提供了绿色空间,让居民放松身心的同时,打破传统住宅区模式下的交流格局[2]。在城市发展层面,城市主要由商务区、住宅区、功能区及娱乐区组成,其中住宅区占据面积较大,住宅区通过绿化环境规划,以点带面,能够使城市整体凸显美观性,助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

2 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特征

2.1 住宅区绿化环境工程涉及专业广泛

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并非单纯种植绿植,广泛涵盖了区域的土方开挖及地形改造、给排水、园路、园林小品、植物种植等专业。与此同时,住宅区绿化施工还要考察区域地质状况及环境,充分结合住宅区业主的绿化要求,选派专业绿化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作业,实现住宅区高质量绿化规划设计。特别是当下住宅区越来越强调绿化容积率的背景下,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需要更加细化,会涉及更多专业层面的内容,如微观生态学等。

2.2 住宅区绿化环境工程质量标准高

住宅区在提供基本居住功能的基础上,绿化环境工程附加值逐渐提高,如何将住宅区打造为兼具居住功能及环境舒适性能的优质小区,已成为住宅区建设时需要着重考虑的课题。住宅区绿化环境工程要达到预期景观绿化效果,需要在绿化标准及技术工艺上设定较高区间[3]。如在常见的住宅区绿植绿化上,需要统筹考虑苗木选择、土壤改良、片区规划,涉及到的要点多而广。

2.3 住宅区绿化环境施工作业空间受限

住宅区根据入住率及建筑面积确定绿化区域的总体面积,相比住宅建筑面积,一些可供绿化的区域面积较为有限,绿化环境施工作业在空间上局促。受此影响,为使住宅区绿化率能达到相关需求,在进行绿化环境规划设计时,往往通过绿化主干道的方式,以集中绿化为主。在具体开展绿化施工时,如需使用机械作业方式,会影响住宅区通行,而采用小型机械施工,如种植苗木等,绿化效率较低。

3 当前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3.1 住宅区住宅规划形态多样化,增加了绿化环境规划设计难度

我国住宅区住宅规划形态历经多次转变,在形式上趋于多样化。如20世纪中叶主要以平方式住宅及单元式住宅为主,之后发展为邻里单元住宅形式,随着建造技术的成熟及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商品住宅、高层住宅及别墅住宅等形式涌现。由此,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要达到住宅形态与绿化形态的匹配融合,难度加大。这一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绿化植物景观设计存在与住宅区建筑风格形式的脱节,不仅表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未结合地理环境、建筑形状与植物类型、色彩。如在绿化植物栽种的位置方位上,乔木位置过于接近建筑物,妨碍低层住户的采光及通风要求,或乔灌木种植未考虑建筑物地下管线分布,导致栽种后多次挪移植物,影响其成活率。

3.2 住宅区绿化植物单调

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将主要精力放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但在绿化植物的选型及种植上,从当前众多住宅区实际绿化情况看,呈现出类型单调的弊端,缺失层次感。如住宅区绿化植物配置主要遵循乔木、灌木及草坪相结合的原则,甚至出现植被同质化等问题。如在居住区草坪处点缀花灌木,建筑布局与树种搭配之间存在遮掩,地面栽植及平面布局应用较多,没有营造绿化的立体感及多层次化。此外,在住宅区完成施工建设后进行集中种植,绿植生长周期长,养护不及时,植被成活率低下[4]。由此形成的住宅区植被景观的效果,无法体现绿化的多样性,失去了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的个性化特点,也无法达到绿化规划设计丰富多元的要求。

3.3 住宅区绿化面积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同步迈入了发展快车道,房地产行业在数量及规模上取得了量级发展,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住宅区绿化面积受到侵占,绿化规划用地被改为建设用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根据相关住宅区绿化规范标准,绿化面积在总体用地面积占比上应不小于30%,旧居住区用于改造绿化面积的比重应不小于25%,城市园林式住宅区应达到60%,从这一指标层面看,多数住宅区尚未达到该绿化面积标准,绿化面积的缩水必然导致绿化规划设计受限,影响住宅区住户的居住体验及生态健康体验。

4 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分析构建路径

4.1 充分利用住宅区自然环境优势形成绿化设计的独特性

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应摒弃以往过于关注形式的做法,转而突出利用住宅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在合理利用且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规划设计实践。(1)调研自然环境的要素,如日照、水源、温湿度等,获取相关参数信息,为制定绿化环境规划设计方案提供基础依据。(2)根据参数合理选择绿化植物类型,以本地植物为主,提高植物成活率。(3)结合绿化规划设计与住宅区周边的文化风貌及风俗人情,突出绿化规划设计的独特性。如针对年久的旧住宅区,在绿化主题的设定上以古色古香型植被为主,融入住宅区的历史传统元素,增加绿化的历史意蕴。搭配新建现代住宅区的绿化元素时,可增加雕塑、水景、庭院等具备鲜明视觉表现力的元素,彰显环境设计的亮点。此外,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人性化层面上,尤其是住宅区开始更多地承载人们娱乐、休闲及运动的功能,在规划设计住宅区绿化环境时,应本着人性化设计原则开辟公共空间,在绿化景观效果上借鉴园林设计手法,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拉近住宅区环境与居民的心理距离。

4.2 以互动式理念引导住宅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住宅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站在居住用户的感知视角上,增加绿化景观与业主的互动性,达到在与景观互动中实现心理调节及情感沟通的效果[5]。为此,应革新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思路理念,分析人、景、建筑物之间的关联性,然后构建三者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案。如在供居住用户活动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时,可在草坪上点缀雕塑及亭阁,给予用户身体及心理的双重放松。在居住区的花园区间引入活水,设置水上景观,然后借助夜间灯光设计增加花园美感。从发展趋势看,以互动及体验为主的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大有用武之地。

4.3 遵循规划设计节能化原则构建立体化的绿化景观

住宅区建筑物施工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在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住宅区一方面需要落实绿色施工理念及措施,另一方面,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要通过构建立体化格局,达到环境规划的同步节能。(1)保证住宅区具备足够的绿化面积及绿化覆盖率。(2)在绿化地面植被的同时,综合采用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方式,形成立体式绿化。(3)采用低碳技术等方式,改善绿化植物的生长环境,如温湿度等,实现绿化植物的节能减排。(4)结合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立体化与相关附属绿化设施,如园林建筑、亭台、栅栏、藤椅等,营造层次多样化的绿化空间。在住宅区的道路上铺装造型独特的石子,在道路旁设置休息设施,如此也能在充分发挥自然风景魅力的同时,使景观设计更加立体开阔。

5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住宅区已经从提供单一的居住功能转变为兼具居住及休闲多重功能于一体,在居民更加重视住宅区居住体验的背景下,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在理念、方法、原则上进行创新,构建契契合合当当代代居居住住需需求求的立体化绿化景观格局,实现住宅区的绿色宜居。

参考文献

[1] 常杨.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41.

[2]杜文飞.现代城区中高层住房的居住环境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2017,(6):25-26.

[3]金守山.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分析构建[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95.

[4]冀红.浅析住宅小区绿化规划与管理[J].现代园艺,2017,(10):163.

[5] 沈建忠,吴浩泉.论住宅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34.

上一篇:随迁子女教育均等化的教育教学策略下一篇:基于RRT*算法的六自由度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