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一体”下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乡土地理教学是渗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成为了当下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尝试以“四层一体”区域理论为指导,开发畹町镇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探讨如何应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的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四层一体”;乡土地理教学;专题式活动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后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区学校可结合自身特色开发系列课程资源,充分联系当地地形、气候、文化、工农业发展等地理要素特征,以此为突破口,挖掘其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构建具有地理特色的课程体系”[1],因此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问题[2]。此外,畹町镇作为一个边境民族地区,当地居民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边境民族地区在教学实践上要以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责任感[3]。而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是渗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以周尚意教授的“四层一体”区域理论为指导,以畹町镇为例,通过畹町镇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期为地理教师在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时提供新的思路。

一、畹町镇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理论依据:“四层一体”区域理论

“四层一体”区域理论是文化地理学家周尚意教授提出的分析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方法,将地方性划分为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四个层次。“四层一体”理论突出人地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着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应用基于“四层一体”理论开发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4]。

(二)畹町镇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资源

畹町的兴起与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国家门户。回顾畹町镇的发展历史,从汉代至今可以分为兴起、衰落和复兴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政策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形成的生计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引起其他层次的联动变化(见图1)。

1.畹町镇兴起时期

畹町的兴起与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在纬度位置上,畹町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在地理位置上,畹町是我国陆路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国家的咽喉。早在清朝末年畹町得地利之便,成为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驿站;抗战时期更是“抗战生命线”国内段的起点;改革开放以后被确定最早为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推动了畹町的快速发展。受纬度位置影响,畹町镇形成了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产业。但更加重要的是畹町所处的地理区位,清朝末期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出现了简易的店铺;滇西抗战胜利之后,史迪威公路与滇缅公路在畹町交会通车,以畹町桥为中心商贾云集;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国家级口岸,畹町边境小额贸易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一条集当地来料加工、仓储、运输、劳务、技术输出等的配套产业链。

随着畹町边关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1952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镇,设为新中国首批国家一类口岸,1985年设立畹町市(县级)。因此以畹町口岸为核心,形成了大型的边民互市集聚地、珠宝玉石粗加工零售市场、螃蟹海鲜市场、口岸物流集中区等功能分区,造就了一批懂经商、商管理的商贸人才,政府也为其提供了优质的交通、医疗、教育、科研、文体、居住地等配套设施,最终形成了一个以边关贸易为主的社会组织体系。同时,畹町在抗日战争特殊的时期,为保证滇缅公路的运输畅通,国民政府设立了一个由海关、中央银行畹町分行、畹町警察局、国际邮政互换局构成的临时管理组织,对抗战物资进行系统、全面的监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组织。

在组织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畹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其一,从早期中缅边民自发性的边民互市,到改革开放后的边境小额贸易,畹町镇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边关商贸文化。其二,抗日战争期间为保证滇缅公路的快速完工,3200多名华侨青年回国支援,奔赴滇缅公路物资运输前线,抗战胜利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伟大贡献,在畹町修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和纪念馆,形成了宝贵的抗战物质文化。其三,畹町桥作为抗战名桥,解放后成为了中国和平外交的重要标志,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共同会谈休息的小楼也被完好保存着,成为了重要的和平外交文化。

畹町兴起时期的“四层一体”是:自然层(独特的地理位置)——生计层(边境贸易产业)——制度层(边关贸易为主的社会组织体系、抗战临时管理组织)——文化层(边关贸易文化、抗战文化、和平外交文化)。

2.畹町镇衰落时期

这一时期畹町受政策变化和发展定位改变等影响,生计层发生变化。1995年瑞丽芒市口岸迅速发展,国家对320国道进行改道,畹町不再是去瑞丽的必经之地,流入畹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减少。同时,改革开放后国家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陆地口岸的重要程度逐渐削弱。因此1999年畹町被撤市销,成为瑞丽市下属的畹町经济开发区,曾经吸引的众多商人纷纷转移阵地,边关贸易的交易次数和种类减少,配套产业发展的受阻,就业需求降低,年轻人相继外出打工,商贸经济发展趋势急转直下。生计层的变化影响着制度层,曾经形成的以边关贸易为主的社会组织体系也变得松散。这一时期,畹町的自然层和文化层的变化较小,自然层中畹町独特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重要程度受到了削弱;文化层中各历史建筑完整保存,边关贸易文化虽然不如曾经繁荣,但是为了保留当时的文化特色,畹町规划开设了边关文化园、边关名镇广场、边关休闲天街等一系列旅游资源,畹町依旧蕴含着深厚的边关文化,但是因为缺少了经济基础的支持,旅游人数的减少,文化旅游产业没有办法很好的持续发展并向外传递,边关文化渐渐弱化。

畹町衰落时期的“四层一体”是:自然层(地理位置重要性削弱)——生计层(边关贸易产业削弱)——制度层(边关贸易主导的组织体系松散)——文化层(边关文化对外传播减弱)。

3.畹町镇复兴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发展战略的提出使畹町的生计层也再一次发生了改变。“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的贸易合作进程加快,畹町与缅甸带状接壤,成为了中国未来西南经济出口战略中的国际大通道重要节点。确定了新的定位后,畹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大批省州市重点项目在畹町边合区内落地,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也为畹町带来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因此畹町镇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路口岸、中缅跨境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形成了以特色国际贸易业、旅游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及生物加工业为主的四大核心产业区,故而将畹町镇在地域上划分为边关风情旅游区、口岸商贸物流区、国际进出口生物产业区、东部生态农业区四大功能区,形成了新的社会组织体系。

在旅游业的发展下,畹町镇依托特色资源条件,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产业为发展核心动力,以多功能特色空间为载体[5],建设特色小镇。民族文化尤其饮食文化得以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而生计层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自然层:畹町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不再只是依靠自然禀赋,在政策的扶持下重新定位;为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受到重视和保护。

畹町复兴时期的“四层一体”是:自然层(独特的地理位置重新定位)——生计层(新兴的四大核心产业)——制度层(四大核心产业主导下的社会组织体系)——文化层(特色小镇建设下边关文化深入挖掘)。

二、畹町镇地理教学资源的应用

(一)畹町镇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四层一体”理论逻辑为指导,基于对畹町镇三个不同时期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选取“独特的地理位置”“边关贸易发展的兴衰”“底蕴深厚的边关文化”作为专题活动主题,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并在畹町镇内选取适合的研学站点,设计一个能够很好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体现畹町镇过去、 现在、未来发展规划战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专题式研学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责任感的教学目的。

(二)畹町镇专题式学习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和活动站点的选择

活动目标:以边关贸易与当地区域发展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图表判读、引导讨论、综合分析、地理实践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畹町镇边关贸易的形成原因及其所具备的自然禀赋,学会分析不同时期影响畹町镇边关贸易发展变化的因素,并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给畹町镇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畹町居民的身份去思考如何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畹町镇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特色边关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强化民族价值观,树立民族责任感。

2.教学活动具体内容

(1)前期课堂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畹町镇资料,开展畹町研究课。研究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将全班分为位置、气候、地形、交通、农业、工业、商贸、旅游8个组别,利用现有素材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归纳畹町镇各要素特征,整理结束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该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畹町镇的自然资源、历史脉络、经济发展等信息,引导学生对畹町镇“四层一体”有自己思考,并在之后的活动过程中进行验证。

(2)专题式探究:

通过前期探究,学生对畹町镇已经有了基础认知。该环节学生根据兴趣点,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利用自习课时间或周末休息时间前往学习站点完成学习任务。各站点的具体学习内容如表1:

(3)“四层一体”知识整合:

学生完成站点打卡学习后,分小组依次展示探究成果。通过专题式探究学生可以得到对畹町镇的进一步深化认知:在自然层中,畹町地理位置特殊,拥有与南亚、东南亚交流沟通的便利条件;在生计层中,畹町一直以边关贸易为主线发展,后期在政策扶持下开始发展旅游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及生物加工业为主的四大核心产业;在文化层中,畹町边关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中缅友好纪念馆、畹町桥等大批历史建筑。但此时学生各层次间的知识还是孤立存在的,所以需要教师补充制度层知识点,建立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完成畹町镇“四层一体”的建构。

知识整理后,进行一个课外延展思考:目前畹町镇已初步形成四大核心产业主导的组织体系,同时也在积极建设特色小镇,作为小镇的一员,现在和未来你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呢?

三、反思与总结

以“四层一体”区域理论为指导开发的乡土地理资源,能够更好地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要素整体性和区域特性。所以,采用该理论开发的教学资源开展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突出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增添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故事性。学生在认识区域各要素特征时,引导学生用发展、关联的视角去看待地理事物,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但本文中的基于“四层一体”区域理论设计的畹町镇专题式学习活动目前还停留在初步实践阶段,教学设计中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地理课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杨载田.乡土地理的理论与实践[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怀宇.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困惑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04(06):5-9.

[4] 周尚意.四层一体:发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方法[J].旅游学刊,2017,32(01):6-7.

[5] 谢静.文化导入理念下特色小镇“特色”建设——以云南瑞丽畹町特色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07):98-104.

上一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特点及其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