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精选7篇)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篇1

——泌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践行“三位一体”模式纪实

整合资源,探索农业、商业、金融大联合的模式,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有效途径。

泌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规定,依据有关条例联合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6月注册成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拥有员工近218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人中级技术职称35人,并组建了农业专家团和智囊团。开通了河南农民合作社信息网和泌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门户网,是中国社科院“农禾之家”会员单位、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协作单位。

改革发展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凸显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保障在农业,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在农村。如何整合农业资源,达到资源互补,提升发展能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联合社成立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不断探索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农业、供销、信用三者合作,相互融入互补互利,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发展机制,更快有效地推进农村经济的进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合作:是指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合作。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经营主体、及服务型合作社的合作。

首先以联合社为平台,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在适宜规模种植的区域做土地流转,通过生产资料的团购团销,降低生产成本,生

产技术由联合社成立的科技110服务中心全程跟踪服务。农产品销售通过签订农业大单,保证合作社利益及社员收入,通过资源配置使生产型合作社更规模化,服务型合作社更专业化。

二是在不适宜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区域做特色种、养殖。根据泌阳县地理气候条件,联合社制定了一乡一社一品一特色的战略布局,以订单的形式,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各合作社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通过技术、资金支持,统一销售平台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通过联合社的平台,有条件的农产品进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行联合体内部流通,增加合作社及社员的收入。

总之农业合作中的种植养殖与加工服务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二者相生、相长、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内部利益机制,把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功能,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充分发挥,效益会明显提高。

供销合作是以农村新网工程和社区便民超市为载体,整合商业资源,做大商业团队,减少社员投入,方便群众生活。

联合社已在乡镇开办大型惠生活超市5家,村级便民超市33家。便民超市近距离服务社员的生产生活,各合作社所需要的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由国强农林公司营销中心大批量的团购团销。各分社社员生产的产品由营销中心统一收购。集中团购减少了社员的生产性投入,统一收购又增加了生产效益。供销合作以大求强,赢得了市场份额,为社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联合社因应农村老年留守社员的需要,正着手完善销售形式,达到一村一网一店,农民需要什么,都

能及时送货上门,最大限度的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信用合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坚强后盾。

县政府拿出2000万作为担保抵押金,由邮政银行为各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县金融担保中心和联合社共同风险担保。由于联合社对各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比较熟悉,这样既使国家资金有安全保障,也让急需资金扶持的合作社尽快得到贷款。联合社作为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协调服务部门,我们也大胆的尝试了资金互助,即部分专业合作社的闲散资金,通过联合社金融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扶持发展生产中有需要的各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各合作社的发展有了可靠资金保障。

“三位一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贯穿于农村经济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三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农业合作社是基础,供销合作是活力,信用合作是保障,联合社践行“三位一体”两年来,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联合社由开始的36家,发展到目前的109家,入社社员达6万多人;土地规模经营达2.6万亩。发展生态无公害杂粮1万亩,水稻500亩,每年为社员提供化肥2.6吨,良种120吨,减少社员生产性投入250万元,增加社员种植收入420万元,为合作社提供生产性资金2000万元,在以企促社、以社强企的发展中,2013年国强农林公司获利62万元。

在带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联合社结合农村的特点,从社员渴望知识和留守妇女追求文化娱乐的愿望出发,利用村部和大型活动

场地,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唱歌、跳舞、放录像,开办老年活动中心,周末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等。联合社又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办了“美丽乡村行”栏目,用镜头记录农村的发展变化,捕捉感动人心的好人好事,弘扬主旋律,输送正能量。这些活动既宣传了党的政策,传播科技知识,也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并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青报及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篇2

在ERP一体化系统中, 材料估价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ERP一体化系统中正常的材料采购及入库程序。首先, 由材料申请使用部门在系统中填制请购单, 详细列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及数量等信息。然后, 系统启动相应的授权审批程序, 逐级处理后将请购单传递到采购部。采购部按照规定程序购进材料后, 由库房人员验收入库并在系统中填制入库单。同时, 采购人员在取得购货发票后, 先在系统中填制一张发票单, 随后将发票交付财务部。财务部在收到发票后首先在系统中查找到相应的发票单及入库单, 将两单信息核对后在系统中进行合并计算, 自动生成材料采购入库分录, 并映射到总账系统。

要在ERP一体化系统中正确处理材料估价业务, 首先要解决估价判断的问题, 而目前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还未达到自动准确判断此类复杂条件的水平。依照通行处理的思维模式, 财务部会建议系统人员在采购业务端和库房业务端增加判断条件, 由库房人员在材料轧账时点之后先进行已处理发票单与入库单的对销, 再将未对销的入库材料清单与采购部进行核对, 然后办理月末的估价入库和下月初的冲库。这可算是一种处理办法, 但此方法不仅会造成系统设置复杂化, 而且不能减少人工操控的工作量, 还可能造成库房错误率增加。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能否在ERP一体化系统中把每一笔材料采购业务都当做估价来进行处理?事实上这是可行的, 采购部和库房的操作流程不变, 需要更改的是财务部的操作。当我们取得发票之后, 同样在系统中先找到对应的采购部输入的发票单、库房输入的估价入库单, 然后将正式发票与系统中的两单核对之后合并计算。这里就需要系统人员更改设置, 使系统自动生成三笔分录。第一笔是冲销分录, 数据来源于库房的估价入库单:借:原材料 (负数) ;贷:应付账款——估价户 (负数) 。同时, 生成一张负数入库单通知库房。第二、三笔是正式的材料采购及入库分录, 数据来源于采购人员按购货发票输入的发票单, 分别是: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同时, 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 (此笔分录同样生成一张正式入库单通知库房) 。那么, 第一笔分录冲销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笔材料的估价入库。因为在系统设置中, 估价入库单在到达财务部时会产生两条取数支线:一条就是上面的冲销业务;另一条则是在库房于月末将本月所有的估价入库单交付财务部时提取, 逐笔生成估价分录:借:原材料 (正数) ;贷:应付账款———估价户 (正数) 。

如此一来, 我们就能很快识别出月末到底有哪些材料是入库了但发票还没有到。因为每收到一笔业务的发票, 我们就有冲销估价户的处理, 那么月末估价户中剩余的材料就是需要做估价处理的。而由于每笔材料我们都先做了一个估价入库处理, 同理月末估价户中的材料也就不需要另做账务处理了。当然, 大家可能也有这样的想法, 每一笔材料入库都当做估价处理, 那业务处理量岂不是翻倍了?的确如此。但是大家要知道, 这样的处理是一个相当适合计算机操作的标准化程式。对于CPU来讲, 工作量翻上一倍两倍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26-2

0 引言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便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工作和教、学、做的一体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而后,国务院和教育联合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到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中,由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全面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教学改革,无疑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校企合作及其在教学一体化改革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1.1 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一種合模式,此种合作模式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实践基地的构建、也包括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应用等,但该模式的核心是以人才培养和输送为主的,即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均是基于人才培养与输送这一目的来开展的。

1.2 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必要性如下:首先,对于企业而言,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亟须引进专业人才来建立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某一领域中脱颖而出,以该领域为核心扩展其他经济业务,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高职院校是人才天然的聚集地,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完善人才输送机制,能够为其相关领域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与普通综合类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水平或生源方面,并不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但通过与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名度,从而提高自身影响力,帮助其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稳定发展。

最后,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其能够将自身在学校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拓宽其自身学习思维,使其能够独立解决相关专业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

2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认识

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正确认识是当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多数高职院校跟那在开展《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未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一旦开展校企合作,势必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而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其有可能从事与本专业实践活动无关的其他事宜,在浪费时间的同时,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久而久之,对自身在高职院校群落中的影响力则大幅下滑。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师认为,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展《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过于放松,而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中,从而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此类高职院校和教师进行分析可知,其并未意识到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从而导致了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理解的偏差,降低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2.2 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积极性缺失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促进本专业发展和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但收到教学进度与课程安排的限制,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已开展校企合作《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约为4:1,而实践课程的课时不足也成了抑制这一模式下专业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在枯燥的理论课中失去了对《建筑材料》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失去了学习热情,又进一步导致其参与为数不多实践课动力的缺失,由此,形成了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严重影响。

2.3 教、学、做各环节独立,难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另一问题体现在,教、学、做各环节彼此独立且缺乏内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都根据教学大纲和进度的设置完成相关任务,而缺乏对专业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在难以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并未对学生关于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的考察,进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在学生方面,由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足以及教师对其具体学习情况的忽略,导致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要求相脱节,难以满足课程学习和企业的双方面要求。此外,由于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企业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并未对这一问题予以全面考量,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作业效率,难以满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2.4 资源局限,难以为学生提供一体化教学服务

资源局限限是目前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由于是校企合作,就避免不了企业对这一合作模式进行投资,例如,人力投资、物力投资和财力方面的投资。然而,就现阶段而言,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其在资金和规模方面较为有限,并不能够为建筑材料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其各方面实践需求的资源保障,由于缺少必要的硬件资源,《建筑材料》课程要想为学生提供“理论教学→实践应用与指导→评价与反馈→价值创造”这一一体化教学服务是极为困难的。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

3.1 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

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是基于校企合作《建设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天体。首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应在进一步突出自身《建设材料》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与地方企业,特别是对口企业展开积极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向其说明自身在专业领域及其人才培养的可取之处,积极争取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对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此外,学校还应开展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即确保对相关专业教师在对校企合作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予以信任。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应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决定其自身竞争力提升和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建设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予以正确认识,通过对各高职院校建设材料专业建设情况予以全面分析,选择更为合适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以科学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确保相关人才在接受专业教育和培训后进入到企业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加強课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强课程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首要方法。一方面,在当前建筑材料领域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建筑材料》实践课程的课时,并通过与对口企业进行协商,形成科学的课程计划,从而提高实践课程在《建筑材料》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通过实践发现自身在专业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将相关问题反馈给专业教师,并通过教师的理论指导为其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将企业、学生、高职院校(教师)间关于建筑材料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其参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3.3 加强教学各环节的联系

加强专业教学中各环节的联系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专业教学中教、学、做各环环节彼此独立的问题,应分别从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自身出发,将各教、学、做等各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专业教学效果。首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确保教与学的高效性。其次,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均应针对相关问题向教师和企业指导人员请教,在明确相关原理以及问题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对于企业而言,其相关负责人应针对建筑材料相关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的理解和操作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实现各方共赢。

3.4 争取企业投资,强化一体化教学效果

争取企业投资是强化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与对口企业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应将自身建筑材料专业的优势进行明确且详尽的阐述和说明,使对口企业能够产生相应的投资与合作的愿景,并通过基于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人才直接输送机制的建立、学校实验室的使用权等,从而针对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建筑材料领域的企业而言,也应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并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的资金引入机制,扩大企业规模,进而为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确保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一体化改革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说明,进而以《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现阶段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分别从较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加强课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教学各环节的联系和争取企业投资,强化一体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基于校企合作《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策略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材料》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为培养该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促进专业学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唐振华.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汇报材料 篇4

中共犍为县委 犍为县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2日)

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乐山、宜宾、凉山、自贡四市州交汇地,是岷江进入长江的门户。国道213线、乐宜高速和规划的仁沐高速、成贵铁路贯穿全境,是岷江航电4级开发主轴,是川南经济区门户,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物资水路东运的重要物流聚集区,乐山市规划的南翼城市群中心,境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容量巨大、工业门类齐全。全县幅员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7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整合涉农投资试点县、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

长期以来,犍为虽然坐拥区位优势,但过境干线仅一条213国道,县内路网普遍等级偏低,行路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打造“成渝经济区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川南工业重镇、乐宜凉自接壤地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新的文旅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抓住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全力加快交通建 设,连续实施交通大会战,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县域交通体系。“十一五”以来,全县高速公路实现零突破,交通建设累计投资7.8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69.8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倍、5.4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488公里,全县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100%的村通公路、73%的村道硬化,实现交通路网大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安全运管全覆盖、养护管理常态化,交通劣势正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有力地助推了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文旅发展,走出了一条交通发展犍为、交通惠及犍为、交通改变犍为的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立体交通

牢固树立“交通先导”理念,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建设,全县路网建设呈现投入力度空前、面貌改观迅速、效益发挥明显、前景振奋人心的可喜局面。

(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坚持交通路网建设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相一致,规划布局五大过境干线、五大射线、三大环线的立体路网。一是围绕大交通布局。结合213国道、乐宜高速、仁沐高速、成贵铁路、岷江航道五大过境干线建设,同步规划“一港两中心”(犍为港、两大客货运中心)、“五线五道”(连接高铁和高速入口的5条快速连接道和犍为至沙湾、井研、荣县、宜宾、雷波的五大快速通道),力争全部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打造背靠攀西、面向成都的 临港物流节点。二是围绕大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围绕公路转,公路围绕产业建。在县内新农村示范片区打造农业环线,新改建农村道路147.3公里,实现环线内道路全面联网;围绕旅游开发打造66公里水陆旅游环线,新改建景区公路18.8公里,新开通旅游专线3条,将县内“一环线两景点”串为一体;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产业环线,新改建道路28.1公里,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转运水平,园区与高速路入口、货运码头实现快速连接。三是围绕大城市布局。结合犍为新城由4.5平方公里扩大为20平方公里的实际,积极推进213国道绕城线和岷江二桥建设,改变原来城市道路与国道混合的局面,并形成“四纵十横、跨江而建”的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规划将县城至4个副中心集镇的快速通道全面改造为二级以上道路,实现县内交通无缝覆盖。

(二)多元筹资,超前投入。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重点本着自力更生、适度超前的原则,多方筹措,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一是政府主体投入。每年以8000万元以上的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搭建了交通、城建、工业集中区和财政四大政府融资平台,将闲臵国有资产和1.3万亩国有河滩地注入资产经营公司,公司资本金达到3亿元,总资产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资金筹措机制,每年征收价调基金在6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安全可靠的政府融资偿债机制,极大提高 了政府偿债能力和融资信用等级。近年来,投入交通建设资金7.87亿元,其中通过信贷融资筹集交通建设资金1.65亿元。二是社会多元投入。一方面整合涉农资金,切实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依托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7500万元。另一方面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村民自筹1.5亿元硬化村组道路。同时以“富民路、连心桥”活动为载体,引导民营企业捐资6980余万元,形成了全民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三是市场超前投资。面对县级财力有限的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交通基础建设的市场化投资模式,采取BT模式,启动了投资1.6亿元的213国道绕城线工程,有效缓减了当期财政投入压力,加快了交通建设进程。

(三)统筹推进,全面提升。一是配合建设大交通。全力以赴配合“一航一铁两高速”(岷江航电开发、成贵铁路、乐宜高速、仁沐高速)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竭力搞好政策宣传、项目征地、安臵补偿等工作,确保重大交通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国道213线犍为段改建工程顺利完工,乐宜高速全线通车,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开展试验段工程,成贵铁路、仁沐高速(犍为段)完成前期工作。二是实施交通大会战。遵循“联网成片、统筹推进”的原则,举全县之力,持续开展农村交通建设大会战,县上每年对农村公路建管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重奖,全面提升县乡主干道路和农村村组 道路通行条件。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1.8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56条市政道路沥青罩面工程和8条出境道路建设,改建县、乡道路23条244.9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沥混路),形成了内部路网的主骨架。三是连接农户终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大力加快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新改建通村公路276条724.9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26公里,实现100%的村通公路,农村基础路网基本形成。

二、立足城乡统筹,建设惠民交通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本着勇于担责、创新发展、疏堵结合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区内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公共交通发展,着力构建普中高相配套、大中小相结合、营运功能齐全的运力格局,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城区公交“一元通”。针对中心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我们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区公交线路达到6条,拥有车辆33辆,城区公交线路覆盖率达95%。同时为保证更好地惠及群众,在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燃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由财政给予政策性经营亏损补贴、保险补贴和天燃气价格补贴,将城区公交票价统一确定为1元,实现城区公交“一元通”。

(二)城乡客运“公交化”。针对县城至乡镇班线客源不均、发班间隔长导致群众乘车不便、公交企业经营困难、黑车治理难等实际,我们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寻找政策支撑、大胆创新服务理念,在道路状况相对较好、产业基础条件优越、客流量相对集中的乡镇客运线路开行城乡公交。截至目前,已先后投入1800余万元,完成18个乡镇11条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投放各类环保型公交车73辆,发班间隔时间缩短80%、降低票价42%、乘坐率提高45%,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沿线黑车自然消失,达到一举多效、多方共赢的效果。

(三)乡村便民小客“到农家”。为填补乡镇到村、村与村公共客运的空白、消除非法客运滋生土壤,在乡村道路水平显著改善的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乡村便民小客“到农家”工程。具体是在道路条件达标的村道上,由县内三家客运企业划片分区开行9座以下便民小客,采取定点定时发班和电话预约包车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对所有便民小客统一安装GPS和车载硬盘录相设备,由县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实行实时在线监控,所有车辆均投保足额商业保险,并由财政注资建立安全风险保障基金,切实防范安全风险。自2011年开展试点以来,我县已在清溪镇试点投放运行便民小客车53辆,所有车辆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解决了该镇4.8万群众的便利出行和安全出行问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目前我们正加大推广力度,确保年内在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道路全部开通便民小客,届时全 县乡村便民小客线路将达到140条,投放车辆298辆,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

三、坚持管理提升,建设平安交通

坚持将安全放在交通发展的重要位臵,积极研究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平台,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安全防范网络,为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提供安全保障。

(一)技术监控全时覆盖。针对交通安全监管流动性强、点多面广的特点,着力强化科技应用,投资197.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集实时监控、数据采集、组织协调、安全监管、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GPS卫星定位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对县域内490辆客运车辆、2个客运车站及29艘渡船和5个码头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并与110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联网对接,保证所有指令在1分钟内通过车载短信传达到所有人员。该中心投用以来,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大幅下降,受到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二)监管体系全域覆盖。针对路网延伸、路况改善、车辆激增、交通安全监管任务加剧的形势,我们着力在重心下移上下功夫,将乡镇原交管站和船管站合并组建乡镇交通管理站,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受公安交警和交通执法部门 委托,开展交通安全监管和委托执法工作。全县30个乡镇共配备交通管理站专兼职干部119名,经培训合格后行使委托执法权。县财政统一配齐执法车辆和服装,并按人均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预算专项经费,按专职人员每月300元、兼职人员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补助。乡镇交管站的组建,有效强化了基层交通安全监管力量,较好地解决了村组道路监管乏力的问题。

(三)源头治理全程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治、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落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扎实推动交通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由县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联合运输企业,组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站,分别驻点县内3大客运站,对车站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客运市场秩序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道路交通和客运违法行为。采取集中监控、相互监督的办法,由各运输企业派专人参与监控中心日常监管工作,实行交叉监督、每月轮换,并由主管部门对监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车船行驶速度、运行区域、装载情况、驾驶员更换、救生衣穿戴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到位。

四、坚持建养结合,建设畅通交通

始终秉承“建养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以预防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为主要内容的路网养护工程建设,全力巩固公路建设成果、保障车辆正常通行、提升交通惠民实效。

(一)分级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体系,由县养路段作为国道213线、县道公路的责任主体。乡村公路由乡镇政府负责“房屋自迁、土地自调、林木自伐、青苗自移、矛盾自处”,乡(镇)、村分别成立养护组。在经费保障上,采取县财政预算与受益群众“一事一议”相结合的办法,按每公里配备1-2人养护人员、配套养护资金,实现了境内公路养护的无逢衔接。

(二)建立机养中心。为提高烂路保通和水毁保通效率,延长公路使用年限,我们投入500万元,在全市率先筹建县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配备工作人员41名,专业从事中小修保养和水毁工程抢修,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烂路保通和水毁保通,确保国道、县道、乡道即烂及补、快速保通、节省资金。目前,机养中心一期设备已采购到位,将实现以机械化养护为主、机械化养护与人工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大转变。

(三)推进管养分离。加快公路体制改革,将原从事养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剥离出来,培育2个专业养护公司,具体承担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按照每月人均1200元的标准,将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现“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管养分离”。

五、下一步打算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让犍为释放出了区位潜能,大大增强了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了对三次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外来投资大幅增长,近3年来落户的外来企业占全县外来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成都市纺织行业的整体转移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落户;城市发展快速推进,城市面积扩大了3倍,城乡一体加快融合;来犍为旅游人次由90万人增加到了每年近300万人次,县委政府确定的发展定位正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提升而加速实现。

尽管我县在加快交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全县财力有限、欠账较多,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仍显薄弱,距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和犍为未来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全县交通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

一是加快临港物流基地建设。利用一条高铁、两条高速公路以及岷江航电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对接乐山港、宜宾港,打造承接成、德、绵重装南下和攀西物资东运的临港物流基地。

二是提升县内路网等级。新改建国省干线、县际公路、乡际公路、村道公路898.863公里,使国省干线公路100%达到二级、县道公路100%达到三级及以上、乡村公路100% 达到四级及以上。重点是:按二级公路标准,完成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及延长线建设5.763公里以及国道213线绕城公路和岷江Ⅱ桥12公里建设;完成清溪至大马旅游公路、清溪至马庙公路6条县际公路新改建41.4公里;完成乡与乡之间断头路、联网路改建20条134.6公里,预计总投资12.5亿元。

三是完善运输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发展乡村便民小客车,按二级站标准建设犍为汽车客运中心和城市公交中心,新建招呼站273个、乡镇货运代办站30个、乡镇客运站10个形成覆盖城乡、形式多样、服务灵活的公共客货运输体系,预计总投资约2.203亿元。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篇5

一、部门一体化管理体系目标完成情况

2011年1~3月份,财务部经济信息事故为零,没有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完成了部门的体系目标。为实现部门的体系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确保财务各项工作手续齐全合法。

2、根据工作内容的变化,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业务学习、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无误。

3、根据一体化管理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对本部门一体化管理体系目标进行业绩考核评价。

4、根据一体化管理的目标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严格按各岗位考核细则对各岗人员进行月度考核。

5、根据ERP财务模块应用操作手册的规定,熟练ERP系统财务模块的操作,保持ERP系统财务模块的良好运行,确保财务部经济信息事故为零。

二、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意见

目前公司的运行情况良好,财务部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没有出现不满意的情况。需改进的地方有:进一步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组织机构、体系文件、人员和资源的适合性及需求

目前部门组织机构完善,体系文件健全,人员和资源的适用性良好。

四、存在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暂时无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五、第二季度HSE工作计划

第二季度财务部的HSE工作计划主要是实施ERP系统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认真落实各岗位相关的安全教育。

湛江新中美化工有限公司

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工作汇报 篇6

近年来,在园区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镇综治办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悬珠社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造稳定环境、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坚持“五位一体”、“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悬珠实际,各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开展工作,积极为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安定、邻里和睦的新型和谐社区。

二、领导重视,设施齐全

我们社区居委会始终把社区“五位一体”综合治理工作作为社区居委会的重点工作,从思想上、认识上、措施上高度重视,狠抓落实。首先居委会一套班子人员多次组织学习,认真研讨,围绕综治办工作各抒己见,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确定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认识统一的前提下,由居委会牵头,召集派出所,物业等部门具体组建综治办、警务室、治保会、调解会、外来人员登记服务站,即“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确保经费、场所、人员到位、电话等办公设施齐全,其他的一些必要装备如消防器材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所设办公室按上级标准办,各室内外标志清楚、醒目、位置适当,让人一目了然,公平、公开为小区居民办事。综治办配备人员8名,警务室人员3名,专职保安治安分队人员30名,调解委员会成员6名,治保会成员6名,外来人员登记服务站人员3名,有醒目的 组织工作网络。此外,社区还建立了义务巡逻队,由老党员、社区志愿者组成的人数众多的群防群治等护卫力量。

三、健全制度、落实工作

1、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我们居委会在“五位一体”综治办的建设中,狠抓了各部门、各室的制度建设,把综治办工作纳入居委会建设的计划,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职责制、分管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各室、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每月召开一例会,总结前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按照规范化制度标准建立了十本工作台帐,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以此积累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综治办工作打好扎实基础。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夜间值班不少于2人,节假日值班不少于三分之一人员。认真做好人员、车辆进出登记工作,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健全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科学、严格的考核制度,尽量做到细化、量化,将考核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调动综治办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系统。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安装了周界报警系统及电子监控,加强了社区技防的力度。今年在镇派出所的组织支持下,社区成立了保安治安分队,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遇到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群体性纠纷、重大苗头性事件等,在先期介入的同时,迅速向党总支居委会和上级部门报告。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刑释人员是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为此,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社区在居民花名册的基础上,掌握了重点人口情况,加强了外来 人员的管理。对社区承租房屋的外来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特别加强对出租车库管理,严格要求,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全面开展综合治理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为居民上普法课,在宣传橱窗刊出新的《信访条例》加深居民对新条例的认识。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居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做好民调、帮教、矫正、帮扶等工作,巩固综合治理成果。在民事调解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矫正对象进行登记建档,经常开展帮教工作,定期走访其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其就业问题。目前,社区内无一起重大犯罪的案例发生。我们居委会综治办积极组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平安社区”、“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

总结近年来悬珠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之下,我们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常抓不懈,勇于进取,不断使用新途径,才能做好社会性稳定工作,才能不负上级领导对我们期望。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三位一体汇报材料 篇7

1 一体化复合材料结构模型

采用本研究团队的专利技术共注射RTM工艺制备承载/隔热/防热一体化复合材料,其中承载层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隔热层为闭孔泡沫,防热层为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详见文献[4],其整体结构照片如图1所示,图2,3分别为防热层/隔热层界面、隔热层/承载层界面的微观结构照片。

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界面由于是共固化一次成型,因此在进行热传导建模时可无须考虑胶粘界面层,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如图4所示的材料结构模型(ζ代表材料内部各点在y方向相对内表面的距离)。

2 一体化复合材料热传导有限元模型

为了简化计算,在对一体化复合材料进行传热分析中采用如下一些基本假设:

(1)沿结构平面两个方向的温度梯度很小,忽略其影响,假设热量在材料中只沿厚度方向传输,将问题简化为一维传热;(2)一体化复合材料防热层外表面没有发生烧蚀;(3)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界面为共固化一次成型而得到,在建模时各功能层之间不再增加界面胶黏层;(4)材料在初始时刻温度同周围环境相同,取为室温25℃;(5)不考虑承载层和内部环境之间的传热,将其内表面按绝热边界条件处理;(6)除热导率外,不考虑材料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

基于以上的假设,以一体化复合材料承载层内表面为原点,沿材料厚度方向建立一维笛卡尔坐标系,热量沿厚度方向在一体化复合材料内连续传递,一维傅里叶热传导控制方程为[5]:

undefined

式中:ρ为材料密度;c为比热;λ为热导率;T为温度;t为时间。

瞬态导热物理模型建立后,其定解条件,即单值性条件包括:①初始条件,即传热初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情况;②边界条件,即传热体边界上的热状态;③物理条件,即物体的种类与物性等。对于边界条件,本文是在防热层外表面边界给定温度,称为第一类边界条件,为强制性边界条件。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来进行热分析,为了方便对模型及边界条件进行修改,采用参数化方式建模[6],单元类型为PLANE55,采用映射方式划分网格(网格为四边形单元),网格划分完毕后,对模型施加载荷(未施加载荷的界面ANSYS默认为绝热),设定最小时间步长为0.5s,最大时间步长为2.5s,最终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3 模型计算结果与讨论

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本工作采用某高超声速导弹典型位置的气动加热环境作为热载荷条件,该导弹在全弹道上飞行时间为600s,防热层外表面温度载荷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6]。对于本研究中的一体化复合材料而言,承载层材料为碳环氧复合材料,许用使用温度为150℃,考虑到弹内仪器许用使用温度为60℃,承载层内表面温度(一体化材料背面温度)应不超过60℃;防热层(烧蚀层)主要承担耐烧蚀冲刷的功能,隔热层主要是阻止热量向承载层传递,从而保证承载层温度和整体结构内表面温度不超过许用温度。

3.1 一体化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场分布

表1为本研究制备的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性参数,将其输入到有限元模型中,并施加给定的热载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7,8所示。

由图7可知,在给定的热载荷条件下,温度梯度在隔热层内显著增大,其上下表面的温度为758℃和139℃,这显然得益于隔热层材料低的热导率的缘故。需指出的是,在给定载荷条件下隔热层上表面在98s已经达到了300℃,也就说达到了隔热层材料(PMI 泡沫)的最高使用温度,隔热层已经开始失效,此后隔热层自上表面而下会逐步超过300℃以至最终全部失效,因此选用耐温性能更高的隔热材料就成为一种必然。为了首先得到各参数对瞬态温度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做了理想化的假设,即不考虑泡沫的使用温度限制。从图8可知,在所制备的一体化复合材料隔热层厚度为20mm的情况下,背面温度在飞行时间内不断上升,最终达到了136℃,这已经超过许用温度,为了降低背面温度,在给定承载层和防热层分别为碳环氧复合材料和碳酚醛复合材料的前提下,只能考虑增加防热层和隔热层的厚度,或是降低隔热层热导率。

3.2 防热层厚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在已有模型基础上,分别增加防热层厚度至5,7mm,计算一体化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分布,其结果如图9,10所示。

由图9可知,增加防热层厚度至5,7mm后,隔热层上表面的温度由758℃上升到796,823℃,这是由于所施加的热载荷是先增加后减小的,防热层厚度增大导致和外部环境的热交换行程增加的缘故。从图10可知,防热层厚度增加后,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下降到131,125℃,下降幅度不明显。在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防热层主要承担耐烧蚀冲刷的功能,增加其厚度虽然可以降低主承力件的温度,但是程度不是很明显,而且增加防热层所带给整体结构的质量增加却相当严重,因此两相比较,采用增加防热层厚度来降低主承力结构温度的方法是不合适的。

3.3 隔热层厚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增加隔热层厚度至22,24mm,计算一体化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分布,其结果如图11,12所示。

由图12可知,隔热层厚度增加到22,24mm后,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分别下降到了125℃和116℃,可见隔热层厚度增加对于背面温度降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应当看到, PMI闭孔泡沫的热导率为0.036W·(m·K)-1,依照以上的计算结果推断,要保证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降到60℃以下,隔热层的厚度至少要增加到35mm以上,虽然隔热材料的密度较低,但是如此之大的厚度对于其在航天件的应用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有必要探究隔热层材料热导率对整体结构温度场的影响,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以求选用热导率更低的隔热材料来进行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

3.4 隔热层热导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分别改变隔热层材料的热导率为0.028,0.020W·(m·K)-1计算一体化复合材料内部分布,其结果如图13,14所示。

由图14可知,当隔热层热导率由0.036W·(m·K)-1分别降低到0.028,0.020W·(m·K)-1后,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从136℃分别降到了111℃和85℃,由此可见,温度场对隔热层材料的热导率较为敏感,为了在满足给定热载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隔热层的厚度,应该选用热导率更小的隔热材料。

3.5 以气凝胶复合材料为夹芯的一体化材料温度场计算

气凝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轻质隔热材料在航空航天件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8],其最高耐热温度可超过800℃以上,这无疑大大拓展了其在高温隔热领域的应用。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拟采用气凝胶复合材料作为夹芯材料来进行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为了确定所要制备的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各层结构参数,计算了不同隔热层厚度下的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计算结果如图15所示。气凝胶复合材料基本物性参数数据如表2所示,承载层厚度为2mm,防热层厚度为3mm。

从图15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给定的热载荷条件下,隔热层为16mm时,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背面温度在600s时为59℃,由此可见,要保证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在工作时间内不超过60℃,隔热层的厚度不得小于16mm,以上计算结果将指导下一步的以气凝胶复合材料为隔热材料的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

对于以上有限元计算模型来说,为了简化计算,没有考虑防热层材料表面因烧蚀带走的热量,因此实际上一体化复合材料表面的热载荷要比现有模型的要低,由此计算得到的背面温度也就比现有模型计算的要低,所以,本文得到的计算结果是比较保守的。

4 结论

(1) 增加防热层厚度虽然可以降低主承力件的温度,但程度不明显,而且增加防热层所带给整体结构的质量增加却相当严重,因此两相比较,采用增加防热层厚度来降低主承力结构温度的方法是不合适的。

(2) 在给定热载荷条件下,要保证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降到60℃以下,泡沫夹芯一体化复合材料隔热层的厚度至少要增加到35mm以上,此厚度对于其在航天件的应用也是极其不利的。

(3) 一体化材料的温度场对隔热层材料的热导率较为敏感,在给定隔热层厚度为20mm的条件下,当隔热层热导率由0.036W·(m·K)-1分别降低到0.028,0.020W·(m·K)-1后,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从136℃分别降到了111℃和85℃。

(4) 以气凝胶复合材料为隔热层材料,在给定的热载荷条件下,要保证一体化复合材料背面温度在工作时间内不超过60℃,隔热层的厚度不得小于16mm,计算结果对有望用于高超声速导弹的一体化复合材料的热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纯学,晗旭.可负担的远程精确打击高超声速导弹[J].飞航导弹,2006,(12):6-12.

[2]杨炳渊.超高速防空导弹结构防热技术[J].上海航天,2002,(4):41-45.

[3]EMANUELE F GILLIO,JOHN W GILLESPIE JR,RUSHAD FEDULJEE,et al.Manufacturing of composites with the co-injec-tion process[R].USA: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r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7.

[4]曾竟成,尹昌平,肖加余,等.承载/隔热/烧蚀一体化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200810030727.9,2008-02-29.

[5]孔祥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陈晓霞.ANSYS7.0高级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苏大亮.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设计与分析[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上一篇:漂流策划书下一篇:硬笔书法课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