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一体化教学案(通用9篇)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4)望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古今异义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重点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
而见者远
而致千里
而绝江湖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因果,锲而不舍假设,如果
蟹六跪而二鳌并列,和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好像
五、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练习答案
1、C2、D3、B4、(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6、D7、A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10、D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化学复习改革的必要性:化学复习既不能紧跟资料、模拟题走, 也不能单由老师的经验,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新知识的构建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验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案是教师的抓手, 是教师备课思路的体现, 而学案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纲领的作用。在执行课堂改革中, 教师的智慧在学生需要时展现, 教师的教改理念在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案”是将教案和学案合并在一起, 在课堂和课下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性材料, 是学生的笔记本, 又是练习本, 也是纠错本, “教学案”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编写质量, 备课组应人人参与, 与人合作, 集体讨论, 严守程序, 共同努力, 团结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案的设计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做出解释与结论, 做出反思与评价。重点设计学生展示与交流等环节,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案”教学方式的实施, 将会给学生在课时上减少、分值减少的新课改考试情况下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教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 是学生的笔记本, 又是练习本, 也是纠错本, 为提高复习效率, 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增长, 我们在课堂上统一实行教学案立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案的实施方法是, 在上课之前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其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然后老师收上来批改, 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述。也就是说课堂上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自学中困难的问题以及本节课应该理解的核心知识, 所以教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挥棒,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手, 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教学案教学方案的实施中“明线”是主体学生, “暗线”是主导教师, 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 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 体现出学法、教法;体会成功地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喜悦。
现以人教版选修五《羧酸酯》的为案例来说明“化学教学案立体化”的实施过程。
(1) 教学目标:见学案。
(2) 教学实施流程。
在复习课中, 学案的设计是站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角度上来进行的, 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计第2课时的学案, 内容包括羧酸和酯, 放在下一节课堂上解决, 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学会那些通过阅读教材能轻松学会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原则上是不再重复, 我们的做法是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完成学案并收上来批改, 发现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解决, 一般情况下解决本堂核心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所以,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该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经典而不是全面, 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 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案;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教学一体化案的重要性
(一)“教学一体化案”适应社会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改革时期,医疗卫生体系由传统医疗模式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即“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因此,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护士人才,而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正好适应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以及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向医疗卫生机构输送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适应职业岗位快的实用型护士。
(二)“教学一体化案”实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
为了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边参观边调查,边实践边提问,边学习边总结,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把课程理论直接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一体化既能把课程理论与实践自然融合,又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变主动,学而不厌。
(三)“教学一体化案”调控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低效的學习往往表现为无目的、无准备、无思考,“教学一体化案”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模式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要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挑战,使一般学生受到激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一体化案”在课堂实践中的方法
(一)一对一指导教学
一对一指导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具有针对性。一位教师指导一位学生,其教学活动较传统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较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它具有灵活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上课,如果有特殊情况缺课了,后而的知识内容就难以理解了。而一对一教学非常灵活,上课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和状态来决定,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短时迅速地得到解决。
在进行护士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利于她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在一对一教学指导教学过程中,老师辅导学生的范围小,针对性强,老师对自己的培训对象了解比较清楚,因此可以在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沟通能力、临床经验、理论水平等方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一对一指导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这样对老师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临床一线是学生帮助病人康复的实践的场所,护士最了解病人的需要,病人对健康问题的真实反应以及康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师要多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帮助病人进行康复的实际工作内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因而在教学中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及临床情况及时安排见习等,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搭建平台。
(二)一对一实际操作考试
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考试。传统的考试都是理论性的,让学生在试卷上答题,这种考试方式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检测出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消化能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学生以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帮助病人进行康复。因此,为了迎合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理念和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护士教育的老师需要对学生采用一对一实际操作这种考试模式。这种新型的考试模式虽然会耗费护士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能真正地起到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消化情况。并且,采用这种一对一的实际操作考试,会激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止停留于学习护士理论知识的层面,内化他们所学的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以致用,一对一实际操作考试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的适应护士工作。
总结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护士人才,进行护士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案的有效课堂实践,帮助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主要对基于教学一体化案的有效课堂实践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教学一体化案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教学一体化案在课堂实践中的方法;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原.教学一体化环境:教学发展的助推器[J]. 现代教育技术,2011,02:152-154.
[2]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81-84.
授课时间:2011.3.22 授课班级:高一(8)班 教者:杨振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荀子的作品及思想;积累重要文言词语,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②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设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过程与方法:
诵读并翻译全文,充分体味比喻的妙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荀子散文的丰富内涵;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绝、假、闻,于、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教学难点:
定语后置句式;比喻的意义和妙用。课型:新授
主要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知识与技能”①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作者介绍
2.范读正音
二、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合作交流内容。
1.通假字:糅、有、知、生。
2.古今异义:金、跪、爪牙、博学、寄托 等。3.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4.一词多用:绝、假、于、而。
5.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三、拓展交流
定语后置的几种格式
1.中心词+定语+者
2.中心词+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4.中心语+而+定语+者 5.中心语+数量定语
四、小结并导入下一课时
五、布置作业
1.整理交流课堂笔记。
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学案一体化反思。其优点主要有一下四点:
1.保证了预习的效率。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不够,多布置而少检查。二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教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教学反思《教学案一体化反思》。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教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功
教案
苏科版
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是教案学案一体化的问题式教学方式,教师用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几乎一样,只是学生的学案写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教案写的我将如何教这个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掌握本节大部分知识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
本章节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中考必考章节之一,为以后学习电功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下一章能量部分打下基础。
本节主要是由“什么是功”和“做功了吗”两部分内容组成,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
“什么是功”部分的活动11.5“探究斜面”是学生认识功的关键,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可增加对功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
“做功了吗”部分先给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紧接着让学生判断四副彩图中的人是否做了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知道产生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会判断各种情况下力是否做功。(3)。熟悉探究机械特点的实验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活动11.5的基础上,探究总结机械的共同特点。(2)练习通过网络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2)养成学生善于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功概念的理解及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难点:做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斜面,木块,弹簧测力计和小车。课前准备
完成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先做)。教学过程(即学生学案)
课前预习(1)。想一想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机械有什么特点?
由于学生课前已经预习,本问题打算直接让学生分组探讨,同组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同组同学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由组长记录下本组经讨论后得到的最佳答案,然后在教师组织下各组长代表自己组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引导出结论(省力的费距离,省距离的费力)
本问题耗时约8分钟。
(2)。是否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请你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将实验结论写出。本部分打算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教师在教室内走动,给各组做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组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其他组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在教师组织下各组组长上报自己组的实验结论,大家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果。
本部分耗时大约15分钟。(3)。什么是功?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有哪些?
本问题打算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稍提一下复合单位,简单复习一下速度和密度的单位。本问题耗时大约5分钟。
(4)。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请判断书上彩图11-30中是否有功的产生(P15),并简单说明原因。本问题我将采用学生回答,同学纠错的方式。即一个学生起来展示自己成果,其他学生找他的错误,发现后马上给予纠正。打算四个学生回答。
多媒体投影书P16 例题,学生板书,并再加上一问:如果一个人又把这桶水沿水平方向提远3米,那么这个人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学生板书并讲解原因。本部分耗时约15分钟。课后练习
1.重力为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m,则重力做功为_________J,拉力做功为_________J.2.一辆汽车满载时总重810N,在8.210N的牵引力作用下上坡,已知汽车沿斜坡前进了500m,在竖直方向升高了10m,那么牵引力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的功,汽车克服重力做了_________J的功.3.重为1000N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小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J;小车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4.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体重为600N。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____J。5.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1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若不计动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动滑轮与绳间摩擦,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拉力F在10S内做的功为_________J。
二、选择:
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2.下列关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C、外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越大,做功越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3.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的力都做了功 B、受到的重力没有做功
C、受到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D、对滑梯的压力做了功
5.小明用200N的力把静止的重5N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了30m,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A、0 B、150J C、6000J D、无法计算
6.甲、乙两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甲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在较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设两物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的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和A.则()B.
C.
D.无法确定
7.一只箱重1000N,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箱沿力的方向匀速推动1m,则()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1100N.B.推力做功1100J.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900N.D.推力做功100J.8.小强将重100N的物体拎到5m高的楼上,如果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直接用手拎、用定滑轮提、用动滑轮提,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对物体做功()A、直接拎重物做的功多 B、用定滑轮提做的功多 C、用动滑轮提做的功多 D、三种方式做的功相同 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步骤)
小明的质量是50kg,学校教学楼每层高3米,问:当小明从1楼上到2楼时,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板书设计
省力的机械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费力。
W = F × S 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单位:焦耳(J)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1)必须有力的作用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教学反思
不足:
由于采用的是学生提前预习的方法,所以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特别高,教学过程中发现总有几个学生从不预习,本人需要加强课外知识的植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同学只顾做自己的实验,不与同组其他同学交流,针对这样的现象,以后要加强引导。同时学生在做活动11.5时,教师应该顺便复习一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课堂时间占用过多,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
优点:
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学”向“想学”转化。
问题式教学可以将本节的知识很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另外教案学案一体化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打字时间,而且条理清晰,言简易懂。
附:学生学案
11.3
功
学案
知识目标(1)。知道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知道产生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会判断各种情况下力是否做功。(3)。了解探究机械特点的实验过程。课前预习(1)。想一想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机械有什么特点?
(2)。是否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请你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将实验结论写出。
(3)。什么是功?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有哪些?
(4)。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请判断书上彩图11-30中是否有功的产生(P15),并简单说明原因。
练习
1.重力为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m,则重力做功为_________J,拉力做功为_________J.2.一辆汽车满载时总重810N,在8.210N的牵引力作用下上坡,已知汽车沿斜坡前进了500m,在竖直方向升高了10m,那么牵引力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的功,汽车克服重力做了_________J的功.3.重为1000N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小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J;小车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4.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体重为600N。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____J。5.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1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若不计动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动滑轮与绳间摩擦,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拉力F在10S内做的功为_________J。
二、选择:
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2.下列关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C、外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越大,做功越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3.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的力都做了功 B、受到的重力没有做功 C、受到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D、对滑梯的压力做了功
5.小明用200N的力把静止的重5N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了30m,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A、0 B、150J C、6000J D、无法计算
6.甲、乙两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甲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在较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设两物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的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和A.则()B.
C.
D.无法确定
7.一只箱重1000N,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箱沿力的方向匀速推动1m,则()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1100N.B.推力做功1100J.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900N.D.推力做功100J.8.小强将重100N的物体拎到5m高的楼上,如果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直接用手拎、用定滑轮提、用动滑轮提,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对物体做功()A、直接拎重物做的功多 B、用定滑轮提做的功多 C、用动滑轮提做的功多 D、三种方式做的功相同 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步骤)
1. 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讲述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 用语不多, 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 人物个性鲜明, 跃然纸上, 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 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新课标主张, 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 并使学生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为人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 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审美意境, 以发展学生感悟、理解文本的能力。
/张国
3. 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元素带学生进入课文, 领会文意。音频有利于听觉型学生的学习, 图片和视频有利于视觉型学生的学习。
教室布置:让小组合作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学习活动, 这可以发挥“动觉型”的学生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弄清文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做到能当堂背诵;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 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通过探究交流, 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课文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品味人物语言, 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过程
视频激趣了解常识
1. 教师播放《司马光砸缸》的视频。
2.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本文常识与人物的资料,
教师用幻灯图片简单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及孙权生平。
设计意图:以视频来营造气氛, 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重要信息的印象。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提出朗读课文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记, 给生难字词标上注音、解释。
2.读准字音, 幻灯片展示。
3. 听读 (音频) , 学生范读, 领读。读准字音、读通文义、注意停顿和语气。
4. 对照注释, 疏通文意。
5. 翻译指导, 复述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发现问题, 教师运用幻灯片与音频手段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停顿和语气, 通过幻灯片指导朗读与翻译的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也为后面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全班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播放人物对话的动画, 小组合作探究, 分析人物性格。
3.师生小结, 板书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通过播放人物对话的动画, 让学生对文中人物间的对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适当指导。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图文结合的方式也便于学生理解。
精读课文赏析特点
1.分组合作:找一找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解释并造句。
2.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3.师生小结本文的主旨。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 完成本文的教学重点, 以幻灯片的形式完成成语解释和造句, 以及文章主旨与写作特点的小结, 省时有效。
拓展延伸课堂反馈
1.师生感悟:学完课文,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
2.通过“勤学小博士”, 拓展知识积累。
3.课堂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以师生感悟的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让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延伸。以与文本关联的格言警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积累。反馈练习可以快速地检测学生对文本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再次回归文本。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将这些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背诵全文布置作业
1.师生齐背全文。
2.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以背诵的形式固化文本, 作业设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多媒体的应用上, 强调的是有用和有效。
1. 运用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形式, 直观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朗读和翻译作出指
导, 使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和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读译。
3. 通过播放人物间对话的动画, 使学生感知人物
对话的语气、口吻、情态和心理, 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 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4. 成语的解释与造句是本文的重点, 借助多媒体
的展示,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以幻灯片展示本文的写作特点与板书内容, 快捷有效, 省时省力。
5. 多媒体展示知识拓展和课堂反馈, 有利于拓宽
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有利于快速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难点, 突显重点, 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案;自我监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0-1
“教学案一体化”是指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案与学案的有机融合中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案一体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我校最近几年一直着力打造以“分层递进、分步实施”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一体化案,分“课前案、课中案、课后案”三个环节,而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体化案的编制中,笔者一直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下面我就一体化案的设计来谈一下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思路。
一、课前案的设计要加强学习者对自我监控的认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跟学生的认知习惯、知识基础和智力因素有关,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缺少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目的性不强、效率低下。教师编写课前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案编写过程中,根据章节知识特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积极创设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如布置预习任务时,可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启发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设计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训练题,学生在很快上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故课前案编写时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通过适时评价、思路点拨等形式,力争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课中案的设计要着力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的习惯
课中案是教学一体化案的主体,首先教者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计划。教师在课中案的设计中应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应突出,难点应适中,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学习目标应是学生能跳一跳就达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设置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要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反馈。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反思并修正自已的行为。让学生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独立的思维时间,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要鼓励学生做记录提高自我调控水平。如: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其上课做好笔记,对练习题的训练时间,教师可规定时间,并告知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的办法,“我保证在多少分钟内做完”等,不断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最后在课中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调动各方面的能力主动高效地学习。开展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设计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当学生装学会如何去学,才能充分分发挥主体作用,才会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三、课后案的设计要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训
在教学一体化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练习题结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教师能够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给予较多的教学、辅导、监督和启发,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正确地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不妨多从几个方面进行。
1.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来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进行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在自我提问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解题时可自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的是哪些知识点?还有其它方法吗?我掌握解题的思路吗?在相互提问时,可鼓励学生就公式的记忆、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进行提问,以相互取长补短,逐渐养成自我监控能力。
2.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我监控的信息思维过程,让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控能力。如为提高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辅导环节,先让后进生大声说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把优秀生的解决问题程序告诉他们,并进行对比,鼓励他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未用过的策略记录下来并讨论原因。然后再为后进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这样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样,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一体化的设计中要有机渗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意识,对预习的方法要引导、在自学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课中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课后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总之,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就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心态,使之能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高三英语张玉萍
通过学习教学案一体化的相关材料,我对教学案的编写和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高三英语复习课学案的编写与运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学习和思考,能够将一些好的做法继续坚持,把一些存在的问题深刻挖掘,改进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复习课学案的编写集合了全组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坚持的做法。
首先,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高三英语复习课学案的设计也是坚持这个原则。在编写过程中,各位老师精心设计,都在问题的设置上精心设计筛选,反复揣摩,不仅在学案中要体现正在复习的单元的重点词汇, 短语, 语法和句型,而且在每一道习题的题干里都再现了之前复习的各单元的重点句型,易错词用法,易错重点语法项目,目的就是通过不断重复再现重点知识,让学生形成较为持久的记忆。所选习题也能准确抓住学生的难点易错点,精准地再现了重点知识。
学生根据复习用书先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再根据习题检验学习效果,最后老师检查学习成果, 进行精讲精练。总之学案中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努力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
其次,在学案的实施方面,我们也是遵循了学习材料中建议的过程。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高三复习课学案我们都做到了全批全改,学案完成后,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上针对疑难问题精讲精练及背诵。这样避免了复习课中学生被动学习,枯燥乏味的状况。
当然 , 经过学习和反思,我觉得我们的学案的编写和运用在四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提高。
首先,在复习课学案的编写方面,存在着学案编写习题化以及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这样的误区,即:重视知识的检测,忽视导学的过程,学案的梯度化,分层化设计不够。
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案决不能设计成另外一份额外的作业,或又一份“练习册”,“学案导学”绝对不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在复习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时,我们偏重于呈现语法知识,重视考察检测,而忽视导学的设计。我建议以后学案的编写要适时添加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导学过程,比如,学生复习某些较难理解的语法项目时,可以呈现经典例句,并就语法分析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自主归纳总结,然后根据习题自我检测,教师再根据批改学案后发现的问题加以点拨和讲解,学习由易到难,易于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
其次,我认为以往学案的编写中对于课前预习导学这方面重视不够。
学案教学模式有五大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回顾我们的学案,对于课前预习导学的设计安排,以及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各班普遍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预习环节对于分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案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适合他们相应水平的预习任务。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一部分学生可以选做提高题,要求学生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解决。以往我们经常忽视预习环节的任务设置,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批基础较差的学生慢慢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学案中预习环节的完成,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学校提出了可以通过作业前移,重点落实预习导学任务,提倡在学科自习中,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环节中布置的自学任务,以此促进课堂效果。
我建议今后我们的学案编写一定要重视预习导学环节。通过设置分层的预习任务,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让落后的学生找到自信。要在学科自习中,给预习环节留出时间,切实落实预习任务的完成,以此提高课堂效果。
三,编写学案时一刀切的问题。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编写学案没有考虑到某些特殊班级的差异。进入高三一轮复习以来,各班用的是相同的学习材料和统一编写的学案。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于励志班和体育班来说,就存在吃不够或消化不了的问题。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否则励志班起不到拔高的作用,而体育班的学生则跟不上,吃不消,忽视了基础的落实。二是同一份学案编写时的梯度以及分层考虑不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没有明确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种一刀切的学案也不利于全体学生进步的目的。
所以,我建议教师设计学案时不仅要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班级内部的差异。争取编写出有层次有梯度,既要兼顾基础,循序渐进,又要提升能力,挖掘深度的学案,让绝大多数学生共同进步。各位老师也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四.在试卷讲评课方面存在着重“讲评”,轻“探究”。
在高三上试卷或习题讲评课时,我们总认为安排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内容以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使分组布置任务,学生主讲,也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或参与范围过窄的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我建议我们的讲评课学案设计应尽可能地针对正答率较低的问题,找到学生的出错根源,设计出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编写一篇针对试卷出错点的一篇导学案,包括相应的检测题和巩固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更正,自己总结。教师批改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主动学习远远比被动式的填鸭效果好很多。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推荐阅读:
教学案一体化11-07
《劝学》教学实录06-02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含教学实录)11-07
劝学(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5-29
文言文《孙权劝学》、《师旷劝学》试题11-06
劝学杂文随笔07-15
孙权劝学 教案07-17
荀子劝学教案07-18
《劝学》诗歌赏析10-23
荀子劝学读书笔记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