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专业认证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专业评价的基本方式,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产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效。在东北师范大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该文以“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为样本,以“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相匹配的设计思路,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四个课程教学核心,阐述了产出导向理念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学设计;课程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专业认证推动促进作用,提升认证能力,提高认证实效,推动专业建立以产出落实为主线和以评价机制为底线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其中“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1]基于此,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围绕专业认证要求和基本理念,启动了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1改革背景

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实施的,但改革的动力更多来源于对现实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的体认,特别是对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标准差距的反思。结合时代特征,为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负责任地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正确认识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依据和课程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

行政管理专业虽然经历了几轮的课程体系改革,但更侧重对课程结构、课时分配和授课方式等方面的调整。虽然历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少涉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依据的还是传统的目标定位,无法反映新时代国家、社会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此次课程体系改革的起始点,在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诠释,重点围绕人才素质结构、行业领域出路和人才类型选择三个问题展开。人才素质结构主要回答培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素养、知识能力和精神品格的问题;行业领域出路主要回答为社会哪个行业领域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类型选择主要回答培养单一型(学术型或应用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2系统理性地思考课程设置

原有的课程设置局限于“原来上什么课,现在还上什么课;原来怎么上,现在还怎么上”的教学思维惯性,任课教师只是从个人负责的课程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没有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个课程体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容易出现课程定位不准确、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人才培养效果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形成了上下承继左右协同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能够完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等一系列问题。

1.3课程教学应凸显结果导向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什么”主要依据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怎么教”主要看教师擅长何种教学方法,“如何评”主要看教师习惯何种课程评价方式。这种单向度的课程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后期的改革中,我们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但是,是不是教师习惯的、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学活动就是优质的?为什么有些课程课堂气氛很好,教师讲得很投入,学生听得也很专注,但最终教学效果却不好?这是因为,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要考虑教师优势和学生需求,更要注重结果导向。“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教学我们期望学生产生怎样的学习效果?是知识、理解、应用、技能还是态度?”[2]2“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思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设计的思路来源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主要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学生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对应课程目标;针对课程目标重新厘清教学方案的核心内容。整个设计思路有三类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决定了毕业要求的基本内容,毕业要求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毕业要求包含人才培养结果可测量的诸多方面,需要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不同课程对应不同程度的毕业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在毕业要求的指标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对应位置,并依此指导设计课程目标。同时,课程目标的形成不仅要考虑学生毕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还要考虑课程的内容,特别是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3“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核心内容

3.1课程目标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首先要明确东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厘定,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学校层次与类型、专业定位与特色、教学资源与保障等诸多方面,还需要综合学生诉求和往届毕业生去向等信息。综合以上方面,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为:“培养适应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系统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公共事务和组织内部综合事务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公共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其中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公共精神、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设计了8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包括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研究能力、国际视野、终身学习和管理技能。

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在整个政法学院研究方法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方法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旨在进行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讲解的学院大类平台课,二是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专业方法类课程。“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属于后者,旨在提高学生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能力。依据课程内容,对应8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对于“研究能力”起到强支撑作用,对于“管理技能”起到中支撑作用,对于“专业素养”“人文精神”和“终身学习”起到弱支撑作用。综合上述信息,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重点,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设计为四个方面:

①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支撑“专业素养”指标点);

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支撑“人文精神”指标点);

③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掌握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支撑“研究能力”指标点);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公共管理能力(支撑“终身学习”和“管理技能”指标点)。

3.2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明确与学院大类平台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差异和承继关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概述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过程和研究设计;二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搜集部分,主要包括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社会调查方法;三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资料分析部分,主要涉及统计分析的方法。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共5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2学时。学生需要组成研究小组,针对不同教学知识点进行课下实践,并做课堂汇报,主要包括:研究方案汇报、文献综述汇报、观察法应用汇报、模拟访谈、问卷设计展示和实验法应用汇报。同时,学生小组还须利用一学期时间完成一次规范的公共管理研究活动,并在学期末提交研究报告。

综上,课程内容的概述部分主要支撑课程目标①和课程目标②;课程内容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主要支撑课程目标③和课程目标④。

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课堂讲授法主要针对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概念、调查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通过与公共管理研究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则通过方法指引、调研任务、小组实践和项目驱动的牵引,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小组学习法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围绕研究选题、调查方法选择、研究报告撰写等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互动式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3.3课程评价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满分为100分,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模块。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和小组参与三个方面,各占总成绩的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发言和课程参与情况;课下作业主要考查学生BB平台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参与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小组研讨和调研的参与情况,由小组组长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包括中期研究检查和期末报告评价两方面,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50%。中期研究检查旨在对于学生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项目过程监督和控制;期末报告评价则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由受邀教师组成评审委员会,针对各小组的研究报告展示进行打分,计算平均分即为小组各成员得分。

依据课程内容设计考核内容,并与不同的课程目标相对应。例如,考核内容③对应课程目标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合理设计研究方案,科学制订和执行社会调查计划;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搜集一手数据资料;是否能够合理进行样本抽样和社会测量;是否能够遵循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研究路径,运用公共管理研究分析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客观、高效的分析,并得出富有建设性的结论。

4总结

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需要我们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课程建构的角度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命题,进一步明确具体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并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案除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之外,还须考虑教学媒介和教学条件,特别是对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逐步探索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研究能力、管理技能和公共精神的优秀行政管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余文森,王晞.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357.

李晓东.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19.

上一篇:基于ECIS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整合研究下一篇:对VDT模拟作业脑功能网络分析和脑力负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