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在舞蹈和音乐融合视野下的探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舞蹈钢琴伴奏在教学活动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需要与舞蹈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钢琴伴奏与舞蹈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附和,更重要的是将音乐的思维方式与舞蹈相结合,努力在舞蹈语汇中体会和探究原理,尝试从音乐语汇中找到与舞蹈沟通的桥梁,将音乐与舞蹈融合为一个整体。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进行梳理。

舞蹈音乐,首先要为舞蹈服务。无论是从创作还是演奏的角度来说,如果音乐不能与舞蹈融为一体,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努力在舞蹈语汇中体会和探究原理,才有可能找到音乐与舞蹈沟通的桥梁,将音乐与舞蹈融合为一个整体,使音乐可以“看得见”,而舞蹈也能“听得到”。舞蹈组合与课堂音乐的关系,不仅仅是要视听一致和认知一致,更深层次的,还应该追求思想一致和审美一致,使两者能够在同一语境下自然融合。当音乐自有的律动性和情感表达与舞者内心的律动感受,以及艺术情感需求达成一致时,才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舞乐合一”的效果。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更多的是用钢琴伴奏,这就对舞蹈伴奏提出了巨大挑战。每一首音乐作品不仅要做到“音乐好听”“音乐性质与动作一致”“音乐风格符合动作需要”,更要以严谨审慎的学习态度探索舞蹈语汇的规律性逻辑思维,在音乐创作中以舞蹈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不断推敲、反复磨合,并且运用精准的演奏方式,最终完成。舞蹈钢琴伴奏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应该与舞蹈教师共同协作,以相同的艺术追求、审美趣味、思想境界和治学态度,把音乐与舞蹈两个学科的艺术特质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形成具有融合性的艺术教学。通过钢琴伴奏,在艺术审美上指引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培养艺术趣味,体味艺术内涵。

一、音乐形态与舞蹈形态

音乐与舞蹈同属于时间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果能够从听觉上寻找与之呼应的视觉效果,从视觉上捕捉与之相符的听觉感受,也就找到了两者在时间载体上相互融合沟通的桥梁。“音乐形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它确实存在于音乐当中,并且能够通过联觉感受得到。人的大脑皮层有联合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通路的功能,各种感觉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聆听音乐时,人们有时会出现幻觉一样的“视觉”感受,而这种“视觉”感受其实并不仅仅是视觉的反应,而是音乐带来的具有通感联觉的感受效果。例如,旋律的走向(音乐上行、下行等)、方向性(音乐的倾向性和线条形态等);音乐句法的长、短;节奏的基本形态(简洁干脆的二拍、具有“悠荡”感的三拍,以及平衡感和稳定性都比较明显的四拍等),都可以被当成是描述音乐形态的要素。又如借用绘画艺术中“点、线、面、块”等概念,也能形象地描述音乐质感和形态。甚至可以借用几何学中三角形(高音、尖锐和紧张的不协和音程)、正方形(中音、协和音程)、圆形(低音以及完全协和音程)等形状特质,作为选择音程、和弦的参考依据[1]。当然,不同音色、不同句法处理带来的听觉效果也会使音乐呈现丰富多彩的形态。音乐形态与舞蹈形态之间存在相互呼应的逻辑关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无论音乐形态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还是会在时间的流动中形成,这与舞蹈在时间流动中完成是一致的。如果音乐与舞蹈具有相同或接近的艺术形态,就会呈现出相对自然顺畅的艺术感受。例如,音乐渐强、上行,与舞蹈动作的“扩张”“上扬”或者是调度中“向前推进”,在艺术感受上是基本一致的。又如在女班教材中具有相同的“悠荡”“抻韧”,以及女性柔美气质的踢紫金冠组合、舞姿转甚至包括抒情紫金冠大跳组合,可以采用具有同样形态的6/8节拍音乐。在笔者的经验中,一些6/8拍的音乐,能够既有三拍子“悠荡”、“抻韧”的特点,又有二拍子的简洁清晰(按2/4的合拍感受),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流动性和盘旋感,符合舞蹈所需要的形态。再如音乐中级进和近距离跳进的行进方式,或是连贯的长琶音等,会给人带来类似“波动”的形态感受,与舞蹈组合中“平圆动律”下的连贯动作(比如“平转”)形态接近。舞蹈中的动作路线(下中上、左中右等),身体在空间中的方向和方位(高中低等),与音乐形态逐一对应。虽然每个人对于音乐形态的具体细节体会都会不太一样,但是在广义上还是会有大体一致的认知和感受。当然,音乐形态与舞蹈形态也存在“逆向思维”的关系,比如在合适的时机采用“紧打慢唱”“以静制动”等艺术表达方式,音乐形态与舞蹈形态突显出强烈的对抗性,这时的艺术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

二、舞蹈课堂音乐的艺术处理

舞蹈课堂音乐与钢琴独奏演奏不同,也与器乐伴奏和声乐伴奏有所区别。需要钢琴伴奏者具备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要懂得舞蹈,结合不同的动作训练需要,为舞蹈提供科学合理的音乐。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在创作和演奏课堂音乐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精细处理。

第一,声部要体现立体性、交互性的音乐线条,与舞蹈形成语言化的交流。单旋律音乐中,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应该放在同等地位,甚至比旋律声部的处理要更加精细和严谨。伴奏声部充满“语气”,与旋律声部相应和,能够使音乐体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美。带有复调元素的伴奏音乐,会呈现出立体性、交互性的音乐线条形态,与舞蹈在流动中形成的多层次空间变化相得益彰。

第二,预先听觉准备。音乐的预先听觉是在真正演奏出声音之前,就对音乐的情感、速度、力度、音色等多种因素做出清晰的构想。预先听觉与舞蹈中预先动觉的协调统一,是达到舞乐合一的重要因素。

第三,呼吸。舞蹈音乐中的呼吸气口要自然地处理,在不破坏音乐自身逻辑的前提下,结合舞蹈语汇的表达来设计。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不要刻意为了等舞者完成动作前的呼吸而过多地拖沓。音乐与舞蹈要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同步进行。

第四,语气。逻辑重音可以强调乐句中的语气,与舞蹈语汇相结合,不在于数量多,而是以“少、精、准”体现亮点。

第五,准备拍根据舞蹈的需求,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引用旋律的主题、动机、结束句,以及带有鲜明节奏特点的素材;还可以采用具有艺术化处理的引子,能够使音乐更具完整性,提高艺术性。

第六,每个乐句、乐段的句首音和句尾音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每一首曲子的第一个音,应该作为艺术形象、性质、气氛的引领,要以清晰明确的音乐形态,结合舞蹈的预动,为整个动作做好铺垫。当句尾音出现在动势的连接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从容处理。结尾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会给人意犹未尽的回味,要根据舞蹈动作的性质和特点,做出特殊的凝练。

第七,快速、短小节奏的处理。凡是符点、装饰音以及快速跑动的音符,要严谨地演奏,正是因为这些音符的时值短促,才不能忽略了它们在节奏、节拍中的意义。

第八,双音。为了使音乐中的民族风格更加清晰,除了三度音程关系之外,可以在旋律的下方叠加一个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的音,音乐的色彩性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增强民族性音响效果。

第九,休止符。休止符的重要意义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切不可因为休止的无声,而草率对待。休止往往也是突出顿挫感和语气感的有力手段,与舞蹈动作的形成、转换与流动相互呼应,承载着承前启后的铺垫和衔接作用。

第十,舞蹈音乐中的演奏速度,要根据动作节奏的要求和学生个人能力等因素,合理化选择。舞蹈动作通过身法和步法的连接展现技法,可以利用音乐中的Rubato(弹性速度、伸缩速度)来完成。

第十一,要用音乐的意韵带动学生体会动作劲力和舞感意韵。通过音乐的语气感、层次感、气息感等多种表达方式,营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气氛,帮助、引领学生通过肢体表情达意,感受和展现艺术韵味。

三、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国古典舞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于课堂训练的音乐也应该扎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当中。在每天的课堂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美学和文化熏陶,在点滴中探求中国古典舞音乐文化之路。诚然,传承与发展是个永恒的命题,教师在引用、借鉴前辈们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新的探索,创作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音乐作品,以呈现出比较新鲜的艺术效果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舞蹈钢琴伴奏音乐不附属于舞蹈,而是在音乐性、审美性、思想性等多维度的教学中,体现出艺术指导的重要价值。在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以音乐作为学生“听觉上的指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更有跨越两个专业的特殊性。钢琴伴奏一定要尊重舞蹈的规律和舞蹈教师的教学意图,重视学生在不同训练过程中的需求,用音乐伴随学生共同成长。

四、舞蹈课堂音乐的选材

第一,尽量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素材。可以从戏曲、民族民间音乐、民歌,以及各种民族器乐合奏等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

第二,根据舞蹈动作性质,选择相应的音乐。从音乐旋律、和声色彩、调式调性等多角度,力求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追求。

第三,要选择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积极向上的、符合学生性别年龄和心理发展需求的音乐素材。

第四,一些熟悉的旋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听众的神经、吸引注意力,形成艺术共鸣。对于课堂音乐的选择,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旋律。音乐给人带来的熟悉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情感体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熟悉的旋律会直击心灵,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五、为课堂教学设计整体音乐布局

课堂中的每一个组合都有相应的伴奏乐曲,需要的曲目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在组合与音乐基本磨合成型的前提下,还要从整体艺术效果的角度,设计总的音乐结构,以套曲的思路作为整体音乐结构布局的参考,做好乐曲间的衔接与铺垫。

教师可以通过首尾呼应的音乐素材,体现整个课堂训练追求圆满的艺术效果,也可以以某一形象为载体。比如笔者在中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专·高年级·女班)教材中的伴奏音乐,就是以“水”为载体,从始至终都力求能够听到流水的声音。从《小河淌水》主题旋律作为开场的引入,到每个组合段落衔接,以流动的“水”的形态作为音乐形象载体,贯穿整个课堂,最后在技巧组合中再次以《小河淌水》的旋律收尾,首尾呼应。这样,每段组合音乐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音乐形象和特点,又能保证课堂整体的完整性。

课堂组合会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构成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内又包含了多个组合。比如踢腿板块,包括踢前腿、踢旁腿、踢蹁盖腿、踢后腿、紫金冠踢腿等组合。每首乐曲之间的连接转换,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不仅延续了前曲的完整性,而且为接下来的乐曲从听觉准备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情绪气氛等方面内容做铺垫,使舞蹈组合能够更加艺术化和自然流畅地完成上、下场转换。

无论是选用民族调式还是西洋调式,只要能够做出适度、合理的选择,就能使课堂音乐在突出民族风格的同时,还能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整体艺术效果。比如在连续几首宫调式乐曲中间穿插一首小调作品;或是在连续羽调式乐曲中间加入一首大调作品;又如在几首大调乐曲中间插入一首小调乐曲等方式。采用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相互交替出现、西洋调式中常用的大调与小调交替出现、民族音乐中常见的宫调式和羽调式交替出现等方式,都会使音乐听起来色彩更丰富、风格更多样。有了这些方法,就能够避开由于连续使用同一调式调性而出现的听觉疲劳。

第一,前调完成终止式之后,用短暂的新调的属七和弦作为铺垫,转入新调。这是比较常见的转调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第二,在前调中找到与新调主和弦最为接近的和弦,在一定时长范围内(可能是几拍或者几小节)逐一调整,最终变化到新调主和弦。这种转调方法涉及的变化音比较多,会使音乐听起来有非常丰富的和声色彩。

第三,在没有预先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转入新调。这种转调方式,由于没有明显的转调提示,会有非常鲜明的调式色彩性变化。

六、舞蹈钢琴伴奏的基本演奏技法

第一,触键。根据舞蹈组合的不同性质和需要,对触键的力度、速度、深度甚至是角度仔细斟酌,选择合理的触键方式。以不同音色效果、声音形态和情感表达,为舞蹈从发力方式到动作性质等诸方面提供参照。

第二,装饰音。根据舞蹈动作的需求,可参考一部分中国钢琴作品,以及琵琶、古筝、竹笛等民族乐器的装饰音演奏效果。比如在具有流动性的舞姿辗转动作中,可以尝试利用“轮指”或颤音(trill)的演奏处理时值较长的音,以音乐的流动为载体,呈现出动静相融的画面感。在一些灵巧组合比如点步翻身、小跳等动作中,运用短倚音来模仿竹笛清脆、灵敏的声音,与舞蹈的灵动相呼应。在气息绵长的控制组合当中,可以尝试用下行琶音来模仿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体现“净、空、虚、远、深、幽”的审美,烘托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第三,踏板。踏板是钢琴演奏的灵魂,能够改变音色、音量,制造出有特点的声音效果。要结合舞蹈动作的性质特点和音乐表达的需要,为每一首乐曲设计专属的踏板规则:1.对于延音踏板的“踩”与“换”,要掌握合适时机,避免由于踏板不清晰而出现的浑浊音响;2.要充分利用“延音踏板可以使声音延长”这一特性,帮助舞蹈体现情感延续和动作遐想的空间;3.踏板的收放,可以帮助舞蹈在蓄力发力的动作过程中收放自如。比如在需要突出“顿挫感”和“厚重感”的身法动作中,通过休止符与踏板配合形成干脆、果断的节奏间歇,强化舞蹈语汇中的民族风格;4.对于快翻身、小跳等灵巧类组合,可以尝试用轻踩的延音踏板的方式,淡化跳音和断奏带来的金属感与尖锐感,使这些音听上去柔和、富有弹性且不会丧失颗粒性与清晰感;5.营造“清净、淡雅、空灵”的艺术气氛,一定不要轻视“柔音”踏板的作用,要大胆利用其独特的声音效果,以音乐的多层次变化,给舞蹈层次带来更丰富的空间。

第四,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钢琴伴奏要考虑到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完成情况。例如,在学生对动作掌握尚不成熟的时候,有些演奏速度需要相对放慢一些,或者需要通过相对夸张的音乐演奏,帮助学生体会某些不敏感的动作。当学生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演奏就要回归到一个适度的艺术表达方式。

七、备课环节

钢琴伴奏与舞蹈教师的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无论是根据舞蹈动作设计音乐,还是根据音乐设计舞蹈动作,都需要在组合基本成型的状态下,不断推敲,细致完善。甚至是不放过音乐中的每一个音、每一个休止符,不忽略舞蹈中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眼神,这样才能使音乐与舞蹈具有紧密的关联性。有时候,甚至会推翻之前已经比较完整的结构,重新寻求结合方式。在不断反复推敲、修改的过程中,音乐与舞蹈才能呈现出一致的艺术语言逻辑和审美追求。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实际艺术效果,做出一些相应的修改和调整,随时弥补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深切感受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相同的艺术追求、审美趣味、思想境界和治学态度,把音乐与舞蹈两个学科的艺术特质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协力完成课堂教学。音乐与舞蹈应该共同肩负创造艺术形象、推动艺术发展,最终帮助和引领学生完成从课堂走向舞台的使命。要以深远的眼光看待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从不同维度思索,从不同学科当中汲取营养,甚至是把课堂音乐也能当成文化现象去体会品味、去探知究竟。这样,才有可能共同营造出视听一致的艺术形象。舞蹈教师与钢琴伴奏教师共同进行艺术创造,才能形成具有融合性的艺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于炜,刘晨澍.略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相似性[J].新美术,2004(2).

上一篇:新纪元网络企业党建工作路径下一篇: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具体认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