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发展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 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和创造, 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本文作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舞专业, 在广州市从事舞蹈教学多年, 对中国舞的演变发展和理论教学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现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和对中国舞专业性、系统性、艺术性的认识, 就本人对中国舞长久以来的发展演变做一个思考和阐述。

一、中国古典舞的起源

在大学求学期间, 任课老师把我们带入了中国舞的世界, 让我们在舞蹈的海洋里畅游, 让我们慢慢的爱上了中国舞, 忘记压腿的痛楚, 忘记训练的汗水, 忘记日复一日重复动作的枯燥, 而是让我们享受舞蹈的乐趣, 舞蹈的喜悦, 舞蹈的激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从其源来说, 是古代舞蹈的复苏, 是戏曲舞蹈的复苏, 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唐宋年间, 在汉魏时代, 甚至在商周礼乐中, 都能感受到中国舞蹈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许多武术、艺术、杂技等, 它的动作和造型, 特别注重眼、手、腿、形体的综合协作, 强调呼吸的配合, 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 独有中国传统的刚柔并济美感, 令人沉醉于中。

由于中国古代史学记录不规范、不集中等因素, 中国传统舞蹈资料并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形成独特体系, 中国古典舞更在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舞蹈演变发展的基础上, 以当代审美和舞蹈特性的需要加以扬弃、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 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 称它为戏曲, 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 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 舞也好, 是为了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 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 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 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 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 运动系统已经形成,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 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二、中国古典舞展现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典舞体现的是人体艺术美感的动态展现, 它的展现形式有着逐步完善、逐步进阶的过程, 它的发展变化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共同提升的过程。经过众多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努力, 中国古典舞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简单到复杂, 最终逐步形成通过形、神、劲、律四个字来概括的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训练。实现身体形态的“圆曲拧倾”, 身韵动率的“提沉冲靠含腆移”, 展现出“线条的圆形流动之美”。古典舞最重要的身和韵的完美融合, 精彩呈现, 现在中国舞必修课程“身韵”课, 也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一个合格的中国舞毕业生或者教学工作者, 必须能够在舞台上结合自身的动作神韵去展现中国舞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实现“形、神、劲、律”的精彩融合。

形, 指舞蹈者的外部动作, 展现为体态、动作衔接, 简单说就是让观者、让别人看到的舞蹈的整个过程, 它是整个舞蹈表演的基础;比如体态上“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 “肩、肘、腕、臂、掌”, “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神, 指舞蹈者的内涵气质、风采神韵, 展现着舞蹈的灵魂, 例如辩证方法论中的精神感知, 是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 是中国舞的最终表现形式。就像教学专家经常提到的, 要用心才能成事, 要投入才能学到位, 要爱它才能学会它。神, 也就是舞蹈的内涵实质, “以神领形, 以形传神”才能感悟到舞蹈的“韵”, 缺乏神, 再美再高难度的动作, 也无法展现中国舞蹈最美的光彩。

劲, 体现的是一种节奏, 体现的是爆发力。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人的爆发力完全展现出来, 跑步速度可以在前五秒内超过世界上大部分的跑车。爆发力是人力量感的展现。舞蹈动作有着内在节奏和外在展现力的对比结合, 舞蹈的很多美感也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舞蹈者在舞蹈上表演时, 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 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劲”不仅贯穿于舞蹈全过程, 在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 也是中国古典舞关键之处, 体现出“画龙点睛”的效用。

律, 体现着一种节奏感, 表现为舞蹈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动作展现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惯性。如水银泻地, 一气呵成, 给人带来一种震撼, 起到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律也是和舞蹈音乐的结合, 动作随着音乐行云流水, 相互映衬, 相互结合, 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 目不暇接, 眼花缭乱, 心潮澎湃。

三、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建议

本人大学毕业后, 主要从事中小学舞蹈教学, 也编排了很多的舞蹈节目, 现结合本人上海戏剧学院求学经历, 对中国古典舞未来发展, 有着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宣传, 多吸引人民群众加入到中国古典舞的学习欣赏中, 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多增加一些表演场次, 免费向人民群众开展。多开展一些艺术进乡村、进工厂、进校园等活动, 让大家感受到舞蹈的美、舞蹈的魅力。

二是提升舞蹈工作者的存在感。要加大投入, 增加资金, 给舞蹈工作者增加预算, 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增加国际交流机会, 向世界展现中国舞蹈的魅力。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比赛、演出, 提高荣誉感。

三是舞蹈工作者要多学习, 多借鉴, 创造出更好的舞蹈, 更有吸引力的艺术成就。比如要学习借鉴西方舞蹈的成就, 融入到中国古典舞中, 提高艺术层次。要善于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不断从民间舞蹈获取滋养, 从古代文学中吸取灵感, 透过文学的描写、绘画的描绘, 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蹈样貌, 去伪存真, 体现价值, 挖掘出中国舞蹈的精髓。

本篇论文主要是对中国古典舞在现当代发展中的轨迹与历程进行探究, 从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主要展现形式, 并对它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全文用论述的方法探讨了当下舞蹈界对中国古典舞发展走向的活跃话题, 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发展脉络的梳理, 希望中国古典舞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2] 盛夏.中国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之美[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9) :26-27.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报告下一篇:彩超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