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在大学课堂中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进行思政方面的教学设计。本文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试图在课堂中巧妙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力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市场营销策划

[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eaching design;Marketing planning

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都在经受着各种考验,多元文化的冲击常常让学生不知所措,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加上学生心理素质堪忧,很多学生走上弯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他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本阶段进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各类课程的思政建设,落实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要求,在大学课堂中把思政元素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前期,深入学习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和科研论文,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与精髓,以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前提,充分挖掘和运用该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贯穿课程的全过程。

二、思政育人目标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市场营销的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出发,树立“诚信经营”、“公平交易”、“顾客至上”等积极正确的营销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冷静思考、谨慎行事、处理人际关系等;具备社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创新进步做出贡献;掌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相关策划方案;具有社会公德,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用大局意识,指导营销策划工作,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文化自信;具有支持国货、支持中国制造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精神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鲜明的辨别力。”所以他把“人文学科”推荐给我们。可见当代大学生必须把对美和道德的辨别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

本课程中所要传播的“人文精神”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国外最先进的营销策划理论和经典的营销案例;二是把中国文化中最独特、个性化的东西融入到策划之中,让中国文化散发魅力。比如进入短视频时代,新的营销方式大张旗鼓的展开,抖音、快手纷纷成为年轻人的最爱,李子柒的视频火遍全球,虽然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渗透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二)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这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我们课堂中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比如,为促进经济复苏,“地摊经济”成为新浪潮,中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是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往今来的各种历史与传统器物,在经典案例中感知中国文化。

(三)创新精神与“中國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怀揣梦想的创业者。

选取典型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创业者人格魅力的启迪:华为手机的崛起史就是创新史、董明珠问鼎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之首、小米创始人雷军开挂的人生经历等。

布置调研与实践任务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高质量的市场营销策划应该从市场调研开始。引导学生从社会热点和痛点出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审美的策划案。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大赛。营销策划的真谛是创新。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中结合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营销策划能力去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营销伦理与社会责任

对营销环境的关注。客户关系管理是市场营销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不断的开发新客户,维系老客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这涉及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运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观点,同时,市场营销环境在进行讲解时让学生知道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孤立的,要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市场营销策划中企业使命与愿景的知识点可融入此思政要素。比如,疫情期间,在汽车行业集体助力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以吉利、比亚迪、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快速响应、大力投入,展现出中国民营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民族团结意识与大局观

新媒体营销策划知识点可融入直播带货相关内容,全社会携手通过网络平台花样带货,助力抗疫、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六)中国制造与大国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20年疫情当前,建筑工人火速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7天如期交付,凝聚着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这是强大的工匠精神,更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势体现。

品牌策划、新产品策划知识点非常契合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的思政要素,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七)树立市场营销核心价值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被称为“STP营销”,通过对STP模块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顾客为中心,树立“诚信经营”、“公平交易”、“顧客至上”等积极正确的营销价值观,真正把顾客的需求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吕琳.“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52.

[3]段琪,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19(11):67—68.

[4]缪小莉 ,等.浅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116.

[责任编辑 李 帆]

作者:席亚楠

第2篇: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初探

【摘要】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就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高校课程思政化为重要载体,把高校思政工作落到实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组织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华文化自信、课程思政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夯实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以課程思政理念为指引,展开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通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到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方法,促进高职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作用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何艳,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2022年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与研究——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GSSKG20-01)的结题成果。

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程思政理念不但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方向,也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校课程结构优化的实践思路。课程思政化教学,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过度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其他素养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笔者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研究为课题,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缘起与发展,继而对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缘起与发展

1.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要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虽然,思想政治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手段。但是,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也可以挖掘或链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同时传递思政概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爱国情怀激发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树立信念,提升素养。

2.课程思政的缘起。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习总书记还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这便是高校课程思政的缘起。

3.课程思政的发展。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此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实践活动也随之展开。截至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工作仍在进一步推进中。

二、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的意义

1.课程思政元素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创新视角,无疑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语言知识的习得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等多层面的渗透与互动,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实现了教学效果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式的突破。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加持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可以实现与特色性内容的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不再是对于传统教学任务的灌输式直线对接,而是承接了立德树人的重任,在文化知识与技能、政治素质与觉悟双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协同教育效应。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得到更多启迪。

2.课程思政化教学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带来了多样选择。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除了以单词、语法等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外,教师还可以以另一种身份和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听课感受耳目一新,而且从根本上提升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接到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灵活。

3.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增添了更大助力。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思政要起统领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数学生甚至教师认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是思政课的内容。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成才、轻成人”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就必须要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结合思政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升华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全面认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在全球一体化格局形成的当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开阔眼界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志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志向与抱负。

三、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的实践措施

1.教师层面。(1)以教师思政化教学能力提高为突破口,确保思政化教学的常态化。公共英语课教师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氛围。公共英语课教师要更好地将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元素育人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远大抱负。

(2)以学生活动为切口,提升思政化教学的高效性。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活动种类繁多,学生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达到了展现自我、内化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目的。笔者与研究团队教师策划并组织了多项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的后续活动。譬如,2020年12月,举办了题为“My country, my people(我和我的祖国)”的院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并将比赛实况通过学院网站和公众号进行报道,编辑并整理了获奖学生的演讲视频,把视频链接到学院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专题网站进行展播。又如,2021年3月,举办了题为“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中国)”的院级英语写作大赛。除了报道比赛赛况,还将获奖学生的英语写作作品推荐给校刊发表。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反响强烈,真正达到了以赛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目的。

(3)以教材编写为抓手,保障思政化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在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教材提供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较强的制約性。教材编写应该包含知识领域和价值观范畴的多元化内容,以此提升和实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人才的目标。例如,现阶段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所选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有多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不存在天然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要嫁接思政元素,就会显得刻意、违和。如果不一以贯之地进行思政化教学,又无法实现长期有效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育人的目标。因此,笔者与研究团队教师展开了集体教研,讨论并酝酿出编写一部适合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教材的方案。这一举措,为完善研究成果作出了尝试和探索。

2.学校层面。(1)加强师资建设。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公共英语课教师提供思政化教学的相关培训,制订相应的学习制度,帮助公共英语课教师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承担起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促使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思政化教学的课堂享受,带动学生思想进步,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与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教师思政化课程的开展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和书籍,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物质与智力支持,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完善思政化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相关教学内容的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带动学生学习效率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的实践效果,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提供更好的数据分析,校正前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校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完美结合。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师可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材、积极开展学生活动等形式,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巧妙实现。学校则可以通过对公共英语课教师加强思政培训、完善教师思政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化建设。在项目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譬如:如何才能将课程思政化教学有效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虽然道德规范、时事热点随处可见,它们都能跟育人联系起来,但是笔者发现“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也并非越多越好。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将会与研究团队继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路径与方法。同时,也将对高职公共英语思政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问题解决策略进行归纳并解决。

参考文献:

[1]白晓娟.“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途径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4):96-97.

[2]徐丹霞.高职英语实施“课堂思政”策略初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78-79.

[3]王振庆.“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2):82-83.

[4]陶继芬.大学英语课堂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112-114.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1):1-10.

作者:何艳

第3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因理念落后、师资薄弱、方法滞后等而面临隔绝化、碎片化、模糊化等问题,提出树立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的理念、完善技能考核和育人考评相统一的制度、形成普适原则和精准施策相统一的方法等路径,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发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彰显课程思政的功能。

【关键词】高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 实践教学

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类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教学是所有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评判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是两者都具有以知化人、“立德树人”的功效。因此,应该利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凸显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政价值和功能,推进高校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就是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渗入和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形成高等教育课程立德育人功能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思政格局,凸显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既能解决思政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又能提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度,优化教学资源、节省教学时间、节约办学经费。本文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以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增强两者实践教学的黏合度和效果,形成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格局。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隔绝化问题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价值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并且在实践中形成相应的岗位认知和要求,奠定职业道德的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课程实践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课程实践教学却相互隔绝,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有效挖掘和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学素材,思政课实践教学没能触及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陷入“自弹自唱”的窘境。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则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化,缺乏引导学生理解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力量以及人们在追求知识历程中的人文精神,缺乏引导学生理解在知识技能化中应具备的约束意识和伦理意识,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政价值和功能受到遮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隔绝化,致使思政课程和各类专业课程无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功效。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碎片化问题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需要一个连贯性的培养机制作保障。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规律,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知识基础,设置渐次性、递进性、连续性的模式推进实践教学,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顺利进行和课程思政功能的彰显,贯通思政课程和各类专业课程的壁垒,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局限于思政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将各类专业课程知识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力度不足,致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单薄、形式单一、效果不好,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守好责任田异化为只守责任田、管好一段渠异化为只管一段渠;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也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应用层面,忽视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成长规律,因此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仅仅提高了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操作水平,各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发展以及在实践教學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哲理未能得到重视和彰显,即各类专业课程知识的立德塑魂功效受遮蔽或者消解,整个大学阶段的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政功能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致使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呈现碎片性和个体性状态,拧不成强劲的育人合力。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模糊化问题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以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促使大学生深化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让他们从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里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和价值潜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未必有如此清晰的认知,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强化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成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化,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思政内涵和价值模糊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学工部门之事,认识不到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立德树人”旨趣和功能。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纯思政”方式,如阅读和观看红色经典、参观革命遗址、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此类“纯思政”的单一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阻碍大学生接受和应用思政课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内容极为单一,实践教学成为课堂理论教学的翻版,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没有一席之地,比如在各类专业课程的工训课、实训课、见习课、实习课等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论等无法彰显,各类专业课程被排斥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外,课程思政被消解或者遮蔽。

二、成因分析

(一)理念落后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师必须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才能真正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思考,做到既能授予学生知识,又能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不管是高校思政课程任课教师或是各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必须力求贯通思政课程和各类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做到既履行了“经师”之职,又履行了“人师”之责。实践教学是贯通思政课程和各类专业课程的最佳契合点,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就能将各类专业课程知识迁移和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例如,在建筑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人的能动性、质量互变规律的科学性;在新生军训中引导大学生理解军人保家卫国的艰辛和崇高,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专业见习和实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意识,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已有专门的教师、专门的部门、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专业课程教师只需完成知识的灌输即可。思政课教师则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掺杂非思政课程元素,否则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异化为大杂烩而不伦不类,削弱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育人功效。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素材时,潜意识地聚焦于“红色资料”,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素材缺乏丰富性和厚重感。

(二)师资薄弱

教师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主体,教师的学历、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学术水平等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具有决定性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从整体上就是要求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都挖掘和彰显思政功能,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但是,从总体情况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与达标要求还存在差距、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者甚少、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混杂,因此难以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高校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因其专业背景所限,缺乏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因此,他们在进行专业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进程中,多数仅局限于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将专业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进行思考,缺乏以各類专业课程知识作为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知识基础的能力,大学生在专业见习和实习等实践中的思政教育难以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因而遭到阻抗,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难以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三)方法滞后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需要思政课教师将实践教学向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迁移,从而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延伸至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凸显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和导航功能。在高校,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都会涉及真理的认知、知识的运用、主体的立场、效果的评判等方面,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如何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则需要恰当的方法,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或适得其反。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化”。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多数采用社会调查、观看红色经典资料、社团活动等方法,不可否认,这些方法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是,从它们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系看,这些方法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难成一致;这些方法难以引领各类专业课程教师挖掘实践教学的思政价值和功能,难以让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体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因方法的缺乏而没能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的功效就无法彰显。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路径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会因课程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要求等因素的差异而存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内涵和意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立场。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作为引导大学生熟知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教学环节,亦可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并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中了解该专业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迹,从而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坚定追求知识和利用专业知识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尚情怀,从而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因此,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绝非单个教师的一人之力所能,而是应该由理念、制度、方法等路径相互融合促进。

(一)树立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的理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并非将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内容转嫁给各类专业课程教师,而是要丰富和升华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的理念,切实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延伸化和拓展化,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绝不能关起门来搞思政、自弹自唱和自娱自乐,而是要积极采用各类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让大学生感知课程思政的魅力。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务必摈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专门职责,如果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那必将是“耕了思政课的地而荒了自己的专业田”等错误理念,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丰富内涵,自觉将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统一在实践教学中,尽力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阐述学科知识的发展脉络,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尽力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引导大学生形成不畏艰险、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奉献社会的高尚人格。因此,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阐述与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的英雄人物,如建筑类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讲述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等事迹,既拓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自信,又能催发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完善技能考核和育人考评相统一的制度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的重要教学方式,是知行互化的关键环节,其最终旨趣就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所预设的思想道德。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操作,旨在促使学生将知识技能化。由此就会形成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迥异的考核和考评制度。因此,要破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困境,就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技能化考核制度,驱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就要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系统性备课、教案、教学、效果等考评和考核相统一的制度,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驱使各类专业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知识伦理,增强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夯实他们的人文情怀基础,避免他们异化为知识的工具和技能的机器,引导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思政化,搭建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思政化,彰显课程思政的功能。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技能考核、育人考评相结合的制度,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各类专业课程化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思政化,从而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三)形成普适原则和精准施策相统一的方法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从教学方法论层面,都必须遵循实践教学的普适性原则,将课堂教学的教学成果延伸至社会生活领域进行验证和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运用课堂习得知识分析和破解实践难题的能力。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阶级性较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更明显和更突出,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更多地侧重于本专业知识的检验和技能的操练。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绝不能以普适性原则取代具体的方法要求,必须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学科方法等精准施策,才能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效果。如在医学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可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和形成白求恩般的国际共产主義情怀;在涉海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可引导大学生认识“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化学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可引导大学生认知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认识到化学知识的正向使用和负向使用对人类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伦理意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他们所学过的专业课程,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各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则要将实践教学内容置于育人层面谋划,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由此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发展。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涉及全校学生和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属性、内容及研究规律,形成整体性、联动性和协调性的教学理念,以大思政理念统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成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方法体系,并且了解和把握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实施步骤、考核方式等与实践教学紧密相关的要素,摈弃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就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应用和技能操作的错误理念,牢记和践行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专业课程教学置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的层面进行谋划,彰显课程思政的魅力和真理光芒,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道德理念,以此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共融互通,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注: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化研究与实践”(2020JGB272)

【作者简介】蒙云龙(1974— ),男,壮族,广西崇左人,法学博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蒙云龙

第4篇: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手册

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及其设置意义

二、 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性质、学分、课时和开设时间

三、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模式

四、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职责

五、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门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关系

六、 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的选定

每门课按专题或模块提交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

七、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种类

按照上述实践教学的主题或项目(包含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通过演讲 调查 主题参观 自愿者 主题辩论赛、经典诵读体会、征文比赛、影视观赏等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分成大类:如调研类、观读类、竞赛类、打工或勤工助学类、三下乡或志愿者活动类等等

八、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门类

九、 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

十、 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计算

指导每类活动大致可报课时量

附: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书、登记表等等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手册

一、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个人

小组(人数)、班级

三、学生参与各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

1、观读体会类活动要求

2、社会调研及论文的写作要求

3、

4、

四、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1、 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评价标准

附:各种学生需填的表

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申请登记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 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开题报告表

第5篇:“课程思政”在线课堂教学评阅指标

评阅指标

评阅标准

教学内容

结合疫情,课程知识有足够多的服务于疫情期间教学与学生管理等方面内。涉及疫情知识及防控

注重学术性,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为教学目标服务

反映或联系专业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

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熟练、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PPT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PPT简洁、工整、美观

语言教态

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节奏恰当

肢体语言运用合理、恰当,

教态仪表自然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

思政特色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有机融合,德育功能突出,感染力强,效果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课程思政”在线公开课评阅指标

1.教学内容方面:能够结合疫情,课程知识有足够多的服务于疫情期间教学与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A.联系很紧密

B.联系比较紧密

C.联系一般紧密

D.没有联系

2.教学内容方面:能够反映或联系专业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注重学术性,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渗透专业思想,为教学目标服务。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3.教学内容方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4.教学组织方面: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没有

5.教学组织方面: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没有

6.教学组织方面:熟练、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A.

运用熟练

B.

运用较好

C.

运用一般

7.教学组织方面:PPT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合理,PPT简洁、工整、美观。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8.语言教态方面: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节奏恰当。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9.语言教态方面:肢体语言运用合理、恰当,教态仪表自然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10.思政特色方面: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有机融合,德育功能突出,感染力强,效果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没有

第6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五、“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第7篇:浙江科技学院关于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浙江科技学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06]4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按照学校党委与行政制定的《浙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若干意见》(浙科院党〔2006〕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规范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对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必修课,这也是理性爱国、成才报国的具体实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社科部、教务处、团委负责人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专职总支委员)组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实施,其中:

教务处: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协调工作;代表学校对本课程质量进行监控;统一核对、计算由社科部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上报的相应课时工作量。

社科部:负责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各环节的内容、考核标准及实践环节相关知识教学;负责聘任任课指导教师(包括社科部教师、学院分管学生工作总支书记或副书记或专职总支委员和辅导员等)参与本课具体指导工作,并负责对任课指导教师的检查和考核。

团委:参与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宣传、总结评奖等工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1 内容列入团委及学院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范畴内。

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专职总支委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总结评奖等工作。

三、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社会调查之前的准备工作和上辅导课

(1)社科部确定每年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并给出参考选题。学生既可从参考选题中选取社会实践调查的题目,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自主选题,但自主选题必须与社科部每年确定的社会实践调查主题相符合。

(2)按班级集中授课(至少3个学时),辅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工作。 2. 社会的城乡调查

(1)动员、组织学生自愿分组(3-8人),制定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包括确定:调研活动主题、目的、人员及其相应的分工、实践地点、时间、调研报告执笔者等。

(2)各小组的社会实践方案必须由其任课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小组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城乡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写出一篇内容比较真实、建议相对合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4) 参加社会实践的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一式两份,交其任课指导教师。此表作为评定每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成绩(学分)的基本依据。

3.组织参观学习活动

(1)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就近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或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企业、新农村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伟大成就。

(2)在条件允许下,组织学生代表在杭州市区范围内参观考察企业、社区或农村。 4. 各小组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教师认真批阅 (1)各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不少于8000字。

(2)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活动的相关佐证材料(照片、录像、新闻报道与通讯、被服务单位的相关证明等),可以作为教学成果认定。

(3)教师逐份认真批阅,要求有比较细致的批语。

5. 各任课指导老师推荐、社科部选编一部分学生优秀调查报告印制成册

(1)各任课指导老师应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登记造册,并按10%的比例推选出优秀调研报告经修改后,以电子稿报至社科部教务员老师处,可发至shekebu@zust.edu.cn,并将报告用A4纸打印一份一起上交。

(2)社科部负责审查、筛选和编辑成册。印制《浙江科技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每年一辑)。

6. 召开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心得体会交流大会

2 (1)各班级、各二级学院、学校分别组织召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体会,介绍经验。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调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任课指导教师进行评点、总结。

7. 学校召开评委会,评选本学年优秀调查报告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1)优秀调查报告奖,按2%的比例评选。 (2)优秀指导教师奖,按20%的比例评选。

四、指导教师的职责

指导教师由社科部教师、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专职总支委员)和辅导员等担任。

1.辅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按班级集中授课(至少3个学时)。

2.帮助和指导学生制订社会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审核和批准各小组的社会实践方案。 3.指导学生整理调查材料、撰写调研报告。

4.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求,逐份认真批阅,写出批语。按10%的比例推选出优秀调研报告。

5.依据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确认其成绩与学分。 6.应建立各社会实践调查小组的小档案(实践项目、时间、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以便随时保持联系,了解情况。任课指导老师有权抽查小组全体成员,或以答辩的形式证明实践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7.暑期里,任课指导老师可根据二级学院需要直接带队,亦可在学生实践期间,到各驻地看望学生,了解情况,现场指导。

8.任课指导教师按指导学生班级数、人数多少、工作量大小而折合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专职总支委员)和辅导员等,担任任课指导教师或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相关教学活动的,可以计算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办法另行制定)。

五、社会实践的考核方法及成果认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五级记分制 (共计2个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优秀比例原则上应控制在20%以内,不及格者亦应严格掌握标准。

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 能出色地完成社会实践调查任务,达到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要求。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撰写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被批阅为

3 “优秀”,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和建议。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

良好: 能较好地完成社会实践任务,达到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要求。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撰写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被批阅为“良好”,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

中等: 达到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要求。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撰写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被批阅为“中等”,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

及格: 社会实践态度端正,完成了社会实践调查的主要任务,达到社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撰写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有一定内容,但不够完整、系统。

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的任何一项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成绩为不及格:

(1)无特殊原因而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者,有特殊原因而不参加者必须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审核批准;

(2)社会实践调查正式开始还未向其任课指导教师提交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者,或不按时上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与考核表》者;

(3)调研报告被其任课指导教师批阅为不及格并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复核同意者;

(4)严重违反社会文明规范,有损于浙江科技学院学生形象者;

(5)弄虚作假,欺骗其任课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和学校者;

(6)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认定的其他属于成绩不及格情形者。

3. 其他成果认定:

其他成果必须由本人申请,经任课指导教师确认后方可获得该课成绩与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成果主要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字性成果和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具备以下之一:

(1)正式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相关论文(正式期刊名录以学校科技处认定的为准); (2)校外报纸、电视等媒体采用的相关新闻报道与通讯稿;

(3)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会服务活动(需提供被服务单位的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录像等)。

六、保障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构建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互动教学体系,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监督考核标准体系和制度。

4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培训和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3.加强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来源为学校下拨的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把关。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和教师参观考察、教师暑期带队差旅费、社会实践成果的评选、编印和奖励等。

七、本办法适用对象为浙江科技学院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学生

八、本办法由社科部负责解释

浙江科技学院

社科部

教务处

团委

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第8篇:【课程思政①】高 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 “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 1.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 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管理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高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上讲台,讲大课,传大势,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学主体方面,高校马克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2.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尤其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要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 3.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教学能力方面,要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并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够完善,部分高校教师在讲授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时忽视了要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对于教师如何在专业课中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还需必要的教学督导。 4.体制机制:构建多学科的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 在教学中形成有效互补的合作机制,构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多学科间的合作机制是“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平台建设上,其他专业和高校职能部门对“课程思政”缺少主动融合意识,制约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需要形成针对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信息沟通渠道、教学交流机制和智库共享资源。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共建、共享、共惠的教学平台,联合高校教务处、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迅速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 “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思政教育的瓶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建立教学团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上海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所有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武汉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配合学工、研工和学校德育中心,有效发挥行政职能,将“课程思政”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校、院两级分管思政和教学工作的条线紧密结合,学校各部门整合资源,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研究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2.把脉学生需求,找准学术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 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的同频共振。武汉大学面向大学新生的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是一门讲授测绘专业技术的专业知识课,教师由宁津生等多名测绘学界的知名教授和两院院士构成,课堂上每人主讲一个章节,每周一次课,教授们生动演绎的爱国思政课,用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使“院士课”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让一代代大学新生入脑入心。复旦大学开展“中国系列”选修课程,从选题入手,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在师资上聚集业内领军型顶尖师资团队,开展专题式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融合了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目标。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30分钟的“解剖第一课”诠释遗体捐献的意义,增加了对遗体捐献者感恩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医学责任意识的审视,因而也被学生称为“人生大课”。 3.完善评价标准,建立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政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对课堂效果“双评估”的体系标准,增强对课堂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广东省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中,将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和学习表现纳入学生入党推优的考核标准,进行教学效果师生双向打分制度,除了课堂满意度之外,还要考察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以及学生思想意识过程中的知识内化和价值认同。湖北省高校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南方医科大学在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中完善了学校职称评聘制度和标准,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复旦大学以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落实育人价值导向,针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据此作为是否继续给予支持及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为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了重要途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 4.打通专业壁垒,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学资源 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与育人功能的统一,其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教学激励制度、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上海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优势,每年设置10周的实践环节开展“服务性学习”,当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区、服务病患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华中农业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广西中医药大学每年组织青年专家博士带领学生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进行义诊,让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工地,引导师生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内化于行。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所高校已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各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首要标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武汉大学提供50万元经费资助了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集结6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在线课程,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供示范。 “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思考 从“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经验出发,可以看到,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使之深化、优化、固化下来,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关键。今后一段时期,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应重点在强化价值引领、推动理论建设、促进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真正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借助多学科方法共谋划 在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一是要明确学校党委在改革中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时,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遇到的或与教学相关的理论问题作为科研重点,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并把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示范和辐射作用,借助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和对话平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成果,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大格局。 2.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 一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地位,让思政课上出“学术味”。思政课的教学中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切实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问题,也要解决“为谁主张”“为谁服务”的价值追问。在课堂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走进学科前沿,更有学术味,更有穿透力。课堂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要用活的案例、活的方法,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学校要在专业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要求,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以及学生遇到社会问题的复杂度,系统设计德育递进教学路径,并固化于教学大纲中,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3.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学术评价体系是学者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指挥棒”。高校要改革用自然科学的标准衡量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以西方的学术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有评价机制。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侧重教学的过程评估,要将评价体系的重心落在“立德树人”的总任务上,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完善教师职称聘任的评价体系,要将文章数、项目量、批示级、人才衔等科研考核指标,转向以教学质量为重心,学生成长发展为标尺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对于教师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参与学生竞赛辅导、积极投身教学竞赛等育人实践成果纳入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给予应有的认可,鼓舞广大高校教师将工作的精力和热情投身于教学全过程。同时,严格“课程思政”教师的选聘以及教学培训制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价值。制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推广试点经验,努力彰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4.创新合作机制,拓展教学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一是打造教学实践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教学实践打造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团队等科研合作机制,推动原先以学院、学科、课题组为主的科研模式,向跨学科、跨专业、校内协同创新的模式转变。二是关注师资发展。通过“学习、对话、实践与反思”的培训模式,从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视角,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强化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统领,整合其他哲学社会学科和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路径,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第9篇:课程思政案例上报

一、征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案例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与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征集相关专业、课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案例。请提供3个案例。

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案例

任课教师

技术职务

副教授

任教课程

商贸经济类课程

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案例

“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案例的详细内容:

1.区块链

区块链目前仍然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很多公司都在找更多更好的商业应用场景。在采购方面,有的公司把它应用于在发票的管理,用来提高效率,提高准确度。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市场上的成功案例:沃尔玛在中国市场首先推出了区块链的猪肉安全应用,在喂养屠宰运输店内储存等多个数据点收集数据,同时应用智能合约来确保供应链过程中相关数据得到了真实性保证。比如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这样沃尔玛和消费者可以追溯全程的信息,从而确保食品信息的安全追溯。

2.大数据

网上曾发布过一个春节期间中国人口迁徙的地图,展示了在春节期间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生动的展示出了大家从一线城市回乡过年的情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应用。

那么在采购方面,大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举个例子,某公司采购人员在进行物料购买的时候发现日本的物料成本可能比较高,而这背后涉及到的影响因素粗略估计会在50个以上,包括GDP的增长率,就业率行业的竞争信息人口信息,教育水平,每年的毕业生的工资水平,CPI物价成本等多种信息。为了更好的进行采购工作,那么公司就可以把所有这些实时信息收集起来,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给采购人员提供一个购买物料的成本价参考,支持采购人员跟供应商谈判。

3.采购云

采购云的应用将帮助企业更好的去连接内部流程与外部的协作,这一合作关系包括了供应商,代工厂等等与企业业务及生产相关的合作伙伴们。比如通过使用在线第三方采购平台进行电子采购节省采购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在与供应商对接发票处理等过程中实现全程无纸化等等。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企业通常会遇到的长尾支出的问题,总是会存在一些很小很零碎的金额。那么通过实施采购云的应用,企业员工通过统一的界面,使用京东或阿里巴巴B2B这样的相关网络去搜索符合条件的物料,并把选择信息回传到公司的ERP系统中,完成相关的采购审批流程与采购分析工作。通过这样一个采购云应用,就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成本可控,风险可控的长尾品类的采购解决方案。

二、征集课程思政案例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决定征集各门课程思政案例。每人填写三个。

课程思政案例(一)

任课教师

技术职务

副教授

任教课程

商贸经济类课程

实施课程思政章节位置

第一章

绪论

关联知识点

企业概述

课程思政案例标题

便利店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课程思政案例育人目标

以学生身边最容易接触的连锁企业类型的发展为实例,加深对国家发展的了解,提高每个学生的“四个自信”

实施的教学

方法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课程思政案例

教案稿

案例的详细内容:

便利店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近年来,我国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增速连续多年位居零售业态前列,但仍存在品牌连锁门店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经营能力不强等问题。

品牌连锁便利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迎来了政策东风。为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健全便民商业设施,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居民生活品质,日前,商务部决定在全国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工作。

“总体来说这将对便利店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便利店行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燕川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对便利店的品牌化发展上,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燕川认为,目前从全国范围内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并不均匀、需要整合,比如北方的便利店发展整体较慢,还存在不少的“夫妻店”等现象。“不像超市,便利店一定是达到规模之上,才会有盈利,如果仅仅是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都很难盈利,所以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对于便利店行业来说相当重要。”

“本次发布的通知对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将会更有力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便利蜂已经上线了“外卖到家”“线上超市”等创新业务,近期还上线了洗衣业务,不断拓展便民服务范围。同时,便利蜂还在业内首家实现热餐全部采用品牌食用油,持续提升大众日常餐饮食材品质。

可以说,便利店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零售业态,是满足人们便利消费需求、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增速连续多年位居零售业态前列,但仍存在品牌连锁门店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经营能力不强等问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去年便利店全行业的单店平均日销售额仅为5299元,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薛恩远介绍,这有中国便利店起步晚、管理相对粗放等原因,同时也要求中国便利店从业者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科技入手寻求创新和突破,最终赶上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薛恩远认为,一方面,便利店企业需要从自身入手,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创新思维,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在证照、物业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北京推出的“一区一照”等简化审批流程的政策就对便利店行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希望能在其他地区继续推广。

“政策出台之后,在细节细化方面应该要跟上。比如开业开店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支持?是资金、补贴还是固定资产投入等,都需要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李燕川说,其实这两年便利店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各自为战”的现象,一些风投只是想快速抢占市场,或者是“跑马圈地”,不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伤了真正想做零售的人的心。

李燕川表示,便利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不高,并且要求经营者有长远的规划和一定的把控能力,如便利店网点的规划、大中小店的配比,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把控等。门槛并不低,不是谁都可以进入的。

为此,李燕川建议,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行业本身的发展逻辑来考虑,给予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法律等支持,从而避免恶意开店、无序竞争等行为,影响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课程思政案例(二)

任课教师

技术职务

副教授

任教课程

商贸经济类课程

实施课程思政章节位置

第四章

商品采购检测和质量管理

关联知识点

食品类商品的检验与拒收标准

课程思政案例标题

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课程思政案例育人目标

从大家记忆犹新的一次惨痛事件,教育大家树立质量意识

实施的教学

方法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课程思政案例

教案稿

案例的详细内容:

三鹿奶粉事件始末

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2008年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在一份报价单中的价格为每吨8700元。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记者就从三鹿品牌甘肃省总经销商——兰州兴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优加奶粉,2008年9月12日网易财经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2008年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销商,三鹿在3月至2008年8月5日之前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优加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诸于众。这导致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仍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三鹿集团官方网站在事件曝光后遭到数轮攻击,网站标题被黑客改为“三聚氰胺集团”;首页也被改为“看三聚氰胺集团新闻有感”,甚至一度成为了黑客们的聊天和“集体路过”场所。在第二轮攻击中,“三聚氰胺”被作为产品名称列在三鹿的产品网页上。

2008年9月13日,中国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I级”为最高级:指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有关部门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质检总局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验检查。

石家庄官方初步认定,三鹿“问题奶粉”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经拘留了19名嫌疑人,传唤了78人。这19个人中有18人是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奶厅的经营人员,其余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剂。

河北省政府决定对三鹿集团立即停产整顿,并将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田文华被免职,后并遭刑事拘留,而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等政府官员、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冀纯堂也相继被撤职处理。河北省委也决定免去吴显国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22日,李长江引咎辞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职务,这是因此次事件辞职的最高级官员。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风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三鹿集团最高将被罚两亿元人民币。

新华社报道,三鹿毒奶粉事件事态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三鹿集团公司和石家庄市政府在获悉三鹿奶粉造成婴幼儿患病情况后隐瞒实情、不及时上报所致。

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三鹿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团作为单位被告,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款人民币4937余万元。涉嫌制造和销售含三聚氰胺的奶农张玉军、高俊杰及耿金平三人被判处死刑,薛建忠无期徒刑,张彦军有期徒刑15年,耿金珠有期徒刑8年,萧玉有期徒刑5年。

2014年,72岁高龄的田文华改判有期徒刑18年。

课程思政案例(三)

任课教师

技术职务

副教授

任教课程

商贸经济类课程

实施课程思政章节位置

第十章

商品采购绩效评价

关联知识点

采购回扣的产生与杜绝措施

课程思政案例标题

秘密特工调查采购腐败

课程思政案例育人目标

从真实案例引入,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法制意识、廉洁意识

实施的教学

方法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课程思政案例

教案稿

案例的详细内容:

秘密特工调查采购腐败

零售业,商品进店环节上的采购是腐败的多发地带,几乎令所有企业都头痛不已。如在之前推行“单店作战”放权模式的家乐福,由于从门店课长、处长、店长等环节都不同程度拥有订货等权力,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蛀虫。而其他企业的采购“大贪”也时有出现。

但是在沃尔玛,采购员是谈“腐”色变。在沃尔玛总部的资产保护部内设有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如“秘密特工”一般调查公司内部采购等环节的腐败。

“秘密特工”:一只无形的手

在沃尔玛,采购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识是“不要使自己处于被怀疑的边缘”。

一位沃尔玛原采购高层告诉记者,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就开始给员工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如公司会告诉你在总部资产保护部有一个专门调查腐败的小组,有很多“秘密特工”,平时在公司是不露面的,谁都不知道是哪些人,但是他们可能正监视着你。

这就出现“此处无形胜有形”的效果,在很多企业,采购人员与客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沃尔玛员工都会自动避免在公司外与供应商接触。

如上述原沃尔玛采购高层就遇到过一次尴尬的事。有一次,他请沃尔玛在职的一个高级采购经理吃饭,同时他也请了一位供应商朋友,但是与沃尔玛并没有业务往来。结果这位采购经理得知对方是供应商身份后,中途就找个借口匆匆离开了,因为怕引起“秘密特工”的怀疑。

据记者了解,“秘密特工”会采取多种手段监控采购人员。他们会冒充沃尔玛的采购员去向供应商买东西,然后对比采购人员谈的价格,看是否存在回扣的空间。他们还会直接向供应商询问,采购人员有没有拿回扣,几乎所有的采购员都会被这样调查。另外还有阶段性的跟踪。如在采购人员下班后,可能会跟踪一段时间,了解你私下有没有与供应商接触等。他们会调查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关系。

此外,沃尔玛还会动用特殊手段,如通讯设备监控。据说沃尔玛有在公安局申请备案,员工的通话可以被监听。

一旦发现内部腐败行为,“秘密特工”就会去调查,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据上述原沃尔玛采购高层透露,有一次,沃尔玛工程部一个员工被发现有收受供应商贿赂的行为,“秘密特工”就让供应商协助调查,条件是如果供应商协助就减轻处罚,否则加重。据说当时他们设了一个局让受贿的员工“现形”,供应商拿了钱与那个采购人员接头,“秘密特工”就藏在隐秘处,就在他们交易的时候当场抓住该员工。

“‘秘密特工’组织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给采购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监控腐败的高境界。”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与供应商签订反腐协议:从外部制约

除了“秘密特工”组织外,沃尔玛还通过向合作伙伴——供应商们宣传公司的廉洁政策,从外部来制约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关键的是,沃尔玛会与供应商签订反腐协议,采购人员也要签字。其中供应商的条款有:保证不贿赂公司的员工,包括现金、实物、票证等各种形式的馈赠;如果供应商行贿被公司发现,将自行承担后果,包括解除与沃尔玛的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处罚等;如果有采购人员索贿的话,要向公司汇报等。

实际上,沃尔玛通过这个协议也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并通过解除合作等严重的处罚作为威慑。

而且在防腐问题上,沃尔玛的原则是“在诚实问题上不能有任何折扣”,对再细小的问题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逢年过节,供应商送挂历、文具等小礼物,沃尔玛的员工都一概不能收。有一次在沃尔玛东莞一家门店,有收银员被发现用的笔是由供应商提供的,结果7个有关系的收银员都被开除了。

还有就是采购人员到供应商工厂考察,由供应商接送、请吃饭在很多企业是正常的。但是在沃尔玛,采购人员去的路费、食宿费都有公司承担。当然,供应商也逐步适应了这种方式。

各个环节监控:在管理流程上控制腐败

事实上,沃尔玛防腐比较有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各个管理流程上不给腐败留下空间。

在供应商样品管理上,每个送达的样品都要贴上标签,包括样品名、送达时间、价值、采购人员等;在样品看完后,让供应商带走或者交到公司的样品管理处,如果采购人员下次要看样品就必须填写样品借记单;样品看完后必须归还样品管理处,不允许私自动用。而在很多公司样品管理是相当松散的,即使是仓库的货物丢失也不少。

还有令上述原沃尔玛采购高层印象深刻的是,沃尔玛原则上是不允许用公司电话打长途的,每个月防损部(现在改名为资产保护部)的人就会把每个员工的电话清单拿过来,让你写打给了谁。如果员工忘了打给了谁,会被要求再打一遍确认。防损部的人员还会根据你提供的清单抽查,看提供的情况是否属实。“这主要是调查员工有无乱打电话,从而看有无侵占公司资源。”他补充道。

问:设供应商为x,采购商为y,在一个由商业循环而形成的方程式中,如何使等式右边的z即商业贿赂降到最小值?

答:使z为最小值的解为:

通过“秘密特工”调查小组给员工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员工自动避免处于“瓜田李下”。并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反腐协议以及严密的内部流程控制来防腐。

上一篇:全科教师培训总结下一篇: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