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长期效果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肾动脉狭窄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一个常见原因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5%左右, 也是继发性高血压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常见因素。该次研究过程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病例, 对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的长期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病例96例, 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手术组男29例, 女17例;年龄57~74岁, 平均64.6岁;病程2个月~6年, 平均1.7年;介入组男27例, 女19例;年龄58~76岁, 平均65.2岁;病程4个月~7年, 平均1.9年。部分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疾病。

1.2 方法

手术组采用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介入组采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为:术前对患者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的狭窄率、血压和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等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手术治疗的前3 d, 患者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次, 1次/d, 氯吡格雷, 75 g/次, 1次/d, , 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股动脉作为导管的路径, 在肾动脉造影对病变进行清楚的显示后, 推送动脉导丝使其进入肾动脉至病变的远端, 将球囊沿着动脉导丝直接送达狭窄发生的部位, 待球囊扩张之后将指引导管送入, 将球囊退出, 并将支架送入, 再将指引导管退出。支架应扩张贴壁, 并对病变部位进行全面覆盖, 支架的位置满意后将动脉导丝退出,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凝治疗。对两组血压控制效果、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

手术组患者的治疗前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 (101.4±14.8) mmHg和 (175.6±18.3) mmHg;治疗后分别为 (88.6±13.9) mmHg和 (146.2±17.8) mmHg。介入组患者的治疗前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 (102.3±13.7) mmHg和 (176.4±19.2) mmHg;治疗后分别为 (80.2±12.7) mmHg和 (117.5±18.5) mmHg。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

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分别为 (163.5±58.4) mmol/L和 (160.3±56.2) mmol/L,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介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分别为 (162.7±55.8) mmol/L和 (152.2±58.3) mmol/L, 组内间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症状的发病机制是较为繁琐的, 患者血压长时间持续高压状态会致使患者的肾小动脉硬化, 管腔变窄;且狭窄的肾动脉可借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患者血压值进一步升高。临床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当高祖饿呀患者的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在70%以上时会导致肾脏出现供血问题, 在短时间内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从而导致血压值变高。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等各方面变弱, 再加上上述发病机制使得临床素采用的常规治疗药物所起到的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该文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得到长久的控制。

摘要:目的 对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长期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6例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病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手术组、介入组) , 每组患者由48例患者组成。手术组采用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介入组采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结果 介入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手术组;治疗前后的肌酐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少于手术组。结论 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长期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介入,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孙红岩, 王禹, 黄党生, 等.229例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10 (5) :42-45.

[2] 张大为, 王禹, 王立军, 等.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9 (4) :52-54.

[3] 袁哲伟, 冯毅.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J].工企医刊, 2005 (2) :4-6.

[4] 孙俊凯, 李欣, 郑传胜.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5) :110-115.

[5] 林国成, 郑传胜, 梁惠民, 等.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 (2) :81-84.

[6] 刘军鲁, 雷励, 金立伟, 等.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J].医药论坛杂志, 2005 (19) :57-58.

[7] 谢和民, 李春坚, 王连生, 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中远期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 2007 (11) :99-100.

[8] 袁旭明, 谌承志, 何盺, 等.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 (6) :48-51.

上一篇:浅谈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下一篇:复混肥料检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