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精神科护理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关键词精神科门诊护理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精神科门诊患者多而杂,应急变化多,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要求,谈几点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篇:精神科护理论文

浅谈精神科护理管理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精神科护理管理以满足精神科临床工作要求与精神病人需要,笔者结合本院工作实际认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一是观念、理念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把转变护士服务理念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去抓,要通过多形式教育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理念。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制度建设要着力抓好落实。三是要重视抓好护士长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四是要注重专科特色,重点抓好精神专科中“病人安全、心理护理、尊重病人、病人自我管理”的护理管理,以满足病人治疗康复的需要。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79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并遵循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护理质量[2]。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常发生伤害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护理,更要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安全、心理护理,这就要求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育、促护理观念转变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考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信念。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信仰[3]。让全体护理人员达成有助于病人健康恢复的共识和共同信念,是高标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医院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院在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到行风建设先进医院跟班学习,促观念转变。二是邀请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等典型模范人物来院进行先进事迹报告,强化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信念。三是组织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家属”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换位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父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四是开展星级护士评比,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2.建章立制、着力抓好落实

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如开放病房病人功能、放射检查、治疗流程封闭病房病人外出病房检查、治疗流程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明确精神科临床各班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三是狠抓制度的落实,抓好经常性的评比检查,对查对制度、查房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坚持周查月评,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的现象。四是病房的管理必须坚持做到“四化”“八字”(病房管理制度化、物品放置规格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护理管理人性化。安静、整洁、舒适、安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六是护士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模范执行。

3.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护士长在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長是第一线管理者,是护理队伍的骨干,是完成各項任务和实施計划的具体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护士长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业务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按照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好护士长。二是教育护士长要忠诚于病人的利益,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三是引导护士长从忙乱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护理管理上。即基础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业务技术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等。四是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艺术水平。在工作中能妥善处理好上级与下级、医与护、护与护、护与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德感人,以情感人,以实带人,以能育人,以信服人,善于运用激励、沟通等方法,使科室人员认同总体工作的目标与计划,并充分地发挥科室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有效地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为护士长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轮换安排护士长到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六是建立公正、公平、客观评价护士长工作业绩的标准体系,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4.抓住重点、提高专科护理特色水平

由于精神疾病的性质对专科护理要求有其特殊的内涵要求,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其特殊性重点抓好以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精神科安全护理制度和安全护理工作程序,重点做好防止精神病人自杀、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的工作,严格执行“四防”病人的护理常规,协助医生加强药物治疗,对“四防”病人,坚持做到入院时查,住院天天查,外出返回时查,严防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导致意外。二是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灵魂,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精神病人大多伴有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化解精神病人的心理症结,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特别重视以病人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接触方法和内容,分层次地开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此外还要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意伤人六月寒”。三是注重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的能力,防止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伴发躯体疾患后往往不会主动自诉,而精神科护士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又较缺乏且注意力放在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上,对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常有忽略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对躯体疾患的识别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提醒护士注意观察躯体疾患的症状与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四是教育护理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重視病人的生命,切实地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的怪异行为不嘲笑不讥讽,严禁将病人的病态表现作为谈笑资料。五是防止滥用对病人的干涉权。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权,对某些拒绝治疗护理的精神病病人,医护人員可行使干涉权,甚至实行強迫治疗或保护性约束。但干涉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或康复,不伤害病人,决不允许变相体罚病人。六是充分发挥病人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于精神病人具有思维、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且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对病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病房要安排专职护理人员按照“以病人为中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的要求负责做好病人的自我管理工作,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兴趣、爱好,在病友中的威信度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分别选出大组长、小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等等,使他们各尽其职,发挥一技之长,通过各种类型的工娱活动,康复治疗,为他们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夯实基础护理、促进医患和谐

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在60天左右,没有家属陪伴,所以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护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而且对其今后的需继续住院的依从性以及和谐医患关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一是要明确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二是要增加护士配置,使病床护士比达到1:0.4,以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切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解晨,李掁香,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5.

[2] 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1.

[3] 赵丽文.深化护理改革推进整体护理的开展.中国护理管理,2003,3(3):52-53.

作者:周念港

第二篇:谈精神科护理道德要求

摘要:鉴于精神病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精神卫生法的要求,对精神科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尊重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更要有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来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道德要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病人,其中病情严重者,表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少病人否认有病,还会造成自伤或影响社会治安。病人的症状往往与生活经历、躯体和精神状态及社会环境、职业、文化背景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形成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分析

了解研究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当病人住进医院开始,我们就该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依据精神疾病的演进规律,按治疗时间将精神病人的心里特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1 治疗初期 大凡精神病人不论是首次发病,还是复发者,都不愿主动就医,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者极为少见,特别是一些重症精神病人。众多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评估自我的精神状态,整个心里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所患的疾病持否认的态度,同时对身边的人、所在的单位以及医院,采取不配合的反抗手段。临床表现为猜疑周围人、恐惧住院、拒绝服药、私自出走等。

1.2 治疗缓解期

精神病人在经过住院初期治疗后,精神病的症状得以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病人的心态也发生相对变化,患者心里开始动摇,正常的心理活动开始活动,对周边的环境、所处的位置产生怀疑,我怎么在医院呢?我来这里干啥?我真的有精神病?

1.3 治疗好转期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开始理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患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以及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各种损失。但患者心理活动比较单纯、单调,长时间处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病能治好吗?能根治嗎?出院后能正常工作吗?这时的病人情绪低落,心理压抑明显。

2. 对精神病人护理的人文关怀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是被动接受。其护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唤起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患者往往拒绝住院,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可能伤人、自伤或者毁物,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意态度;有的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有的表面看来安静合作,但病态支配下可能发生种种意外。因此护士工作繁杂多遍,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特征反应,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

2.1 针对治疗初期 对这一期病人采用的护理手段多为强硬的、机械的、但必须是人道主义的。此时的护理主要为:(1)尽快熟悉病人的病情、心里状态、家庭状况、社会支持能力等,为下期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降低精神症状对环境的干扰,增强每个病人的自身安全系数。

2.2 治疗缓解期 此期病人能勉强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期。护士要做到:(1)加强医患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里需要,精神病人更为突出。病人往往把健康的恢复完全寄托给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借助情感交流以其得到鼓励和启发。护理人员主动提供条件,在互相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病情。(2)避免恶性刺激。由于病人的病态心理开始动摇处于冬眠状态的正常心理开始苏醒,正常与异常心里交织在一起,不论是自控能力还是识别能力均偏低,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也较低。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2.3 治疗好转期 这一时期,护士要帮助病人做到:(1)力求心理适应。心理适应必须在生理适应基础之上完成。精神病人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趋利避害,需护理人员协助,包括环境净化,病人安全感形成,以及生存欲望的强化等等。(2)建立社会关系。长期的病态心理和住院生活,病人自我认知的能力降低。应沟通病人与家属、单位之间的联系,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有益活动。

3.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

3.1 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对病人病史中的隐私和病情应做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地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无社会地位,并担心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意外发生。

3.2 敏锐的观察力,确保病人安全

审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准确无误的行为,是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护理道德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观察力是知识和思维的结合,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如精神科一级护理中的三防病人(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4. 尊重病人的人格

精神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不能配合治疗,如拒绝服药或藏药、毁物自伤等一些行为。此外,在护理时,除病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慎用约束。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处理上述护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护理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精神科护士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知、情、意障碍的精神病人在一起,接触密切,工作难度大,而且常遇到病人的病态辱骂或人格污辱,护士能准确对待和处理,使自己在工作中维护正常的心理平衡,促进病人的康复,这充分体现了精神科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耐心与容忍的心理品质。

作者:叶婷

第三篇: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体会

关键词精神科门诊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精神科门诊患者多而杂,应急变化多,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要求,谈几点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要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精神与行为异常的患者,其表现复杂多样,如抑郁患者的沉默被动,躁狂患者的多语躁动,妄想患者的猜疑不安等。这些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难以预测的。部分患者因为症状的干扰,在候诊过程中表现为烦躁不安,大声喊叫,甚至出现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的冲动行为,部分患者虽然表面看起来安静合作,但在病态支配下可发生意外。所以护士要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危重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就诊。

由于精神科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而精神科门诊患者量多且集中,医生只能把主要时间用在就诊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上,很少有时间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只有護士能给予这方面的帮助。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丰富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知识,以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医疗帮助和指导。

精神科护理的独特性特别重视与强调和患者的沟通。因为精神障碍患者一般来说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及心理问题[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纯熟的沟通技巧。

护理

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诊环境:门诊大厅设立就诊引导图,同时设导诊台,并全面推行走出导诊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开放式导诊服务。从患者进入门诊到诊疗结束后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导诊护士的迎接与问候。这一声声问候,打消了患者初来医院的茫然,节省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规范护士的言行和仪表:教育护士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保持严谨、持重的行为风度和端庄的仪表,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还要注意非语言行为的影响,有时毫不经意的表情、动作都会引起患者的曲解。故规范护士言行,可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消除误会和隐患[2]。

探索真情服务模式:多数精神病患者一方面有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对其受损的自尊心又特别敏感,比健康人更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3]。因此在接触中,要特别注意尊重患者,态度真诚和蔼,服务主动周到。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倡开展“假如我是一位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切实理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正确面对患者的异常行为,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时刻想着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耐心”的真情服务。

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强调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选择时机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想法和需要。对消极抑郁的患者,要多安慰鼓励,启发患者回顾以往成功或快乐的事,调动患者情绪,帮助患者确认压力源,减少焦虑及建立正向的人生观;对兴奋躁动、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要用亲切、冷静的态度对待患者,并向患者讲解控制情绪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激惹患者,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就诊,给予及时处理;对幻觉、妄想的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不要与其争辩,以了解患者真实的内心体验。

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同步健康教育,使他们从教育、指导和支持中受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接受能力,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一般医疗知识,讲解服从治疗的重要性,教会患者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指导家属如何看护患者服药的技巧和自理训练的方法,同时要鼓励家属用积极的、正性的心态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社会心理支持,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4]。

总之,做好精神科门诊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燕华.精神科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

2董春玲,吴亚梅,常立.避免护患冲突提高护理质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6):696.

3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

4李爱民,元桂香,殷俊风.精神科护士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229.

作者:李淼

第四篇: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浅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以及建立健全医院的护理管理准则,落实安全质量控制措施。提高精神病人就医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力求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管理;原因;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家属对住院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神病科开放病房分入住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由于精神病科本身的特殊性,患者外出不归或者不按时返院的例数较多,同时受到精神病症状的影响,患者极容易出现自伤、自杀等意外情况。同时由于每位精神病科人员流动性较大,这在一定也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影响护理质量。通过严格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

1.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现由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护理教育薄弱,导致护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经常出现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完全转变思想,仍然沿用旧式的管理制度。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在填写护理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欠佳,护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淡薄,缺乏完善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对业务技术培训以及對新设备的使用掌握度不高。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严格管理危险品,合理布局医院的基础仪器设施,如:电源的插座、窗户玻璃、地面、床挡等,以及医患护理的专业仪器。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不按照医嘱服药,对于一些有严重暴力倾向的患者如果护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伤害他人或者出现严重的自残行为。

2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科护理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细节护理工作的关键作用和意义,才能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今后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自觉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防范。

2.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

精神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措施,对待患者要态度温和,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做好关键患者的管理、关键制度的管理等工作。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不断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由于精神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如果严格落实护理制度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是精神病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特别是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照精神病的等级护理要求来实施护理,及时观察病人的情况。

2.3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包括:

(1)防爆玻璃的使用。

(2)室内无外露钉子和线。

(3)保护电源插。

2.4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1)对于活动大厅、护士值班室、治疗室等地方,护理人员离开应及时上锁。

(2)对病房里面的玻璃制品,化学制剂等都应严格管理,由此产生的垃圾应及时给予处理。

(3)做好患者的危险品检查工作,严防危险品进入病室。加强口服药的护理,做到认真核对,看服到口,避免出现患者积攒药品或漏服药物的情况,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2.5 病人的安全管理

(1)加强患者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根据病人的康复程度和参加活动的性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存在暴力、攻击、外走、自杀行为的患者,应严密监护。

(3)患者外出检查及治疗应做登记,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危险物品进入。

2.6 护士的安全管理

(1)提高精神科护士对存在风险的预见性及应急处理能力。

(2)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对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2.7 家属的安全宣教

(1)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告诉家庭成员不应带危险品来探望病人,在与病人接触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和行为的刺激。

(2)除了患者,也要对家属做好相关危险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使家庭成员能了解一些病人的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扼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3]。

2.8注重病人感受,倡导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度,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对患者的病症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关心病人的感受,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病人自身的价值认可度,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2.9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包括:血钾、血钙、血小板的计数等,值班医生在接到“危急值”电话之后,需要第一时间报告给该科室医生,并做好登记。

3.讨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关键,而护理人员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积极支持护理工作,多为护理提供发展机会,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因为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经常出现冲动、伤人、毁坏财物等特殊行为,在这情况下,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护理人员的危险性很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做好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医疗技术,值得临床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龚舒萍.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J].吉林医学,2011,32(14):2897-2898.

[2]徐永红.探讨降低精神科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J].饮食保健,2016,3(16):122-122.

[3]李继宁.老年精神科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11).

[4]付玉花.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3):29-30.

作者:石越

第五篇: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探讨

【摘 要】影响精神科护理中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等,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防治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精神病护理风险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在新的护理模式中,“以人为本”是病人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理念。精神科护理比其他住院病人更容易导致不安全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性质而言相对特殊。由于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的不确定性,简单的临床活动会导致不安全的状况。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关键。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急剧增加的医疗需求,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医疗纠纷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对医生的伤害事件,护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特别是高危险因素的精神科,由于其护理操作对象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精神科护理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精神病护理风险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1 影响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特殊护理工作中,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在一些沟通障碍中,护理人员如果缺乏责任心、缺乏预见性、警惕性和威胁性,就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比如某些医护人员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在应对患者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很容易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无法保护自身与患者,引发各种医疗纠纷与护患矛盾,且由于精神科患者這个群体的特殊性,致使事件责任认定中多数归责医护人员,给工作人员带来身心双重负担。在精神科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过关会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准确掌握各种仪器。而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正确的操作,缺少对不同类型病人的经验,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人身伤害。或缺乏经验、事故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延误患者救治时机等。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休息,容易因疲劳导致工作上出现疏忽。它会引起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安全事故,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导致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结果,如果忽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情同意权,很容易导致各种医疗纠纷和矛盾,因言语和不当的行为造成各种种类的安全事故。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也较多,比如对安全管理认知不足、对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管理不到位等,造成不安全事件频发。比如部分患者在服用奋乃静时与艾司哇仑合用,导致出现低血压、头晕等情况,影响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如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应用精神病药物管理不当等,导致不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例如,奋乃静和艾司洛尔联合哇伦同时服用,会导致患者头晕,低血压,影响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或者有自杀、自残倾向患者护理中忽视监督与巡防,导致患者做出不安全行为,后果严重到甚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都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由于不同背景的患者对医院环境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容易产生多种不安全心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不安全心理的形成容易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心理疏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建立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患者清醒状态,介绍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引起术后护理的原因,并说明使用该仪器作用,避免看到仪器影响疾病和情绪。通过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有科学的沟通,如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操作的,以降低因不了解造成紧张恐惧;对高文化水平的患者,因为它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疾病的知识是比较高的。治疗效果好,可以通过专业语言增强自信心。护理人员应加强非语言沟通,避免急躁,捕捉面部表情,手势,患者肢体、口型等信息,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护理人员应该熟记图表上的内容,按照规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图一。

1.2病人因素

不同于其他的病患,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心理异常最为严重,特别是自卑、妄想、幻觉和其它病态的情绪,大多会有较强的攻击性,经常有伤人、自伤、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情绪,这类患者临床配合度低、治疗依从性差、抵抗心理重,极端手段多,很容易出现各类不安全事件影响护理与治疗工作。经常还有部分患者在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过程中,因此药物副作用如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等导致意外事件,都会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家庭成员不适当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增加。作为家庭的一部分,由于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患者不注意沟通和解释,不注重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或不能保证遵守,或忽视探视制度,偷偷给患者危险品等等,所有这些会导致疾病的复发,并影响治疗进度,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病人家属求医心切,还会因为病人的治疗进展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和冲突,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导致不安全事件增多。

1.3管理因素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果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很容易因人力资源的限制而分心,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不安全事件增加。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落后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导致多种不安全事件,如行政管理系统不完善,法律法规、管理信息系统不到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落后的管理模式,将导致急救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负担,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此外,现阶段我国精神科护理相关书籍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也会导致医疗纠纷增加。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各种突发性事件极为常见,无论是自杀自伤还是逃跑、毁物等,发生事件后文书未做准确记录与规范书写,容易导致医疗记录不完整,究则时无法准确定位责任主体,无论对于医护人员还是家属、患者而言都会出现诸多问题。

2 保证精神科护理安全的措施

应从岗前培训入手,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熟悉并掌握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因为一些常见的特殊药物和不安全反应而产生潜在危险因素。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带领新护理人员,从而不断促进和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事件。二是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提高各部门的检查标准,特别是对一些危重患者,及时发现精神科患者的冲动攻击性、消极自伤以及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职业水平,以专业水平,对一些低年龄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燕,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19-210. 、

[2] 姚宁,田素英,张蕊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4.

[3] 张永霞.对该院上报75例护理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J].包头医学,2014(1):30-31.

[4] 李伟娟,卢晓燕,周静仪,郭凤媚. 刘二瑛,朱小燕.精神护理护理监测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365例精神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438-439.2011,13: 119-120.

[5] 宁亮亮.何宁,陈晓峰.精神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05):213.精神护理病房医院护理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422-4423.

作者:雷红霞

上一篇:论著职称论文下一篇:经济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