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科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香港卫生信息化学习培训体会

5月8日至14日,参加了卫生部在香港组织的卫生信息技术及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研讨班的学习。学习班由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协和医科大学信息所,以及14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19位同志组成。先后到香港卫生署、卫生署防护中心和香港医院管理局学习培训。

香港卫生信息化

香港特区政府负责卫生事务的行政机关是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涉及卫生及食物的政策并争取公众和立法会对政策的支持。下设卫生署与医院管理局等行政机构,其中卫生署负责预防疾病、私营医院监管等,医院管理局主要负责公营医院监管。为提高所管辖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医院管理局与卫生署分别建设和规划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1.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概况

卫生署在过去十年,研发了数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上中央呈报系统、传染病综合哨点监测系统、症候群监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并制定了传染病信息系统发展计划及电子健康记录十年计划。

2. 计划实施电子健康档案互通

香港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10年时间,投资11.4亿港币建设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目的是“发展一套全港性、以患者为中心的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加强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并促进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配合。”目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有800万个病历记录,8亿个化验报告,3.4亿宗药物处方,3400万个放射影像,每天300万次资料传输;卫生署持有重要的健康资料如疫苗注射,正准备建立电子健康记录及电子化资料。与此同时,私营医院以账单及会计系统为主,电子记录没有互通功能;私家诊所以纸张病历为主,电子记录没有互通功能;私家化验所/专职医疗机构没有互通功能。

计划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首先要实现“患者得益”,完整健康记录可供医护人员即时查阅,提供快捷及准确资料用于诊断,减少患者需要重复接受检验和提供资料的次数,加快治疗的时间;其次要实现“医护人员得益”,提供更有效率及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手写记录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要实现“社会得益”,疾病监测,监控资源运用及医疗成效。此系统工程,设一个中央的电子健康记录平台,无论医院管理局、卫生署、私营医院和私家诊所都可以把记录存放在中心。第一阶段,在2013年实现医生平台的电子健康记录的互通,建立一个中央记录和医生使用的平台;第二阶段,推出疾病管理和患者平台,患者可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健康记录。组织架构是:由食物及卫生局成立电子健康记录统筹处(20人),下设电子健康记录项目管理办公室,人员有300人,主要人员来自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资讯科技服务处。同时在食物及卫生局设立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督导委员会,下设:互通系统组织架构工作小组,法律、隐私及安保事宜工作小组,电子健康记录及信息标准工作小组,电子健康记录协作工作小组。

香港认为电子健康记录是一个崭新的模式,首先:政府为个人保存健康记录,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者共同存取资料。它也是公私营医疗合作新架构,崭新技术平台及标准,以及更完善的资料隐私和安保法律保障。

其次,它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一般资讯系统:在政策及法律框架,资料隐私及安保和服务运作模式上都很复杂。

最后是需要公营、私营及市民共同参与。

3. 目前的卫生信息标准化情况

(1)身份标识

香港患者的身份标识是香港居民身份证号码,每次就诊时,要登记身份证号码,一是香港实行福利医疗,就医基本不付费用,所以一定要出示身份证;二是通过身份证号码,可以将历次的就诊信息关联起来,形成连续的电子病历。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健康信息并不在身份证这个介质上存储,原因是,患者的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到身份证上,还有就是介质本身存储量小,无法保存长时间的健康信息,所以香港采用唯一的身份标识,信息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

(2)采用国际相关标准和本土化标准情况

由于香港采用英文写病历,在临床术语标准上基本引用的是临床术语标准SNOMED CT,检查检验部分用的是观测指针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INC,也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CM,ICD-10)和基层医疗国际分类 (ICPC)。在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我们看到香港卫生署传染病信息系统医疗讯息标准本地化情况,卫生防护中心正在建立本土化的医学术语标准,主要是参照SNOMED-CT的架构建立,并和SNOMED CT、LOINC、ICPC2、ICD-9CM、 ICD-10做了一一对应。与此同时,使用元数据注册系统加以维护。

4. 电子病历及医院信息化情况

香港的电子病历系统简称EPR(就是我们说的EMR),由患者个人资料、入院及门诊记录、药物敏感及警示、化验报告、放射报告、药物处方、诊断、手术、医疗操作、住院摘要、康复治疗、产科记录、其它专科资料、扫描式的档案和放射影像组成。香港医院管理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MS,建立了相互连接的临床计算机工作站,直接供医管局的医护人员使用。1995年~2001年,是香港医院管理局发展的第一阶段,CMS扮演的是数据收集者的角色;2002年~2005年,CMS扮演是记录员的角色,每个医疗环节都得以记录;从2006年开始,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建设,这个阶段中CMS扮演助手的角色。第三代CMS投资7亿港币。香港医院管理局统一管理香港所有公立医院,所有医院的信息系统都使用统一的CMS,一个主中心,还设有灾备中心,信息化技术人员统一管理,目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有信息化人员1000余人。临床管理系统CMS拥有1.2万个终端机,2.9万名医护使用者,并在162家公营医院、诊所等地方使用,采用单一登录,实现24(小时)×7(天)×365(天)服务,其主要功能有:患者资料管理和临床病历记录两大功能。其中临床病历记录又包括:诊断/医疗操作分类信息代码、手术记录、诊症记录、住院摘要、药物处方、临床检查落单、化验、放射报告、预约、临床数据分析及报告(CDARS)和电子病历记录(EPR)。

CMS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医疗流程简化。门诊预约系统、智能轮候系统等应用,大大简化患者挂号、转诊流程,缩短等待时间。

(2)病历存档和传送。如放射诊断报告、电子处方、影像浏览等。

(3)安全及风险管理。通过医疗事故通报机制、药物敏感及相互反应检查与提醒、数码身份辨识系统、改善计划收集及分享系统、与国际认证机构衔接。

(4)医院绩效管理。通过管理人员即时报表系统收集管理主要表现指标(KPI)报告,并引进患者经历指标(如等候时间报告),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内的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上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对管辖医院的绩效管理。通过传染病通报系统(如电子“非典”系统、电子流感系统等)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以便采取紧急应变计划控制疾病爆发。

第三代临床管理系统的未来目标是:(1)开发医疗记录内容:以标准为基础,全面及多媒体的个人电子病历记录;(2)促进临床护理程序:支援医疗服务运作,工作流程管理及沟通工具;(3)改善临床效果:重点照护站(POC)的临床决策系统,加强质量保证服务;(4)伸延到社区:预约。技术层面的改造是采用SOA的架构。

5. 香港的个人隐私保护情况

保障患者资料隐私和安保,对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的开发至为重要。香港将制订长远法律架构,以保障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及其数据的资料隐私和系统安保。将进行隐私影响评估、隐私循规审核等,确保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的资料隐私和系统安保获得完备的保障。预先设定互通资料的范畴。患者完成登记后,其存于医管局/卫生署的资料会转移到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医疗服务提供者须确保上传至系统的资料的准确性。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参与属自愿性质,患者可随时退出或于其后再次参与。现行的法律保障有:《个人资料(隐私)条例》;《刑事罪行条例》:有犯罪或不诚实意图而使用电脑;《电讯条例》:在未获授权下取用电脑资料。采用知情同意的形式,以“患者与医生”关系为基础,向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给予声明及知情同意,涵盖随后的诊症和转介,紧急情况或其他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获豁免。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手段,医疗服务提供者在查阅患者电子健康记录前,须认证患者的身份,实施“资料不能推翻”的规定,以确保上传的资料的准确性,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追踪和追寻所有记录阅览、上传及修改。

体会

1. 信息化先要有足够的人才队伍

通过学习考察,了解到香港的卫生信息化队伍已经达到1000人,整个医院管理局5.7万人,信息化人员已经达到全体人员的1.8%。相比之下,大陆的医院信息化人员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下一阶段开展电子病历建设,信息化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最关键的要素。

2. 资金投入有保证

香港医院管理局今年资金预算是300多亿港币,其中信息化投入8亿~9亿港币,信息化投入占卫生预算的近3%,持续的信息化资金投入,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发挥效能。

3. 本土化标准是出路

我国当前涉及电子病历信息/数据尚缺乏统一的基础标准,如疾病诊断、手术操作、药物、化验等的术语,分类编码等方面的标准、维护、更新的工作机制及责任机构。北京市在市卫生局、社保局等领导的“DRG-北京”项目研究小组中已建立了诊断、手术操作、药物、收费分类及住院病例数据采集标准和住院病历数据库,门诊病例数据采集标准及术语标准等已投入使用,但急需建立维护更新机制及责任管理机构,以达到长期、稳定、科学、实用的发展。以本土化、一体化为基础,建立各种相关信息/数据标准,并使其可相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可相互连接(Interconnection)、可相互转换(Interchange)。只有建立本土化的标准才有出路,并且通过统一的元数据注册工具加以维护。

4. 香港经验要学习,系统不能照搬

香港特区不管是已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还是正在组织的传染病信息系统建设及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建设,都是遵循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设定一些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实现。

信息系统是按照管理模式设计和开发的,香港医院每次急诊室就诊需花费100港币,急诊住院每天交纳100港币,包括一日三餐等所有费用。所以香港的CMS对费用管理的功能相对弱,主要功能在临床。而大陆的医院信息系统起步就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门诊系统像“银行”,住院系统像“酒店”,药房药库像“物流”,但又比这些系统的功能复杂。所以大陆医院无法照搬香港的系统。

5. 注重信息的挖掘辅助管理决策

香港的卫生管理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功能很强,统计信息真正的为政府决策、民众健康服务。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发了医疗事故上报系统来管理分析医院的医疗事故,降低风险,强调通过信息化来加强对医疗服务品质和效率的监管。进行风险通报,汇报医疗事故,分析及详列预防方法并提供改革机制建议等。如:分析确诊到接受治疗的等候时间、手术的等候时间等等,建立了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为辅助决策服务。

思考与建议

1. 电子病历系统和健康档案系统可以统一建设,但要分清边界和阶段

通过在香港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香港就是两件事,或者说两个系统,香港医院管理局做的是电子病历,香港计划开发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计划要建立的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系统,实际上是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电子健康档案),而电子病历系统应该是由各个医院来建设,使用卫生部、市卫生局统一的标准,进入健康记录的部分是标准化的、可共享的、主要的信息。

2. 统一患者的身份标识号比统一卡(介质)更好操作

做区域医疗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唯一确定患者的标识非常重要。下一步,在北京更应该发挥我们医联码的作用,扩大范围,结合社保卡号,共同成为北京市居民唯一标识。

3. 隐私保护要到法律层面

我们现在做共享和互通,最大的风险是如何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目前多从技术手段上加以防护,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法律层面,落实隐私保护,这样的电子健康记录才会健康的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作者:王晖

第2篇: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基层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基层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和某大学护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我院临床护士130人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理论授课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培训的关键环节进行过程控制,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科研能力变化。结果: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 ;不同雇佣方式、学历、职称和职务的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经两两比较(P<0.05)。结论: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护理科研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

【关键词】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训;合作学习

[

护理科研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探索和解决护理领域中的问题,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为护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对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基层医院的护士而言,护理科研几乎是一片空白,普遍存在护士整体学历不高,科研能力明显不足[1],如何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水平,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2018年1月本院护理部通过和某大学护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将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应用到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教学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二级医院开展系统规范的护理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具有护士执业证书;②在临床工作的护士;③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实习生;②休假在3个月以上的护士。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编制、年龄、工龄、学历、职称、职务及护士掌握科研知识总体情况。②护理人员利研能力自评量表:采用刘瑞香PI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此量表由4个维度40个条目构成,包括科研基础知识(13个条目)、统计学知识(7个条目)、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11个条目)、论文写作(9个条目)。结果分为“完全会或能”“基本会或能”“稍会或稍能”“不会或不能”4个层面,依次赋值3一。分。量表总分120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得分水平分为3个层次,总分在0~40分为低水平,41~80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该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本次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分别与培训前(2018年3月)和培训后(2018年12月)发放上述问卷,对全院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基线调查和培训后效果评价。两次分别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科研培训方案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首先于2018年3-12月,聘请某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专家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知识相关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护理科研选题、护理科研方法介绍、护理科研实践、数据的收集整理、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和投稿,共计2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由护理部统一购买《护理科研》书籍,下发到临床科室供护士学习。

其次,在进行理论授课期间,护理部利用微信平台组建护理科研学习小组,主要由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和教学老师组成,共有20人参加,按照全院授课内容进度,每次课堂授课后以科室小组的形式,把理论授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结合理论授课内容选定5个小组合作的主题,每科根据本科室专科疾病确立自己的科研意向,阶段性安排汇报学习体会,在群内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1.4 资料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130名护士,其中正式编制9人,合同制121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53岁,平均(28.91±5.91)岁;工龄1~32年,中位数7年;第一学历:中专学历82人,大专42人,本科6人,最高学历:中专学历14人,大专60人,本科56人;护士56人,护师60人,主管护师及以上14人;普通护士115人,护士长15人。

2.2 实施科研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比较 实施前临床护士自评的科研能力得分总分最低为0分,有32人(24.6%),最高为59分,平均为(8.42±10.88)分,得分率为7.01%。培训后临床护士自评的科研能力得分总分最低。分,有1人(0.8%),最高92分,平均为(27.32±17.51)分,得分率为22.76%。4个维度中得分率由低到高依次为:统计软件操作、统计学知识、论文写作、利研基础知识,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两组数据得分有差异(P<0.05)。

2.3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得分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合同制护士在培训前后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P=0.009);不同学历和职称得分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合作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27.32±17.51)分,得分率由7.01%提高到了22.7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说明采取理论教学结合小组学习法的形式对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是有效的,与既往的研究报道[4-5]一致。把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知识培训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专题,通过教师的高效引导与护士学生的积极配合,护士既可以通过老师的讲授获得知识,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从同伴那里获得知识;同时阶段性安排汇报学习体会并展开讨论促进护士自主学习交流,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参与学习者的科研知识和能力得以强化和提升[6]。

3.2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提示,培训前总体存在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有行政职务者,科研能力得分越高的趋势,与赵梦遐[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培训后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员、护士职称的人员提高幅度更大;护士雇佣方式的差异也影响着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水平,培训后合同制护士的科研能力得分进步值比正式护士(P<0.009)有明显提高。在本研究中,合同制护士占绝大多数,且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低,也是培训期间主要的获益群体。对于年羟化的护士队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说明护理研究知识的学习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可以参与并探索的领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增强了临床护士对护理科研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提高了对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8]。

4 小结

护理科研课程理论性较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但本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士科研培训需求的差异以及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是其局限性所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护士科研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具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对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我院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14-215.

[2]孙宏玉,范秀珍.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刘瑞香.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8-9.

[4]孙瑞敏.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的构建及评价[D].河南:河南大學,2014.

[5]梅碧琳,张慧敏,梅碧琪.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8,16(21):2671-2673.

[6]娄伟,魏碧蓉,李红玉.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训新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662-664.

[7]赵梦遐,孔令磷,朱利敏.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83-284.

[8]葛玉荣,闫树英,赵丽丽,等行动研究法在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75-79.

基金项目:医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yzij-2017-004)

作者:杨显芳 陆悦 沈艳宇 李秀力 杨鲤萍

第3篇: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

摘 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风格的研究逐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从学习者角度研究如何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理论中,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师培训课程中,常常假设教师作为吸纳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教师作为学员具有自身独特而稳定的学习风格。本文旨在吸取已有对学生学习风格研究的成果,立足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参与培训活动的特点,探讨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提出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路径,供同行参考评鉴。

关键词 学习风格 教师 教科研 培训课程

一、当前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教师培训,是一种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培训”“继续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有33.3%的教师在寒暑假参加过集中培训。但从培训效果来说,大部分的集中培训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泛泛而谈。根据现代教育报和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的结果,四成教师坦言集中培训效果不如意[1]。以大班式讲座、教科研知识和理念为主要内容及专家一言堂式的培训仍然是教科研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立足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会影响其进行教学设计工作的方式。传统“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教科研培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目前教科研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培训缺乏整体设计,各个项目、课题中心组各自为政

区县教科所的教科研工作者很大一部分工作的目标在于服务、引领、指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支持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基本能力。基层教师的教科研培训需要以教科研素养为框架,整体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除了区县教科所之外,还包括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师训部,基层学校教科研领导还参加专门为中层以上干部开设的相关教科研课程及项目。除此之外,国家级、市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项目,各个学会理事会的研究课题中心组都为教师提供了接受教科研培训的机会。由于很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都是“签到——听会——回家——忘记”的模式和流程,教师无法分辨所参与的培训活动是针对教育科研素养哪一个方面的问题而设计,参会的目的不清晰,培训活动后往往又全身心投入到惯常的模式化思维、模式化行动的工作中,培训中得到的一点思维的火花很快就被忽略了,无法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2.培训流程安排模式化,缺乏创新型的学员参与式培训

教师如何才能积极有效参与教科研培训,这需要培训设计者有预先的周密安排。正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之前,提前就要将一堂课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一样,教师培训的流程安排也需要提前做好设计。常规的教科研培训设计往往都是这样的:

首先,主管领导讲话,强调本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性,介绍主讲者的背景、成果、称号等等;

其次,主讲者用各种PPT演示文稿,告诉教师,教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次,互动环节,领导问,各位老师有问题吗?偶尔一两位老师能够表达对专家的仰慕,或是提出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请专家解答,常常都是学员教师一片安静;

最后,主管领导宣布培训成果启迪了教师的研究智慧,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然后培训活动顺利结束。

这样的培训流程已经模式化,学员教师难以主动而积极参加,也难以有时间互动交流,学员教师仅仅是以听众的身份来“被培训”,不能说这样安排互动环节的培训就是参与式的培训。

3.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模糊,学员不知因何而来,不知所学何物

学员参与教科研培训是有期待有目标的,而且常常希望从中得到具体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课题指导,但作为培训设计者,要照顾多个层面的需求,难以为每位从事教科研的教师提供细致而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活动,为的是领悟教科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还应当回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评价教科研培训活动的效果,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观察和评测学员教师实践中的教科研行动,帮助学员教师认识到自己参加培训所为何来、所学何物。

二、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2]。学习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独特性。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基础上,学习风格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其二,稳定性。学习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尽管有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个体会变得更善于分析、深思熟虑、内向慎重,但个体学习风格的特点在同龄人中所保持的相对地位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三,兼有活动和个性两重功能。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特征本身的不同之点,在于它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发生作用,而充当这一媒介的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以其活动的功能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又以其个性的功能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及其成效。学习风格这两种功能总是同步发挥作用的[3]。

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源自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认可与发挥。以往的教科研培训活动,常常忽视学员教师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以“教”的责任优先,学员教师是否“学”有所得往往不在组织者的考虑范畴之内,而学员教师长期以来接受这样的培训活动熏陶,容易“忘记”自己有主动学习的责任。倘若教科研课程设计者,从学员教师“学”的角度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经验并评价课程效果,是不是更加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呢?

基于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正是立足学员教师的作为学习者“学”的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员教师所适合的学习策略,一方面通过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并作出研究与改进,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三、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原则

在实践操作层面,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必须遵循一般的课程设计基本原则,例如课程目标要清晰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关注核心的教科研素养组成要素、教学经验的组织适合学员教师的教学研究背景、效果评价要和课程的目标能够依存。作为基于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还应当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适当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是以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在考虑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层面上,可以选取学习风格中某一要素上信效度都比较高的量表,提前对教师的学习风格展开测试,利用收集的数据做参考,主讲者安排学员的分组、小组分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效果的测量评价工作。这样既能够照顾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又锚定教科研培训课程的既定方向,达到“教”与“学”的平衡互利。

2.系统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系列培训课程的组合,有着内在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而绝不是各种教科研方法、课题开题讲座、研究报告辅导等培训活动的“拼盘”。但在学习风格要素的维度上,这一系列培训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各种学习风格之间的“混搭风”,学员教师有多样化的学习背景、多学科教育科学研究背景。因此,为学员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学习风格“套餐”,学员教师从课程中获得的“营养”才能更加丰富。

3.真实性原则

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课程的目的是提升教科研素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使用所学过的理念、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中,选取的教科研案例、提供的研究报告、给出的研究范式都是基于真实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开阔学员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视野,另一方面也引导学员教师在实践中基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开展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工作,用真实的研究数据和材料论证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四、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路径

结合本区县对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针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结出以下设计基于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可以参考的路径:

第一,选取可靠的学习风格量表,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进行测量。

第二,制定课程的基本框架或者纲要,明确课程结束后学员教师的主要学习结果,对课堂探讨的学习内容及主要针对的学习风格进行设计。

第三,规划并开发详细的课程内容,以教科研素养的基本框架为主题,设定学习效果评价的要求,开发学习材料,准备讨论资源,有目的地针对各种学习风格组织学习经验。

第四,实施课程内容,采取积极的、以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请学员教师评价自己的学习风格与课程实施的契合度,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第五,开发并完善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评估系统,从学员教师的表现——撰写教科研相关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来评量课程的优劣之处,以推进基于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完善。

困难和问题正是引导我们走向研究的火种,我们将进一步改进课程设计的多个环节,力图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而继续努力。

————————

参考文献

[1] 教师培训怎样叫好又叫座[N].现代教育报,2013-6-2.

[2] 谭顶良.学习风格的要素及其测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

[3] 王华容,谭顶良.近十年西方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作者:刘颖(1974-),女,河北三河人,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教科研部一级教师,博士;肖宝军(1954-),男,北京通州人,原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刘颖 肖宝军

第4篇:教科研培训学习体会

2010年7月21日到23日,有幸参加了金华市家教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2010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指导专题研讨会,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专家们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使我们增强了对教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拓展了视野。特别是专家们对一些学校所交流的结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犀利、精到的点评。专家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科研的认真负责态度令我们钦佩。

一、方展画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开拓提供了方向 方教授谈到了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教科研的选题。目前,教育改革的结果重于过程,规范高于创新,认知大于情感。我们做教科研不能追求那些虚假的繁荣,不能以结果论英雄,要加强对过程的关注,要注重课后心情的整理,注重每天的梳理、反思与积累,不能追求“功利文化”。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感受,看学生是不是越来越喜欢老师,是不是越来越喜欢上课,是不是越来越喜欢学校„„教学的核心不是分数,不是知识的多少,甚至不是能力的强弱,而是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的培养。如:一位学生各科考试成绩都在10分20分左右,而生物老师就用事先给该生看试卷的方法,促使该生的分数一次次得到了提高30分、40分、60分、70分„„不断树立了该生考试的信心,尝到了考试的甜头,以致该生经常问:“老师要考试了吗?怎么还不考试啊?”。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要敢于用偏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何愁学生学不好呢?

二、傅建明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信心与保障 傅教授从“今天的老师幸福吗?”“如何在将机械重复的工作中得到一种快乐?”“如何找到教育的幸福感”“如何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快乐?”等一系列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我们“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谓“名师”,名师就是名单上的教师。当你的名字出现在了领导培养的名单上,5年以后你必成名师。这是傅教授对现实状况的独到见解,他是一个敢说批判现实、敢于说真话的教授,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学者。一切从现实着手,引导我们在现实中学会思考,在现实中成长。尽管人人都想成为“名师”,但不可

能人人都有幸成为“名单上的老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师”。现实就是如此,怎么办呢?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努力挤进这个世界,挤进名单中。也许努力了也未能挤进这个名单中。但是“我做过了,我就高兴了!”要努力成为名师至少需要10到15年,至少要上过1万个小时的课,听过1万5千个小时的课、要对2万5千个小时的课进行过思考(不会思考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以上这些都做到了,那你不想成为“名师”都难了哦!

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也就是在某个学校、某个领域、某种教学中做得突出、某处比别人多一点,有专长、有特长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不能过分看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相信自己能做好老师。有75%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无须追求过分完美。世上什么好东西都被你一人占了,别人还怎么活下去呢?傅教授还提到了成为名师的7个操作性特征,即:投入、自信、责任、精神、反思、热爱、学习。我们每天都要保证有8小时的投入,要对得起那份工作,在校就要尽心尽责完成校内的事情,要“家校分开”,要努力工作、快乐生活。要搞清楚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保持世界的和谐。人活着要用一种精神,要有积极生活的精神。如:女教师就应该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天天换衣裳,给学生以新的刺激、美的感受。

傅教授还谈到了专家型教师的5种素质结构,即:问题意识、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文本表达、精神引领。教师要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一件事要想想“这件事与教育有何关联”如:对课桌椅的摆放问题就可以进行思考。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能梳会写,要善于梳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成文以供学习交流。要勤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教学心路历程。····人活着要有奔头、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要不断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想干什么?”

特别是谈到了专家型教师的养成策略:1.经验积累2.实践反思3.教学研究4.与人交往

积累的经验越多,教学越成功。有位名人说过:“加入每个人都从70岁开始活,那么每个人都是天才!”我们对于每节课都要给予思考,要做教学研究。在生活中要广交朋友,朋友会给你带来翻倍的作用。针对各养成策略,傅教授还

有许多详细、具体实用的操作策略和操作流程如:“教历研究”(强调从课堂着手进行研究,目的不是形成理论,而在于提高教师效率)。对一节课的研究要有4个教案3分记录等。“心路历程”对自己所受的教育经历,对教育现象的所见所闻,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想、对教育某个方面的所感所悟。教师要善于“讲述”要会讲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述自己是怎样解决教育问题的。有自传体叙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学校生活片段、德育故事、管理故事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养成每天的“讲述”记录的好习惯。傅教授诙谐幽默、富有正义与哲理的报告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下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却浑然不觉„„

三、同行们的经验介绍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借鉴与鼓舞。

本次培训中还请了多位教育同行做了他们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介绍,从介绍中看到了他们一步步详实的研究过程,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苦于乐。经过专家的点评,我们逐渐明确到了结题报告的形成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选题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要聚焦于课堂,要平时科研的体现,要准确,要好。题目要反复推敲,常见形式有

1.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如《初中学校网络五种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实践”是研究的方式,提与不提都无所谓,关键是研究对象必须清楚。

2.主标题(关键词)+副标题

如:《开放 自主 人文 和谐——义务实验小学建设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尽可能简洁,连自己都没法说清楚的东西,尽量不要出现。“标签式的”如:“共同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素质”等就不必要出现,做了就必然会成长、提升。尽可能把研究的口子缩小一点。

从内容上看,要明确课题的落脚点在哪儿?尽量在题目简洁,让落脚点突出。如《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研究》从题目上看似乎是突出

“教师专业成长”,而从内容上看又是“名课研习”。建议本课题只选用一个点,先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放一放,扎扎实实地去做“名课研习”,“名课研习”扎实做下去了,那自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议把题目改为《农村小学名课研习的行动研究》或《农村小学名课研习的实践研究》。再如《借助“班级博客”平台 促进师生家长成长的机制研究》建议改为《基于“班级博客”家校合作机制的研究》而且这里在“机制”前面和后面用“的”有很大不同。“„„的机制研究”和“„„机制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的机制研究”“的”在前面,“机制”那变成了研究的方式,“„„机制的研究” “的””后面,“机制”就变成了研究的对象。为此,我把我自己的课题《以亲子活动为载体 提升家园合作成效的研究》改成了《基于亲子活动家园合作机制的研究》。

题目也可以体现学校研究的最大特色,如:《山区农村小学“小幼衔接共同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可改为,《“园校一体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园校一体化”体现了学校管理体制的特色,衔接则源于两者间的差异。

二、摘要:要把课题中最主要、最精炼的提出来,而不是序言、背景的交代。

三、目录:是给专家了解报告主要内容的机会,最好能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四、结题报告要解决的主要是三个大问题

1.为什么要做?(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如:《“园校一体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即:衔接中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谈要不要去衔接。其问题的提出就可以从“园校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资源的整合;各自教育教学特点更便于了解;两者整合在一起便于整体规划。可能带来的问题,幼教小学化倾向更严重?幼教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幼小各自的特点在哪儿?差异在哪儿?无差异就不需要衔接。

2.怎么做?(具体的研究过程)

一般可写做的过程、策略,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问卷、活动照片、个案研究等进行分析总结。

3.做得怎么样??(研究的成效)

研究的成果需要精心提炼,应该包括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研究成果两个部

分。在成效中提到不能夸大其词、把所有的成绩都列出来。一般可谈到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产生了什么影响。应该注意的是,在研究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所形成的困惑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成效,也可以写进去。

五、文献参考的内容要细致,不要只求多而把无关的文献列上去,否则会让人贻笑大方。

短短三天的学习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是思考,需要的是行动。我将克服浮躁情绪,注重实践过程,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工作。

2010-7-23

阅读全文(624) | 回复(6) | 引用

第5篇:教科研培训学习体会

2010年7月21日到23日,有幸参加了金华市家教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暨201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指导专题研讨会,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专家们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使我们增强了对教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拓展了视野。特别是专家们对一些学校所交流的结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犀利、精到的点评。专家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科研的认真负责态度令我们钦佩。

一、方展画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开拓提供了方向 方教授谈到了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教科研的选题。目前,教育改革的结果重于过程,规范高于创新,认知大于情感。我们做教科研不能追求那些虚假的繁荣,不能以结果论英雄,要加强对过程的关注,要注重课后心情的整理,注重每天的梳理、反思与积累,不能追求“功利文化”。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应关注学生的感受,看学生是不是越来越喜欢老师,是不是越来越喜欢上课,是不是越来越喜欢学校„„教学的核心不是分数,不是知识的多少,甚至不是能力的强弱,而是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的培养。如:一位学生各科考试成绩都在10分20分左右,而生物老师就用事先给该生看试卷的方法,促使该生的分数一次次得到了提高30分、40分、60分、70分„„不断树立了该生考试的信心,尝到了考试的甜头,以致该生经常问:“老师要考试了吗?怎么还不考试啊?”。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要敢于用偏方,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何愁学生学不好呢?

二、傅建明教授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信心与保障 傅教授从“今天的老师幸福吗?”“如何在将机械重复的工作中得到一种快乐?”“如何找到教育的幸福感”“如何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快乐?”等一系列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我们“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谓“名师”,名师就是名单上的教师。当你的名字出现在了领导培养的名单上,5年以后你必成名师。这是傅教授对现实状况的独到见解,他是一个敢说批判现实、敢于说真话的教授,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学者。一切从现实着手,引导我们在现实中学会思考,在现实中成长。尽管人人都想成为“名师”,但不可

能人人都有幸成为“名单上的老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师”。现实就是如此,怎么办呢?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努力挤进这个世界,挤进名单中。也许努力了也未能挤进这个名单中。但是“我做过了,我就高兴了!”要努力成为名师至少需要10到15年,至少要上过1万个小时的课,听过1万5千个小时的课、要对2万5千个小时的课进行过思考(不会思考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以上这些都做到了,那你不想成为“名师”都难了哦!

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也就是在某个学校、某个领域、某种教学中做得突出、某处比别人多一点,有专长、有特长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我们不能过分看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相信自己能做好老师。有75%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无须追求过分完美。世上什么好东西都被你一人占了,别人还怎么活下去呢?傅教授还提到了成为名师的7个操作性特征,即:投入、自信、责任、精神、反思、热爱、学习。我们每天都要保证有8小时的投入,要对得起那份工作,在校就要尽心尽责完成校内的事情,要“家校分开”,要努力工作、快乐生活。要搞清楚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保持世界的和谐。人活着要用一种精神,要有积极生活的精神。如:女教师就应该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天天换衣裳,给学生以新的刺激、美的感受。

傅教授还谈到了专家型教师的5种素质结构,即:问题意识、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文本表达、精神引领。教师要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一件事要想想“这件事与教育有何关联”如:对课桌椅的摆放问题就可以进行思考。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能梳会写,要善于梳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成文以供学习交流。要勤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教学心路历程。····人活着要有奔头、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要不断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想干什么?”

特别是谈到了专家型教师的养成策略:1.经验积累2.实践反思3.教学研究4.与人交往

积累的经验越多,教学越成功。有位名人说过:“加入每个人都从70岁开始活,那么每个人都是天才!”我们对于每节课都要给予思考,要做教学研究。在生活中要广交朋友,朋友会给你带来翻倍的作用。针对各养成策略,傅教授还

有许多详细、具体实用的操作策略和操作流程如:“教历研究”(强调从课堂着手进行研究,目的不是形成理论,而在于提高教师效率)。对一节课的研究要有4个教案3分记录等。“心路历程”对自己所受的教育经历,对教育现象的所见所闻,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想、对教育某个方面的所感所悟。教师要善于“讲述”要会讲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述自己是怎样解决教育问题的。有自传体叙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学校生活片段、德育故事、管理故事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养成每天的“讲述”记录的好习惯。傅教授诙谐幽默、富有正义与哲理的报告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下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却浑然不觉„„

三、同行们的经验介绍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借鉴与鼓舞。

本次培训中还请了多位教育同行做了他们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介绍,从介绍中看到了他们一步步详实的研究过程,感受到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苦于乐。经过专家的点评,我们逐渐明确到了结题报告的形成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选题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要聚焦于课堂,要平时科研的体现,要准确,要好。题目要反复推敲,常见形式有

1.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如《初中学校网络五种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实践”是研究的方式,提与不提都无所谓,关键是研究对象必须清楚。

2.主标题(关键词)+副标题

如:《开放 自主 人文 和谐——义务实验小学建设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尽可能简洁,连自己都没法说清楚的东西,尽量不要出现。“标签式的”如:“共同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素质”等就不必要出现,做了就必然会成长、提升。尽可能把研究的口子缩小一点。

从内容上看,要明确课题的落脚点在哪儿?尽量在题目简洁,让落脚点突出。如《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研究》从题目上看似乎是突出

“教师专业成长”,而从内容上看又是“名课研习”。建议本课题只选用一个点,先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放一放,扎扎实实地去做“名课研习”,“名课研习”扎实做下去了,那自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议把题目改为《农村小学名课研习的行动研究》或《农村小学名课研习的实践研究》。再如《借助“班级博客”平台 促进师生家长成长的机制研究》建议改为《基于“班级博客”家校合作机制的研究》而且这里在“机制”前面和后面用“的”有很大不同。“„„的机制研究”和“„„机制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的机制研究”“的”在前面,“机制”那变成了研究的方式,“„„机制的研究” “的””后面,“机制”就变成了研究的对象。为此,我把我自己的课题《以亲子活动为载体 提升家园合作成效的研究》改成了《基于亲子活动家园合作机制的研究》。

题目也可以体现学校研究的最大特色,如:《山区农村小学“小幼衔接共同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可改为,《“园校一体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园校一体化”体现了学校管理体制的特色,衔接则源于两者间的差异。

二、摘要:要把课题中最主要、最精炼的提出来,而不是序言、背景的交代。

三、目录:是给专家了解报告主要内容的机会,最好能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四、结题报告要解决的主要是三个大问题

1.为什么要做?(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如:《“园校一体化”背景下幼小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要明确问题是什么?即:衔接中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谈要不要去衔接。其问题的提出就可以从“园校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资源的整合;各自教育教学特点更便于了解;两者整合在一起便于整体规划。可能带来的问题,幼教小学化倾向更严重?幼教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幼小各自的特点在哪儿?差异在哪儿?无差异就不需要衔接。

2.怎么做?(具体的研究过程)

一般可写做的过程、策略,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问卷、活动照片、个案研究等进行分析总结。

3.做得怎么样??(研究的成效)

研究的成果需要精心提炼,应该包括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研究成果两个部

分。在成效中提到不能夸大其词、把所有的成绩都列出来。一般可谈到对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产生了什么影响。应该注意的是,在研究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所形成的困惑也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成效,也可以写进去。

五、文献参考的内容要细致,不要只求多而把无关的文献列上去,否则会让人贻笑大方。

短短三天的学习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是思考,需要的是行动。我将克服浮躁情绪,注重实践过程,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工作。

2010-7-23

阅读全文(624) | 回复(6) | 引用

第6篇:新教师教科研培训学习体会

新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作为学校2009年新进的教师,我参加了本区的新教师教科研培训。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学习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对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还是比较熟悉的,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做高中数学老师的时候也有过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一直未行动。这次听了许老师和李老师的报告,结合我自身的经验,对于新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我有如下体会:

一、中学课题研究的现状

我工作至今待过两所学校了,就我观察搞课题研究的同事非常少,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如下几方面。 1.时间不够精力达不到

“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累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2日)这些数据仅仅是指教师在校的工作时间,他没有包括教师家教和自我充电提高的时间。再就是现在还是一个唯分数的时代,家长学校都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努力重点就不会是课题研究,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教科研这种大家看来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几个去做。 2.动机不强

做任何事情动机都是诱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现阶段课题研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即使是评职称加分也不多,与搞教科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不如抓学生成绩来的实在。

3.不知道如何搞教育科研工作

大多数教师不知道如何搞课题研究。身边没有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大部分老师不具备教科研的相关知识,学校也不重视没有提供太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致使很多教师想搞课题研究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新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首先明确研究的概念。研究是解决疑难的一个历程。何谓教育研究?应用科学方法以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历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做为新教师肯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请教老教师,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实这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我们想搞课题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搞课题研究的知识储备,再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做好教学笔记,做好教学反思,为科研工作积累第一手素材。

其次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任何一个研究过程的包含以下四要素: 1为什么研究-------如何选择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是什么?

2研究什么---------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含哪些?具体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3 怎么研究----制定具体研究计划: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过程如何等

4 研究出什么——撰写研究报告;写明得出的研究成果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

再次掌握教师开展科研的形式。教师要不断动笔去写,去记,去反思,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景象转化为文字,留下教学的痕迹。主要呈现方式有如下几种。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论文、课题、学科竞赛等等。

最后具体怎么开始。一句话把你的思想写出来!从模仿他人的作品开始。例如你可以把自己认为的某一课时比较优秀的教案跟其他的人的教案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个人所长,形成自我的创新,这就是一个写的过程。我们反对抄袭和剽窃,但是我们从来不反对临摹和借鉴。李老师的第一篇课题报告不就是模仿的作品么?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积累和总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到触类旁通。在教育教学中要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观察闪光点,形成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将案例与理论不断结合,形成自我的反思创新。总之关键是动笔!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教科研培训的心得体会,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7篇: 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总觉得教育科研是一项很高深的领域,虽然曾多次偿试涉入这一领域,但总觉得自己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很层面,感觉对这一领域的很多东西自己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更别说是运用自如了,但通过这次在教育科研班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受益匪浅,很多模糊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明朗,现在简要说一下自己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如何确定研究的课题,而且感觉确定课题其实是一种很自然、很简单的事,只要在教学中做到用心、留心。很容易确定一次很有价值的课题,因为教育科研课的来源其实离我们的工作实际很近很近,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可以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课题;从成败经验中寻找课题;从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理论及政策问题中寻找课题,

另外,科研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本次培训让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终于明晰了制订研究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课题名称。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

四、具体的研究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及手段。

六、研究成员及分工

七、实施阶段。

八、保障条件。

九、经费支出。

十、成果形成。

有了这样清晰的结构,我们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就会更有条理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收获很多,在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中,相信自己会更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使自己向科研型的教师迈进一步。

第8篇: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西岗子中心学校宋晓波

从我执教起,一直以来都认为科研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不敢尝试的领域。总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涉入教科研研究工作,因为这一领域的很多东西自己了解的不深刻,只知道肤浅的一层。如:升本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我对它的认识只限于前置作业、小组合作交流、巩固拓展,这些教学环节无非也是我提前设计好,学生们自己思考,这样一来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老师做引领者,学生做跟随者。这些也是我自己的认识始终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更别说在教学中有更大的突破了。

首先,通过进修学校组织的这次培训学习,我明白了科研工作离我们很近,需要我们善于发现教学中的实践和过程。这样再把它挖掘出来,让它发光发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领导者,把教师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转移给学生,这样就是用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在科研培训中,我听取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名优教师的课题展示课,豁然开朗。以前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勇于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多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整个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剖析课文。 其次,这次培训彻底推翻了我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认识到教科研工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学习后我理解的科研工作时抓住我在教学方法中的一点,展开实践、扩大范围。但是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点,

我认为,名师的课堂我不能生搬硬套,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别人的先进教学模式,要结合自己学生实践,自己加以学习、借鉴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把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进一步的去完成“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会极大的发挥学生的特长,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改变我的课堂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实现民主教学。

最后,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想出方法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最新、最活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重点突出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师要在学生活动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反思、总结,把它变成自己要完成的科研工作再次回到课堂中,继续探索。 这次的培训活动,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让我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不断地研究自己的科研之路。

第9篇: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

三、加强课后积累反思,提高业务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四位专家也特别强调了应加强反思,注重积累。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现代教育,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育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校本教研第一特征的教学反思也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秋,我们将走进新课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应关注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培训,我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

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学习。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并有阶段性成果。每年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平的论文、经验或科研报告。

通过培训,我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一点,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有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篇二:教研员培训心得 教研员培训心得

甘肃礼县教研室——朱悲鸿

2013年11月1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萤光支教”承办,甘肃省教科所组织,全省共50人的英语教研员团队赴上海市培训与考查学习。在这半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市多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并且走进不同中小学校,深入课堂研讨,此举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训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 思想的转变

通过培训,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而应是老师的老师,是专业的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 理论的提升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朱浦教研员对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顿开;聆听了普陀区教育学院汪瑾华教研员的讲座,使我认识到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就必须重视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深入课堂,聆听了各个学校的校本研讨,使我不仅懂得了一些操作技能,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位教师的

眼界和思想决定着他的能力和水平。尽管上海、甘肃在好多领域差距很大,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而肩负的责任是一致的。上海教师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干的拼搏精神,也应该是我们甘肃教师必须具备的、追求的。

三、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五个环节来进行教研活动:

(一) 明确教研活动目标

(二) 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三)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 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 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

动后,要认真反思,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

这次学习,虽然时间短暂,然而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使我明白今后学校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教师如何专研课堂,切

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培训活动,使我们的目标明确了,理念更新了。我坚信,只要我们学以致用,推广使用,一定会惠及桑梓,为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多做贡献。

2013年11月29日篇三: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丁家初中 吴晓琴 专家们对教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细致讲解与剖析,为我们揭开了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科研其实离我们很近,意识到一名教师开展课题的重要性。在开展课题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保持开放性,使之成为认识教育、研究教育、服务教育的过程。

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庄浪县南坪中学吴泾明

上周末, 我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全县教育科研能力培训,聆听了李丽娟老师的《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曹宁之老师的《校本教研》和冯卫东老师的《高效课堂

三、

六、九》和《做我们自己的教科研》的精彩讲座。听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使我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绝不是空话,它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教育中的问题入手,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通过培训,使我理解了教育科研方法与选题 ,即理解了中学教科研。懂得了对中学教科研进行合理的定位,是做好选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懂得了中学教科研主要是指:由中学教师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个中学教科研是指教师立足职场,在反思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这样一种活动。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

二、通过聆听冯卫东老师的《高效课堂

三、

六、九》,

认识到什么是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也认识到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的进行语言实践, 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努力发展的方向,力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三、也认识到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自然平等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做为一名教师开展学习研究的重要性,也对课题研究和高效课堂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篇五: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3月1日——3月3日,阜南县教育局举办了教研员、中心学校校长培训班。我很荣幸参加这次阜南县教研室举办的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学习,倾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生动精彩的报告,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上学期我刚当上教研室主任,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尤其在教育科研这一块我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去组织教师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但周培远主任、张勇老师等专家的报告。给我奠定了理论基础,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谈谈这次学习培训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河水。”这是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是的,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为老师们值得信赖的参谋长。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汲取政治营养,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业务方面,要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教学光盘,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教研员

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的积极行为。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才是幸福。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1 烛成灰泪始干”,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我所挚爱的教育教研事业,在教研工作中寻找和品尝快乐人生。

三、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教育科研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评课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我们要走近一线教师,扎到学校课堂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教案作业、指导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他们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雪中送炭,切实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听课评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听课评课是我们教研员工作重点之一。但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有许多欠缺,常常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通过学习培训,我才懂得这样做的不足,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评课时,要做到“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 2 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授课老师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三天培训学习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学校校园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最美司机吴斌事迹简介